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练习题概论

合集下载

新闻两则练习题

新闻两则练习题

新闻两则练习题一、选择题1. 新闻报道中,以下哪项不是新闻价值的要素?A. 时效性B. 重要性C. 趣味性D. 真实性2. 在新闻写作中,以下哪个不是新闻标题的作用?A. 吸引读者注意B. 概括新闻内容C. 引导读者思考D. 详细描述新闻事件3. 以下哪项不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A. 客观性B. 公正性C. 娱乐性D. 准确性4. 新闻报道中,以下哪项不是新闻导语的作用?A. 引起读者兴趣B. 快速传达信息C. 详细阐述事件D. 引导读者阅读全文5. 新闻评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报道事实B. 表达观点C. 娱乐大众D. 教育读者二、填空题6. 新闻报道中,_________是新闻价值的首要要素,它决定了新闻是否值得报道。

7. 新闻标题应该具有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特点,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8. 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包括客观性、公正性、准确性和_________。

9. 新闻导语的作用是_________和_________,使读者快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10. 新闻评论通过_________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三、简答题11. 简述新闻报道中“五要素”是什么,并举例说明。

12. 描述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区别,并解释为什么两者都是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论述题13. 论述新闻工作者在报道重大事件时应如何平衡新闻的真实性与时效性。

14. 以一个具体的新闻事件为例,分析新闻标题和导语如何影响读者的阅读兴趣。

五、案例分析题15. 阅读以下新闻摘要:“某市发生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造成多人受伤。

当地政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救援人员及时赶到现场进行救援。

”请分析该新闻摘要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写作题16. 假设你是一名新闻记者,被派往报道一个即将举行的国际会议。

请撰写一篇新闻报道的开头部分,包括标题、导语和主体第一段。

七、综合应用题17. 假设你所在的地区发生了一起自然灾害,你作为当地新闻机构的负责人,需要制定一个新闻报道计划。

《新闻两则》习题2.doc

《新闻两则》习题2.doc

《新闻两则》习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在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命令。

1.为这篇新闻拟一个主标题:
2.括号内的内容叫:
3.找出这篇新闻的导语,在导语与主体之间划“║”线。

4.结合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可以知道这篇新闻报道的是( )路军渡江的情况。

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午夜:
摧枯拉朽:
6.这篇新闻用了( )、()两种表达方式。

【参考答案】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2.电头
3.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4.中
5.午夜:半夜。

摧枯拉朽:比喻敌人或事物很容易摧毁。

6.记叙、描写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1.《新闻两则》研讨与练习 【课后练习题】

1.《新闻两则》研讨与练习 【课后练习题】

1.《新闻两则》研讨与练习【课后练习题】一、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试分别理清这两篇新闻的六要素。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运用新闻六要素知识整体把握两则新闻的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人物:中原我军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地点:南阳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

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二、阅读新闻,还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说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是什么,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它的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本题传授新闻结构知识,要求运用知识,就主要的两点具体分析一则新闻。

《新闻两则》课文基础阅读练习题与答案

《新闻两则》课文基础阅读练习题与答案

《新闻两则》课文基础阅读练习题与答案《新闻两则》课文基础阅读练习题一.整体把握1.新闻就是及时快速、简要明了、真实准确地报道社会上最新发生的事件的实用文体。

它的主要特点可概括为。

其中是新闻的生命。

2.新闻的六要素也就是的六要素,即、、、事件的发生的、、。

3.新闻的结构通常包含、、、、五个部分。

4.《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部分是第句。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导语部分是第句。

5.第一则新闻主体部分具体介绍了三路军渡江情况,它们分别是军、军、军;各层的起始语句分别是,,。

(只需填分句)6.第二则新闻主体部分详细介绍了我军解放南阳的背景,这些文字是。

7.简单分析题:(前两小题任选其一,后两小题任选其一)(1)以本文的任一则新闻为例,说明新闻的三大特点之一。

(2)以两则新闻的任一段叙述文字为例,介绍新闻写作必须注意的六个要素。

(3)本文两则新闻的作者都是毛泽东,古人云:“文如其人。

”毛泽东作为一位高瞻远瞩的政治家,一位指挥若定的军事家,文章也自然具有高屋建瓴的气势,你从两则文章的哪些内容安排上能看出毛泽东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战略眼光。

