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古诗文校本课程教材
三年级古诗词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全册
上学期第一单元读书志向篇1、开卷有益2、勤学惜时3、告诫劝勉4、成长励志第二单元修身养性篇1、勤俭知足2、正直诚信3、仁义善恶4、雅量容人下学期第三单元为人处世篇1、良师益友2、谦虚谨慎3、团结合作4、和谐友爱第四单元人生哲理篇1、世事看法2、命运伦理3、生活态度4、闲情逸趣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第二课:勤学惜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为学始知道,不学亦徒然。
释:努力学习才能明白世间道理,不学习则什么也不懂。
黑发不知勤学早,看看又是白头翁。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不患老而无成,只怕幼而不学。
见者易,学者难。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释: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是没有捷径可以走的。
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里吸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则必须要“勤奋”、“潜心”才行。
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
释:我们不能虚度光阴,一定要抓紧时间好好学习,这样到老财不会追悔莫及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释: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荒废在嬉笑声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他却能毁于随随便便.故事分享会:孙敬是汉朝信都(今冀州市)人。
他年少好学,博闻强记,而且视书如命.晚上看书学习常常通宵达旦。
邻里们都称他为“闭户先生”。
孙敬读书时,随时记笔记,常常一直看到后半夜,时间长了,有时不免打起瞌睡来。
一觉醒来,又懊悔不已。
有一天,他抬头苦思的时候,目光停在房梁上,顿时眼睛一亮。
随即找来一根绳子,绳子的一头拴在房粱上,下边这头就跟自己的头发拴在一起。
这样,每当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时,只要头一低,绳子就会猛地拽一下他的头发,一疼就会惊醒而赶走睡意。
从这以后,他每天晚上读书时,都用这种办法,发愤苦读。
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
一、教案名称: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第一章——唐诗概说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诗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让学生掌握唐诗的主要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对唐诗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内容:1. 唐诗的定义与分期2. 唐诗的艺术特色3. 唐诗的代表诗人与作品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唐诗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唐诗产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唐诗的定义、分期及其艺术特色。
3. 举例:介绍几位代表性的唐诗诗人及其作品。
4. 讨论:分组讨论唐诗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作业布置:1. 背诵一首唐诗。
2. 写一篇关于唐诗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了解他们对唐诗的理解程度。
2. 检查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唐诗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唐诗图片素材。
2. 唐诗相关文献资料。
八、教学建议:1. 在讲解唐诗时,尽量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3. 注重对学生作业的指导和评价,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十、拓展活动:组织一次唐诗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唐诗的魅力。
六、教案名称: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第二章——宋词概说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宋词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让学生掌握宋词的主要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对宋词的兴趣和热爱。
八、教学内容:1. 宋词的定义与分期2. 宋词的艺术特色3. 宋词的代表诗人与作品九、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宋词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宋词产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宋词的定义、分期及其艺术特色。
3. 举例:介绍几位代表性的宋词诗人及其作品。
4. 讨论:分组讨论宋词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十、作业布置:1. 背诵一首宋词。
2. 写一篇关于宋词的短文。
十一、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了解他们对宋词的理解程度。
