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道神馔_日本食文化的原型
日本神道教
巫女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宫廷神社所属的巫女,另一种是 民间的巫女。前者在宫廷中酿酒、弹奏乐器、解说神意等等。在 古代来说,巫女的神谕多少也左右到政治。
另一方面,民间也有巫女的存在。在中世以后,巫女层开始 步入民间,在各地流传。明治政府时代虽然对巫术严禁,可是对 于信仰来说,还是禁之不绝。
• 为什么将这种牌楼似的建筑物称作"鸟居" 呢?原来,日本人认为,鸟是人类灵魂的 化身,人有善恶,灵魂也有善恶。为了不 让鸟接近神社,便在神社前建立"开"字型 牌楼的"鸟居",鸟在这里居住,也就不会 进入神社,以此保护神社的神圣性不被侵 扰。
宫岛鸟居
千本鸟居(伏见稻荷大社)
侍奉神的灵媒——巫女
日本神道教
什么是神道教?
• 神道教简称神道,原本是日本的传统民族 宗教,最初以自然崇拜为主,属于泛灵多 神信仰(精灵崇拜),视自然界各种动植 物为神祇。神道教起初没有正式的名称, 一直到公元5至8世纪,佛教经韩国传入日 本,渐渐被日本人接受,为了与“佛法” 一词分庭抗礼,创造了“神道”一词来区 分日本固有的神道与外国传入的佛法。
现在神社中的巫女到神社帮忙,负责神社参拜作法、打扫整 理等工作。
动漫中的巫女
人与神之间——阴阳师
• 阴阳师,也可以说是占卜师,或是幻术师,
起源于中国。他们不但懂得观星宿、相人 面,还会测方位、知灾异,画符念咒、施 行幻术。对于人们看不见的力量,例如命 运、灵魂、鬼怪,也都深知其原委,并具 有支配这些事物的能力。
说到阴阳师只要讲一个人就可以了~
安倍晴明
日本神道教
日本神道教日本神道教神道,日本原始宗教,以祭祀日本本土天神地祇为主(包含各种土生妖魔鬼怪),以日本皇祖皇宗的遗训为内容,属于泛灵多神信仰(精灵崇拜),视自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祇。
日语写法日语原文神道,惟神の道(随神の道)假名しんとう,かんながらのみ历史神道起初没有正式名称。
一直到公元5世纪至8世纪,汉传佛教经朝鲜半岛百济传入日本,渐渐被日本人接受,为了与“佛法”一词分庭抗礼创造“神道”一词来区分日本固有的传统信仰与外国传入的佛法。
以在《日本书纪》“天皇信佛法,尊神道”句中,首次出现“神道”这个称呼。
汉字传入日本后,“神”字被用来表示日语中的“かみ”。
当时的日本人称已逝的人之亡灵为“かみ”,亦将认为值得敬拜的山神及树木、狐狸等动植物的灵魂称为“かみ”。
“かみ”还包括一些令人骇闻的凶神恶煞。
其后,人物神的历任天皇、幕府将军、功臣、武士等也渐渐被作为膜拜对象,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
佛教初传入日本时,神道信徒甚为反对。
由中国渡来氏族,例如苏我氏,支持佛教。
日本本土的氏族,物部氏和中臣氏拥护神道,反对佛教。
佛教僧侣具有中国先进的知识,天皇因此支持佛教,一时神道失势。
然至8世纪末,佛教僧兵的权力膨胀,天皇欲制衡佛教的势力,因而神道再度得势,两种宗教逐渐互相混合。
至明治时期,百姓等信仰两宗教。
于是佛教寺院和神道的神社,两者浑然。
例外的是伊势神宫,供奉天皇的祖先,属于古神社。
德川家康的儒臣林罗山提出神道即尧舜之道,皇祖皇宗的正道与儒教的精神同一。
至江户时代末期,国粹的神道理论家宣称,两者不能相混。
本居宣长反对把儒家和神道混同,由此产生了复古神道。
荷田春满及其门人贺茂真渊主张以孝道为先,孝父母、敬神和忠于天皇。
复古神道主张古道即神道,万国都承蒙天照大神的御德;日本是天照大神降生之国,其子孙天皇万世一系,继承三种神器,居于万国之上。
平田笃胤是复古神道的集大成者。
平田笃胤早年在朱子学者中山青莪门下学习汉学,批判太宰春台《辨道书》,著有《古道大意》,提出日本人都是神的后裔。
日本神话传说中的天照大神与文化象征
日本神话传说中的天照大神与文化象征天照大神是日本神话传说中的重要角色,她不仅是太阳女神,也是日本皇室的祖先。
在日本文化中,天照大神被视为文化象征,对于日本人民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本文将介绍天照大神的神话背景及其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
一、天照大神的神话背景据《日本书纪》记载,天照大神是伊弉著名月读尊之女。
伊弉著名月读尊是天照大神的父亲,也是日本神话中的重要角色之一。
伊弉著名月读尊是位颇具神力的神明,而天照大神则继承了他的力量与智慧。
在神话中,伊弉著名月读尊的孩子们争夺了天位,造成了一片混乱。
为了避免进一步的纷争,天照大神成为了第一个天皇,并建立了氏族制度,这是日本皇室的起源。
二、天照大神的文化象征1. 太阳女神天照大神被视为太阳女神,她的存在意味着光明与温暖。
她掌管着日光和生命力,对于农业、自然灾害预防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天照大神在农业社会中被人们崇拜和祈福。
2. 日本皇室的祖先作为日本皇室的祖先,天照大神在日本国家建设和国家认同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日本皇室自称是天照大神的后裔,认为他们具有神权,使得日本皇室成为了日本历史上最古老的君主制度。
至今,天皇仍然被视为国家的象征和精神领袖。
3. 信仰和宗教活动天照大神在日本的神道教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神道教是日本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神道教崇拜众多神灵,其中天照大神作为最重要的神祇之一,被日本人民广泛信仰。
每年的新年和秋季祭典等活动中,人们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来祈福和感谢天照大神的保佑。
4. 日本文化的影响天照大神不仅在宗教信仰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日本文化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她成为了许多古老传统和日本文化元素的象征。
例如,在日本的传统绘画中,太阳和天照大神的形象经常出现。
在武士道精神中也有天照大神的存在,她象征着勇气、正义和忍耐力。
结语天照大神是日本神话传说中的重要人物,她作为太阳女神和日本皇室的始祖,对于日本文化有着深远影响。
她不仅在宗教信仰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成为了日本文化的象征之一。
神道石像知识点总结
神道石像知识点总结一、历史神道石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日本的弥生时代(公元前300年-公元3世纪),那时候的石像可以说是日本最早的宗教雕塑。
