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德国的现代设计

合集下载

视觉大师作品赏析

视觉大师作品赏析

总结:福田繁雄
福田繁雄教授是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之一,他在设计理念及实践 上的卓越成就使福田繁雄教授被西方设计界誉为“平面设计教父”。 他的设计理念及设计作品享誉世界,对现代的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福田作品突显魅力的法宝,是对错视原理的精到掌握和应用。他 善于运用图底关系、矛盾空间等错视原理,使其作品大放光彩。正如 福田自己所说的:"我的作品,无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作品的创作 核心,都是围绕着以视觉感官的问题为前提来进行思考。"因此,他 不断地对视错觉进行探求,将不可能的空间与事物进行巧妙的组合达 到视觉上的新知,将合理的与不合理的共同营造出奇异的视觉世界, 在看似荒谬的视觉形象中透出一种理性的秩序感和连续性。 • 他善于运用图底转换、矛盾空间等错视原理,以单纯简洁的元素, 诙谐幽默的形式,创造出富有哲理性思维的视觉世界。他的设计理念 开创了现代设计的先锋,为我们以后的设计开辟新路。 •
土豆招贴(深度分离)


冈特· 兰堡出生于二战的发源地德国, 土豆伴随兰堡度过了苦难的青少年时期, 因此土豆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兰 堡对土豆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认为土 豆是德国的民族文化。他的土豆招贴, 令人称道的不是土豆本身,而是奇特的 创意和视觉效应的魅力。土豆系列招贴 体现了兰堡对土豆的钟情,也反映了兰 堡对同一种设计主题的执着。 这些作品都充分体现了兰堡奇特 的想象力,没有人会想到土豆可以分裂 上色,可以在平面上展示空间效果。兰 堡开创了一个先例,他将土豆"玩"到极 致,将对土豆的深度分离当成一种享受 和创造,在摆弄中获得灵感,在享受中 积极思考。他通过平面上的深度分离使 得平凡的土豆获得超乎寻常的视觉冲击 力。
总结
• 靳埭强的水墨作品海报简洁大气,凸显独特的视觉魅力,首先是简 洁,在有限的时间表现出邓福内容页是与中国传统水墨的追求是一致 的,在极简单之中蕴含无尽的内涵,,具有原创风格,用水墨手法表 现现代主义,是对符号内涵的增值和扩充,也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是中国古典设计与现代设计的完美结合,是中国设计的典范。

《世界现代设计史》教案

《世界现代设计史》教案

《世界现代设计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世界现代设计史的发展脉络,掌握重要的设计流派、设计师及其代表作品,提高学生对现代设计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授、图片展示、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世界现代设计史的重要时期、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设计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现代设计史概述(1)现代设计的起源(2)现代设计的发展阶段(3)现代设计的流派及其特点2. 第二章:现代设计的先驱(1)包豪斯及其影响(2)现代设计大师:格罗佩斯、米斯·凡德洛、柯布西耶等3. 第三章:美国现代设计(1)美国工业设计的发展(2)美国现代平面设计(3)美国现代建筑与景观设计4. 第四章:欧洲现代设计(1)英国工艺美术运动(2)法国现代主义设计(3)德国现代设计发展5. 第五章:日本现代设计(1)日本战后设计的发展(2)日本现代平面设计(3)日本现代建筑与工业设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世界现代设计史的发展脉络,重要设计流派、设计师及其代表作品。

2. 教学难点:对现代设计史的理解和鉴赏,不同国家和地区现代设计的特点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世界现代设计史的发展脉络,阐述重要设计理论和流派。

2. 图片展示:展示设计师代表作品,增强学生对现代设计的直观认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设计案例,培养学生审美观念和批判性思维。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设计作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世界现代设计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程论文:评估学生在现代设计史方面的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创新意识。

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历程(设计美学)

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历程(设计美学)

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历程一、背景:19世纪末叶已经把国家的中心放在海外扩张上,基本没有进入过真正的经济和平发展阶段,全部现代化时间都耗费在军事扩张上所以日本始终没有能够进入现代设计的运动阶段。

日本的真正设计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特别是1953年的朝鲜战争结束后逐渐发展起来。

二、发展1、日本的工业化与西方设计艺术思潮在日本的初步传播(明治维新到1945年)日本明治唯心之后,逐渐摆脱了东方文化的范畴,把文化和经济大门向西方开放,从而使日本的政治、经济、技术、文化和教育等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西方的技术和文明迅速传入日本,使日本迅速成为一个工业强国。

西方对日本产生影响的同时,欧洲出现的一系列设计探索也给日本传统工艺带来了冲击。

在德国工业联盟的影响下,1926年建立了“帝国工艺会”,以“日本工业产品现代化、设计与机械生产相结合为宗旨”,在1927年创办《帝国工艺》杂志。

1928年成立了“国立工艺指导所”进行图案、木工、金属工艺、漆器工艺的研究工作,寻找日本工艺现代化的最佳途径。

1933年德国著名的现代主义设计师陶特来到日本对传统工艺现代化现状提出批评,强调新材料和标准化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并把包豪斯的一些思想介绍到日本。

战前这40年日本的设计艺术处于传统和现代的矛盾之中,在追随西方现代设计艺术和目的传统工艺现代化两者之间徘徊,主体处于传统手工业上,对现代设计处于模仿阶段。

2、缓慢恢复发展阶段(20实际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二战后,日本把精力主要用于发展经济,在这个过程中,日本逐渐意识到工业设计对国民经济和世界贸易的重要意义,政府、产业界、设计界、设计师纷纷携手展开一场全方位的现代工业设计运动。

