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子夜》共24页

合集下载

子夜ppt课件

子夜ppt课件
赵伯韬
吴荪甫的死对头,是一位骄横跋扈、贪婪无度的买办资本家。他与帝国主义、军 阀势力勾结,控制着上海滩的金融市场。赵伯韬的野心勃勃,一心想要吞并民族 资本家,是导致吴荪甫破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次要人物形象分析
屠维岳
吴荪甫的得力助手,精明能干,擅长权谋。他曾因反抗赵伯 韬的势力而被撤职,但在吴荪甫的支持下重新崛起。屠维岳 的命运与吴荪甫紧密相连,他的智勇双全为吴荪甫的事业发 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存在一定的冲突与融合。
科技发展影响
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迅速,许多 方面已经超越了子夜所描述的时 代,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社 会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和思考。
THANKS
林佩瑶
吴荪甫的妻子,美丽娴熟,但内心空虚。她与吴荪甫的婚姻 生活并不幸福,与旧情人雷鸣的重逢更让她陷入痛苦的挣扎 。林佩瑶的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女性的悲惨处境和无奈选择 。
人物关系分析
吴荪甫与赵伯韬的斗争是贯穿全篇的主线,他们之间的矛盾从经济利益到民族尊严 ,反映了当时民族资本家与买办资本家之间的尖锐对立。
小说以主人公吴荪甫的命运为主 线,通过描绘他的家庭、事业和 人际关系,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各
种矛盾和斗争。
小说中还涉及了工人运动、农民 起义等历史事件,以及当时社会 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
况。
02
子夜章节分析
第一章节分析
内容概述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子夜的概念、起源、 发展历程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重点与亮点
通过对比不同文化中的子夜,展现 了其多样性和包容性。
内容结构
从东西方文化入手,对比分析了子 夜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
知识点解析
深入探讨了子夜在不同文化中的传 播和影响,以及它如何成为跨文化 交流的重要载体。

《子夜》故事梗概、导读

《子夜》故事梗概、导读

《子夜》导读及情节简答题【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县人。

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

1916年由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到商务印书馆工作,开始翻译和创作活动。

1920年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活动,成为最早党员之一。

1921年发起组织“文研会”,主编《小说月报》。

20年代中期,致力于文化评论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8年后,加入“左联”,从事左翼文艺运动并创作了大量作品。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一直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解放后历任文化部长、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等职。

茅盾的文学活动是多方面的,从1916年以来,编辑过多种刊物,译介过大批外国文学作品,撰写了大量文艺论著,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培养和扶植了不少文学新人。

其主要作品有小说《蚀》《子夜》《虹》《腐蚀》《锻炼》《农村三部曲》,剧本《清明前后》等。

【书名诠释】“子夜”,原指夜半子时,也就是深夜11时至凌晨1时。

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这个时刻一过,黎明就要来到。

作者以此作书名,形象地概括了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寓意是很深的。

1、《子夜》的人物描写特点。

描写手法的多样性。

对于典型人物的刻画,小说主要是采用心理描写手法,作者善于捕捉人物一刹那的内心活动去表现他们的性格特征,常常达到细致入微、生动可感的境地。

同时,小说在人物塑造上还巧妙的运用了典型细节,使人物的性格更加突出。

语言的丰富多彩。

小说针对不同人物的不同精神状态以及同一人物不同时间的不同心理,分别采用不同的语言,富有强烈的个人色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人物语言上,作者赋予不同性格人物以不同的语言和口吻。

