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战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摘要)(1986—199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摘要)(1986—1990)【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布日期】1986【实施日期】198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工作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摘要)(1986-1990)目录绪论一、主要任务和经济发展目标第一章主要任务第二章经济增长率和经济效益第三章国民收入的生产和分配第四章财政、金融和外汇第五章科技、教育和社会发展目标二、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第六章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向和原则第七章农业第八章消费品工业第九章能源第十章原材料工业第十一章地质勘探第十二章机械电子工业第十三章建筑业和建筑材料工业第十四章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第十五章商品流通三、地区布局和地区经济发展政策第十六章东部沿海地带的经济发展第十七章中部地带的经济发展第十八章西部地带的经济发展第十九章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第二十章地区协作和经济区网络第二十一章城乡建设第二十二章国土开发和整治四、科学技术发展和政策第二十三章科技发展战略第二十四章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第二十五章科技攻关第二十六章基础研究第二十七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五、教育发展及其政策第二十八章基础教育第二十九章职业技术教育第三十章普通高等教育第三十一章成人教育第三十二章发展教育事业的主要政策措施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第三十三章进出口贸易第三十四章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第三十五章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区第三十六章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国际援助第三十七章旅游第三十八章国家外汇收支七、投资结构和投资政策第三十九章投资结构的调整第四十章基建投资的部门结构第四十一章技术改造的部署第四十二章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八、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第四十三章体制改革的任务和步骤第四十四章增强企业活力第四十五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第四十六章加强和改善宏观控制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第四十七章人口第四十八章劳动第四十九章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第五十章卫生和体育第五十一章社会保障事业第五十二章环境保护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五十三章文化事业第五十四章思想政治工作第五十五章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第五十六章社会秩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是全面改革我国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也是在物质技术和人才方面为九十年代经济的更好发展准备条件的重要时期。
中级经济师全套知识点总结
中级经济师全套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经济学基础1.1 经济学的定义和范畴经济学是研究人类资源配置和社会财富的学科,它探讨了资源的稀缺性和人们如何利用资源实现最大化的效益。
其研究范畴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方面。
1.2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市场中的个体经济单位,主要包括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
它分析了市场供求关系、价格决定以及市场运行机制等问题,并通过供给与需求分析,生产成本分析以及市场结构来揭示市场行为。
1.3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整体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宏观规律,主要研究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总量关系,如国民收入、通货膨胀、失业率等。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国民经济核算、货币与银行、宏观经济政策等。
1.4 经济体系经济体系指经济总体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三种。
市场经济以市场为基础,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计划经济由政府主导,通过计划制度调整资源配置;混合经济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结合。
第二章:产业经济学2.1 产业经济学基本概念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学科。
其中涵盖了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2.2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指整个经济体系中,各种产业在总量上和结构上的相互关系。
产业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3 产业组织产业组织研究产业内部的市场结构,主要包括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和竞争市场等。
产业组织的状态会对市场竞争和资源配置产生重要影响。
2.4 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促进产业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等。
政府通过实施产业政策,可引导产业发展方向,促进产业的良性竞争和持续发展。
第三章:国际经济合作3.1 贸易理论贸易理论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国际产品生产要素配置理论。
这些理论揭示了国际贸易的原因和效益,对国际贸易活动和国际分工有重要指导作用。
第五章 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18-
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解析:第1题,从两图对比可知,Ⅰ主要分布于山区,为重点生态功 能区;Ⅱ主要分布于平原区且呈片状,为农产品主产区;Ⅲ主要呈斑 块状分布,为城镇化地区。 故选C项。第2题,江西省为亚热带季风 气候区,A项错误;内部低山丘陵所占比重较大,B项错误;水热充足, 植被覆盖率较高,河流含沙量较小,地形起伏大,河流水量大,水能蕴 藏量较丰富,C项正确;自然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D项错误。 故选C项。
-3-
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1)适宜开发的土地少
我国山地多,平原少,适宜开发的国土面积少,人均可利用土地资
源区域差异明显,这决定了我国必须集约利用土地,减少对土地的
占用。
(2)自然资源分布不均
我国区域开发受到自然资源实际情况的制约。
(3)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6)公海:在国家的内水、领海、专属经济区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 以外的全部海域。
问题思考为什么说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水? 提示:内水是指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的水域,包括沿海国沿岸的 河口、港口、海湾、海峡等。我国的内海海域包括直线基线与海 岸之间的海域、直线划入的领湾、领峡、港口、河口湾等,包括琼 州海峡、渤海以及沿海分布的几百个港口在内的全部海域。
解析:该组题主要考查了我国海洋国情的相关知识。第3题,我国 海域面积绝对量大,但因人口众多,相对量小。第4题,随着世界人口 的增加,陆地人口密度不断增大,陆地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开发海洋 对减轻陆地环境压力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发区域 区
展
重点开 如兰州—西宁地 未来的开发潜力大,是支撑全国经济
《发展经济学》课后笔记
本课程的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以课程考试大纲为标准,其重点内容为:第一章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学的概念,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特征,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及其联系与区别,发展的涵义和发展水平的衡量,发展经济学的发展阶段。