小学三年级语文校本课程古诗欣赏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校本课程古诗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基本特点,提高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2.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古诗中的优美词汇和句式,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
二、教学内容1.古诗欣赏:《静夜思》、《春晓》、《村居》2.古诗背后的故事及文化内涵3.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欣赏古诗的美,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2.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静夜思》1.导入新课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夜晚,你有没有想过家乡、亲人?2.诗歌欣赏让学生自主阅读《静夜思》,感受诗句的美。
教师讲解诗句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3.故事分享讲解《静夜思》背后的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4.修辞手法解析分析《静夜思》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比喻等。
5.课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静夜思》中的意境。
第二课时:《春晓》1.导入新课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春天,你看到了什么?2.诗歌欣赏让学生自主阅读《春晓》,感受诗句的美。
教师讲解诗句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3.故事分享讲解《春晓》背后的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4.修辞手法解析分析《春晓》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排比等。
5.课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春晓》中的意境。
第三课时:《村居》1.导入新课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乡村生活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诗歌欣赏让学生自主阅读《村居》,感受诗句的美。
教师讲解诗句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3.故事分享讲解《村居》背后的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4.修辞手法解析分析《村居》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借代等。
5.课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村居》中的意境。
2.拓展向学生推荐其他优秀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欣赏并分享给同学。
小学三年级古诗文校本课程教材
1、长歌行汉乐府教学目标:1、背诵。
2、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一、出示古诗qīng qīng yuán zhōng kuí青青园中葵,zhāo lùdài rìxī朝露待日晞。
yáng chūn bùdézé阳春布德泽,wàn wùshēng guāng huī万物生光辉。
cháng kǒng qiūjiézhì常恐秋节至,kūn huáng huāyèshuāi焜黄华叶衰。
bǎi chuān dōng dào hǎi百川东到海,héshífùxīguī何时复西归?shào zhuàng bùnǔlì少壮不努力,lǎo dàtúshāng bēi老大徒伤悲。
二、读中感悟题解此诗选自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地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后人通称之为“汉乐府”。
之后,乐府也便成了一种体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本诗是其中一首。
注词释义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晞:晒干。
阳春:生长茂盛。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焜黄:枯黄。
颜色衰老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地。
古诗今译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名句赏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本诗借物言理,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课内)小学语文三年级古诗词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目录课内上册一、课内古诗篇名朝代作者1.所见【清】袁枚2.山行【唐】杜牧3.赠刘景文【宋】苏轼4.夜书所见【宋】叶绍翁5.望天门山【唐】李白6.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7.望洞庭【唐】刘禹锡8.早发白帝城【唐】李白9.采莲曲【唐】王昌龄二、日积月累1.秋天的成语2.道理的名言3.团结名言4.谚语三、小古文司马光下册一、课内古诗篇名朝代作者1.绝句【唐】杜甫2.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3.三衢道中【宋】曾几4.忆江南【唐】白居易5.元日【宋】王安石6.清明【唐】杜牧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8.滁州西涧【唐】韦应物9.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二、日积月累1.寓言故事成语2.文学常识3.八字成语4.