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规律大全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规律大全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规律大全1.原子结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及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注意:(1)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2)“核电荷数”与“电荷数”是不同的,如Cl-的核电荷数为17,电荷数为1.[质量数] 用符号A表示.将某元素原子核内的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整数值,叫做该原子的质量数.说明(1)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的关系:A=Z + N. (2)符号A Z X的意义:表示元素符号为X,质量Na中,Na原子的质量数为23、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数为A,核电荷数(质子数)为Z的一个原子.例如,231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1)当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小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时,没有确定的轨道,不能同时准确地测定电子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和运动的速度,也不能描绘出它的运动轨迹.在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时,只能指出它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机会的多少.(2)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几率多少的图像,叫做电子云.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不表示电子数,只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的几率.电子云密度的大小,表明了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出现几率的多少.(3)在通常状况下,氢原子的电子云呈球形对称。
在离核越近的地方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的地方电子云密度越小.[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电子层数(n) 1 2 3 4 5 6 7表示符号K L M N O P Q离核远近能量高n值越大,电子离原子核越远,电子具有的能量越高低(2)能量最低原理: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而只有当能量最低的电子层排满后,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电子层中.因此,电子在排布时的次序为:K→L→M……(3)各电子层容纳电子数规律:①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1、2……).②最外层容纳的电子数≤8个(K层为最外层时≤2个),次外层容纳的电子数≤18个,倒数第三层容纳的电子数≤32个.例如: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排布的电子数为2×32=18个;而当它是最外层时,则最多只能排布8个电子.(4)原子最外层中有8个电子(最外层为K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稳定的,这个规律叫“八隅律”.但如PCl5中的P原子、BeCl2中的Be原子、XeF4中的Xe原子,等等,均不满足“八隅律”,但这些分子也是稳定的.2.元素周期律[原子序数]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的序号,叫做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规律]对于电子层数相同(同周期)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1)最外层电子数从1个递增至8个(K层为最外层时,从1个递增至2个)而呈现周期性变化.(2)元素原子半径从大至小而呈现周期性变化(注: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因测定的依据不同,而在该周期中是最大的).(3)元素的化合价正价从+1价递增至+5价(或+7价),负价从-4价递增至-1价再至0价而呈周期性变化.[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①金属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金属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越容易,则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对应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③还原性越强的金属元素原子,对应的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金属的相互置换)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①非金属单质跟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或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非金属单质跟氢气化合越容易(或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③氧化性越强的非金属元素单质,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非金属相互置换)[两性氧化物] 既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两性氧化物.如A12O3与盐酸、NaOH溶液都能发生反应:A12O3+6H+=2A13++3H2O A12O3+2OH-=2A1O2-+H2O[两性氢氧化物] 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的氢氧化物,叫做两性氢氧化物.如A1(OH)3与盐酸、NaOH溶液都能发生反应:Al(OH)3+3H+=2A13++3H2O A1(OH)3+OH-=A1O2-+2H2O[原子序数为11—17号主族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Na Mg Al Si P S Cl原子序数11 12 13 14 15 16 17单质与水(或酸) 的反应情况与冷水剧烈反应与冷水反应缓慢,与沸水剧烈反应与沸水反应很缓慢,与冷水不反应,部分溶于水,部分与水反应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情况反应条件高温磷蒸汽与氢气能反应加热光照或点燃氢化物稳定性SiH4极不稳定PH3高温分解H2S受热分解HCl很稳定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酸)性强弱NaOH强碱Mg(OH)2中强碱Al(OH)3或H3AlO3两性氢氧化物H4SiO4极弱酸H3PO4中强酸H2SO4强酸HClO4强酸金属性、非金属性递变规律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这个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3.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至下排成纵行,这样得到的一个表叫做元素周期表.[周期]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而成的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1)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其分类如下:短周期(3个):包括第一、二、三周期,分别含有2、8、8种元素周期(7个)长周期(3个):包括第四、五、六周期,分别含有18、18、32种元素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共26种元素(1999年又发现了114、116、118号三种元素)(2)某主族元素的电子层数=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3)第六周期中的57号元素镧(La)到71号元素镥(Lu)共15种元素,因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镧系元素.(4)第七周期中的89号元素锕(Ac)到103号元素铹(Lr)共15种元素,因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锕系元素.在锕系元素中,92号元素铀(U)以后的各种元素,大多是人工进行核反应制得的,这些元素又叫做超铀元素.[ 族 ]在周期表中,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成的纵行叫做一个族.(1)周期表中共有18个纵行、16个族.分类如下:①既含有短周期元素同时又含有长周期元素的族,叫做主族.用符号“A”表示.主族有7个,分别为I A、ⅡA、ⅢA、ⅣA、VA、ⅥA、ⅦA族(分别位于周期表中从左往右的第1、2、13、14、15、16、17纵行).②只含有短周期元素的族,叫做副族.用符号“B”表示.副族有7个,分别为I B、ⅡB、ⅢB、ⅣB、VB、ⅥB、ⅦB族(分别位于周期表中从左往右的第11、12、3、4、5、6、7纵行).③在周期表中,第8、9、10纵行共12种元素,叫做Ⅷ族.④稀有气体元素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通常情况下以单质的形式存在,化合价为0,称为0族(位于周期表中从左往右的第18纵行).(2)在元素周期表的中部,从ⅢB到ⅡB共10个纵列,包括第Ⅷ族和全部副族元素,统称为过渡元素.因为这些元素都是金属,故又叫做过渡金属.