如吴荪甫的语言常常是斩钉截铁,果敢有力;赵伯韬的调子是狂妄高傲,而又粗鲁卑俗的。

2、《子夜》的结构线索和结构特点。

结构的宏大而严谨。

《子夜》展示了中国 30 年代的社会画面,其中的三条线索是其描写的中心——即吴荪甫与赵伯韬的矛盾、双桥镇农民暴动与吴荪甫的矛盾、丝厂女工罢工斗争与吴荪甫的矛盾。

名著导读子夜ppt

名著导读子夜ppt

简述《子夜》中吴荪甫这一人物形象。

吴荪甫形象充满了鲜明的个性矛盾:他 精明强于,有魄力,有灵活的手腕,雄心勃 勃地想振兴中国民族工业,但这种愿望的根 本目的则又是个人利益;他对外来的帝国主 义及官僚买办资本家有憎恨的一面,但他又 反过来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残酷地 剥削压榨工人;他不仅同官僚买办资本家矛 盾重重,而且同中小民族资本家也结下了许 多矛盾;在家里,他和妻子貌合神离,他既 有道貌岸然,专干事业的一副面孔,同时又 有奸污女仆、玩弄交际花的卑劣丑行。
《子夜》的结构线索和结构特点

结构的宏大而严谨。《子夜》展示了中国30 年代的社会画面,其中的三条线索是其描写 的中心——即吴荪甫与赵伯韬的矛盾、双桥 镇农民暴动与吴荪甫的矛盾、丝厂女工罢工 斗争与吴荪甫的矛盾。小说以赵与吴的矛盾 为主线,其他两条线索交错发展。这三条线 索由于其联系着社会的各个层面,因而显得 宏大,但同时又系于吴荪甫一人之身,多方 展开,因而又显得严谨。
吞掉朱吟秋的丝厂

当益中收买八个厂时,吴荪甫单独接收了陈 君宜的绸厂,还大造舆论说朱吟秋太笨又心 狠,不配干企业;要杜竹斋逼收朱吟秋的贷 款;他又贷款给朱吟秋,要朱吟秋的干茧作 抵押,并且只给一个月限期。结果,硬吞掉 了朱吟秋的丝厂。这样的心计连杜竹斋也骂 他:“你这人太毒!”他却得意地大笑起来。

《子夜》、《春蚕》,都是茅盾代表作, 嵌入联内,意义丰富。上联说,一代文章应 推《子夜》,《子夜》就像黑暗社会的一盏 明灯;不仅《子夜》一书,茅盾的其它著作 也意义重大。下联既说《春蚕》是茅盾的心 血结晶,又说茅盾本人就像春蚕一样,向人 民贡献了一切。
【书名诠释】
“子夜”,原指夜半子时,也就是深夜 11 时至凌晨 1 时。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 刻。这个时刻一过,黎明就要来到。作者以 此作书名,形象地概括了30年代初期中国社 会的主要特点,寓意是很深的。 “子夜”即半夜,即已半夜,离黎明就 不远了,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反映出小说的故 事发生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旧中国社会,同时 也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人民即将冲破黑暗走向 黎明的坚决信心。

文学名著导读之子夜

文学名著导读之子夜
文学名著导读之《子夜》
【书名诠释】
“子夜”,原指夜半子时,也就是深夜11时至凌 子夜” 原指夜半子时,也就是深夜11时至凌 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这个时刻一过, 晨1时。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这个时刻一过, 黎明就要来到。作者以此作书名, 黎明就要来到。作者以此作书名,形象地概括了 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寓意是很深的。 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 寓意是很深的。 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 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反映出小说的故事发生在黎明 前最黑暗的旧中国社会, 前最黑暗的旧中国社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中 国人民即将冲破黑暗走向黎明的坚定决心。 国人民即将冲破黑暗走向黎明的坚定决心。“子 高度概括了小说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内容。 夜”高度概括了小说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内容。
残酷镇压工人运动 吴荪甫在公债市场上失利后, 吴荪甫在公债市场上失利后,便用更残酷 的手段剥削工人。当工人举行罢工时, 的手段剥削工人。当工人举行罢工时,他 一方面收买工贼,从内部瓦解工人队伍; 一方面收买工贼,从内部瓦解工人队伍; 另一方面勾结国民党反动派以武装镇压工 人罢工; 人罢工;当他的家乡双桥镇爆发了农民运 动时, 动时,他打电报申请政府火速调保安团镇 这是30年代反动工业资本家阶级本质 压。这是30年代反动工业资本家阶级本质 的充分暴露。 的充分暴露。
吴老太爷 他是一个满脑子封建伦理纲常的典型地主 形象。长年生活在“双桥王国”里面, 形象。长年生活在“双桥王国”里面,整 天捧着《太上感应篇》 天捧着《太上感应篇》。他不仅自己顽固 不化, 不化,还不准他的金童玉女沾染半点时代 风潮和生活时尚,犹如一具封建僵尸。 风潮和生活时尚,犹如一具封建僵尸。他 一到上海,就被城市的繁杂、喧嚣、 一到上海,就被城市的繁杂、喧嚣、时髦 深深刺激着,一进吴府大门,他就因脑溢 深深刺激着,一进吴府大门, 血而断气。 血而断气。

