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退化及其防治精修订
草地退化机制及其防治措施
![草地退化机制及其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dde9f9f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1b.png)
草坪红丝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一、病因二、症状1.病斑形状:草坪红丝病的病斑呈现不规则的红褐色斑块,大小从几厘米到几十厘米不等,边缘清晰。
2.草叶症状:病斑中的草叶逐渐变黄,变褐,最后变为深褐色或者黑色。
草叶上有细小的红色,由于真菌分泌的孢子而形成。
3.持续扩张:病斑的边缘一直扩展,逐渐将健康草坪部分侵占。
4.器官衰弱:草坪受到红丝病菌的感染,草根容易腐烂,草的地上部分也逐渐衰弱。
三、防治方法1.保持良好的草坪管理:草坪管理的科学性对防治草坪红丝病具有重要意义。
要保持草坪的适当浇水量和通风状况,适时修剪草坪,保持草坪土壤的透气性和排水性。
2.合理施肥:合理的施肥在增强草坪抗病能力上起到重要作用。
施用含有中高氮元素和磷元素的肥料,可以增强草坪的抗病能力,提高草坪的免疫力。
3.喷洒草坪抗病药剂:在草坪红丝病初期,可以使用草坪抗病药剂对草坪进行喷洒,避免红丝病的进一步扩散。
草坪抗病药剂主要是以抑制或杀灭红丝霉菌为主要目的,一般对其他植物和昆虫无毒害作用。
4.铺草防护:红丝霉菌主要通过草坪的空气传播进行繁殖和感染,因此可以通过在草坪上铺设覆盖物来避免红丝霉菌的传播。
如铺草坪保护膜和草坪覆盖物等,可以有效地抑制红丝病的发生。
5.病斑及时修复:一旦出现红丝病症状,要及时对病斑进行修复。
可以通过修剪草坪来去除病斑,然后进行修补,以保持草坪的整洁度和美观度。
总之,草坪红丝病的症状明显,且容易扩张。
在草坪管理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草坪管理,合理施肥,喷洒合适的草坪抗病药剂,铺草防护,及时修复病斑等措施,以减少草坪红丝病的发生和扩散,保持草坪的健康和美观。
草地的退化及其防治-地理人教版地理
![草地的退化及其防治-地理人教版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b2d8f62289eb172dec63b7d2.png)
新西兰: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适合多
汁牧草的生长。
澳大利亚: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的影响,草
原地区降水少,但澳大利亚的大自流盆地的地下水可为
牲畜提供饮水。
中国:牧区位于西北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西北牧区
为非季风区,降水少,气候
、
干旱,冬季长;青藏高原牧
区受高寒条件限制,
牧草生长条件差。
2.澳大利亚与新西兰自然条件相似的地区有 _东_南__部__的_温__带__海_洋__性__气__候_区___和__塔_斯__马__尼_亚__岛____。
3. 新西兰与英国相比,其草场资源共同的优势是什么? 新西兰相对于英国的优势是什么?
都为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多汁牧 草的生长。新西兰纬度位置低于英国,热量条件好,牧 草生长期长。
5.草地退化的原因和表现、危害 原因还有:过渡开垦
(根本原因) 滥伐树木和 滥挖药材 鼠害和虫害 气候异常等
end
青藏高原上有种名为冬虫夏草的珍稀物种,最贵时每克 888元,是目前金价的三倍左右。畸高的价格必然带来 疯狂的采挖,每年4~6月正是高原草甸的恢复成长期, 也是冬虫夏草采挖季节,翻遍每一片草皮,在虫草采挖 大军的眼中是唯一的致富路径。藏区持续多年的气候变 化让优质虫草变得越来越少,疯狂的采挖更是竭泽而渔 ,产量减少已成必然,如果再不采取保护措施,也许虫 草的灭顶之灾已为期不远。据统计,每采集一根虫草, 至少会破坏30平方厘米的草皮,专家估计一名冬虫夏草 采挖者一年就要破坏数千平方米的草地。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20年 京津周边空气质量明显好转】
2020.9.25 北京市沙尘天气的发生次数从工程实施初期的年均13次减
少到近年来年均2-3次。
退化草地的恢复及其改良措施
![退化草地的恢复及其改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f4b1b7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1e.png)
退化草地的恢复及其改良措施
退化草地的恢复及其改良措施主要有:
(1)种植覆盖物。
种植一些草本植物,可以减轻土壤的侵蚀,减少风蚀。
可以选择耐旱、耐涝、耐寒的植物,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抵抗气候的变化,提高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
(2)肥料施用。
施用适量的有机肥或复合肥,可以提高土壤质量,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恢复地表草原的植被恢复。
(3)杂草除草。
退化草地中会产生一些杂草,要及时除草,使杂草及时除去,以免影响正常植物的生长,提高生长的竞争力。
(4)放牧控制。
添加一些家畜放牧,可以减少杂草的生长,保护健康的植物。
同时,还要注意控制家畜的放牧强度,避免过度放牧,破坏草原。
(5)排水排沙。
及时排除草地中的积水,减少沙漠化的程度,清理淀积在口岸或河床里的沙砾,减少土壤侵蚀。
(6)科学管理。
建立科学有效的生态保护机制,鼓励有效的生态修复,实施规范的草原管理,提高草原的健康程度,长期维持草原的可持续利用。
草地退化原因及防治策略
![草地退化原因及防治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f6021109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5d.png)
草地退化原因及防治策略草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土壤和水资源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草地退化问题日益严重。
本文将探讨草地退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
一、草地退化的原因1. 过度放牧过度放牧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放牧动物过多过密,长时间的踩踏和过度啃食使草地无法恢复生长,导致其退化。
2. 土地过度利用过度利用土地会使土壤质量下降,从而影响草地的生长。
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也会对草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 水资源枯竭水资源的不足是草地退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一些地区面临水资源的枯竭,导致草地无法正常生长。
二、草地退化的防治策略1. 合理管理放牧合理管理放牧是防止草地退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实行合理的放牧方案,如轮牧、合理草场留牧期等,有助于草地的恢复和保护。
2. 实施水资源管理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是关键。
通过进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建设有效的灌溉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助于保护草地生态系统。
3. 促进土壤保护与改良加强土壤保护和改良工作,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提高草地的生长能力。
采取措施包括有机肥的使用、控制化学物质的使用以及合理的耕作方式等。
4. 种植本地植物物种根据当地的生态特点选取适应性强、生长能力优良的本地植物物种进行种植,可以增加草地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提高草地的恢复能力。
