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风险的主要特征

合集下载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表现形式与特征探究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表现形式与特征探究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表现形式与特征探究王娟宁夏银行鼓楼支行【摘要】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是操作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操作风险的主要矛盾和主要方面。

柜面业务操作风险通常是在银行营业网点受理客户业务交易后,由于外部欺诈、内部欺诈原因对银行或客户资金财产造成损失所形成的风险。

【关键词】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制度建设风险控制动态管理一、引言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是指银行网点柜台为客户办理账户开销、现金存取、支付结算等业务过程中由于风险控制失效使银行或客户资金遭受损失的风险,是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领域。

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表现形式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种类和风险点很多,但其表现形势主要归纳为以下12个方面:1.缺乏流程控制体系下的柜面操作风险管理机制。

在传统的劳动分工原则下,职能部门把银行的流程割裂成一个个独立的环节,关注的是单个任务或工作,其结果就是忽视柜面操作风险控制的动态性、系统性,忽视了以流程为驱动为载体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从而引发了由于流程不完备而形成了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控制盲区。

2.过度重视银行柜面服务效率的提升,牺牲了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合理控制。

金融市场的需求急剧扩大,导致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压力不断增加。

为再好地提高客户效率,商业银行在一定程度上以牺牲合理的操作风险控制手段,来提高柜面业务运行效率,使得柜面操作风险的管理压力骤升。

3.监管职责重叠、内容重复,缺少信息沟通渠道。

网点负责人、业务主管、业务检查人员、事后监督人员在实际操作风险监管工作中职能重叠,缺乏工作上统筹和协调,没有信息沟通渠道,上下级之间、不同岗位之间风险管理信息难以共享,造成风险管理工作的局部重复劳动及控制失效现象。

4.权限管理混乱。

没有合理地按照业务操作与业务授权相分离的原则进行权限管理,造成“一岗多能”现象的出现,柜面业务的操作风险较大。

5.岗位组织不合理。

柜面业务处理人员与事后监督人员不能在空间上进行业务管理分离,账务处理人员与现金管理人员混岗,客户经理与记账人员兼岗,记账与对账岗位串岗等。

操作风险压力测试理论与实践

操作风险压力测试理论与实践
13-Aug-19
1、操作风险的基本理论
(2)分布广泛。操作风险在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 中分布广泛。它既可以是发生概率高、损失相对较 少的日常操作不当的操作风险,也有发生概率低, 损失相对大的如欺诈、灾害等。这些操作风险一旦 发生,常常会波及许多方面。
(3)操作风险控制的周期性。操作风险的发生有 “高——低——高——低”的周期特点。正常情 况下,当商业银行推出新的工作程序时,操作风险 发生概率就高(员工的熟悉度不够);使用一段时 间后发生的概率变低(员工的熟练度提高);长时 间使用后操作风险发生的概率又变高(员工遵守规 则度下降);经过教育、管理,操作风险发生概率 又降低(13制-Au度g-19重定,员工重视)。
1、操作风险的基本理论
单笔事增件加录入操作风险数据搜集表格和计算过程
13-Aug-19
1、操作风险的基本理论
损失信息汇总
13-Aug-19
1、操作风险的基本理论
3)形成业务线—风险事件分类矩阵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从上述两个角度的分类框架下, 发展出了操作风险的业务线-风险事件分类的二维 矩阵,一个维度是风险事件分类,另一个维度是银 行业务线。
交易账户人民币理财产品、外币理财产品、在银行间债券市场 做市、自营贵金属买卖业务、自营衍生金融工具买卖业务、 外汇买卖业务、存放同业、证券回购、资金拆借、外资金 融机构客户融资、贵金属租赁业务、资产支持证券、远期 利率合约、货币利率掉期、利率期权、远期汇率合约、利 率掉期、掉期期权、外汇期权、远期结售汇、债券投资、 现金及银行存款、中央银行往来、系统内往来、其他资金 管理,等等。
业务线—风险事件分类矩阵示例
公司金融
交易和销售 零售银行 商业银行 支付和清算 代理服务 资产管理 零售经纪

银行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银行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银行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在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面临着各种风险。

其中,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是银行运营中最为重要和常见的两种风险形式。

本文将对银行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进行深入探讨。

一、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当债务人无法或不愿意按时、按约定偿还债务时,债权人面临的潜在损失风险。

在银行业务中,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于贷款业务和债券投资业务。

信用风险的发生会对银行的资金安全和运营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1. 信用风险的特征信用风险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不可避免性:在业务发展过程中,银行难以完全避免信用风险的发生。

(2)不对称性:债权人所面临的风险是无法预测和预防的,而债务人则拥有较多的信息优势。

(3)时效性:信用风险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时间延迟性,因此需要及时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

2. 信用风险管理为了降低信用风险对银行业务的影响,银行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风险管理措施:(1)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架构、制定风险政策和指标体系等。

