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重点知识总结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08a8aa4647d27284b73518b.png)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要点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有生命现象的物体;非生物:没有生命现象的物体二、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三、认识生物的方法:①观察法;②调查法四、生物归类法;①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②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③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生物圈概念: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二、生物圈范围:①大气圈的底部;②水圈的大部;③岩石圈的表面三、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生存空间等四、环境对生物的影响: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②生物因素: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五、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六、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②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八、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植物能增加空气湿度九、生态系统:①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②组成:I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
II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十、食物链和食物网: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营养关系。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十一、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十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十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第二章、细胞的生活一、显微镜的结构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三、玻片标本的种类:①按存放时间分:永久的、临时的;②按材料分:切片、涂片、装片四、临时装片制作的一般步骤:擦片→滴水→放标本→盖片→染色五、植物细胞:①细胞壁:保护和支持;②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进出;③细胞质:内有液泡(含细胞液)、线粒体、叶绿体等;④细胞核:储存遗传物质。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c35890e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0e.png)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细胞1.细胞的结构所有生物都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人类的身体由大约37万亿个细胞组成。
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质膜、核仁、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部分。
2.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包括新陈代谢、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等。
细胞通过「细胞呼吸」将葡萄糖等有机物转化成能量,通过「细胞分裂」增殖,通过「细胞分化」形成多种类型细胞。
生态1.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互相影响的科学。
生态学的核心是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
生态平衡是指生物与环境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的关系,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它们的物理环境构成的一个系统。
2.生态环境的调查与评价了解和调查生态环境对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生态环境评价是评估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状况和影响的科学。
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1.生物的能量来源生物体内的能量来自于食物。
食物是所有生物存活和发展所需要的能量和物质来源。
生物体内的能量在生命活动中不断转化。
例如,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使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糖类,并释放出氧气。
2.物质循环物质循环是大自然中各种物质的循环利用,其中包括碳循环、氮循环、水循环等多个方面。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吸收后排出气孔,同时还释放出氧气,完成了“氧气-水-二氧化碳”三者间的物质循环。
遗传与进化1.基因和遗传基因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分子是构成基因的基本单位。
遗传是指后代从其父母那里继承某些特定性状的过程。
在遗传中,有重组和突变等过程。
突变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异的过程,而重组是基因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的重组合并。
2.进化进化是生物种类在长时间里经过自然选择和物竞天择的过程,使其逐渐改变适应环境的能力而演化成为新的物种。
进化的过程中,自然选择、随机漂变、基因迁移和基因突变等因素对生物种群的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完整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564547f6529647d26285261.png)
生物七年级上册一、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不需要吸收有机物动物从外界获取现成的有机物2、生物能进行呼吸。
(大多数的生物进行有氧呼吸,少数的生物进行无氧呼吸)3动物通过出汗、呼吸、排尿的方式排出废物植物通过落叶的方式排出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5、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6、生物的分类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7、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包括生物的生存空间、存在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2、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生物和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
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人和体内的蛔虫是寄生关系。
4、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1)适应:生物改变自己。
例:荒漠中骆驼,尿液非常少。
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夜晚的蛾;傍晚的蝙蝠。
(2)影响:生物改变环境。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植物的蒸腾作用能调节空气湿度。
5、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产者(植物) 构成生物消费者(动物)食物链生态系统分解者(细菌、真菌)环境(非生物)阳光、水、空气、温度等1。