5. 加强宣传教育与监管加强对草地退化问题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草地资源。
同时,加强监管措施,对违规放牧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结语:草地退化是一个严重的生态问题,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都带来负面影响。
通过合理管理放牧、实施水资源管理、促进土壤保护与改良、种植本地植物物种以及加强宣传教育与监管,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理草地退化问题,保护好我们宝贵的草地资源。
让我们共同关注并共同行动,共筑绿色家园。
草地退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草地退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ca92f60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ec.png)
草地退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草地退化是指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草地生态系统功能下降、物种多样性减少、土壤质量恶化等现象。
草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在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草地退化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草地退化的原因1. 过度放牧和过度利用是导致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度放牧将导致草地的植被丧失平衡,影响草地的更新和生长。
过度利用草地,如频繁的割草和采草,也会破坏草地的生态稳定性。
2. 土壤侵蚀对草地的退化起到严重影响。
水土流失是最常见的土壤侵蚀形式之一,它会剥夺土壤肥力并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水土流失往往与不合理的耕作方式、森林砍伐和地表覆盖变化等因素有关。
3. 入侵物种是导致草地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某些外来入侵植物,如忍冬、一年生杂草等,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快速繁殖能力,会占据草地的生境并抑制原生植物的生长。
4. 气候变化也对草地退化产生了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温升高和降水分布不均,这对草地的生长和恢复造成了不利影响。
极端气候事件如干旱和洪涝灾害会破坏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草地退化的防治措施1. 合理管理放牧和利用草地资源。
建立和实施科学的放牧制度,合理安排放牧强度,防止过度放牧。
采用轮牧和休牧,以促进草地恢复生长。
2. 实施水土保持措施。
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包括建立梯田、植树造林、修建防护林带等,减少水土流失。
合理选择耕作方式,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技术,保持土壤肥力。
3. 控制入侵物种的扩散。
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控制方法,如人工清除入侵植物、喷洒除草剂、引入天敌控制等,以减少入侵物种的对草地的影响。
4. 适应气候变化,加强灾害防治。
通过建立降水收集、水资源管理和洪水排涝设施等,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
开展合理的气候变化适应研究,推动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适应。
综上所述,草地退化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生态问题。
为了保护草地生态系统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加强对草地退化原因的研究,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我国草地退化及退化草地恢复方略
![我国草地退化及退化草地恢复方略](https://img.taocdn.com/s3/m/be32057bc281e53a5802ffcf.png)
我国草地退化及退化草地恢复方略我国的草原多分布于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多干旱缺水、生产水平相对低下,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近20年来草原退化日趋严重。
据报道,我国已有13亿亩草地退化,占可利用草地的1/3,并继续以每年2000万亩的速度退化。
草地退化的最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那合理放牧便是遏制草地退化的最重要一环。
对于退化草地,我们不能不用,关键是在用中改良。
合理使用本身是一种科学管理。
另外,对于退化草地的合理利用与改良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可能只用一种办法,要贯彻综合治理的思想,采取多种措施。
其中值得重视的措施有:①围栏封育:这是最简单易行也是成效显著的措施。
在草原退化的草地,一般围栏三年即可发生显著的变化,生产力就可有较大幅度提高。
②松土改良:这是一种用机械的办法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进而改良土壤的化学状况,为植物生长创造好的条件,提高生产力的方法。
③补播:即在退化草地上补种合适的豆科或禾本科牧草。
④施肥:在某些局部地区,在可能条件下,施用化学肥料或有机肥料对提高生产力与退化草地改良也有很大好处。
草地退化是因为牲畜多了,而草地上的牧草产量少了,草与畜不能平衡。
假如我们设法增加牧草的产量,就可以为多的牲畜提供多的牧草,从而实现新的畜草平衡,这就是建立人工草地与防治草原退化的辨证关系。
人工草地是一种高产的牧草生产系统。
要高产就要有好的基础,就要有高的投入。
建立人工草地不是随便什么地方都能满足要求的。
选择合适的地形部位与土壤条件十分重要。
在草原,要选择山前的扇缘地带和相对低洼的地方。
在这些地方,由于水热条件的分异而可能形成比较肥沃的土壤以及好的水分条件。
有了好的基础,人工草地可以说成功了一半。
而另一半就是好的草种,合适的结构,精耕细作,精细管理以及收获等。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豆科牧草的选择十分重要。
因为我国目前家畜饲草缺乏,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蛋白质饲料的不足,另外,在人工草种中配合一定比例的豆科牧草,不仅可解决蛋白质饲料的不足,而且豆科牧草的生物固氮,可增加系统中的氮素含量,提高土壤肥力,这是一举两得的事。
草地退化防止措施
![草地退化防止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3aa330e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8f.png)
草地退化防止措施1. 引言草地是地球上最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之一,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的草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和恢复草地的健康,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来促进草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2. 草地退化的形成原因草地退化主要由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引发。