《子夜》名著导读

《子夜》名著导读

子夜【作者简介】茅盾( 1896 ~ 1981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县人。

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

1916 年由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到商务印书馆工作,开始翻译和创作活动。

1920 年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活动,成为最早党员之一。

1921 年发起组织“文研会”,主编《小说月报》。

20 年代中期,致力于文化评论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8 年后,加入“左联”,从事左翼文艺运动并创作了大量作品。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一直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解放后历任文化部长、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等职。

茅盾的文学活动是多方面的,从 1916 年以来,编辑过多种刊物,译介过大批外国文学作品,撰写了大量文艺论著,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培养和扶植了不少文学新人。

其主要作品有小说《蚀》《子夜》《虹》《腐蚀》《锻炼》《农村三部曲》,剧本《清明前后》等。

【书名诠释】“子夜”,原指夜半子时,也就是深夜 11 时至凌晨 1 时。

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这个时刻一过,黎明就要来到。

作者以此作书名,形象地概括了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寓意是很深的。

【故事梗概】《子夜》是茅盾的长篇小说代表作。

写于 1932 年 12 月。

故事从 1930 年 5 月的一个傍晚开始,三辆雪铁笼汽车闪电似地驶过外白渡桥,戛然停止在内河小火轮的汇集处——戴生昌轮船局大门口。

工商界巨头吴荪甫和他的二姐夫,金融界大亨杜竹斋夫妇,来此迎候从老家双桥镇前来避乱的吴老太爷。

吴老太爷的守旧思想,与新式企业家的儿子吴荪甫格格不入。

一到上海,他就受到强烈的刺激。

机械的噪音,耀眼的霓虹,薰人的香气,时髦的男女,都令他神经发疼。

一进吴府大门,他就因脑溢血而断了气。

第二天,吴府大办丧事。

纷至沓来的客人中,既有企业老板、金融巨头,也有官场政客,寄生文入。

他们名为吊丧,实则各怀鬼胎,或寻欢作乐,或暗作交易。

这时,吴荪甫的思想也不在丧事上。

中外文学名著导读——子夜

中外文学名著导读——子夜

二、人物介绍
• 吴荪甫性格的反动性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 先,表现在他对待工农群众的态度上。吴荪甫有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一面, 又有残酷地压榨剥削工人、农民和仇视工农革命 运动的一面。他在企业经营上所受到的损失,在 公债投机中所遭的失败,都要从工人农民身上寻 求补偿。当他拼命延长工时、压缩工人、削减工 资,引起工人为争取自己的生存、生活的权利而 进行罢工时,他的“脸色突然变了”,“脸上的 紫疱一个一个都冒出热气来”,于是,他大骂工 人,凶恶地声言要给“那些穷得只剩下一张要吃 饱的嘴”的工人们一点颜色看。
二、人物介绍
• 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两重性,决定了他们 在大敌当前的时候,他们要联合工农对敌, 具有一定的革命性;在工农觉悟起来的时 候,他们以要联合敌人反对工农,具有作 为反革命助手的反动。吴荪甫就是这种既 有榨取工人血汗仇视农民运动的一面,又 有抵抗帝国主义、买办阶级、发展民族工 业愿望的一面,具有二重性的复杂人物形 象。
• 他道德上的堕落和性格上的骄横奸险构成 了统一体,充分暴露了买办资产阶级政治 上的反动性、经济上的掠夺性和道德上的 腐朽性。
二、人物介绍
• 屠维岳是吴荪甫在工厂里的得力走狗。他精明能 干,一出场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吴荪甫 面前他侃侃而谈,毫无畏葸的态度。他很惯于使 用软的手段收买工人。他在工人群众的罢工怒潮 面前,用尽花言巧语,妄图蒙蔽工人群众,骗取 信任。倔强、阴沉、胆子忒大是他性格的主要特 点,但在强大的工人力量面前,他是不能不慑惮、 畏惧。他采用开除走狗姚金凤、提升薛宝珠为稽 查的卑劣伎俩,来迷惑工人群众的视线,抵制工 人运动。
一、作者简介
• 抗战时期,辗转于香港、新疆、延安、重 庆、桂林等地,发表了长篇小说《腐蚀》 《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和剧本《清 明前后》等。他还创作了《白杨礼赞》、 《风景谈》、《森林中的绅士》等散文, 以象征手法表达自己复杂的情感。文艺界 为他庆了五十寿辰,他的声名日隆。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他历任文联副主席、 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 席,他已很难分身创作。

子夜简介

子夜简介

《子夜》故事梗概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尽管民生凋敝、战乱不止,在都市化的上海却是另一番景象。

这里,有纸醉金迷的生活,有明争暗斗的算计,有趋炎附势的各色人物。

开丝厂的吴荪甫在乡下的父亲吴老太爷避战乱来到上海,扑朔迷离的都市景观使这个足不出户的老朽的吴老太爷深受刺激而猝死。

吴府办丧事,上海滩有头有脸的人都来吊唁。

他们聚集在客厅,打听战况、谈生意、搞社交。

善于投机的买办资本家赵伯韬找到吴荪甫和他的姐夫杜竹斋,拉拢他们联合资金结成公债大户“多头”,想要在股票交易中贱买贵卖,从中牟取暴利。

杜竹斋心下犹疑,赵伯韬遂向他透露了用金钱操纵战局的计划。

吴、杜决定跟着赵伯韬干一次。

这次合作,小有波澜而最终告捷。

因为金融公债上混乱、投机的情形妨害了工业的发展,实业界同人孙吉人、王和甫推举吴荪甫联合各方面有力的人,办一个银行,做自己的金融流通机关,并且希望将来能用大部分的资本来经营交通、矿山等几项企业。

