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药物的分类

合集下载

常见微生物分类及敏感药物

常见微生物分类及敏感药物
万古霉素+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
利奈唑胺
肠球菌
心内膜炎或其他严重感染(菌血症)
庆大霉素+青霉素或氨苄西林
万古霉素+庆大霉素、利奈唑胺
无并发症的泌尿系感染
阿莫西林或氨苄西林
呋喃妥因、氟喹诺酮
卡他布兰汉菌
耳炎、窦炎、肺炎
头孢呋辛、氟喹诺酮
SMZ+TMP、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红霉素、多西环素、头孢菌素2代或3代、克拉霉素、阿奇霉素
环丙沙星或氧氟沙星、头孢曲松
氯霉素、SMZ+TMP、氨苄西林、头孢曲松
急性肠胃炎
头孢噻肟、头孢曲松、诺氟沙星或环丙沙星、头孢他啶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SMZ+TMP、氯霉素
志贺菌
(痢疾杆菌)
急性肠胃炎
氟喹诺酮
阿奇霉素、SMZ+TMP、氨苄西林、头孢曲松
沙雷菌
各种住院性和机会性病菌感染
亚胺培南、美洛培南
青霉素敏感株;青霉素或青霉素V、阿莫西林
头孢菌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美洛培南、亚胺培南、SMZ+TMP、克林霉素
对青霉素中等耐药:青霉素、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
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克林霉素
脑膜炎(高度耐青霉素)
万古霉素+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
美洛培南、亚胺培南
其他感染(高度耐青霉素)
两性霉素B
皮肤之外
伊曲康唑
曲霉
侵入性
两性霉素B
伊曲康唑
毛霉
两性霉素B
新生隐球菌
(溶组细酵母菌)
肺炎
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
脑膜炎
氟尿嘧啶???
革兰阴性杆菌

兽药种类(抗微生物类药物).

兽药种类(抗微生物类药物).

一、抗生素
(3)大环内酯类 此类抗生素类是利用放线菌或小单孢菌产生的具有大环内酯环的抗生素
的总称,因含有氨基糖而呈碱性。该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一些革 兰氏阴性菌,耐青霉素的葡萄球菌,支原体都有抑制作用。同类中不同 的产品生物活性有很大差别,如十六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生物活性最强, 对多种耐药细菌有抗药活性。此类抗生素主要从肠道中吸收,能产生交 叉耐药性,主要包括泰乐菌素、北里霉素、红霉素、螺旋霉素。
生抗药性,不易与人用抗生素发生交叉耐药性。属于此类抗 生素的主要有杆菌肽锌、黏杆菌素、维吉尼亚霉素、硫肽霉 素、持久霉素、恩拉霉素和阿伏霉素等。
一、抗生素
(2)四环素类 四环素类抗生素是四环素、土霉素和金霉素等抗生素的总称,均由链
霉菌发酵产生。四环素类抗生素为广谱抗生素,对畜禽呼吸系统疾病和 家畜的细菌性腹泻非常有效,连续低浓度投药有好的促生长效果,而且 还能促进产蛋和增加泌乳量。但因四环素类抗生素属人畜共用抗生素, 易产生抗药性。欧洲已禁止该类抗生素作为促生长抗生素应用,美国和 日本仍在使用金霉素和土霉素季按盐,我国仍大量使用土霉素钙素是分子中含有一个环已醇的配基,以糖苷键或与氨基
糖相结合(有的与中性糖结合)的化合物,也称氨基环醇类抗生素。此 类抗生素用饲料有两种完全不同的作用,一种是抗菌性抗生素如新霉素, 状观霉素和安普霉素;一种是驱线虫性抗生素,如越霉素A和潮霉素B。 尽管作用不同,但此类抗生素有一个共同点,即在肠道内不易被吸收。
一、抗生素
(7)化学合成类 此类抗生素由于副作用大,正被逐渐淘汰。大部分只允许做兽药,而不用
作饲料添加剂。此类抗生素有磺胺类、喹乙醇、呋喃唑酮、硝呋烯腙等。
二、合成抗菌药物
合成抗菌药可分为五类: 磺胺类、喹诺酮类、喹噁啉类、硝基呋 喃类、硝基咪唑类。这五类药物中, 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磺胺类与喹 诺酮类, 喹噁啉类的卡巴氧、喹乙醇由于有潜在的致癌作用, 欧、 美许多国家已禁止食品动物使用。硝基呋喃类如呋喃他酮、呋喃 唑酮以及硝基咪唑类的甲硝唑、地美硝唑由于发现有致癌作用, 世 界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均已禁止作为促生长添加剂使用。