人类活动包括过度放牧、土地开垦、过度灌溉和过度使用农药等。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变化、土壤侵蚀、入侵物种和不适宜的管理等。
了解草地退化的形成原因有助于制定有效的防止措施。
3. 改善草地退化的管理措施3.1 合理放牧管理过度放牧是导致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制定合理的放牧计划,包括控制放牧强度、合理轮牧和保护留草等。
合理的放牧管理有助于保持草地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3.2 适宜的农业管理土地开垦和农业活动也是导致草地退化的主要因素。
为了减少对草地的破坏,应推广可持续农业管理模式,包括优化灌溉方案、合理施肥和选择适宜的农作物种植等。
通过有效的农业管理,可以减少对草地的压力,提高土壤质量和植被覆盖度。
3.3 保护和恢复植被植被是草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保护和恢复植被对于防止草地退化至关重要。
采取种植草坪、封禁放牧、植树造林等措施,可以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和抵抗力。
此外,应加强对入侵物种的管理和控制,以防止其对植被的侵害。
3.4 推广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利用草地资源的经济模式。
通过推广生态旅游,可以增加对草地的保护意识,并创造经济收益,从而提供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政府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制定合适的政策和保护措施,确保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论草地退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都带来巨大的影响。
为了防止草地退化,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包括合理放牧管理、适宜的农业管理、保护和恢复植被以及推广生态旅游等。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我们才能实现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草地退化造成的环境问题与治理策略
![草地退化造成的环境问题与治理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40889842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13.png)
草地退化造成的环境问题与治理策略一、草地退化的定义与类型草地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维护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由于过度利用、过放牧、过度开发、人为破坏等原因,导致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草地覆盖度降低,草地质量下降,草地生产力减弱,草地退化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
草地退化大致分为自然退化和人为退化两种情况,主要类型包括:过度利用型、过度放牧型、过度破坏型、化学污染型等。
二、草地退化的环境问题1. 土地资源问题草地是人类非常重要的土地资源,其退化直接影响着土地的质量,包括土层强度、肥力、持水能力、抗侵蚀能力等多个方面,因而草地生态退化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产生不良影响,制约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2. 群落生态学问题草地退化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异种植物的迅速生长,对原有的草地植物造成危害,影响到草地植物美观、生态平衡等各方面,甚至可能导致草地生态系统毁灭。
3. 土壤侵蚀问题草地表面草皮的覆盖度降低会引起水土流失和风蚀,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土壤侵蚀增强、生物多样性降低、环境失调等问题,引起自然水资源、气候、土壤等多种生态环境问题。
三、草地退化治理的策略1. 建设保护区在草地退化较为严重的地区建设保护区,禁止人为破坏、限制人口规模,保护草地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的原有栖息地。
2. 改进草地管护制度增加草地的管护力度,加大对过度放牧现象的打击,加强草原生态防御,增加草原生物土地等资源的整体保护。
3. 促进自然退化对于符合自然退化规律的草地,以人为干预为主,通过加强预防、控制饲养密度、增加营养成分等方法,让生物自然适应环境变化,从而提高环境的适应能力。
4. 科学治理制定科学规划,对退化的草地进行整体治理,不断提升地区的生态建设和管理工作,逐渐减少人工干预,实现草原恢复。
草地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草地退化的问题一直都是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急需以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治理,并采取前瞻性的措施,尽可能地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运转和发展。
退化草地治理实施方案(最新)
![退化草地治理实施方案(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a50386d5102de2bd96058875.png)
退化草地治理实施方案一、基本概况(一)地形地貌。
X县位于X省最东端,地处黄土高原向X高原的过渡地带,X以X河、X河与X省X县和X区为界;西北和本省X 县毗邻;西以X与X县分界;南以X同X省积X县、X县隔河相望,全县整个地势西部高、东南部低,县境内地形复杂。
(二)气候。
我县大陆性气候特征较明显,降水少,气候干旱、温度变化较大。
年均气温6-9℃,极端高温为38℃;极端低温-22℃;年日照时数为2400-2600小时;无霜期170-200天,年降雨量350-700毫米;≥0℃积温2400-3400℃;十月下旬土壤开始上冻,翌年三月上旬开始解冻,冻土期125-128天。
从X到X地区作物生长期210-240天;X牧草萌芽时间为三月上旬,青草期四月上旬至十月下旬;浅山四月中旬至十月中旬;X四月下旬至十月中旬。
枯草期大约4-5个月。
(三)土壤。
X县土壤分布沿等高线呈带谱状,在不同地形分布着不同的土壤类型,其垂直分布状况由低到高依次为灰钙土(X拔1650-2200m)、粟钙土(X拔2100-2450m)、黑钙土(X拔2400-2700m)、灰褐土(X拔2500-3300m)、山地草甸土(X拔2700-3300m)和高山草甸土(X拔3500-4200m)。
(四)社会情况。
X县土地面积283.62万亩,其中草原面积147.1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1.88%;可利用草原面积126.38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85.90%,人工草地面积14.60万亩(其中多年生草地面积6.60万亩,一年生草地面积8.00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9.92%;天然草地平均产草量146.74公斤/亩,草原平均植被盖度59.52%;退化草地治理面积49.90万亩,涉及农牧户44773户210642人(其中贫困户6723户、贫困人口26919人)。
X年全县有牲畜447940头(只),其中牛51826头、羊38336只,农业总产值182340.15万元,畜牧业总产值55619.58万元,牧业人均收入1450元。
退化草地的恢复及其改良措施