1947年举办“美国文化生活展”;1948年《工艺新闻》专辑介绍英国工业设计协会和其他活动;1949、1950年分别于横宾、神户举行“日本贸易博览会”,“日本产业博览会”展出大量美国工业设计产品;1949年在美国的帮助下日本工业标准颁布;1951年美国工业设计奠基人洛威访日;1956年包豪斯运动创始人格罗佩斯访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工业设计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工业设计的发展

日本是世界发达国家中惟一的东方国度,它从1868年明治维新运动以后开始接受西方文明,在政治、经济、技术、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经历了巨大变革,逐渐进入工业化时代并成为现代化经济、技术强国、由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日本与德国关系密切。

在德国工作同盟等现代主义设计组织影响下,日本也曾出现过一些类似的民间设计团体,探索借鉴西方先进文化从而发展日本现代设计的途径。

由于第二世界大战前日本实行对军事扩张政策,全部精力投注于扩张军备等事项,国家、企业和民众的设计意识十分淡薄,设计只是处于设计师个人探索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工业与经济经历了恢复期、成长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而迅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其工业设计的同步发展使日本很快成为现代设计大国之一。

日本工业恢复时期(1945—1952)的重要目标是使经济恢复到站前的水平。

日本政府对重建极为关注,美国当局也提出援助计划,越来越多的企业回复了生产。

随着经济带逐步复苏,日本设计也开始有所发展。

学习欧美是日本工业设计起步时期的主要方法,日本设计界创办刊物、举办展览,利用各种宣传手段介绍欧美国家的生活文化和设计文化,为日本设计师带来十分有益的启迪。

与此同时,涉及教育也开始兴办,日本千叶大学、艺术大学等院校相继成立了工业设计系。

1951年日本政府邀请美国极富声望的工业设计师雷蒙罗维赴日讲学,并为日本工业设计界亲自示范工业设计的程序与方法,此举使日本设计师得以了解世界最新的工业设计理论与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日本设计的进步。

1952年发生的两件事对日本工业设计的发展具有里程碑般的意义,这就是日本工业设计协会(JIDA)的成立;以及同时举办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第一次工业设计展览—新日本工业设计展。

尽管日本工业设计仅处于启蒙阶段,产品大多由工程师设计,但它毕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协会的成立和展览的举办标志着日本工业设计从恢复进入了成长期。

日本工业的成长期(1953—1960)期间,其经济与工业都得到持续发展,科学与技术的新突破对工业设计提出了新的需求。

用纸做的建筑—日本馆, 德国世博 2000

用纸做的建筑—日本馆, 德国世博 2000

弗雷·奥托(Frei Otto )生平简介(板茂和德国著名轻量构造建筑家佛莱伊·奥托)1925年5月31日Frei Otto在德国Chemnitz附近的Siegmar,Saxony;而身处於祖父和父亲都是雕刻、木刻家的家庭中,因此其从很小的时候便开始接触装饰和结构上的艺术。

1931至1943年间其最初的工作是在德国柏林的Schadow学校当石匠学徒;Frei Otto从年轻时就对飞机极感兴趣而其从这方面兴趣的知识应用到后来的从事张力结构(tensile constructions)的能力,而在其约15岁学会滑翔机的驾驶,透过这兴趣其不仅吸收空气动力原理(aerodynamic principles),亦对於弹性薄膜(membranes stretched)与轻骨架(lightweight frameworks)有相当瞭解,除了飞机飞行,从小其也喜欢创作发明模型飞机,已设计模型的兴趣后来变為他在张力结构及其它专业经歷的主要方面。

1943年战争Frei Otto加入德国空军当飞行员,而在1945年被同盟国所俘虏而被囚禁在法国Chartres俘营二年;在Frei Otto被监禁时是负责有关建筑与修理的成员,而后有机会研究结构的工程理论。

他不断以节省材料的原理、方式来呈现设计,当修理损坏的桥时,他都记下有关到张力的构件设计时所需要的工程材料,故其在建筑上尽可能以最节省材料的方式有一部份是透过战争时的经验。

在战争后的1948年,Frei Otto在柏林的工业大学开始他的建筑研究,并在1952年获得建筑学位,他的结构设计方式成為创新的工程领域;而他亦从事气垫式结构之研究,可惜不太成功,但仍有不少作品,例如:漂浮暖室、水底储藏室、水面下的通车地道、瓦斯及液体容器、卧具以及超大型的都市蓄水池。

1950至1951年Frei Otto到美国游学,他会见Eero Saarinen与土木师州首Fred Severud。

现代设计在西方各国

现代设计在西方各国
阿恩·雅各布森 ——丹麦现代设计的重要人物,20世纪50
年代具有国际影响的建筑师及家具设计师。
维纳·潘顿 ——20世纪最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大师。
保罗·卡霍姆 ——以钢架取代丹麦传统的实木构架,喜欢使用
细铁板做框架,坐面采用皮革、棕藤以及编织物。
保罗·汉宁森 ——设计的PH灯不仅是现代设计的精品,更
是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的典型代表。
·
——
加 斯 帕 莫 里 松
当 今 公 认 的 著 名 年 轻 设 计 师
思想者椅
Wing-Nut椅
Lotus Lounge Chair 莫里松1989-1991年设计的一种沙发
Habitat
·
——
汤 姆 迪 克 森
设 计 新 秀 ,
公 司 的 负 责 人 。
S形椅
·
——
乔 纳 森
艾 伟
諾 曼 福 斯 特
被 誉 为 “ 高 技 派 ” 的 代 表 人 物
香港汇丰银行大厦
·
林詹 姆 斯 斯 特
人一 心生 的中 历留 史下 性很 作多 品激

