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处理课程设计 (2)

合集下载

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

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
3 3
3.3 平流隔油池的设计计算。 3.3.1 设计参数:废水在隔油池的设计停留时间:t=1.5h 废水在隔油池中的水平流速:v=3m/s 隔油池每个格间宽度:b=2.5m
-5-
废水在隔油池工作水深:h=1.0m 池水以上的池壁超高 0.5 米 3.3.2 按废水停留时间计算法进行各部分尺寸计算。 隔油池的总容积: W=Qt=400×1.5/24=25 m3 隔油池的过水断面为; Ac=Q/3.6v=25/(3.6×3)=2.3m² 隔油池隔间数: n=Ac/bh=2.3/(1×2.5)=0.92 隔油池的有效长度: L=3.6vt=3.6×3×1.5=16.2m 隔油池的高度 H 为: H=h+h′=1+0.5=1.5m 而 L/b=16.2/2.5=6.48>4 符合要求。 取1间
第 2 部分 设计说明书
2.1 工艺流程设计的原则 1)以废水净化和资源化回用为目的确立处理工艺。 3)尽可能采用运行管理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的处理工艺。 4)减少废水处理站的占地面积,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前提下,通过经济比较,选 用修建、维护、运行成本低的工艺,同时将废水站的产物(污水、污泥、沼气) 经济利用,降低总体建设费用。 5)考虑环境保护因素,尽可能少地排放废气、废水、废渣,度考虑一定的安全 性,保证在事故情况下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2.2 工艺方案的分析及比较 1)废水的特点 其废水 COD 在 800~1200mg/l 之间 ,BOD 在 500~600mg/l 之间,虽然 BOD 与 COD 的比价高出 0.5 左右,说明这种废水具有较高的生物可降解性,因此, 主要采用生物处理法, 2)处理废水的方法 a.水解酸化,再加工后续处理工艺 b.采用 USAB 反应器惊醒厌氧处理,再进行后续好氧处理 3)废水处理的工艺流程 a.方案一 格栅 初沉隔油池 水解酸化池 生物接触氧化池 二沉池 达标排放

《城市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说明书

《城市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说明书

《城市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一、目的和要求1、 掌握给水处理厂设计的一般步骤、内容和方法,并提高设计计算、绘图能力,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对给水处理所学的内容进一步系统的总结和学习,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3、 熟悉一些设计常用资料,并能应用之4、培养自己刻苦钻研、严格细致、精益求精的精神,提高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二、设计内容(一) 设计规模与工艺流程1、设计规模水厂设计水量应按城市的日用水量(取100000m 3/d)加上水厂的自用水量计算,自用水量按日用水量的5%算,则水厂设计水量为: Q 0=1.05Q d =1.05×100000=105000 m 3/d一级泵站、配水井、加药间、药库、加药间、氯库、二级泵站、土建工程均一次建成。

2、工艺流程原水混 合絮凝沉淀池滤 池混凝剂消毒剂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二)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1、管式静态混合器的设计(1)已知条件 设计进水量为`431010/Q m d =⨯,自用水量取总用水量的5%,则总进水量为531.0510/Q m d =⨯。

水厂进水管投药口至絮凝池的距离为20m ,进水管采用两条DN800. (2)设计计算a 、进水管流速v 据D=800mm ,31050000.608/3600242q m s ==⨯⨯,查水利计算表知v=1.27m/s 。

b 、混合器选择 选用管式静态混合器,规格DN800静态混合器总长4600mm 。

混合井占地面积采用7.25m m ⨯。

2、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A 、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要点本水厂采用平流式沉淀池,该沉淀池适用于大、中型水厂; 其优点:(1)造价较低。

(2)操作管理方便,施工较简单。

(3)对原水浊度适应性强,潜力大,处理效果稳定。

(4)带有机械排泥设备时,排泥效果好。

其缺点:(1)占地面积较大。

(2)不采用机械排泥装置时,排泥较困难。

(3)需维护机械排泥设备。

主要设计要点:(1)沉淀时间应根据原水水质和沉淀后的水质要求确定,一般采用1.0~3.0小时。

水处理工程技术课程设计 (2)

水处理工程技术课程设计 (2)

水处理工程技术课程设计一、选题背景随着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的供应和污水的处理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尤其是在一些水资源短缺的地区,更需要科学、有效地进行水资源的利用和污水的处理。

因此,水处理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和实践操作,掌握水处理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加深对这一领域的认识和理解。

二、设计目标1.了解水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和污染形式,初步认识水处理工程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掌握常见的水处理工程处理方法和技术,包括自然处理法、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等;3.通过课堂讲解和实验操作,了解和掌握不同水处理技术的特点和优缺点,为后续的实践应用打下基础;4.开展实践操作,通过模拟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加深对水处理工程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三、设计模块模块一:理论基础1.水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2.水污染的形式及来源;3.水处理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4.常见水处理工程的分类和处理原理。