第二章重点掌握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刘易斯的两部门模型,并能对他们做出简要评价;重点掌握新旧增长理论的区别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启示。
第三章掌握收入的规模分配与功能分配、吉尼系数与洛伦兹曲线的概念,吉尼系数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的方法及其缺陷,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关系及库兹涅茨倒U曲线,发展中国家对解决经济增长与贫困之间关系的政策取向及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增长率的概念,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原因,人口过渡理论及其对解决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意义,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缺陷,并分析为什么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基本上是错误的,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家庭生育理论及其对控制人口、制定人口政策的意义和作用,领会关于人口问题的两个基本观点的涵义,分析解决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所应采取的人口政策。
第五章人力资本的概念,人力资本的形成途经,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教育与收入分配、计划生育的关系,教育的个人成本与收益、社会成本与收益,掌握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领会发展中国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
第六章掌握公开失业与隐蔽失业的概念,分析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的特点及其严重性,分析无就业的增长和产出滞后现象,领会产出与就业增长之间关系的两种不同观点,分析发展中国家的过渡城市化和人口劳动问题,掌握托达罗的乡-城人口迁移模型,并分析其对解决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的政策涵义。
第七章掌握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假说、卡尔多的阶级收入假说,领会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水平对投资率的基本要求,理解为什么提高资本利用效率有时比资本的量的增长更重要,各种储蓄行为理论的主要论点及其对资本形成的意义,理解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为什么资本决定论是错误的,了解经济发展的其他决定因素及其作用。
经济基础(17)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一、经济增长(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1.经济增长含义: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
总产出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
对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度量,通常用经济增长率来表示。
经济增长率=本年度经济总量的增量/上年所实现的经济总量注意:(1)计算GDP时可以用现价计算,也可以用不变价格计算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
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2)经济增长率是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但GDP是一个衡量总产出的概念,并不包含伴随经济增长带来的生态与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经济增长率并不能全面反应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
2.经济发展的含义:经济发展是一个比经济增长含义更广的概念。
经济发展既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伴随经济增长过程而出现的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制度变迁、福利改善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和谐等方面的内容。
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和核心,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
【例题1--07年单选】当使用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规模时,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应采用()。
A.不变价格B.现行价格C.平均价格D.预期价格[答案]B【例题2--06年多选】下列关于GDP(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B.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C.GDP包含了伴随经济增长而来的生态与环境变化的影响D.提出“绿色GDP”概念是为了强调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E.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答案:BDE解析: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规模,A错误,E正确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B正确GDP不包含伴随经济增长而来的生态与环境变化的影响,C错误绿色GDP是第五章教材40页的内容,绿色GDP是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
经济发展实用教程从入门到精通
经济发展实用教程从入门到精通初级篇第一章经济的定义与基本原理经济是指社会上各种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的总和。
经济学作为对经济现象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学科,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层面。
1.1 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分配以满足人类无限的需求的学科。
它研究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经济行为的动因和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1.2 基本经济原理(1)稀缺性原理:资源有限而人类的需求是无限的,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资源分配。
(2)机会成本原理:决策者在做出选择时,必须考虑放弃其他选择所带来的机会成本。
(3)边际效益递减原理:随着某种资源使用的增加,其边际效益会逐渐减少,最终可能变为负值。
第二章经济体系与市场经济经济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组织形式和经济活动的组织方式。
市场经济是一种基于市场机制的经济体系,通过供求关系决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
2.1 经济体系的类型(1)计划经济:政府按照中央计划安排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
(2)市场经济:个体和企业通过市场交换行为来决定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
(3)混合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2.2 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1)供求关系:市场经济中,商品价格通过供求关系来确定。
(2)竞争机制:市场经济中,竞争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竞争可以提高效率和刺激创新。
(3)价格机制:市场经济中,通过价格的变动来调节资源分配和需求供给关系。
中级篇第三章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GDP)或人均GDP的增长。
经济发展则是指国家整体社会、政治和经济各个方面的进步和改善。
3.1 经济增长的因素(1)劳动力增长: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对经济增长起着关键性作用。
(2)资本积累:投资和资本积累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3)技术进步:技术的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
3.2 经济发展的指标(1)人均收入:人均GDP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
摩擦失业
自愿失业
非自愿失业
失业的类型
凯恩斯认为,如果失业仅限于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就达到了充分就业状态。