(以某一则为例)(4)第一则新闻主体部分介绍的东西两路军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为什么作者先介绍西路军?。

二.片段阅读(一)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下午的整个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A)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B)江阴要塞,(C)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D)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附: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1.A、B、C、D处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

2.东面防线”指的是哪一段防线?“同日同时”指的是哪一时间?3.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含义是什么?4.“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与哪句相照应?5.这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6.文中说“至发电时止”,从新闻的角度考虑,这句话的作用是7.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中“不料”一词怎样理解?(二)(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攻势下,南阳守军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而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新闻概论自考考试题及答案

新闻概论自考考试题及答案

新闻概论自考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新闻的定义是什么?A. 新闻是一种艺术形式B.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C. 新闻是个人观点的表达D. 新闻是历史事件的记录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A. 真实性B. 客观性C. 主观性D. 及时性答案:C3. 新闻传播的主要功能不包括以下哪项?A. 传递信息B. 引导舆论C. 娱乐大众D. 个人宣传答案:D4. 新闻价值的五要素包括以下哪项?A. 重要性、接近性、时效性、显著性和趣味性B. 重要性、接近性、时效性、显著性和情感性C. 重要性、接近性、时效性、显著性和冲突性D. 重要性、接近性、时效性、显著性和普遍性5. 新闻采访的第一步是什么?A. 确定新闻线索B. 准备采访提纲C. 与采访对象建立联系D. 进行采访答案:A6. 新闻写作的六个基本要素是什么?A. 5W1HB. 4W1HC. 3W2HD. 6W答案:A7. 新闻报道中,倒金字塔结构的主要优点是什么?A. 节省版面B. 突出重点C. 增加阅读兴趣D. 便于编辑修改答案:B8. 新闻评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传播信息B. 引导舆论C. 娱乐读者D. 增加报纸销量答案:B9. 新闻摄影的基本原则是什么?B. 真实C. 艺术性D. 创意答案:B10. 网络新闻的特点不包括以下哪项?A. 互动性B. 实时性C. 单一性D. 多媒体性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新闻报道的类型包括哪些?A. 硬新闻B. 软新闻C. 专题报道D. 评论E. 广告答案:ABCD12. 新闻传播的渠道包括哪些?A. 报纸B. 电视C. 广播D. 互联网E. 社交媒体答案:ABCD13. 新闻采访的技巧包括哪些?B. 观察C. 记录D. 引导E. 打断答案:ABCD14. 新闻编辑的工作内容通常包括哪些?A. 选题B. 校对C. 排版D. 采访E. 审核答案:ABCE15. 新闻伦理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A. 尊重事实B. 保护隐私C. 公正无私D. 追求利润E. 服务公众答案:ABCE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新闻报道的五个W和一个H。

第一课新闻两则的课后习题

第一课新闻两则的课后习题

第一课新闻两则的课后习题《第一课新闻两则的课后习题》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一课消息二则课后习题1.给下面词语标示拼音:芜湖荻港溃退泄气渡江要塞业已铜陵横渡江阴经营锐不可当简介“新闻”:(1)定义:(2)特点:(3)结构:(4)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研读品味】3.解题。

题目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是一篇动态消息,请指出本文的所包含的六要素。

何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何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何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何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何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消息新闻五部分: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导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主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结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根据所学将校园内新近发生的事件写一则新闻:第一课新闻两则的课后习题这篇文章共1654字。