(3)某主族元素所在的族序数:该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该元素的最高正价数[原子序数与化合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以及族序数的奇偶关系](1)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其化合价通常为奇数,原子的最外层有奇数个电子,处于奇数族.如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而其化合价有-1、+1、+3、+5、+7价,最外层有7个电子,氯元素位于第ⅦA族.(2)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其化合价通常为偶数,原子的最外层有偶数个电子,处于偶数族.如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而其化合价有-2、+4、+6价,最外层有6个电子,硫元素位于第ⅥA族.[元素性质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2)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①同一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随着核电荷数增多,原子半径减小,失电子能力减弱,得电子能力增强.a.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b.金属单质与酸(或水)反应置换氢由易到难;c.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由难到易(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强、碱性减弱.②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往下,随着核电荷数增多,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a.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b.金属单质与酸(或水)反应置换氢由难到易。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共五篇)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共五篇)第一篇: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元素周期表的规律一、原子半径同一周期(稀有气体除外),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半径递减;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递增。
二、主要化合价(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递增(从+1价到+7价),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O、F元素除外最低负化合价递增(从-4价到-1价)第一周期除外,由于金属元素一般无负化合价,故从ⅣA族开始。
元素最高价的绝对值与最低价的绝对值的和为8三、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四、单质及简单离子的氧化性与还原性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还原性减弱;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减弱,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增强。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元素单质的还原性越强,金属性就越强;单质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就越强。
五、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强(碱性减弱);同一族中,从上到下,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增强(酸性减弱)。
元素的最高价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金属性就越强;最高价氢氧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非金属性就越强。
六、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难。
七、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
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大全
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大全1. 元素周期表规律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会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一般而言,元素周期表中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排列方式包含了以下规律:•周期性:元素周期表中横向排列的周期数代表了电子层的数量,每个周期中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原子半径规律:随着元素周期数的增加,原子半径呈现出递减的趋势。
•电离能规律:原子吸收或释放电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电离能,一般而言,随着周期数增加,电离能也会增加。
•电负性规律:原子核所围绕的电子对于电子的亲和力称为电负性,随着周期增加,电负性也会增加。
2. 化学键规律化学键是原子围绕着核心电子结合在一起的方式,根据化学键的性质,可以总结出以下规律:•共价键:当原子之间共享电子形成化学键时,称为共价键,共价键的性质取决于共享电子对数。
•离子键:当原子通过电子转移形成化学键时,称为离子键,离子键的性质取决于阴阳离子的相互吸引力。
•金属键:金属元素之间通过自由电子形成化学键时,称为金属键,金属键的性质取决于金属离子核的排列方式。
3. 反应规律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形成新物质的过程,根据化学反应的特点,可以总结出以下规律:•化学平衡:在反应达到一定平衡状态时,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一定的比例关系。
•反应速率规律: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等因素有关,可以通过反应速率常数进行描述。
•吸热、放热规律:化学反应中存在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吸热反应需要吸收热量,放热反应则释放热量。
4. 过程规律化学过程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发生相互变化的过程,根据化学过程的特点,可以总结出以下规律:•溶解度规律:根据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可以判断溶解过程的进行程度。
•氧化还原规律:氧化还原反应反映了物质对电子的转移过程,规律性体现在氧化与还原之间的电子数平衡关系。
•反应平衡规律:在反应系统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一定比例。
以上便是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的大全总结,通过了解这些规律,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规律大全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规律大全1.原子结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及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注意:(1)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2)“核电荷数”与“电荷数”是不同的,如Cl-的核电荷数为17,电荷数为1.[质量数] 用符号A表示.将某元素原子核内的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整数值,叫做该原子的质量数.说明(1)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的关系:A=Z + N. (2)符号A Z X的意义:表示元素符号为X,质量Na中,Na原子的质量数为23、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数为A,核电荷数(质子数)为Z的一个原子.例如,231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1)当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小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时,没有确定的轨道,不能同时准确地测定电子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和运动的速度,也不能描绘出它的运动轨迹.在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时,只能指出它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机会的多少.(2)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几率多少的图像,叫做电子云.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不表示电子数,只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的几率.电子云密度的大小,表明了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出现几率的多少.(3)在通常状况下,氢原子的电子云呈球形对称。