抗微生物药物

抗微生物药物
本品的一次静脉输注须在30-40分钟内完成。应避免输注时间过长而造成血药浓度低于 治疗剂量。
【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用药。 1、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和腹泻。 2、肝脏功能改变:AST和ALT增高。个别报道可 出现肺炎和胆汁淤积性黄疸。上述改变同样可在 其他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应用中出现。 3、肾脏功能改变:罕见低钾血症。 4、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罕见惊厥,主要发生在 肾功能不全或大剂量应用本品的病人中。 5、血液系统改变: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减少 症和出血现象。 6、局部反应:静脉注射部位的血栓性静脉炎。
特点



1、第三代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对阳性菌 和阴性菌均有强大的抗菌作用 2、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应少 3、服用方便,直接吞服或溶于水后口服, 特别适合于老年人和有吞咽功能障碍的病 人
【用法用量】 口服。
成人常用量: 1.支气管感染:一次0.3~0.4g,一日2次,疗程 7~14日。 2.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一次0.2g,一日2次, 疗程5~7日;复杂性尿路感染:一次0.4g,一日2次, 疗程10~14日。 3.单纯性淋病奈瑟菌性尿道炎:一次0.4g,单剂 量。 4.肠道感染:一次0.2g,一日2次,疗程5~7日。 5.伤寒:一次0.4g,一日2次,疗程10~14日。
【用法用量】 口服。
1、成人(13岁或以上)上呼吸道感染,每次0.5g,每天1次;下呼 吸道感染,每次0.5g,每天2次;皮肤或皮肤软组织感染,每天 0.5g,分1次或2次,严重病例每次0.5g,每天2次。 2、2至12岁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每次7.5mg/kg体重,每天2次;皮 肤或皮肤软组织感染,每次20mg/kg体重,每天1次。 3、6个月婴儿至12岁儿童中耳炎,每次15mg/kg体重,每天2次; 急性鼻窦炎,一般每次7.5mg/kg体重,每天2次;严重病例,每 次15mg/kg体重,每天2次。 *疗程一般7-14天,但β-溶血性链球菌所致急性扁桃体炎、咽 炎的疗程至少10天。

抗微生物药的分类及合理使用

抗微生物药的分类及合理使用
抗微生物药的分类及合理使用
给猪肌肉或静脉注射2.5mg/kg的土拉霉素,结 果表明,肌肉注射给药后15分钟,血药浓度达峰 值。血浆中表现平均消除半衰期为75.6小时;静 脉注射给药后,消除半衰期为67.5h。
肌肉注射给药12小时后肺内药物浓度为 2840ng/g,24小时后为3 470ng/g,6天为1700ng/g ,10天为1240ng/g,综上所述,猪按2.5mg/kg单 剂量肌肉注射土拉霉素后,药物吸收迅速,生物 利用度高,肺内组织内一直维持较高的药物浓度 ,消除缓慢。
• 非典型的病毒病,可以用干扰素、淋巴因子、抗 病毒中药等来治疗。
抗微生物药的分类及合理使用
(二)抗菌药
β-内酰胺类
氨基糖苷类
大环内酯类


化 学

结 构

分 类


抗生素
四环素类 氯霉素类 林可胺类 多肽类 截短侧耳素类
化学合成抗菌药
抗微生物药的分类及合理使用
磺胺类 呋喃类 喹诺酮类 喹噁啉类 硝基咪唑类
(1)青霉素为窄谱杀菌剂,口服不吸收。 (2)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为广谱杀菌剂,在治疗全身 感染时选用阿莫西林的疗效比氨苄西林好,治疗肠道感染时, 氨苄西林不易吸收在胃肠道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故选氨苄 西林好。
抗微生物药的分类及合理使用
抗微生物药的分类及合理使用
抗微生物药的分类及合理使用
抗微生物药的分类及合理使用
抗微生物药的分类及合理使用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抗微生物药的分类及合理使用
抗微生物药的分类及合理使用
抗微生物药的分类及合理使用
抗微生物药的分类及合理使用
抗微生物药的分类及合理使用
抗微生物药的分类及合理使用

药用微生物学

药用微生物学

药用微生物学一、引言药用微生物学是生物医药领域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微生物的分类、生理、病理、药物、免疫、流行病学、诊断学以及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等方面。

通过对药用微生物学的研究,可以为人类提供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

二、微生物分类学微生物分类学是药用微生物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依据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等对其进行分类。

细菌是药用微生物学中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其形态多种多样,包括球形、杆状、螺旋形等。

根据革兰氏染色法,细菌可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大类,每种细菌具有不同的分类地位和生理特性。

三、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生理学是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学科。

不同的细菌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包括营养需求、温度和湿度适应性、气体需求等。

细菌的繁殖方式包括二分裂、芽殖、裂殖等,其生长曲线和生长条件对药物的研制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此外,细菌的代谢反应也是药用微生物学的研究重点之一,包括能量产生、物质分解等过程。