新闻两则课后题

新闻两则课后题

新闻两则课后题
1. 根据题目所提供的两则新闻,以下是两则新闻的课后题:新闻一:科学家发现新的太阳系外行星
问题1:这个新的行星是在哪个星际系统中被发现的?
问题2:科学家是通过什么方法发现这个行星的?
问题3:这个行星的特征有哪些?
问题4:这个发现对于人类的科学研究意味着什么?
新闻二:中国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
问题1:这个火星探测器的名称是什么?
问题2:这个探测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问题3:为什么中国选择火星作为下一个探测目标?
问题4:这个探测器发射成功对中国航天事业意味着什么?希望以上问题能够帮助你思考和学习相关新闻内容。

《新闻两则》最全面的练习题

《新闻两则》最全面的练习题

(一)文段理解(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通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用波浪线画出这则消息的导语。

(2分)2、“西起九江(不含)”句中,括号的“不含”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3、“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不料”一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2分)4、“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2分)主观原因:客观原因:5、文中划线句子是议论句,对这两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说明战犯汤恩伯指挥失当,懦弱无能。

(完整word版)新闻概括练习题

(完整word版)新闻概括练习题

新闻概括标题练习题一、新闻概括题解题思路1.考查题型①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②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文字叙述的主要事实。

③阅读新闻,为其拟写标题。

(不超10个字)④请把下面一段文字改成一句话新闻。

(15个字以内)⑤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概括出主要信息。

2.答题思路一如果是一段文字:②文段,明确共几句话,每句话说什么,句与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②筛选重点词语(句子),明确主要意思。

(注:重点词语可参照:“谁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结果如何”或“什么怎么样”的模式来寻找。

)二如果是两段或两段以上:①读文段,明确每段说什么,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总分、并列;导语与主体的关系等)②筛选重点词语(句子),明确主要意思(全文筛选)③根据字数限制组织语言答题一般思路:谁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结果如何(根据字数限制确定时间、状况等可要可不要)【如何概括主要内容】(1)基本思路:什么人——干什么事;什么物——有什么特点。

而后根据要求进行润色。

(2)这类题要求概括的内容多为新闻,可引导学生先找到导语,再按照以上思路答题。

例题1:以尽量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这段文字所叙述的主要事实。

(不超过计26个字)哈尔滨一位老人,历时九个月,行程数千里,骑着三轮车来到天津。

他的三轮车上挂满了写着日军罪行的条幅。

他的外公和外叔公都是抗日地下工作者,均被日军残忍地杀害了。

当年日军对中国的侵略给他留下了痛苦的回忆,最近日本教科书篡改历史的事件更激起了他的义愤,于是他踏上了声讨日军罪行之路。

什么人——哈尔滨一位老人干什么事——声讨日军罪行怎么干的——骑着三轮车来到天津【答案】哈尔滨一位老人声讨日军罪行,骑着三轮车来到天津。

一练习1.阅读下列一则新闻,简要概括其主要内容。

(不超过30字)(连云港日报5月12 日讯)在600平米的舞台上先变出一架30米长的飞机,然后瞬间将其变得无影无踪,眨眼之间,飞机又在距离海滩500米外的海上出现。

新闻两则练习题

新闻两则练习题

新闻两则练习题第一则新闻:全球气候变暖已到临界点近日,国际气候变化研究机构发布了一份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接近临界点。

据报告显示,过去几十年来,地球温度持续上升,全球各地频繁出现极端天气事件,如洪涝灾害、干旱和热浪等。

专家们警告称,如果不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后果将不堪设想。

报告指出,人类活动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工业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等,导致大气中的温室效应加强,从而导致地球温度升高。

另外,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也加剧了气候变化的速度。

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影响已经显而易见。

许多地区的冰川正在迅速消融,海平面上升,威胁到低洼海岸地区的生存。

同时,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也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国际社会应该采取更为积极的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

各国政府应加强环境保护政策,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和利用。

个人方面,每个人都应该从点滴做起,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

只有全球各界团结合作,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减轻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二则新闻:科学家发现新型抗生素近日,英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发现了一种全新的抗生素,有望应对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的抗生素耐药问题。

