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测定铜试剂比色法

合集下载

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检测试剂盒说明书微量法

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检测试剂盒说明书微量法

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检测试剂盒说明书微量法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检测试剂盒说明书微量法注意:正式测定前务必取2-3个预期差异较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货号:BC0595规格:100T/96S产品内容:提取液:液体100mL×1瓶,室温保存。

试剂一:自备。

实验前一天,取一个玻璃瓶,按照正庚烷:无水甲醇:氯仿=24:1:25的比例配置(自备),盖紧后混匀,室温保存。

试剂二:液体6mL×1瓶,室温保存。

试剂三:粉剂×2瓶,4℃保存。

临用前在试剂瓶中加入13mL无水乙醇,充分溶解,4℃可保存一周。

标准品:粉剂×1瓶,10mg棕榈酸,室温保存。

临用前把试剂转移到10mL玻璃瓶中,加入7.8mL氯仿充分溶解,即为5μmol/mL的棕榈酸标准溶液。

产品说明:FFA既是脂肪水解的产物,又是脂肪合成的底物。

血清中FFA的浓度与脂类代谢、糖代谢、内分泌功能有关。

FFA与铜离子结合形成脂肪酸铜盐,并溶于氯仿;利用铜试剂法测定铜离子含量,即可推算出游离脂肪酸含量。

自备仪器和用品:研钵、冰、台式离心机、可调式移液枪、可见分光光度计/酶标仪、微量玻璃比色皿/96孔板、一个25 mL玻璃瓶、一个15mL玻璃瓶、正庚烷、无水甲醇、氯仿(三氯甲烷)、无水乙醇和蒸馏水。

操作步骤:一、样品中FFA提取:1、血清中FFA测定:将所取血液,室温静置1h后,于4℃离心机3500rpm离心15min,取上层血清置第1页,共3页于-20℃冰箱保存,待测2、组织中FFA含量测定:组织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用吸水纸吸取表面水分,称取约0.1g,加入1mL 提取液,匀浆后,8000rpm,4℃离心10min,取上清液,置冰上待测。

二、测定:1.分光光度计/酶标仪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到550nm,无水乙醇调零。

2.试剂二在37℃水浴中预热30min以上。

3.标准品的稀释:将标准品用氯仿稀释成1、0.8、0.6、0.4、0.2、0.1、0.05μmol/mL。

游离脂肪酸测定试剂盒(ACS-ACOD法)产品技术要求haifeng

游离脂肪酸测定试剂盒(ACS-ACOD法)产品技术要求haifeng

游离脂肪酸测定试剂盒(ACS-ACOD法)适用范围:本产品适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中游离脂肪酸(NEFA)含量。

1.1 产品规格1.2主要组成成分注:校准品、质控品具有批间、赋值特异性,具体值详见靶值单。

2.1外观2.1.1试剂盒标签标识清晰,外包装完整无破损;2.1.2 试剂1:无色或淡黄色澄清液体,目测不得有任何沉淀及絮状悬浮物;2.1.3 试剂2:无色或淡黄色澄清液体,目测不得有任何沉淀及絮状悬浮物;2.1.4 校准品:无色或浅黄色澄清液体,目测不得有任何沉淀及絮状悬浮物;2.1.5 质控品:无色或浅黄色澄清液体,目测不得有任何沉淀及絮状悬浮物。

2.2 净含量净含量不低于标示值。

2.3 空白吸光度在主波长546nm、副波长700nm、37℃条件下,试剂空白吸光度A≤0.2。

2.4 线性范围(0.05,3.00)mmol/L范围内,相关系数r≥0.990;(0.05,1.00]mmol/L范围内,绝对偏差不超过±0.10mmol/L;(1.00,3.00)mmol/L范围内,相对偏差不超过±10.0%。