这正合吴荪甫的心意。

他的野心很大,又富于冒险精神。

他喜欢和同他一样有远见的人共事,而对那些半死不活的资本家却毫无怜悯地施以手段。

很快地,益中信托公司就成立起来了。

这时,吴荪甫的家乡双桥镇发生变故,农民起来反抗,使他在乡下的一些产业蒙受损失。

工厂里的工潮此起彼伏,也使他坐立不安。

为对付工人罢工,吴荪甫起用了一个有胆量、有心计的青年职员屠维岳。

他先是暗中收买领头的女工姚金凤,瓦解了工潮的组织;当事发之后,姚金凤被工人看作资本家的走狗,而工潮复起的时候,他使吴荪甫假令开除姚而提升那个把事情捅出去的女工。

这样一来,姚的威信恢复,工人反而不肯接受对她的处置。

接着,作为让步,吴收回成命,不开除姚,并安抚女工给予放假一天。

吴荪甫依计而行,果然平息了罢工。

交易所的斗争也日渐激烈。

原先吴荪甫与赵伯韬的联合转为对垒和厮拼的局面。

益中信托公司,作为与赵相抗衡的力量,形成以赵伯韬为“多头”和益中公司为“空头”之间的角斗。

赵伯韬盯上吴荪甫这块肥肉,想乘吴资金短缺之时吞掉他的产业。

《子夜》ppt课件

《子夜》ppt课件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
1
化网)为您整理
现代都市文学的发展历程
• 20世纪20年代末出现在中国的新感觉派是中国都 市文学的开拓者——在快速的节奏中表现现代大 都市的生活尤其是半殖民地都市的畸形发展。
• 茅盾的《子夜》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都市文 学最早的代表——以都市中阶级的对立、人与人 之间的对立、斗争,来表现光怪陆离、急剧变化 和发展的城市社会。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
12
化网)为您整理
片段
• 太阳刚刚下了地平线。软风一阵一阵地吹上人面,怪痒 痒的。苏州河的浊水幻成了金绿色,轻轻地,悄悄地,向 西流去。黄浦的夕潮不知怎的已经涨上了,现在沿这苏州 河两岸的各色船只都浮得高高地,舱面比码头还高了约莫 半尺。风吹来外滩公园里的音乐,却只有那炒豆似的铜鼓 声最分明,也最叫人兴奋。暮霭挟着薄雾笼罩了外白渡桥 的高耸的钢架,电车驶过时,这钢架下横空架挂的电车线 时时爆发出几朵碧绿的火花。从桥上向东望,可以看见浦 东的洋栈像巨大的怪兽,蹲在暝色中,闪着千百只小眼睛 似的灯火。向西望,叫人猛一惊的,是高高地装在一所洋 房顶上而且异常庞大的霓虹电管广告,射出火一样的赤光 和青燐似的绿焰:Light,Heat,Power!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
17
化网)为您整理
城市小市民的命运
《子夜》的舞台设置于三十年代初期上海。作家
从居高俯视的视角,整体展示这座现代都市的方方
面面:资本家的豪奢客厅、夜总会的光怪陆离、工
厂里错综复杂的斗争、证券市场上声嘶力竭的火并,
