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理论 林南的思想

合集下载

社会资本理论综述

社会资本理论综述
人们 的活 动 中产生 的 ,是看 不见 的 ,属 于无形 资产 。 布 迪厄 的文 章发 表 3年 后 ,在 大 洋 彼岸 的美 国 ,一 位 叫詹 姆 斯 - 科尔 曼 ( a sC l n 的社会 学 Jme oe ) ma
家在 《 美国社会学学刊》发表 的 《 作为人力资本发展条件 的社会资本》 (9 8 18 )一文,首次在美 国社会
林南也对社会资本测量方法进行了分类把他们分为定名法和定位法在林南那里定名法的测量方88法是首先提问关于自我在某种角色关系内容领域或亲密关系中的交往者的问题然后得出一个交往者名单于是可以知道自我与交往者之间的关系交往者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交往者的特征通过这种测量可以了解交往者的资源的异质性与范围教育职业以及交往者的特征
统研 究 ,而把 它全 面 引入 经济和 政 治研 究领域 并得 到 广泛 关 注则是 由普特 南 实现 的 。本 文对社 会 资本 的各
种 主要 概 念和 主要 测量 方 法进 行 综述 ,并 专 门引述 了有 关专 家对 社会 资本 的 中西 方差异 的 阐释 。
关键 词 :社会 资本 ;概 念 ;测量 方 法 ;中西 方差异


社 会 资本 理论 发展 脉络
自从 经济 学诞 生 以来 ,资本 就是 一个很 核 心 的概念 ,从 斯 密 、李 嘉 图到凯 恩斯 ,他 们都 强 调资 本 的重
要作用 ,其 中最 有影 响 的是马 克思 的资 本 理论 ,其 鸿篇 巨著 《 资本 论 》 就是 以资本 为对 象 来 研 究 资本 主 义 社会 的经 济 的 。早期 的资本 主要 是指 以机 器 、设备 等实 物形 态 和 以货 币形 态 表现 的生产 性 资 源 。在 上世 纪 6 代 ,新 资本理论 中引入 了人力 资本 的内容 ,人 力资 本理 论认 为 ,资本 可 以存在 于个 体 劳动 者之 中 , O年 而不 是仅 仅 以实 物和 金融 的形式 出现 的 ,该 理论 的主 要代 表 人 物有 舒 尔茨 ( .Shl) C cuz 、约 翰 逊 C a es hl r m

社会资本及其主要理论研究观点综述

社会资本及其主要理论研究观点综述

社会资本及其主要理论研究观点综述一、本文概述社会资本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在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

社会资本是指个体或团体通过社会关系网络所获取的资源,这些资源不仅包括物质财富,更涵盖了信任、规范、信息、社会网络等各种非物质资源。

本文旨在综述社会资本的主要理论研究观点,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揭示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脉络和核心观点,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首先介绍社会资本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明确社会资本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然后,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分别从个体、团体和社会三个层面,探讨社会资本的主要理论研究观点。

在个体层面,将重点关注社会资本对个体行为、心理和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在团体层面,将分析社会资本对组织、社区和社会网络的作用;在社会层面,将探讨社会资本对社会稳定、发展和治理的意义。

本文将对现有研究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社会资本的本质和作用,揭示社会资本在不同层面上的重要性和价值,为社会资本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二、社会资本的理论基础社会资本的理论基础根植于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以及心理学等。

其核心概念最早由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提出,他将其定义为“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

布尔迪厄强调了社会资本与社会网络、社会结构以及文化资本之间的紧密联系。

继布尔迪厄之后,美国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James Coleman)进一步发展了社会资本理论。

他认为,社会资本是存在于人际关系结构中的资源,这些资源由构成社会结构的各个要素所组成,它们为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提供便利。

科尔曼强调了社会资本对于集体行动和公共事物治理的重要性。

社会资本理论课堂报告

社会资本理论课堂报告

一、社会资本的界定在我们考察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史时,会发现它是建立在“社会网络”研究的基础之上的。