在离核越近的地方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的地方电子云密度越小.[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能量最低原理: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而只有当能量最低的电子层排满后,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电子层中.因此,电子在排布时的次序为:K→L→M……(3)各电子层容纳电子数规律:①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1、2……).②最外层容纳的电子数≤8个(K层为最外层时≤2个),次外层容纳的电子数≤18个,倒数第三层容纳的电子数≤32个.例如: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排布的电子数为2×32=18个;而当它是最外层时,则最多只能排布8个电子.(4)原子最外层中有8个电子(最外层为K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稳定的,这个规律叫“八隅律”.但如PCl5中的P原子、BeCl2中的Be原子、XeF4中的Xe原子,等等,均不满足“八隅律”,但这些分子也是稳定的.2.元素周期律[原子序数]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的序号,叫做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规律]对于电子层数相同(同周期)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1)最外层电子数从1个递增至8个(K层为最外层时,从1个递增至2个)而呈现周期性变化.(2)元素原子半径从大至小而呈现周期性变化(注: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因测定的依据不同,而在该周期中是最大的).(3)元素的化合价正价从+1价递增至+5价(或+7价),负价从-4价递增至-1价再至0价而呈周期性变化.[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①金属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金属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越容易,则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对应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③还原性越强的金属元素原子,对应的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金属的相互置换)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①非金属单质跟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或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非金属单质跟氢气化合越容易(或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③氧化性越强的非金属元素单质,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非金属相互置换)[两性氧化物] 既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两性氧化物.如A12O3与盐酸、NaOH溶液都能发生反应:A12O3+6H+=2A13++3H2O A12O3+2OH-=2A1O2-+H2O[两性氢氧化物] 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的氢氧化物,叫做两性氢氧化物.如A1(OH)3与盐酸、NaOH溶液都能发生反应:Al(OH)3+3H+=2A13++3H2O A1(OH)3+OH-=A1O2-+2H2O[原子序数为11—17号主族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这个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3.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至下排成纵行,这样得到的一个表叫做元素周期表.[周期]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而成的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1)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其分类如下:短周期(3个):包括第一、二、三周期,分别含有2、8、8种元素周期(7个)长周期(3个):包括第四、五、六周期,分别含有18、18、32种元素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共26种元素(1999年又发现了114、116、118号三种元素)(2)某主族元素的电子层数=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3)第六周期中的57号元素镧(La)到71号元素镥(Lu)共15种元素,因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镧系元素.(4)第七周期中的89号元素锕(Ac)到103号元素铹(Lr)共15种元素,因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锕系元素.在锕系元素中,92号元素铀(U)以后的各种元素,大多是人工进行核反应制得的,这些元素又叫做超铀元素.[ 族 ]在周期表中,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成的纵行叫做一个族.(1)周期表中共有18个纵行、16个族.分类如下:①既含有短周期元素同时又含有长周期元素的族,叫做主族.用符号“A”表示.主族有7个,分别为I A、ⅡA、ⅢA、ⅣA、VA、ⅥA、ⅦA族(分别位于周期表中从左往右的第1、2、13、14、15、16、17纵行).②只含有短周期元素的族,叫做副族.用符号“B”表示.副族有7个,分别为I B、ⅡB、ⅢB、ⅣB、VB、ⅥB、ⅦB族(分别位于周期表中从左往右的第11、12、3、4、5、6、7纵行).③在周期表中,第8、9、10纵行共12种元素,叫做Ⅷ族.④稀有气体元素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通常情况下以单质的形式存在,化合价为0,称为0族(位于周期表中从左往右的第18纵行).(2)在元素周期表的中部,从ⅢB到ⅡB共10个纵列,包括第Ⅷ族和全部副族元素,统称为过渡元素.因为这些元素都是金属,故又叫做过渡金属.(3)某主族元素所在的族序数:该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该元素的最高正价数[原子序数与化合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以及族序数的奇偶关系](1)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其化合价通常为奇数,原子的最外层有奇数个电子,处于奇数族.如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而其化合价有-1、+1、+3、+5、+7价,最外层有7个电子,氯元素位于第ⅦA族.(2)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其化合价通常为偶数,原子的最外层有偶数个电子,处于偶数族.如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而其化合价有-2、+4、+6价,最外层有6个电子,硫元素位于第ⅥA族.[元素性质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2)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①同一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随着核电荷数增多,原子半径减小,失电子能力减弱,得电子能力增强.a.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b.金属单质与酸(或水)反应置换氢由易到难;c.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由难到易(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强、碱性减弱.②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往下,随着核电荷数增多,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a.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b.金属单质与酸(或水)反应置换氢由难到易。
【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元素周期律项目同周期(左→右)同主族(上→下)核电荷数逐渐增大逐渐增大电子层数相同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逐渐增大离子半径阳离子逐渐减小,阴离子逐渐减小r(阴离子)>r(阳离子)逐渐增大化合价最高正化合价由+1→+7(O、F除外),负化合价=-(8-主族序数)相同最高正化合价=主族序数(O、F除外)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离子的氧化性、还原性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减弱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减弱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增强酸性逐渐减弱重难突破一、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比较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1)比较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其实质是看元素原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越容易失去电子,金属性越强。