最初,这些石像主要用来守护农民的农田和房屋,祈求风调雨顺,年丰收成。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神道石像的作用逐渐扩大,成为神社、庙宇、陵墓等场所的装饰和守护神。
在日本古代的宗教文化中,神道石像是神道信仰的象征,被当作神灵的载体,有着神秘而崇高的地位。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神道石像从一开始的简单原始到后来的充满装饰的艺术品,经历了多次的变迁与发展。
如今,它们已经成为了日本文化的代表之一,成为了日本各地的一道风景。
二、类型神道石像的类型多种多样,形象和风格各异。
根据用途和形象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神祇石像:这类石像通常是守护神道神社的神明和精灵的形象,有的是神明的形象,有的是守护灵的形象。
它们在神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着非常高的地位。
2. 鬼怪石像:这类石像通常以怪兽、怪鸟、怪兽等形象为主,具有一定的威慑和辟邪的作用,被用来保护人们免受鬼魅之祸。
3. 动物石像:这类石像的形象是各种动物,如狐狸、龙、蛇、青蛙等,它们被用来代表各种各样的神灵,有的是守护神灵,有的是表示吉祥的神。
4. 符号石像:这类石像是用来表示神灵、祭祀等具体意义的符号,如巨大的石柱、石碑等。
它们通常被用来标志神社的所在地或者标志祭祀的场所。
以上仅是几种常见的神道石像类型,实际上,这些石像的形象和类型有很多种,每一种都有着深刻的宗教和文化内涵。
三、象征意义神道石像的形象和图案都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它代表了神道信仰的宗教思想和文化传统。
以下是一些神道石像常见的象征意义:1. 神明之像:神祇石像通常被用来象征神明之像,它们代表着神灵的形象,有的是水神、风神、山神、稻荷神等。
它们被人们奉为至高无上的存在,被供奉和崇拜。
2. 守护灵:鬼怪石像和动物石像通常被用来象征守护灵,它们有着辟邪、护家护身、消灾解难的作用。
日本神道教与靖国神社的由来
神道教的教义
神道教徒不像基督徒有每周的固定礼拜,信徒可在每月一日和十五日或 是祭 日至神社参拜,也可按照个人需要随时到神社膜拜,虔诚的神道教徒则 每日早晨前往神社敬拜。新生儿出生后30~100天内需参拜保护神,3﹑5﹑7 岁的儿童则于11月15日七五三节参拜神社,感谢神祇保佑之恩,并祈祝儿童 能健康成长。日本人同时信奉神﹑佛两教,婚礼多从神道教习俗,而丧殡则 多从佛教葬仪。传统日宅兼有神道神龛与佛教祀位,神道神龛多是供奉保护 神与天照大神,佛教祀位则是敬拜祖先亡灵。 神道教的重要祭典有(1)新年祭(2)神尝祭(3)新尝祭(4)月次祭。新年祭又 称春祭,每年二月四日举行,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收为主;神尝祭与新 尝祭于每年新谷成熟时举行,每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由天皇亲自向神明供献新 谷;月次祭则于每年的六月与十二月的十一日举行。
神道教的由来
2.神道教的 发展历史 神道教从日本原始宗教发展而来,最初以自然精灵崇拜 和祖先崇拜为主要内容 5~6世纪之际,吸收了中国儒家的 伦理道德和佛教、道教的某些教义或思想,逐渐形成比较完 整的宗教体系。 佛教初传入日本时,神道教信徒甚为反对。由大陆渡来 的有力氏族,例如苏我氏,支持佛教。日本本土的氏族,物 部氏和中臣氏拥护神道教,反对佛教。佛教僧侣具有大陆先 进的知识,天皇因此支持佛教。一时神道教失势然至8世纪 末,佛教僧的权力亢进,天皇欲制佛教的势力,因而神道教 再度得势,两种宗教逐渐互相混合。至明治时期,百姓等信 仰两宗教。于是佛教寺院和神道教的神社,两者浑然。例外 的是伊势神宫,供奉天皇的祖先,属于古神社。至江户时代 末期,国粹的神道理论家宣称,两者不能相混。明治初年, 兴“废佛毁释运动”。神道教成为国家的宗教。虽明治政府 承认信教的自由,但崇拜神道教日益成为该国民的义务,成 为统治国民的手段。当时在日语中称为“国家神道”。
九年级古代日本知识点
九年级古代日本知识点古代日本是一个重要的亚洲文明史阶段,其历史文化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的古代日本的知识点,包括日本的起源、古代政治制度、宗教文化、艺术技术以及与周边国家的交流等方面。
一、日本的起源1. 邪馬台国:古代日本的起源地,位于今天的奈良县。
邪馬台国是古代日本的第一个国家,其君主被称为倭王。
二、古代政治制度1. 大王制度:官位最高的是大王,下设近卫、阿遅井、豊浦等贵族。
大王制度是古代日本的主要政治制度。
2. 地方豪族:以豪族为中心的地方政权,如桓武平氏、平氏等。
这些地方豪族在政治和军事上对日本古代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宗教文化1. 神道教:古代日本的国教,崇拜神明。
古代日本的皇室与神道教有着紧密的联系。
2. 佛教:由中国传入日本的宗教。
佛教的传入对日本的文化、宗教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艺术技术1. 和服:古代日本人的传统服装,具有独特的款式和装饰。
2. 陶瓷艺术:日本的陶瓷工艺非常发达,代表作为信贵山烧和黑木辻利庵等。
3. 浮世绘:古代日本的一种绘画形式,以描绘日常生活和戏剧为主题,具有鲜明的风格。
五、与周边国家的交流1. 唐朝:古代日本与中国唐朝之间的交流非常密切,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2. 高丽:古代日本与高丽(今天的朝鲜半岛)之间有频繁的交流,包括政治、文化等方面。
六、总结通过本文对九年级古代日本知识点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日本的起源、政治制度、宗教文化、艺术技术以及与周边国家的交流等方面的重要知识。
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文化,并对现代的日本有更全面的认识与理解。
古代日本文化与历史的演变
古代日本文化与历史的演变古代日本是一个充满神秘和独特的国家,它的文化和历史发展相互交织,形成了独具魅力的特色。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古代日本文化和历史的演变。
一、古代日本的起源与形成古代日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2000年前的弥生时代,这个时期的日本是以农业为主导的社会,人们开始定居并种植谷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形成了一个等级制度,同时外来文化也开始渗透进来,最显著的是中国文化的影响。