社会网络可定义为一个由某些个体(个人、组织等)间的社会关系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

这是研究社会资本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基础性概念。

当代对社会资本的研究从格兰诺威特、布尔迪厄和雅格布斯等人开始, 在科尔曼、普特南、波茨、福山、胡皮、西曼和贝克等人那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0世纪70年代初, 格兰诺威特在对个人求职行为和结果进行考察后发现, 求职过程中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来自于个体的社会关系。

他认为这种社会关系具有发掘稀缺的异质性资源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 林南提出社会资源理论。

并认为一个人的社会网络异质性越大, 网络成员的地位越高, 个体与网络成员关系越弱, 他拥有的社会资源就越丰富。

这个概念已经比较接近我们现在的社会资本概念。

(一)布迪厄对社会资本的先驱性研究一般认为, 社会资本的概念由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最早引人社会学领域。

布迪厄在其关系主义方法论的基础上提出“场域”和“资本”的概念。

“场域是以各种社会关系连接起来的、表现形式多样的社会场合或社会领域……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

”场域是友不同的社会要素连接而成的,社会不同要素通过占有不同位置而在场域中存在和发挥作用。

场域就像一张社会之网,位置可以被看成是网上的纽结。

位置是人们形成社会关系的前提,“社会成员和社会团体因占有不同的位置而获得不同的社会资源和权利。

”布迪厄认为场域作为各种要素形成的关系网,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动力就是社会资本。

他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通过对“体制化关系网络”的占有而获取的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 是与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相对应的三种基本的资本形态之一。

(二)科尔曼对社会资本的比较系统的研究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是美国社会学家科尔曼, 他首先在美国社会学界第一次明确使用了社会资本这一概念(1988), 并随后在其代表性著作《社会理论的基础》(1990)中系统而深人地进行了阐述。

社会资本_架通社会结构与行动的桥梁_读林南的_社会资本_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

社会资本_架通社会结构与行动的桥梁_读林南的_社会资本_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

收稿日期:2010-09-27作者简介:邬金刚(1986-),男,山东维坊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应用社会学研究。

社会资本:架通社会结构与行动的桥梁———读林南的《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邬金刚(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南京210093)摘要:林南的《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是关于社会资本理论的重要著作,该书在个体行动和社会结构互动的基础上阐述了社会资本的模型,指明社会资本在微观、中观、宏观层面的沟通联接意义。

因此,在回顾社会资本模型内容的基础上,论述了《社会资本》具有系统主义、互动性、开放性、综合性等方法特征,最后提出对该书的一些质疑。

关键词:社会资本;理性选择;个体行动;社会结构中图分类号:C 91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1-0117-02社会资本理论为我们分析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解释范式。

《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下称《社会资本》)作为阐述社会资本理论的重要著作,阐述了社会资本是架通微观行动和宏观结构的桥梁。

他从个体理性选择行为出发,在行动与结构的互动关系中,建立了强调差异、变化和建构,把社会资本放到微观行动、中观网络和宏观社会结构中进行系统论述[1]。

一、社会资本模型1.社会资本的定义及要素林南在《社会资本》中将社会资本定义为期望在市场中获得的回报的社会关系的投资,是行动者在行动中获取和使用的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资源[2]18,24。

在这个定义中需要分析三个要素:一是资源,这是社会资本理论的核心。

二是社会结构。

资源是嵌入在社会结构之中的,分析资源的结构嵌入性就要分析资源是如何在社会结构中分配的。

三是行动。

分析资源是如何被社会成员动员起来并转换为社会资本的过程。

2.社会资本模型林南认为,一个全面的社会资本模型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社会资本的投资社会资本的投资分析的是资源如何嵌入社会结构和社会网络之中,个人又是如何掌握这些资源的。

论社会资本的研究文献综述

论社会资本的研究文献综述

论社会资本的研究摘要:社会资本开始作为一种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相对应的理论为社会学、经济学和政治学所重视。