2.5分析灵敏度在产品说明书规定参数设定条件下,测定浓度1.0mmol/L的样本,吸光度变化△A≥0.05。

2.6 精密度2.6.1批内重复性CV≤10.0%。

2.6.2 批间差相对极差R≤10.0%。

2.7 准确度与已上市产品比对:(0.05,3.00)mmol/L范围内,相关系数r≥0.990;(0.05,1.00]mmol/L范围内,绝对偏差不超过±0.10mmol/L;(1.00,3.00)mmol/L范围内,相对偏差不超过±10.0%。

2.8 校准品2.8.1 均一性CV≤5.0%2.8.2 开瓶稳定性:开瓶后3天,相对偏差不超过±10.0%。

2.9 质控品2.9.1赋值有效性:测定值在质控靶值范围内。

2.9.2 均一性:CV≤5.0%。

游离脂肪酸(NEFA)测定试剂盒(ACS-ACOD酶法)产品技术要求ldm

游离脂肪酸(NEFA)测定试剂盒(ACS-ACOD酶法)产品技术要求ldm

游离脂肪酸(NEFA)测定试剂盒(ACS-ACOD酶法)适用范围:临床上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

1.1规格试剂1(R1):5×45mL、试剂2(R2): 5×15mL;试剂1(R1):2×45mL、试剂2(R2): 2×15mL;试剂1(R1):2×18mL、试剂2(R2): 2×6mL;试剂1(R1):1×45mL、试剂2(R2): 1×15mL;试剂1(R1):1×15mL、试剂2(R2): 1×5mL。

试剂1(R1)和试剂2(R2):272T(适用于西门子Dimension xpand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校准品(选配):1×1mL。

质控品(选配):2×3mL 、2×1mL。

1.1产品组成1.1.1试剂组成R1:磷酸盐缓冲液(pH=7.0)50mmol/L辅酶A 0.5mmol/LATP 3 mmol/LACS 0.4KU/LMgCl2 mmol/L2Trinder结合成分表面活性剂和稳定剂R2:磷酸盐缓冲液(pH=7.0)50mmol/LACOD 30KU/LPOD 45KU/LTrinder结合成分表面活性剂和稳定剂1.1.2校准品的组成单水平的液体校准品,在50mmol/L pH7.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添加十六(烷)酸纯品,稳定剂<0.5%;定值范围:1.0mmol/L ±5%。

1.1.3质控品的组成两个水平的液体质控品,在牛血清基质中加入十六(烷)酸纯品,添加的牛血清的比例为5%-10%,稳定剂<0.5%;目标浓度范围:低水平(0.30-0.50)mmol/L,高水平(0.90-1.10)mmol/L。

2.1 外观液体双试剂:R1:无色或淡黄色澄清液体;R2:黄色澄清液体。

校准品:无色澄清液体。

质控品:无色或淡黄色澄清液体。

游离脂肪酸(NEFA)测定试剂盒(ACS-ACOD酶法)产品技术要求百奥泰康

游离脂肪酸(NEFA)测定试剂盒(ACS-ACOD酶法)产品技术要求百奥泰康

游离脂肪酸(NEFA)测定试剂盒(ACS-ACOD酶法)适用范围:该产品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中游离脂肪酸的浓度。

1.1产品规格1.2 组成成分1.2.1 试剂组成试剂1:磷酸盐缓冲液(pH=7.0) 50mmol/L;辅酶A 0.5mmol/L;ATP 3 mmol/L;乙酰辅酶A合成酶(ACS ) 0.4KU/L;)2mmol/L;氯化镁(MgCl2偶联终点比色法结合成份(Trinder结合成份)0.5g/L;表面活性剂和稳定剂<1%;试剂2:磷酸盐缓冲液(pH=7.0) 50mmol/L;乙酰辅酶 A 氧化酶(ACOD )30KU/L;过氧化物酶(POD ) 45KU/L;4-氨基安替比林(4AAP) 1.5g/L;表面活性剂和稳定剂<1%1.2.2 校准品的组成单水平的液体校准品,在50mM pH7.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添加十六烷酸纯品,稳定剂<0.5%;定值范围:0.8-1.2mmol/L。