以及诗人、教授们的高谈阔论、太太小姐们的伤心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
13
化网)为您整理
• 汽车发疯似的向前飞跑。吴老太爷向前看。天哪!几百个 亮着灯光的窗洞像几百只怪眼睛,高耸碧霄的摩天建筑, 排山倒海般地扑到吴老太爷眼前,忽地又没有了;光秃秃 的平地拔立的路灯杆,无穷无尽地,一杆接一杆地,向吴 老太爷脸前打来,忽地又没有了;长蛇阵似的一串黑怪物, 头上都有一对大眼睛放射出叫人目眩的强光,啵——啵— —地吼着,闪电似的冲将过来,准对着吴老太爷坐的小箱 子冲将过来!近了!近了!吴老太爷闭了眼睛,全身都抖 了。他觉得他的头颅仿佛是在颈脖子上旋转;他眼前是红 的,黄的,绿的,黑的,发光的,立方体的,圆锥形 的,——混杂的一团,在那里跳,在那里转;他耳朵里灌 满了轰,轰,轰!轧,轧,轧! 啵,啵,啵!猛烈嘈杂的声浪会叫人心跳出腔子似的。

《子夜》PPT课件

《子夜》PPT课件

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而是帝国主义和无产 阶级革命的时代。时代和现实环境条件,不可能
使他演出一出才智横溢、充满光华的历史正剧,
他要发展民族工业的理想,只有在人民革命洗刷
了山河后才有可能实现。而他所处的与人民革命
的潮流相违背的立场,决定了他必然要陷于悲剧
的结局;事实上从这个人物的经历、遭遇、结局
来看,无疑是属于悲剧范畴纪初,随着中国由农业文明向现代文明的 缓慢转型,工商阶级也逐渐成为新兴的阶层之一。 他们与知识阶层、军人阶层以及中国社会原有的 士绅、官僚、农民等阶层,共同构成了左右中国 现代文化格局和走向的动力群体。然而作为中国 现代社会与现代中国人生活与心灵世界反映的现 代文学,对此却很少涉及。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 《子夜》就具有了特殊的历史与审美价值。
有才能,他同吴荪甫侃侃而谈时,“姿态 大方”,“毫无畏怯的态度”。这种过分 镇定倔强的态度,与他的生活地位是很不 相称的。在对待工人中,他显得很有谋略, 很有手腕。
---
21
人物形象
• 其他人物 工人领袖张阿新,性格可爱但缺乏斗争经
验的;资产阶级理论家知识分子范博文, 想调停老赵和老吴之间的矛盾,但又显得 十分的可笑。此外,还刻画其他的人物诸 如工人、农民、尤其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 子等各类人物。
• 老舍的《骆驼祥子》是另一种城市文学的代表— —表现老北京市民阶层的现代命运以及老北京的 风俗民情。
---
2
子夜
茅盾
---
3
茅盾简介
• 茅盾 (1896~1981)现代作家、社会活 动家。原名沈德鸿, 字雁冰,茅盾是 他常用的笔名。
• 1981年3月27日,茅盾病逝于北京。 • 他以自己的积蓄设立文学奖金(后定名为“茅盾