(2)金属单质和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置换出氢越容易,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2.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1)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其实质是看元素原子得到电子的难易程度,越容易得到电子,非金属性越强。
(2)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化合,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说明其非金属性越强。
典例2X、Y为同周期元素,如果X的原子半径大于Y,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若X、Y均为金属元素,则X的金属性强于YB.若X、Y均为金属元素,则X的阳离子氧化性比Y的阳离子强C.若X、Y均为非金属元素,则Y的非金属性比X强D.若X、Y均为非金属元素,则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Y强于X【答案】B典例1已知X、Y、Z是三种原子序数相连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相对强弱的顺序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B.非金属活泼性:Y<X<ZC.原子半径:X>Y>Z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Z【答案】A二、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1. 同周期元素的微粒同周期元素的原子(稀有气体除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或最高价阳离子的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逐渐减小。
高一化学必背元素知识点
高一化学必背元素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而元素则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必须掌握一些重要的元素知识点,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高一化学必背的元素知识点。
一、主要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周期性规律1. 氢元素(H)- 原子序数:1- 原子结构:质子数为1,电子数为1- 周期性规律: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1周期和第1组,是唯一的非金属元素2. 氦元素(He)- 原子序数:2- 原子结构:质子数为2,电子数为2- 周期性规律: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1周期和第18组,在填充电子壳层时遵循“2-8-8”规律3. 锂元素(Li)- 原子序数:3- 原子结构:质子数为3,电子数为3- 周期性规律: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2周期和第1组,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元素4. 氧元素(O)- 原子序数:8- 原子结构:质子数为8,电子数为8- 周期性规律: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2周期和第16组,在填充电子壳层时也遵循“2-8-8”规律5. 氮元素(N)- 原子序数:7- 原子结构:质子数为7,电子数为7- 周期性规律: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2周期和第15组,是一种非金属元素二、主要元素的性质和用途1. 金属元素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热传导性、延展性和韧性等特点。
常见的金属元素包括铁、铜、锌、铝等。
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如铁用于制作建筑和机械设备,铜用于导电导热和制作电线,锌用于防腐和制作电池等。
2. 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导电性、热传导性和延展性较差,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包括氧、氮、碳、氢等。
它们在环境保护、生物化学和制药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如氧气用于呼吸和维持生物体代谢,氮气用于保鲜食品和制造氨等。
三、主要元素的离子和化合价1. 离子离子是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金属元素通常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而非金属元素通常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例如,氯离子(Cl-)是氯原子接受了一个电子而形成的。
2. 化合价化合价是指元素在化合物中的相对价值。
元素周期律17个知识点归纳
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17个知识点归纳1、对原子的4点认识(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之一。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化学变化就是分子拆开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的过程。
(3)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4)原子呈电中性,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
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离子所带电荷=离子的质子数—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2、前20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的4种基本模型用Z表示原子序数,将前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成四种基本模型如下:3、同周期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6条(1)核外电子排布:随着核电荷数增大,内层电子数不变,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除第一周期外,每一周期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从1个增加到7个)。
(2)原子半径:随着核电荷数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3)最高正化合价:随着核电荷数增大,最高正化合价从+1 → +7(氧、氟例外)。
(4)非金属元素的最低负价:随着核电荷数增大,从IVA→VIIA,化合价升高,-4 → -1。
(5)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增大,金属性越来越弱、非金属性越来越强。
(6)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随着核电荷数增大,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来越弱、酸性越来越强。
4、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5、有关元素周期表的10点认识:(1)元素周期表有多少横行就有多少周期,但是不是有多少列就有多少族。
(2)周期是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集合,族是性质相似的元素集合。
(3)族是性质相似的元素集合,所以氦元素排在了0族,而不是IIA。
(4)族是性质相似的元素集合,所以氢元素既可以排在IA也可以排在VIIA(NaH)。
(5)元素种类最少的周期是第一周期,元素种类最多的周期是第六周期(依据现在的元素周期表)。
高三化学必背知识点口诀
高三化学必背知识点口诀一、元素周期表及相关知识1. 元素周期表:基础千变万化,118个元素分类,周期升级电子层,周期增加原子序。
2. 元素周期表分区:左边金属多,右边非金属;中间过渡金属厉害,最后稀有气体。
3. 周期表周期性:元素性质变化定,周期数增加,原子半径递减;电负性增强,电离能升高;原子量增大,金属性增强;一周期消失,周期表规律掌握。
4. 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同一族一样好,元素周期中垂直排;1A组氢、3A组硼砷氮;7A组氟氯溴,即为同一族。
二、化学键和化学方程式1. 化学键:金属与非金属求结合,电子给予与接受。
金属无定形态,非金属形成线。
金属一电子,非金属一外壳。
2. 离子键:金属氧化,非金属还原。
金属成阳离子,非金属成阴离子。
阴阳相吸引,离子间结结实。
3. 共价键:非金属施共价,共享外层电子。
共价成化合物,稳定性更有増。
4. 离子方程式:电离全写出,电子替定不漏。
5. 共价方程式:共享外层写,较共价键更好。
三、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 物理性质:气-液-固有三态,物理性质还要掌握。
密度质轻质量小,熔沸点低且融;硬度大小要考虑,容易变形要呵护。
2. 化学性质:生子氧氨嗫,吸氧氧化升;物质蚀侵质漂剥,以酸还是碱来考。
四、酸碱中和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1. 中和反应:酸碱结合成盐,氧化还原消失。
氢氟盐不中和,一中和全部消。
2. 氧化还原:氧化让步还原牵,原子电荷转交换。
电子失弃为氧化,电子汲取为还原。
五、酸和碱的性质及酸碱的溶液1. 酸的性质:溶液酸味充溢,红色石酸易溶;浸泡蓝青花,淡黄气体立。
2. 碱的性质:苦苹咸恶碱,溶液不怕光;纤细红色试剂,转蓝即为明。
3. 酸性溶液:纯碱不酸,有硷则表碱。
4. 碱性溶液:硷土识别好,中和色草查。
六、化学式、离子式和分子式1. 化学式:离子氧前写,以化合物为首。
原子键结原子尾。
2. 离子式:阴阳交换写,金属与非金属合。
带电看,符号省。
3. 分子式:共价键写,共享电子铺。
高中化学:必修二规律集粹,14个模块汇总!