这一时期,日本的政府体系开始形成,秦汉时期的中国对日本的政治、建筑、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日本古代文化的基础。
二、古代日本的宗教与信仰古代日本的宗教与信仰既包括原始宗教,也有像佛教、道教等外来宗教的影响。
最重要的原始宗教是神道教,这个宗教相信万物都有灵魂,神灵存在于自然和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神道教在古代日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日本独特文化的核心。
此外,佛教和道教也在6世纪后传入日本,对日本的文化、艺术和哲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古代日本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古代日本的政治和社会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
最初的统治者是各个部落的首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他们建立起来的国家开始形成,并逐渐形成了中央集权的体制。
最有名的统一者是第一位出现的天皇,他成为了日本政治和社会的核心。
然而,天皇并没有实际的权力,大权掌握在贵族和武士的手中。
他们的系统被称为“律令制度”,这是一个以官僚机构为基础的政府体系,为日本文化和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古代日本的艺术和文学古代日本的艺术和文学也经历了繁荣的时期。
在艺术方面,日本的传统艺术形式包括绘画、陶瓷、雕刻和园林设计等。
其中,许多艺术形式受到了中国的影响,但日本艺术家也创造了许多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文学方面,古代日本的文学作品以和歌和诗歌为主,这些作品大多表现了对自然和人类情感的诗意描写。
著名的文学作家如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和诗人松尾芭蕉等,为日本古代文学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日本文化艺术专题-期末整理完全版
《日本文化艺术专题》往届考题整理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系马玉玲 1100012805/* ********************* 比较题整理 ********************* */ 1.绳纹火焰式陶塑 & 弥生陶罐左图为绳纹火焰式陶塑,是绳文时代的雕塑;右图是弥生陶罐,诞生于弥生时代。
绳纹陶塑存在量块的堆积,用绳纹的装饰体现美感,不具稳定性、均衡性,它体现丰富的想象力,具非写实性、主观性、观念性;弥生陶塑重实用性,仅用器形本身线条展示造型美,有稳定性、均衡性。
两者的不同体现出陶制品对其时代环境的适应,也印证日本文化从本土源起到吸收外来文化的轨迹。
绳纹时代日本人过着采集、捕捞的群居生活,对实用性需求不高,且原初艺术对自然存有漠不关心的消极态度,故造型显示出主观性、观念性;弥生陶塑传自农耕文化的亚洲大陆,注重实用,适应农耕文化和进步的生产生活需求。
2.绳纹火焰式陶塑 & 仰韶陶瓶左图为绳纹火焰式陶塑,日本绳文时代雕塑;右图是仰韶陶瓶,诞生于同时代中国大陆。
绳纹陶塑凭借想象制造而成,有粗糙的大块装饰,有浓厚的主观性和观念性,明显缺少稳定性和均衡性;仰韶陶瓶模仿自然物质加工的器皿制成,具稳定性和均衡性,更实用。
两者的不同反映当时日本与其他文明不同的生活形态和文化意识。
绳纹陶塑缺少对自然物体的模仿,体现日本原初艺术对自然漠不关心的消极态度;当时日本尚未进入农耕文明,对器具要求不高。
而仰韶陶瓶所展示的实用性理念更适合中国农耕文明的生产生活。
3.唐招提寺鉴真干漆佛像 & 平等院凤凰堂阿弥陀拼装木佛像左图为唐招提寺鉴真干漆佛像,右图为平等院凤凰堂阿弥陀拼装木佛像。
鉴真干漆佛像采用泥塑干漆像技术制作,重量轻、不易裂、易搬动,是日本引进、模仿大陆雕塑艺术的标志性成果;阿弥陀拼装木佛像采用拼装木雕法制成,既防干裂又可流水作业;佛像神态安详、纹饰华丽,表现日本人崇尚的优美圆满的阿弥陀极乐世界,宣告着日本民族风格雕塑艺术的成立。
日本的神馔
科技信息0外语论坛02009年第31期日本的神馔孙晓红(宁波大学外语学院浙江宁波315211)【摘要】日本是个典型的农耕社会,稻作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日本文明。
在日本,各种神祭活动随处可见,其中的神馔更是丰富多彩、意味深长,体现了人与神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文章从神馔的来源、用具、种类、变化、禁忌及神人共食观等六方面详细论述日本的神馔。
【关键词】祭祀;神馔;神事;神人共食众所周知.日本是个祭祀仪礼非常丰富的国家。
一年四季,全国各地都纷纷举办各式各样的祭祀活动。
其中,既有饱含传统色彩的都市祭祀。
也有独具特色的地方祭祀。
而祭祀的本意是,人们迎接神明,表明祭祀意图,献上供品,并相伴左右,再恭送神明回归圣地。
在祭祀中献上的各种供品丰富多彩、意味深长,充分反映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是人们神观念的缩影。
,从古自今,祭祀中的供品均是名副其实的山珍海味,盛放供品的容器更是古色古香,让人在视觉上感到非常华丽。
不同形态的神馔,代表不同的祭祀目的,隐含不同的意味,反映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文化。
本文在学习和整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神馔的由来、种类、用具、变化、禁忌以及神人共食观等六方面详细论述日本的神馔。
1.神馔的由来现在,人们把祭祀时献给神灵的食物统称为“神馔”,但在古代称其为“御膳”。
“御膳”是指.贡献给神灵或达官贵人可直接食用的食物。
“御”是表示尊称的接头词,“膳”是盛放食物的器具。
人们不但自己食用美味佳肴,也让神灵食用,这就是祭祀仪礼中御膳的根本含义。
由此可见。
“神馔”的称呼是从“御膳”发展变化而来的。
中世纪开始,人们把进献给神灵的供品称为“神馔”,但这一用语是在明治维新后才扎根的。
fl】当时,明治政府对社会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广泛的改革,宗教界也不例外。