高考名著导读《子夜》

高考名著导读《子夜》

雾幕沉沉开子夜——《子夜》故事梗概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尽管民生凋敝、战乱不止,在都市化的上海却是另一番景象。

这里,有纸醉金迷的生活,有明争暗斗的算计,有趋炎附势的各色人物。

开丝厂的吴荪甫在乡下的父亲吴老太爷避战乱来到上海,扑朔迷离的都市景观使这个足不出户的老朽的吴老太爷深受刺激而猝死。

吴府办丧事,上海滩有头有脸的人都来吊唁。

他们聚集在客厅,打听战况、谈生意、搞社交。

善于投机的买办资本家赵伯韬找到吴荪甫和他的姐夫杜竹斋,拉拢他们联合资金结成公债大户“多头”,想要在股票交易中贱买贵卖,从中牟取暴利。

杜竹斋心下犹疑,赵伯韬遂向他透露了用金钱操纵战局的计划。

吴、杜决定跟着赵伯韬干一次。

这次合作,小有波澜而最终告捷。

因为金融公债上混乱、投机的情形妨害了工业的发展,实业界同人孙吉人、王和甫推举吴荪甫联合各方面有力的人,办一个银行,做自己的金融流通机关,并且希望将来能用大部分的资本来经营交通、矿山等几项企业。

这正合吴荪甫的心意。

他的野心很大,又富于冒险精神。

他喜欢和同他一样有远见的人共事,而对那些半死不活的资本家却毫无怜悯地施以手段。

很快地,益中信托公司就成立起来了。

这时,吴荪甫的家乡双桥镇发生变故,农民起来反抗,使他在乡下的一些产业蒙受损失。

工厂里的工潮此起彼伏,也使他坐立不安。

为对付工人罢工,吴荪甫起用了一个有胆量、有心计的青年职员屠维岳。

他先是暗中收买领头的女工姚金凤,瓦解了工潮的组织;当事发之后,姚金凤被工人看作资本家的走狗,而工潮复起的时候,他使吴荪甫假令开除姚而提升那个把事情捅出去的女工。

这样一来,姚的威信恢复,工人反而不肯接受对她的处置。

接着,作为让步,吴收回成命,不开除姚,并安抚女工给予放假一天。

吴荪甫依计而行,果然平息了罢工。

交易所的斗争也日渐激烈。

原先吴荪甫与赵伯韬的联合转为对垒和厮拼的局面。

益中信托公司,作为与赵相抗衡的力量,形成以赵伯韬为“多头”和益中公司为“空头”之间的角斗。

赵伯韬盯上吴荪甫这块肥肉,想乘吴资金短缺之时吞掉他的产业。

《子夜》名著导读

《子夜》名著导读

《子夜》名著导读【作者简介】茅盾 (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茅盾”是发表《幻灭》时始用的笔名。

浙江桐乡乌镇人。

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领导人之一。

1921年1月茅盾参加发起组织了我国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主编并改革了有重大影响的文学刊物《小说月报》。

1927年9月到1928年6月,他完成了处女作《蚀》三部曲,包括三个中篇:《幻灭》、《动摇》、《追求》。

1932年前后,又相继完成了获得巨大声誉的长篇小说《子夜》和短篇小说代表作《林家铺子》、《春蚕》。

1933年又接续《春蚕》的人物和故事创作了《秋收》、《残冬》,构成了广有影响的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