高中化学:必修二规律集粹,14个模块汇总!一、元素周期表中的重点规律1、最外层电子数规律:(1)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元素:方族(IA 族)、副族(IB、VIII族部分等)。
(2)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主族(IIA族)、副族(IIB、IIIB、IVB、VIIB族)、0族(He)、VIII族(26Fe、27Co等)。
(3)最外层电子数在3~7之间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
(4)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0族(He除外)。
2、数目规律:(1) 元素种类最多的是第IIIB族(32种)。
(2) 同周期第IIA族与第III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有以下三种情况:第2、3周期(短周期)相差1;第4、5周期相差11;第6、7周期相差25。
(3)设n为周期序数,每一周期排布元素的数目为:奇数周期为(n+1)2/2;偶数周期为(n+2)2/2。
如第3周期为种,第4周期为种。
(4) 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第IA、IIA族,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元素的数目;第IIIA~VIIA族,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下一周期元素的数目。
3、化合价规律:(1) 同周期元素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由+1→+7(稀有气体为0价)递变、最低负价由-4→-1递变。
(2) 关系式: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8;最高正化合价=主族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价电子数。
(3)除第VIII族元素外,原子序数为奇(偶)数的元素,元素所在族的序数及主要化合价也为奇(偶)数。
4、对角线规律: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对角(左上角与右下角)的两主族元素性质相似,主要表现在第2、3周期(如Li和Mg、Be和Al、B和Si)。
5、分界线规律:位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分界线,右上方的元素为非金属(周期表中的颜色为深绿色),在此可以找到制造农药的元素(如Cl、P等),左下角为金属元素(H除外),分界线两边的元素一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能与酸和碱反应(如Be、Al等),还可找到制造半导体材料的元素(如Si、Ge等)。
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总结
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总结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电子带负电,围绕原子核运动。
2. 电子排布:电子按能量级排布,由内向外分为K、L、M、N等能级,每一能级又分为不同的亚层,如s、p、d、f亚层。
3. 元素周期表:元素按原子序数(即核内质子数)递增排列,具有周期性和规律性。
周期表分为7个周期,18个族。
4.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如原子半径、电负性、离子化能等)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呈现周期性变化。
二、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化学键:原子间通过共享或转移电子形成的强烈相互作用。
主要类型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2. 离子键:正负离子通过静电吸引力形成的化学键,常见于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之间。
3.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非金属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共价键有单键、双键和三键之分。
4. 分子几何:分子中原子的空间排布,受电子对排斥和吸引的影响。
例如,水分子呈V形,二氧化碳分子呈线性。
三、化学反应原理1. 反应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氧化反应等。
2.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等。
3. 反应速率:化学反应进行的速度,受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4. 化学平衡:可逆反应达到一定条件下的动态平衡状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四、溶液与电解质1. 溶液:一种或多种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相体系。
2.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达到最大溶解度的溶液。
3. 电解质: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和盐。
4. 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量度,pH=-log[H+],pH=7表示中性,小于7表示酸性,大于7表示碱性。
五、酸碱与盐1. 酸: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H+离子的物质,具有酸性。
2. 碱: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OH-离子的物质,具有碱性。
高中化学第一章元素周期律知识点
第一章物质的结构第二章漂市一中钱少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 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时,总是尽量先排在离核最近(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较高的电子层里,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
电子做高速运动,接近光速在化学上,各电子层的层序数n依次为1、2、3、4、5、6、7,分别称为K、L、M、N、O、P、Q电子层。
(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n为电子层序数)。
(2)最外层电子数都不超过8个(K层不超过2个)。
(3)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中最外层所容纳的电子数是8(氦除外)。
( 4 ) 各元素原子次外层所容纳的电子数最多是18,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二、元素周期律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呈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②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③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④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的规律。
2.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3.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1)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核对电子引力越弱→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得电子能力越弱→金属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弱(2)电子层数同,质子数越多(即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核对电子的引力越强→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弱→得电子能力越强→金属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
4.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1)金属性①单质与水或酸生成氢气的难易程度,越容易反应则金属性越强。
②氢氧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越强则对应元素金属性越强。
③相互置换反应,强置弱。
(2)非金属性①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程度。
②与氢气反应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
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合物(含酸)的酸性强弱④相互置换反应。
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
在有了元素周期律以后,我们可以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其原子结构和性质,也可以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推测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一、什么是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是第二大械分类法,是按元素原子序数重复排列的律性现象,指某一行或列元素的元素性质呈现的一定的重复性的械种规律,
称为元素周期律,也叫周期性规律。
二、元素周期律的规律
1、元素周期律的原理:元素周期律主要是元素原子内最外层能够电子
数从上到自然相对次序逐次增加,以及同一属中原子半径逐次减小的
原理来探索它的规律。
2、外层电子数增加:当元素原子往右移动时,同一行原子最外层电子
数都会逐次增加,因此,任何排在这一行中的元素都有着增加的趋势,所以同一行的元素的性质也会增强。
3、原子半径减小:当元素原子往下移动时,同一型的元素原子半径也