01
货币主义提出,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条件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02
一般认为,一个国家存在 4%—6% 的失业率是正常的。
1
2
3
功能财政与财政预算平衡思想
3、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挤出效应
财政政策效果 财政政策乘数 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
000 0 0 0
图5-3 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 图5-4 扩张性货币政策抵消挤出效应
政策背景
政策目标
政策手段(工具)
政策要素的逻辑体系
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经济目的的有意识干预。
经济政策可以分为两类: 行政计划类型,通过行政命令手段予以执行; 市场调控类型,通过市场机制来干预经济,以达到政策目标。
1
2
经济政策
4
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d的大小,d大,挤出效应大。
3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h大小,h大,挤出效应小;
4、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
02
01
03
04
05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的内容
货币政策的效果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货币政策乘数
三、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所采用的调控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各种措施的总称。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 人力资源政策;(4)社会保障制度; 对外经济政策 西方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师-经济学基础第五章-第十章思维导图
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一、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一)引致需求(二)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二、完全竞争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一)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要素需求曲线(二)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完全竞争生产者在购买要素时是完全竞争的,即生产者完全是要素市场价格的接受者,所以,生产者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边际要素成本和平均要素成本曲线与要素供给曲线重合。
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也是完全竞争产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市场上有大量的生产者,在某一价格的市场要素需求量,应该是该价格下所有生产者需求量之和。
但是,当市场上所有的生产者都根据要素价格的变化调整产量时,产品价格就会发生变化,所以生产者的的要素需求曲线会变得更陡峭。
三、劳动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一)生产要素供给的一般分析(二)劳动和闲暇(三)劳动的供给原则要素供给问题是消费者在一定要素价格下,将其全部资源在要素供给和保留自用两种用途上进行分配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生产者对劳动、土地等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最终消费品的需求中间派生出来的。
我们把这种对生产要素的需求称为引致需求或派生需求。
(1)边际物质产品:也称为边际产量,表示增加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
(2)边际收益产品:增加单位要素的使用所带来的收益的增量。
=边际物质产品×收益(3)边际产品价值:表示每增加一单位要素的投入所增加的价值,=边际物质产品×产品价格。
(4)边际要素成本:表示增加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成本增量,=边际物质产品×边际成本。
(5)平均要素成本:平均每单位要素投入的成本。
生产者使用要素的原则是: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条件下,根据企业内部的生产状况和市场情况,确定要素的使用量,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即边际要素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产品。
MFC=MRP.(四)劳动的供给曲线劳动的边际效用表示增加单位劳动所带来的效用。
劳动的效用实际上是收入的效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2、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三步走”战 略的发展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 起到下个世纪的前十年,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 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 期。”“展望下个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 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二000年翻一番,使人民 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特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 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下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本章内容: 发展是我国新时期的主题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步骤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发展是我国新时期的主题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三)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信息化是一个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科学技术等社会 生产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 泛应用信息资源加速现代化的过程。
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 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 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 化路子”,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可持续发展主要有三个原则:
⑴公平性原则 ⑵持续性原则 ⑶共同性原则
本章思考题
1、试述“三步走”战略的内容和特点。 2、如何理解“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和区别 3、如何理解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4、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及其意义?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含义和目标是什么?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 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 1991年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 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 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国家水 平,即人均4000美元,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 续前进。
发展经济学 知识点
第一章一.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经济特征1.收入水平低下2.生产效率低下3.就业率低4.分配不公5.技术落后6.二元机构二.什么是经济增长,什么事经济发展,简述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经济增长: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产品和劳务数量的增加。
经济发展: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经济结构优化,社会文明进步和制度更加完善。