神社制度一步一步地进行整顿,“神馔”这一用语也因此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并最终普及到全国各地的大小神社。
曾经.人们从自己种植或采集的食物中挑选新鲜、洁净的优质食物作为神馔,在祭祀或许愿、感恩时,献给神明。
关于日本神道教的简单介绍
关于日本神道教的简单介绍什么是神道教:神道是日本原始宗教,以祭祀日本本土天神地祇为主,以日本皇祖皇宗的遗训为内容,属于泛灵多神信仰(精灵崇拜),视自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祇。
神道教的起源:神道起初没有正式的名称,一直到公元5世纪至8世纪,汉传佛教经朝鲜半岛百济传入日本,渐渐被日本人接受,为了与“佛法”一词分庭抗礼创造“神道”一词来区分日本固有的传统信仰与外国传入的佛法。
是以在《日本书纪》〈用明天皇纪〉中的“天皇信佛法,尊神道。
”句中,首次出现了“神道”这个称呼。
汉字传入日本后,“神”字被用来表示日语中的“かみ”(kami)。
当时的日本人称已逝的人之亡灵为“かみ”,亦将认为值得敬拜的山神及树木、狐狸等动植物的灵魂称为“かみ”。
“かみ”还包括一些令人骇闻的凶神恶煞。
其后,人物神的历任天皇、幕府将军、功臣、武士等也渐渐被作为膜拜对象,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
而现在,根据日本文化厅统计在日本国内约有1亿2百万支持者,占日本人口比例近85%。
但日本五大新闻之一的《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指出很多日本人不过是进去寺庙里面求神许愿罢了,并不是真正信仰,与中国大陆类似。
祭祀活动:日本神道祭祀包括了天神、地祇、人鬼的祭祀典礼。
祭祀分大祀、中祀、小祀。
大祀包括大尝祭。
中祀包括新尝祭、神尝祭、相尝祭、神衣祭、祈年祭。
小祀包括镇花祭、镇火祭、镇魂祭、三枝祭、道享祭、风神祭、祈雨止雨祭、月次祭、星祭、招魂祭、荒神祭、地镇祭。
《古事记》中除了至尊神天照大神以外,神道教的神按职别包括六个辅佐神、五部上祖神、三十二神、五行神、风神、雷神、山神、草神、海神、河神、二十一祓神、六福神、道祖神、和歌神、八大武神、军神、酒造祖神、医术祖神、神乐祖神、服部祖神等等。
神宫里的神官称为祭主、大宫司。
神社的首领称为神主,其下有祢宜(觋)、祝、巫(神子)等等。
神乐舞女称为巫女。
明治二十七年颁布《神官神职服制》敕令,此后修正3次,分为正装、礼装、常装。
正服黑罗冠、略服乌帽子(有位立乌帽子、无位折乌帽子)。
神道教——精选推荐
神道教提到中国的本⼟宗教,许多⼈会想到道教,⽽⽇本的本⼟宗教,则⾃然是神道教了。
神道教的起源⽇本的神道教,是⽇本本⼟的萨满崇拜起源,来⾃于对⾃然界的万物崇拜,属于泛神论宗教,区别于基督教的⼀神论。
认为万物皆有灵,⾃然界的⼭川、森林、太阳、⽕、雷、动物(如狐、蛇)、祖先的灵等都成为他们祭祀崇拜的对象﹐因此有⼭神、⽔神、海神、⽥神、地神、雷神、太阳神(如天照⼤神)等等。
神道教标志虽然这个宗教起源很早,但是却⼀直都没有名字。
直到公元5⾄8世纪,佛教经朝鲜传⼊⽇本,渐渐在当时的⽇本扩张开来,为了与“佛法”⼀词分庭抗礼,于是便创造了“神道”⼀词来区分⽇本固有的“神道”,与从外国传⼊的“佛法”区分开来。
⽇本的神道,按照地域划分⼜分为⼤和神道和琉球神道,⼤和神道最初以⾃然崇拜为主,起源于本州岛和四国岛本地的崇神传统,属于泛灵多神信仰(精灵崇拜),视⾃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祗。
琉球神道以龙宫信仰、御岳信仰为主,起源于琉球群岛。
⽇本的神道教以《古事记》和《⽇本书记》两本书作为经典,曾经因为没有系统的理论和学说⽽⼀度衰微为佛教的附庸。
德川幕府时期,⽇本的神道学者结合了中国的朱熹理学,把神道教内容强调到尊皇忠君,之后的明治维新,明治政府将神道教尊为国教,是为国家神道,⿎吹以⽇本为中⼼,建⽴以神道教为统治思想的世界秩序,成为教导百姓忠贞爱国﹑誓死效忠天皇的⼯具。
战后在盟军的要求下,⽇本政府宣布政教分离,裕仁天皇宣布废除国家神道,政府不得资助神社,之后神道教才不再成为思想控制⼯具。
神道教的神职⼈员⽇本的神道教,我们最经常能了解到的,⼤概就是什么神官啊,巫⼥啊等等了,那么他们⼜是什么⼈呢?神官,神官头顶的帽⼦和⼿⾥的笏板都是沿袭⾃唐朝巫⼥神官和巫⼥都是神社⾥的神职⼈员,⼤概类似于我们的道⼠和道姑朋友。
古代的神官和巫⼥都是终⾝职业。
神官在神道中是神与⼈之间的媒介,他们也负责替信徒祓除与主持婚礼。
在远古时代因政教合⼀因此⽒族⾸领也是神官,到后来才有专门的神职。
QUICO神宫前
QUICO神宫前
无
【期刊名称】《建筑技艺》
【年(卷),期】2021(27)11
【摘要】建筑位于东京市中心住宅和商业设施混合的地区。
从地下二层到地上一层是商店及其办公室,地上二层到三层是住宅。
内部是错层的构成,高度缓缓变化,楼板彼此连续,空间相互重叠。
屋面的尖角状轮廓(silhouette)是规划控制斜线的结果,由建筑外侧的限定条件(最大建筑密度和光照要求)直接生成建筑的外形,并在其上置入开口从而实现了建筑化。
【总页数】4页(P76-79)
【作者】无
【作者单位】东京工业大学坂本一成研究室;Atelier and I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7
【相关文献】
1.浅析神道神馔中蕴含的日本饮食文化——以伊势神宫的神馔为例
2.浅析日本传统文化的传承特点--以伊势神宫的“式年迁宫”为中心
3.日本伊势神宫式年迁宫的镇地祭研究-以五色御币和白鸡为中心
4.“伊勢神宫”迁宫记
5.神宫前四丁目地区市中心再开发事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神道教与日本文化
浅析神道教与日本文化日本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国度,也是一个以文化为魂的国家。
其中神道教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它的传播和影响已经深入到了整个日本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
神道教已经成为了日本文化的内在精神,也成为了日本文化的一种生命力和活力。
因此我们有必要浅析神道教与日本文化的关系,探究神道教在整个日本文化中的影响和地位。
1. 建筑文化神道教与日本的建筑文化密不可分。
在日本的建筑中,神道教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日式神社建筑。
日本的神社建筑要求建筑物的材料必须是天然的,而且必须与自然融合在一起。
建筑中的每一块木头都必须有自己的意义和特色。
这种精神是神道教教义的体现,也被运用到了日本的建筑当中,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风格。