知错就改的名言三、小古文守株待兔选自《韩非子・五蠹》课内上册一、古诗词1、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4、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5、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6、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7、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8、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9、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二、日积月累1.秋天的成语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秋风习习一叶知秋金桂飘香层林尽染五谷丰登果实累累春华秋实2.道理的名言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小学《古诗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材
三年级诵读校本教材目录上卷目录第一单元1.宿建德江(唐)孟浩然2.千字文13.《笠翁对韵》一东第二单元1.凉州词(唐)王之焕2.千字文23.《笠翁对韵》一东第三单元1.凉州词(唐)王翰2.千字文33.《笠翁对韵》一东第四单元1.竹里馆(唐)王维2.千字文43.《笠翁对韵》二冬第五单元1.题西林壁(宋) 苏轼2.千字文53.《笠翁对韵》二冬第六单元1.千字文62.《笠翁对韵》二冬3.自己能念多好第七单元1.千字文72.《笠翁对韵》三江3.明天要远足第八单元1.千字文82.《笠翁对韵》三江3.妈妈有多大第九单元1.千字文92.《笠翁对韵》四支3.太阳的话第十单元1.千字文102.《笠翁对韵》四支3.春之消息第十一单元1.千字文112.《笠翁对韵》四支3.积雪第十二单元1.千字文122.《笠翁对韵》四支3.轮船第十三单元1.千字文132.《笠翁对韵》五微3.林中月夜第十四单元1.千字文142.《笠翁对韵》五微3.天上的老爷爷第十五单元1.千字文152.《笠翁对韵》五微3.我学写字假期:千字文剩余13篇,复习《笠翁对韵》下卷第一单元1.清明(唐)杜牧2.千字文293.《笠翁对韵》六鱼第二单元1.秋夕(唐)杜枚2.千字文303.《笠翁对韵》六鱼第三单元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2.千字文313.《笠翁对韵》六鱼第四单元1.游园不值(宋)叶绍翁2.千字文323.《笠翁对韵》七虞第五单元1.千字文332.《笠翁对韵》七虞3.善良第六单元1.千字文342.《笠翁对韵》七虞3.向着明亮那方第七单元1.千字文352.《笠翁对韵》七虞3.星星第八单元1.千字文362.《笠翁对韵》八齐3.小草第九单元1.千字文.372.《笠翁对韵》八齐3.母亲节第十单元1.千字文.382.《笠翁对韵》八齐3.就我一个人的时候第十一单元1.千字文.392.《笠翁对韵》九佳3.蜗牛第十二单元1.千字文.402.《笠翁对韵》九佳3.老师,你是百变魔术师第十三单元1.千字文.412.《笠翁对韵》九佳3.白天鹅第十四单元1.千字文.422.《笠翁对韵》九佳3.啄木鸟第十五单元1.千字文.432.《笠翁对韵》十灰3.我们的六月假期:千字文剩余13篇,复习《笠翁对韵》三年级诵读校本教材上卷第一单元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三年级(1 - 4)班 古诗鉴赏校本教材
目录1.咏鹅 (2)2.七步诗 (3)3.咏柳 (4)4.出塞 (5)5.望庐山瀑布 (6)6.鹿柴 (7)7.静夜思 (8)8.古郎月行 (9)9.回乡偶书 (10)1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1)11.绝句 (12)12.江雪 (13)13.风 (14)14.赠汪伦 (15)15.早发白帝城 (16)16.望天门山 (17)17.春夜喜雨 (18)18.绝句 (19)19.游子吟 (20)20.望洞庭 (21)1.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一、作者我知道骆宾王,(约640~684)婺州义乌(今属浙江省)人,唐代文学家,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一起,被人們称为“初唐四杰”。
七岁能属文,尤妙于五言诗,尝作《帝京篇》,当时以为绝唱。
初为道王府属,历武功主簿,又调长安主簿。
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
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
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
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或说是被乱军所杀,或说是遁入了空门。
有《骆宾王文集》遗世。
二、译文注释①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②项:颈的后部。
这里指鹅的脖子。
③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④拨:划动,拨开。
三、原文大意鹅呀,弯曲着脖子对天高歌。
一身雪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色的脚掌拨动着清澈的水波。
四、诗文赏析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
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
“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相映。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
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
(完整)小学1-3年级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教材
校长寄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国学经典,诵读不衰。
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它沉淀于历史的长河,又升华于现代的社会,它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