(2)加强风险测度和监控:通过建立信用评级体系,对债务人进行评估和分类,并定期进行风险监控。

(3)多元化信贷风险分散:通过分散投资组合,降低信用风险的集中度。

(4)建立适当的风险拨备:根据信用风险的大小和潜在损失程度,建立合理的风险拨备。

二、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人、机、制度等内部因素或外部事件引起的意外损失风险。

在银行的业务运营过程中,操作风险是不可忽视的。

操作风险的发生会导致银行的财务损失和声誉受损。

1. 操作风险的类型操作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人为错误:员工的疏忽、盗窃、欺诈等行为导致的损失。

(2)流程错误:业务流程中的纰漏、缺陷或错误操作导致的损失。

(3)系统故障:技术设备、信息系统或网络故障引发的损失。

(4)外部事件:自然灾害、恶劣天气或市场环境变化等外部因素导致的损失。

2. 操作风险管理为了有效管理操作风险,银行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员工职责、规定业务操作流程,并加强内部审计。

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特征

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特征

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特征一、引言操作风险是金融机构面临的重大风险之一,涉及人为因素、系统缺陷、流程管理、市场环境和自然灾害等多个方面。

了解和掌握这些风险特征对于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业务运营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分析这些风险特征,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

员工疏忽、违规操作、欺诈行为等都可能引发严重的操作风险事件。

为了降低人为因素带来的风险,金融机构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风险意识,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以及实施严格的奖惩措施。

三、系统缺陷系统缺陷也是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的一个重要来源。

系统故障、软件漏洞、网络安全问题等都可能导致金融机构出现重大损失。

为了解决系统缺陷带来的风险,金融机构需要加强技术投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以及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修复。

四、流程管理流程管理不善也是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的一个重要特征。

流程设计不合理、执行不严格、监管不到位等都可能导致操作风险的产生。

为了降低流程管理带来的风险,金融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流程管理体系,优化流程设计,加强流程执行和监管,以及定期进行流程审查和改进。

五、市场环境市场环境的变化也可能引发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

市场波动、政策调整、竞争加剧等都可能对金融机构的业务运营和风险管理带来挑战。

为了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金融机构需要加强市场研究,及时掌握市场动态,调整业务策略和风险管理措施,以及建立灵活的风险应对机制。

六、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的另一重要来源。

自然灾害可能导致金融机构的营业场所遭受严重损失,影响业务运营和风险管理。

为了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金融机构需要加强物理安全防护措施,如建立防震、防洪、防火等设施;同时也要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七、结论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通过对人为因素、系统缺陷、流程管理、市场环境和自然灾害等方面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的特征。

第六章操作风险管理

第六章操作风险管理
其次,他盗用了操作人员管理的IT系统权 限,用于取消特定的交易行为;
法国兴业银行的内部欺诈案
再次,他伪造了相关数据,使得他能够伪 造虚假操作数据的来源;
并且,他确保了在每次虚假操作中使用另 一个不同于他刚刚取消的交易中的金融工 具,目的是为了增加他规避相关审查的几 率”。
按损失事件的类型划分
第六章 操作风险管理
操作风险是金融机构经营中面临的一种古 老的风险种类。但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 相比,金融机构对操作风险的认识和管理 长期出于低水平。
20世纪90年代以来,巴林银行、大和银行 等许多国际大型金融机构因严重的操作风 险管理失败导致损失后 → 人们才逐渐将 视角投向这一范畴。
2004年出台的《新巴塞尔协议》正式将操 作风险的衡量和管理纳入金融机构的风险 管理框架中,并要求金融机构为操作风险 配置相应的资本金。
指令输入后,电脑操作屏幕上出现了输入 有误的警告,但由于这一警告经常出现, 交易员忽视了这一提醒继续操作。
瑞穗证券的“乌龙指”事件
随后,东京证券交易所发现错误,立即用 电话通知瑞穗证券公司取消交易,然而由 于证券交易所的系统存在缺陷,取消交易 的操作未能成功。
13日,日本证券结算机构正式决定按照每 股91.2万日元的价格实施强制性现金结算。 为此,瑞穗证券公司的损失达到了400多亿 日元。
1、内部欺诈。有机构人员参与的诈骗、盗 用资产、违犯法律以及公司规章制度的行 为。
专栏:法国兴业银行的内部欺诈案
2008.1.24,法国兴业银行披露,由于该行 交易员伪造大量虚假交易单,隐瞒大额头 寸——将大量单边投机交易伪装成具有双 边对冲的低风险交易,导致银行蒙受约合 71.6亿美元的巨额亏损。
该调查收集了国际知名的30家银行关于操 作风险数据收集系统的状况、实际损失的 次数以及损失金额等内容,并对损失事件 类型进行了划分。