会逐次减小,这样一来,任何排在这一列的元素都有着强化的趋势,
所以同一列的元素的性质也会减弱。
4、周期性影响:由于元素周期性律的存在,元素离子们根据原子序数
进行排列,一旦发生反应,也会随着周期的变化而产生相似的反应。
三、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1、用于确定物质性质:可以根据元素周期律确定某一种物质的性质,
进而了解其用途。
2、预测物质的反应:当物质发生反应时,可以根据元素周期律来分析
两种反应物的性质,从而预测出反应产物及用量。
3、为药物研发提供理论指导:有了元素周期律,可以根据元素周期性
律来设计合适的生物活性物质,为抗癌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指导。
四、总结
元素周期律是一种元素性质呈一定的重复性规律的现象,是金属和非
金属材料分类的基础,用于预测物质反应,同时也可以指导药物开发。
对于高中生来说,元素周期律是一个有趣而重要的课题,所以要把它
牢记在心,加深理解。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_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_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元素周期表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二、元素周期律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负化合价数 =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 逐渐减弱三、化学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六大常考规律与特征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六大常考规律与特征一、电子排布规律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的原子可以是IA族、ⅡA族或副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8的原子一定是主族元素的原子,且最外层电子数等于主族的族序数。
二、序数差规律(1)同周期相邻主族元素的“序数差”规律①除第ⅡA族和第ⅢA族外,其余同周期相邻元素序数差为1。
②同周期第ⅡA族和第ⅢA族为相邻元素,其原子序数差为:第二、第三周期相差1,第四、第五周期相差11,第六、第七周期相差25。
(2)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序数差”规律①第二、第三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8。
②第三、第四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有两种情况:第IA族和第ⅡA族相差8,其它族相差18。
③第四、第五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18。
④第五、第六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镧系之前相差18,镧系之后相差32。
⑤第六、第七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32。
三、奇偶差规律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族序数和该元素的主要化合价的奇偶性一致。
若原子序数为奇数时,主族族序数、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均为奇数,反之则均为偶数(但要除去N元素,它有多种价态,Cl元素也有ClO2)。
零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偶数,其化合价视为0。
四、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规律(1)金属性(原子失电子)强弱比较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越靠前,金属性越强。
②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越剧烈,金属性越强。
③单质还原性越强或离子氧化性越弱,金属性越强。
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⑤若X+Yn+→Xm++Y,则X 比Y的金属性强。
(2)非金属性(原子得电子)强弱比较①与H2化合越容易,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②单质氧化性越强,阴离子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
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④若X+Yn-→Xm-+Y,则X比Y的非金属性越强。
需要补充的是,除了这些常规的判据之外,还有一些间接的判断方法:如在构成原电池时,一般来说,负极金属的金属性更强。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规律大全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规律大全1.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按照原子核中质子数的大小和电子排布的规律,将所有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成周期表。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表由周期和组成两个维度组成。
周期是指原子核中质子数的递增顺序,组是指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在竖列方向上排列。
3.周期表分区:周期表分为s区(1-2组),p区(3-8组),d区(3-12组)和f区(内过渡金属区)。
4.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符号是代表元素的化学符号,比如氧元素的符号是O,碳元素的符号是C。
5.元素的周期和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数表示元素的电子层数,原子序数表示元素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6.主、副、次副周期:周期表中的s区是用户主周期,p区作为副周期,d区和f区则是次副周期。
7.元素周期表的横向周期规律:周期表横向周期数增加,元素的原子半径、电负性、电子亲和能等性质呈周期性变化。
8.元素周期表的纵向周期规律:周期表纵向组数增加元素以周期性地重复出现,一个新的主能级开始填入电子。
9.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在周期表中从左到右递减,从上到下递增。
10.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第一电离能在周期表中从左到右增加,从上到下减小。
11.电子亲和能的周期性变化:电子亲和能在周期表中从左到右增加,从上到下减小。
12.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电负性在周期表中从左到右增加,从上到下减小。
13.元素周期表的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在周期表中,元素越往上和越往右,越容易成为氧化剂;而越往下和越往左,越容易成为还原剂。
14.元素周期表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在周期表中,金属性元素主要位于周期表左下角,非金属性元素主要位于周期表右上角。
15.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周期表中的s区和p区的元素称为主族元素,d区的元素称为过渡元素。
16.键合:通过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预测元素之间的化学键合方式,如金属与非金属之间通常是离子键,非金属与非金属之间通常是共价键。
关于元素周期律的知识点汇总
关于元素周期律的知识点汇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数(O、F除外)=价电子数;非金属的负价的绝对值=8-主族序数(限ⅣA~ⅦA)4)由原子序数确定元素位置的规律主族元素:周期数=核外电子层数;主族的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确定族序数应先确定是主族还是副族,其方法是采用原子序数逐步减去各周期的元素种数,最后的差值即可确定。
2、元素周期律1)实质: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的变化。
常用规律如下:主族元素同一周期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同一主族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在同一族中,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同一族的元素性质相近;2)原子半径大小比较同一周期(稀有气体除外),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半径递减;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递增;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