本文从社概念的起源、概念的界定、测量等方面介绍了社会资本。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理论界对社会资本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上的研究,回顾了国关于社会资本研究的起源、以及研究的最新动态,并在回顾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国关于社会资本研究的不足。

关键词:社会资本;测量;取向;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社会资本开始作为一种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相对应的理论为社会学、经济学和政治学所重视。

由于学科的知识背景的差别和学者们研究领域的不同,在引入社会资本的概念时侧重点也存在着差异。

有的侧重研究社会资本的功能,有的则从组织和结构的意义上进行研究,有的则侧重社会资本的社会制度的意义。

虽然社会资本的概念没有得到统一,但并不影响它在学理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研究者们都试图将这个概念所涉及的容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联系起来,并力图通过它来解决有关学科和现实中遇到的疑难问题[1]。

一、社会资本的概念“社会资本”这一术语是由莱达·贾德森·哈尼凡(Lyda Judson Hanifan)于1916年描述乡村学校共同体中心时第一次使用的[2]。

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在其经典著作《美国城市的兴亡》一书中使用了“社会资本”这一术语来解释由密集的社会网络构成社会资本促进了社区的公共安全[3]。

经济学家伦·劳里(Glenn Loury)以及社会学家伊万·莱特(Ivan Light)在20世纪70年代运用“社会资本”分析了美国市中心贫民区经济发展的问题[4]。

1980年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在《社会科学研究》上发表了题为《社会资本随笔》的短文,正式从社会学的意义上提出了“社会资本”的概念,并首次对其进行了系统的表述——“社会资本是实际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

林南的社会资本理论

林南的社会资本理论

四、社会资本
暂且不论关于社会资本概念界定的分歧, 在一般的意义上,林南关于社会资本的这 个定义表达了他同科尔曼、普特南和布迪 厄等人的共识:“社会资本是嵌入社会网 络关系中的可以带来回报的资源投资。”
第二节 关系论、集体论与行动论
一、关系论的社会资本理论
科尔曼从关系出发开展社会资本研究,他 对社会资本做了这样的解释:“社会资本 的形成,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按照有 利于行动的方式而改变。
第十三章 林南的社会资本理论
第一节 阶级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 架 第四节 面对中国社会的社会资本研究
第一节 阶级资本、人力资本和 社会资本
林南认为研究社会资本是为人类科学地认 识自身做出的努力,不同时代和从不同立 场对资本问题开展的研究是人类对社会资 本认识的不同环节,后来的研究只有在重 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累积性地提出问题 和回答问题才能推进学术前进,并且坚持 学术研究的严肃性和连续性。
第三节 互动论基础上的理论构架
一、资源、结构和行动的概念界定
资源是林南社会资本概念的核心。在林南的社 会资本概念中,资源概念的外延十分丰富。就资 源的归属而言,既包括个人的资源也包括集体的 资源;就资源的存在形态而言,既包括土地、房 屋、牲畜、汽车和货币等物质财产,也包括教 育、会员、声望、荣誉、信任和组织头衔等象征 性资源。
➢ 3.如何理解与评价林南在互动论基础上的 社会资本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理论贡献?
➢ 4.为什么说社会资本研究在中国具有更加 广阔的扩展空间?
二、理论假设与基本命题
林南提出了四个理论假设(postulate)。 (1)结构假设(the structural postulate) (2)互动假设(the interaction postulate) (3)网络假设(the network postulate) (4)行动假设(the action postulate)