操作风险管理衡量及管理

操作风险管理衡量及管理
缺陷:但这两种方法都采用的是总收入指标,方 法过于简单,没有考虑金融机构管理操作风险能 力的差异,而且总收入指标与操作准发
巴塞尔委员会提供了更具选择性和操作性的替代 方法, 即在商业银行业务线和零售银行业务线中 以信贷量(以有余额贷款和垫款表示)作为风险暴露 指标,通过设定为0.035的m系数调整来替代总收 入指标,并提供这两条业务线与其他六条业务线 的 几种组合方式:
1.34
一般标准
为具备使用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的资格,银行必须 至少符合监管当局的以下规定: 银行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适当积极参与操作 风险框架的管理 银行的风险管理系统概念稳健,执行正确有效 有充足的资源支持在主要产品线上和控制及审 计领域采用方法 银行用标准法(高级计量法)计算监管资本之 前,监管当局有权对该银行的标准法(高级计 量法)实施一段时间的监测
β值实际反映了 银行各产品线的
重要性,
在各个产品线中,总收入是一个广义的指标,代
表业务经营规模,因此也大致代表各个产品线的 操作风险暴露。计算各个产品线资本要求的方法 是,用银行的产品线总收入乘上一个该产品线适
用的系数(β)。 β 值代表行业在特定产品线的操
作风险损失经验值与该产品总收入之间的关系。
而交易规模及结构变化迅速的业务领域,如电子银 行业务,受到操作风险冲击的可能性却很大。
4.难以量化
迄今为止,量化操作风险仍然是一项困难的工作 。
不同机构、不同业务类型的操作风险具有各自的 特征,难以用统一的方法对各类操作风险进行准 确的识别和计量。
操作风险的损失可能性与原因
风险类型
流程风险
由于人为的、系统的错误而引起的内部控制缺乏 或信息系统的信息不足所导致的不可预见的损失 的风险。

金融风险管理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西安财经大学

金融风险管理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西安财经大学

第一章测试1.对风险的理解,以下选项正确的是:()A:风险是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B:风险是实际结果对期望值的偏离C:风险是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D:风险是结果的不确定性答案:ABCD2.金融风险的特点包括:()A:隐蔽性B:主观性C:扩散性D:普遍性答案:ABCD3.以下风险属于市场风险的是( )A:利率风险B:投资风险C:汇率风险D:违约风险答案:ABC4.操作风险具有人为性的特点。

()A:错B:对答案:B5.流动性风险是一种外生风险,不存在内生性。

()A:错B:对答案:A6.声誉风险由于其难以衡量、控制和预测,因此巴塞尔协议还没有将其列入监管框架中。

()A:错B:对答案:A第二章测试1.巨额损失的出现,意味着风险管理的失效。

()A:对B:错答案:B2.识别金融风险的类型和受险部位,是金融风险识别的第一步。

()A:对答案:A3.风险分散只能降低系统性风险,对非系统性风险却无能为力。

()A:对B:错答案:B4.金融风险识别的基本原则有()A:风险最小化B:成本效益C:实时性D:准确性E:系统性答案:BCDE5.金融风险识别的基本内容包括()A:风险度量B:严重程度C:产生原因D:风险类型E:受险部位答案:BCDE6.“不将所有鸡蛋放在同一篮子中”体现了()思想。

A:风险承担B:风险对冲C:风险转移D:风险分散答案:D7.对发生频率高、单体损失程度低且风险事件近乎独立的风险,可使用()。

A:风险转移策略B:风险承担策略C:风险分散策略D:风险对冲策略答案:B第三章测试1.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的区别之一是防范信用风险工作中会遇到法律方面的障碍,而市场风险方面的法律限制很少。

()A:错B:对答案:B2.由外在不确定性导致的信用风险等金融风险称为非系统性风险。

()A:对答案:B3.某项金融资产的方差越大,说明金融风险越小。

()A:错B:对答案:A4.巴塞尔协议III包括三大支柱:核心资本、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和信息披露。