定义: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2。
食物链以生产者绿色植物为起点:草→蝗虫→鸟箭头由弱指向强,表示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6、食物链 3。
营养级越高(越强大的生物),生物数量越少,有毒物质越多。
生物七年级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生物七年级上册重点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dbd3cac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cb.png)
生物七年级上册重点知识归纳认识生物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2.观察和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了解生物圈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光、水分、温度等。
另一类是: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由两部份的组成:一是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二是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3)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生态系统中在一般情况下数量最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4)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①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②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③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④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的能力。
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4.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decb708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14.png)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 生物的特征。
-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 生物能进行呼吸。
-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 调查时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 对调查的生物进行分类: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3.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环境影响生物: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和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对生物都有影响。
- 生物适应环境: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等都与环境相适应。
- 生物影响环境:生物的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如蚯蚓松土、植物防风固沙等。
4. 生态系统。
- 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 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5.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 显微镜的使用。
- 显微镜的结构:目镜、物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镜筒、转换器、载物台、通光孔、遮光器、压片夹、反光镜等。
- 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和存放。
-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4d68384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55.png)
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定义2.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 线粒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3. 细胞的功能- 新陈代谢- 生长与分裂二、生物的分类1. 生物分类的重要性2. 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3. 生物分类的等级- 域- 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三、遗传与进化1. 遗传的基本概念- DNA- 基因- 染色体2. 进化论的基本原理 - 自然选择- 物种形成3. 人类起源与进化四、植物的结构与功能1. 植物的分类- 孢子植物- 种子植物2. 植物器官- 根- 茎- 叶- 花- 果实- 种子3. 植物的生命周期- 萌发- 生长- 开花结果- 衰老与死亡五、动物的结构与功能1. 动物的分类-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2. 动物器官系统- 循环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神经系统- 感觉器官3. 动物行为- 觅食行为- 繁殖行为- 防御行为六、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1.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2. 生态平衡3.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污染的类型与影响 - 可持续发展七、人体健康与卫生1. 人体器官系统-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免疫系统2. 健康的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 适量运动- 个人卫生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一个概要框架,您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对每个部分进行扩展,增加详细的解释、例子和图表,以丰富内容并达到所需的字数。
在撰写时,请确保语言清晰准确,逻辑连贯,并使用专业的术语。
同时,确保文档格式规范,便于阅读者下载和编辑。
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大全(背诵)
![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大全(背诵)](https://img.taocdn.com/s3/m/dbc26e62f46527d3240ce043.png)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2、生物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判断下列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机器人钟乳石珊瑚珊瑚虫太阳水树人动物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一、调查的一般方法:1、明确调查目的。
2、选择材料用具。
3、方法步骤:(1)选择调查范围。
(2)分组。
(3)设计调查路线。
(4)调查记录。
(5)归类整理分析。
二、生物的分类。
1、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2、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3、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一节生物圈一、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一个家。