四、微生物病理学微生物病理学是研究微生物引起疾病的学科。

细菌在体内通过抵抗免疫系统的清除,破坏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不同的细菌会引起不同的疾病,如肺炎链球菌引起肺炎、霍乱弧菌引起霍乱等。

细菌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是药用微生物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五、微生物药物学微生物药物学是研究微生物来源的药物的学科。

许多抗生素、抗菌剂和抗肿瘤药物等都是由微生物产生的。

微生物药物的生产和应用对于人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青霉素就是由霉菌产生的一种广谱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对于多种细菌感染都有效。

六、微生物免疫学微生物免疫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对微生物的应答和防御的学科。

免疫系统是人体对抗外来病原体的重要防线,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

非特异性免疫主要包括皮肤、黏膜等天然屏障以及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作用;而特异性免疫则包括B细胞和T细胞等淋巴细胞的应答反应以及抗体和补体的作用。

微生物药物

微生物药物

核苷类: 阿糖腺苷、嘌呤霉素、多氧菌素、日光霉 素;
抗生素品种从化学结构类别包括(续):
聚醚类:盐霉素、莫能霉素;(兽药) 蒽环类: 柔红霉素、阿克拉霉素; 醌类: 丝裂霉素C; 甾体类: 羧链孢酸; 安莎类: 利福霉素; 其他: 灰黄霉素、新生霉素、林可霉素、磷霉素、 氯霉素、赤霉素、有效霉素(井岗霉素)。
按照作用机制分类 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 影响细胞膜功能的抗生素 抑制病原菌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如四环素 抑制核酸合成的抗生素如丝裂霉素C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
N-乙酰胞壁酸前体 磷霉素→ N-乙酰胞壁酸
-内酰胺类 环丝氨酸↗ 消旋酶 ↓ 万古霉素 杆菌肽 粘肽合成酶 ↘ 合成酶 ↓ N-乙酰胞壁酸 直链十肽 ↓ 粘肽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基本结构
H H 4 H H 4 H H 5 R S RCOHN 5 S CH RCOHN RCOHN 5 4 3 6 3 S 6 7 6 3 8 7 N 3 7 N N 2 2 CH3 O CH A O 1 2 O 1 1 2 COOH COOH Carbapenems Cephalosporins Penicillins
五肽复合物 胞浆内
脂载体 二糖复合物
胞浆膜
细胞膜外
——影响胞浆膜通透性——
氨基苷类抗菌药 → 通过离子吸附作用
多肽类抗菌药
→ 与G- 菌胞浆膜磷脂结合
多烯类抗真菌药 → 与真菌胞浆膜固醇类物质结合 咪唑类抗真菌药 → 抑制真菌胞浆膜麦角固醇合成
—— 抑制核酸合成 ——
喹诺酮类
抑制DNA回旋酶→ 复制受阻 → DNA合成↓ 利福平 抑制依赖DNA的RNA多聚酶→转录受阻 →mRNA↓
传 统 抗 生 素 的 发 展

微生物药物学

微生物药物学

微生物药物学微生物药物概论1 从来源上分,微生物药物可分为哪三大类?答:1 来源于微生物整体或部分实体的药物:主动免疫制品;被动免疫制品;生物制品;2 来源于初级代谢产物的药物:生化药物3 来源于次级代谢产物的药物:抗生素;生理活性物质;2 随着抗生素研究的深入,抗生素曾有过不同的定义,60年代对抗生素的定义是什么?答:在低浓度下,能选择性地抑制或杀死它种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和采用化学或生物学等方法制得的衍生物与结构修饰物。

3 抗生素按其作用性质可分为哪4大类?答:根据作用性质分类:繁殖期杀菌;静止期杀菌;速效抑菌;慢效抑菌;4 抗生素按其作用机制可分为哪5大类?答:抑制或干扰细胞壁合成;抑制或干扰蛋白质合成;抑制或干扰细DNA、RNA合成;抑制或干扰细胞膜功能;作用于物质或能量代谢系统;5 标志中国抗生素工业开创的事件是什么?答:1953年1月在上海第三制药厂正式投入生产青霉素6 请概述微生物药物研究的一般流程。

答:1 微生物药物产生菌2 活性菌株的筛选3 活性菌株的保存4 生产菌株的选育5 发酵培养条件6 活性产物的分离纯化7 化学鉴别与结构测定8 药理与临床评价9 工业化研究10 基础研究7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抗生素研究扩展为微生物药物的研究,___、____ 、____等生物技术在微生物药物研究的应用日益广泛。