这项发现对于医学界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望为抗生素研发开辟新的道路。

据报道,这种新型抗生素被命名为“Miraclein”,来源于深海的一种微生物。

通过对这种微生物进行研究,科学家们发现“Miraclein”具有强大的抗菌能力,特别是对于一些传统抗生素无法应对的细菌具有较高的杀菌效果。

抗生素耐药问题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过度使用和滥用抗生素导致了许多细菌对常规抗生素产生了抵抗力,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求新的抗生素来解决这一难题。

“Miraclein”的发现给抗生素领域注入了新的希望。

科学家们将继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实验,以验证其在治疗各类细菌感染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新闻两则难点例题解析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新闻两则难点例题解析新人教版

难点例题解析一、读音组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锐不可当当真当局当道B.茅塞顿开阻塞堵塞闭塞C.阡陌交通纤维歼灭迁怒D.强词夺理强求强迫强辩二、选择恰当词语填空(从语言准确、词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考虑)1.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________(越过、突破)安庆、芜湖线,________(到达、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________(即已、已经)渡过30万人。

2.________(没想到、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________(突破、占领)。

3.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________(同时、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________(剩余的、余部)23日可以渡完。

三、阅读语段回答问题(注意运用所学知识)①(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③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文中用序号标出三部分,分别是消息结构的哪部分?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2.序号①部分称为________,分别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文中加粗字“百万”理解正确的是A.是虚数,用夸张的写法表现人民解放军人数之多。

B.用“百万”二字说明我军以数量之众渡江,敌人必败无疑。

C.准确写出渡江人数,因为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相加整整一百万,以此写出渡江的排山倒海的气势。

4.“冲破敌阵”“横渡长江”都是动宾短语,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怎样的气势?答:________5.括号内“不含”的意思是________,在此处的作用是________。

解答一、D。

A.当真:以为。

音d4ng。

B.阻塞:音s8用于书面语。

1 新闻两则练习题(带答案)全面版

1 新闻两则练习题(带答案)全面版
的结局早已就预见,那么就改变你可以改变的,适应你必须去适应的。面对幸与不幸,换一个角度,改变一种思维,也许心空就不再布满阴霾,头上就 是一片蔚蓝的天。一生能有多少属于我们的时光,很多事情,很多人已经渐渐模糊。而能随着岁月积淀下来,在心中无法忘却的,一定是触动心灵,甚至是刻骨铭心的,无论是 伤痛是欢愉。人生无论是得意还是失意,都不要错过了清早的晨曦,正午的骄阳,夕阳的绚烂,暮色中的朦胧。经历过很多世态炎凉之后,你终于能懂得:谁会在乎你?你又何 必要别人去在乎?生于斯世,赤条条的来,也将身无长物的离开,你在世上得到的,失去的,最终都会化作尘埃。原本就不曾带来什么,所以也谈不到失去什么,因此,对自己 经历的幸与不幸都应怀有一颗平常心有一颗平常心,面对人生小小的不如意或是飞来横祸就能坦然接受,知道人有旦夕祸福,这和命运没什么关系;有一颗平常心,面对台下的 鲜花掌声和头上的光环,身上的浮名都能清醒看待。花不常开,人不常在。再热闹华美的舞台也有谢幕的时候;再奢华的宴席,悠扬的乐曲,总有曲终人散的时刻。春去秋来, 我们无法让季节停留;同样如同季节一样无法挽留的还有我们匆匆的人生。谁会在乎你?生养我们的父母。纵使我们有千般不是,纵使我们变成了穷光蛋,唯有父母会依然在乎! 为你愁,为你笑,为你牵挂,为你满足。这风云变幻的世界,除了父母,不敢在断言还会有谁会永远的在乎你!看惯太多海誓山盟的感情最后星流云散;看过太多翻云覆雨的友 情灰飞烟灭。你春风得意时前呼后拥的都来锦上添花;你落寞孤寂时,曾见几人焦急赶来为你雪中送炭。其实,谁会在乎你?除了父母,只有你自己。父母待你再好,总要有离 开的时日;再恩爱夫妻,有时也会劳燕分飞,孩子之于你,就如同你和父母;管鲍贫交,俞伯牙和钟子期,这样的肝胆相照,从古至今有几人?不是把世界想的太悲观,世事白 云苍狗,要在纷纷扰扰的生活中,懂得爱惜自己。不羡慕如昙花一现的的流星,虽然灿烂,却是惊鸿一瞥;宁愿做一颗小小的暗淡的星子,即使不能同日月争辉,也有自己无可 取代的位置其实,也不该让每个人都来在乎自己,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单行道,世上绝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大家生活得都不容易,都有自己方向。相识就是缘分吧,在一起 的时候,要多想着能为身边的人做点什么,而不是想着去得到和索取。与人为善,以直报怨,我们就会内心多一份宁静,生活多一份和谐没有谁会在乎你的时候,要学会每时每 刻的在乎自己。在不知不觉间,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分水岭,回望过去生活的点滴,路也茫茫,心也茫茫。少不更事的年龄,做出了一件件现在想来啼笑皆非的事情:斜阳芳草里, 故作深沉地独对晚风夕照;风萧萧兮,渴望成为一代侠客;一遍遍地唱着罗大佑的《童年》,期待着做那个高年级的师兄;一天天地幻想,生活能轰轰烈烈。没有刀光剑影,没 有死去活来,青春就在浑浑噩噩、懵懵懂懂中悄然滑过。等到发觉逝去的美好,年华的可贵,已经被无可奈何地推到了滚滚红尘。从此,青春就一去不回头。没有了幻想和冲动, 日子就像白开水一样平淡,寂寞地走过一天天,一年年。涉世之初,还有几分棱角,有几许豪情。在碰了壁,折了腰之后,终于明白,生活不是童话,世上本没有白雪公主和青 蛙王子,原本是一张白纸似的人生,开始被染上了光怪陆离的色彩。你情愿也罢,被情愿也罢,生存,就要适应身不由己,言不由衷的生活。人到中年,突然明白了许多:人生 路漫漫,那是说给还不知道什么叫人生的人说的,人生其实很短暂,百年一瞬间;世事难预料,是至理名言,这一辈子,你遇见了谁,擦肩而过了谁,谁会是你真心的良朋益友,