二、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三、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两类:1、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
2、生物因素。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种间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互利共生)、寄生关系等。
种内有:种内斗争、种内互助。
四、探究实验的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五、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法是:对照实验。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1eb6a94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06.png)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1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一、我们周围的生物1.生物:有生命的物体2.生物的生命现象:①生物都有一定的结构(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②都能够由小长大(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有关);③都能新陈代谢;④生殖、遗传、变异;⑤都有应激性;⑥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生物主要分为:植物、动物、微生物。
地球上的植物大约有50多万种,动物约有150多万种。
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个体一般比较微小,结构简单,但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却十分广泛。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态因素: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
2.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生物。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水、温度、空气和土壤等。
3.光和温度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重要的非生物因素,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
4.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通常都和其生存的环境相适应。
5.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绿色肥厚的茎,不仅可以储存大量的水,还能代替叶进行光合作用;根系非常发达,能够吸收沙漠深处的水分。
6.蚯蚓体表的刚毛有助于它们的爬行运动,体表的粘液有助于它们在土壤中爬行和呼吸。
它们的钻穴和取食等活动可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和肥沃。
7.在炎热的夏季,植物茂盛的地方气温比较低,空气湿度大(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植物的蒸腾作用影响环境。
三、我们身边的生物学1.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世界人口剧增,资源匮乏,能源危机,粮食短缺,环境污染,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
心血管疾病、癌症、艾滋病等也严重地威胁着我们人类的健康,而解决这些问题都离不开生物学的发展。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2第二章探索生命一、探索生命的器具1.显微镜的结构:目镜、物镜(观察,目镜长度与倍数成反比,物镜长度和倍数成正比)、粗准焦螺旋(一般调节,顺下逆上)、细准焦螺旋(精细调节,使物象变得更加清晰)、反光镜(反射光线) 放大倍数=目镜x物镜(放大的是长度,不是面积)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安装;对光;观察(原则:先下后上,先低后高,先粗后细);收镜3.常用探究器具的种类:观察器具:显微镜,放大镜解剖器具:解剖剪,镊子计量器具:天平,量筒加热器具:酒精灯,三脚架通用器具:烧杯,试管,试剂瓶,培养皿等4.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跟实际物像呈180度旋转,不影响顺时针、逆时针5.视野中污点的判断方法:视野中污点只能在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上。
生物七年级上册重点知识
![生物七年级上册重点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0808ef0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64.png)
生物七年级上册重点知识一、生物基本概念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的基本概念包括生命、生物、细胞、遗传、变异、进化等。
了解这些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生命世界。
1.生命:生命是指具有生长、繁殖、代谢等特征的有机体。
生命有自组织、自复制、自适应等特性。
2.生物:生物是指所有具有生命活动的有机体,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3.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种,真核细胞具有细胞核、细胞器等结构。
4.遗传:遗传是指生物体的性状、特征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的现象。
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信息的单位。
5.变异:变异是指生物体在遗传基础上产生的个体间或代际间的差异。
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6.进化:进化是指生物种群在长时间内,通过自然选择、遗传变异等机制,逐渐发展、演变的过程。
二、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的基本特征包括生长、繁殖、代谢、适应、运动、响应等。
这些特征是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重要标志。
1.生长:生物体从小到大的过程,表现为体积、重量、细胞数量的增加。
2.繁殖: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如植物的开花、结果,动物的产卵、分娩等。
3.代谢:生物体内进行化学反应,产生能量和物质的过程。
代谢分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4.适应:生物体对环境变化产生的生理、行为反应,使生物体能在不同环境中生存。
5.运动:生物体在外部环境中的位移过程,如动物的爬行、行走、飞行等。
6.响应:生物体对外界刺激产生的生理和行为反应,如植物的向光性、动物的避险、觅食等。
三、生物分类和演化生物分类是根据生物体的相似程度和亲缘关系进行的。
生物演化是指生物在地球历史长河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1.生物分类:生物分类分为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细菌界等。
2.生物演化:生物演化通过化石、基因、形态等证据研究,了解生物的起源、演化和灭绝等过程。
四、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生物也影响环境。
七年级上册生物总结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总结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4b33ecb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74.png)
七年级上册生物总结知识点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生命的特征:生命具有物质性、结构性和自我更新能力。
生物的分类: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可将生物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等级。
显微镜的使用:掌握显微镜的基本操作方法,认识并了解显微镜的结构。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知识细胞的形态与类型:细胞有球形、扁平形、长形和不规则形等多种形态,细胞可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