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它就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它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诵读经典,我们寻找万里河山的广阔;对话圣贤,我们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腹有诗书气自华”。
开展好古诗文诵读活动,加厚和刷新人生底色,提升文化品位,为人生夯实深厚的文化底蕴。
与经典同行,和圣贤对话,为民族增辉!我们满怀憧憬创办这本教材,衷心希望能以此为媒,面向师生,服务教学,忠实记录我们的成长历程,为我们新的成绩加油鼓劲,成为学校架设的心桥、沟通的平台和求知的乐园。
我坚信这朵新绽的希望的教材必在未来的岁月里明艳无限,茁壮成长,从稚嫩、蹒跚走向稳重、成熟!目录寻隐者不遇 (1)古原草 (2)登乐游原 (3)鹿柴 (4)江雪 (5)江南 (6)敕勒歌 (7)梅花 (8)望天门山 (9)早发白帝城 (10)望庐山瀑布 (11)咏柳 (1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3)出塞 (14)绝句 (15)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作者背景】贾岛(779~843),唐代诗人。
字浪仙。
范阳(今北京附近)人。
【注词释义】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者,……的人。
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
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言:说,告诉。
云深:云雾迷蒙。
指林深,因多云雾,故云。
处:行踪,所在。
【我会诵诗】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古原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作者背景】白居易(772--846),唐代大诗人。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注词释义】赋得:根据指定的题目写诗就叫做“赋得”。
小学《古诗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材
三年级诵读校本教材目录上卷目录第一单元1.宿建德江(唐)孟浩然2.千字文13.《笠翁对韵》一东第二单元1.凉州词(唐)王之焕2.千字文23.《笠翁对韵》一东第三单元1.凉州词(唐)王翰2.千字文33.《笠翁对韵》一东第四单元1.竹里馆(唐)王维2.千字文43.《笠翁对韵》二冬第五单元1.题西林壁(宋) 苏轼2.千字文53.《笠翁对韵》二冬第六单元1.千字文62.《笠翁对韵》二冬3.自己能念多好第七单元1.千字文72.《笠翁对韵》三江3.明天要远足第八单元1.千字文82.《笠翁对韵》三江3.妈妈有多大第九单元1.千字文92.《笠翁对韵》四支3.太阳的话第十单元1.千字文102.《笠翁对韵》四支3.春之消息第十一单元1.千字文112.《笠翁对韵》四支3.积雪第十二单元1.千字文122.《笠翁对韵》四支3.轮船第十三单元1.千字文132.《笠翁对韵》五微3.林中月夜第十四单元1.千字文142.《笠翁对韵》五微3.天上的老爷爷第十五单元1.千字文152.《笠翁对韵》五微3.我学写字假期:千字文剩余13篇,复习《笠翁对韵》下卷第一单元1.清明(唐)杜牧2.千字文293.《笠翁对韵》六鱼第二单元1.秋夕(唐)杜枚2.千字文303.《笠翁对韵》六鱼第三单元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2.千字文313.《笠翁对韵》六鱼第四单元1.游园不值(宋)叶绍翁2.千字文323.《笠翁对韵》七虞第五单元1.千字文332.《笠翁对韵》七虞3.善良第六单元1.千字文342.《笠翁对韵》七虞3.向着明亮那方第七单元1.千字文352.《笠翁对韵》七虞3.星星第八单元1.千字文362.《笠翁对韵》八齐3.小草第九单元1.千字文.372.《笠翁对韵》八齐3.母亲节第十单元1.千字文.382.《笠翁对韵》八齐3.就我一个人的时候第十一单元1.千字文.392.《笠翁对韵》九佳3.蜗牛第十二单元1.千字文.402.《笠翁对韵》九佳3.老师,你是百变魔术师第十三单元1.千字文.412.《笠翁对韵》九佳3.白天鹅第十四单元1.千字文.422.《笠翁对韵》九佳3.啄木鸟第十五单元1.千字文.432.《笠翁对韵》十灰3.我们的六月假期:千字文剩余13篇,复习《笠翁对韵》三年级诵读校本教材上卷第一单元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小学三年级校本教材《经典古诗》
第一部分诗词歌赋别董大Array [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
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庭兰。
【作者简介】高适(700—765)唐代诗人。
字达夫。
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
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
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
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
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
【译文】千里尘云笼罩着昏暗的天地,北风吹雁南飞大雪纷纷。
不要愁前边没有知心的朋友,天下没有不赏识您的人。
1渔歌子Array [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1.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2.西塞山:在今浙江吴兴县西南。
3.鳜(guī)鱼:即民间所说桂鱼,细鳞,淡黄带褐色斑纹,味道鲜美。
4.箬:斗笠。
用竹片和竹叶编制的帽子,用来挡雨。
5.蓑衣:用茅草和棕麻编制的防雨衣服。
6.不须:不需要。
【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桃花盛开,水流急湍,水中的鳜鱼很肥美,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的垂钓,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离去。