答: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8 请概述微生物药物在实践中的应用。

答:一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抗感染; 抗肿瘤; 免疫抑制;二农业上应用:植物病害的防治; 植物生长激素;三在畜牧业上的应用抗动物感染性疾病; 饲料添加剂;四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食品的防腐、保鲜五工业上的应用工业制品的防腐、防霉六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生化、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工具;建立药物筛选模型;其它特殊作用;第二章抗菌药物产生菌的筛选1 分离放线菌的培养基一般情况下为什么必须添加抑制剂?常用的抑制剂有那些?答:抑制真菌和细菌的生长,增加放线菌的分出率。

微生物发酵制药技术分析

微生物发酵制药技术分析

微生物发酵制药技术分析摘要:微生物中包括细菌以及病毒等,它被用到多个领域,比如食品领域、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

微生物发酵主要是通过微生物代谢的方式,使其可以达到人类的需求。

文章对微生物在制药领域上面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有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生物;发酵;制药技术引言我们所说的微生物,就是小型生物,现如今它被用在多个领域。

对于微生物发酵技术而言,要求应在一定的环境里,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使其形成人们所需独特物质,当前在我国的制药领域,该技术也有着较广泛的应用,是非常关键的技术手段。

1微生物药物分类微生物药物指的是,通过微生物技术以及化学技术研发出来的药物。

根据临床经验,微生物药能够被用在治疗以及预防多种多样的疾病上面。

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被用到微生物制药领域,且使用范围也比较大。

比如我们所知道的青霉素,它就是利用发酵技术制成的微生物药物。

还有很多抗生素,大部分都是微生物药物。

2微生物发酵制药技术微生物制药技术具有多种类型,现阶段,大部分是按照其发酵环境,以及利用的设备类型进行区分的。

按照发酵环境的区别,可以将其划分成三类,不但有好氧以及厌氧型,还有兼性厌氧型。

基于好氧发酵技术,对于其发酵环境而言,应当有氧气的加入,而厌氧类发酵技术,则不需氧气。

对于兼性厌氧技术,它则是有无氧气都能进行发酵。

按照运用的设备类型进行发酵,可以将其分成四类,即散口形式、密闭形式、浅盘形式以及深层发酵。

散口形式的发酵通常运用的设备类型都比较简单,而且还好操作。

而深层发酵却要使用专业的培育设备,才可以完成微生物的发酵过程。

但是对于深层发酵技术而言,它比较适合进行机械化运作,可以同工厂化生产达成一致。

临床中使用的青霉素就是深层发酵制成的。

3常用发酵用微生物种类能够进行发酵的微生物类型是比较多的。

大部分的天然要素,都能用于发酵,可当作其催化物。

通常都会运用其突变株来进行发酵。

而且微生物发酵的原料比较容易获取,所需成本也不高。

药物微生物

药物微生物

药物微生物一.药源微生物药物的来源无外乎化学合成、生物合成,以及化学半合成。

微生物作为天然药物的资源已经完全显露出它的优势:首先,微生物种类繁多,并且生活环境条件复杂多样,从而使得微生物在生理代谢上和遗传上存在着其他生物类群无法比拟的多多样性,其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也因此多种多样,为我们寻找药物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

其次,微生物生长快速,并且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第三,微生物的遗传背景简单,易于利用各种遗传突变手段,改变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调控方式,使得各种微量的药用成分能够大量合成,开发价廉物美的药物第四,药物的疗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治疗疾病的效果,二是药物的毒性大小。

1.微生物的多样性细菌真菌藻类植物动物2.药源微生物(1)放射菌(链霉菌庆大霉素)(2)细菌(3)真菌二.药用微生物药用微生物通常是指传统中药(汉方药)中的大型药用真菌,如灵芝、虫草等。

三.基因工程菌基因工程微生物的应用主要要求是:一个适宜外源基因操作的载体系统和一个适宜外源基因活性产物表达的宿主系统。

第二节微生物药物在医药用微生物中,最重要的是药源微生物。

一方面是由于大量的药物来自微生物的天然产物,另一方面,即使是药用微生物,其有效部位也是各种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一.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从表中可以得出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特点:1.次级代谢产物多在细胞生长停止以后合成;2.初级代谢产物可直接或修饰后成为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前体;3.合成反应常包括聚合作用和修饰;4.次级代谢产物分泌胞外;5.合成反应受初级代谢影响,但控制较为间接、松弛,主要受次级代谢自身系统控制。