模块二:实验操作1.自然处理法实验:通过植物、泥炭、沼泽等材料模拟环境中的自然处理过程,观察水的处理效果;2.物理处理法实验:通过沉淀法、过滤法等物理处理方法,处理模拟的污水,观察水的处理效果;3.化学处理法实验:通过加入化学试剂,如氯化铁、聚合氯化铝等,进行化学处理实验,观察水的处理效果。

模块三:实践应用1.根据市区块居民区地理位置和人口情况,设计一套适合当地居民使用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2.分析当地污水处理厂治理效果,确定改进建议并撰写报告;3.参观当地污水处理厂,了解现场处理工艺和设备运行情况。

四、课程特点1.理论基础与实验操作相结合,使学生对水处理工程技术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2.课程设计围绕解决实际问题和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注重实际应用;3.课程引入了当地污水处理厂的参观实践环节,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水处理工程技术的应用和实践。

五、学生评价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们不仅掌握了水处理工程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处理方法,还积累了实践操作经验,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优秀给水处理课程设计

优秀给水处理课程设计

优秀给水处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给水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工艺流程;2. 掌握给水处理过程中常见水质指标及其意义;3. 了解我国给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给水处理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水处理实验操作;3. 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整理与给水处理相关的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给水处理技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究欲望;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给水处理在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改善中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其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尊重、共同进步。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使学生在掌握给水处理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我国给水处理领域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给水处理基本概念:介绍水处理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以及我国给水处理现状。

2. 给水处理原理:讲解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给水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如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

3.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分析典型给水处理工艺流程,包括原水预处理、主处理和深度处理等。

4. 水质指标及检测方法:介绍常见水质指标(如pH、浊度、硬度、有机物等)及其检测方法。

5. 给水处理设备与设施:认识并了解常用的给水处理设备与设施,如水泵、过滤器、消毒设备等。

6. 给水处理实验操作:进行简单的给水处理实验操作,如混凝实验、过滤实验等。

7. 给水处理案例解析:分析实际给水处理工程案例,了解工程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组织,按照以下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给水处理基本概念、原理及工艺流程;2. 第3-4课时:水质指标及检测方法;3. 第5-6课时:给水处理设备与设施;4. 第7-8课时:给水处理实验操作;5. 第9-10课时:给水处理案例解析。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给水水厂的基本概念、运行原理及重要性。

2.使学生掌握给水处理的主要工艺流程,了解其功能及作用。

3.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认识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给水水厂运行过程中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的给水处理流程和设备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关注水资源保护,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普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给水水厂的基本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喜欢实践操作,但需加强引导,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给水水厂概述:介绍给水水厂的定义、分类及功能,使学生了解给水水厂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详细讲解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主要工艺流程,使学生掌握各环节的作用及原理。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3. 水资源现状与保护:分析我国水资源现状,探讨水资源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4. 给水设备与操作:介绍常见的给水设备及其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5. 给水水厂运行与管理:讲解给水水厂的运行原理、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要求,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6. 课程实践:组织学生参观给水水厂,进行实地考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报告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水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它的处理和利用成为了当今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课程的学习和设计,学生可以全面了解水处理工程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技术手段和实际操作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内容和方法本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两个内容方面:1、基础理论部分此部分主要介绍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包括水的性质和污染特点、水处理工艺流程、污染物去除和分离的原理、水处理设备和操作等。

这是本课程设计中最基本的部分,学生需要通过教学讲授和自主学习,了解课程设计所需要的相关理论知识。

2、综合设计部分这是本课程设计的重点,也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

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操作,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个人认为,此部分设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选题部分。

好的选题能够为设计的进展提供很好的支持,也是学生成就感的一个来源。

选题范围可以涵盖集中供水、废水处理、再生水利用、水质监测和治理等。

(2)设计流程部分。

设计流程是设计的关键,它需要根据选题确定设计方案、设计目标、操作方法和实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和评价。

设计流程可以涉及到的范围包括水质分析、水处理工艺选型、设备和工艺参数确定等。

(3)数据处理及报告部分。

设计完成后,需要让学生将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处理和分析,最终形成一份设计报告。

报告内容可以包括设计目的、设计方案、设计过程、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及评价等。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设计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互相支撑和补充,为学生提供多方位的学习和操作机会。

(1)教学讲解、课程笔记和教材研读。

这是学生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的基本方式。

(2)实验操作和模拟实验。

在实验室环境下,学生需要亲自操作和实践所学到的知识,模拟实验可以将学生所学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相结合,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给水排水课程设计

给水排水课程设计

给水排水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给水排水系统的基础知识,理解城市给排水工程的基本原理。

2. 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状况,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掌握给水排水工程中的常见设施及其作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给排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分析并改进家庭及社区的给排水设施。

2.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形式,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环境保护,增强社会责任感。