·
洛 斯 拉 古 路
设 欧计 美一 各惊 国人 的的 认速 可度 和获 欢得 迎了 。
·
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阿 拉 德
英 国 新 生 代 设 计 师 之 一
鸟,鸟,鸟灯具
·
——
迪 特 拉 姆 斯
系 统 设 计 理 论 的 积 极 实 践 者 。
袖珍型电唱机于收音机组合
·
——
莫 特 艾 斯 林 格
创 工立 业出 设青 计蛙 的设 杰计 出公 代司 表, 。称
了 德 国 在 信 息 时 代
苹果计算机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考研重点笔记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考研重点笔记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考研重点笔记一、现代设计的前奏:“工艺美术”与“新艺术”运动(一)“工艺美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是19 世纪下半叶起源于英国的一场设计改良运动。

它的主要特点是强调手工艺,反对机械化生产;主张设计的诚实、质朴,反对华而不实的维多利亚风格;倡导自然主义风格,借鉴中世纪的哥特风格。

代表人物有威廉·莫里斯,他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奠基人。

他主张“艺术与技术相结合”,认为设计应该为大众服务。

其作品如“红屋”,充分体现了他的设计理念。

这场运动对于现代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强调了设计的社会功能和人文价值,为后来的设计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但同时,由于其过于强调手工艺,反对机械化,使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设计的发展。

(二)“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兴起,几乎波及整个欧洲和美国。

它的特点是强调自然曲线,反对直线和几何形状;注重装饰性,从自然中汲取灵感。

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在法国,以埃克多·基马德的巴黎地铁入口设计为代表;在比利时,以维克多·霍塔的建筑作品为典型。

“新艺术”运动在设计史上是一次重要的探索,它打破了传统的装饰风格,为现代设计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然而,它缺乏对工业化的适应,最终未能成为主流的设计风格。

二、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一)德国工业同盟德国工业同盟成立于 1907 年,是德国现代设计发展的重要组织。

它主张通过设计教育提高德国设计水平,强调标准化和批量化生产。

其代表人物有彼得·贝伦斯,他为德国通用电气公司设计了一系列产品,体现了功能主义和现代主义的设计原则。

德国工业同盟的成立标志着德国现代设计的开端,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设计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荷兰“风格派”荷兰“风格派”成立于1917 年,主张艺术与设计的纯粹性和抽象性,以几何形式和三原色为主要表现手段。

代表人物有蒙德里安和里特维尔德,里特维尔德设计的“红蓝椅”是“风格派”的经典作品。

德国现代设计发展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德国现代设计发展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50 年代的家具、特别是灯具和其他的家用电器用品依然是以建筑 师为主设计的,因此被称为建筑电器风格 。战后西德重要的设计人物 之一是汉斯· 沙隆,沙隆应该属于本世纪初德国追寻有机风格的奠基人。 50 、60 年代以来,西德的设计师开始从各个方面尝试和探索,企图 找出自己民族和现代风格的发展方向。
战后西德重要的设计人物之一是汉斯· 沙隆,他的两个重要 的建筑设计得到世界广泛的好评,一个是柏林爱乐交响乐团 的音乐厅,另外一个是卡塞尔的大都会剧院 。(上图为柏林 爱乐交响乐团的音乐厅)
纳粹政府为了标准化和一体化,因此大力推行标准化运动,这一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把包豪斯的理性主义理想变成了现实。
从总体来看,纳粹时期德国的设计是大倒退。战前德国在现代设计 方面领先干世界各国,包豪斯的试验受到全世界的注意,由于独裁 政权的迫害,这个试验不得不停止,而在30 年代末迁移到美国去了。 德国战后花费了很长的时间才逐渐取得战前的设计地位。
•重建时期的德国设计
1945 年夏天,德国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德国满目疮痍, 面临着一个被战争造成的全国大废墟,一个基本被摧毁的国民经济,重建的 任务艰难而困苦。大批重要的德国设计大师都纷纷离开德国,对干德国的设 计发展来说,无疑是非常大的打击。 德国现代设计的一个特点是建筑的痕迹和建筑对于产品设计的明显影响。 德国现代主义运动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大师们基本上都是建筑师出身,比如现 代主义的奠基人物沃尔特· 格罗佩斯、米斯· 凡德洛等等 。 多少年以来,德国人对于设计的科学技术性和艺术性双重因素始终是困惑 的。德国设计中的一对比较长期的互相依存、又互相抗衡的因素是理性主义 设计系统和艺术性、表现性设计系统的关系。德国的设计因此也就产生出完 全不同体系的两种设计风格来,一种是理性主义的、系统化的、冷漠的、工 业化的产品;另外一种则是有机形态的、人情味的、浪漫的作品。前者以德 国的布劳恩公司产品为最典型代表,而后者则可以以鲁吉· 可拉尼的有机形态 式的设计为典范。德国设计界在战后开始研究的议题之一是形式与材料、形 式与加工过程的关系。