次级代谢产物可能的合成理由是:1.食物储备;2.拮抗作用;3.次级代谢过程的重要性;4.诱导产生菌的细胞分化;5.诱导其他生物的细胞分化。

将次级代谢系统按如下方式进行分类(1)I 级反应 在这一步反应中,初级代谢物被转化为次级代谢合成的中间体。

这类反应根据其相关的初级代谢途径可以进一步划分,如氨基酸的合成和代谢、核苷酸的代谢、糖的转化或辅酶的合成。

微生物制药

微生物制药

第一章药物微生物与微生物药物什么是微生物药物(MicrobialMedicines)狭义定义为:微生物在其生命过程中产生的,能以极低浓度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其他生物机能的低分子的代谢物。

广义定义为:能以极低浓度抑制或影响其它生物机能的微生物或微生物的代谢物。

三、微生物发酵制药的种类(1)微生物菌体发酵(2)微生物酶发酵(3)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4)微生物转化发酵一、药物微生物分类药源微生物:药用微生物:基因工程菌:二、微生物作为天然药物资源的优势①微生物多样性②生长快速,可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③微生物遗传背景简单④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多样性为筛选高效低毒的药物提供了可能性。

三、药源微生物不同的微生物类群,次级代谢产物的形成能力有着巨大的差异。

甚至是产生药物较多的种属之间,产物的类型也有着巨大的差异。

只有少数的微生物类群是优秀的药物产生菌---药源微生物。

因此,药源微生物是药物筛选最重要的来源。

半个多世纪的微生物药物的筛选与开发,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各种类型天然化合物,占全部发现的生物活性天然化合物的80%以上。

在微生物来源的天然化合物中,70%左右是由放线菌产生的,尤其是链霉菌。

但随着筛选工作广泛深入的开展,从放线菌获得新化合物的比例已经降到了不足0.1%。

因此,目前微生物药物的筛选已从传统的高产微生物转向新的微生物类群。

如中药用微生物、海洋微生物、极端微生物、以及尚未开发或开发不足的新微生物类群。

如下微生物类群,通常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光荣的”药物产生历史。

(1)放线菌:目前国际上已经描述和发表的放线菌近60个属,2000多种,放线菌是产生微生物药物最多,也是药物研究最多的生物类群。

最重要的是产生链霉素的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其次是产生放线菌素和庆大霉素的小单抱菌属(Micromonospora),产生利福霉素的诺卡氏菌属(Nocardia)。

(2)细菌:芽胞杆菌属(Bacillu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产生的主要是肽类,毒性较大,但通过组合生物合成技术,可能经过人工改造获得新型的药物。

各类微生物药物的药物化学

各类微生物药物的药物化学

免疫调节性微生物药物的合成方法
提取法
从微生物中提取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 成分,如短小棒状杆菌制剂、胞壁酰 二肽等。
微生物发酵法
基因工程技术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微生物,生产 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蛋白质或小分子 物质,如重组细胞因子、黏附分子配 体等。
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具有免疫调节作 用的代谢产物,如短肽、某些细胞因 子等。
3
微生物基因工程产品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微生物,生产出具有免疫 调节作用的蛋白质或小分子物质,如重组细胞因 子、重组黏附分子配体等。
免疫调节性微生物药物的种类与分类
1 2
微生物来源的免疫调节剂
这类药物是从微生物中提取或通过微生物发酵产 生的,如短小棒状杆菌制剂、卡介苗等。
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免疫调节剂
如溶菌酶,能促使细菌细胞壁 水解。
如四环素类抗生素,主要抑制 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导致细菌 生长受抑制。
如多黏菌素类抗生素,能选择 性地作用于细菌细胞膜,增加 膜的通透性,使菌体内核苷酸 、氨基酸等重要物质外漏,导 致细菌死亡。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增加细菌壁自溶酶的活性
抑制蛋白质合成
破坏细胞膜结构及功能录
• 微生物药物概述 • 抗生素类药物化学 • 酶抑制性微生物药物化学 • 免疫调节性微生物药物化学 • 基因治疗性微生物药物化学

CONTENCT

• 微生物药物概述 • 抗生素类药物化学 • 酶抑制性微生物药物化学 • 免疫调节性微生物药物化学 • 基因治疗性微生物药物化学
03
酶抑制性微生物药物化学
03
酶抑制性微生物药物化学
酶抑制性微生物药物的种类与分类
01

生物药物简介及分类

生物药物简介及分类

---------------------------------------------------------------最新资料推荐------------------------------------------------------生物药物简介及分类生物药物简介及分类生物药物简介及分类生物药物是指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器官等成分,综合运用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物理化学和药学的原理与方法制得的一大类药物。

目前生物药物的分类在学术上仍有分歧,本文采用一种相对广泛接受的分类方法:1、基因工程药物基因工程药物是先确定对某种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的蛋白质,然后将控制该蛋白质合成过程的基因取出来,经过一系列基因操作,最后将该基因放入可以大量生产的受体细胞中去,这些受体细胞包括细菌、酵母菌、动物或动物细胞、植物或植物细胞,在受体细胞不断繁殖过程中,大规模生产具有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的蛋白质,即基因疫苗或药物。