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主要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蛋白质和核酸等组成。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膜具有物质转运、信息交流和能量转换等功能;细胞器各司其职,共同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新陈代谢的概念: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转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过程。
消化系统的功能: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在消化系统中进行,该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新陈代谢的类型:新陈代谢可分为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两大类,有氧代谢是生物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
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激素调节: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产生的微量有机物,具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动物的神经调节:神经系统通过反射来调节机体的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动物的激素调节:动物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化学物质,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起着调节作用。
第五章:生物的繁殖与发育生物繁殖的方式:生物繁殖主要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方式,有性生殖是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新个体的方式。
胚胎发育的过程: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胚胎,最终发育成新个体。
发育的类型:发育可分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两种类型,不完全变态发育是指个体发育过程中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而完全变态发育则是指个体发育过程中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七年级上册生物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重点知识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878c7b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a7.png)
七年级上册生物重点知识归纳总结一、生物的基本概念1. 生物学的定义: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体结构、功能、发育、遗传、分类及分布规律的科学。
2. 生物的共同特征:生物都具有生长、繁殖、代谢、适应环境能力和对刺激作出反映的能力。
二、细胞的基本结构1. 细胞的组成: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 细胞的功能:营养摄取、代谢、排泄、运动、增殖、遗传等。
三、细胞有丝分裂1. 有丝分裂的过程: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2. 有丝分裂的意义:增加细胞数量、维持体内稳定的细胞数量、替代老化细胞。
四、细胞的有丝分裂与染色体1. 染色体的结构:由两条相同的染色体构成,染色体上有基因。
2. 染色体的功能:携带遗传信息,参与细胞分裂。
五、生物和生物圈之间的关系1. 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生命体存在的范围,包括陆地、水域和空气中的生物。
2. 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竞争、合作、共生、捕食等。
六、植物生长的条件和特点1. 光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须有光照。
2. 水分:植物的生长需要吸水。
3. 温度:植物适宜的生长温度在一定范围内。
4. 二氧化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七、动物体内的物质循环1. 消化系统:将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被吸收。
2. 呼吸系统:将氧气输送到细胞中,排出二氧化碳。
3. 循环系统:将有氧血送到细胞,将二氧化碳带回肺脏排出体外。
八、动植物的分类1. 植物的分类:按照茎叶根的结构,植物分为维管植物和无维管植物。
2. 动物的分类:按照体温和生殖方式分类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按照内外骨骼分类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九、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1. 食物链:由生物的食物关系组成的链状结构。
2. 食物网:由多条食物链相互通联组成的网络状结构。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涵盖了生物的基本概念、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生长、生物圈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动物体内的物质循环、动植物的分类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可以加深对生物的认识,并为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上册生物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a6c65cd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23.png)
七年级上册生物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1. 生物的特征。
-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例如,绿色植物能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动物如牛以草为食获取营养。
- 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如人通过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植物也能进行呼吸作用,在细胞的线粒体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
-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通过出汗、呼出气体、排尿等方式排出废物。
例如,人可以通过泌尿系统排尿,排出体内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植物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例如,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叶片会合拢;动物遇到危险会逃跑或者做出防御姿态。
-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能够由小长大,并且能够繁殖后代。
例如,种子萌发长成幼苗,幼苗不断生长发育成植株;动物通过繁殖产生后代,如鸟类产卵繁殖。
-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具有相似性,这就是遗传;而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就是变异。
如种瓜得瓜体现了遗传,而瓜有大有小体现了变异。
二、生物的分类。
1. 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类。