1.2.3质控品的组成两个水平的液体质控品,在牛血清(20g/L)中加入十六烷酸纯品,添加的牛血清的比例为5%-10%,稳定剂<0.5%;目标浓度范围:低水平(0.30-0.60)mmol/L,高水平(0.80-1.20)mmol/L。

2.1 外观液体双试剂:试剂1:无色或淡黄色澄清液体;试剂2:黄色澄清液体。

校准品:无色或淡黄色澄清液体。

质控品:无色或淡黄色澄清液体。

2.2 净含量液体试剂的净含量不得低于标示体积。

2.3 空白吸光度试剂空白吸光度应≤0.3。

2.4 分析灵敏度浓度为0.5mmol/L时,吸光度差值的绝对值在0.01-0.2范围内。

2.5 线性在(0,3.0]mmol/L线性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 应≥0.995;在(0,1.2] mol/L 时绝对偏差不超过0.18mmol/L;在(1.2,3.0]mmol/L范围内的相对偏差不超过±15%。

2.6 精密度变异系数CV应≤6%2.7 批间差不同批号之间测定结果的相对极差应≤10%。

血清脂类测定

血清脂类测定

血清脂类测定血浆中的脂类包括胆固醇、胆固醇脂、甘油三酯、磷脂和非酯化脂肪酸等。

目前,对有关脂类代谢疾患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均必须检测血浆(清)中的脂类,通过其含量的变化,对临床疾患提供协助诊断的依据。

有关医学科研工作,脂类的定量检测也是一项必备的研究项目。

1.胆固醇测定血浆中胆固醇及其酯的含量检测,从方法学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化学法包括抽提法和直接测定法,这类方法目前仍在沿用;另一类是酶法测定,方法敏感特异快速,并能自动化分析,已常规应用。

化学测定法种类多,由于显色反应的特异性不同,其结果有一定的差异。

目前公认的参考方法是Abell-Kendall(L-B反应)法。

另外,三氯化铁-硫酸反应法(Zak法)具有显色稳定法、操作简便、灵敏度约5倍于L-B反应法,胆固醇酯与游离胆固醇显色程度比较接近等优点,缺点是特异性差,干扰因素比L-B法多,如冰醋酸中含有的乙醛酸,血清样品中的血红蛋白,胆红素以及硫酸的质量等因素均可影响Zak方法的准确性,Zak法更适合于科研使用。

酶法测定血清胆固醇的方法已被广泛采用,国产试剂已能满足临床的需要。

胆固醇测定用的标准品,按美国国家标准局(NBS)出品纯度达99.8%,是国际公认的参考物,国内李健斋等已纯化制成符合这一要求的胆固醇纯品,已供临床检测血清胆固醇使用。

2.甘油三酯测定血浆甘油三酯的测定,目前多以化学法和酶法定量。

化学法测定甘油三酯是以脂蛋白变性,水解成甘油,并以甘油为计算依据。

酶法是以特异酶水解甘油三酯,除去脂肪酸,再测定甘油,方法特异,准确而快速,临床广为应用。

目前甘油三酯测定的方法主要以定量甘油为依据,然而血清样品中存在有游离甘油,如何从反应过程中的总甘油中减去游离甘油,多年来一直在研究讨论这一问题。

若不减去,其测定值将会高于血清样品中的真值,如果要减去,就必须先测出血清样品中的游离甘油,甘油三酯的测定方法将增加一个繁杂的步骤,实际工作中难以做到。

有报道血清样品中的游离甘油实际量是0.07~0.13mmol/L,相当于甘油三酯的0.5~6.0mmol/L,为此建议,实测的甘油三酯量减去一个校正系数即:甘油三酯(mmol/L)=[×总甘油(mmol/L)]-0.07(mmol/L)。

游离脂肪酸测定方法

游离脂肪酸测定方法

游离脂肪酸检测(Fatty Acids Content)
游离脂肪酸检测试剂盒(FFA Assay Kit.Kit content Cu Reagent,Color reagent and standard)
实验准备
1.抽提剂配制:自备氯仿、正庚烷、甲醇,按照体积(氯仿:正庚烷:甲醇=28:21:1)配制抽提剂200ml,
4℃储存。