(1)激素类及神经递质类药物包括人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人胰岛素、人生长激素等(2)细胞因子类药物包括人干扰素、人白细胞介素、集落刺激因子、促红细胞生长素等(3)酶类及凝血因子类药物包括单克隆抗体、疫苗、基因治疗药物、白介素、生长因子、反义药物、肿瘤坏死因子等。

2、抗体工程药物抗体是指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利用抗体功能的药物被称作抗体工程药物。

抗体工程药物主要包括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三种。

1/ 33、血液制品药物血液制品是指各种人血浆蛋白制品,包括人血白蛋白、人胎盘血白蛋白、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肌注人免疫球蛋白、组织胺人免疫球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狂犬病、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Ⅷ、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人纤维蛋白原、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等。

(1)蛋白类制品主要用于纠正因大手术、创伤、器官移植等引起的急性血容量减少;处理大面积烧伤、呼吸窘迫等引起的体液水、电解质和胶体平衡失调,以防止和控制休克;低蛋白血症等;对某些疾病有预防作用。

生物药物简介及分类_1

生物药物简介及分类_1

---------------------------------------------------------------最新资料推荐------------------------------------------------------生物药物简介及分类生物药物简介及分类生物药物是指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器官等成分,综合运用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物理化学和药学的原理与方法制得的一大类药物。

目前生物药物的分类在学术上仍有分歧,本文采用一种相对广泛接受的分类方法:1、基因工程药物基因工程药物是先确定对某种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的蛋白质,然后将控制该蛋白质合成过程的基因取出来,经过一系列基因操作,最后将该基因放入可以大量生产的受体细胞中去,这些受体细胞包括细菌、酵母菌、动物或动物细胞、植物或植物细胞,在受体细胞不断繁殖过程中,大规模生产具有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的蛋白质,即基因疫苗或药物。

( 1)激素类及神经递质类药物包括人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人胰岛素、人生长激素等( 2)细胞因子类药物包括人干扰素、人白细胞介素、集落刺激因子、促红细胞生长素等( 3)酶类及凝血因子类药物包括单克隆抗体、疫苗、基因治疗药物、白介素、生长因子、反义药物、肿瘤坏死因子等。

2、抗体工程药物抗体是指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利用抗体功能的药物被称作抗体工程药物。

抗体工程药物主要包括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三种。

1/ 33、血液制品药物血液制品是指各种人血浆蛋白制品,包括人血白蛋白、人胎盘血白蛋白、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肌注人免疫球蛋白、组织胺人免疫球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狂犬病、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Ⅷ、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人纤维蛋白原、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等。

( 1)蛋白类制品主要用于纠正因大手术、创伤、器官移植等引起的急性血容量减少;处理大面积烧伤、呼吸窘迫等引起的体液水、电解质和胶体平衡失调,以防止和控制休克;低蛋白血症等;对某些疾病有预防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维生素类药物
• 目前采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的维生素类药物及其 中间体有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B12(氰钴 胺素)、2—酮基—L—古龙酸(维生素C原料)、 β—胡萝卜素(维生素A前体)、麦角甾醇(维生素 D2前体)等。
经常吃维生素药品好不 好?
90年代以来,服用大剂量维生 素的做法已日益流行。不久前美国 癌症研究协会的调查表明,有43% 的人服用多种维生素来防癌,其 中55岁-64岁的人里,有24%的人 这么做;65岁-65岁以上者,则有54%。 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维生素制品被摆在食品超市 中出售。在中国一些城市的某些人群,例如白领女性、 某些患者、老年知识分子、医护人员、儿童、健康爱 好者、安利公司的直销人员等服用维生素是非常普遍

三、氨基酸类药物
• 目前氨基酸主要用于生产大输液及口服液。 • 首先采用微生物发酵生产氨基酸的是日本科学家木 下祝郎,于1956年首创利用谷氨酸棒状杆菌生产谷 氨酸。 • 以后,随着氨基酸生物合成代谢及其调节机制的深 入研究,人们进而采用人工诱发缺陷型和代谢调节 型突变株,使氨基酸发酵生产的品种不断增多和产 量迅速增加;利用微生物细胞内酶将底物转化为氨 基酸也是一种重要的生产方法,这种方法随着固定 化酶技术的兴起而得以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复方制剂在现代静脉营养输液 以及“要素饮食”疗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维持 危重病人的营养,抢救患者生命起积极作用,成为现代 医疗中不可少的医药品种之一。