![退化草地的恢复及其改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54bb0bbff00bed5b8f31d34.png)
2019年第09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草原作为新疆部分地区生存的基础保障,在变化的过程中受到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影响,生态系统受到了一定的破坏,由此影响到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对此退化草地的恢复首要目标在于恢复提高草地原有的生产能力,其次就是改进草地周围地区人们的生活环境。
而无论是生产能力的恢复还是生活环境的优化,都离不开植被土壤结构、物质循环等营养功能的改进。
对此,笔者主要从草地退化的原因及其恢复改良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以促进草地的可持续性发展。
1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总体来看,导致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有以个方面:(1)人为影响,地球上大部分的生态系统基本都有人类的干扰印记,对草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开荒、过度放牧、滥垦滥挖等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牧草的多样性;(2)自然因素,主要表现在气候、病虫害、光照等自然环境的变化方面的影响,其中火灾或是洪灾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破坏更为明显。
综合考量,对草地破坏的恢复与改良工作可以从这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进行考量。
2退化草地的恢复及其的技术措施对草地退化的恢复措施主要有:(1)划破草皮,主要是指通过划破草皮来改进土壤的透气性以及透水性,实现调节土壤酸碱度的目的,进一步恢复与提高草地所拥有的肥力。
草皮的划破工作主要在早春或是晚秋这两个时节进行,划破草地的具体深度与宽度要结合当地实际环境情况进行调节。
一般深度在10~20cm ,行距在30~60cm 最佳,这种方式对草地的地势有一定要求,选择在地势较为平坦的缓坡等高线处最佳,可防止草地水土流失,同时在采用割破草皮时,可以适当展开施肥工作,较为常用的肥料有有机、无机或是微量元素等类型的肥料;(2)清除草地枯枝适当松土,当土壤表面不够蓬松时,不利于土壤通水通气,加强松土工作,有利于草地微生物的活动,其次定期对草地上的枯枝残株进行清理,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增强土壤的营养,为牧草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关于杂草的清除,对于杂草较为密集的地区可以采用机械除草的方式,必要时可以使用除草剂对有毒植物进行清除节省时间,亦或是采用烧荒的方式,对大量囤积的杂草进行焚烧,建议在春季融雪或是晚秋时节进行,不光草灰可以作为化肥利用,通过焚烧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土地温度,利于牧草的生长;对草地退化的外在恢复措施主要有:(1)完善畜牧业生产的指标,当下新疆部分地区采用的是以牲畜的实际数量作为畜牧业发展的衡量指标,虽然在理解与操作上很简单,但会导致牧民对牲畜数量的过分追求,而忽略牲畜的个体生产性能以及畜牧产品的商品化,容易使当地畜牧业陷入草地退化和生产性能低的困境中,对此相关政府应依据新疆地区的实际情况对畜牧业的生产指标进行改进,将草地的承受能力也加入到生产指标之中。
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https://img.taocdn.com/s3/m/a93838e96edb6f1afe001f00.png)
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学习目标明目标、知要点认识草场的种类和散布。
理解草场的特色和退化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理解草场资源的价值和保护草地的举措、方法,并建立保护草地资源的意识。
一、草地退化1.草地特色(1)散布:降水量不够丰沛的地带。
(2)天然植被:以草原和灌木为主。
(3)价值: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
2.世界主要草地的散布(1)地带性散布:热带草原、温带草原、寒带苔原。
(2)非地带性的草山、草坡、草滩散布:除南极洲外各大洲均有。
3.载畜量:必定面积牧场所能容纳( 承载 ) 牲口的头数,一般以羊为标准,称为羊单位。
4.草地退化(1)退化原因:因为人口的压力,盲目扩大放养牲口的数目,以致很多牧场严重超载。
(2)退化表现:草群变得稀少低矮,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
(3)退化危害:载畜量降落,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会使整个自然环境发生变化。
5.世界主要牧场的地域差别(1)欧洲:状况较好。
(2)北美:目前状况渐渐好转。
(3)澳大利亚:最近几年来状况已有所改良。
(4)非洲、南美洲及亚洲大多数牧场:面对草场退化和沙化的问题。
(5)中国牧场:退化、沙化状况严重。
二、保护草地1.草地退化的实质: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
2.举措:鼎力控制人口增添和改良经济构造、加快经济发展。
3.中国的举措:推行禁牧、轮牧制度,建设“草库伦”等。
一、判断题2.草地退化和沙化的主要原因是牧场超载。
()3.半干旱地域牧场退化实质上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
()4.牧场退化严重会使整个自然环境发生变化。
()5.欧洲牧场载畜量高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季节分派较均匀和仔细的管理。
()答案:1.× 2.√ 3.√ 4.√ 5.√二、选择题6.相关世界各地牧场退化状况,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欧洲状况较好,载畜量最高B.北美和澳大利亚状况最好C.中国草场退化严重D.非洲、南美洲面对退化的问题分析:选 B。
欧洲有发达的科技和工业作保障,所以有世界最发达的畜牧业,有很高的载畜量,状况最好;北美和澳大利亚经历过开发、滥用和逐渐改良三个阶段,目前状况渐渐好转。
草地退化的原因和治理
![草地退化的原因和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341eb266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ab.png)
草地退化的原因和治理草地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美丽的景观,还能为畜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原因,草地退化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本文将探讨草地退化的原因和治理方法。
原因一:过度放牧过度放牧是造成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许多地区的草原区是畜牧业的主要活动区,如果控制不当,就会对当地草地的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
长期的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地草量减少,草地植被质量下降,甚至出现荒漠化现象。
对于草原地区的生态修复和保护,必须采取一系列科学措施。
治理方法一:合理控制放牧为了避免过度放牧造成的草地退化问题,必须采取合理的放牧管理措施。
即在草原区内合理控制牲畜数量和放牧方式,以确保生态环境的平衡与稳定。
同时,要制定合理的放牧计划,加强对放牧区的监管,防止过度捕捞和乱打野鸟等行为。