林南 社会资本_简体

林南  社会资本_简体

社会资本的定义与理论
定义﹕镶崁于社会网络中的资源
理论﹕对社会关系有预期回收的投资。
投资:
social connections 社会关系 embedded resources 关系中的资源
投资行为的体现
能量﹐ 涵盖﹕capability, access 社会交往:社会网络 运用﹕mobilization 关系动员:网络运用
选样位置
指标设定﹕
社会资本的涵盖﹕ 广泛度:可及位置数 Extensity 达高度:可及最高位置地位 Upper reacheability 地位幅度:可及最高和最低 位置地位差 Range
High Upper reachability
达高度
Structural Positions
地位幅度
Heterogeneity (Range)
Hierarchical Axis
B A You (ego)
Low
Figure 5.5 Structural Holes (Bridges) and Strength of Ties (Horizontal clusters, adapted from Burt 1992 p. 27)
社会网络与位置效益:无资源结构因素条 件
Returns: 回收: Economic: Wealth 经济:财富 Political: Power/control 政治: 权力,控制 Social: Status, Reputation
社会:地位, 名声 Inter-changeability of capital and returns 资源,资本:可交换性
社会资本理论:结构假设
High
e: ego a1: alter 1 (stronger tie) a2, a3: alters 2 and 3 (weaker ties)

社会资本理论

社会资本理论

内容摘要:社会资本是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和分析工具。

社会资本概念的界定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社会资本的概念至今还没有达成共识,大多数学者都是从自己的学科角度对其加以定义和利用。

尽管对于社会资本,不同学者的表述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的意义和指向是相同的,都把社会资本定义为一种和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相区别的存在于社会结构中的个人资源,它为结构内的行动者提供便利的资源,包括规范、信任和网络等形式。

关键词:资本;社会资本;理论综述一、社会资本概念的提出资本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

资本是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一直是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就其本质而言,资本是一个不断扩展的概念,其内涵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日益丰富。

从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开始,经济学视野中的资本的内涵不断丰富,它指的是一种能够生产产品的物质资本或物质资本的象征物( 货币),并与土地、劳动并列为最基本的推动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

马克思从阶级分析出发最先对资本这一概念进行了科学的界定,他认为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反映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者的社会关系;同时从动态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了资本的运动过程及其价值增殖过程。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变迁规律。

随着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以及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主导地位的确立,西方经济学家为克服传统主流经济学的局限性,不断拓展资本的内涵。

特别是20 世纪50 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通过对社会经济增长的研究,突破了相对比较狭隘的货币资本和物质资本的局限,首次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个人所具备的知识、才能、技能和资历等要素的总和,是一种“非物质资本”。

但是,无论是物质资本还是人力资本,都只是一种经济性的资本。

而舒尔茨和贝克尔提出的人力资本概念,首次使“资本”的概念摆脱了具体的物质形态而向广义的、抽象的层次扩展,成为可以带来价值增值的所有物质与非物质资源的代名词,从而为社会资本理论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

林南的社会资本理论及其中国适用性_省略_资本_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_方莉琳

林南的社会资本理论及其中国适用性_省略_资本_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_方莉琳

QUN WEN TIAN DI 理论园地摘要:在阅读《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一书的基础上,从与之前社会资本理论对比的角度,介绍了林南的社会资本理论,并讨论了林南的社会资本理论在中国是否具有适用性。

在分析了中国社会是以家庭为基础的伦理社会之后,得出林南的社会资本理论在中国并不非常适用。

关键词:社会资本;中国人;理性;家庭一、林南的社会资本理论个体存在于社会,但其并不是作为一个单一的主体而存在的。

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然而作为社会中存在的个体,它们之间又是以何种方式相互联系?这些具体的联系又在何种意义上团结着社会,为社会生活提供着秩序和意义?社会资本理论为我们解答以上问题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视角。

而林南的《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更是从微观行动、中观网络和宏观社会结构三个方面对人际关系进行了详细解读。

林南认为社会会资本是“期望在市场中获得的回报的社会关系的投资,是行动者在行动中获取和使用的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资源”,因此社会资本概念背后的前提是相当明了的:期望在市场中得到回报的社会关系投资。

对应于所考虑的回报或利润所处的层次———利润是为群体还是为个人增长,存在两个视角。

第一个视角关注个人对社会资本的使用———为了在工具性行动(如找好的工作)中获得回报或在表达性行动中保持所得,个人如何获取和使用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资源。