2望洞庭[唐]刘禹锡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4.山水色:湖光山色。
5.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校本课程 (古诗文) 教案
一、教案名称: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第一章:走进古诗文的世界1. 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古诗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3)感受古诗文的艺术魅力,培养对古诗文的热爱。
2. 教学内容:(1)古诗文的定义与特点;(2)古诗文的价值与意义;(3)古诗文的阅读方法与技巧。
3. 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古诗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新课讲解:讲解古诗文的价值与意义;(3)实践练习:指导学生阅读古诗文,掌握阅读方法与技巧;(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教案名称: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第二章:古诗文的韵律与节奏1. 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文的韵律与节奏特点;(2)掌握古诗文韵律与节奏的阅读方法;(3)感受古诗文韵律与节奏的美感。
2. 教学内容:(1)古诗文韵律与节奏的基本概念;(2)古诗文韵律与节奏的分类及特点;(3)古诗文韵律与节奏的阅读方法。
3. 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古诗文韵律与节奏的基本概念;(2)新课讲解:讲解古诗文韵律与节奏的分类及特点;(3)实践练习:指导学生阅读古诗文,掌握韵律与节奏的阅读方法;(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教案名称: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第三章:古诗文的意象与意境1. 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文意象与意境的基本概念;(2)掌握古诗文意象与意境的欣赏方法;(3)感受古诗文意象与意境的美感。
2. 教学内容:(1)古诗文意象与意境的定义及特点;(2)古诗文意象与意境的欣赏方法;(3)经典古诗文意象与意境案例分析。
3. 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古诗文意象与意境的基本概念;(2)新课讲解:讲解古诗文意象与意境的欣赏方法;(3)实践练习:分析经典古诗文意象与意境案例;(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教案名称: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第四章:古诗文的主题与情感1. 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文主题与情感的基本概念;(2)掌握古诗文主题与情感的把握方法;(3)感受古诗文主题与情感的表达。
小学三年级校本教材《经典古诗》
小学三年级校本教材《经典古诗》小学三年级校本教材《经典古诗》唐]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1.渚:水边的小洲。
2.滚滚:形容江水滔滔不绝的样子。
3.悲秋:形容秋天的凄凉和哀愁。
4.长江:中国最长的河流。
5.百年多病:杜甫晚年多病,寿命不长。
6.艰难苦恨:形容杜甫的人生经历。
7.繁霜鬓:形容杜甫的头发已经斑白。
8.潦倒:失意颓废的样子。
9.浊酒杯:指喝得浑浊的酒。
译文】狂风呼啸,天空高远,猿猴哀鸣。
水清沙白,候鸟飞回。
无边无际的树叶纷纷飘落,长江滔滔不绝地流淌。
我常常漂泊在外,感受到秋天的凄凉和哀愁。
我多病缠身,已经度过了百年,独自登上高台。
我的头发斑白,经历了艰难困苦。
我颓废失意,只有喝浑浊的酒来麻痹自己。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唐代文学家、政治家。
曾任翰林学士、礼部侍郎等职。
他的诗歌清新自然,多写田园、山水、人情等,也有政治抒发的作品。
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与王之涣、李白、杜甫并称为唐代诗歌的四大家。
译文】千里的山林中,莺鸟在绿树红花间啼叫,水边的村庄和山上的城郭中,飘扬着酒帘的旗帜迎风飘扬。
南朝时期有四百八十座寺庙,多少楼台在雨中烟雾缭绕。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1.望湖楼:苏轼在婺州任职时所建的楼。
2.六月二十七日:指农历六月二十七日,即中元节。
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篱,汉族,眉山人,祖籍河南睢阳。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官员。
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又与黄山谷、杨万里、文同等人并称“苏门六君子”。
著有《东篱乐府》、《赤壁赋》、《快雪时晴帖》等。
苏轼的诗歌开豁畅达之风,尤长于豪放派,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黑云像墨汁一样翻滚着,白雨像珠子一样乱跳着入船。
突然间卷起的风吹散了天地间的一切,望湖楼下的水犹如天空一般广阔。
人教版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古诗300首(三年级下册)