3)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A.金属性比较规律:①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进行判断;②由元素周期表进行判断,同周期金属性减弱,同主族金属性增强;③由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判断,一般情况下,氧化性越弱,对应金属性越强,特例,三价铁的氧化性强于二价铜;④由置换反应可判断强弱,遵循强制弱的规律;⑤由对应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来判断,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⑥由原电池的正负极判断,一般情况下,活泼性强的做负极;⑦由电解池的放电顺序判断B.非金属性的比较规律:①由单质的氧化性判断,一般情况下,氧化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强;②由单质和酸或者和水的反应程度来看,反应越剧烈,非金属性越强;③由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④由和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判断,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⑤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来判断,酸性越强,非金属越强;⑥由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判断,还原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弱;⑦由置换反应判断。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知识清单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知识清单一、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这一规律的发现对于化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核电荷数: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依次增加。
电子层数:同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周期数增加,电子层数也增加。
最外层电子数: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化合价: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其族序数(O、F 除外),最低负化合价等于族序数减去 8。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实质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1、周期周期的定义: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个横行称为一个周期。
周期的分类:元素周期表共有 7 个周期,分别为短周期(1、2、3 周期)和长周期(4、5、6、7 周期)。
周期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周期数等于电子层数。
2、族族的定义: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称为族。
族的分类:元素周期表共有 18 个纵行,分为 16 个族,包括 7 个主族(ⅠA 族ⅦA 族)、7 个副族(ⅠB 族ⅦB 族)、1 个第Ⅷ族(三个纵行)和 1 个 0 族(稀有气体元素)。
主族与副族的区别:主族元素的族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副族元素的族序数不一定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3、分区s 区:包括ⅠA 族和ⅡA 族,价电子排布为 ns1 2。
p 区:包括ⅢA 族ⅦA 族和 0 族,价电子排布为 ns2 np1 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规律大全1原子结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及核外电子数的关系]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注意:(1)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一所带的电荷数(2) “核电荷数”与“电荷数”是不同的,如C「的核电荷数为17,电荷数为1.[质量数]用符号A表示•将某元素原子核内的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整数值,叫做该原子的质量数.说明(1)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的关系:A= Z + N . (2)符号A X的意义:表示元素符号为X质量数为A,核电荷数(质子数)为Z的一个原子.例如,J Na中,Na原子的质量数为23、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1) 当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小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时,没有确定的轨道,不能同时准确地测定电子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和运动的速度,也不能描绘出它的运动轨迹.在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时,只能指出它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机会的多少.(2) 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几率多少的图像,叫做电子云.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不表示电子数,只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的几率.电子云密度的大小,表明了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出现几率的多少.(3) 在通常状况下,氢原子的电子云呈球形对称。
在离核越近的地方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的地方电子云密度越小.[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4)原子最外层中有8个电子(最外层为K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稳定的,这个规律叫“八隅律”•但如PCI5中的P原子、BeCl2中的Be原子、XeF4中的Xe原子,等等,均不满足“八隅律”,但这些分子也是稳定的.2•元素周期律[原子序数]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的序号,叫做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规律]对于电子层数相同(同周期)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1)最外层电子数从1个递增至8个(K层为最外层时,从1个递增至2个)而呈现周期性变化.(2)元素原子半径从大至小而呈现周期性变化(注: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因测定的依据不同,而在该周期中是最大的).(3)元素的化合价正价从+1价递增至+5价(或+7价),负价从—4价递增至—1价再至0价而呈周期性变化.[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①金属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金属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越容易,则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对应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③还原性越强的金属元素原子,对应的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金属的相互置换)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①非金属单质跟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或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非金属单质跟氢气化合越容易(或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③氧化性越强的非金属元素单质,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 (非金属相互置换)[两性氧化物]既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两性氧化物.如AIQ与盐酸、NaOH溶液都能发生反应:A12Q+6H = 2A13++3H2O A1 2O+2OH = 2A1Q—+H2O[两性氢氧化物]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的氢氧化物,叫做两性氢氧化物.如A1(OH)3与盐酸、NaOH溶液都能I 3 丰一一发生反应:AI(OH) 3+3H = 2A1 +3H2O A1(OH) 3+OH = A1O +2H2O[原子序数为11 —17号主族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3•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至下排成纵行,这样得到的一个表叫做元素周期表.[周期]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而成的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1)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其分类如下:短周期(3个):包括第一、二、三周期,分别含有2、8、8种元素周期(7个)长周期(3个):包括第四、五、六周期,分别含有18、18、32种元素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共26种元素(1999年又发现了114、116、118号三种元素)(2)某主族元素的电子层数=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3)第六周期中的57号元素镧(La)到71号元素镥(Lu)共15种元素,因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镧系元素.(4)第七周期中的89号元素锕(Ac)到103号元素铹(Lr)共15种元素,因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锕系元素•在锕系元素中,92号元素铀(U)以后的各种元素,大多是人工进行核反应制得的,这些元素又叫做超铀元素.[族]在周期表中,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成的纵行叫做一个族.(1)周期表中共有18个纵行、16个族.分类如下:①既含有短周期元素同时又含有长周期元素的族,叫做主族•用符号“A”表示•主族有7个,分别为I A、nA、川A、W A、VA W A>W A族(分别位于周期表中从左往右的第1、2、13、14、15、16、17纵行).