2. 艺术文化神道教对日本的艺术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日本的传统绘画风格和诗歌文学等艺术形式中都能够看到神道教的影子。
在日本的绘画中,自然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而且经常用神话、传说的故事或元素作为图像的表达。
在神道教的教义中,自然是一个至高的存在,起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这种神道教的信仰被运用到了日本的艺术创作当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3. 社会文化神道教对日本的社会文化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神道教的教义中强调的是敬畏自然和神格之法,则体现在日本的社会文化当中就是向自然和神格报恩、尊敬和顺从。
日本的社会中大家都十分重视礼仪和规范,这和神道教的教义是密不可分的。
而日本的传统节日以及各种仪式大多都是以神道教的信仰为依据,是神道教文化的体现。
4. 思想文化神道教对日本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神道教的教义中强调的是回归自然、尊重自然的信仰,这种思想对于日本的文化形成造成了巨大影响,影响了日本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例如,日本人以为“清而无忧,安而无虑”的生活理念,以及“孔子之三墨”,即人要温顺、勇敢和节制。
这些思想都源于神道教的教义,体现了神道教在日本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5. 音乐文化神道教还对日本的音乐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浅析神道神馔中蕴含的日本饮食文化——以伊势神宫的神馔为例
二 、 势 神 宫 的 神 馔 伊
伊 势 神宫 , 称 为 “ 宫 ” 以下 均称 神 宫 ) 位 于 又 神 ( ,
日本 三重 县伊 势 市 , 日本 神道 最重 要 的神社 。它 由 是 两个 正 宫 即皇大 神宫 ( 内宫 ) 丰受 大神 宫 ( 宫 ) 以 和 外 , 及1 4所 别宫 和 1 9所 别宫 所管 社构 成 。内宫 供奉 皇 0
( 】 宫常 规祭 典的神 馔 一 神
神 宫 每 日早 晚 两 次 常规 祭 典 ( 日别 朝 夕 大御 馔 祭) 的神馔 只供奉 于 外 宫 的御 馔 殿 . 5名神 官专 门 由 负 责制作 。 配膳 的顺 序是 筷子 、 米饭 、 鲣 、 干 干鱼生 鱼 、
水 产物 和特 产物 的种类 、 量 用官方 文献 的方 式 记 录 数
下来 . 以说 是在 日本 的食 文化 史上 画 上 了一个 特殊 可 的符 号 。
室 的祖 神天 照大 神 .外 宫 供 奉御 馔 都 神— — 丰受 大
神 大 约 150年前 , 丰受 大神 镇 座神 宫 的传说 开 0 至
重 庆科技学 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21年 3 01 第1期
Junlo hnqn n e i fSi c n eho g(oi c ne di ) N .3 2 1 ora fC ogigU i rt o c nead Tcnl ySc Si csE i n o 1 0 v sy e o l a e t o 1
始 以后 . 宫每 日早 晚各有 一 次常规 祭典 . 日别朝 神 即“ 夕 大御馔 祭 ” 除此之 外 。 另有 三大 特别 祭典 , “ 即 由贵 大 御 馔祭 ” 1 (O月 1 5日的神 尝 祭 、 6月 3 0日和 1 2月 3 0日的 月次祭 , 又称 “ 节祭 ” 还 有 每 2 三 ) 0年一 度 的
日本料理古代发展历史
日本料理古代发展历史日本菜肴称为“日本料理”或“和食”。
形成日本料理非—日之功,也和其他国家的菜肴一样经过千锤百炼。
在日本有这样一句俗语:“服装一代,住宅两代.饮食则要三代”——服装在当代可验证是否合时宜;住宅要经过两代人居住,方知其舒适程度;而美味菜肴则需三代人的智慧才能烹饪出来,虽然日本菜肴与中国属完全不同的风格,但日本菜肴受中国的影响最大,从菜肴的名称、内容、材料、调味料,都可见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也有中国菜肴接受日本的影响。
从绳文时代到公元前后,日本民族基本上以采集野生食物和狩猎为生。
最初只食用植物性食物,后来发展为食用鸟兽等动物性食品,进而到大海捕捞鱼鳖。
随着文明的发展,学会用火烤、用水煮并加佐料调味。
从公元初期到7世纪,日本民族从游牧转到定居,开始农耕生活。
这给饮食生活带来一大变革。
就在这一时期,日本人学会了种稻、饲养牲畜。
日本民族有条件将主副食分开。
大米等谷物有了剩余。
人们便学着酿酒,在做莱肴时加些佐料。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奠定了日本莱的基础。
奈良时代,日本上层人物开始与中国交往,带回中国的饮食文化和宴请制度。
当时佛教已传人日本,日本开始禁吃肉食。
为保证营养,食用牛奶和奶制品的人增多。
食品不仅种类增加,而且内容丰富。
人们有余力过节井举办祭祀活动。
这时杂煮和屠苏酒等节日食品问世。
平安时代,贵族势力兴旺,社交活动频繁,促进日本菜系形成。
食品有了剩余,需要保存下来。
保存获得成功,食品种类自然增加。
当时的和各抄记载有二百多种。
但由于交通不便,阻碍先进文化的相互吸收,贵族与平民的食品质量相差很大。
镰仓时代,贵族走下坡路,武士兴起。
武士经营庄园,促进了农耕的发展,物产丰富了。
日本人从粗米进化到吃半精米。
为改善生活,开始腌咸菜。
不仅要吃好,而且尽量把食品保存下来。
后来出现战争,需要能长时间保存食品。
人们为了增强体质,开始寻找药物食品和用茶来养生。
室町时代,禅宗和茶叶从中国大陆传入日本,从而诞生了日本莱的主流怀石莱。
日本神道教
日本神道教神道,日本原始宗教,以祭祀日本本土天神地祇为主(包含各种土生妖魔鬼怪),以日本皇祖皇宗的遗训为内容,属于泛灵多神信仰(精灵崇拜),视自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祇。
日语写法日语原文神道,惟神の道(随神の道)假名しんとう,かんながらのみ历史神道起初没有正式名称。
一直到公元5世纪至8世纪,汉传佛教经朝鲜半岛百济传入日本,渐渐被日本人接受,为了与“佛法”一词分庭抗礼创造“神道”一词来区分日本固有的传统信仰与外国传入的佛法。
以在《日本书纪》“天皇信佛法,尊神道”句中,首次出现“神道”这个称呼。
汉字传入日本后,“神”字被用来表示日语中的“かみ”。
当时的日本人称已逝的人之亡灵为“かみ”,亦将认为值得敬拜的山神及树木、狐狸等动植物的灵魂称为“かみ”。
“かみ”还包括一些令人骇闻的凶神恶煞。