下册珍惜时间杂诗(节选)…………………………………………………………………(晋陶渊明)今日歌………………………………………………………………(明文嘉)明日歌………………………………………………………………(明钱福)金缕衣…………………………………………………………………(唐杜秋娘)小古文:勤起………………………………………………(出自《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古代文化常识:文言文中表示时间概念的词春光漾漾春日偶成………………………………………………………………(宋程颢)田园乐………………………………………………………………(唐王维)城南……………………………………………………………………(宋曾巩)山中留客………………………………………………………………(唐张旭)桃花源记(节选)………………………………………………………(晋陶渊明)古代文化常识:古人为何爱咏桃花咏物抒怀梅花绝句(其二)………………………………………………………(宋陆游)山中雪后………………………………………………………………(清郑燮)菊花……………………………………………………………………(明唐寅)紫薇花……………………………………………………………………(唐杜牧)陋室铭(节选)…………………………………………………………(唐刘禹锡)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的咏物诗传统习俗上元夜六首(其一)……………………………………………………(唐崔液)社日……………………………………………………………………(唐王驾)和端午…………………………………………………………………(宋张耒)寒食……………………………………………………………………(唐孟云卿)阳关曲·中秋月…………………………………………………………(宋苏轼)古代文化常识:古人如何度中秋珍惜情谊望月怀远(节选)……………………………………………………(唐张九龄)山中送别………………………………………………………………(唐王维)客发苕溪………………………………………………………………(清叶燮)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项脊轩志(节选)………………………………………………………(明归有光)古代文化常识:古人为何伤别离珍惜时间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是最公平的,金钱买不到它,岁月留不住它。
人教版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古诗300首(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古诗300首(三年级下册)下册珍惜时间杂诗(节选)…………………………………………………………………(晋陶渊明)今日歌………………………………………………………………(明文嘉)明日歌………………………………………………………………(明钱福)金缕衣…………………………………………………………………(唐杜秋娘)小古文:勤起………………………………………………(出自《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古代文化常识:文言文中表示时间概念的词春光漾漾春日偶成………………………………………………………………(宋程颢)田园乐………………………………………………………………(唐王维)城南……………………………………………………………………(宋曾巩)山中留客………………………………………………………………(唐张旭)桃花源记(节选)………………………………………………………(晋陶渊明)古代文化常识:古人为何爱咏桃花咏物抒怀梅花绝句(其二)………………………………………………………(宋陆游)山中雪后………………………………………………………………(清郑燮)菊花……………………………………………………………………(明唐寅)紫薇花……………………………………………………………………(唐杜牧)陋室铭(节选)…………………………………………………………(唐刘禹锡)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的咏物诗传统习俗上元夜六首(其一)……………………………………………………(唐崔液)社日……………………………………………………………………(唐王驾)和端午…………………………………………………………………(宋张耒)寒食……………………………………………………………………(唐孟云卿)阳关曲·中秋月…………………………………………………………(宋苏轼)古代文化常识:古人如何度中秋珍惜情谊望月怀远(节选)……………………………………………………(唐张九龄)山中送别………………………………………………………………(唐王维)客发苕溪………………………………………………………………(清叶燮)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项脊轩志(节选)………………………………………………………(明归有光)古代文化常识:古人为何伤别离珍惜时间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是最公平的,金钱买不到它,岁月留不住它。
3.安溪县校本课程教材古诗300首(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古诗文经典诵读篇目上册乐学勤学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劝学…………………………………………………………………(唐颜真卿)读书…………………………………………………………………(宋陆游)观书(节选) …………………………………………………………………(明于谦)小古文:凿壁借光……………………………………………(出自《西京杂记》)古代文化常识:古人的书屋名爱国情怀出塞…………………………………………………………………(清徐锡麟)就义诗………………………………………………………………(明杨继盛)南园十三首·其五…………………………………………………(唐李贺)小古文:取义成仁…………………………………………(出自《宋史·文天祥传》)古代文化常识:古代的国家和现代的国家有何不同无边秋色秋风引………………………………………………………………(唐刘禹锡)秋词…………………………………………………………………(唐刘禹锡)秋月…………………………………………………………………(宋朱熹)寒菊…………………………………………………………………(宋郑思肖)碧玉萧·秋景堪题…………………………………………………(元关汉卿)古代文化常识:古人为何会悲秋戎马生涯从军行…………………………………………………………………(唐王昌龄)塞上曲…………………………………………………………………(唐戴叔伦)陇西行…………………………………………………………………(唐陈陶)入塞…………………………………………………………………(宋王安石)班超投笔从戎…………………………………………………………(出自《后汉书》)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的边塞诗品味生活纳凉…………………………………………………………………(宋秦观)稻田…………………………………………………………………(唐韦庄)雨过山村…………………………………………………………………(唐王建)山行………………………………………………………………………(宋叶茵)白秋海棠…………………………………………………………………(清朱受新)古代文化常识:古人的饮食文化乐学勤学没有求知欲的孩子,就像没有翅膀的鸟儿。
小学三年级校本教材《走进国学》
小学三年级校本教材
酒和酒具方面铺排了宴会的无比隆重、排场;次句则从音乐的
角度渲染了宴会的热闹非凡 。正当大家即将畅饮之时,忽然,