现代设计史发展脉络

现代设计史发展脉络
与新艺术风格的不同点在于:功能主义与有机写太的结合,几何形与有机形态的有机结合。大胆独特,取材于自然题材装饰,却以一种抽象的形式现象。
与新艺术主义风格的不同点在于:收到日本传统设计的印象较大,能找到东方艺术的痕迹。
与新艺术风格的不同点在于:更加抽象和富有个人表现.
四.现代主义设计风格
(国际风格)
1新建筑风格
(芝加哥学派)
2荷兰”风格派”
3”俄国构成主义”
4包豪斯风格
(是现代主义设计发展的高峰)
⑸⒈法国装饰艺术风格
⑵美国装饰艺术风格
(3)英国的装饰艺术风格
⑹美国流线型风格
(流线型设计风格)
⑺⒈功能主义风格
(美国)
⒉德国的新功能主义风格
⒊英国的当代主义设计风格
⒋美国有机现代主义风格
⑻.日本的设计主义
⑼.有机现代主义风格
⑽.意大利艺术化设计风格
1880——1940年
1871年
1917-1931年
1917
191年代
二战后
二战后
二战后
二战后
20世纪50年代
1925年
1951—1957建立
弗兰克.莱特
彼得.贝伦斯
勒.柯布西那
格罗佩斯
米斯.凡德罗
沙利文
兰克.莱特
蒙德里安
罗塞尼.尼佐里
1功能主义原则
2“形式服从功能””功能第一,形式第二””少就是多””装饰就是罪恶”是现代主义对设计形式的主要观点,追求形式简约和简单的几何造型.
3重视设计对象的成果核算
注重功能的简洁实用,”形式追随功能”.”重视内部的结构”功能和空间的利用.反对单纯与功能无关的装饰
用纯粹的几何形式和单纯色彩来探索现代主义设计的新形式语言

日本的现代设计的发展

日本的现代设计的发展

日本的现代设计的发展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并没有什么重要的设计活动。

日本从1868 年的明治维新运动以后才开始自己的现代化运动,逐渐进人工业化时代,19 世纪末叶已经把国家的中心放在海外扩张上,甲午战争以后占领台湾,日俄战争以后开始进入辽东半岛,1910 年兼并朝鲜,直到1931 年占领中国的东北地区,1941 年发动太平洋战争,基本没有进人过真正的和平经济发展阶段,全部现代化时间都耗费在军事扩张上,因而,虽然有过一些零碎的设计探索,但始终没有能够进人现代设计的运动阶段。

日本的真正的设计发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特别是1953 年结束的朝鲜战争之后的事。

日本用了很短的时间,从1953 年前后开始发展自己的现代设计,到80 年代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设计大国之一,不但日用品设计、包装设计、耐用消费产品设计达到国际一流水准,连汽车设计、电子产品设计这类需要高度技术背景和长期人材培养的复杂设计类别,也达到国际水平,使世界各国对日本设计另眼相看。

而为什么日本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取得这样显著的成就,也是一个设计理论界非常重视的课题。

日本是世界发达国家中唯一的非西方国家,唯一的亚洲国家,它的工业革命比西方各国迟到了100 年以上,它的民族传统、设计风格、文化根源与西方格格不入,因而,它如何能够发展自己具有世界竞争水平的设计,就更加令人感兴趣了。

日本国土虽然狭小,但是人口众多,在一个小干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领土上,居然能够容纳下1.3 亿人口,可见居住空间的狭窄是日本人生活的一个特点,这个特殊的背景,在日本的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中都得到鲜明地体现。

日本的文明发展是基于大量地借鉴外国文明的精华基础之上的,公元7 世纪到9 世纪从中国学习文化,乃至文字的借鉴;明治维新之后开始从德国学习工程技术,从英国借鉴文官制度和社会管理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从美国学习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技术和科学技术,等等,把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加上自己的消化,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文化。

【自考 现代设计史 独家整理】第十章 战后西方各国工业设计的发展

【自考 现代设计史 独家整理】第十章  战后西方各国工业设计的发展

1、德国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历程?(论述题)答:德国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①二战之前阶段,包括穆特修斯倡导的“德国工业联盟”、格罗佩斯创立的“包豪斯”等进行现代设计的理论探讨和实践,为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设计师,为现代设计艺术思想的传播准备了条件。

②二战后十余年,是德国现代设计艺术的恢复阶段,主要表现在乌尔姆设计学院的建立,以及它与布劳恩公司的成功合作,把包豪斯思想推向新的高度,并大力推行“系统化设计”思想。

德国的产品到处体现着新理性主义、新功能主义、极少主义特征,形成了冷峻、简洁、富有条理的设计风格。

③20世纪60-70年代,德国的现代设计在世界市场上占据重要位置,其产品以理性、高质量、可靠的性能而著称。

④20世纪80年代之后,德国现代设计也面临世界消费市场的多元化、流行趋势、消费观念等的影响,德国设计界也不得不面对复杂的市场形势,采用双重的设计战略。

⑤德国统一后,由于前民主德国企业设计相对落后,大部分设计师都在政府的设计部门Kombinate中工作,负责为全国企业进行设计,是计划经济下刻板的设计,很难跟上市场的发展,因而德国设计又面临改造原民主德国企业的设计体系,使之能够适应市场变化的重大挑战。

二、简答题1、索尼公司确定的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八大原则?答:索尼公司确定的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八大原则在日本产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即:①产品功能必须良好(功能良好、方便保养、维修和运输);②产品设计美观大方;③优质;④产品设计具有独创性;⑤产品设计合理性,便于批量生产;⑥本企业产品必须具有独立特征,同时又必须有设计特征的关联性;⑦坚固、耐用;⑧产品与社会大环境应该具有和谐和美化的作用。