2.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节约用水,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初中年级的科技实践活动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给水排水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初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通过实践学习。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上述具体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1. 给水排水系统基础知识:包括水源、输水管道、配水设施、污水处理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 教材章节:第三章《城市给水排水工程》- 内容列举:水源的类型与保护、输水管道的材料与布局、配水设施的功能与设计、污水处理的意义与方法。

2. 我国水资源状况及节约用水措施:介绍我国水资源现状,分析节水的重要性,探讨生活中的节水方法。

- 教材章节:第四章《水资源与节约用水》- 内容列举:水资源分布与利用、节水的重要性、常见节水措施及案例分析。

3. 给水排水工程常见设施及其作用:学习家庭、学校和社区中常见的给排水设施,了解其工作原理和作用。

- 教材章节:第五章《给水排水设施》- 内容列举:给水设施(水泵、阀门等)、排水设施(排水管道、检查井等)的构造与功能。

给水处理课程设计 (2)

给水处理课程设计 (2)

给水工程学号:指导老师:学学班姓课程设计日期:2014.6目录一、原始数据:3二、方案的选择与工艺流程的确定:4三、构筑物的设计计算:51配水井设计计算52混凝处理63混合方式104.栅条絮凝池115斜管沉淀池176.普通快滤池滤218.消毒处理299..给水处理厂高程布置31一、设计任务根据给定的资料设计一座中、小型给水处理厂及主要构筑物的工艺设计。

该水厂所在地区为华南地区。

二、城市自来水厂规模为4.7万米3/日。

三、设计原始资料1、原水水质资料3、厂区地形图(1:500)4水厂所在地区为华南地区,厂区冰冻深度米,厂区地下水位深度-2.4米,主导风向北风。

5、厂区地形示意图:(以老师选定的为准)236236.2总体设计2.1工艺流程的确定根据《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02),原水水质符合地面水III类水质标准,除浊度、菌落总数、大肠菌数偏高外,其余参数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规定。

水厂水以地表水作为水源,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混凝剂消毒剂原水一|絮凝沉淀池|—|滤池丄|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图1水处理工艺流程2.2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型式选择1、配水井设计计算1.1设计参数配水井设计规模为:Q=50000(m3/d)=2083(m3/h)=0.5786(m3/s)。

1.2设计计算1.2.1配水井有效容积:配水井水停留时间采用2〜3min,取T二2.5min,则配水井有效容积为W二QT二2083x2.5/60二86.79m31.2.2设两条进水管管径D配水井进水管的设计流Q二1°41皿3/h二0.2893m3/s,1:查水力计算表知,当进水管管径为DN600mm时,v二1.01m/s(在1.0〜1.2m/s范围内)。

即管径D]=600mm1.2.3矩形薄壁堰:进水从配水井底中心进入,经等宽度堰流入2个水斗再由管道接入2座后续处理构筑物。

每个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分配水量为q=2083/2=1041-5m3/h=0-2893m3/s。

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

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

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1. 简介水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它不仅涉及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也涉及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水处理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从水源净化、输水、储水、分配,到废水收集、处理、排放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领域,我们进行了一次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

2. 研究内容本次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水质分析水质分析是水处理工程的基础,它是了解水的污染程度和水处理工艺选型的基础。

我们选择了一些常见的水源进行采样,并对水样进行了全面的水质分析,包括浊度、氨氮、总磷、总氮等指标。

通过水质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各样品的水质情况,并进一步确定水处理工厂的工艺路线。

2.2 水处理工艺设计在进行水处理工艺设计时,我们根据分析结果选择了适当的工艺流程。

其中,我们采用了混凝-沉淀-过滤等传统的水处理工艺,也尝试了新型的反渗透、纳滤等技术。

通过对不同工艺的比较,我们得出了一份最佳的方案,并建立了相应的工艺流程图。

2.3 滤料性能测试由于滤料是水处理中重要的一环,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滤料性能测试。

其中,我们测试了滤料的孔径分布、透过率、自洁能力等指标。

通过这些测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滤料的性能表现,并选择最适合的滤料种类。

2.4 生产工艺控制生产工艺控制是确保水处理工厂正常运行的关键。

我们设计了一套有效的生产工艺控制方法,包括建立生产计划、设定生产标准、制定应急预案等方面。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确保水处理工厂的生产质量和稳定性。

3. 实验结果通过对水质分析、水处理工艺设计、滤料性能测试和生产工艺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实验结果:•我们选用的水源符合国家的生活饮用水标准,经过一定的水处理工艺可以得到高质量的饮用水。