- 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包括鱼类(如鲫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两栖类(如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爬行类(如蛇,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鸟类(如鸽子,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体温恒定)、哺乳类(如兔子,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无脊椎动物包括腔肠动物(如水母,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扁形动物(如涡虫,身体呈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线形动物(如蛔虫,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环节动物(如蚯蚓,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软体动物(如蜗牛,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节肢动物(如蝗虫,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七年级上册生物必背知识点打印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必背知识点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c6b6d0b3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f5.png)
一、植物的营养1. 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是植物的重要营养方式。
2. 地下器官的作用植物的根和茎在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养分。
3. 地上器官的作用植物的叶和花通过光合作用和传粉,为植物提供能量和繁殖途径。
二、植物的生殖1. 有性生殖植物通过花朵进行有性生殖,通过花粉和卵细胞的结合来产生新的植物。
2. 无性生殖植物通过茎、叶、根等部位的分生组织进行无性生殖,可以快速繁殖大量植株。
三、植物的生长和发育1. 原核生长植物在幼苗期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来完成生长过程。
2. 上皮组织的功能植物的上皮组织起着保护和分泌的作用,保护植物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
3. 分化和开花植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分化细胞来形成花蕾,并最终开花结果。
四、动物的营养1. 摄食动物通过口腔摄食,吞咽食物,将食物送入胃部。
2. 消化吸收食物在胃部经过消化作用,被分解为营养物质,吸收到血液循环中为身体提供能量。
3. 呼吸作用动物通过呼吸道将氧气吸入体内,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以维持新陈代谢的正常运行。
五、动物的生殖1. 有性生殖动物通过交配和受精来进行有性生殖,产生后代。
2. 无性生殖一些动物通过分裂或者卵生来进行无性生殖,产生和自身基本相同的后代。
六、动物的运动1. 骨骼肌的作用动物的骨骼肌将脑部的信号转化为肌肉运动,使得动物能够行动。
2. 生物的神经系统动物通过神经系统来控制运动,筋骨相连,形成协调灵活的运动。
3. 速度和力量动物的速度和力量受到基因和环境的影响,不同动物在速度和力量上表现出差异。
七、生物基因的传递1. 遗传物质DNA生物的遗传信息通过DNA分子的形式储存在细胞核中,作为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
2.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总结出了隐性和显性基因的遗传规律,为后代的遗传提供了理论支持。
3. 基因突变生物在繁殖过程中,基因可能会发生突变,导致后代的遗传特征出现变化。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6b69157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7b.png)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1. 生命活动与细胞
1.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功能与区别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粒体、叶绿体等
•细胞在体内的分布和组成
1.2 细胞的代谢与调节
•细胞的代谢作用,如: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等
•细胞的调节作用,如:荷尔蒙的调节作用、酶的调节作用等
2. 遗传和进化
2.1 遗传基本规律
•遗传基本概念,如:DNA、基因、染色体等
•遗传的基本规律,如:孟德尔法则、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连锁互换规律等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2.2 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进化基本概念,如:自然选择、种群密度、环境因素等
•进化的证据,如:化石证据、结构证据、分子证据等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意义,如: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等
3. 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
3.1 生物圈与生态系统
•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如:陆地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等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3.2 生态问题与人类健康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人类疾病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理解与掌握这些知识点,这将有助于您对生物学的更好理解和认识,同时可以为您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完整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4ed4d5828ea81c758f578f2.png)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生物学时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自造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2)生物能进行呼吸鲸鱼喷水(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植物落叶(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葵花朵朵向太阳(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机器人、钟乳石、珊瑚都是非生物;珊瑚虫是生物。
3、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要有明确的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选取一部分调查作为样本,调查常用的方法是抽样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的常用的方法之一。
可以去图书馆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搜索;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图标、音像资料。
4、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按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按用途可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5、生物都生存在生物圈中。
生物圈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以海平面为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约20千米左右的圈层。
水圈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中。