原因二:过度开发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许多地区的草原区域开始被工业、农业和城市化开发所占据,这也是草地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地貌外形改变等现象时常出现,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对草地植被的破坏也日益加剧。
治理方法二:生态建设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生态建设逐渐成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生态建设是指对草原进行环境维护、生态修复、生态保护的一系列措施。
例如,建设草原保护区、加强草地草种培育、推行生态畜牧业,培育草地生态旅游等,从而重建草地自然的生态系统。
原因三: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近年来草地退化的另一个威胁因素。
全球变暖、不断增强的风力和降水量的不稳定性等充分说明了气候变化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
全球变暖让地区降水量频繁性增长,即使降水量增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草地草量下降的问题,但是由于泥土压实等其他因素,并不能真正带来草原质量的提升。
治理方法三:适应性措施草地退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气候变化也是不可避免的因素。
针对气候变化,可以采取一系列适应性措施,例如建设生态保护区、推行节能减排等,以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对草地环境的破坏。
草原退化及其防治
![草原退化及其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d53b5ea7960590c69ec37634.png)
人为原因: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市场的 需求量大;加上有发达的科技和工业做保障。
欧洲
新疆牧区
青海牧区
西藏牧区
新疆天山牧场
冬季青海牧场
西藏阿里草原牧场
内蒙古草原牧场
中国牧场现状:
退化和沙化情况严重
阅读材料
内蒙古草原生态建设纪实
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80年代中期,内蒙古有207万公顷的草原变 为耕地,换来的却是134万公顷土地的荒漠化。20世纪90年代,内 蒙古东部5个盟市估计有97万公顷的草原变为耕地。专家估算,开 垦一公顷草地将导致3公顷草地的沙化。一首顺口溜就非常形象: 一年开荒,二年打粮,三年五年变沙梁。 超载放牧,也使内蒙古草原不堪重负。内蒙古现有草原面积比20世 纪50年代8800万公顷减少10%以上,而牲畜量却增加几倍;每个羊 单位拥有的草场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的3.4公顷、80年代中期的0.7 公顷降到目前的0.6公顷,牧草覆盖度锐减。载畜量大了,草刚长 出来就被牲畜吃掉,加剧了草原的沙化退化。 滥伐树木和滥挖药材严重破坏草原植被,加速草原的沙化。内蒙古 草原中生长着丰富的药材,像甘草、麻黄、知母等。据估算,每挖 一株甘草,就有5平方米的草地成为“陪葬品”。因滥挖甘草、麻 黄、黄芪等药材,至少有7万公顷的草原被毁。国家虽然已禁止挖 掘这些药材,但要恢复被破坏的草原植被尚需时日。
草地是分布在降水量不够的地带,是食草性 动物的栖息地,也是人们放牧家畜的牧场。
本节学习目的及重难点
学习目的: 1.了解草地特点和草场退化的原因、过程及 危害。 2.运用世界主要草地分布图,说明草地的种 类和分布。 3.理解草场资源价值和保护草地的措施和方 法,树立保护草地资源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1.草地特点、种类和分布 2.草场资源价值和保护草地的措施和方法 难点:草场退化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草地退化原因及治理方法
![草地退化原因及治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9ba614e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94.png)
工作研究畜牧业环境 2021.0442摘 要:草地退化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气候变化是引起草地退化的重要自然原因,其中降水量的变化尤其重要;人为因素是超强度放牧和滥垦、滥采和滥挖是草地退化的外在原因,由于过牧草原植被盖度和高度降低,草地植被的产量和质量下降,不能为畜牧业提供优良牧草,为了禁止草地退化,为畜牧业提供品质优良的饲草,草地补播和围栏是恢复和提高草原植被最为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草地退化;牧草补播;围栏1 草地退化的表现草地不可食牧草和毒害草的个体数相对增加。
牧草生产力下降,由于草地退化,牧草高度降低,牧草产量急剧减少。
草地秃斑化草地沙化、石漠化,过牧的放牧和鼠害后草皮被破坏,形成大面积的次生裸地。
草地鼠虫害加重,随着超载过牧、草地退化、牧草稀疏,有助于鼠虫的种群扩大,造成了草地鼠虫危害严重。
2 应对策略为了有效防治草地退化,为畜牧业提供优良牧草,最为有效的防治办法就要草地补播和围栏2.1 草籽补播是对植被盖度低于10%的草地进行补播2.1.1 牧草种子处理。
采用过筛、风选、清选机清选种子;播种前利用专用机具对草木樨等带壳种子进行去壳处理;对沙打旺等硬实率高的种子,播种前采取机械划破种皮或温水种等方法破除硬实。
2.2.2 牧草补播技术2.2.2.1 补播时间。
春季和夏季播种,首次补播完成时间不应晚于5月15日,7月15日之前须完成全部补播任务;在第二年的适宜播种期内,根据返青及降水情况,对缺苗处进行补播。
2.2.2.2 补播工具。
利用两齿勾、三齿勾、钉齿耙、镐头等进行人工播种,不宜使用畜力犁、动力牵引播种机等大型工具播种。
2.2.2.3 混播配比。
根据补播地块植被类型、盖度、沙化、退化、荒漠化程度确定品种比例。
混播时同科草本牧草可进行混合,灌木不宜同草本牧草混合。
2.2.2.4 补播方法。
中度沙化、退化,植被盖度较低或片状裸露区域可以采取穴播和撒播相结合的方式,撒播后及时覆土并踩踏。
草地退化过程及恢复改良方法
![草地退化过程及恢复改良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f020868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3e.png)
草地退化过程及恢复改良方法草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保持土壤稳定、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等重要功能。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以及过度放牧等因素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的草地退化问题日益严重。
本文将探讨草地退化的过程以及可行的恢复和改良方法。
草地退化是指草原植被逐渐减少,植物物种多样性下降,土壤质量变差,草地生态系统功能减弱的现象。
退化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是过度放牧和过度利用。
过度放牧导致牲畜过度踩踏和过度饲食,使土壤表面松散和养分流失,同时草本植物无法恢复生长,从而导致地上植被覆盖减少;过度利用则包括砍伐、火烧等人类活动,破坏了草原的自然生态系统。
随着草地退化的加剧,生境逐渐丧失,土壤质量下降,植物物种丧失,最终可能导致沙漠化的发生。
为了保护和恢复草地生态系统,需采取一系列可行的恢复和改良措施。
首先,合理的放牧管理对于恢复草地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限制放牧的数量和时间,合理安排放牧区域,避免过度踩踏和过度饲食,帮助草地恢复生长和重建植被覆盖。
此外,选择适合的牲畜种类,如添加绵羊和山羊等,可以改善草地的物种组成和植被恢复。
其次,改良土壤质量也是草地恢复的关键步骤。