另一个视角关注群体层次的社会资本。

后者的典型代表是布迪厄,科尔曼和普特南。

林南认为社会资本作为一个关系的财产,必须与集体财产和物品,如文化、规范、信任等分开。

此外,布迪厄采用了阶级社会的视野,科尔曼也将网络封闭性视为社会资本的一个明显优势,林南认为这是不现实的。

如果将网络封闭性视为一个优势,那么就等于否认了网络中的桥梁、结构洞和弱关系对信息流和影响流的作用。

科尔曼将社会资本看作是为个体的某种行动产生回报的任何“社会结构资源”。

在他眼中,社会资本根据它的功能来定义。

社会资本理论简述

社会资本理论简述
?林南linnan2001的社会资本概念最为综合在吸收了马克思的资本概念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概念以及布迪厄科尔曼和普特南的社会资本概念的基础上强调社林南linnan2001的社会资本概念最为综合在吸收了马克思的资本概念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概念以及布迪厄科尔曼和普特南的社会资本概念的基础上强调社会资本是投资在社会关系中并希望在市场上得到回报的一种资源是一种镶嵌在社会结构之中并且可以通过有目的的行动来获得或流动的资源
和其他形式的资本一样,社会资本也是生产性的,使某些 目的的实现成为可能,而在缺少它的时候,这些目的不会实 现。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一样,社会资本也不是某些活动 的完全替代物,而只是与某些活动具体联系在一起。有些具 体的社会资本形式在促进某些活动的同时可能无用甚至有害 于其他活动。
在科尔曼看来,社会资本,就是个人拥有的、表现为社 会结构资源的资本财产,它们由构成社会结构的要素组成, 主要存在于人际关系和社会结构中,并为社会结构内部的个 人行动提供便利。
参与讨论的还有迈克尔·舒德森,锡德·斯考波尔,亚历山德 罗·波茨等。
(3)总结与拓展阶段:90年代末以后
到90年代末,以维斯康星大学社会学教授托马斯·福 特·布朗于1999年在因特网上发表《社会资本理论综述》 一文为标志,预示着社会资本理论发展进入了一个学理性的 总结阶段 。
简·W.范戴斯、马科·马拉菲、肯·纽顿以及保罗·F.怀特 利等合编的政治学论文集,书名为《社会资本与欧洲民主》, 则标志着对社会资本概念和理论的研究已拓展到政治学领域。
• 林南(Lin Nan,2001)的社会资本概念最为综合,在 吸收了马克思的资本概念,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概念,以及布 迪厄、科尔曼和普特南的社会资本概念的基础上,强调“社 会资本是投资在社会关系中并希望在市场上得到回报的一种 资源,是一种镶嵌在社会结构之中并且可以通过有目的的行 动来获得或流动的资源”。

第十八章 林南 [24页]

第十八章 林南 [24页]

(二)集体层面的社会资本
• 普特南是从集体层面研究社会资本的代表人物之 一,他通过研究民主社会中参与自愿团体或组织 来考察社会资本的著作《独自打保龄球》,被称 为经验研究的典范,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
• 在该著作中,普特南论述了社会资本的实质及其 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与作用。在实证分析的基础 上,他探讨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人参与社 会组织或社会团体兴趣的变化趋势,并揭示了这 种变化对人们获取社会资本方式的影响。
(一)古典资本理论——阶级资本
• 1876年,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在该著作中马 克思详细论述了资本理论,包括劳动价值理论、货币理论 、资本生产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循环与周转、社会 总资本的再生产理论、生产价格理论、商业资本理论、借 贷资本理论和地租理论。从中可以看出,马克思是在商品 生产和交换过程中来研究资本的。
• 林南是从广义上来界定资源的,依据不同的标准 可以将资源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和属性。一方面, 从资源的归属上来讲,资源分为个人资源和集体 资源;另一方面,从资源的存在类型上来讲,资 源既包括土地、房屋、设备、矿山等物质财产, 也包括货币、证书、技术、社会地位等符号资本 。
• 这篇演讲震惊了西方经济学界,被称为人力资本研 究新领域的独立宣言,而舒尔茨也被誉为“人力资 本理论之父”。
(三)文化资本
• 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是其社会学体系的重要内容,林南 将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划归于新资本理论当中。
• 布迪厄认为,文化资本是统治或主导阶级通过教育手段向 社会成员灌输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是体现主导阶级意志 和价值的合法化、强制性的知识和规范,它不断地生产和 再生产着。
(四)社会资本
• 社会资本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关于社会资本的概念 最早是由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来的。