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但人类的活动可以达到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6、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7、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必需携带的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有淡水、营养物质(食物)、空气(氧气)。
8、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鱼离不开水)。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分为生物因素【捕食关系(生物和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9、探究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10、对照试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生物七年级上册必考知识点总结
![生物七年级上册必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695286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33.png)
生物七年级上册必考知识点总结一、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
2.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部保护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3. 细胞质是细胞膜内的液体,包含各种细胞器和细胞的代谢活动发生在这里。
4.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包含遗传物质DNA,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二、生物体的组成1.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不同的生物体由不同数量的细胞组成。
2. 细胞按照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分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三、细胞的分裂1. 细胞分裂是细胞生长、修复和繁殖的基础。
2. 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方式。
四、生物体的遗传与变异1. 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的DNA分子中。
2. 生物体的遗传信息通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方式传递给后代。
3. 生物体的遗传信息会在繁殖过程中发生变异,导致后代之间产生差异。
五、生物体的代谢1. 生物体通过新陈代谢获取能量和原料,完成生长、修复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2. 代谢包括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两个过程。
六、植物生长发育1. 植物的生长发育包括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成熟植物的生长三个阶段。
2. 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光线、水分、温度和营养等因素的影响。
七、动物的生长发育1. 动物的生长发育包括胚胎期、幼年期和成年期三个阶段。
2. 动物的生长发育受遗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
总结:生物七年级上册的必考知识点涵盖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生物体的组成、细胞的分裂、生物体的遗传与变异、生物体的代谢、植物生长发育和动物的生长发育等方面。
通过系统地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生物世界基本规律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生物七年级上册的课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还深入了解了细胞的分裂、生物体的遗传与变异、生物体的代谢、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等知识。
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科学的基本原理,认识生物世界的规律,以及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七年级生物上册所有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上册所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9fbca23bed5b9f3f80f1c01.png)
七年级生物上册所有知识点总结七年级生物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一、生物区别于非生物要看生命现象:1.新陈代谢2.生长发育3.繁殖4.遗传变异5.应激性病毒是个特殊的例子:病毒无细胞结构,繁殖方式是自我复制,寄生生活,所以是生物。
二、新陈代谢是其他各项生命活动的基础。
三、探究实验要求设置对照装置并且变量唯一。
巴斯德最成功的地方是他动手设计了曲颈瓶。
四、显微镜的考点:?由低倍镜换高倍镜时视野变暗,物象变大,视野中的数目增多。
?显微镜最主要的结构是目镜和物镜。
?对光时用低倍的物镜和遮光器上的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观察装片时:镜筒下降时,操作者的眼睛注视物镜,目的避免压碎玻片标本。
?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污点,你推测它可能存在的位置是目镜、物镜、玻片标本。
先转目再移片 ?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的长度越长。
目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的长度越短。
五、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是无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六、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复制。
然后是细胞核一分为二,再然后是细胞质分成两份。
七、细胞分化的结果是产生了组织。
例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生物体内存在不同的结构主要是由于细胞分化的结果。
八、动物体比植物体多的结构层次是系统。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九、鸟冬天换上白色的羽毛,大大减少了被捕食的机会,有的时候冬季少雪或迟下雪,这种情况下,雷鸟换上白色的羽毛反而容易被捕食,这说明?生物适应环境?适应的相对性。
十、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即植物多的地方,空气清新湿润。
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十一、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是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例如1、菊花在秋天开放,说明影响生物的因素是光照时间(非生物因素)。
2、草盛豆苗稀,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是:生物因素。
十二1、生长在水中的睡莲,其根和茎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以满足呼吸的需要。
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2、冬青冬天郁郁葱葱,而其它树的叶子都已经掉落,这都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归纳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247880e227916888486d7b3.png)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归纳总结一、多种多样的生物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形对称,体壁由两个胚层构成,有口无肛门。
代表动物有:水螅,珊瑚虫,海葵,水母,海蜇2、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背腹扁平,左右对称,有三个胚层。
代表动物有:涡虫、吸血虫、猪肉绦虫3、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有角质层。