谷氨酸、精氨酸、天门冬氨酸、胱氨酸、 L-多巴等氨基酸单独作用治疗一些疾病,主要 用于治疗肝病疾病、消化道疾病、脑病、心血 管病、呼吸道疾病以及用于提高肌肉活力、儿 科营养和解毒等。此外氨基酸衍生物在癌症治 疗上出现了希望。
5.根据抗生素的化学结构分类
• 根据化学结构,能将一种抗生素和另一种抗生素清 楚的区别开来。 • 化学结构决定抗生素的理化性质、作用机制和疗效, 例如对于水溶性碱性氨基酸糖苷类和多肽类抗生素, 氨基酸愈多,碱性愈强,抗菌谱逐渐移向革兰阳性 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格兰阴性球菌 和分枝杆菌有活性,有中等毒性和副作用。 • 结构上微小的改变常会引起抗菌能力的显著变化。
4.根据抗生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分类
• 按生物合成途径分类便于将生物合成途径相似的抗生素 互相进行比较,以寻找它们在合成代谢方面的相似之处。 • 按照此方法可分为:氨基酸、肽类衍生物;糖类衍生 物; 以乙酸、丙酸为单位的衍生物等。 • 这种分类方法的缺点是很多抗生素的生物合成途径还没 有研究清楚。有时,不同的抗生素可以有相同的合成途 径。

辅酶是一小有机非蛋白分子,其用途为在酵素 (酶)内载运化学基。许多辅酶是磷化水溶性维他 命。但非维他命物质也可能是辅助,如ATP-磷酸 基的生化载具。
辅酶Q10的功效
1.改善心肌代谢,减轻缺血对 心肌的损伤。
2.增加心输出量,改善慢性充 血状态和抗心律失常等作用。
3.降低血管收缩压及舒张压力。
3.根据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分类
• 按作用机制分类,对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已有 许多抗生素按已知作用机制分类的范例。可分为以 下五类: • 抑制细菌壁合成的抗生素:青霉素、瑞斯托菌素 等。 • 影响细胞膜功能的抗生素:多烯类抗生素等。
• 抑制核酸合成的抗生素:如影响DNA结构的博来霉 素、柔毛霉素等。
抗生素的命名
• 凡是由动植物或菌类产生的抗生素,其命名根据动物学、 植物学或菌属学的名称而定。例如:青霉素、链霉素、蒜 素、鱼素等;
• 抗生素的化学结构或性质已经明确可根据其族命名。例 如:四环素、环丝氨酸等; • 对一些有纪念意义或按抗生素产生菌的出土地方命名及 习惯上已采用的俗名任可继续使用。例如:创新霉素、庐 山霉素、平阳霉素、土霉素等。
七、什么是免疫调节剂?
•免疫调节剂是一种比较新的白癜风治疗方法。是由 日本的藤泽药品工业医药公司生产的用来抑制白斑 处局部皮肤免疫反应的药膏。
•很多(但不是全部)使用它的人都取得了成功,曾成功地 被用于湿疹的治疗,当前,批准的说明书中没有特别提到 白癜风的治疗,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委员会规定现在不支 持免疫调节剂用于白癜风的临床使用和研究。
• 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四环素及寡霉素等。
• 抑制生物能作用的抗生素:如抑制电子转移的抗 霉素、寡霉素等。
根据作用机制分类的缺点是:作用机制 已经清楚的抗生素还不多。一种抗生素可以有 多种作用机制,而不同种类的抗生素也可以有 相同的作用机制。 如氨基酸糖苷抗生素和大环内酯抗生素都能 抑制蛋白质合成。
根据化学结构分类的代表性抗生素
抗生素是老百姓最熟悉,也是最容易被“抗生素是老百姓 最熟悉,也是最容易被“滥用”的药物。
然而说到“滥用”,很多人其 实并不清楚其中的含义。实际 上,凡是超时、超量、不对症 使用或未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 都属于滥用。
一旦发生以上情况,就可能给患者带来“四重危害”。
第一重:毒副作用 第二重:过敏反应 第三重:二重感染 第四重:耐药
1976年日本远藤等报道从桔青霉的代谢产物中发现一 个具有抑制HMG-CoA还原活性的物质ML-236 (compactin)。目前发现的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有数 十个,其中已有三个作为降血脂药物 应用于临床。
•这类药物优点: 针对性强、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少、耐受性好
•目前开发中的微生物来源的酶抑制剂已涉及降血脂、降血 压、抗血栓、抗肿瘤、抗病毒、抗消炎等各种药物领域, 这也是当前微生物药学研究中的热门方向。
抗生素种类繁多,性质复杂,用途又是多 方面的。因此对其进行系统、完善的分类有一 定的困难。只能从实际出发进行大致分类。 • 分类依据:
• 1.生物来源 • 2.作用对象 • 3.作用机制 • 4.生物合成途径 • 5.化学结构。
1.根据抗生素的生物来源分类
• 微生物是产生抗生素的主要来源,可分为: • 放线菌产生的抗菌素; • 真菌产生的抗生素; • 细菌产生的抗生素; • ④植物及动物产生的抗生素。 • 放线菌>真菌>细菌>植物和动物
4.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病 死。 5.延长病人寿命提高生命质 量。 6.防氧化抗衰老,改善循环状 态。
六、酶抑制剂
• 日本梅泽滨夫等率先在微生物发酵液中探索有价值 的酶抑制剂方面进行研究,他们从1956年起,至少 发现了50多种酶抑制剂。
• 临床上应用较早的酶抑制剂是由棒状链霉菌产生的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 β-内酰胺酶能水解青霉素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的 酰胺键,从而使这类抗生素死活,这是细菌对这类 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
四、核苷酸类药物
•这类药物一旦缺乏会使机体代谢造成障碍
•这类药物优点:
1、有助于改善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平衡, 2、加速受损组织的修复,促使缺氧组织恢复正常生理功能。
• 临床上广泛用于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急慢性肝炎、 心血管疾病等代谢障碍,其中直接用于微生物发酵法制取的有 DNA肌酐酸(5ʹ-AMP)、黄苷酸(XMP)肌酐、黄苷、鸟苷、 腺苷、腺嘌呤等;通过前体发酵制备的有腺苷酸(AMP)、三 磷酸腺苷(AMP)、辅酶A、胞二磷胆碱等; • 通过酶转化法生产的有腺苷酸、肌酐酸、鸟苷酸等及侧链或母核开裂反应等。目 前可的松、氢化可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及确胺 舒松等甾体激素化学合成工艺中,已有反应可用微 生物转化来实现,并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甾体激素类药物(steroid hormone drugs)
• 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甾体结构的激素类药物, 是临床上一类重要的药物,主要包括肾上腺皮质激 素和性激素两大类。 皮质激素类药物用于临床的有醋酸可的松 (cortisone acetate)、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 醋酸地塞米松(oexamethasone acetate)、醋酸氟轻 松(fluocinonide)等。
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的氨基酸有谷氨 酸、脯氨酸、 缬氨酸、赖氨酸、胍氨酸、亮 氨酸、鸟氨酸、 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 高丝氨酸、酪氨酸、色氨酸和组氨酸等;
利用酶转化生产的氨基酸有天冬氨酸、 丙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赖氨 酸、酪氨酸、半胱氨酸、谷氨酰胺及天冬酰 胺等。

