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心理学
1、同化:指主体将其所遇到的外部信息直接纳入自己现有的智力结构中的过程。
2、成熟势力说:格塞尔用双生子爬梯实验的“成熟势力说”,该理论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二,即成熟和学习,并认为成熟更为重要。格塞尔认为,儿童心理和动作的发展是一个按顺序模式展开的过程,这个模式是由机体成熟所决定的。按成熟势力说,在儿童尚不成熟时,学习的效用很小,只有当儿童内在的条件准备好后,学习才能起作用。
3、性别认同:指对自身性别的认识,即对自己在生物特征上是男性还是女性的一个分类完整的性别概念,包括两个基本成分,一是性别同一性,而是性别恒常性。
4、性别角色认同:是对一个人具有男性特点或女性特点的认识和信念。
5、客体永久性:当物体从婴儿的视线中消失时,他知道这并非是客体不存在了,而是被藏在了某个地方。
6、自我中心性:指儿童还不能将自我与外界很好地区分开来,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而不是他人的角度去认识和适应外部世界。
7、延迟满足:指为了得到更大的却较远的利益而放弃眼前的较小的好处,幼儿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往往选择即时报酬而不能等待。
8、晶体智力:指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智力,如词汇、言语、理解、常识等以记忆贮存的信息为基础的能力。
9、流体智力:指以神经生理为基础,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相对地不受教育与文化的影响的能力,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关系等。
10、横向/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几个年龄(年级)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优点:由于研究持续时间较短,易于控制有关因素,且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了解不同儿童心理的发展水平;但由于是对不同儿童的比较,因此看不到同一个体在发展上的连续性。
11、纵向研究:指系统考察同一批被试在不同时间点或年龄的心理发展状况,也即进行“追踪研究”。优点是可以比较系统地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以及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因
而纵向研究在发展心理学领域被广泛使用;缺点是研究持续的时间往往较长,有些变量不易控制,样本易流失。
12、替代强化: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学习者不一定亲自产生行为或接受强化,而只是看到他人的成功或受到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相反,如果看到了他人的失败或受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
13、守恒:是皮亚杰提出的概念,是指物质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时,物质含量保持不变的认识。
14、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学力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是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后果而进行的学习。
15、平衡:是个体保持智力结构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的内在倾向性。
16、自我强化:学习者以自我评价的个人标准来强化自己的行为,凡符合个人标准的行为就得到自我肯定,凡是不符合个人标准的行为就会受到自我批评。
17、延迟模仿:指儿童看了他人的某一动作,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仍将此动作再现出来的能力。
教育心理学
1、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广)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过程,其目的是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各种能力,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与道德品质。(狭)
2、试误说:根据桑代克的饿猫开迷箱实验,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所谓学习,就是在一定情境的影响下,唤起“原本联结”中的一种联结倾向,并使之加强。联结学习的过程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而不是通过推理而顿悟的过程。
3、准备率: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当某一刺激与某一反应准备联结时,给予
联结就引起学习者的满意,反之,就回引起烦恼。
4、练习律:指一个学会了的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练习和使用越多,就越来越得到加强,反之会变弱。
5、效果律:指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的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6、频因律:指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联系得越多,习惯形成得就越迅速,练习的次数在习惯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7、近因律:指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新近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加强,也就是说有效的反应总是最后一个反应。
8、正强化:指在某一情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该刺激产生的作用称为正强化。
9、负强化:某种刺激在有机体作出一个操作反应后消失,反应概率增加,该刺激产生的作用就是负强化。(撤销对有机体的某种刺激)
10、顿悟说:以韦特默、苛勒、考夫卡为代表的格式塔学派心理学家对黑猩猩大量的学习实验而提出的“顿悟说“认为,学习就是有机体通过认知重组建立学习情境的完形(即认知结构)的过程。他们认为,有机体在面对新的学习情境时,原来的完形就回出现缺口,需要通过内部组织作用来弥补缺口,形成新的完形,这个过程就是学习。这个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错误,而是突然顿悟。
11、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由个体过去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概括的一般方式或经验所组成的观念结构,它的主要成分是类别编码系统。
12、有意义学习:美国认知派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了认知接受学习理论。他从两个维度对学习做了区分: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从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上又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以符号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的过程。
13、先行组织者: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先行组织者这一具体教学策略。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包摄性较广的、概括水平较高的学习材料,用学习者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述,以便给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将它与原有知识结构联系起来,这种先于学习任务提供的引导性的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
14、概念的形成:指从大量的具体例证出发,在儿童实际经验过的概念的肯定例证中,通过归纳的方法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初级概念的过程。概念形成是学前儿童获得概念的典型方式。
15、概念的同化:指在课堂学习的条件下,利用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以一定的方式直接向学生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学生获得概念的方式。概念同化是学龄儿童获得概念的典型方式。
16、陈述性知识: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对事实、规则、事件等信息的表达。陈述性知识是一种相对静态的知识。陈述性知识以命题和命题网络来表征。
17、命题:是知识的基本单元,一个命题相当于一个概念,命题常以句子为外部表现形式。所有的命题都包括两种成分:论题和关系。
18、命题网络:两个或多个具有相同成分的命题构成命题网络。
19、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切为了进行信息转换活动而采取的具体操作程序。程序性知识在头脑中是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来表征的。
20、产生式:一般形式是“如果IF……那么THEN……”IF是条件项,表征执行某动作步骤的前提条件;THEN是动作项,表征符合条件项下所应执行的相应操作步骤。
21、产生式系统:当产生式1的动作为产生式2的发生提供了条件时,控制流从产生式1流向产生式2,互相联系的产生式构成产生式系统。
22、模式:是由若干元素按照一定关系组成的一种结构,在实际生活中,各种物体、字母、图形、声音等都可以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