2.标准品配制:精确称取82.06mg标准品(Palmitic acid,分子量=256.44),溶于抽提剂中,终体积50ml,
终浓度64mM,密封4℃保存。

测定方案
1.用抽提剂将64mM标准品新鲜稀释为6.4、3.2、1.6、0.8、0.4、0.2、0.1mM。

现用现配。

2.取1.5mlAxygen进口离心管,加入50µl样品、标准品、空白对照。

3.向管中加1.2ml抽提剂,盖紧盖子,悬涡混合器振荡30秒。

4.加0.2ml铜试剂Cu Reagent,振荡30秒,各管混匀强度时间保持一致。

5.室温放置20min。

6.室温2000g离心5min。

7.取1ml上层相转移到新离心管。

8.向新管内加0.5ml显色试剂Color Reagent。

混匀,室温孵育5min。

9.用1-cm光径玻璃比色杯读取550nmOD值。

10.做标准曲线,计算FFA浓度。

游离脂肪酸测定试剂盒(ACS-ACOD法)产品技术要求senmeixikema

游离脂肪酸测定试剂盒(ACS-ACOD法)产品技术要求senmeixikema

游离脂肪酸测定试剂盒(ACS-ACOD法)适用范围: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中游离脂肪酸的浓度。

1.1规格试剂1a:70ml,试剂1b:3×10ml,试剂2a:3×20ml,试剂2b:3×20ml,试剂2c:3×20ml。

1.2 组成试剂主要组分见表1:表1 试剂主要组分2.1 净含量应不低于试剂瓶标示装量。

2.2 外观试剂1a: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溶液,试剂1b:白色或淡黄色晶块;试剂2a: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溶液,试剂2b:白色或淡黄色晶块,试剂2c:白色或淡黄色晶块。

2.3 试剂空白在550nm处测定试剂空白吸光度,应不超过0.7。

2.4 分析灵敏度测试1.8mmol/L的被测物时,吸光度变化(ΔA)应不低于0.004。

2.5 准确度回收率应在85%~115% 范围内。

2.6 重复性变异系数(CV)应不超过5%。

2.7 瓶间差变异系数(CV)应不超过10%。

2.8 线性2.8.1在[0.05,2]mmol/L范围内,线性回归的相关系数应不低于0.990;2.8.2测试浓度(0.5,2]mmol/L的样品,相对偏差应不超过±15%;测试浓度[0.05,0.5]mmol/L的样品,绝对偏差应不超过±0.075mmol/L。

2.9 批间差相对极差应小于10%。

2.10稳定性2.10.1复溶稳定性用10ml试剂1a溶解1瓶试剂1b,2~8℃稳定5天;用1瓶试剂2a溶解1瓶试剂2b,然后用溶解后的试剂2b溶解1瓶试剂2c,2~8℃稳定5天,应符合本技术要求2.5之规定。

2.10.2贮存稳定性取在2℃~8℃条件下贮存达到18个月后的试剂进行检测,应符合本技术要求2.2、2.3、2.4、2.5、2.6、2.8之规定。

血浆中游离脂肪酸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血浆中游离脂肪酸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血浆中游离脂肪酸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脂肪酸是构成脂质的基本成分,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

其中,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是指不与蛋白质结合的脂肪酸,它们能够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各个组织,提供能量和构建膜的原料。

然而,过多的游离脂肪酸在机体内会引起一系列的代谢紊乱,如胰岛素抵抗、脂肪肝、糖尿病等。

因此,对血浆中游离脂肪酸的测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游离脂肪酸的测定方法主要有氧化法、比色法、荧光法、放射性同位素法等。

其中,氧化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其原理是将游离脂肪酸与钾过氧化物在碱性条件下氧化为过氧化物,再与铬酸铜反应生成紫色化合物,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来计算游离脂肪酸的浓度。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精确度高、准确度高等优点,但操作繁琐、时间长、需要较多的试剂。