•经过多次实验比较,我们选择的混凝-沉淀-过滤工艺在效果和成本方面优于其他工艺。

•经过滤料性能测试,我们选择的滤料种类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浊度和有机物。

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

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

目录一总论 (2)1-1设计任务及要求 (2)1-2基本资料 (3)二总体设计 (6)2-1 工艺流程的确定 (6)2-2 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型式选择 (6)三混凝沉淀 (9)3-1 混凝剂投配设备的设计 (9)3-2 混合设备的设计 (10)3-3 反应设备的设计 (11)四过滤 (17)4-1滤池的布置 (17)4-2滤池的设计计算 (18)五消毒 (23)5-1 加氯量计算 (24)5-2 加氯设备的选择 (24)5-3 加氯间的布置 (24)六其他设计 (25)6-1清水池的计算 (25)6-2 清水池布置 (27)6-3泵房设计 (27)七水厂总体布置 (30)7-1平面布置 (30)7-2高程布置 (31)八设计体会 (33)九参考文献 (33)一总论1-1设计任务及要求(1)确定水厂的处理工艺流程及净水构筑物的类型和数量;(2)进行主要净水构筑物(絮凝池、沉淀池、滤池)的工艺计算;(3)进行水厂各主要构筑物,建筑物各种管渠及道路等的总体布置。

设计要求(1)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独立思考能力, 设计成果应独立和按时完成。

(2)本课程设计重点是进行给水处理工艺理论的综合应用和训练,不要求作方案比较,可以按一般经验选择构筑物。

(3)图纸要按标准绘制, 基本要求如下:●水厂平面图应按初步设计要求完成, 图上应绘出主要净水构筑物、二泵站、清水池及附属建筑、道路、绿化带及围墙大门等,并用坐标表示其外形尺寸和相互距离,同时绘出各种连络管渠、阀门等。

图中应绘出图例并加必要说明。

注明各生产构(建)筑物及辅助建筑物的名称、数量及主要外形尺寸(列表以序号表示之)等。

●水厂高程图上,应标出各净水构筑物之顶、底及水面的标高,重要构件及管渠的标高以及平整后地面设计标高等。

●净水构筑物工艺图内应有平面图和剖面图,技术深度达到初步设计的要求。

平面图中应注明主要工艺尺寸。

剖面图应能表示出构筑物内部构造, 注明各构筑物之顶、底及水面的标高、各构件及管渠的安装高度、内部地面及外部地面的标高。

电厂给水处理课程设计

电厂给水处理课程设计

电厂给水处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厂给水处理的基本原理,理解水质指标对电力生产的影响。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常用的给水处理方法,如絮凝、沉淀、过滤和反渗透等。

3. 帮助学生了解电厂给水系统的运行管理及维护要点。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电厂给水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就给水处理问题进行有效讨论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的责任意识,关注电厂给水处理对环境的影响。

2. 激发学生对电力工程领域的兴趣,提高其职业认同感。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学习电厂给水处理技术对国家和社会的意义。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未来从事电力工程及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厂给水处理原理:介绍水质指标、水质标准及其对电力生产的影响,分析絮凝、沉淀、过滤等基本处理方法的原理和作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电厂给水处理原理》2. 常用给水处理技术:讲解反渗透、离子交换、电渗析等先进处理技术的工作原理、设备组成及应用案例。

教材章节:第四章《常用给水处理技术》3. 电厂给水系统运行管理:分析电厂给水系统的运行原理、设备维护与管理要点,探讨优化运行措施。

教材章节:第五章《电厂给水系统运行管理》4. 实验教学:开展给水处理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章节:第六章《给水处理实验》5. 案例分析:分析电厂给水处理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工程实践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教材章节:第七章《电厂给水处理案例分析》教学内容按照以上安排进行,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适时调整教学进度,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给水排水课程设计

给水排水课程设计

给水排水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给水排水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工作原理。

2. 使学生了解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的重要性和应用。

3. 引导学生掌握给水排水工程中的水质标准及处理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给水排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的给水排水系统的方案和施工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进行水质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我国给水排水事业的关注和热爱,增强社会责任感。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引导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旨在让学生掌握给水排水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特点:初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但给水排水专业知识相对薄弱,需要结合实际案例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运用多媒体、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同时,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设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内容1. 给水排水系统概述- 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给水排水工程的重要性2. 给水系统- 给水水源及取水工程- 水质标准与处理技术- 输配水工程3. 排水系统- 城市排水设施- 污水处理技术- 再生水利用4. 水质分析与评价- 水质参数及检测方法- 水质评价标准- 案例分析5. 给水排水工程设计- 设计原则与流程- 简单给水排水系统设计- 施工图绘制6. 水资源保护与节约- 水资源现状与问题- 节约用水措施- 水环境保护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按照教材章节进行教学。

具体教学内容如上所述,涵盖给水排水系统的基础知识、工程技术、水质分析、设计方法以及水资源保护等方面,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给水排水工程领域的知识。

给水处理课程设计

给水处理课程设计

哈尔滨工业大学给水处理课程设计给水处理课程设计学生姓名张婷学院名称市政环境工程学院专业名称给水排水工程指导教师2013年11月14日目录1 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题目给水处理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原始数据:原始资料该城市地处江苏北部地区,是一座中等城市,该市实施10年规划,规划拟建一座给水处理厂,采用统一供水方式供给该市的工业企业及居民用水。