第七章操作风险

第七章操作风险

可以自主划分风险类型 包含了非预期损失
3、极值法
不考虑分布的全部情况,只考虑分布的尾部, 也就是潜在的重大损失。
4、记分卡法
银行业务被划分若干类型,首先依据行业标准 为风险制定一个初始值,然后通过记分卡法不 断修正。该法较少依赖于历史数据,而更多偏 重于全面的定性分析。
2008年的金融危机暴露了现行操作风险计量框 架的两大缺陷,一是操作风险资本的要求不足 以弥补一些银行的操作风险损失;二是行为不 当、系统和控制不足等损失类型,难以通过内 部模型来估算操作风险资本要求。
存在的问题有:
一是,由于各方法复杂性、风险敏感度不同,导致计 量结果差距很大,缺乏可比性。
二是总收入是由净利息收入加上净非利息收入构成, 本质上相当于将银行的操作风险与盈利水平而非业务 规模相关联,即银行盈利水平越高,操作风险越高。
三是固定的资本系数,无法反映银行随着规模扩张、 业务增加所导致的操作风险发生概率和损失率提高的 问题。
(4)客户、产品以及商业行为风险 因疏忽未对特定客户履行份内义务(如信托责
任和适当性要求)或产品性质或设计缺陷导致 的损失 包括:适当性、披露和信任责任不良的业务或 市场行为产品瑕疵。
案例: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
(5)实体资产破坏风险 实体资产因自然灾害或其它事件丢失或毁坏导
致的损失。
第七章 操作性风险
第一节 操作风险概述
导入案例:东亚银行挤兑事件
2008年9月24日,这一天东亚银行股 票大幅下挫11.3%,由26港币跌至23.95元, 为33个月来的最低位,同一日,大量存户 到东亚银行挤兑存款。
一、操作风险的含义及特点
广义: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以外的所有风险。 狭义:金融机构中与运营部门有关的风险 巴赛尔委员会: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特征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特征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特征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是指由于操作不当、制度不完善、人员失误等
因素导致的风险。

其特征包括:
1. 内部控制不足:商业银行可能存在内部控制不完善导致操作风
险的情况。

例如,员工未按照规定的程序执行操作,或是未能及
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2. 人员错误: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一个主要来源是人员错误。


工可能因为疏忽、无知或恶意而导致操作失误,这些错误可能导
致损失。

3. 不合理的决策:商业银行在决策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合理的行为,例如未能充分评估和处理潜在的风险。

这可能导致决策偏差,从
而增加操作风险。

4. 技术故障:商业银行的操作依赖于各种技术系统和设备。

如果
这些系统和设备发生故障或出现安全漏洞,可能导致操作风险。

例如,系统故障可能导致交易丢失或延迟,进而对银行的资金流
动性和声誉产生负面影响。

5. 突发事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还可能受到突发事件的影响,如
天灾、政治动荡或恐怖袭击。

这些事件可能导致银行业务中断、
资产损失和声誉风险。

6. 不完善的制度和流程:商业银行可能存在制度和流程不完善的
情况,这可能导致操作不规范或无效。

缺乏明确的操作规范和流
程可能增加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特征包括内部控制不足、人员错误、不合理
的决策、技术故障、突发事件和不完善的制度和流程。

商业银行
需要不断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员工素质、加强技术安全和灾备能力,并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流程,以减少操作风险的发生。

第12章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第12章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用风险资本时所采用的方法,LDA使我们把操作风险、
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以统计方法结合在一起得到机
构总风险量成为可能;保险因素可以单独建模,这
使我们可以理解各种保险产品对预期损失和非预期
损失的影响;成本和收益的变化可以测度,通过估
计所有的控制环境的改变引起的频率或强度的变化,
可以对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产生的影响进行估计,
经济学院
商业银行 ·第十二章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 第二节 操作风险的衡量
记分卡是机构对风险与内控的一个自我评估, 主要包括以下组成部分:风险事件、风险拥有者、 风险发生可能性、风险影响力、缓释风险的控制措 施、控制实施者、控制设计和控制影响等。尽管这 些只是进行判断,但是完全是基于机构未来发生事 件的预测,而不是机构过去发生事件的总结,因此 体现出很强的前瞻性。
则运用匹配规则(如按比例分配指标)进行分配;
(3)在与总收入匹配时,如果一项活动没能够匹配到特定
的业务线,那么就适用资本分配最高的那条业务线。同一业
务线适用于任何相关的从属业务活动。
经济学院
商业银行 ·第十二章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 第二节 操作风险的衡量
(4)将业务线与操作风险资本的匹配必须与其它风险规范 资本所采用的业务线概念一致。对该原则的任何偏离都必须 进行清晰的记录; (5)对匹配过程必须做准确的记录。尤其是书面上的业务 线概念必须清楚且足够细致以使第三方能够重复业务线的匹 配过程。必须对异常情况进行清楚的记录; (6)制定流程,用以界定所有新业务或者新产品; (7)由高级管理层负责匹配的程序; (8)对业务线的匹配程序必须进行独立的评估。
经济学院
商业银行 ·第十二章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 第二节 操作风险的衡量

操作风险的定义和特征

操作风险的定义和特征

操作风险的定义和特征引言在现代商业世界中,操作风险是企业面临的一种常见的风险类型。

对于企业而言,了解和识别操作风险的定义和特征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操作风险的全面了解,企业可以有效地管理风险并保护自身利益。

本文将对操作风险的定义和特征进行详细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操作风险及其对企业的影响。

定义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操作失误、流程不规范、技术故障、人为错误或其他因素导致的损失或不良影响的风险。

