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方法★
? B.第五伦任蜀郡太守时,不以贫 富而以志行任免官吏,这样就禁 绝了竞相行贿的现象,整肃了吏 治,选拔了人才,时人认为他知 人善任。
? C.第五伦认为皇帝拜马防为车骑 将军,出征西羌,属任人不当, 上疏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但是皇帝没有接受他 的忠告。
时间错位
? 对策:要梳理清楚文段中所涉及的人物、 事件,并清楚前后顺序与经过,留意相关 信息进入选项后是否存在错位,从而出现 顺序倒置
? D.第五伦认为自己称不上“无 私”,因为对欲赠千里马者,虽 未举荐,但心存恩念;儿子有病, 自己也牵肠挂肚,夜不成眠。
? 及马防为车骑将军, 当出征西羌,伦又 上疏曰:“闻马防请 杜笃为从事中郎。 笃为乡里所废,客 居美阳,女弟为马 氏妻,恃此交通, 在所县令苦其不法, 收系论之。今来防 所,议者咸致疑怪, 况乃以为从事,将 恐议及朝廷。今宜 为选贤能以辅助之, 不可复令防自请人, 有损事望。
褚彦回倡导俭约,因此百姓很依赖他,
后来王道隆、阮佃夫掌权,褚彦回不能
禁止,因此受到别人讥讽。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 确的一项是( )
? A.有个赌徒身着血衣在杀人劫财的案发现 场被捕,被人指认为凶手,赌徒服罪,但 薛奎觉得案情可疑,力请缓决,最终抓获 了真凶。这体现薛奎断案明察。
老百姓拖欠税赋的,他自己出钱偿还;
仆从摘枣以献,他挂钱于树;待废弃孤
露者,尤其优厚。
D. 查道对亲族朋友有情有义。居京
师时,家里贫穷,也要供养亲族之茕独
者;倾其所有为友人办丧事、择婿嫁女,
自己生活却极为节俭。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考点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考点一、考点解析概括分析题是近些年高考文言文板块必考题型,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题目要求往往是“选是”或“选非”。
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
在这一过程中,命题者有意识地设置错误干扰,让考生进行判断。
而比对法是解答这类题较好的方法之一。
二、解题技巧1.仔细比对,找异同。
比对法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仔细比对:关键词句、增减内容、人物、时间、地点、关系等。
2.比对方法①比对选项中在“谁在何时何地说何做何”与原文是否一致。
②检查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文本的道理阐述等有无夸大、歪曲、偷换概念。
③理清人物与事件的关系以及事件产生的原因、结果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三、常见设错误点命题设误1曲解文意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义,从而制造干扰项迷惑考生,这种设误方式是命题的主要陷阱无中生有故意添加原材料中未涉及的人物、事件或观点等内容,致使选项的分析概括于文无据以偏概全将原文对某一方面的判断通过增加或删减表范围或程度及其他类的词语的方式,故意扩大或缩小判断对象的范围张冠李戴即把甲人物所为说成是乙人物所为,或者把甲事件的结果说成是乙事件的结果命题设误2时序颠倒概括人物的典型事件时,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空间错位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件糅合起来表述,故意使事情发生的地点错位改变因果将原因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原因,或给句子强加因果关系,或将因果关系改变成其他关系事件杂糅将文段叙述的几件事情或事情的细节进行杂糅混编,或把多个人做的事说成一个人做的,故意制造事实的混乱状态四、概括分析题解题“两步骤”第一步:定比对区间文言文概括分析题,通常按照文本内容的先后顺序设置四个选项。
解答时,应依据选项内容,回归文本,筛选出与选项相对应的句段,锁定比对区间第二步:定比对角度将选项内容与锁定的比对区间的内容相比较,特别是要从人物、地点、时间、词义、关系、依据与结论等设误角度进行细致比对,找出似是而非之处,然后做出是否相符的准确判断【真题回顾1】(2022年全国乙卷)文言文阅读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专题07 题型突破篇之文言文概括分析题-2023年高考语文知识点过关
自己不愿意的事。
第3讲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1 专项对点练
B.彪之坚持己见,不肯接受人犯。殷浩将谢毅交付廷尉候 审,他以此非廷尉职责为由,虽有皇上命令,依然据理拒收,时人 将他比作张释之。
C.彪之讲究实效,维护朝廷秩序。永和末年流行传染病,他 见各类官员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公,指出这样做的危 害,朝政因此恢复。
第3讲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比对关键词语
1 专项对点练
曲解 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义,从而制造干
命题 文意 扰项干扰考生,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陷阱。
设误 归纳 概括主要信息不完整,故意遗漏关于人物、事件、
不全 观点等方面的内容。
比对 方法
要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 歪曲或偷换概念的现象,要注意比对选项转述时是否漏掉了 某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
第3讲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1 专项对点练
【参考译文】 曹真去世后,宣帝(司马懿)接替曹真任职,就推举鲁芝参与骠骑 军事,后(鲁芝)调任天水太守。天水郡与蜀地相邻,多次被蜀军侵扰 掠夺,人口不断减少,盗贼到处都是,鲁芝竭力镇守防卫,重新创 建城邑和街市,几年时间,以前的景象全都恢复了。后又调任他为 广平太守。