水厂设计基本资料如下:(1)水厂设计产水量:×104×(1+Y100)m3/d,其中Y为学号的末2位。

(2)水文及水文地质资料:1)河流最高洪水位:最大流量:s2)河流常水位:平均流量:s3)枯水位:最小流量:s4)设计地面标高:+×Y)m,其中,Y为学号的末2位。

(3)原水水质如下:(4)厂区地形:按平坦地形设计,水源口位于水厂西北方向80m,水厂位于城市北面1km。

(5)自然状况城市土壤种类为砂质黏土,地下水位,冰冻线深度,年降水量980mm,最冷月平均为℃,最热月平均为℃;极端温度:最高℃,最低℃。

主导风向:夏季西南,冬季西北。

课程设计(论文)的内容和要求(包括技术要求、图表要求以及工作要求等)设计任务与内容包括设计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纸两部分。

1)设计计算说明书水源的选择;厂址的选择;给水处理方案的选择;构筑物的选型、定位、竖向布置;一个主要水处理构筑物计算说明。

2)设计图纸水厂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净水构筑物高程布置图;一个主要水处理构筑物的施工图(平面、剖面图)。

进度安排课程设计时间为周,主要完成设计的方案及工艺计算部分。

确定水厂处理流程天处理构筑物计算天图纸绘制天编制计算说明书天基本要求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按时独立完成所规定的内容和工作量,同时必须满足以下几项要求:1)通过调查研究与收集有关资料,拟定设计方案,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

2)课程设计说明书,应包括工程设计的主要原始资料、方案比较以及各系统的设备选型分析,说明,参数选择,工艺设计计算与有关简图等,要求内容系统完整,计算正确,论述简洁明了,文理通顺,书写工整,装订整齐。

给水处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给水处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给水处理课程设计说明书一、设计水量因原水浊度最大为410NTU/L<1000NTU/L,故水厂自用水系数取5%。

Q0=6.8万m3/d,因此有:Q设=1.05Q0=71400m3/d=2975m3/h=826.39L/s=0.8264m3/s二、净水厂流程选择原水水质资料生活饮用水水厂对水质无特殊要求,水源水质由分析结果可知,水源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已达到GB5749-2006标准中的有关规定,水源水中最高浑浊度为410NTU,一般为5-20NTU,均高于《标准》中有关规定,去除浑浊悬浮物需通过混凝、沉淀、过滤去除,在除浊过程中同时可去除色度70%左右。

水源水细菌总数3000个/ml,大肠菌群210个/L,未达到要求,为防止细菌在输水管网中繁殖,需投氯消毒,并在管网中有余氯,为此确定如下的处理流程:以上处理流程为常规处理流程,目前我国各城市大多数净水厂采用此流程,其中混凝、沉淀及过滤为厂中主体构筑物。

三、混凝剂的选择及其投药常用混凝剂种类较多,该设计水厂地处西北地区,温度变化大,最低温度低,温度对水处理的影响较大,根据混凝试验结果,本设计混凝剂采用三氯化铁。

三氯化铁的混凝机理与与硫酸铝相似,且三价铁的pH使用范围较宽,因而可不另外投加碱度,三氯化铁形成的絮凝体比铝盐絮凝体更加密实,处理低温或低浊水的效果优于硫酸铝。

1.投药方法投药方法分为干投法和湿投法两种,本设计采用湿投法。

湿投法易于与原水充分混合,不易阻塞入口,投药量准确,运行稳定可靠,管理方便,投量也易于调节。

2.计量投加设备计量投加设备采用计量泵投加,泵在药液池内直接吸取药液打入压力水管内,定量投加,不收压力管压力所限四、投药设备及构筑物尺寸计算1.溶液池及溶解池容积溶液池容积W2=a∙Q417cn式中Q—处理水量,Q=2975m3/h=826.39L/sa—混凝剂最大投量,根据相似水厂,取35mg/Lc—溶液浓度,混凝剂溶液采用10%n—每日调制次数,取3次=8.323(m3)取9m3则W2=35×2975417×10×3为了保证正常溶药,溶液池设置2个,每个容积4.5m3。