2、意大利的现代设计艺术可以分为哪三个阶段进行讨论?答: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现代主义萌芽阶段;②战后重建时期(1945——1955)的设计;③20世纪60年代之后的反主流设计、样式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也是意大种设计艺术多元化发展的阶段。

西方现代设计史2 装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

西方现代设计史2 装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

一战到二战之间的设计运动:艺术装饰风格:法国帝国大厦洛克菲勒大厦构成主义:俄国第三国际纪念塔-塔特林风格派:荷兰红蓝椅-里特维德包豪斯:德国包豪斯校舍钢管椅-拜耶各国现代设计要点:德国:德意志制造联盟、包豪斯、乌尔姆、科拉尼、青蛙设计美国:福特T型车、流线型风格、设计师职业化、有计划废止制、罗维—冷点冰箱意大利:简约美学、反设计运动、孟菲斯、索特萨斯北欧:雅各布森、阿尔瓦阿图日本:双轨制、索尼公司、各国家设计特点:美国:商业化、职业化斯堪的纳维亚:人情味、环保日本:双轨制,(现代设计、传统手工设计)意大利:夸张、浪漫、激情德国:理性、秩序、冷漠第三节装饰艺术运动艺术装饰风格(Art Deco)是20世纪20—30年代主要的流行风格,它生动地体现了这一时期巴黎的豪华与奢侈。

艺术装饰风格以其富丽和新奇的现代感而著称,它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单一的风格,而是两次大战之问统治装饰艺术潮流的总称,包括了装饰艺术的各个领域,并对工业设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来源于1925年在巴黎举行的“巴黎国际现代化工业装饰艺术展览会”时间:20世纪20-30年代装饰艺术运动的名称出自1925年在巴黎举办的一个“装饰艺术”展览,这个展览旨在展示一种新艺术运动之后的建筑与装饰风格。

但装饰艺术这一术语,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设计风格,和新艺术运动一样,是一场设计运动。

“装饰艺术”运动风格形式上的来源1)埃及等古代装饰风格的实用性借鉴;2)原始艺术的影响;3)简单的几何外型;4)舞台艺术的影响;5)汽车的影响;6)形成自己独特的色彩系列。

特点:从装饰艺术作品的风格上分析,它受到了当时西方流行的现代艺术流派如野兽派、立体派和未来派的影响,在形式上受到古埃及艺术、非洲原始艺术以及美国爵士音乐和当时设计师所探讨的现代风格的影响。

在选择造型时,装饰艺术首先从各种历史主义风格和异国情调的文化中寻找创作的灵感,然后把这些形式与具有现代特点的造型糅合起来,形成了非常独特的风格。

战后北欧、德国、意大利、日本的设计特点分析

战后北欧、德国、意大利、日本的设计特点分析

战后北欧、德国、意大利、日本的设计特点分析战后初探北欧、北欧、德国、意大利、意大利、日本的设计特点时有人说,北欧、德国的平面设计给人感觉是稳重、理性的事业型男子的大气;意大利的平面设计给人感觉是个性张扬的时尚少女的冲击力。

意大利、日本的平面设计给人感觉是心平气和、参禅悟道的老人的静心。

也有人认为,北欧、德国的平面设计如同渴了,喝杯白开水,明确、直接,它的内容、信息就像水一样清澈,使人一看便明了;意大利的平面设计如同感受可乐的刺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总是带给你无限的激情,文化、艺术、商业完美相结合;意大利、日本的平面设计,如同细细品尝一杯茶,回味无穷。

以上看法,虽然有些片面,以偏概全,不科学,但是也隐隐约约抓住了一些大概的感觉。

北欧、德国的设计具有非常悠久的传统,是现代设计运动的发起国之一。

平面设计以其独特的风格在世界上设计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受功能主义、理性主义设计风格的影响,它的平面设计趋向理性风格。

设计师追求的是阅读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阅读平面设计的文字或图形,以获得最高的准确性和最低的误差率。

它的色调以灰白占较多面积,整体看来具有明快、直接、简单、明确、高度理性化的特点。

"设计的理性、健康、秩序及运用最单纯明确的形色以求得最迅速、直接、突出的传达是北欧、德国现当代设计的最主要特征。

严谨、精致的艺术风格成为北欧、德国设计’非凡’的标志。

在众多的表现形式与设计意念中,’严谨、精致’通过奇迹般的感知力,无声地显示出北欧、德国设计强烈的特征和与众不同的地方。

"总的来说,意大利设计的核心是人的力量,抛弃低劣的人性,恢复、高扬明晰的审美的人类最美好的感情,是意人利设计追求的美好境界。

意大利、日本的平面设计之所以在世界上有如此之高的地位,其典型的"意大利、日本化"设计风格是征服东西方受众的最重要原因。

"意大利、日本化"的主要特征就是本十化、个性化和民族化,意大利、日本美学文化在长期的形成过程中,不仅具有静、虚、空灵等传统的东方韵味,还具有西方实用的、繁琐的特征,更有本身所具有的爱好优雅、纯洁的特征。

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历程(设计美学)

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历程(设计美学)

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历程一、背景:19世纪末叶已经把国家的中心放在海外扩张上,基本没有进入过真正的经济和平发展阶段,全部现代化时间都耗费在军事扩张上所以日本始终没有能够进入现代设计的运动阶段。

日本的真正设计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特别是1953年的朝鲜战争结束后逐渐发展起来。

二、发展1、日本的工业化与西方设计艺术思潮在日本的初步传播(明治维新到1945年)日本明治唯心之后,逐渐摆脱了东方文化的范畴,把文化和经济大门向西方开放,从而使日本的政治、经济、技术、文化和教育等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西方的技术和文明迅速传入日本,使日本迅速成为一个工业强国。