血浆中游离脂肪酸的正常值为0.4-1.2mmol/L。

当血浆中游离脂肪酸浓度超过正常范围时,会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

首先,游离脂肪酸可以干扰胰岛素的作用,使胰岛素对葡萄糖的利用能力下降,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

其次,游离脂肪酸过多会进入肝脏,使肝脏合成甘油三酯增加,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此外,游离脂肪酸还会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游离脂肪酸的测定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来评估胰岛素抵抗的程度。

游离脂肪酸与胰岛素的作用是互相抑制的,当胰岛素抵抗加重时,游离脂肪酸的浓度会升高。

因此,通过测定血浆中游离脂肪酸的浓度,可以评估胰岛素抵抗的程度,并指导治疗。

其次,游离脂肪酸的测定还可以用于评估脂肪代谢的异常。

脂肪代谢异常是导致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的重要因素,通过测定血浆中游离脂肪酸的浓度,可以了解脂肪代谢的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此外,游离脂肪酸的测定还可以用于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游离脂肪酸过多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总之,血浆中游离脂肪酸的测定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游离脂肪酸在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

游离脂肪酸在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

游离脂肪酸在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作者:余小平,曲环,杨海涛,李晓苏,陈赛勇,李美红【关键词】代谢综合征【摘要】目的了解血清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在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选择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单纯高血压和健康人群各50例。

检测所有对象的FFA、BMI、WHR、SI等指标。

结果(1)MS高血压病组的血清FFA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及健康对照组(P<)。

(2)血清FFA 与SI呈负相关(r为-,P<),与BMI、WHR、SP呈正相关(r分别为、,P<)。

结论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高血清FFA与胰岛素抵抗并存,并有可能是引起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其他病理生理改变的主要机制。

【关键词】游离脂肪酸;高血压;代谢综合征Study on the role of free fatty acid in the mechanism of hypertension acpanied with metabolic syndrome【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free fatty acid(FFA)in the mechanism of hypertension acpanied with metabolic One hundred and fifty o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were hypertension with MS group,hypertension group,and health control in the study were tested the following parameters: serum FFA,BMI,WHR and (1)FFA concentration in serum of hypertension with MS patients was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two groups(P<).(2) There was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FFA and SI(r=-,P<).While there was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FFA and MBI,WHR and SP(The value of r were 、, respectively,all P<).Conclusion There exits both high concentration FFA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n the patients who suffer from hypertension with both of the two conditions are the main mechanism of the disease.【Key words】 free fatty acid; hypertension; metabolic syndrome 目前我国有1亿6千万左右的高血压患者,其中近50%伴有腹型肥胖、高血脂及糖耐量异常,即伴有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表现。

游离脂肪酸测定试剂盒(ACS-ACOD法)产品技术要求baiding

游离脂肪酸测定试剂盒(ACS-ACOD法)产品技术要求baiding

游离脂肪酸测定试剂盒(ACS-ACOD法)适用范围: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

1.1规格校准品(选配):1×1mL;质控品(选配):水平1:1×1mL,水平2:1×1mL。

1.2组成注:校准品靶值、质控品质控范围详见包装标签。

2.1 外观2.1.1试剂1:无色液体,无浑浊,无不溶物。

2.1.2试剂2:无色至淡黄色液体。

2.1.3校准品:无色至淡黄色液体。

2.1.4质控品:无色至淡黄色液体。

2.1.5包装外观应整洁,标签字迹清晰,不易脱落。

2.2 净含量液体试剂的净含量不低于标示体积。

2.3 试剂空白吸光度试剂空白吸光度≤0.5。

2.4 分析灵敏度样本浓度为0.5 mmol/L时,吸光度差值的绝对值在0.01-0.20范围内。

2.5 线性区间在[0.1,2.0] mmol/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0.990;测试浓度在[0.1,1.0] mmol/L时,绝对偏差不超过±0.1mmol/L,测试浓度在(1.0,2.0] mmol/L 时,相对偏差不超过±10%。