给水处理课程设计

给水处理课程设计
二、原始资料
1、电厂规模概况:
新建2×300MW凝气式发电站,采用DG1000/170-I型中间再热自然循环汽包炉。锅炉的额定蒸发量为1000T/h·台,主蒸发压力为16.68MPa,配套汽轮机为N300-165/550/555亚临界中间再热单轴四缸排汽冲动凝气式汽轮机。其主要参数如下:过热蒸汽压力为16.17MPa,过热蒸汽温度为550℃。配套发电机为QFS-300-II型双水内冷发电机,容量为300MW。
水中阳离子与阴离子、含盐量和溶解固体、硬度与碱度、 pH值与碳酸化合物。
1.阴阳离子含量的审查
根据物质电中性原则,正负电荷的总和相等。因此,水中各种阴离子物质的量总数必须等于各种阳离子物质的量总数,即
阳离子电荷总和为:
阴离子电荷总和为:
在水质分析测定时,由于各种原因会导致分析结果产生误差,使得各种阳离子浓度总和和各种阴离子浓度总和往往不相等,但是差值应在一定的允许范围 内,一般认为 小于2%是允许的。 可由下式计算:
规格
出水量(m3/h)
滤速(m/h)
材质
高度(mm)
重量(mm)
φ500
9.8
50
A3衬胶
3880
900
φ600
14.1
50
""
3900
1100
φ750
12.5
50
""
3950
1250
φ800
25.1
50
""
4000
1500
φ1000
39.3
50
""
4125
1600
φ1500
88
50
""

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

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

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一、前言给水处理厂是保障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安全的重要设施,其运行管理和技术水平对于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因此,对于给水处理厂的课程设计,需要注重实践性和综合性,以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

二、课程设计内容1.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给水处理工艺流程是给水处理厂运行的核心,本课程设计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实践操作。

包括原水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环节,让学生了解每个环节的作用、原理和操作方法。

2. 给水处理设备给水处理设备是支撑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重要保障,本课程设计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实践操作。

包括水泵、混凝剂投加系统、沉淀池、过滤器、消毒设备等,让学生了解设备的种类、作用、原理和操作方法。

3. 给水处理厂运行管理给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是保障给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本课程设计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实践操作。

包括运行记录、设备维护、安全管理、水质监测等,让学生了解运行管理的重要性和实际操作方法。

4. 给水质量监测给水质量监测是保障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安全的重要保障,本课程设计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实践操作。

包括水质监测方法、水质监测指标、水质监测仪器等,让学生了解水质监测的重要性和实际操作方法。

三、课程设计实践1. 实验室实践通过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了解给水处理工艺流程、设备和水质监测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实际效果。

包括原水预处理实验、混凝沉淀实验、过滤实验、消毒实验、设备操作实验、水质监测实验等。

2. 现场实践通过现场实践,让学生了解给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情况和管理方法。

包括给水处理厂参观、设备操作实践、运行管理实践、水质监测实践等。

四、课程设计评估通过课程设计评估,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评估和提升。

包括实验报告、现场实践报告、课程作业、期末考试等。

五、结语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需要注重实践性和综合性,以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

通过实验室实践和现场实践,让学生了解给水处理工艺流程、设备和水质监测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实际效果,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给水处理课程设计书

给水处理课程设计书

给水处理课程设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给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对给水处理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给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

(2)了解给水处理工艺流程,包括原水预处理、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

(3)熟悉给水处理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给水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具备给水处理工艺设计和优化能力。

(3)能够独立完成给水处理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水资源保护和水质安全的重视。

(2)增强学生对给水处理行业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给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

具体内容如下:1.给水处理基本原理:(1)物理处理方法:沉淀、过滤、浮选等。

(2)化学处理方法:消毒、氧化、还原等。

(3)生物处理方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2.给水处理工艺流程:(1)原水预处理:预氧化、预沉等。

(2)常规处理:沉淀、过滤、消毒等。

(3)深度处理:活性炭吸附、膜分离等。

3.给水处理设备操作与维护:(1)设备操作:泵、风机、搅拌器等。

(2)设备维护:清洗、检修、更换零部件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讲解给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

2.讨论法:学生讨论给水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给水处理技术。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给水处理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提高教学质量。

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实验设备,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水工程课程设计学校: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日期:2014.6目录一、原始数据: (3)二、方案的选择与工艺流程的确定: (4)三、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5)1配水井设计计算 (5)2混凝处理 (6)3混合方式 (10)4.栅条絮凝池 (11)5斜管沉淀池 (17)6.普通快滤池滤 (21)8.消毒处理 (29)9..给水处理厂高程布置 (31)一、设计任务根据给定的资料设计一座中、小型给水处理厂及主要构筑物的工艺设计。

该水厂所在地区为华南地区。

二、城市自来水厂规模为 4.7万米3/日。

三、设计原始资料1、原水水质资料水质指标单位数值浑浊度最高一般色度水温最高最低 PH 值碱度总硬度大肠菌群细菌总数毫克/升毫克/升毫克/升度℃℃℃毫克/升毫克/升个/升个/毫升32812213057.12.911190310003、厂区地形图(1:500)4水厂所在地区为 华南 地区,厂区冰冻深度 0 米, 厂区地下水位深度 -2.4 米,主导风向 北 风。

5、厂区地形示意图:(以老师选定的为准)1 综述。

2总体设计2.1工艺流程的确定根据《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02),原水水质符合地面水Ⅲ类水质标准,除浊度、菌落总数、大肠菌数偏高外,其余参数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规定。