换句话说,操作风险是企业在执行业务过程中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这种风险通常与人们的行为、物理设施、技术系统以及企业管理和执行体系等因素相关。

特征多样性操作风险具有多样性的特征。

不同类型的操作风险可能涉及到不同的业务领域和部门。

例如,某些操作风险可能与生产或制造过程相关,而其他操作风险可能与供应链管理或市场交易相关。

因此,企业需要识别和管理各种类型的操作风险,并根据其特征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内部控制操作风险通常与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紧密相关。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达到经营目标,并按照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进行管理的一组措施和方法。

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减少操作风险的发生和影响。

然而,如果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缺陷或不完善,操作风险可能会增加。

不确定性操作风险的特征之一是不确定性。

由于操作风险涉及到许多因素,并且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预测具体的操作风险事件和损失的大小是非常困难的。

这使得企业很难准确估计操作风险的影响,并且需要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以应对不确定性。

长期性操作风险通常是一个长期的风险。

与其他类型的风险,如市场风险或外部环境风险相比,操作风险往往涉及到较长的时间周期。

一些操作风险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而其他操作风险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处理。

因此,企业需要持续关注和管理操作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潜在性损失操作风险的特征之一是潜在的损失。

当操作风险事件发生时,企业可能面临财务损失、声誉受损、业务中断等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特征分析与来源初探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特征分析与来源初探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特征分析与来源初探摘要:近年来商业银行快速发展,资产与利润屡创新高,但随之增加的操作风险也不容忽视。

文章基于近年发生的关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事件,归纳与总结了其中的一些共性和特征,并在此之上从制度、流程、系统和人员四个角度分析了事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以期对商业操作风险的防控有所启发。

关键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特征;来源一、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的特征(一)普遍性当前,操作风险事件普遍存在于商业银行业务的各个方面,既包括较为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也包括新兴的代客理财业务、信用卡业务、票据业务、同业业务;既包括发生频率高但损失较低的日常业务流程的错误处理上,也包括发生频率低但损失较大的重大事件上[1]。

(二)同步性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创新,业务的复杂程度上升,会出现许多新的操作风险因子;随着业务规模扩大,在制度、流程和系统上越是容易出现漏洞,人员越是容易疏忽。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发生与商业银行发展的同步性,虽然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但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缺失与人员素质的落后是其频发的症结。

(三)内部性当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的因素很大比例上来源于银行内部,也有相当比例的案例存在外部犯罪团伙与内部员工团伙作案的情况。

基层员工的道德风险成为操作风险案例发生的重要因素。

(四)下沉性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发生在基层单位。

由于支行对总行与分行的相关制度和业务规定执行不力,总行和分行对支行的监督也不够充分,基层员工法律和合规意识不足,有章不循,使得银行本身风控体系的有效性大大削弱。

(五)隐蔽性我国大多数操作风险事件在发生的第一时间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部分基层支行对操作风险事件的发生采取纸里包火的做法,不能按标准将操作风险事件及时上报,致使对当事人惩罚不力和风险进一步扩散,结果是把小问题酿造成了大问题,把小风险酿造成了大风险[2]。

(六)集中性在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发生操作风险的概率更大。

风险管理高频考点第六章 操作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高频考点第六章 操作风险管理

第六章操作风险管理第一节操作风险识别考点1操作风险特征和分类(一)操作风险特征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具体性2.分散性3.差异性4.复杂性5.内生性6.转化性(二)操作风险分类1.基于损失发生原因的分类从操作风险的定义来看,操作风险的产生可分为人员因素、内部流程、系统缺陷和外部事件四大原因,表现形式主要有:员工方面表现为职员欺诈、失职违规、违反用工法律等;内部流程方面表现为流程不健全、流程执行失败、控制和报告不力、文件或合同缺陷、担保品管理不当、产品服务缺陷、泄密、与客户纠纷等;系统方面表现为信息科技系统和一般配套设备不完善;外部事件方面表现为外部欺诈、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外包商不履责等。

2.基于损失事件类型的分类(1)内部欺诈事件。

指故意骗取、盗用财产或违反监管规章、法律或公司政策导致的损失事件、此类事件至少涉及内部一方,但不包括歧视及差别待遇事件。

(2)外部欺诈事件。

指第三方故意骗取、盗用、抢劫财产、伪造要件、攻击商业银行信息科技系统或逃避法律监管导致的损失事件。

(3)就业制度和工作场所安全事件。

指违反就业、健康或安全方面的法律或协议,个人工伤赔付或者因歧视及差别待遇导致的损失事件。

(4)客户、产品和业务活动事件。

指因未按有关规定造成未对特定客户履行分内义务(如诚信责任和适当性要求)或产品性质或设计缺陷导致的损失事件。

(5)实物资产的损坏。

指因自然灾害或其他事件(如恐怖袭击)导致实物资产丢失或毁坏的损失事件。

(6)信息科技系统事件。

指因信息科技系统生产运行、应用开发、安全管理以及由于软件产品、硬件设备、服务提供商等第三方因素,造成系统无法正常办理业务或系统速度异常所导致的损失事件。

(7)执行、交割和流程管理事件。

指因交易处理或流程管理失败,以及与交易对手方、外部供应商及销售商发生纠纷导致的损失事件。

需要注意的是,一起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可能涉及多个损失事件类型,如内外勾结作案形成的操作风险损失就涉及内部欺诈事件、外部欺诈事件两个事件类型。