见贾谊了,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孝
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
第3讲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1 专项对点练
4.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文]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 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 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
比对 方法
要围绕“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有什么样 的品质,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比对,要着重比对选项在这几方面 的表述与原文是否一致。
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答技巧
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答技巧作者:付娟来源:《高中生学习·高二文综版》2014年第11期纵观近几年湖北省高考文言文“分析综合”题的考察,发现这类题的命题意旨主要是考察我们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这与论述文和文学类文本中“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的考察不同之处在于,学生需具备相应的文言实词、虚词、文化常识等文言知识的积累,方能准确解答此类题目。
以下就此类题的答题过程,来谈谈分析概括题的解答技巧。
一、精读全文,审清题干。
阅读一篇文言文时,首先要用心精读全文,并特别关注文中的中心句、关键句,以便快速把握文意。
如2014年湖北高考文言文《吴德基传》中第四段“德基为吏,不求成名,以爱民为先”就是全文关键句,全文正是围绕他“爱民”的特点来展开的。
然后,迅速浏览“分析概括”题的四个选项,如果做完其他题再浏览“分析概括题”,又必须重读选文,费时费力。
“分析概括题”不管是“正确的一项”,还是“错误的一项”,错误的只是一小点,换句话说,选择项中绝大部分分析概括的内容都是正确的,这就有助于我们理解阅读文段,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并解答文言实词、虚词以及信息筛选题时所应该掌握的具体的语境。
因此,精读原文之后,接着我们就要趁热打铁,审清题干要求,从后往前做题。
纵观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题,凡考查“分析概括题”的均为选出“不正确”项,这就为我们理解原文提供了更多正面的信息,在某种程度上大大降低了理解文言文的难度。
二、明确区域,细心比照。
此类题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往往只在某一小点上,我们应先在文中分别找到四个选项内容所在区域,然后仔细比对细节,看看细节中是否存在诸如①故意曲解、②无中生有、③归纳不完整、④事件的前后倒置、⑤强加因果、⑥人物的张冠李戴、⑦任意拔高或贬低等下面以前三种错误重点说明常见的错误。
在比对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联系全文,或关注前后部分,以免遗漏重要信息,造成误判。
下面仅以前三种错误类型举例说明。
①故意曲解。
文言文概括分析技巧
2.比对选项与原文,并在选项后的括号内作出判断。(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原文] (2015·全国卷Ⅱ)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 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 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 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 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 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 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 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 知复何言!”乃遇害。
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
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
分析:从空间错位的角度设误。选项中的“蜀地饱受侵扰”错,原
文为“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意思是“天水郡与蜀汉相邻,常被
蜀军侵扰掠夺”,所以饱受侵扰的是“天水郡”而不是“蜀地”。
[参考译文] 曹真去世后,宣帝(司马懿)接替曹真任职,就推举鲁芝参与骠骑
[选项 C] 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
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
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 )
分析:从时序颠倒的角度设误。选项中的“以致宇文化及杀害
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错,由原文“是日旦将朝,见执。
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
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攻略(1)
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攻略作者:王旭东来源:《高中生学习·高二理综版》2013年第12期高考文言文阅读客观题最后一题的考查点通常为“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其中,“分析”侧重对文句的理解,“概括”侧重对观点的提炼。