草地土壤一般为贫瘠、容易侵蚀和养分流失,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土壤质量。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人工施肥和有机肥的使用。
适量的氮、磷、钾等元素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植被生长。
此外,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并有助于水分保持。
除了施肥,精确的灌溉管理也是重要的因素。
合理的灌溉可以提供适量的水分,促进植物生长,同时避免水分过量造成的土地盐渍化。
另外,适当的植物引种和种植方式也可以促进草地的恢复。
选择适应当地环境和气候条件的本地植物种子进行种植,有助于增加植物多样性和改善草地生态系统。
在种植时采用适当的撒播和间作方式,可以提高植物的利用率和覆盖面积。
引入草属植物和灌木植物的混合种植,可以增加植被的结构和层次,提高草地的生态功能。
退化草地治理实施方案
![退化草地治理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ea7333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17.png)
退化草地治理实施方案退化草地是指由于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砍伐等人为活动导致的草地退化现象。
退化草地的存在不仅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平衡,也给畜牧业和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
因此,制定科学的退化草地治理实施方案,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草地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一、调查评估。
首先,对退化草地进行全面的调查评估,了解其面积、分布、退化程度以及造成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通过调查评估,可以为后续的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理方案。
二、生态修复。
针对不同类型的退化草地,采取相应的生态修复措施。
对于轻度退化的草地,可以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如人工播种草籽、植树造林等方式,加快植被的恢复。
对于重度退化的草地,可以采取土壤改良措施,如施加有机肥料、植被覆盖等方式,改善土壤质量,促进植被生长。
三、合理利用。
在草地治理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制定合理的草地利用方案。
可以通过合理的放牧管理、草地轮作等方式,实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导致的二次退化。
四、政策支持。
政府部门应当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退化草地的治理工作。
可以通过提供补贴、奖励措施,鼓励农牧民参与草地治理工作,推动草地生态环境的改善。
同时,建立健全的监测评估机制,对治理效果进行跟踪监测,并及时调整治理方案,确保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宣传教育。
开展退化草地治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草地保护的意识。
可以通过开展草地保护知识宣传、举办草地保护主题活动等方式,引导公众关注草地保护问题,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总之,退化草地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专业机构、农牧民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的治理实施方案,才能有效地改善退化草地的生态环境,促进草地的恢复与发展。
希望各方能够共同努力,为草地保护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草地退化的原因与治理
![草地退化的原因与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0353e07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b3.png)
草地退化的原因与治理一、草地退化的原因草地退化是指草地生态系统功能的逐步损失和退化。
它是由于一系列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导致的。
下面就草地退化的原因简述如下。
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土地侵蚀、地质构造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草地的退化。
例如,气候变化将导致气候模式的不稳定,从而影响草原的降雨量。
土地侵蚀将导致草地的土壤贫瘠,水分含量下降。
地质构造将影响草地的成分,不能满足草地生态系统的需要。
2.过放牧过放牧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在草地退化过程中,牧民不断地增加放牧的数量和密度,从而破坏了草地的表层。
当牧草无法应对过多的牧畜,为了获得足够的养分,哪怕是土壤中的根系,牧畜将对根系进行吃草,导致草地的退化。
3.过度开垦和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和砍伐森林是指由于农业生产的需求,人们将草地和森林改变成耕地。
这样做会增加草地的水分蒸发量,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结构,从而导致草地退化。
同时,过度开垦和砍伐森林会使山区的河流、水源水土流失,导致自然灾害的不断发生。
4.化学污染化学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中的各种污染,如破坏环境的工业排放、农业废弃物等进入到草地生态系统中。
在这种情况下,草地的重金属和化学物质的污染会影响土壤的肥力和含水量从而导致草地退化。
二、草地退化的治理草地退化问题给环境和生态都带来巨大的危害和损失,因此,解决草地退化问题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及相关组织关注的重点。
下面将介绍几种治理草地退化的方法。
1.草地疏浚草地疏浚指的是治理草地退化的方法,采取这种措施时,应该选择草地的根系部分和杂草,这样可以培养更多的适于草地生长的植物。
草地疏浚能够提供更多的养分和保护性,帮助草地生态系统重新恢复。
2.种植优良物种种植优良物种是治理草地退化的有效措施。
采用舒服适合当地气候条件、适宜散热的草本植物,可以帮助草地更好的生长和恢复。
3.改变种植密度改变草地的种植密度是治理草地退化的重要措施。
通过改变种植密度可以适应草地生态系统的需求。
治理草地退化的措施
![治理草地退化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d630bce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10.png)
治理草地退化的措施草地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保障人类生存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气候变化等原因,草地退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治理草地退化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以下是一些具体措施。
一、调整畜牧业结构畜牧业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调整畜牧业结构是治理草地退化的关键措施之一。
可以通过限制放牧时间、减少放牧密度、实行轮牧等方式来减少对草地的破坏。
同时,可以鼓励农民转向发展生态旅游等产业,减少对草地的利用压力。