联系与区别:1.经济发展内涵较广,既包括数量增长,又包含质量变化,突出表现在结构优化 2.经济增长是经济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3.有增长不一定有发展。
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 4.经济发展的目标是要考虑经济增长成果的所有社会成员的意义三.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用一岁时的预期寿命,婴儿的死亡率,识字率等三项指标组成的综合指数1为最坏,100为最好四.人类发展指数HDI代表人类发展三个指标的平均成就包括寿命(出生时的预期寿命)、知识(承认识字率和平均受教育年限)、收入(购买力评价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0为最坏,1为最好第三章一.简述亚当斯密的发展思想看不见的手自动调节经济运行。
1.国民财富增长是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积累的函数原因:1.劳动者的技巧因专业而进,2.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需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3.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只有在分工的基础上才可能。
2.资本积累:资本积累,增加工人数量,增加国民财富。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地租和利润。
斯密认为经济增长的状态不会被打破。
二.简述大卫李嘉图的发展思想李嘉图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
他在1817年提出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论为中心的严谨的理论体系。
他强调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财富在社会各阶级间分配的规律,认为全部价值都是由劳动生产的,工资由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利润是工资以上的余额,地租是工资和利润以上的余额。
由此,他阐明了工资和利润的对立,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对立。
此外,李嘉图还论述了货币流通量的规律、对外贸易的比较成本学说等等。
马春文发展经济学重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马春文第三版)重点总结课任老师:马文斌总结:袁凯题型有单选题、简答、论述、案例分析,主观题较多,客观背诵题目较少马文斌的考法肯定会问一些具体应用的题,比如重庆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如何解决?比较考验知识量和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换句话说考你的硬功夫!第一章: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展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农村空心化、产业空心化、投资虚拟化、资源垄断化、经济沙漠化发展经济学是一门以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研究发展中国家从不发达到发达状态转型的原理和政策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库兹涅茨):(1)发达国家的人均产值和人口增长迅速增加;(2)生产率快速增长;(3)经济结构迅速转变;(4)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发生变化;(5)发达国家瓜分世界完毕;(6)现代经济的增长扩散范围有限。
中国还是不是发展中国家?1、从GDP看,中低收入国家。
2、从经济发展布局看,结构性问题突出。
3、从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看,中国公共福利事业仍有待发展和完善.4、从贸易结构看,中国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应该不会考)观点一:增长与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经济增长指更多的产出,而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由于增加投资而增加的产量,还包括更高的生产效率,即单位投入所产生的产品的增加,此外经济发展还意味着产出结构的变化,以及各部门间投入分布的改变。
观点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加区别。
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的定义指出,现代经济增长不仅包括总量方面的特征,也包括经济结构、国际关系与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特征,也就是说,他将经济增长的概念扩大了,这与二十世纪80年代的“新经济增长”理论相一致。
卢卡斯、罗默、巴罗等经济学家也都用经济增长泛指经济发展。
第二章: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熊彼特创新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市场;(4)控制或获取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章节试题及答案:第五章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章节试题及答案:第五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1.按照三次产业分类法,下列产业中,属于第三产业的是(D)。
A.建筑业B.制造业C.种植业D.房地产业2.目前,世界各国往往把(B)作为国民收入的来源,也作为国民收入分配的起点。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物质生产总值D.平均国民生产总值3.积累基金中所占比重最大,最主要的部分是(A)。
A.扩大生产基金B.社会消费基金C.个人消费基金D.社会后备基金4.社会保障是通过(C)所形成的一种分配关系。
A.社会捐助B.社会成员互助C.国民收入再分配D.国民收入初次分配5.经济增长方式是指(C)。
A.经济发展的目标形式B.经济发展的决策方式C.资源的总体配置方式D.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式6.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A)。
A.统筹兼顾B.循序渐进C.宏观调控D.注重科技7.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是(B)。
A.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B.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C.发展社会生产力D.满足劳动者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8.一般来说,在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的条件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D)。
A.内涵型与外延型B.集约型与粗放型C.集约型D.粗放型9.根据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划分的规定,第一产业是指(C)。
A.工业B.农业和工业C.农业D.服务业10.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其他部门对它依赖程度大,它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关联度大,该产业是(B)。
A.战略产业B.主导产业C.基础产业D.高科技产业11.反映世界新技术革命成果,能在将来带动整个产业结构向高度化演进的产业是(A)。
A.战略产业B.基础产业C.主导产业D.工业产业12.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是(B)。
A.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B.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C.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D.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支出13.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引导合理消费,这是因为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可以通过(D)共同负担和筹集社会保险费,使劳动者的消费结构趋于合理化。
第五章 经济增长理论
k* f(k*)
* c gold
MPK =
* k gold
steady-state capital per worker, k*
The transition to the Golden Rule steady state
The economy does NOT have a tendency to move toward the Golden Rule steady state. Achieving the Golden Rule requires that policymakers adjust s. This adjustment leads to a new steady state with higher consumption. But what happens to consumption during the transition to the Golden Rule?