八年级课文《新闻两则》课后练习题

八年级课文《新闻两则》课后练习题

八年级课文《新闻两则》课后练习题《新闻两则》习题1.下列解词有误的一项是( )A.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B.业已:已经。

C.溃退:散乱,败退。

D.督战:帮助作战。

2.为下面的语句加上合适动词正确的一项是( )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 )及( )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

A.消灭击败夺回占据控制B.歼灭击败占据控制切断C.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D.消灭击溃控制占据控制3.添加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20日夜起____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____芜湖线_____渡至繁昌_____铜陵_____青阳_____荻港_____鲁港地区____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_____A.,、,、、、、,。

B.,、。

、、、、,。

C.。

、,、、、、,。

D.,,,,,,,,。

4.与短语“擦破了”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拒绝和平控制要塞纷纷溃退渡过南岸B.清楚得很踢一脚说下去爽快极了C.英勇善战冲破敌阵热起来在九江D.横渡长江广大官兵锐不可当。

甚为微弱5.对“不含”两字在文中意义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A.标明解放军渡江的'地域界限,以防产生歧义。

B.文意是解放军西起九江地区,但不包含九江城。

用“不含”一词简洁明了。

C.使人清楚九江城防守坚固不可逾越,故不包含在内。

D.既说“西起九江”,又说“不含”属于行文矛盾,应删掉“不含”。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新闻的标题除了有主标外,还必须有引标和副标。

B.新闻既然要求报道客观事实,那么语言中就不应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

C.“西起九江(不含)”。

如果去掉“不含”两字,意思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内”。

D.“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中“不料”指汤恩伯那一天到达芜湖是人们没有料到的。

参考答案1.D2.C3.A4.B5.CD6.C。

新闻两则同步练习题答案

新闻两则同步练习题答案

新闻两则同步练习题答案《新闻两则》阅读基础练习题:一、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二、下列词语中加黑的字的字形、字音、字义都正确的是()A锐不可当(dǎng阻挡、抵挡)B馈退(ku馈败)C歼灭(jiān消灭)三、填空。