这道题涵盖面广,往往要涉及整篇文章,是对文言文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因而错误率较高。
在这种情况下,洞悉该题的命题特点与解题思路十分必要。
一、追本溯源:考点解读此类考题一般都是把人物、事件、观点等综合在一起设题。
考查题型稳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要求从四个选项中找出一个分析、概括不正确的选项。
其难度显然要比词句的理解大,只有准确把握了语句含意,对文章的有关信息进行辨别和筛选后,才能对文章的基本倾向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归纳概括并作出客观正确的评论。
可见,对词句的准确理解是进行分析概括的前提。
本题不但要求我们具有较强的理解判断能力,而且还必须了解命题者拟题的思维习惯,掌握必要的答题技巧。
正确的分析概括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概括完整性、全面性,作者的观点态度包含的几个方面都要顾及,不要以偏概全,丢三落四;二是概括的准确性、恰当性,不夸大,不缩小,不绝对化,恰如其分地概括。
基于这两点要求,命题者在拟题时通常是在大体正确的概括中,设置一二处微小的错误表述,来干扰答题者。
因此,找到干扰因素并将其排除是选出正确答案的有效途径。
命题人在设题时,设置的干扰因素一般有以下八种:背离原文,曲解词义;不识言行,误解形象;颠倒时序,叙述混乱;过于武断,以偏概全;节外生枝,无中生有;东拉西扯,张冠李戴;不明事理,观点错误;不明关系,强加因果等。
二、正本清源:解题策略文言文阅读分析概括题设置的干扰因素虽然有八种,但是解题的策略却是万变不离其宗的“通读—定位—比较”法:①“通读”文本,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对重要人物、关键事件和评论性语句加以标识;②“定位”文本中与选项对应的文句,即将每个选项还原到文中找到对应区域,每一个内容都应该找到信息源;③“比较”选项和文本中对应的文句,详加细读,在比较中发现选项中的干扰因素。
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精选
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精选(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精选在学习中,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文言文分析和概括题技巧(优秀实用)
答案 原文是“天下翕然称吉甫得人”——张冠李戴。
4.比对时间、地点,看是否时间、地点穿越
(1)原文:洪武元年,(顾时)拜大都督府副使兼同知率府事。四年 为左副将军,克成都。六年从徐达镇北平。逾年,召还。八年 复出镇。十二年卒,年四十六。(节选自《明史·顾时传》) 选项:顾时一生戎马倥偬,在战场上屡建奇功。在明朝建立之后 ,就被任命镇守北方重镇——北平,一直到洪武十二年去世。
2.比对添加内容,看是否无中生有(于文无据)
(1)原文:(刘随)迁右司谏,为三司户部判官。随在谏职言数事, 尝言:“今之所切,在于纳谏,其余守常安靖而已。”王钦若既 死,诏塑其像茅山,列于仙官。随言:“钦若赃污无忌惮,考其 行,岂神仙耶?宜察其妄。” (节选自《宋史·刘随传》) 选项:刘随恪尽职守,言行一致【观点】皇帝下诏给贪官王钦若 塑像,他极力反对,皇帝只好作罢;他曾认为皇上接受谏议是最 紧迫的一件事,同时,他自己也积极进谏【依据】。
答案 选项 “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原文说“
遂矫旨令二人致仕”,“矫旨”是正确理解句意的关键,
意谓阉党假传圣旨让他二人辞官退休,非“坚持离职”。
(2)原文:(陈登云)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 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 赍帑金振之。(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文言文专题】语意概括分析题 解题技巧(公开课课件)
4.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 D.王尧臣在陕西体 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泰州;量安抚使任上,当现
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 今的韩丞相因好水
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 之战指挥失当致使
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 任福等人战死而被
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 贬官时,敢于仗义执
答案 “搜集善本书籍,加黄金封面”说法错误。原文“集善书者,粉 黄金为泥”的意思是“搜集善于书法的人,用金粉泥书写佛教《藏经》 ”。“后因群臣齐谏而止”错,文中是说因适逢皇帝驾崩而作罢。
返回
四、比对因果关系——避免因果混乱 比对命题人是否将原因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原因,或给句 子间强加因果关系,防止因果倒置或强加因果。
以配凌、沈二君,且以待后世有二曲其人 声未彰。
者。惜访其母姓,竟不可得。
原文:英宗即位,先是,有旨集善书者,粉黄金为泥,写浮屠《 藏经》。帝在上都,使左丞速诏澄为序,澄曰:“撰为文辞,不 可以示后世,请俟驾还奏之。”会帝崩而止。(节选自《元史·吴 澄传》) 选项:吴澄性格耿直,敢于直言。世宗搜集善本书籍,加黄金封 面,刻印佛教《藏经》,令吴澄作序。吴澄据理反驳,后因群臣 齐谏而止
五、比对增删的范围词或程度词及其他类的词语——避免以偏 概全(或遗漏要点)
比对一些增删的表范围或程度及其他类的词语,看看有无以偏 概全或遗漏要点等陷阱。
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 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
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 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