2.6 精密度2.6.1 批內精密度用高、低2个浓度的样本测试试剂盒,各重复测试10次,其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6%。

2.6.2批间差用样本分别测试3个不同批次的试剂盒,每个批次测试3次,其相对极差(R)应不大于10%。

2.7 准确度回收率在85%-115%范围内。

2.8 质控品赋值有效性测试结果在质控范围内。

2.9 瓶内均匀性校准品和质控品瓶内均匀性(CV)应不大于6%。

2.10 量值溯源校准品量值溯源至公司内部工作校准品,并与北京九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游离脂肪酸测定试剂盒(ACS-ACOD法)比对验证。

2.11 稳定性2.11.1校准品开瓶稳定性校准品开瓶后2℃~8℃避光保存可稳定3天。

稳定期过后4小时内进行测试,测试结果与靶值的相对偏差不超过±6%。

血清游离脂肪酸酶法测定的方法学评价及生物学变异研究

血清游离脂肪酸酶法测定的方法学评价及生物学变异研究

f o r t h e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 o f s e r u m f r e e f a t t y a c i d ( F F A) ,a n d t o s t u d y t h e b e t w e e n — s u b j e c t a n d w i t h i n — s u b j e c t b i o l o g i c l a
鹿 刚 , 高社 军 , 巨英博
( 河 北 医科 大学第 四医院 检验科 , 河 北 石家 庄 0 5 0 0 1 1 )
摘要 : 目的 评价血清游离脂肪酸 ( F F A) 酶学 比色法 ( 简称酶法 ) 的精密度 和正确度 , 并且研究 血清 F F A个
体 间和个体 内生物学变异。方法
d e t e r mi n a t i o n o f s e r u m f r e e f a t t y a c i d L U
,G A O S h e j u n ,| , Y i n g b o .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l i n i c a l L a b o r a t o r y ,
中图 分 类 号 : R 4 4 6 . 1
文献标志码 : A
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 8 6 4 0 . 2 0 1 4 . 0 2 . 0 1 3
血 清 游 离脂 肪 酸 酶 法 测 定 的方 法 学评 价 及 生 物 学 变 异 研 究
t h e F o u r t h A f il f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fH o e b e i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H e b e i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0 5 0 0 1 1 , C h i n a )

血清中游离脂肪酸含量测定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其含量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血清中游离脂肪酸含量测定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其含量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血清中游离脂肪酸含量测定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其含量与高脂血症的关系血清中游离脂肪酸含量测定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其含量与高脂血症的关系引言: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游离脂肪酸(FFA)是人体脂肪组织分解产生的代谢产物,其在血液中的含量与高脂血症存在一定的关系。

因此,建立一个准确测定血清中FFA含量的分析方法,对于深入研究FFA与高脂血症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本研究使用标准的比色法测定血清中FFA含量。

首先,收集了100名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清样本和100名健康志愿者的血清样本。

将样本离心沉淀后,加入恰当的提取液中进行提取,然后使用酶解试剂酶解剩余的脂肪酸类物质。

接下来,利用酶解液中的FFA与染色剂的反应生成有色化合物,并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

最后,通过与标准品的比较,计算得到血清中FFA的含量。

结果:通过对血清样本的测定,发现高脂血症患者的平均血清FFA含量(2.67 ± 0.42 mmol/L)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1.78 ± 0.32 mmol/L)。

进一步的统计分析表明,高脂血症患者群体中FFA含量的波动较大,并且与高脂血症患者的体质指数(BMI)、血脂等指标呈正相关关系。

讨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比色法测定血清中FFA含量的分析方法,并且发现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清中FFA含量明显升高。

证明了游离脂肪酸可能在高脂血症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在高脂血症患者群体中,FFA的含量与BMI和血脂等指标呈正相关关系,说明FFA的升高可能与高脂血症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此外,本研究结果也提示了FFA作为高脂血症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测定血清中FFA含量的比色法分析方法,并且发现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清中FFA含量明显升高。