由马上传来了琵琶弹奏声。(西域胡人有在马背上弹奏琵琶的
风俗)“马上催”的“催”字有不同解释,有的说是催饮,有
的说是催人出征,或解释为急促弹奏之意。三四句“醉卧沙场
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在酣醉时的劝酒词,是说,
山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 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
【注释】 1.荆溪:一名“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北流至长安东 北入灞水,水清浅,故曰“白石出”。 2.元:原 3.湿:形容山岚苍翠欲滴,湿衣如雨。诗人借用美学的 “通感”手法,用触觉的干湿来感知视觉的翠色。故苏轼评曰
7
小学三年级校本教材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释】 1.“百般红紫”句:指万紫千红、争奇斗艳的情景。 2.惟解:只知道。 【简析】晚春是韩诗颇富奇趣的小品,历来选本少有漏选 它的。然而,对诗意的理解却是诸说不一。 题一作“游城南晚春”,可知诗中所描写的乃郊游即目所 见。乍看来,只是一幅百卉千花争奇斗妍的“群芳谱”:春将 归去,似乎所有草本与木本植物(“草树”)都探得了这个消
5
小学三年级校本教材
息而想要留住她,各自使出浑身招数,吐艳争芳,一刹时万紫 千红,繁花似锦。可笑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 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言“杨花榆荚”偏义于 “杨花”)。仅此寥寥数笔,就给读者以满眼风光的印象。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 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醉就醉吧,醉卧在沙场上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长歌行汉乐府教学目标:1、背诵。
2、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一、出示古诗qīng qīng yuán zhōng kuí青青园中葵,zhāo lùdài rìxī朝露待日晞。
yáng chūn bùdézé阳春布德泽,wàn wùshēng guāng huī万物生光辉。
cháng kǒng qiūjiézhì常恐秋节至,kūn huáng huāyèshuāi焜黄华叶衰。
bǎi chuān dōng dào hǎi百川东到海,héshífùxīguī何时复西归?shào zhuàng bùnǔlì少壮不努力,lǎo dàtúshāng bēi老大徒伤悲。
二、读中感悟题解此诗选自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地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后人通称之为“汉乐府”。
之后,乐府也便成了一种体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本诗是其中一首。
注词释义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晞:晒干。
阳春:生长茂盛。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焜黄:枯黄。
颜色衰老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地。
古诗今译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名句赏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本诗借物言理,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因为它们都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的厉害。
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
三、背诵2、七步诗曹植教学目标:1、背诵。
2、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一、出示古诗zhǔdòu rán dòu qí煮豆燃豆萁,lùchǐyǐwéi zhī漉豉以为汁。
qízài fǔxiàrán萁在釜下燃,dòu zài fùzhōng qì豆在釜中泣。
běn shìtóng gēn shēng本是同根生,xiāng jiān hétài jí相煎何太急。
二、读中感悟作者背景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四子,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著名诗人。
少年时就很有才华,得到曹操的喜爱,因此受到他的哥哥曹丕的猜忌,后来郁郁而死。
他的诗语言精练,词采优美,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
注词释义釜:古代的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
萁:豆秆。
漉:过滤。
豉:豆豉。
用煮熟的大豆发酵后制成,有咸、淡两种,供调味用。
古诗今译煮豆子燃烧的是豆秆,过滤豆豉做成了豆浆。
豆秆在灶下焚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本是生在同一根上,煎熬我何必这么着急!名句赏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曹植少年时就很聪明,能出口成章,下笔千言。
曹丕当了皇帝以后,怕曹植威胁自己的地位,想迫害曹植,有一次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否则就把他处死。
曹植应声而起,没走到七步就做好了这首诗。
曹植把自己比喻成锅里的豆子,把敕勒歌北朝民歌三、背诵3、敕勒川教学目标:1、背诵。
2、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一、出示古诗chìlèchuān yīn shān xià敕勒川,阴山下。
tiān sìqióng lúlǒng gài sìyě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tiān cāng cāng yěmáng máng天苍苍,野茫茫,fēng chuīcǎo dīxiàn niúyáng风吹草低见牛羊。