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
(1)原文:洪武元年,(顾时)拜大都督府副使兼同知率府事。四年 为左副将军,克成都。六年从徐达镇北平。逾年,召还。八年 复出镇。十二年卒,年四十六。(节选自《明史·顾时传》) 选项:顾时一生戎马倥偬,在战场上屡建奇功。在明朝建立之后 ,就被任命镇守北方重镇——北平,一直到洪武十二年去世。
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及解题套路
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及解题套路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及解题套路如何读懂文言文读文言文有一定的技巧,以下是几个小技巧: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以便对文章分层,理清思路。
2.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1.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者,……也”、“……者也”、“……也”、“……者……”;2)“为”、“乃”、“即”、“则”或否定词“非,未,弗”等表判断。
3)名词做所谓语直接表判断,如“XXX,天下枭雄。
”2.被动句1)单独用“于”“受”“见”或组合成“见……于……”,“受……于……”表判断,如“内惑于XXX,外欺于XXX”、“徒见欺于王”。
2)“为”、“为……所……”、“……为所……”表判断,如“臣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3)“被”(后起用法,如:XXX之被逮)。
4)意念被动(无词语标志):兵挫地削。
3.省略句1)省略主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2)省略宾语,如“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3)省略介词,注意:“以,与,从,为,因”五介词常省略宾语。
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如:谁、何、奚、曷、胡、恶、安)。
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如“时人莫之许也。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如“唯利是图”等。
4)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
”(《史记·项羽本纪》)。
定语后置1)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3)……之……者,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高考文言文内容概括题方法-演示文稿
文言文内容概括题方法指导:
它通常有这么几种出题方式: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2、请简要概括作者写此文的目的; 3、联系全文,请概括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或某 种性格表现在哪些地方; 4、根据原文,请简要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或这么 做产生了什么效果。
• 课前演练
•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2007上海高考题)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
• 思考:吴汉被谢丰.袁吉打败后,他又能反败为胜的 原因是什么?(4分)
• 筛选信息组织语言作答
组织语言的技巧:
一:摘录法: 就是选摘原文词句来作答的一种方法。 要点:解题时应抓住与答案有关的关键语句,文中有的关 键句如观点句或抒情议论句如果吻合题意,可直接摘录; 如只出现关键词,那还需要读者去改写。如题目要求用自 己的话概括的,文中的重要句子就必须翻译。 二:句意(层意)提取法:就是需要概括的内容在文章或 文段中并无明显的中心句,读者要通过阅读文章,自己去 感受、体会、把握和提炼大意,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 来的一种方法。 要点:这类题要根据句意或层意提炼出这一层或这一句的 内涵与本质的东西,答题才会有准确性。
结合文章内容对樊英这个人物作简要评析。 (4分)
• 答案示例:樊英是真正的清修之士。他明 晓五经,端谨重礼,纵论治国之能,也有 授业之才、传道之德。因为一心隐居治学, 他屡次不应朝廷礼请,洁身守道,面对皇 帝的威慑盎然力争;即使成为帝师、官拜 五官中郎将,也执意告归,不为世人的期 盼所左右,极为难得。
(执意告归,不迎世俗)
• 最初,河南人张楷和樊英一同被征召,不久张楷对樊英说:“天下 有两条道路:出仕与隐居。我以前认为您出仕能够辅助当今天子,有 助于当代人。然而您开始以贵重无比的身体,激怒万乘天子,及至享 受官爵俸禄,又没听说什么匡时救世的主张,你就进退两难了。”
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概括分析(主观)题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概括分析(主观)题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设置简答题是新高考语文卷的一个新亮点。
主观题的加入,意在要求学生不是通过取巧,而是通过自身的文言素养读懂文言文,考查较能体现考生的理解、概括能力。
同时,对于扭转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重言轻文”倾向,也是一个很好的导向。
语文考试大纲中要求“①筛选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次为C级。
1.学会快速解答此类题型。
掌握文言文概括分析简答题的出题特点和解题技巧。
2.培养学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内容进行筛选和分析、概括、归纳进而作答。
选材以传记类为主,未来的趋势文体会多样化;题量一般为一道,题型为简答题;考查筛选信息,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它要求大家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论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这种考查应用性、综合性强。