西方对日本产生影响的同时,欧洲出现的一系列设计探索也给日本传统工艺带来了冲击。

在德国工业联盟的影响下,1926年建立了“帝国工艺会”,以“日本工业产品现代化、设计与机械生产相结合为宗旨”,在1927年创办《帝国工艺》杂志。

1928年成立了“国立工艺指导所”进行图案、木工、金属工艺、漆器工艺的研究工作,寻找日本工艺现代化的最佳途径。

1933年德国著名的现代主义设计师陶特来到日本对传统工艺现代化现状提出批评,强调新材料和标准化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并把包豪斯的一些思想介绍到日本。

战前这40年日本的设计艺术处于传统和现代的矛盾之中,在追随西方现代设计艺术和目的传统工艺现代化两者之间徘徊,主体处于传统手工业上,对现代设计处于模仿阶段。

2、缓慢恢复发展阶段(20实际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二战后,日本把精力主要用于发展经济,在这个过程中,日本逐渐意识到工业设计对国民经济和世界贸易的重要意义,政府、产业界、设计界、设计师纷纷携手展开一场全方位的现代工业设计运动。

1947年举办“美国文化生活展”;1948年《工艺新闻》专辑介绍英国工业设计协会和其他活动;1949、1950年分别于横宾、神户举行“日本贸易博览会”,“日本产业博览会”展出大量美国工业设计产品;1949年在美国的帮助下日本工业标准颁布;1951年美国工业设计奠基人洛威访日;1956年包豪斯运动创始人格罗佩斯访日。

世界现代设计简史——下篇

世界现代设计简史——下篇

三、乌尔姆设计学院的贡献与影响
在乌尔姆设计学院15年的教学实践当中,其贡献和影响主要体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设计思想 乌尔姆学院确立了以理性和社会性原则为主的优先设计原则,
反对为了纯粹的美的造型去设计物品。因此,乌尔姆所倡导 的功能主义理念比包豪斯更具理性色彩。 2. 设计教学 “乌尔姆教学模式”为现代设计教育建立了一个坐标,它与当 时所通行的强调感性创造的设计教育方式大为不同,更强调 设计的理性、科学性和现代性。
BA扶手椅,厄内斯 特·雷斯
二、灯具设计
“二战”期间,英国政府 奉行实用主义原则,为工 业设计人员树立了重视标 准化和低造价的设计宗旨。 1932 年 , 由 乔 治 · 卡 沃 丁 设计的万向灯就集中体现 了这一时代特色
三、陶瓷产品设计
“西洋跳棋”系列陶瓷制 品,特伦斯·康兰
四、交通工具设计
亨利·德雷福斯——人机工学的创始人 ●《设计为人》 ●《人体度量》
符合人机工学原则的“前缘线”电话机, 亨利·德雷福斯
2. 人机工学在波音707飞机设计上的运用 人机工学原理在工业设计上的积极运用,成为20世纪50年代
美国工业设计发展的另一大特点。特别是美国波音707飞机 的内舱设计,不但是人机工学用于大型工业设计的成功范 例,也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工业设计史上的一个重大成果。
乌尔姆设计学院的低矮校舍, 马克斯·比尔
2.“新包豪斯”时期(1953—1956)
乌尔姆设计学院延续并发展了包豪斯的设计理念和教 育模式,旨在“为普通的日常文化创造简洁实用的 日用品”。在比尔的努力下,乌尔姆学院逐渐成为 了德国新功能主义、理性主义和构成主义设计的中 心,其教育体系和思想观念目前仍是德国现代设计 理论和教学理论的核心基础。

简述德国现代设计的发展以及对国际设计的影响

简述德国现代设计的发展以及对国际设计的影响

简述德国现代设计的发展以及对国际设计的影响德国现代设计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二战之前阶段,包括穆特修斯倡导的"德国工业联盟"、格罗佩斯创立的"包豪斯"等进行现代设计的理论探讨和设计实践,为现代设计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设计师,为现代设计思想的传播准备了条件。

这一阶段的德国现代设计思想既是德国的,也是世界的,成为世界现代设计的发源地。

其间也遭受了重大挫折,主要是纳粹对包豪斯的迫害。

二、二战后十余年,是德国现代设计的恢复阶段,主要表现在乌尔姆设计学院的建立,以及它与布劳恩公司的成功结合,把包豪斯思想推向新的高度,并大力推行"系统化设计"思想。

德国的产品到处体现着新理性主义、新功能主义、极少主义特征,形成了冷峻、简洁、富有条理的设计风格。

"系统化设计"思想虽然早在1927年由格罗佩斯已经提出,但真正实现是在乌尔姆与布劳恩的结合过程中,其思想核心是理性主义和功能主义,再加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德国现代设计的重要里程碑。

三、60——70年代,德国的现代设计在世界市场上占据重要位置,其产品以理性、高质量、可靠的性能而著称。

布劳恩公司的一些设计人员,如汉斯.古格洛特(Hansgugelot)、迪特.兰姆斯( Dieter Rams ) 等把乌尔姆设计学院强调的设计的人体工学原则、理性主义原则、系列化设计思想体现在产品设计之中,影响到的德国其他企业的设计,既而影响到其他国家企业的设计。