水厂水以地表水作为水源,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原水混 合絮凝沉淀池滤 池混凝剂消毒剂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图1 水处理工艺流程236236.150220m165m2.2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型式选择1、配水井设计计算1.1设计参数配水井设计规模为:)/(5786.0)/(2083)/(50000333s m h m d m Q ===。

1.2设计计算1.2.1配水井有效容积:配水井水停留时间采用2~3m in ,取 2.5min T =,则配水井有效容积为379.8660/.522083QT W m =⨯==1.2.2设两条进水管管径 1D :配水井进水管的设计流s m h m /2893.0/5.1041Q 33==,查水力计算表知,当进水管管径为DN600mm 时,s m v /01.1=(在1.0~1.2/m s 范围内)。

即mm 600D 1=管径1.2.3矩形薄壁堰:进水从配水井底中心进入,经等宽度堰流入2个水斗再由管道接入2座后续处理构筑物。

每个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分配水量为s m h m q /2893.0/5.10412/208333===。

配水采用矩形薄壁溢流堰至配水管。

a .堰上水头H因单个出水溢流堰的流量为s L s m q /3.289/2893.03==,一般大于100/L s采用矩形堰,小于100/L s ,采用三角堰,所以本设计采用矩形堰(堰高h 取0.5m )。

矩形堰的流量公式为:3/22q mb gH =式中 q ——矩形堰的流量,3/m s ;m ——流量系数,初步设计时采用0.42m =; b ——堰宽,m ,取堰宽 6.3=b H ——堰上水头,m 。

已知s m q /289.03=,0.42m =,m 6.3b =,代入下式,有:mg mb q H 123.0)8.926.342.0289.0(23/23/2=⨯⨯⨯=⎪⎪⎭⎫⎝⎛=b .堰顶宽度B根据有关试验资料,当67.0<HB时,属于矩形薄壁堰。

取0.05B m =,这时2.40=HB(在0~0.67范围内),所以,该堰属于矩形薄壁堰。

1.3 配水管管径D 2由前面计算可知,每个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分配流量为s m q /289.03=,查水力计算表可知,当配水管管径mm 600D 2=时,s m v /01.1=(在0.8~1.0/m s 范围内)。

1.4配水井设计:配水井长为8m ,宽为5m ,井内有效水深m 5H 0=,考虑堰上水头和一定的保护高度,取配水井总高度为5.5m 。

2.2.1药剂溶解池设计药剂溶解池时,为便于投置药剂,溶解池的设计高度一般以在地平面以下或半地下为宜,池顶宜高出地面0.20m 左右,以减轻劳动强度,改善操作条件。

溶解池的底坡不小于0.02,池底应有直径不小于100mm 的排渣管,池壁需设超高,防止搅拌溶液时溢出。

由于药液一般都具有腐蚀性,所以盛放药液的池子和管道及配件都应采取防腐措施。

溶解池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池体,若其容量较小,可用耐酸陶土缸作溶解池。

投药设备采用计量泵投加的方式。

采用计量泵,不必另备计量设备,泵上有计量标志,可通过改变计量泵行程或变频调速改变药液投量,最适合用于混凝剂自动控制系统。

2.2.2混合设备使用管式混合器对药剂与水进行混合。

在混合方式上,由于混合池占地大,基建投资高;水泵混合设备复杂,管理麻烦,机械搅拌混合耗能大,管理复杂,相比之下,管式混合具有占地极小、投资省、设备简单、混合效果好和管理方便等优点而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2.2.3絮凝池反应池作用在于使凝聚微粒通过絮凝形成具有良好沉淀性能的大的絮凝体。

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是各种形式的水力絮凝及其各种组合形式,主要有隔板絮凝、栅条絮凝和折板絮凝。

这几种形式的絮凝池在大、中型水厂中均有使用,都具有絮凝效果好、水头损失小、絮凝时间短、投资小、便于管理等优点,并且都能达到良好的絮凝条件,从工程造价来说,栅条造价为折板的1/2,而隔板絮凝池占地较大,因此采用栅条絮凝。

2.2.4沉淀池原水经投药、混合与絮凝后,水中悬浮杂质已形成粗大的絮凝体,要在沉淀池中分离出来以完成澄清的作用。

设计采用斜管沉淀池,沉淀效率高、占地少。

相比之下,平流式沉淀池虽然具有适应性强、处理效果稳定和排泥效果好等特点,但是,平流式占地面积大。

而且斜管沉淀池因采用斜管组件,使沉淀效率大大提高,处理效果比平流沉淀池要好。

2.2.5滤池采用拥有成熟运转经验的普通快滤池。

它的优点是采用砂滤料,材料易得,价格便宜;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统,单池面积可较大;降速过滤,效果好。