1.概括特点:从命题实际来看,可分为人物形象特点和事物形象特点。
(1)概括人物形象(行为)特点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或行为特点,并不是现代文阅读尤其是小说的专利,在文言文阅读中,它也司空见惯,概括分析的方法同现代文的基本一致:①从文中直接找出词语来概括;②从文中所写的具体事件概括;③从其他人物或作者的评价中概括。
组织答案时可使用人物形象特点词,如诚实、勇敢、思维敏捷等;要概括出多重特征;语言要简练。
(2)概括事物(事件)特点通常情况下,文本会全面介绍主要人物(传主),主要包括该人物治学、为人、为官方面的情况。
为了考查考生深入理解其中某一方面内容的情况,命题者会设置关于某事件、某事物特点的题目,这类题有个特点,就是答案散落在文章中,没有明显的标志,且缺乏一定的思考分析角度。
对于这类题,首先要精细筛选、精细阅读,把一切有可能的文字都勾画、筛选出来,再仔细阅读,认真甄别,去掉无关信息,保留核心信息。
高考文言文阅读之信息筛选和概括分析题(12题)解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阅读之信息筛选和概括分析题(12题)【命题趋势】1、命题特点:要求考生在理解文言文大意的基础上,能够对文言文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或者答出某个论点的依据、某一事件发生的原因等。
2、具体考查内容有:(1)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2)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3)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才智的信息;(4)某件事发生的原因的信息等。
3、试题特点:(1)各选项的表述,基本遵循一个共同的模式:先亮观点,概括传主的品行、谋略、才能等;再列举论据(文中提到的具体事实)来印证观点,列举论据时,有简略的分析(原因、目的、方式等)。
(2)选项中的“观点”,是命题者根据文中所述传主的有关事迹概括出来的,而印证“观点”的论据,并不需要悉数列举,大多是经过筛选后整合的信息。
(3)四个选项的排列,通常依照行文的先后顺序,这是因为传主的某一典型事迹往往体现传主某一方面的品行(或才能)等。
(4)四个选项只设一个错误选项。
近三年设误的选项中,误点的设置都不在错误项的“观点”部分,而是在“事实”部分,要么是对“事实”的转述有误,要么是对“事实”的分析评价有误。
【满分技巧】解题方法与技巧第一步:全面理解,整体把握1、依据结构思路,浏览全文。
2、借题读文。
即借助选项来解读文章。
3、重点关注以下内容:(1)传主生平主要事迹。
严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颠倒或错位,还要严防内容上的断章取义,或者范围、作用、程度等不明确。
(2)传记中的重要人物及其关系。
对传记中的人物要有全面的把握,严防人物与事件之间张冠李戴、事件杂糅或无中生有。
(3)人物的对话。
严防内容上的主次不分、因果关系不明或文意理解上的错误。
(4)文言现象。
对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一定要能作出合理的解释,严防对文中信息的错解或误译。
第二步:关注细节,依文索义错误选项通常是把某一情节通过添加、转移、曲解等方式作了细微的改动。
所以我们在审读选项时,再细微的情节,包括人物的言行、对人物的品评、动作的施动与受动、时间空间上的顺序等等,都不能忽略。
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对应选项:傅珪守正
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 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 ,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 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 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 ,他仍坚持离职。
比对分析:从曲解
文意设误。“矫旨” 是理解句意的关键, 矫旨是“假传圣旨” 让二人辞官退休。
角度五:比对因果关系---避免颠倒因果
原文:(董俊 )为政宽明,见 人善治田庐,必 曲加褒奖,有惰 者,则怒罚之。 故所部完实,民 惟恐其去也。
对比分析:根据原文 可知,隋朝灭亡是因为 皇帝无道和大臣不尽忠 两个原因造成的,而不 仅仅是大臣的原因。
角度四:比对关键词语——避免 曲解文意
原文:(2016全国3卷)
珪居闲类木讷者。及
当大事,毅然执持,人 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 去……极陈时弊十事, 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 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 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 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 交章请留,不听。
对应选项:孙长卿
断案如神。在他担任 和州知州时,有人上 诉说别人杀了他的弟 弟,孙长卿察觉他所 讲的不合情理,询问 了他两个问题,就断 定是他杀了弟弟。经 审问,此人认了罪。
比对分析:地点有
误。审理案件是在担 任和州知州时,非任 “河南府通判时。
角度三: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 避免无中生有或以偏概全
高考复习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全国卷12题)
学习目标
了解概括分析题设误类型, 掌握答题方法。
一、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语文学科“考试内 容”部分有关文言文阅读“分析综 合”具体包括三点:(1)筛选文 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 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 文中作者杨 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 至孝之名,但直到李 台州去世之后,才写 作此文,并在士大夫 中传颂其事迹。