* * y gold f (k gold )
* c gold
* * i gold k gold
* k gold
steady-state capital per worker, k*
The Golden Rule capital stock
c* = f(k*) k*
is biggest where the slope of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equals the slope of the depreciation line:
经济专业考试知识点总结
经济专业考试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经济学原理1. 经济学的定义与范畴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来满足无限的需求的一门社会科学。
它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重要范畴。
2.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供求关系决定了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如何形成。
3.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当一种选择被做出时,对其他选择所放弃的机会成本。
它是衡量经济学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
4. 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当单位产品或服务的消费增加或减少时,所产生的额外效用的变化。
边际效用理论是现代经济学的基础。
5. 产出与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包括劳力、资本和管理等。
它们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产出是生产过程的结果,也是经济学的核心。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1.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
2.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3. 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在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得到就业的劳动力数量与总劳动力数量的比率。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4.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两种重要手段。
货币政策主要由中央银行实施,而财政政策主要由政府实施。
5.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总体生产能力的增加。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持续繁荣的重要来源。
第三章:微观经济学1.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指的是一个市场中买卖双方的数量和特征。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垄断市场、寡占市场和竞争市场。
2. 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
劳动力市场的稳定与否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3. 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以较低价格出售产品所获得的额外收益,而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以较高价格购买产品所获得的额外收益。
4. 税收税收是政府通过征收税收来融资公共支出的一种方式。
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第五章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第一节失业一、失业与通货膨胀一样已成为困扰各国发展的难题。
二、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对劳动力人数之比。
三、失业的类型及其原因1.失业的类型a)摩擦性失业及其原因i概念:由于经济中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ii原因:(1)劳动力流动与需求不可能完全吻合;(2)一部分劳动力退出,一部分劳动力加入,这种交替过程的不同步性;(3)寻找更理想工作的过程b)结构性失业及其成因i概念:由于劳动力的供求不一致产生的失业。
ii是一种“失业与空位”同时存在的状况c)周期性失业及经济周期i周期性失业的概念:由于总需求不足时而引起的短期失业ii劳动力需求也是一种引致需求。
iii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
d)解释经济周期的乘数和加速数理论i乘数:总需求中的投资支出增加或减少时,会引起收入数倍的增加或减少,这一倍数就是乘数。
ii加速数:收入的增减必定引起投资数倍的增减,这一倍数称为加速数。
iii加速的双重含义:(1)不仅当产量的增长幅度提高时投资的增加加速,(2)而且当产量增长幅度减少时投资的减少也是加速的.e)投资、收入和消费的相互影响通过加速数,上升的收入和消费会引致新的投资(引致投资),通过乘数,投资又使收入进一步增长。
乘数与加速数交互作用形成经济周期:投资影响收入和消费(乘数作用),反过来,收入和消费又影响投资(加速数作用)。
两种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累积性的经济扩张或萎缩局面。
f)消除经济周期必须由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通过提高或减少自发性的投资,调整总需求,可以改变或缓和经济波动。
2.失业的微观基础a)自愿失业:存在就业机会,而失业者在现行的工资条件下不愿意接受它而产生的失业。
在一个工资可自发调节的灵活的市场上,不会有生产过剩或非自愿失业,这时存在的失业属于“自愿失业”。
b)非自愿失业:指在现有工资水平下,愿意接受工作的人却找不到工作职位而产生的失业。
国民经济学林木西第二版
国民经济学林木西第二版国民经济学是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活动的学科,它关注着资源的配置、生产与分配等一系列经济现象。
林木西教授编写的《国民经济学》是该领域的一部经典教材,第二版的出版更是为学习者提供了更详尽、更全面的知识。
第一章绪论国民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基础课程,它是了解经济运行规律、分析经济问题的基石。
本章主要介绍国民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其在经济学体系中的地位。
通过对经济现象的分类、研究方法的介绍,读者将对国民经济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第二章经济学基本原理经济学基本原理是国民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它包括供求理论、边际分析等重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机会成本、相对效益、边际效用递减等概念,以及市场供求曲线等经济学模型。
第三章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国民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涉及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持续增长、发展阶段划分以及发展经济的方式和路径等问题。
本章主要介绍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包括新古典增长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等。
第四章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是国民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关注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以及产生波动的原因。
本章主要介绍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的定义、特征,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在控制经济波动中的作用。
第五章经济发展的目标与手段经济发展的目标与手段是国民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议题,它涉及到如何通过经济活动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以及如何选择适当的经济政策等问题。
本章主要介绍经济发展目标的设置、经济政策的实施,以及政府、市场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
第六章国民收入与国民生活水平国民收入与国民生活水平是国民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关注个人、家庭、企业和政府的收入和支出,以及这些因素对国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本章主要介绍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国民收入的分配以及国民生活水平的衡量指标。