虹吸滤池池深比普快滤池大,冲洗强度受其余几格滤池的过滤水量影响,冲洗效果不如普通快滤池稳定。

故而以普快滤池作为过滤处理构筑物。

2.2.6消毒方法水的消毒处理是生活饮用水处理工艺中的最后一道工序,其目的在于杀灭水中的有害病原微生物(病原菌、病毒等),防止水致传染病的危害。

采用被广泛应用的氯及氯化物消毒,氯消毒的加氯过程操作简单,价格较低,且在管网中有持续消毒杀菌作用。

虽然二氧化氯,消毒能力较氯强而且能在管网中保持很长时间,但是由于二氧化氯价格昂贵,且其主要原料亚氯酸钠易爆炸,国内目前在净水处理方面应用尚不多。

3加药间设计计算3.1 混凝剂投配设备的设计水质的混凝处理,是向水中加入混凝剂(或絮凝剂),通过混凝剂水解产物压缩胶体颗粒的扩散层,达到胶粒脱稳而相互聚结;或者通过混凝剂的水解和缩聚反应而形成的高聚物的强烈吸附架桥作用,使胶粒被吸附粘结。

混凝剂的投加分为干投法和湿投法两种,干投法指混凝剂为粉末固体直接投加,湿投法是将混凝剂配制成一定浓度溶液投加。

我国多采用后者,采用湿投法时,混凝处理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图2湿投法混凝处理工艺流程据试验:图3-1不同混凝剂处理效果对比已知计算水量Q=5万m3/d=2083m3/h。

根据原水水质,参考上图,选碱式氯化铝(PAC)为混凝剂,据原水水质浊度判断,混凝剂的最大投药量a=26mg/L,药容积的浓度b=15%,混凝剂每日配制次数n=2次。

混凝剂投加量参考值:溶液池一般以高架式设置,以便能依靠重力投加药剂。

池周围应有工作台,底部应设置放空管。

必要时设溢流装置。

1)溶液池容积按下式计算:W 1=33.4152417208326417=⨯⨯⨯=bn aQ 取5m 3式中:a —混凝剂(碱式氯化铝)的最大投加量(mg/L ),本设计取26mg/L; Q —设计处理的水量,2083m 3/h;B —溶液浓度(按商品固体重量计),一般采用5%-20%,本设计取15%; n —每日调制次数,一般不超过3次,本设计取2次。

溶液池采用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2个,每个容积为W1(一备一用),以便交替使用,保证连续投药。

单池尺寸为5.10.20.2⨯⨯=⨯⨯H B L ,高度中包括超高0.3m ,置于室内地面上.溶液池实际有效容积:8.42.10.20.2=⨯⨯=W m 3满足要求。

池旁设工作台,宽1.0-1.5m ,池底坡度为0.02。

底部设置DN100mm 放空管,采用硬聚氯乙烯塑料管。

池内壁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

沿池面接入药剂稀释采用给水管DN60mm ,按1h 放满考虑。

2) 溶解池容积2WW 2W 3.0=15.153.0=⨯=m 3式中: 2W ——溶解池容积(m 3 ),一般采用(0.2-0.3)1W ;本设计取0.31W 溶解池也设置为2池,单池尺寸:5.10.15.1⨯⨯=⨯⨯H B L ,高度中包括超高0.2m ,底部沉渣高度0.2m ,池底坡度采用0.02。

溶解池实际有效容积:65.11.10.15.1=⨯⨯=W m 3 溶解池的放水时间采用t =10min ,则放水流量:sL t W q /5.2601010005.16020=⨯⨯==查水力计算表得放水管管径0d =63mm ,相应流速s m d /73.00=,99.101000=i ,管材采用硬聚氯乙烯管。

溶解池底部设管径d =100mm 的排渣管一根,采用硬聚氯乙烯管。

溶解池的形状采用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壁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

3)投药管 投药管流量sL W q /115.0606024100025606024100021=⨯⨯⨯⨯=⨯⨯⨯⨯=查水力计算表得投药管管径d =15mm ,相应流速为0.75m/s 。

4) 溶解池搅拌设备溶解池搅拌设备采用中心固定式平桨板式搅拌机。

5) 计量投加设备混凝剂的湿投方式分为重力投加和压力投加两种类型,重力投加方式有泵前投加和高位溶液池重力投加;压力投加方式有水射投加和计量泵投加。

计量设备有孔口计量,浮杯计量,定量投药箱和转子流量计。

本设计采用耐酸泵和转子流量计配合投加。

计量泵每小时投加药量:h m W q /42.01251231===式中:1W ——溶液池容积(m 3)耐酸泵型号25FYS-20选用2台,一备一用. 6) 药剂仓库估算面积为150m 2,仓库与混凝剂室之间采用人力手推车投药,药剂仓库平面设计尺寸为10.0m×15.0m 。

4混合设备设计计算4.1设计参数设计总进水量为Q=50000m3/d ,水厂进水管投药口靠近水流方向的第一个混合单元,投药管插入管径的1/3处,且投药管上多处开孔,使药液均匀分布,进水管采用两条,流速v=1m/s 。

计算草图如图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