文言文阅读分析、概括和评价题的解题策略
文言文阅读分析、概括和评价题的解题策略篇1:文言文阅读分析、概括和评价题的解题策略文言文阅读分析、概括和评价题的解题策略1.掌握归纳内容要点的常用方法①信息提取法。
准确地归纳核心信息:人、事、景、情、理等。
②题面验证法。
利用试题题面快捷地帮助自己从整体上把握文意。
2.把握分析概括在文中观点态度的具体方法①借助整体阅读归纳主旨。
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先要整体上解读文章内容、感受思想,力求知道在这篇文章中最想要告诉读者的是什么,读者阅读了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从而推知的观点态度。
②借助文体特征分析观点。
史传散文中观点态度寄托在人物形象上,可能有简略的评价;咏物散文中观点态度寄托在所咏的事物上,关键在于理解该物的形象特征;说理散文的观点态度一般为文章的中心论点。
③借助关键信息分析观点。
文章的关键信息有:标题、开头、结尾和注解;关键词、点睛笔、文眼;中心句、关键句、过渡句等。
通过提取这些关键信息归纳分析出文章观点。
④借助知人论世,提取要义,分析观点。
近年湖南卷文言文阅读材料常选用非传记类文章,一般为教材介绍过的作家,可以借助知人论世理解观点。
的写作背景、动机等是我们解读所供文言要义的一把钥匙。
⑤辩证分析。
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其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要做好“分析概括”的工作,还要学会辩证的分析方法,切忌片面性。
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一方面要肯定其积极意义,另一方面也要实事求是地看到其消极因素。
判断积极与消极因素,可从五个方面考虑:的.人民性、作品的社会性、思想的进步性、历史的局限性、文章的现实性。
要注意的是,对文章中欠当的观点及消极因素,还要视答题的实际情形来作出恰如其分的评析。
3.明确答题步骤首先通读原文,获取大意。
其次,对照原文核对错误。
将备选答案的相关内容与原文的相关部分逐一对比,看所选条目的表述是否与原文一致。
任何故意夸大、缩小、曲解、混淆原文内容的选项,都是命题人设置的陷阱,要特别小心。
因为题干往往是为了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而设计的,如果能充分利用这正确的三项,运用比较法和排除法,一定能选出错误的一项。
最新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讲义
参考答案
突破点一
[典例]
思维流程:
B项,迁礼部侍郎。陟许自通所工。先就其能试之,已乃程考,由是无遗材。迁吏部侍郎,擿辨无不伏者,铨综号为公平。
在原文均有对应且理解正确。
C项,李林甫恶其名高。杨国忠忌其才。弟斌没贼,国忠欲构陟与贼通,密谕守吏,令胁陟使忧死,……因谢遣,坚卧不出。
C.韦陟遭人忌恨,坚忍不屈。他因名声高被李林甫排挤;杨国忠妒忌他的才华,先指使人控告他,后又抓住他弟弟的事进行陷害,他没有屈服。
D.韦陟慷慨陈词,忠于国家。有人叛乱时,他表达自己效忠国家的志向,感动士兵;他不顾皇帝的劝阻,去安抚曾经参加过叛乱的季广琛,维护国家利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思维流程] 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判断下列选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选项表述: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原文信息:(2018·全国卷Ⅰ)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第3步:留心易错,正确作答。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选项特点
①四个选项的先后顺序与原文内容的先后顺序大体一致。这种设置,有利于快速定位选项对应点。
②一般用一到两个四字短语概括品格事迹;然后结合具体内容略加分析。设误点多在分析部分。
破解分析综合题两大关键点
关键点一:定区间。概括分析题,要根据选项的设置特点,依照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筛选出与选项相对应的语段或语句,锁定比对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契丹人有不法(违约)行为。
吏不敢禁……且生事。——官吏们不敢禁止:怕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 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曾公亮将赵滋推荐给朝廷。
(皇上)使(赵滋)谕以指(通“旨”)意。——是皇上派赵滋传达旨意(无使者 偕同)。
角度二:比对时间、地点
1、命题设误
(1)时序颠倒
概括人物的典型事件时,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 (2)空间错位 把不同空间地点的事件糅合起来表述,故意在地点方面颠倒位置关系。 分析时特别注意选项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的词语,并 与原文比对,理清人物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
内容 角度五:比对关系
三、具体比对方法
角度一:比对人物
1、特点故意说错,造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
(2)张冠李戴
即把甲人物所为说成是乙人物所为,或者把甲事件结果说成是乙事件结果。
2、比对方法
要围绕“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有什么样的品质”比 对,要着重比对选项在这几方面的表述与原文是否一致。