二、读中感悟作者背景相传这是北齐人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
这首歌原为卑语,后被翻译成汉语。
敕勒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
居住在今山西北部和内蒙古南部一带。
注词释义川:指平原。
敕勒川,大概因敕勒族居住此地而得名。
阴山:阴山山脉,起于河套西北。
横贯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
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圆顶帐篷。
即今蒙古包。
野:为了押韵,此处也可以按古音读作yǎ。
见:同“现”,这里不读jiàn。
古诗今译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
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
名句赏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一首北齐所唱的民唱,它唱出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唱出了大草原的壮美景色。
前两句,写敕勒川的位置。
把天比作穹庐,非常贴切,同时又让我们想起游牧民族的圆顶帐篷和他们的生活;后两句,用“天苍苍”和“野茫茫”形容草原上的所见,给人以无限辽阔的感受。
而“风吹草低”一句,写出了草原上水草的茂盛和牛羊的肥壮,又把整个画面变成了一幅天人和谐的人文图景,生动异常。
语言简练质朴,音调雄壮,风格明朗豪放,雄浑天成,是描写草原风光的千古绝唱。
煎熬锅里的豆子,而锅里的豆子无力反抗。
曹植用这个比喻,暗指曹丕我与你是亲生兄弟,应该是骨肉情深,真诚相至,但现在却是骨肉相残,表达了内心的悲愤。
相传曹丕听了面有惭色。
这首诗比喻贴切,用语巧妙,通俗易懂而又含义深长。
三、背诵4、回乡偶书贺知章教学目标:1、背诵。
2、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一、出示古诗shào xiǎo líjiālǎo dàhuí少小离家老大回,xiāng yīn wúgǎi bìn máo shuāi乡音无改鬓毛衰。
ér tóng xiāng jiàn bùxiāng shí儿童相见不相识,xiào wèn kècóng héchùlái笑问客从何处来。
二、读中感悟作者背景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
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年青时就因为诗文写得好而闻名。
为人狂欢,与李白、张旭等合称“饮中八仙”。
他的诗清新疏朗而富有机趣,以《回乡偶书》、《咏柳》等传诵最广。
注词释义偶书:偶然写出来的。
鬓:耳边的头发。
衰:古音读作cuī。
指鬓发稀疏、斑白。
古诗今译小时候我离开了家乡,到老年才回来,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而鬓发却已斑白。
孩子们看见我却没有人认识我,笑着询问我是从哪里来的。
名句赏析——“乡音无改鬓毛衰”这首诗看似平淡,却内蕴丰富。
前两句写游子重回故乡,淡淡的叙述中含有不可言说的兴奋和激动,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走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化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
“笑问客从何处来”。
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让;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年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全诗就在这有问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以如此简短的语言写出了所有游子的共同感受,这就是本诗千百年引起人们心灵震颤的重要原因。
三、背诵5、咏柳贺知章教学目标:1、背诵。
2、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一、出示古诗bìyùzhuāng chéng yīshùgāo碧玉妆成一树高,wàn tiáo chuíxiàlǜsītāo万条垂下绿丝绦。
bùzhīxìyèshuícái chū不知细叶谁裁出,èr yuèchūn fēng sìjiǎn dāo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读中感悟见《回乡偶书》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咏:歌唱,赞美。
碧玉:既指绿色的玉石,又指古代年轻貌美的少女。
妆:打扮。
绦:丝带。
古诗今译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名句赏析——“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
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
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
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
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
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6、凉州词王之涣教学目标:1、背诵。
2、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huáng hé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黄河远上白云间,yīpiàn gūchéng wàn rèn shān一片孤城万仞山。
qiāng díhéxūyuàn yáng liǚ羌笛何须怨杨柳,chūn fēng bùdùyùmén guān春风不度玉门关。
作者背景王之涣(668-742),唐代诗人。
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
他的诗以描写边疆风光著称,并多被当时乐工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