社会资本理论研究述评

社会资本理论研究述评

财经管理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5期124㊀㊀作者简介:姜珊(1995-),女,汉族,湖北荆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㊁社会网络分析;胡晓寒(1995-),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M B A 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社会资本理论研究述评姜㊀珊㊀胡晓寒(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广西桂林514000)摘㊀要: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社会资本这一概念在学术界得到广泛应用,最近几年,社会资本相关的研究更是成了研究热点.通过社会资本理论,可以突破社会学㊁经济学㊁管理学等领域研究的固有思维,带来全新的研究视角.随着W e b 2.0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社会资本研究已不再足够,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研究扩展到线上网络社区,研究网络社区中社会资本的变化情况.本文以社会资本为主体,梳理了社会资本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的相关研究,包括不同学派对其内涵㊁维度的划分及其对应的测量方法,并将梳理范围从传统社会资本延伸到在线社会资本.关键词:社会资本;在线社会资本;社会网络中图分类号:F 23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19311/j .c n k i .1672G3198.2021.05.061㊀㊀社会资本这一概念自产生以来,就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定义和论述.尽管目前学术界对社会资本的概念没有明确界定,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社会资本的定位和内涵是清晰明确的:社会资本是有别于传统资本的新型资本,是由(人际)关系网络构成的资源,并能够给社会网络中的主体带来一定的资源和收益.1㊀社会资本的内涵学术界第一个对社会资本概念进行系统描述的是法国学者B o u r d i e u,他认为社会资本是实际资源或潜在资源的集合体,这些资源与关系网络中的制度化的共同熟识和认可有一定的关系,也即与一个群体中的成员身份有关.它从集体性拥有的资本的角度为每个会员提供支持,提供为他们赢得声望的凭证.与B o u r Gd ie u 的研究类似的还有P u t n a m ,他认为社会资本是个人与团体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互惠和信赖的价值规范,它通过促进合作行为来提高社会的效率.B o u r d i e u 和P u t n a m 的研究立足于社会,更多地关注团体㊁组织㊁社会以及国家对社会资本的占有情况,强调公民参与㊁社会信任和共享规范等因素与制度绩效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认为社会资本主要为群体的共同利益服务.另一方面,还有学者将个人作为研究的中心,主张聚焦于研究个人如何使用社会网络中的资源来获取社会资本.他们认为个人可以通过建立社会关系来获得通向所需资源的途径,强调个体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的投资与回报㊁社会资本对个体能力的增强和提供的发展机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学者是林南,他认为社会资本可以获得资源,这些资源可以让个人得到更多的益处,以满足自己的发展需要,但是社会资本必须嵌入社会网络中才能获得这些资源.此外,还有学者认为可以从中观层面来研究社会资本,其中经典的分析理论即为博特的结构洞理论:从个人在社会网络中所处的位置来分析社会资本.2㊀社会资本的维度根据社会资本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进行不同类型的划分,这对深入研究社会资本有重要意义.依据社会连接亲疏远近的程度不同,P u t n a m 将社会资本划分为桥接型社会资本与凝聚型社会资本.桥接型社会资本是一种弱关系,能连接不同性质的个体,具有包容性,但对于情感方面的支持很少,如团体㊁社区等;而凝聚型社会资本是一种强连接,紧密连接着相同性质的个体,具有排他性,能够提供情感的㊁实质的支持,如家庭成员㊁邻居等.