1.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 (2016·全国乙卷)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 “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选项C] 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 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角度三:比对关键词语
1、命题设误 (1)曲解文意
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义,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这种 方式是命题的主要陷阱。
(2)归纳不全
2、比对方法
3.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 (2016·天津高考)
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倅(洪州副郡守),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 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朝士云:“李台州,曾觌姻家也。觌无子,子台 州之子。”予一见不敢再也,亦未知其孝。
4.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 原文]
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尧佐进士及第,历魏县、中牟尉,为《海喻》 一篇,人奇其志。为两浙转运副使。钱塘江篝石为堤,堤再岁辄坏。尧佐请下薪实土乃 坚久,丁谓不以为是,徙京西转运使,后卒如尧佐议。徙河东路,以地寒民贫,仰石炭 以生,奏除其税。又减泽州大广冶铁课数十万。天禧中,河决,起知滑州,造木龙以杀 水怒,又筑长堤,人呼为“陈公堤”。徙并州,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佐为筑堤, 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累迁右谏议大夫,为翰林学士,遂拜枢密副使。
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予生 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
[选项B] 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 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 乾道庚寅……时予……不知其母子间也。 明年……亦未知其孝。 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丞相京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闻之……感而为之传 时序颠倒。“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错。作者最初并不知道李台州与 其母亲的事,直到李台州死后,在与丞相京公交谈中才知道李台州母子之间的故事, 才了解李台州至孝之名。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
一、题目怎么命
此题为单项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错误的一项。
1.四个选项基本按行文顺序设置,用现代汉语表述,且内容属于文章 主要部分。按顺序设置,有利于快速找到信息区间进行文题比对。 2.每个选项均是先用一个或两个四字格式短语对人物进行概括,然 后举事例印证分析。 3.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错误,且该项错误也非全错,而是错一点, 往往是“概括”无错,“分析”有瑕。
[选项B]
陈尧佐治水有方,功劳卓著。为治钱塘江水患,他建议用“下薪实土”法, 以保堤岸坚固持久;在滑州,创“木龙杀水”法,堵黄河决口,又筑防护长堤,并沿汾 水筑堤植柳,消除水灾。
天禧中,河决,起知滑州,造木龙以杀水怒,又筑长堤,人呼为“陈公堤”。 徙并州,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 利。——“并沿汾水筑堤植柳,消除水灾”的地点不是在“滑州”,而是在“并 州”。 空间错位。
故在比对时可重点关注分析印证的部分文字。
二、正误怎么判
从5个角度思考、10个设误点上判断
比对角度
角度一:比对人物 角度二:比对时间、地点
设误点
误解形象 张冠李戴 时序颠倒 空间错位 曲解文意 归纳不全 无中生有 以偏概全 改变因果 事件杂糅
角度三:比对关键词语 角度四:比对添加或删减
张冠李戴。并非曾公亮“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故C项与原文内容不符。
2.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 (2014·广东高考)
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因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 过直。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 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容, 知其以义理讽也。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选项D] 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 帝。 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 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舜,(出身)极其低微,尧把帝位禅让给了他,天地享有他,百姓爱戴他, 不是有别的办法,只是因为舜有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品德,光耀于天地罢了。 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是用典籍和历史故事来“讽谏”,讽谏 后“帝竦体改容”,并非是“犯颜直谏”。 误解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