新闻,又叫,主要包括标题、、导语和主体等几部分。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的导语部分是从至主体是从至四、阅读。

(一)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二)分析下列句中加黑词在句中的含义和作用。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百万:不含:均是:2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封锁长江。

较为:然:一切:五、选做题。

我们的老顾问余凤英离休了。

她老早就说过,离休的时候要送给我们一件注着特别感情的礼物。

那天她来了,抱着一盆自己亲手栽培的马兰花,把它放在办公室的窗台上,深情地说:马兰花,一看到它我就不由想起了延安。

最近我才了解实情。

当年余老太太大学刚结业,地下党把她从上海送到延安。

那是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边区纸张奇缺,组织上把她分配到一家印刷厂。

当时的用纸要自造。

每一天,她把不知道经过多少人的手做好的纸浆刷到粉白光滑的墙上,干了再取下来,拿去印报纸,出刊物书籍,如马克思、列宁、毛泽东著作和党的文件。

巴掌大的纸头都十分金贵,谁也舍不得扔掉。

余凤英那时逐渐与马兰花结下了不解之缘,工作之余,除了培育马兰花,还学会了用马兰草编制各种各样的玩具,送给延安的孩子□□□□。

马兰花热烈地开着。

那墨绿的叶子,那略带紫纹的蓝色花朵,朴素而雅洁。

1文中□□□□应填入下面四句话。

初中八年级语文 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练习

初中八年级语文 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练习

第1课《新闻两则》练习题班级姓名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遗憾.(hàn) 舆论(yú) 胸脯.(pú) B.泄.气(xiè) 溃退(kuì) 覆灭(fù)C、歼.灭(jiān) 区域.(yù) 阻塞.(sài) D.封锁.(suǒ)大厦.(shà) 纤维(xiān)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英勇善战兴高彩烈放纵奔流 B.负隅顽抗息了灯火语速缓慢C、横渡长江当人不让隐隐约约 D.不堪一击料敌如神锐不可当3、选出表达方式不同类的一项。

( )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B、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C、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D、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

二、课内阅读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部分,回答下列问题:(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1、导语的电头所写内容包括;这些内容说明了,。

2、导语点明新闻人物是?其中“百万”说明了什么?将“大军”改为“解放军”行不行?为什么?3、概括导语点明的事件?“横渡”写出了怎样的气势?4、导语在新闻中的作用是?5、“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中“不含”的意思是什么?去掉可以吗?为什么?6、“……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在这里表示的意思是什么?它在句中的作用是?三、迁移阅读:读下面的新闻,回答问题。

巴格达居民不进防空洞(路透社巴格达3月22日电)今天的巴格达烟尘笼罩,城市空中轮廓线上火光点点,在美英部队对巴格达无辜迷茫的居民发动空前猛烈的轰炸之后,巴格达大街小巷几乎空无一人。

第一课《新闻两则》习题

第一课《新闻两则》习题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练习题(一)一、基础知识1.给加粗字注音:绥靖区()歼灭()锐不可当()击溃()2.分析第一则文章标题,回答问题:所记的对象:所写军队的数量:所叙的地点:最有气势的两个词:主要特点:“百万大军”是不是虚指,何以见得:3.新闻的结构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新闻的最主要特点是4.联系上下文,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句好,为什么?①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②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

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

(提示:注意从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上比较。

)5.区别下句中加点的词: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6.在下列句子的重读词语下加点。

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7.选出表达方式不同类的一项()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B.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C.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D.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

8.为下面这则新闻主体部分的内容,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0字)溪洛渡和向家坝是金沙江上拟建设的两个梯级电站,其水电资源分别是1200万千瓦和600万千瓦,两者之和接近三峡工程,已经列入国家开发计划。