氨基酸在医药上主要用来制备复方氨基酸输液,也 用作治疗药物和用于合成多肽药物。用作药物的氨基酸 有一百几十种,其中包括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和 构成非蛋白质的氨基酸有100多种。
七、免疫调节剂
• 从微生物中最早分离出来的免疫抑制剂是1986年Lazary等 人由真菌Pseudeurotium ovalis产生的sequiterpene化合物 叫卵假散囊菌素(ovalicin),它是增殖淋巴细胞和淋巴 瘤细胞DNA合成的很强抑制剂。 • 由于毒性问题这种药物至今并没有在临床上应用,但是 它促进了环孢素的发现。
2.根据抗生素的作用对象分类
• 按照抗生素的作用对象分类便于应用时参考。
• 1.抗革兰阳性细菌的抗生素:主要有青霉素、红霉素 和新生霉素等。 • 2.抗格兰阴性细菌的抗生素:主要有多黏菌素。 • 3.抗真菌的抗生素:主要有放线菌酮、灰黄霉素、两 性霉素等。
• 4.抗结核分枝杆菌的抗生素:链霉素、新霉 素、卡那霉素等。 • 5.抗癌细胞的抗生素:放线菌素D、丝裂霉素 C、阿霉素等。 • 6.抗病毒和噬菌体的抗生素:艾霉素等。 • 7.抗原虫的抗生素:嘌呤霉素、巴龙霉素等。
• 在器官移植中第一个真正有选择性的免疫抑制剂是1983 年广泛应用于临床的环孢素A。 • 到目前为止已有近30个属于不同化学类型和不同微生物 来源的免疫抑制剂。
八、甾体类激素
• 以微生物转化法生产激素获得成功的第一个实例是 美国普强公司,他们于1952年用无根霉菌一步法在 11α位置上羟化孕酮获得成功,而用合成法将氧从 12位移到11位则要10个步骤。

理论上,人们完全可以从食物中获得充分 的维生素,而不必额外补充,只要其食物结 构达到理想的平衡。但问题是达到这种平衡 并不很容易,所以实际上相当多的人饮食并 不平衡,维生素缺乏也并不少见,例如偏食 的儿童、对体重敏感的青少年、不吃早餐的 人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