其后,人物神的历任天皇、幕府将军、功臣、武士等也渐渐被作为膜拜对象,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
佛教初传入日本时,神道信徒甚为反对。
由中国渡来氏族,例如苏我氏,支持佛教。
日本本土的氏族,物部氏和中臣氏拥护神道,反对佛教。
佛教僧侣具有中国先进的知识,天皇因此支持佛教,一时神道失势。
然至8世纪末,佛教僧兵的权力膨胀,天皇欲制衡佛教的势力,因而神道再度得势,两种宗教逐渐互相混合。
至明治时期,百姓等信仰两宗教。
于是佛教寺院和神道的神社,两者浑然。
例外的是伊势神宫,供奉天皇的祖先,属于古神社。
德川家康的儒臣林罗山提出神道即尧舜之道,皇祖皇宗的正道与儒教的精神同一。
至江户时代末期,国粹的神道理论家宣称,两者不能相混。
本居宣长反对把儒家和神道混同,由此产生了复古神道。
荷田春满及其门人贺茂真渊主张以孝道为先,孝父母、敬神和忠于天皇。
复古神道主张古道即神道,万国都承蒙天照大神的御德;日本是天照大神降生之国,其子孙天皇万世一系,继承三种神器,居于万国之上。
平田笃胤是复古神道的集大成者。
平田笃胤早年在朱子学者中山青莪门下学习汉学,批判太宰春台《辨道书》,著有《古道大意》,提出日本人都是神的后裔。
日本神社文化
日本神社文化061513221 唐嘉祺神社神社是崇奉与祭祀神道教(一种自然神教)中各神灵的社屋,是日本宗教建筑中最古老的类型。
由于神道教与日本人民生活密切联系,神社十分普遍。
神社自7世纪起实行“造替”制度,即每隔几十年就重建一次。
神社现在一般都不设香火,不知是传统的规矩,还是现代化的演变。
人们到神社去,一般是先在神社前的水池边用一个长柄木勺净手,然后到屋脊两边翘起的神社拜殿前,往带木条格的善款箱里扔点零钱,把手拍几下,合十祈祷。
有的拜殿前还挂有很粗的麻绳,祈祷者摇动几下,撞得麻绳上的风铃发出响声。
祈祷者除了上了年龄的老者,也有不少情侣祈祷终身幸福。
神社的拜殿里,看不见祭拜的对象,既没有神像,也没有牌位。
各个神社最典型的标志物,就是“鸟居”。
“鸟居”是一种木制的门型牌坊,造型很简练,在神道里那是神界和人界的划分之门,走过鸟居,就是进入了神界。
鸟居说到日本的神社文化,就不难想到鸟居。
在各种动画日剧中,鸟居一出现,肯定附近就和神社或者灵异战斗有关啦说鸟居就是日本神社的牌楼牌坊,可以这样联想,但二者也有不同。
中国的牌坊,是古代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
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
又名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礼教,标榜功德。
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
而日本的鸟居虽然同样有位于神社山门坐标志的意义,但主要用以区分神域与人类所居住的世俗界,算是一种结界,代表神域的入口,可以将它视为一种“门”。
寓意着踏过这道门后就会进入神圣的领域,其象征意义大于实用意义。
鸟居由一对粗大的木柱和柱上的横梁及梁下的枋组成。
梁的两端有的向外挑,也有的插入柱身的。
著名的如伊势神宫的鸟居,造型简练刚挺,寓巧于朴。
自7世纪中国建筑传入后,鸟居的形式有了些变化,如柱子有侧脚、横梁两端起翘,甚至有用斗拱的。
种类也是各种各样。
鸟居一般被认为是神道教的建筑,在神社神道中和神社配套出现,不过偶尔也会出现在佛教寺院边上。
日本传统神话和宗教信仰
日本传统神话和宗教信仰日本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的传统神话和宗教信仰。
这些神话和信仰不仅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对自然、生命和宇宙的理解和崇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日本传统神话和宗教信仰的一些重要方面。
首先,我们来谈谈日本的神话。
日本神话是古代日本人对世界起源、神灵和英雄故事的传承和创造。
其中最著名的神话之一是《古事记》,它记录了日本神话的起源和发展。
《古事记》中记载了许多重要的神灵,如天照大神(太阳女神)、伊邪那美命(海洋女神)和素戔嗚尊(战争之神)等。
这些神灵代表着不同的自然力量和人类的情感,人们通过祭祀和崇拜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依赖。
除了神话,日本还有多样的宗教信仰。
其中最主要的两个宗教是神道教和佛教。
神道教是日本最古老的宗教,它将神灵崇拜作为核心信仰。
神道教认为神灵存在于自然界的万物中,人们通过祭祀和仪式来与神灵沟通和祈求祝福。
神道教强调和谐共生,尊重自然和人类之间的联系。
与神道教不同,佛教是在公元6世纪由中国传入日本的。
佛教强调个人的修行和解脱,通过禅修和念佛等方法来寻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佛教在日本发展出了多个宗派,如禅宗、浄土宗和日莲宗等。
这些宗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对于佛教信仰和实践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强调。
除了神道教和佛教,日本还有其他一些宗教信仰,如道教和基督教。
道教是从中国传入的,它强调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和谐,追求长寿和永生。
基督教则是在16世纪由欧洲传教士引入日本的,它的信徒相对较少,但对于日本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总的来说,日本传统神话和宗教信仰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不仅反映了古代日本人对世界的理解和崇拜,也对于塑造日本社会和价值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神道教的祭祀仪式,还是佛教的禅修修行,都体现了日本人对于自然、生命和宇宙的敬畏和探索。
这些传统神话和宗教信仰的影响仍然在日本社会中存在,并继续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日本的传统神话和宗教信仰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力有所减弱,但它们仍然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神话故事日本神话中的神道与神社
神话故事日本神话中的神道与神社神话故事日本神话中的神道与神社日本是一个充满着丰富神话故事的国家,这些神话故事讲述着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神道与神社。