二、加强水土保持水土流失是导致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可以采取种植护林带、建设防风林等方式来保护草地。
同时,在河道上游设置拦沙坝和拦沙网等措施也能够减少泥沙淤积,保护草地。
三、加强草地管理加强草地管理是治理草地退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可以通过合理利用草地资源、科学施肥、定期轮牧等方式来保护和恢复草地。
同时,加强对畜禽粪便的收集和处理也能够减少对草地的污染。
四、推广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可以通过推广有机农业、生态畜牧业等方式来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减少对草地的利用压力。
五、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宣传教育是治理草地退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活动、举办培训班等方式提高公众对保护草地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公众参与保护草地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六、制定相关政策政策引导是治理草地退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来限制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行为,鼓励生态旅游等产业的发展,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等。
同时,加强对草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也需要制定相关政策。
七、加强国际合作草地退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来共同应对。
可以通过开展国际交流、制定联合行动计划等方式来促进国际合作,共同保护草地环境。
综上所述,治理草地退化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调整畜牧业结构、加强水土保持、加强草地管理、推广生态农业、加强宣传教育、制定相关政策和加强国际合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对应学生用书P69)课前演练1.原因:由于人口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需求增加,致使许多牧场严重超载过牧,草场退化。
2.表现:草群变得稀疏低矮,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
3.后果:土地沙化、盐渍化,物种灭绝,气候恶化。
4.地区差异。
(1)欧洲情况较好。
(2)北美:目前状况逐渐好转。
(3)澳大利亚:近年来情况已有所改善。
(4)非洲、南美洲以及亚洲的大部分牧场面临着草场退化和沙化的问题。
课堂探究1.世界草地的分布及特征。
2.草地退化原因和表现分析。
由于人口的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增大。
盲目扩大放养牲畜的数量,致使许多牧场严重超载,引起牧场退化。
如下所示。
3.利用载畜量判断草场利用状况。
载畜量是指一定面积牧场所能容纳(承载)牲畜的头数,一般以羊为标准,称为羊单位。
4.概念区分。
(1)草原:一般指的是天然的草地植被,是指在不受地下水或地表水影响下而形成的地带性草地植被。
——内蒙古草原、青海、甘肃的荒漠草原。
(2)草场:草原以及各种类型的草地,一旦被用来放牧或割草等,即称之为草场,也就是说,草场可以认为是已被人们进行开发利用的草地。
(3)草坪:指的是有特殊功能的草地,是人工建造并管理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草地。
(4)草地是一种泛指,是指生长有草本植物或具有一定灌木植被的土地,因而草原、草场、草坪都被包括在其中。
(5)草甸:湿润条件下发育的多年生草本植被。
对点演练1.据研究,5000年前撒哈拉地区主要为草原环境,现在则成为世界最大的沙漠,近50多年来撒哈拉沙漠扩大了×106平方千米,目前沙漠面积每年仍以6千米的速度向南部草原扩展,其直接原因是(D)①人口问题②对植被的破坏③政治动荡④旱灾频繁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沙漠扩大的自然原因为干旱加剧,人为原因为植被破坏严重。
课前演练1.半干旱地区牧场退化是一种普遍现象,其本质是社会经济问题。
只有大力控制人口增长和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才能有效解决。
2.我国在牧场保护方面的采取的措施。
(1)实行禁牧、轮牧制度;(2)改变游牧为舍饲、半舍饲方式;(3)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建立饲草料基地;(4)建设“草库伦”等。
课堂探究1.草地退化。
(1)本质:社会经济问题。
(2)解决的关键: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
2.我国草地退化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1)原因: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②全球变暖,蒸发加剧,降水减少③鼠害,虫害严重。
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开垦③滥采滥挖④滥捕滥猎野生动物⑤人工管理少⑥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2)治理措施:①实行禁牧、轮牧制度②变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为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③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④建立饲草料基地,建设“草库伦”⑤优化畜群结构,合理放牧⑥退耕还草,严禁滥牧,滥垦,滥挖。
保护草地的重要性和措施对点演练国务院曾发出通告,在内蒙古高原禁止挖发菜、甘草、麻黄草。
据此完成2~3题。
2.国务院做出上述通告的原因是(D)A.上述植物属于珍稀植物,必须加以保护B.研究发现食用发菜等有害人体健康C.甘草、麻黄草属于淘汰使用的药材D.保护草原植被,防止荒漠化和沙尘暴3.内蒙古高原土地辽阔,资源丰富,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经济,下列做法最不可取的是(D)A.变游牧方式为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B.建设“草库伦”C.大力植树种草,保护生态D.扩大牧场牲畜数量以增加牧民收入解析:草场地区滥采乱挖使地表裸露导致荒漠化;扩大牧场牲畜数量不利于草场资源的保护性利用。
教材P60 思考思考提示:思考 1.若有草地退化现象,可以从草地数量种类、载畜量的变化方面表现出来。
思考 2.草地退化的原因可以从当地自然条件(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和人类活动(超载放牧、滥垦草原等)两个方面考虑。
思考 3.草地的保护可以从禁牧、轮牧、舍饲、半舍饲、建设草地基地、建立饲草料基地、建设“草库伦”、退耕还牧等方面采取措施,还可以考虑增强法治相关建设和保护草地资源的意识等。
1.下列现象中,可以显示草场退化的是(D)①草群变稀变矮②产草量减少③草质变劣④毒草增多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选项①②③④都是草场退化的表现。
2.下列有关载畜量的叙述,错误的是(C)A.是指一定面积牧场所能承载的牲畜头数B.是一个动态的数值C.一般以牛为标准,称为牛单位D.如果对牧场管理得好,草场质量提高,载畜量也会提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载畜量概念的理解。
载畜量是指一定面积牧场所能容纳(承载)牲畜的头数,一般以羊为标准,称为羊单位。