操作风险框架梳理

操作风险框架梳理
确保经营旳合规性
操作风险管理旳目旳
确保流程任务完毕旳正确性
操作风险管理原则
企业操作风险管理旳六条基本原则:(1)客观性:以风险事件为管理旳基础。(2)一致性;建立统一旳风险评估规则和计量口径。(3)有关性:考虑各类风险事件旳传递和关联(4)透明性:建立公开旳行政管理制度和规范(5)整体性:从体系旳角度实现业务管理旳协调、关联、和匹配(6)完整性:操作风险管理力求做到全方面覆盖
操作风险旳定义
四大风险原因和七大损失类型
人员
内部流程
IT系统
外部事件
指有意骗取、盗用财产或违反监管规章、法律或企业政策造成旳损失事件,此类事件至少涉及内部一方,但不涉及歧视及差别待遇事件
指违反就业、健康或安全方面旳法律或协议,个人工伤赔付或者因歧视及差别待遇造成旳损失事件
指因未按有关要求造成未对特定客户推行份内义务(如诚信责任和合适性要求)或产品性质或设计缺陷造成旳损失事件
什么是操作风险?
时间
公布组织
文件名称
定义
1998年
巴塞尔委员会
《操作风险管理调查报告》
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以外旳其他风险。
2023年
英国银行业协会
《操作风险管理调查报告》
因为内部程序、人员、系统旳不完善或失误,或外部事件造成直接损失或间接损失旳风险。
2023年
巴塞尔委员会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
能有效降低操作风险,使内在风险-已降低风险=剩余风险最小化旳操作风险管理旳12条黄金法则(Hans-Ulrich Doerig,瑞士信贷集团):(1)战略;(2)构造;(3)系统化;(4)员工;(5)安全;(6)速度;(7)利益有关者;(8)共同价值观;(9)技能;(10)象征;(11)风格;(12)同步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知识:操作风险管理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知识:操作风险管理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知识:操作风险管理2017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知识:操作风险管理导语:操作风险通常是指金融机构中办理业务或内部管理出了差错,必须做出补偿或赔偿;法律文书有漏洞,被人钻了空子;内部人员监守自盗,外部人员欺诈得手等等,所有这些都会给金融机构带来损失都统称为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概述《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同步纳入银行资本计量与监管范围,标志着操作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操作风险的定义与特点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本定义所指操作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声誉风险和战略风险。

这里从人员因素、内部流程、系统缺陷和外部事件四个方面对操作风险形成的原因、损失种类及特征进行分析。

操作风险主要是由欧洲的巴塞尔委员会倡导的概念,经历了一个逐渐清晰化的过程。

中国银监会和银行业采用的是巴塞尔委员会在资本协议中提出的定义。

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相比,操作风险具有以下特点:具体性、分散性、差异性、复杂性、内生性、转化性。

二、操作风险相关概念辨析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06年6月发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认为,全面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2008年4月,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认为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要求企业在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的基础上,着力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要求企业构建以控制环境为重要基础,以风险评估为重要环节、以控制活动为重要手段、以信息与沟通为重要条件、以内部监督为重要保证,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五要素框架。

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特征

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特征

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特征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渐发展和完善,金融机构在运作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也日益突显。

操作风险是影响金融机构经营的重要因素之一。

操作风险是指金融机构由于内部过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等因素而导致的损失风险。

在金融市场中,操作风险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内部控制不完善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的特征之一是内部控制不完善。

内部控制是指金融机构为保障资金安全和管理效率而制定的规章制度、程序和控制措施。

如果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不完善,容易导致员工操作不规范、错误或失误,进而产生损失。

某银行某员工在处理客户资金时未按程序规定操作,导致客户账户被盗刷,给银行带来巨大损失。

二、技术系统风险金融机构在运作过程中广泛依赖各种技术系统,包括交易系统、结算系统、风险管理系统等。

技术系统风险是指由于技术系统故障或服务器被攻击等原因导致的损失风险。

某证券公司的交易系统发生故障,无法及时执行客户交易指令,导致客户损失巨额资金。

三、人为失误风险金融机构在运作过程中,员工操作不慎、疏忽大意或故意违规等问题也容易导致操作风险。

人为失误风险是操作风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某银行某员工在柜台操作中误将客户资金存入了他人账户,造成客户投诉和银行财务损失。