40年代初,写下了《白杨礼赞》、《风景谈》等优秀散文。

他创作的长篇小说还有《腐蚀》和《霜叶红于二月花》等。

建国以后,茅盾曾出任作家协会主席、第一任文化部长等职。

1981年3月27日茅盾在北京逝世,生前留下遗嘱,用他的稿费设立“茅盾文学奖”,专项奖励长篇小说创作中取得突出成就的作家作品。

【书名诠释】 “子夜”,原指夜半子时,也就是深夜11时至凌晨1时。

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这个时刻一过,黎明就要来到。

作者以此作书名,运用象征手法反映出小说的故事发生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旧中国社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人民即将冲破黑暗走向黎明的坚决信心,“子夜”高度概括了小说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内容。

【小说结构】 《子夜》的结构,以吴荪甫与赵伯韬斗争为主线,以吴荪甫为中心展开了广阔社会生活的描绘。

全书共19章 (一)从小说的主线来看 第1章通过吴老太爷进城,拉开了全书的序幕, 第2-3章通过吴老太爷的丧事,请出了全书几乎全部的主要人物,同时也为“三大火线”(一、公债市场的斗争;二、裕华工人的罢工;三、双桥镇农民反对恶霸地主的斗争)埋下了伏笔。

第4章写场镇农民斗争;第13、14、15、16章写工厂罢工;这样,写工农斗争占5章,还剩下9章,这9章的主线依然是吴荪甫交易所活动,办工厂、发展民族资本等方面的活动。

子夜名著课件

子夜名著课件

屠维岳是怎样化解和镇压工潮的,请就两 次工潮选择其一简述。
答:①第一次工潮中,姚金凤的走狗身份被识破,工 人拥护薛宝珠。屠维岳阴险地宣布开除姚,提升薛为 稽查,以反间计迷惑分裂工人群众,结果薛被认为是 真正走狗,姚以被污蔑者的身份回到工厂,继续充当 屠的走狗。 ②第二次工潮中,屠维岳软硬兼施,一面派流氓李麻 子率人武力镇压罢工集合,逮捕工人代表和共产党; 一面对工人花言巧语,收买人心,又诱骗被捕的何秀 妹招出地下党名单。企图未遂时,他又坚决镇压。
用手枪自杀 明天全厂停工
到牯岭避暑
请简述吴荪甫与屠维岳第一次见 面的情景。
答:刚开始,吴荪甫冷峻打量屠,但屠镇定自若、 应对自如。吴暗暗赞赏。但听说屠是老太爷介绍的, 并且在罢工一事上顶撞自己,以为屠是神经病,打 算开除他。随后屠据理力争分析形势,最终吴任命 他为账房总管。
四小姐蕙芳又觉得她的结果只有那照例的一着: 自尽!吞金或者 投缳! 而且她又无端想到即使自己 不肯走这条绝路,她的专制的哥哥终有一天会恶狠狠 地走进 来逼她的。她的心狂跳了,她的手指尖冰冷, 她的脸却发烧。她咬紧着牙关反复自问道: “为什 么我那样命苦? ……她猛可地站了起来,全身是反 抗的火焰。然而她又随即嗒然坐下。她是孤独 的, 没有一个人可以商量,没有一个人帮她的忙! 这时有个人及时来帮忙了,这人是谁?如何帮忙?
客厅。吴荪甫独自一人在那里踱方步。他脸上的气
色和窗外的天气差不多。 吴荪甫气色不好是因为受“三条火线的围攻”, 这三条火线指什么?
丝厂工人怠工,交易所里的斗争, 家乡双桥镇的变乱。
请简述吴老太爷死亡的原因。
吴老太爷二十多年来蛰居在封闭的乡下的书斋
里,以《太上感应篇》来消磨时光,压制欲望,一
来到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的上海滩,外界的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