②只含有短周期元素的族,叫做副族•用符号“B”表示•副族有7个,分别为I B、n B W B、VB W B、W B族(分别位于周期表中从左往右的第11、12、3、4、5、6、7纵行).③在周期表中,第8、9、10纵行共12种元素,叫做忸族.④稀有气体元素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通常情况下以单质的形式存在,化合价为0,称为0族(位于周期表中从左往右的第18纵行)•⑵在元素周期表的中部,从川B到H B共10个纵列,包括第忸族和全部副族元素,统称为过渡元素•因为这些元素都是金属,故又叫做过渡金属.(3)某主族元素所在的族序数:该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该元素的最高正价数[原子序数与化合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以及族序数的奇偶关系](1)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其化合价通常为奇数,原子的最外层有奇数个电子,处于奇数族•如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而其化合价有—1、+1、+3、+5、+7价,最外层有7个电子,氯元素位于第W A族.(2)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其化合价通常为偶数,原子的最外层有偶数个电子,处于偶数族•如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而其化合价有—2、+4、+6价,最外层有6个电子,硫元素位于第W A族.[元素性质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2)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①同一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随着核电荷数增多,原子半径减小,失电子能力减弱,得电子能力增强. a •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b金属单质与酸(或水)反应置换氢由易到难;c・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由难到易(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强、碱性减弱.② 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往下,随着核电何数增多,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 弱. a .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b •金属单质与酸(或水)反应置换氢由难到易。
c •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由易到难(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降低);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减弱、碱性增强. ③ 在元素周期表中,左下方的元素铯(Cs )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右上方的元素氟(F )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 (B 、 A3、 Si 、 Ge 、 As 、 Sb 、 Te 等),既具有某些金属的性质又具有某些非金属的性 质.(3) 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①在原子结构中,与化合价有关的电子叫价电子.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即为价电子,但过渡金属元素的价电 子还与其原子的次外层或倒数第三层的部分电子有关. ②对于非金属元素,最高正价+最低负价的绝对值=8(对于氢元素,负价为—3,正价为+1).[核素] 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叫做一种核素. 也就是说, 每一种原子即为一种核素,注意 核素有同种元素的核素(如1H1H)和不同种元素的核素(如1;C1等).[ 同位素 ]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说明 (1) 只有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才能互称同位素.即同位素的质子数必定相同,而中子数一定不同,质 量数也不同. (2) 由于一种元素往往有多种同位素,因此同位素的种数要多于元素的种数. (3)同位素的特性:①物理性质不同(质量数不同),化学性质相同;②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个数的百分比是不变的.⑷ 氢元素的三种同位素:氕 1H (特例:该原子中不含中子)、氘2H (或D )、氚3H (或T ).31H 为制造氢弹的材料; 23952 U 为制造原子弹的材料和核反应堆燃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 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所占的原子百分比 (摩尔分数)求出的平均值. (1)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求法:设某元素有 A B 、C 三种同位素,其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 MA 、MB 、MC ……,它们的原子个数百分比分别为 a%b% c% 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MA X a% + M B X b % + M C X C % +……(2) 要特别注意对“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的质量数” 、“原子的质量”这四个概念 的辨析.C2 1H、2H116C 等各称为一种核素.(5) 重要同位素的用途:[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到 20世纪,随着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才发展为现在的形式.(1)利用元素周期律,可预言未知元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为新元素的发现及预测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 质提供了线索.(2)利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在周期表中一定的区域内寻找新元素•例如,在周期表右上角 寻找制造新品种农药的元素;在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 耐腐蚀的合金材料;等等.(3)元素周期律从自然科学方面有力地论证了事物变化中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4. 化学键[离子键] 使阴、阳离子结合而成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说明(1)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包括静电排斥作用和吸引作用两个方面.(2)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电子式] 在元素符号的周围用小黑点 (•或X )来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称做电子式.电子式的几种表示方 法: (1)原子的电子式:将原子的所有最外层电子数在元素符号的周围标出.例如:■S~I~■ ■氢原子(氐)、钠原子(创町、镁原子(对歹)、铝原子「)、碳原子(丫 )、氮原子(-)、硫原子(二)、* ■氩原子(:呼:). ⑵离子的电子式:① 阴离子:在书写阴离子的电子式时,须在阴离子符号的周围标出其最外层的 8个电子(H 「为2个电子),外加方括号,再在括号外的右上角注明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例如S 2「的电子式为[:耳:]2「 , 0H 的电子式为[:2;.② 阳离子;对于简单阳离子,其电子式即为阳离子符号,如钠离子NaS 镁离子Mg *等.对于带正电荷的原子团,[:ci :rci a+ [:ci :](4)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先在左边写出构成该离子化合物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式,标上 书写方法与阴离子类似,区别在于在方括号右上角标上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如 NF4电子式为H [rB ■■H(3)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在书写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时,每个离子都要分开写.如CaCb 的电子式应为,再在右边写出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例如,用电子式表示MgBrs 、Na2S 的形成过程:Br : — [:Br^FMg 3+[:Br :]辰仃计曰―吋1心疔-时B A* ■说明 含有离子键的物质:①周期表中I A 、丨A 族元素分别与W A >W A 族元素形成的盐;②I A 、n A 族元素的氧化物;③铵盐,如 NHCI 、NHNO 等;④强碱,如 NaOH KOH 等.[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由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说明(1)形成共价键的条件:原子里有未成对电子(即原子最外层电子未达 8电子结构,其中 H 原子最外层未达2电子结构)•各种非金属元素原子均可以形成共价键,但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因已达 8电子(He 为2电子)稳定结构,故不能形成共价键.(2)共价键形成的表示方法:注意:a. 书写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或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时,必须使分子中每个原子都要达到H ^C1 *电子结构).例如,HCI 分子的电子式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