在日本人的心中,神道与神社不仅仅是信仰的载体,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日本神道的基本原理和神社的特点,以期带领读者走进日本神话的奇妙世界。
神道(Shinto)是日本最古老的宗教体系之一,其源自于日本的原始信仰体系。
神道中的主要信仰是崇拜自然界的神祇,认为神灵存在于大自然的各个方面,包括山水、森林、河川等。
在神道中,神被视为国家和人民的守护者,被认为对农业、疾病和自然灾害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神道的核心理念是“神秘与美”。
神道认为神灵存在于一切事物中,通过这种信仰体系,人们与自然相互关联并与神灵建立联系。
日本人相信,只要维持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就能得到神灵的祝福和庇护。
神社(Jinja)是神道信仰的核心场所,也是日本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社区设施和文化场所。
神社通常由一座神殿和神社庭园组成。
神社庭园以自然元素为主,如大树、鸟鸣和池塘等。
整个庭园布局和建筑风格都彰显出浓厚的日本传统文化氛围。
神社的建筑风格以悬垂式屋顶、红色色调和木制结构为特点。
一座神社通常有多个神像,供人们祭拜和膜拜。
神社庭园也被用作举办各种神道仪式和庆典活动的场所。
日本的神社还承载着许多文化传统和庆祝活动。
其中,最著名的庆典是新年祭典。
每年元旦,成千上万的日本人会参观神社,祈求新年的好运和健康。
此外,婚礼、成人礼和孩子的第一次参拜等重要场合也常在神社举行。
神社在日本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们以神社为依托,感受到神性的存在,并寻求神灵的保佑。
此外,神社还承担着社区聚会和人们休闲的功能,成为日本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神道与神社是日本神话故事中的重要元素。
通过神道的崇拜和神社的存在,人们与神灵建立了密切的关系,通过维持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希望获得神灵的祝福和守护。
神社作为神道信仰的核心场所,不仅承载着人们的宗教情感,也是日本文化传承和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道是在日本固有的民族信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精神传承。
神馔(しんせん)是神道祭祀时供奉给神的食品。
如果说,神道是日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的话,那么,神馔可以说是日本食文化的原型,它反映了日本食文化的特点和日本食文化史的发展。
一、什么是神馔?“神馔”是神道祭祀时供奉给神吃的、喝的所有食物的总称。
由于是专门供奉给神享用的,被蒙上了“神圣”、“神秘”的色彩,所以就不能与常人吃的东西一样称为“食物”,在古代称为“御馔”、“御食”(みけ)、“御贽”(みにえ)、“御物”(おもの)。
神馔的制作方法也只是在部分相关的神官之间秘密传授,其全貌往往不为常人所知,这就更为其增添了神秘性。
明治初年的神祇制度改革,对各神社供奉给神的形形色色的食物加以统一,并置于国家的统一管理之下,统称为“神馔”。
除了少数传统古社外,全国大多数神社的神馔几乎变得完全一样。
现代,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昌明以及对传统文化研究的重视,对神道神馔的研究也日益开展。
许多具有悠久传统的大神社,对各自的传统神馔进行调查、整理、研究,并逐步恢复了具有古代传统特色的神馔。
在科学技术手段非常发达的今天,关于神馔的情报被媒体以各种手段传播,神馔的神秘面纱也被逐渐揭开。
(一)基本神馔———水、米、盐一般神社和家庭神棚(神龛)日常供奉的是水、米、盐三品,这是人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也是神道供奉神的最基本供品,称为“基本神馔”。
在各种例行祭祀时,除上述三品外,还要供奉精米、糙米以及米的制成品(米饭、米饼)、酒(清神道神馔———日本食文化的原型王蓉156酒、白酒、黑酒、甜酒)、干鲜海鱼(鲷、鲣、鲨鱼、鱿鱼等)、干鲜河鱼(香油鱼、鲤鱼等)、海藻(海带、紫菜、裙带菜等)、干鲜鲍鱼、海参、野鸡、水鸟、时令蔬菜、时令水果等。
除个别神社外,一般没有肉类。
应各种祭祀对象的差异和祭祀的特殊需要,演化出了形形色色的神馔。
下面以神社神道的中心———伊势神宫的神馔为例,对神馔作一介绍和分析。
伊势神宫(简称神宫)位于三重县伊势市五十铃川之上,由正宫皇大神宫(内宫)和丰受大神宫(外宫),以及分布在它周围的125所别宫、摄社、末社、所管社、别宫所管社组成。
内宫供奉皇祖天照大神,外宫供奉专司五谷产灵的丰受大神(谷神、水神、食物神)。
按照神话传说天照大神是天皇的祖先,原本供于皇宫中,与天皇“同床共殿”。
第十代崇仁天皇时迁出宫外,几经周折,第十一代垂仁天皇时1,镇坐于此,创建伊势神宫。
从此,伊势神宫一直被作为日本皇室和国家的最高宗庙,是神社神道的中心。
“伊势之国是美味之国”(《日本书纪》)。
富饶的伊势湾,清澈的五十铃川,肥沃的稻田和菜园,郁郁葱葱的神路山,盛产山珍海味,是一座天然的大食橱。
当初选定在此地建伊势神宫,“美味之国”也许是个重要的原因。
伊势神宫每日有早晚两次常规祭典(日别朝夕大御馔祭)。
此外,每年有以神尝祭(10月15日)和月次祭(6月30日、12月30日称为“由贵大御馔祭”)三大祭典为首的100多个重大祭典。
还有每20年一度的“式年迁宫祭”那样的盛大祭典。
如果加上所属的别宫、摄社、末社、所管社、别宫所管社的祭典,每年共有1500个大小祭典。
几乎在所有的祭典中,都要供奉神馔。
下面就神宫的每日两次的常规祭典,和每年三大祭典的神馔作一介绍。
(二)伊势神宫常规祭典(日别朝夕大御馔祭)的常规神馔每日早晚两次常规祭典的神馔称“常规神馔”。
常规神馔只供奉于外宫的御馔殿,内宫的诸神们每天到此殿来享用供奉。
每天有五名神官专门负责制作神馔,他们从值班的前一天起,就要住进斋馆,斋戒沐浴,清祓身心。
次日清早5时(冬季为6时),来到制作神馔的专用厨房(忌火屋殿),用古老的钻木取火的方法发火。
用这种方法取得的火叫做“忌火”,意思为“清洁干净”的火。
生火以后,在没有烟囱的古老灶具上,用蒸罐(甑)将米蒸成饭,称为“强饭”。
常规神馔的品种有米饭(强饭)、盐、水、鱼(鲣、鲷,夏天用干鲣干鲷和干鱿157鱼)、海藻(海带、裙带菜、羊栖菜等)、蔬菜、水果、清酒等,绝大部分是生品。
大米是日本人的传统主食。
祭典所用的大米是由神官们在神宫所属的“神田”里专门生产的。
祭典所用的蔬菜和水果是在位于二见町的神宫御园中,由神官们精心栽培出来的。