3.有关世界各地牧场的退化情况,叙述不正确的是(B)A.欧洲情况较好,载畜量最高B.北美和澳大利亚情况最好C.中国草场退化严重D.非洲、南美洲面临退化的问题解析:本题考查目前世界草地的现状。
欧洲气候条件适宜,加上人为管理情况较好,载畜量最高;北美洲和澳大利亚经过开发、滥用之后,目前状况有所好转;中国、非洲、南美洲面临草场退化问题。
4.我国下列地区及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D)A.西北干旱、半干旱——石漠化B.黄土高原——盐渍化C.云贵高原——沙漠化D.江南丘陵——红漠化5.我国草场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是(A)①生产方式落后,靠天养畜②对草场利用多,建设少③划区管理、定期轮放、轮流打草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①②③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草场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草场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是牧区生产方式落后,靠天养畜,对草场利用多,建设少,导致草场资源破坏严重。
6.下图为长江源区环境恶化过程示意图。
试从自然和人为活动两个方面概述长江源区环境恶化的原因,并提出防治的建议。
解析:本题考查推断、评价及创造性地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具体考查长江源区环境恶化的原因和防治建议。
解题时,首先要审清题意,明确试题要回答的内容。
其次认真阅读长江源区环境恶化过程图,弄清其含义及各部分的因果关系。
再次根据图示线索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概述其成因。
最后根据环境恶化的成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题目告诉我们:全球变暖,引起蒸发增加、地温上升,造成冰川萎缩,土壤水分条件恶化,使得长江上游的冰川融水补给量减少,部分河段河流干涸,水量减少,环境恶化。
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压力,滥捕野生动物,使得老鼠的天敌减少,鼠类增加,大量吞食草根。
为了消灭老鼠,人们投放灭鼠药,反而误害了部分其他动物,使得老鼠的天敌更少,加上老鼠自身繁殖快,老鼠疯狂地破坏草地。
同时迫于人口的压力,人们过度放牧,增加载畜量,造成草场沙化。
而河流干涸,加剧了草场沙化,就形成了长江源区环境的恶化。
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只要能识别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就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最后提出防治的建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严禁滥捕滥杀野生动物。
答案:从自然条件方面看,全球变暖是主要原因。
由此导致蒸发增加和地温上升,使河流的补给(冰川融水、土壤水)每况愈下,导致部分河段干涸,环境恶化。
在人类活动中,滥捕滥猎野生动物,使得生态平衡被破坏;鼠害日益严重,以及过度放牧,是破坏植被和最终造成草场沙化的两大因素。
措施:①减少CO2的排放量,大面积植树造林;②制止对有益野生动物的滥捕滥猎,加强草场建设,提高畜牧业管理水平。
1.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B)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据图示信息可知,乙地位于坡度较陡的河谷地带,与甲、丙、丁三地相比,坡度最陡,最易产生水土流失,故最应退耕还林还草。
读下表,完成2~3题。
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2.导致强沙尘暴次数和土地沙化速度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D)A.围湖造田B.深居内陆,降水稀少C.植树种草D.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生产活动3.对防治该环境问题可行的措施有(B)①抽取地下水②生态移民③建设防护林体系④开采矿产资源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本题组以沙尘暴为背景,考查了沙尘暴发生地区环境恶化的原因及保护措施。
第2题,沙尘暴的源地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影响我国的应位于西北地区,人为原因是植被的破坏。
第3题,草地破坏,使得环境人口容量变小,过大的人口压力会使得环境更加恶化,可采取移民的方式;防治风沙的有效方法是增加植被覆盖率,建设防护林体系。
下图为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的草地退化情况。
读图,完成4~5题。
4.黄河源地区草地退化的特点是(D)A.居民点密度越大草地退化率越高B.海拔4 500~4 600米的草地退化率最小C.居民点密度越大草地退化面积越大D.海拔4 300~4 400米的草地退化面积最大5.影响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草地面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B)A.土壤水分气温 B.土壤水分坡度C.气温光照 D.光照坡度解析:第4题,从曲线变化看,草地退化率与居民点密度的变化不完全对应;草地退化率在海拔 5 200米以上最低;将图中每海拔高度段内的草地面积与其对应的草地退化率相乘,得到的数据就是退化的草地面积,比较可以得出海拔 4 300~4 400米的草地退化面积最大。
第5题,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地区,土壤的水分条件越好,草地面积就越大。
下图是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
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反映出(B)A.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B.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呈负相关C.在植被覆盖度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D.输沙率与植被、风速的关系不明显7.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B)A.合理利用水资源B.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种草C.设置沙障固沙D.小流域综合治理解析:图中显示同一风速条件下,植被覆盖度越高、输沙率越低,即输沙率与植被呈负相关,则防治荒漠化的相应措施是提高植被覆盖率。
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生态定位。
读图,完成8~9题。
8.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D)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9.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A)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解析:第8题,通过对图示的分析可知,东部农耕区向农牧交错带提供农副产品,而农牧交错带向东部地区提供畜牧加工产品,由此说明农牧交错地带不可能以增加耕地面积,发展种植业为方向。
农牧交错地带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合用大规模机械化发展商品粮生产。
从图中看,农牧交错带向西部草原牧区提供饲草料,说明该地适合草类植被生长,可建设草场,发展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