第七章价格与价格体系价格与价格体系是国民经济学中一个核心问题,它涉及商品与劳务的价格形成机制、价格变动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等内容。
《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概述介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解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核心问题概述经济学的主要分支和应用领域1.2 经济学的基本假设说明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如理性人假设、市场出清假设等探讨这些假设对经济学分析的影响和局限性1.3 经济学的两大定律介绍供需定律和市场均衡的概念解释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对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影响第二章:微观经济学2.1 市场和竞争探讨市场的定义和类型,如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等分析竞争的作用和市场效率2.2 消费者行为介绍需求曲线的概念和影响需求的因素解释消费者剩余和边际效用理论2.3 生产者和成本讨论生产者的目标和经济利润分析短期和长期成本曲线的变化及其对生产决策的影响第三章:宏观经济学3.1 宏观经济指标介绍国内生产总值(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分析这些指标对经济状况的反映和重要性3.2 国民收入的determination解释国民收入的概念和核算方法探讨总需求和总供给对国民收入的影响3.3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分析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定义、目标和工具讨论这些政策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就业的影响及可能的副作用第四章:国际经济学4.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与政策介绍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好处与产生原因探讨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如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生产要素禀赋理论4.2 贸易制度与国际经济组织分析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其他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和影响讨论贸易政策工具,如关税、配额、补贴等,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4.3 汇率与外汇市场解释汇率和外汇市场的概念探讨汇率决定理论,如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等,及政府干预对汇率的影响第五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5.1 经济增长的含义与衡量解释经济增长的概念及衡量指标(如GDP增长率、人均收入增长率等)分析经济增长的意义和重要性5.2 经济增长理论介绍新古典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探讨技术进步、人力资本、资本积累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5.3 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讨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分析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政策,如绿色经济、低碳发展等第六章:市场经济与政府干预6.1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分析市场失灵的情况,如公共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探讨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和方式,如制定法规、提供公共品、调控市场等6.2 社会保障与福利制度介绍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分析这些制度对缓解贫困、保障公民基本生活等方面的作用和争议6.3 市场秩序与市场监管讨论市场秩序的重要性及其维护手段分析市场监管的策略和措施,如反垄断法、质量监管、价格干预等第七章:劳动经济学7.1 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概念与结构解释劳动力市场的概念和基本要素分析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变动及其对工资和就业的影响7.2 劳动力市场的歧视与平等就业探讨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现象及其表现讨论反歧视政策和劳动平等的原则与实践7.3 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介绍劳动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如工资基金理论、劳动力需求理论等分析劳动力市场政策,如最低工资法、工时制度等,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第八章:环境经济学8.1 环境问题的经济分析探讨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影响分析环境资源的使用和配置问题,如水、土地、空气等8.2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介绍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如外部性理论、环境价值评估等讨论环境政策的工具和效果,如污染税、排放交易制度等8.3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分析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内涵和实践探讨绿色经济的发展模式、挑战和机遇第九章:金融经济学9.1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解释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和类型探讨金融工具的功能和风险,如股票、债券、衍生品等9.2 金融机构与金融体系分析金融机构的类型和作用,如银行、保险公司等讨论金融体系的风险管理和监管机制9.3 利率与货币政策解释利率的决定和影响因素探讨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和效应,如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调整等第十章:行为经济学10.1 行为经济学概述介绍行为经济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分析行为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的主要差异和互补性10.2 行为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探讨有限理性、心理账户、代表性启发等行为经济现象讨论行为经济学在决策、判断、偏好等方面的应用和影响10.3 行为经济学与政策设计分析行为经济学在政策设计中的应用,如默认选项、助推等探讨如何利用行为经济学原理改善公共政策和市场机制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五章中“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定义与衡量:这一部分需要重点关注经济增长的概念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区别,以及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体系。
国民经济统计学教学作者邱东第五章国民经济动态统计
二、经济周期的成因
非凯恩斯主义
消费不足周期理论 投资过度周期理论 纯货币周期理论 创新周期理论 心理周期理论 太阳黑子周期理论 政治性周期理论
• 三、经济周期的特点
–收缩初期企业存货普遍清理,企业对设 备和厂房的投资急剧下降。
–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 –敏感商品价格下降 ,而不敏感的商品价
•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指标是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 总值.
• 如果考虑人口变动的影响则采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 度量.
• 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净产值等指标也可以用 来度量经济增长.
5、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是一个明确的可以度 量的标准,它被定义为本时期的国民总产出或收入相 对于上一个时期的所增加的百分比.