现代无论是美国、日本,还是香港地区的设计,其中的人体工学人机适应的特点,都是"乌尔姆——布劳恩"设计思想的体现。

四、80年代之后,德国现代设计面临世界消费市场的多元化、流行趋势、消费观念等的影响,德国设计也不得不面对复杂的市场形势,采用双重的设计战略。

德国设计在美国的"有计划废止制度"为中心的消费主义设计原则的影响下,一些德国公司也放弃了德国以不变应万变的"理性、刻板、功能主义"的设计原则,发挥形式主义的力量,设计出新潮的产品来,以在世界市场上与美、日产品进行竞争。

世界现代设计史--现代设计的成熟时期 ——二战前后的设计 ppt课件

世界现代设计史--现代设计的成熟时期 ——二战前后的设计  ppt课件
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
第七章 现代设计的成熟时期 ——二战前后的设计 1930s~1950s
莫索里尼


一、德国1930s~1950s的工业设计
1.设计的规范化、标准化运动 (1)战争期间:纳粹政府宣扬“强大民族论”
措施:①打击包豪斯的现代主义,复兴新古 典主义;
②为了全民统一化,大力推行标准化运 动。 设计:标准化符合包豪斯设计的理性主义内 涵,利于批量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水平、产 品质量,与民族严谨、理性的精神吻合,延 续了30年代设计的冷漠、理性、科学的特征。
关注新材料的应用与新造型的可能性
1948年依姆斯夫妇为纽约现代 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低价家具 设计国际比赛”设计的DAX
椅子,获奖。
分离椅 子的靠 背和座 位的设 计。
依姆斯夫妇
建筑采用易装配框架,整个框架只花16小时即完成, 被设计界作为现代房屋的典型代表。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机械化和批量生产已成为制 造业的主流,而新材料则推动了现代设计的发展。 大多数材料上的革新出自美国。
“设计是人体工学、功能和美学的等值。”
代表人物:兰姆斯 设计主张:功能单元组合设计 设计方法:系统设计 表现形式:(1)以一个主功能单元为基础,根据需 要配置各种辅助配件; (2)每个单元都具有独立功能,单元组合成具有复 合功能的产品。
1962年
1968年
二、美国二战及战后的设计
竭力将现代主义设计发展成国际主义风格。
第七章 现代设计的成熟时期 ——二战前后的设计
本章主要内容
一、德国1930s~1950s的工业设计 二、美国二战及战后的设计 三、意大利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 四、战后日本工业设计的起步 五、战后英国现代设计的发展 六、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现代设计的发展

世界现代设计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设计史名词解释

※德国青年风格运动德国的新艺术运动是以“青年风格”来称谓的,艺术家、建筑家以《青年》杂志为中心,希望通过手工艺的传统恢复来挽救颓败的当代设计,思想上也受拉斯金等人的影响。

初始带有明显的自然主义色彩,但于1897年后逐渐摆脱以曲线装饰为中心的法国等新艺术运动主流,开始和格拉斯哥四人相似的探索,从简单的几何造型和直线的运用上找寻新的形式发展方向。

青年风格运动最重要的设计家是贝伦斯,他是德国现代设计的奠基人(德国现代设计之父),早期受新艺术运动影响,也有类似于分离派的探索。

他以慕尼黑为中心进行设计试验,其功能主义和采用简单几何形状的倾向都表明他开始有意识地摆脱新艺术风格,朝现代主义的功能主义方向发展。

对米斯"凡德罗和科布西耶等人影响巨大。

代表作有德国电器集团的厂房建筑(现代主义幕墙式建筑的最早模式)。

※奥地利分离派19世纪末奥地利的一批设计家公开提出与正宗的学院派分离,他们组织的团体自称分离派。

口号为“为时代的艺术,为艺术的自由”。

他们在形式方面的探索和德国青年风格近似,对当时德文国家流行的曲线风格产生了严重冲击,成为一股新的设计运动力量。

分离派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华格纳和霍夫曼等。

华格纳是现代建筑的先驱之一。

他提出了建筑设计应为人的现代生活服务,以促进交流,提供方便的功能为目的。

霍夫曼设计上与华格纳原则一致,风格也较接近,代表作斯托克列宫是向现代设计发展的里程碑式建筑。

※新艺术和现代主义设计间的过渡德国青年风格与奥地利分离派都是从新艺术运动中发展的设计运动,这两个运动和格拉斯哥四人,特别是马金托什,以及弗兰克"赖特的探索一样,开始摆脱单纯的装饰性,而向功能第一的设计原则发展,因此他们被视为新艺术和现代主义设计间的一个过渡性阶段的设计运动。