进一步研究发现,FFA与高脂血症的发生和发展存在一定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索FFA在高脂血症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为临床筛查高脂血症提供了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血清游离脂肪酸酶法测定的方法学评价分析与生物学变异探究

血清游离脂肪酸酶法测定的方法学评价分析与生物学变异探究

血清游离脂肪酸酶法测定的方法学评价分析与生物学变异探究作者:郭欣桐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5年第7期郭欣桐河北大学临床医学院河北省保定市071000【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血清游离脂肪酸酶法测定的正确度以及精密度,并探究血清FFA个体之间与个体内的生物学变异。

方法:血清游离脂肪酸酶法的正确度以及精密度将采用EP5-A2文件以及EP15-A文件进行评价,随机选取12名健康者在6周内每间隔2周测定一次血清FFA浓度,并分析个体间生物学变异以及个体内生物学变异。

结果:批内不精密度为 2.14%、批间不精密度为3.42%、日间不精密度为3.65%、室内不精密度为5.43%。

测定结果的百分比偏差分别为24.21%、-0.92%、-1.51%。

血清FFA个体间生物学变异为8.44%、个体内为19.32%。

结论:血清游离脂肪酸酶法测定的正确度以及精密度均满足相关要求,而血清FFA个体间以及个体内的生物学变异可作为实验室质量规范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血清游离脂肪酸酶法;精密度;正确度;方法学评价;生物学变异游离脂肪酸(FFA)也可称为非酯化脂肪酸。

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可作为评价人体脂肪代谢水平的指标。

过去临床多采用气相色谱法或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血清FFA检测但上述检测方法具有较为严格的操作要求,而且检测成本也相对较高[1]。

近年来酶学比色法(酶法)在血清FFA检测工作中的应用范围愈趋广泛,本次研究将采用方法学评价血清游离脂肪酸酶法测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探究血清FFA个体之间与个体内的生物学变异,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将随机选择12名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例,女性9例;年龄:22-24岁,平均年龄为(22.3±1.1)岁;BMI为18.48-26.71kg/m2,平均BMI为(21.31±1.3)kg/m2。

排除具有心血管病史、手术史、吸烟以及饮酒者。

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测定铜试剂比色法

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测定铜试剂比色法

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测定(铜试剂比色法)
标准曲线:
2000umol/L、1500umol/L、1000umol/L、500umol/L 棕榈酸溶液(FFA提取液配)空白管:100uL生理盐水+900uL生理盐水
标准管:标准品100uL+900uL生理盐水
测定管:待测血清100uL+900uL生理盐水
各管加入FFA提取液5毫升,剧烈震摇约20秒,3000rpm离心5min,取下清液4ml,加入铜试剂1.6mL,剧烈震摇约20秒,3000rpm离心5min,取上清液2毫升,加入0.4毫升显色剂,显色15min后,在30min内,550nm测OD值。

预实验结果显示,标准品在500umol/L至1500umol/L范围内线性良好,在2000umol/l范围内线性尚可。

测量结果超过1500umol/l的血清,建议用生理盐水稀释1倍后测定。

附:标准曲线参考图(詹炳汇,方玲玲于2010年8月17日测定)
附:参考文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测定(铜试剂比色法)
标准曲线:
2000umol/L、1500umol/L、1000umol/L、500umol/L 棕榈酸溶液(FFA提取液配)空白管:100uL生理盐水+900uL生理盐水
标准管:标准品100uL+900uL生理盐水
测定管:待测血清100uL+900uL生理盐水
各管加入FFA提取液5毫升,剧烈震摇约20秒,3000rpm离心5min,取下清液4ml,加入铜试剂1.6mL,剧烈震摇约20秒,3000rpm离心5min,取上清液2毫升,加入0.4毫升显色剂,显色15min后,在30min内,550nm测OD值。

预实验结果显示,标准品在500umol/L至1500umol/L范围内线性良好,在2000umol/l范围内线性尚可。

测量结果超过1500umol/l的血清,建议用生理盐水稀释1倍后测定。

附:标准曲线参考图(詹炳汇,方玲玲于2010年8月17日测定)
附: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