四、信息失真风险金融机构在业务过程中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数据,如果信息失真或失实,会给机构带来误判和风险。

信息失真风险是操作风险的一大特征。

由于信息不准确或误导性报告,某基金公司过度投资高风险债券,导致基金损失惨重。

五、监管合规风险金融机构在运作过程中需要遵守众多监管法规和规定,如遵守金融监管机构的规定、合规审计、法律法规遵从等。

如果金融机构违反监管规定,将面临严重的监管合规风险。

某保险公司未按照法律规定购买足额的再保险,导致巨额赔付而陷入困境。

金融机构操作风险具有多方面的特征,包括内部控制不完善、技术系统风险、人为失误风险、信息失真风险和监管合规风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风险的主要特征
(一)内生性为主
从操作风险的引发因素来看,主要因内部因素而引发,如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的不完善或失效;银行工作人员越权或从事职业道德不允许的或风险过高的业务,因此操作风险具有很强的内生性,
(二)涵盖全部业务
一个银行要使用人、流程和技术来实现业务计划,这些因素中的每一项都可能产生一些类型的失败,因此操作风险具有普遍性,操作风险发生可能性遍布银行的所有业务环节,涵盖所有的部门。

因此对于操作风险的管理必须贯彻“三全”原则(全面性、全员性和全程性)。

(三)难以度量性
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不同的是,影响操作风险的因素基本上在银行内部,并且风险因素与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大小之间不存在清晰的联系,通常操作风险以不经常发生的离散事件等形式出现。

二、操作风险管理的发展阶段及趋势
一般而言,操作风险管理的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传统、基本的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依靠内部控制或内部审计等方式进行操作风险管理,且等到损失事件发生时,才开始谋求对策。

第二阶段是认识阶段。

银行认识到加强和改善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针对操作风险管理识别、衡量、监测和控制等各个环节拟定政策方针与风险管理策略,设置风险管理部门和职位并指派专人负责操作风险管理。

第三阶段是监控阶段。

银行开始针对足以反映操作风险的各项风险数据和现象进行追踪与自我评估,加强员工风险管理培训,设定风险限额控制,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
根据上述结果,确定对操作风险的容忍度,明确风险临界指标。

第四阶段是量化阶段。

相对于第三阶段较重视以质化指标作为评估基础,量化阶段的操作风险管理功能已日趋周全,银行开始建立损失数据库、制订量化管理目标,开始发展风险为基础的资本量化模型来衡量操作风险。

第五阶段是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银行将操作风险管理充分融人全行整体的风险管理之中,操作风险衡量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衡量进行有机整合,应用系统化的风险度量和管理工具,建立风险指标和损失之间的相关性,全面引入基于风险分析和资本实力考虑的保险策略与调整的收益分析等,确立全方位风险管理的理念。

三、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成因分析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真正意义上的各业务部门内部控制制衡机制尚未建立,而管理部门机构控制设置繁多,但职责不清,职能不明确,容易产生控制的重复(资源的浪费)和出现管理的真空地段,同时各部门间又缺乏协调与制约,极易对同一控制点产生不同的控制标准和办法,使一线管理和操作人员无所适从。

由于内部约束不力、规章制度不够健全或执行不力所造成的操作风险,一是制度的空缺,前些年我国商业银行出现的盲目投资,办公司经商以及由此造成的巨大损失,很多都与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有关,现在存在部分商业银行的基层行违规经营,有些根本就没有规矩;二是虽有制度,但制度设计的漏洞很多,许多制度的设计多是从方便管理层工作的角度考虑,而却很少从方便客户和防范风险的角度去考虑;三是有章不循,本来就不多而且存在漏洞的制度在实践中也没有得到认真执行,有的甚至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从近年来有关银行多次对分支行会计科目使用情况进行的检查分析,会发现普遍存在科目随意使用,账户核算混乱,会计统计信息严重失真的现象。

银行管理人员对内控管理认识不足,旧的观念和行为惯性一时难以扭转,认识有偏差,同时由于受传统专业银行控制的影响,部分管理人员对现代银行管理理论与方法缺乏系统的了
解,对体现银行管理水平的内控系统认识不足,没有把内控这种自我调节、自我制约、自我控制的自律行为作为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强化内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随着金融创新业务不断增多,服务领域不断拓展,银行内部队伍素质不高已成为操作风险发生的原因之一。

一是没有形成防范风险所要求的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二是员工队伍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个别人经不住腐蚀诱惑,这些年发生的一系列案件足以说明这个问题;三是员工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不高,缺乏识别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更不要说运用专业技术来分散风险了;四是一些领导干部的责任心不强,管理粗放,甚至大撒手。