※新艺术运动的平面设计平面设计是新艺术运动最早的基础之一。

平面设计最集中、最典型的代表了这场运动的基本风格。

另外日本风格的影响也是个重要因素。

新艺术运动在平面设计上的影响主要是从法国与英国开始的,然后影响美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日本真正的设计发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特 别是1953年结束的朝鲜战争之后的事。
日本设计的源
• 日本的文明发展是大量地借鉴外国文明的精 华基础之上的,公元7世纪到9世纪从中国学 习文化,乃至文字的借鉴;明治维新之后开 始从德国学习工程技术,从英国借鉴文官制 度和社会管理体系;二战后又从美国学习先 进的现代企业管理和科学技术,等等,把这 些结合起来,加上自己的消化,达到融会贯 通,形成自己的独特文化。
因此,从传统的日本设计中,可以看到中国、 韩国的影响;从日本现代的设计中,则可以看到 美国、德国、意大利的影响。
日本设计的风格特征
• 袖珍化或微型化、便携式、多功能化、注重细节 处理、重视自然、讲究简单朴素、直线性形式、 模数体系和标准化
日本现代设计的特点
1、日本现代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它的 传 统与现代“双轨并行体制”。
4、日本人民与政府相互信赖,企业与政府密 切合作。
• 日本企业与政府的密切合作是日本经济发展的一 个重要的因素。西方企业,特别是美国企业,与 政府直接没有任何的协助关系,但日本的政府与 企业早在战前就开始密切的合作。
•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对于索尼电器公司的扶植。
• 1952年,日本工业设计协会(JIDA)成立; • 1953年,日本设计学会成立,从事学术研究; • 1955年,世界权威设计大师柯布西耶访日,举办
座谈会,对日本的工业设计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 看法; • 1956年,包豪斯运动创始人格罗佩斯访日; • 1957年,日本工业设计协会加入了世界工业设计 联合会。
一方面在服装、家具、室内设计、手工艺品等设计 领域系统地研究传统,以求保持传统风格的延续 性;
另一方面在高技术的设计领域如汽车、相机、电器、 电子产品等领域则按照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 设计。通过这种“双轨制”,使传统文化在现代 社会中得以发扬光大。
日本传统设计领域
• 日本人把不少传统的东西都保存得非常好,并 且和现代设计的内容融合一体。比如:日本的 传统食品(寿司、米酒、点心)、传统服装 (和服及和服的刺绣、印染)、传统包装(米 酒、礼品、糕点、瓷器包装)与平面、传统建 筑等等,都具有相当高水平的传统保存因素。
草木染织作品
柴田玲甫《太古多异事 西方一如来》
柴田玲甫作品《永寿》
我的草木染作品《乐与舞》
高技术的设计领域
• 在高技术的设计领域则按现代经济发展 的需求进行设计,这些设计在形式上与传统 没有直接联系,但设计的基本思维还是受到 传统美学观念的影响,如小型化、多功能及 对细节的关注等。 本田Honda CR-Z概念车
• 日本从1868年的明治维新运动以后才开始自己的 现代化运动,逐步进入工业化时代,19世纪末叶 已经把国家的中心放在海外扩张上,甲午战争以后 占领台湾,日俄战争以后开始进入辽东半岛, 1910年兼并朝鲜,1931年占领中国的东北地区, 1941年发动太平洋战争,基本没有进入过真正的 和平经济发展阶段,全部现代化世纪都耗费在军事 扩张上。
• 日本传统设计符合日本的传统美学精神—— “自然”、“朴素”、“精微”、“简约”。
纯天然,日本包装设计
古市庵生产的午餐套餐, 用竹叶包装,捆绳也是竹叶。
两种小吃的竹叶包装粽子寿司
鲭鱼寿司午餐盒
内部的包装材料是有天然木材制作的。
日本设计师深泽直人创意果汁包装
日本精美的陶制酒包装设计
上海世博日本模特秀和服绽放东瀛风情
本田Honda PUYO 概念车
丰田iQ概念车
丰田环保概念车
YAMAHA系列摩托
无印良品 (Muji) Muji“无印”意为“No Brand”(无品牌)
日本无印良品用简约环保主义诠释时尚家居
MUJI 无印良品圣诞限定动物园积木
日本“发现无印良品”设计大赛
• MUJIAWARD03的金奖作 品,来自日本的YukiIida设 计,叫做“Strawstraw”。 straw(吸管)这个词就是 源自于“麦秆”,从岩石 画中可以看到在美索不达 米亚文明时期,人们就用 麦秆来吸水。麦秆吸管来 自于自然又回归于自然, 无论是形状还是真实存在, 都没有任何浪费。
麦秆吸管
户外垃圾袋
• MUJIAWARD03的银奖作品,一个可以很容易竖起来的垃圾 袋,因为有三角形(四面体)的支撑,这种方式的应用最早 可追溯到瑞典,在日本学校午餐奶的供应上也可以看见。适 合户外生活使用。
• MUJIAWARD03的铜奖作 品,来自台湾的JungChenHung/Chia-enLu, 作品叫做大甲草席,大甲 是台湾的大甲镇,当地出 产草席闻名于世(每年有 数百万张远销世界各国), 除了草席还有帽子、坐垫 等产品,这些草编产品透 气、除味、易干,同时气 味清新。通常的草席都是 薄薄的一张铺在床上, 而”TachiaMat”这个作品 是将整个床垫包裹,符合
• 1949年东京教育大学首先举行工艺建筑讲座; • 1949年,日本女子美术大学成立,日本大学成立艺术学
部; • 1951年千叶大学成立工艺设计系,日本艺术大学随后成
立了工业设计系; • 1951年,由日本政府邀请,美国政府派遣美国极有声望
的工业设计师罗维赴日讲授工业设计,并且为日本工业 设计界亲自示范工业设计程序与方法;
现代生活的审美。
2、日本设计强调集团式工作方式(team work)。
• 日本设计界基本上是团结一体,同心同德,完全不追 逐个人出名,一集体的成就为自己的成就而骄傲,这 是与西方的模式完全不同的地方。
• 如索尼公司。索尼把全体职工团结在一起,同心同德, 齐心合力,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3、对设计教育、交流的重视及设计协会的 成立。
日本和德国的现代设计
日本的现代设计
日本的国情
• 国土狭小,人口众 多。日本国土总面 积377880平方公里, 约相当于中国的1/ 25,居然能够容纳 下1.3亿人口,可见 居住空间的狭窄是 日本人生活的一个 特点,这个特殊的 背景,在日本的传 统设计与现代设计 中都得到鲜明地表 现。
日本设计的发展背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