格和工资水平却很少下降,即使有所下 降,也不象前者那样下降得很迅速。 –企业利润急剧降低,普通股票价格下降 。
• 四、经济周期的统计分类 –(一)按经济周期的持续时间分类 • 经济文献中,经济周期的类型,大多是依据周 期所持续的时间长短来划分的。例如,有短周 期即基钦周期(Kitchin Cycle),中周期即朱格 拉周期(Juglar Cycle)和长周期即康氏长波 (Kondratieff Cycle)。 • 还有一种较长周期,叫“库兹涅茨长周期” (Kuzenets Cycle)。
• 五、经济周期的统计描述 –(一)经济周期统计图 •经济周期统计图是经济周期统计描述最直 观的方法,经济周期统计图的基本作法是, 以时间作为横轴,以指标值作为纵横,根 据实际观测的数据,对某一经济指标一段 时间内的数值运动进行描点做图
经济周期统计图
增长率 %
中国1977-2009年GDP增长率波动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第九个经济周期:1991年至1999年。1991年,经济增长率回升 到9.2%。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随后召开的党的十四 大,为中国改革开放打开了一个新局面。然而,由于当时 改革开放才十来年,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还没有根本转型, 原有体制下的投资饥渴、片面追求速度的弊端还没有被克 服。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长很快冲到14.2%的高峰,出现 经济过热现象。1994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到24.1%。在治 理经济过热中,1993年下半年至1996年,国民经济运行成 功地实现了“软着陆”,既大幅度地降低了物价涨幅,又 保持了经济的适度快速增长。随后,又成功地抵御了亚洲 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克服国内有效需求的不足。1999年,经 济增长率回落到7.6%,结束了第9个周期。
9
10
11
12
2001-2010年中国、美国、日本GDP比较
思考问题: 如何看待现代中国的迅速崛起? ——中国威胁论、中国经济即将崩溃论、中 国经济泡沫论
13
◎2004年全球GDP以美元计,排名全球184个国家和地区 前五位的依次为:美国(11.6675万亿美元)、日本 (4.6234万亿美元)、德国(2.7144万亿美元)、英国 (2.1409万亿美元)、法国(2.0026万亿美元)、中国 (1.9317万亿美元,第五位) ◎2005年,中国GDP超过2万亿美元(2.3万亿),位于世界第四, 略领先英国。 ◎2008年, 美国 13.9800万亿美元、 日本 5.2900万亿美 元、 中国 3.3700万亿美元(位于第三)。 ◎2009年,美国1433万亿美元,中国4.91万亿美元(也有 统计说是5.2万亿) ,而日本超过5万亿美元,所以有的说超 过,有的说接近,官方拒绝谈论。但人均GDP日本是中国 的12倍,美国是25倍。
3
2、衡量经济增长,通常主要采用国民生产总值 (GNP)、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净 值(NNP)、国民收入(NI)等的增长率以及按 人平均的增长率。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4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 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 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 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 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是“国土”概念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 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 口额。用公式表示为:GDP = CA + I + CB + X 式 中:CA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 CB为政府支出、 X为净出口额。
14
2、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原因 (1)中国具有很高的资本积累率。资本的年 积累率高达GDP的40%。在中国经济增长中,资 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为突出。19531978年为73.8%,1953-1997年为57.8%,1979 年-1997年为45.4%,1991-1997年为46.4%。之 后基本都稳定在40%左右。
23
(2)腐败现象难以根本扼制。
政府仍掌握相当部分资源(资金、许可证 等)的配置权或定价权——政府价格与市场价 格之间的价差——制度租金——寻租(Rent Seeking )
24
(3) 银行体系的弊端。
据统计,中国各商业银行的呆、坏帐比例 曾高达20%—25%,同发生金融危机的泰国、 马来西亚、印尼、韩国的银行呆、坏帐相比有 过之而无不及。但之所以免遭巨大冲击,原因 有两个方面:一是银行业还没有完全开放,人 民币还不能自由兑换;二是中国居民很高的储 蓄意愿。
27
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
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实现经济增长不同 要素的组合形式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途径。 经济增长类型:主要根据经济增长的三因素 (劳动、资本、技术)在经济增长中所起作用 来划分,可分为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集约型 经济增长方式两类。
28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指在原有技术水 平基础上通过大量投入生产要素(即土地、资 本、劳动等)来提高经济增长的方式。属于数 量扩张型的外延式增长方式。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指依靠生产要素 质量的提高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即通过 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等提高劳动生产率 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属于质量效益型的内 涵式经济增长方式。
15