除传统的萝卜、白菜外,近年又增添了西红柿、花椰菜等洋蔬菜,品种达100多个。
祭典所用的水是每天从外宫森林中的一口水井中汲取的,传说这口井的水是从高天原传下来的种水,称为“御水”。
祭典所用的盐是在位于二见町的御盐殿,由神官们专门晒制的。
神馔盛放在由三重县多气郡明和町专门制造的素陶器皿中。
传说所用的陶土也是从高天原传下来的,采用古老的木转盘手工制作,形式和质量与考古出土的弥生时代土器相似。
因为是素陶,质地较脆弱,遇水很容易破碎,所以以往只一次性地使用,用后就埋掉。
现在已不再轻易抛弃,在常规祭典中,要重复使用两三次。
但在重大的祭典中,则完全使用新品。
就这样,神宫每年的使用量还要8万余个。
在盛神馔时,器皿中还要衬垫新鲜树叶。
米饭衬两枚,蔬菜、水果和海藻衬一枚,鲜鱼肉和生鸡肉(常规祭典时没有)衬多枚。
制作一顿常规神馔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
每一份神馔装一个折柜(一种用薄木片做的食盒),然后再装入辛柜(一种带腿的木柜)中。
常规神馔每日供奉两次,上午8时(冬季为9时),下午4时(冬季为3时)。
早晚的品种除蔬菜、水果、海藻有所变化外,其它的品种相同。
早晚两顿神馔在早晨一次制作出来。
(三)伊势神宫由贵大御馔祭的特别神馔神宫每年的神尝祭(10月15日)和月次祭(6月30日、12月30日)三次重大祭典称为“由贵大御馔祭”,也称“三节祭”。
三大祭典所用的神馔叫特别神馔(由贵大御馔)。
“由贵”是最高贵的意思。
神尝祭时,水稻开始成熟。
将“神田”中收获的第一把新谷穗献于神前,表示对神带来风调雨顺、水稻丰收的感谢和期望来年带来更大丰收的祈求,以及表示神与人共同享用丰收劳动成果的意思。
伊势神宫的神尝祭和月次祭要从当天的晚上一直持续到次日的凌晨。
晚上10时进行第一次供奉,叫“由贵夕大御馔”。
凌晨2时进行第二次供奉,叫“由贵朝大御馔”。
特别祭典的主持人及神官们均要提前数日进入斋馆斋戒、清祓身心。
祭典分别在内外宫的正殿和别宫进行。
因为祭典是在深夜进行,平时神宫域内所用的电气照明全部关闭,点起火158把、篝火。
祭典在围着三重栅栏(称为“瑞垣”)内的正殿进行,观礼者被挡在距栅栏数十米外。
所以,祭典是如何进行的?不要说观礼者,就是未参列祭典的神官也看不到祭典现场。
但是,在漆黑的深夜里,庄严的社殿和高大鸟居的影子,在闪烁的篝火和火把的照耀下,在林海中时隐时现。
从祭殿中飘出阵阵悠扬而低沉的神乐,夹杂着神官们木鞋与玉利砂2“唰唰”的摩擦声,流淌在起伏的林涛中。
给人增添了几分肃穆、神圣而又神秘的感觉。
由贵大馔祭所用的特别神馔,从祭典的前两天就开始制作。
祭祀时,由祭主、大宫司率40余名身穿白衣、头带乌帽子的神官,将特别神馔从忌火屋殿前的祓所抬到祭殿。
再由四名弥宜将神馔供于神前。
先上筷子,再依次上米饭(三满碗)、米饼(三碟)、鲍鱼、鲷、大龙虾、螺、香油鱼、干鲣、干鲨鱼肉、干海参、野鸡、水鸟、海带、紫菜、胡萝卜、白萝卜、柿子、梨等共30个品种的山珍海味。
最后上神酒,白酒、黑酒、甜酒、清酒各三杯。
然后由大宫司宣读祝词,全体人员八度拜3、三次斟添神酒(称“三献神酒”)。
以上是今天伊势神宫由贵大御馔祭的神馔品种和次序,依然保持着古制。
鲍鱼是神宫代表性神馔,在古代文献中,写作“鳆”,是日本料理中的一大美味,也是宫廷祭祀和神宫祭祀中的非常重要的神馔。
神宫附近的志摩半岛太平洋沿岸盛产鲍鱼。
在鸟羽市的国崎半岛,有神宫的鲍鱼调制所。
从平安时代开始,作为神馔的鲍鱼一直由这里进献。
用作神馔的鲍鱼,个体要达到1500克。
干鲍鱼也在这里加工。
先将鲍鱼体像削苹果皮那样削成很长的条状,又像晾晒挂面那样晾干。
较宽的切成较长的条,用草绳将其一头穿束起来,两束为一串,称为“身取鳆”。
较窄的切成较短的条,从中间用草绳将它编起来,两编为一串,称为“玉贯鳆”。
现在这里每年向神宫进献鲜鲍鱼1380只,干鲍鱼238只,身取鳆1047串,玉贯鳆336串。
鲷是神宫另一个重要的神馔。
从什么时候开始鲷作为神宫的神馔不太清楚。
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于平安时代(1192年,建久3年)。
当时用的是鲷的干肉条,长7寸至1尺2寸。
由爱知县知多郡南多町所属的伊势湾中的一个小岛———篠岛进献。
古代,进献用作神馔的鲷的船只,挂着“太一御用”的旗帜,沿途享受百姓下跪,大名下马的礼遇。
至今,该岛设有神宫的干鲷调制所,年进献干鲷500尾。
这些供奉品都由神领4特定的地方进献。
尽管如此,在由贵大御馔祭之前,内宫159的神官们还要出海捕鱼,叫“贽海神事”。
当然,捕得到捕不到鱼是微不足道的,据说是表示自给自足的精神。
限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在古代的祭祀中要使用大量的新鲜鱼贝是非常困难的,所以鲨鱼、香油鱼、沙钻鱼、鲈鱼等,大都使用咸干制品。
大量使用新鲜鱼贝也只不过100多年的历史,明治以后龙虾才开始成为神馔。
鱼贝类中被加工成熟制品的只有龙虾和鱿鱼,其它均为干鲜生品。
由贵大御馔祭的特别神馔所用的神酒是清酒、白酒、黑酒、甜酒四种,其他的祭典用清酒、甜酒两种,每天的常规祭典只用清酒一种。
但是所有的祭典献神酒都是在最后。
为什么敬献神酒要放在供奉神馔的最后呢?据说因为古代供奉的神酒是浊酒(未经过滤和蒸馏的原酒),在饭前喝容易引起腹涨,先进食一些其他食物再喝即无大碍。
过去,神宫祭典上所用的神酒是“自给自足”的。
由一种职务叫“酒作物忌”的神职酿造。
现在,伊势市还居住着叫“酒德”名字的100多户人家,据说他们的祖先都是从事此职业的。
今天,神宫所用的清酒已不再由自己酿造,完全由大阪的酿造商供给。
其他(白、黑、甜酒)则还是自己酿造5。
从以上可以看出,神馔主要由米及其制成品、蔬菜、水果、水产品、酒及盐等组成,除少量禽肉外几乎没有兽肉,除了米的制成品外几乎都是生鲜品。
它构成了日本食文化的原型,反映了日本食文化史的发展。
—日本食文化的原型二、神馔——相对于喜好食肉的西方人来说,日本人喜好吃米、蔬菜及鱼贝等海产品。
日本的食文化可称为是米食文化、鱼食文化、菜食文化。
今天日本的饮食文化,是随着2000多年日本社会生产、生活的发展,及外来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的。
而日本饮食文化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都可以在神馔中找到它的原型。
(一)神馔中的米及其制成品是“米食文化”的原型所谓“米食”,广义可指以稻米为主包括麦、粟在内的谷物,狭义单指稻米。
这里是单指稻米。
据有关研究指出,水稻最早是从大陆传到日本的,弥生时代日本开始种植水稻。
从生长在低湿地里的原生稻,逐渐成为需经过平整土地、播种、育秧、插秧、薅稗草……复杂的田间管理,发展到今天采用机械化耕作,使用化学肥料、160除草剂、杀虫剂,品质越来越好的优质水稻,并成为“瑞穗之国”日本的主要农作物,日本人主要的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