金沙江中段和下段一共可以建12个梯给电站,总装机接近6000万千瓦,是三峡工程的3倍多。

三峡总公司已经被确定为溪洛渡和向家坝两个项目开发的主业单位。

他们计划在2001年底完成溪洛渡电站的可行性研究,并报告国家审查;2003年完成向家坝项目的前期工作,以期在三峡工程结束时,根据电力市场和资金平衡情况,进行有序开发,实现建设三峡工程、开发长江流域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读文答题(题目见下页) 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 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 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 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 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 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 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 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 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 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 湖的那一天,东西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 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 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 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杨中、镇江、 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 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1.写出了通讯社名称、发电时间和地 点。作用是说明消息发得及时,内容真 实可信。2.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 3.不好。改后语气没有气势,缺乏感 染力,不能很好地表现我军迎难而上, 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 4.表达了胜利的豪情和对我军英雄的 赞美。
毫无斗志 歼灭 抵抗 微弱 冲破 占领 击溃
褒义词语: 中性词语: 贬义词语:
一、Kuì jiān dàng dāng dí xiān wú
sài yīn dū xī sè
二、1.消息、及时、准确2.标题、导 语、主体、记叙、议论3.标题、导语、 主体、背景、结语4.人物、时间、地点、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褒义词: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激战、
④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 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地区,正在向南 ________(A.扩大 B.发展 C.扩展)中。
①A ②B ③C ④C
判断 1.对本文标题和导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本文的标题点明了军名、军队的数量,并概括了事件。 B.导语从兵力、战线和战绩等方面概述了渡江战役的情况。 C.导语和标题扣得很紧,导语是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 D.导语点明了时间,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渡江作战的热烈气
氛。
2.对本文中第⑧⑨句议论的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赞扬我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B.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 C.说明战犯汤恩伯指挥失当,懦弱无能 D.分析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的原因
辨别下列词词在文章中的感情色彩:
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 溃退 激战 泄气 顽强
毫无斗志 歼灭 抵抗 微弱 冲破 占领 击溃
记叙、议论3.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4.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选词填空
①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 亦纷纷________(A.溃退 B.溃败 C.溃 逃),毫无斗志。
②此处敌军抵抗较为________(A.顽固 B.顽强 C.坚强)。
③我已________(A.战胜 B.消灭 C.歼灭) 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2.一篇新闻稿主要包括_____、_____和_____三个部分。 从表达方式上看,它以______为主,也可以适当穿插 ____。
3.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包括__、__、__、___、__。
4.新闻的六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 。
三、辨别下列词词在文章中的感情色彩:
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 溃退 激战 泄气 顽强

褒义词语:

中性词语:

贬义词语:
❖ 褒义词: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激战、 顽强、 歼灭、击溃。
❖ 中性词:抵抗、冲破、占领。
❖ 贬义词:溃退、泄气、微弱、毫无斗志。
阅读与简析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 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3.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闻的六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答案:二、1.消息、及时、准确2.标题、导语、主体、
顽强、 歼灭、击溃。 中性词:抵抗、冲破、占领。 贬义词:溃退、泄气、微弱、毫无斗志。
一、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溃( )退
当(
)真
荻( )港
芜(
)湖
殷(

无锡(

歼( )灭锐不可当()Fra bibliotek纤( )维
要塞(

督(
)战
阻塞(

答案:
Kuì jiān dàng dāng dí xiān wú sài yīn dū xī sè
新闻两则练习题
教学目标
一、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把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和特点
二、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一、注音:溃()退 歼( )灭 当( )真 当() 荻( )港 纤()维 芜()湖 督()战 无锡() 阻塞()
锐不可 要塞()
二、填空1.新闻又称_____,它_____、______地报道 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
A 冲破敌镇 江阴要塞 B 纷纷馈退 锐不可当 C 横渡长江 毫无斗志 D 都很懈气 英勇善战
二、填空
1.新闻又称________,它________、________地 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2.一篇新闻稿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三个部分。从表达方式上看,它以 ________为主,也可以适当穿插________。
❖ 1.电头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导语部分概括地介绍了报道的事实的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将文中的“大军”改为“军队”,“冲破”改为 “攻进”,“横渡”改为“渡过”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导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