代表动物有:蛔虫、钩虫、蛲虫4、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多数生有刚毛。
代表动物有:蚯蚓、水蛭、沙蚕5、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柔软有外套膜,身体外面有贝壳(或是被外套膜包被的内壳)代表动物有:河蚌、蜗牛、乌贼6、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代表动物有:蝗虫、沼虾、蜜蜂、蜻蜓、七星瓢虫、蝉、河蟹、黑斑园蛛、蜈蚣线形动物蛔虫:以消化管简单,繁殖器官发达,能很快适应环境。
环节动物蚯蚓:用手摸蚯蚓,感到粗糙,是因为蚯蚓体表生有刚毛,在玻璃与硬纸板上,蚯蚓在玻璃上活动比在硬纸板上活动力小,是因为蚯蚓身上的刚毛与玻璃摩擦力小软体动物河蚌:当外套膜受到沙粒等异物刺激时,外套膜就会分泌出珍珠质,把异物包被起来形成珍珠。
节肢动物蝗虫:有一对触角,是触觉器官,一对复眼是视觉器官,三只单眼是感光器官,有三对足,前足和中足适于爬行,有两对翅,适于飞行,蝗虫还有特殊的口器:咀嚼式口器。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多,范围最广的类群。
7、鱼类的主要特征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体表大多长有鳞片,用鳍游泳,体温不恒定。
代表动物有:鲤鱼、鳕鱼、鲫鱼、鳕鱼等。
8、两栖类的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多数种类成体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少数种类成体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湿润有辅助呼吸的作用,体温不恒定。
代表动物有:青蛙、蟾蜍、蝾螈、大鲵(娃娃鱼)9、爬行类的主要特征是:皮肤表面覆盖有角质的鳞片或骨质的甲,体温不恒定,四肢短小或无四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生物上册重点知识总结 临沂刘店子中学 史艳华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 认识生物复习要点:一、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的呼吸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如: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逃走;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注:常说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等) 二、调查1、调查的一般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2、尝试根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对它们进行归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复习要点: 一、生物圈 1、生物圈的范围(注:生物圈指地球上的生物和它们生活所需要的环境。
人类的活动借助一定的工具可以到达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细菌可以生活在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光、温度、水、空气、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2、生物和生物之间的三种关系{植物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动物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水圈的大部 大气圈的底部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竞争(如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捕食(如七星瓢虫捕食蚜虫)合作(如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3、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实验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方案要求: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举例:蚯蚓疏松土壤;沙地植物防风固沙。
四、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3、描述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一个生态系统内,很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书写食物链时注意: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其中的“→”表示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
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所以有害物质也会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而且营养级别越高,有害物质积累越多。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但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五.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生物圈中有很多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湿地生态系统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
2、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 观察细胞的结构复习要点: 一、显微镜 1、 结构支持部分: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撑镜柱以上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分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生物部分 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人分解者──真菌和细菌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
转换器──上面安装物镜。
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
调节部分:※遮光器──在载物台下方,可以调节进光量。
其上有大小不同的圆孔称光圈。
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大光圈。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
※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
光学部分:※反光镜──转动反光镜可以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它有两个镜面,一面是平面,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光线弱时用。
※目镜──用眼观察的镜头。
※物镜──接近物体的镜头。
注1: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注2: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注3:带※的结构应重点掌握。
2、使用步骤①取镜:右物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②安放:略偏向身体左侧,便于左眼向目镜观察。
③对光:先使用低倍物镜对光,左眼向目镜内观察,(右眼睁开)一边转动反光镜,看到白色的圆形视野,表示对光成功。
对光时,若光线较强,应该使用小光圈和反光镜的平面;若光线太弱,应该使用大光圈和反光镜的凹面。
④观察:a.观察材料必须薄而透明。
b.左眼观察物像,右眼看着绘图。
c.调节焦距:先下降镜筒(眼睛在一旁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载玻片);再向目镜内看,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时,改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使物像更加清晰。
d.关于镜像:显微镜下成的是倒立的像。
所以实物与镜像的位置、上下关系刚好相反。
如显微镜视野中右上角的一个“d”,那么实物其实是“p”(旋转180°得到),位于左下角。