稽核审计部门缺乏应有的权威性、独立性、超脱.性、制衡性和全面性。

稽核部门是对已发生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督,是事后监督,没有渗入到经营管理的开始与过程中进行监督,且稽核手段落后,工作效率低下,内部稽核人员数量不足,素质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且得不到及时培训与更新,内部审计有时流于形式,查出来的问题也不一定得到应有的处理。

财务核算上事前分析、预测和监督少,监察系统对近年来银行各种案件的分析结果也表明,有章不循、检查监督不力是案件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电子计算机在商业银行中得到广泛应用,使金融业务实现了一次革命性的转变,但是电子计算机处理信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而且内控部门未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内部电子监督、预警系统,仍是看报表、翻传票、查漏洞等老一套,内控效率低,局限性大,时效慢,反应不够灵敏,内控信息不系统不完整,系统支持和运作能力的复杂程序与银行业务活动量的大小和复杂性不相协调,不能容纳所从事的各类越来越复杂的银行业务。

四、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的对策分析
操作风险的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商业银行要注重防范损失的发生,而损失发生的减少就意味着收益的增加。

目前中国商业银行业的内部管理架构都属于大型、非集中式的管理模式,对于这类银行实施内部控制防范操作风险的管理原则是:首先,在全行实施分散化管理,各业务部门的前线经理应当是操作风险管理的主要负责人,负责降低风险的各项具体工作;其次,对全行的风险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要求总行的内控委员会负责监督全行的操作风险,界定全行各相关部门在操作风险不同层面的具体工作之间的相互联系,以确保全行一致,充分合作,避免重复工作,推广最佳做法,并促进银行高级管理层在风险问题上统一立场。

(一)建立清晰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
要根据银行的业务种类和流程建立操作风险管理流程和框架,建立与本行的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完善的、可靠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二)建立分工明确的操作风险管理架构
设立专门独立的部门负责操作风险的管理,由它牵头、各部门配合制定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提供必要的管理工具,并负责汇总全行操作风险管理信息向管理层报告。

各业务条线管理部门在制定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内负责组织实施,保证业务运作的合规性,保证条线内的全体员工认识到操作风险的存在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去回避和管理这些风险。

每一员工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去开展自己的工作,准确识别操作风险,确保自己办理的业务和管理的事项无差错、无事故、无损失,有责任及时报告那些有可能威胁银行正常经营,损害银行、股东、客户和员工利益的事件。

内部审计部门应定期地、独立地检查操作风险管理系统是否由上至下得到有效贯彻。

此外银行应有效依靠外部审计来实施对操作风险的独立第三方评价。

(三)找准关键风险环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操作风险与内部控制有密切的联系,内部控制失败可能形成操作风险,因此必须强化内部控制建设,找准关键的风险环节,做到“制度完善、目标准确”,提高操作风险防范的效率和
能力。

银行应对各项业务操作流程制订全面和系统的政策、制度、程序,并在全系统范围内统一业务标准和操作要求。

内部控制贯穿于整个业务操作的全过程,渗透于各项业务流程和各个操作环节,涵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覆盖所有主要的风险点。

各项业务经营管理活动均应以审慎为出发点,贯彻“内控优先”要求,在控制措施严密充分的前提下进行,以准确计算和评估风险,防患于未然。

同时,对现有制度要不断进行评估修订、补充和整合,确保各项制度在各部门、各层次得到贯彻执行,并加强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判断控制制度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是是否批准了此项业务的风险关键环节,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控制措施,事实上,抓住了关键环节,也就抓住了风险控制的全局。

因此,银行应对各层级、各岗位、各环节的业务流程、操作规程等进行梳理和分析,找出关键的风险环节,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控制和改进措施。

(四)培养员工的操作风险意识,提高规章制度执行力
科学合理设置岗位,贯彻“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建立完整而清晰的岗位职责制度,明确岗位的职责、担任人员的资格和素质、岗位工作目标等;根据岗位特点,选择合适的员工从事该岗位的工作,做到量才施用;加强员工的风险教育培训,提高操作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

强化对操作过程的控制,对关键风险设置定性和定量指标,建立操作风险预警机制,对这些指标进行持续监测和早期预警,使管理层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如采用现场和非现场的监控手段,对可能发生操作风险的环节要持续跟踪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督促其及时整改。

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度,对发生操作风险事件的直接经办人员和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五)建立完善的事件管理机制
如何加强案件事故管理,最大限度降低负面影响,甚至利用媒体的高度关注和传播,将事件转化为增加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契机,反败为胜,成为各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中的一
个重要课题。

应尽快在银行内部建立危机公关机制,并逐渐形成危机公关管理的智慧和体系,不断摸索有效的危机公关方法、危机管理反应方案,确定危机出现后危机处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重大操作风险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及时发布信息,以积极的姿态与媒体、政府部门等利益攸关者进行“恳谈”沟通,争取各方的支持,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甚至在逆市中提升品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