(2)产业结构升级特别是伴随着这个过程而 发生的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能为经济 快速增长提供有力的支持。由于长期执行重工业 优先发展战略,使劳动力配置严重扭曲,70%以 上的劳动力在附加值低的农业部门。随着产业结 构的调整和升级,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转移是一个规律。而这种转移至少可以 持续几十年,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就可以持 续支撑。
22
第十个经济周期:2000年至2009年。从2000年起,到2007 年,经济增长率连续8年处于8%以上至13%的上升通道内。 2008年和2009年,中国经济面临着国际国内四重调整的 叠加,即改革开放30年来国内经济长期快速增长后的调 整与国内经济周期性的调整相叠加,与美国次贷危机导 致的美国经济周期性衰退和调整相叠加,与美国次贷危 机迅猛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而带来的世界范围大调整相 叠加。2008年,经济增长率回落到9%。2009年,回落至 8.5%,完成第10个周期。2010年,中国经济有望进入新一 轮,即第11轮周期的上升阶段
25
(4)国有企业的亏损:1997年出现全行业亏 损。国企破产—大量失业—社会难稳定。 (5)地区差距扩大。地区差距扩大造成东部 和中西部对政策产生不同需求。东部希望中央 继续放权和进一步市场化,而中西部则希望中 央加强集权。使中央政府难以制定和实施大家 满意的政策。
26
(6)粮食生产的问题。 粮食生产从80年代中期以来反复出现波动, 但从总量上看已能满足国民温饱需求。但随着 人口增加和饮食结构改善,对粮食的需求会增 加。而非农产业和基础设施发展会占用耕地, 对蔬菜、水果的需求也会与粮食生产竞争有限 的耕地。
29
(二)加快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 转变的必要性
1、长期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 粗放性增长方式难以保证持续、稳定的快速经济增长。因此 提出低碳经济概念。 2、以高投入作支撑、低效益为代价的高速度,不仅会 带来高通胀,而且还会带来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环境的恶化。 目前经济增长是以大量消耗物质资源实现的。新中国成 立60多年来,GDP增长了十多倍,矿产资源的消耗增长40 多倍。2006年我国GDP仅占世界的5.5%,却消耗了世界 50%的水泥、30%的钢材、15%的能源。大量消耗的能源 资源主要是不可再生的矿物资源,绝大多数需要进口,大量 进口我们又缺少价格话语权。 3、我国长期以来以传统技术为基础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占较大比重,导致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缓慢。
19
3、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快速增长所面临的障 碍因素
、
(1)经济的周期波动。从1978年改革开放 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很快,但年际间的 增长差异很大,年增长率(GDP)最高达13%— 15%,最低时只有3%—4%。改革开放前经历了 5个周期,改革开放后也经历了5个周期。
20
第六个经济周期:1977年至1981年。结束“文化大革命”之 后,1977年、1978年,全国上下“大干快上”的热情很高。 1978年经济增长率上升到11.7%,1981年回调到5%左右。 第七个经济周期:1984年至1986年。在农村改革、城市改革 推动下,1984年经济增长率上升到15.2%,1986年回调到8% 左右,形成第7个周期。 第八个经济周期:1987年至1990年。1987年、1988年,经济 增长率分别上升到11.6%和11.3%。1988年,居民消费价格上 涨到18.8%。在调整中,经济增长率在1989年、1990年分别下 降到4.1%和3.8%。
16
(3)来自所谓技术进步的“后发优势”。
技术进步有两种实现方式,一是自己投资进行研发,二是 向其他国家学习、模仿,或者花钱购买先进技术。最尖端的技 术研发特点是成功率很低,一般而言95%的科研投资没有取得 任何成果,而取得成果的技术中也仅有一小部分具有商业价值, 因此尖端技术投入大而失败的概率很高。相对而言,模仿和购 买花费的成本要低得多。但是发达国家由于处于技术前沿,所 以就必须自主研发,而后发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不高,中国为30%-40%,而发达国家都在55%以上。说明在 选择技术进步的方式上有“后发优势”,可以通过模仿、购买 等实现。日本从50年代到80年代末,亚洲四小龙也从60年代 到90年代末保持了将近40年的快速增长,中国1978年改革开 放时雨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比日本当年还要打,所以利用这个 技术差距中国可以维持50年的快速增长。
17
(4)制度改进的效率和潜力。
中国实现的改革开放就是对制度进行的改进。 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通过改革,使资源配置 效率向生产可能性曲线靠近,将生产力从传统受 压迫的体制下释放出来。可改革还在继续深入, 生产力进一步释放还有相当大的潜力。
18
(5)大国优势是中国能够快速增长那个并 继续维持下去的重要保证。 一般来说,经济规模小的国家和地区,内部 技术结构差异较小,缩小差异所需要的时间也相 对短一些。但是,大国内部差异比较大,缩小差 异所需要的时间也很长。如中国就是先沿海发展, 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但东部地区与发达 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以及东西部地区之间的技术 差距都很大,所以利用技术结构差异的潜力也很 大。
6
国民生产净值(NNP)——指一个国家的全部国 民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最终产 品和劳务价值的净值。一般以市场价格计算。它 等于国民生产总值减去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 国民收入(NI)——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 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 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 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 产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