e.移动问题:物像移动方向与玻片的移动方向正好相反。
f.找污点:在三个部位找,即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
转动目镜,如果污点的像也动,说明污点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如果污点的像动,说明污点在玻片上;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时污点的像都不动,说明污点在物镜上。
g.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反之,相反。
二、细胞1、动物、植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①结构比较②细胞各结构的功能细胞壁——支持、保护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进出,极薄且紧贴细胞壁,很难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细胞质——液态可流动的物质,各项生命活动的场所细胞核——遗传信息库叶绿体——使光能变成化学能(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线粒体——动力车间,把化学能转变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液泡——内有细胞液,含多种物质2、观察细胞实验①常用玻片标本种类:切片、涂片、装片②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一擦二滴三撕四展五盖六染七吸a.一擦,用洁净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干净。
b.二滴,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c.三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一小块透明薄膜,浸入上述水滴中。
d.四展,用镊子将薄膜展平。
e.五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一边接触水滴,然后轻轻放下,盖在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出现气泡。
f.六染,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一侧g.七吸,用吸水纸从盖玻片另一侧吸引,让染液浸润全部。
③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一擦二滴三刮四涂五盖六染七吸,与前述步骤基本相同二滴:滴入的是0.9%的生理盐水(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三刮:用凉开水潄口,用牙签从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刮几下四涂:把牙签有碎屑一端在生理盐水滴中涂几下第二章细胞的生活复习要点:一、细胞的构成物质1、无机物(一般不易燃):水、无机盐、氧,都是小分子物质。
2、有机物(一般可燃):蛋白质、糖类、脂肪、核酸等,是大分子物质。
二、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三、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1、叶绿体:叶绿体将光能(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2、线粒体:线粒体能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注意:植物一般有两种能量转换器(线粒体和叶绿体),植物的非绿色部分的细胞一般不含叶绿体,如根尖细胞动物一般仅有一种能量转换器(线粒体)四、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控制中心是细胞核1、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2、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3、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五、细胞分裂细胞体积增大←细胞生长1、生物体能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裂2、 细胞分裂的过程①细胞核一个分成两个 ②细胞质分成两份③每份细胞质含一个细胞核④在原来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要形成细胞壁) 3、 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的变化①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②染色体先加倍,再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
③新细胞之间,以及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数目相同,遗传物质也相同。
第三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复习要点:一、人体和多细胞动物的结构层次 1、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2、 人和动物体的四种基本组织和功能①上皮组织:有保护、分泌等功能②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有收缩和舒张功能③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
④结缔组织: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骨组织、血液、脂肪组织) 3、 人和动物的五级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 →器官→ 系统 →个体4、 植物体的四级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 →器官→ →植物体 二、植物体的结构1、 植物几种主要组织及功能①分生组织特点: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功能:有很强分裂能力分布:根尖分生区、茎尖分生区、茎的形成层、芽等部位 ②保护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运动系统 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生殖系统 分生组织 输导组织 保护组织 营养组织 根、茎、叶 (营养器官) 花、果实、种子 (生殖器官)特点: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厚功能:保护内部柔嫩部分分布:根、茎、叶的表面③营养组织特点:细胞壁薄、液泡大功能:储存营养物质分布:植物六大器官中都有分布④输导组织特点:细胞上下连接形成管道功能:运输水分、无机盐以及营养物质分布:茎、叶脉、根尖成熟区等处2、绿色开花植物由六大器官组成①营养器官:根、茎、叶②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三、单细胞生物1、常见的单细胞生物:酵母菌(真菌)、、衣藻(植物)、眼虫、变形虫、草履虫(动物)2、草履虫的结构和生活①结构:②生活:呼吸→通过表膜实现取食→通过口沟取食,食物残渣由胞肛排出排泄→代谢废物通过收集管和伸缩泡收集起来,排到体外运动→纤毛是草履虫的运动结构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③有利方面:草履虫对污水净化有一定作用,有些单细胞生物是鱼类的天然饵料④有害方面: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会造成赤潮、某些单细胞生物是寄生虫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复习要点:一、病毒的大小、分类和形状1、大小:病毒非常小,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观察2、种类:根据寄主不同分三类:①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②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③细菌病毒(噬菌体):大肠杆菌噬菌体3、形状:杆形、球形、蝌蚪形二、病毒的结构和生活1、病毒的结构: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2、病毒的生活: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中,离开活细胞变成结晶体三、病毒与为类的关系1、有害方面:使生物体串病2、有利方面:生产疫苗,应用于基因工程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复习要点:1.各类植物特征的比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