根据功能属性的不同,N a h a p i e t 和G h o s h a l 提出了三维度划分方式,将社会资本划分为结构资本㊁认知资本和关系资本.结构资本维度强调个人㊁组织通过连接形成关系网络,它是相对客观的外在表现形式;认知维度的社会资本是在共同的社会关系中所形成的共享网络,它反映的是人们的想法与感觉,因而更为主观;关系资本维度强调个体与个体㊁个体与组织㊁组织与组织之间是通过何种方式来维持彼此之间的关系,具体的连接形式包括信任㊁规范㊁期望㊁认同等.按照组织边界的不同,A d l e r 等将社会资本分为外部社会资本和内部社会资本.外部社会资本产生于某一行动者的外在社会关系,为行动者的私人利益服务,旨在帮助行动者获取外部资源;内部社会资本则形成于行动者内部的关系,为群体的公共利益服务,能够提升群体的行动水平.3㊀社会资本的测量随着社会资本理论日渐广泛的应用,围绕着社会资本的相关讨论与研究也越来越多.在社会科学领域进行研究时,不可避免需要对社会现象进行测量,只有通过应用一些概念化和操作化的方法,把抽象的社会现象转化成可度量可研究的概念和指标,才能进行实证性的分析和研究.在社会学的研究中,人们普遍认同和重视 社会资本源于社会网络 这一观点,大部分学者也基于此对社会资本进行测量.具体的研究方法有提名生成法和位置生成法.提名生成法需要让每个被访者提供自己的社会网络成员的姓名㊁个人特征以及这些成员的相互关系等信息.研究者根据网络成员的相关信息,对网络中的社会资本情况进行测量.提名生成法研究的是内容或角色领域,强调受访者的个人中心网,偏向于强关系的测量.位置生成法使用一个或几个包含有若干标志社会地位的职业类型或工作单位类型等的量表,要求回答者指出每一位置上是否有交往者㊁并确定自我与每一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5期125㊀位置上交往者的关系,用这些指标来反映个人社会网络中所嵌入的资源情况.位置生成法研究的是等级制位置,可测量强关系和弱关系.4㊀社会资本的应用社会资本理论在现有研究中,已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㊁管理学㊁社会学等领域,为各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研究视角.王璐等以社会资本理论为基础,以共有协同创新网络为背景,通过S o u r c eF o r ge 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创新团队社会资本对新产品流行度的不同影响及其控制.黄宇虹等以C M E S 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并从社会资本的角度进行解释,试图分析关系对小微企业创新的影响.董芳等通过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 H I P 2013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对于城镇居民就业质量的影响.由于社会资本理论的广泛应用以及社会资本在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互联网产生并兴起后,研究者也将研究目光逐渐转移到网络社区.相应地,社会资本也被划分为在线社会资本和离线社会资本.5㊀在线社会资本的概述及其应用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尤其是W e b 2.0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及公共事务参与范围已从单独的线下扩展到线上和线下同步进行.网络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们交往的方式,也改变了社会资本的存在形式.社会化媒体的产生和快速发展,为社会资本的研究赋予了新的形式和内涵,由此催生了新的社会资本形式在线社会资本.在线社会资本是在社会网络空间中所形成的一种社会资本,是传统社会资本的补充和扩展.具体而言,在线社会资本是网民通过虚拟社区与其他网民建立关系,从而获取的虚拟社区资源.不同的网民在虚拟社区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同,所获取的社会资本和利益也不尽相同,因此,在线社会资本具有不平衡性.在获取虚拟的线上社会资源时,网络使用者必须和其他网友建立联系和互动,因此在线社会资本还具有互动性和虚拟性.需要注意的是,在线社会资本在网络社区中是虚拟的,但其可向现实资本转化.自在线社会资本这一概念提出后,学者也在社会资本的维度划分和测量方式上进行了相应的扩展.在对在线社会资本进行维度研究时,E l l i s o n 提出了 维持型社会资本 这一新概念,将社会资本的类型进行了延伸,分为桥接型社会资本㊁黏结型社会资本和维持型社会资本.一般认为,桥接型社会资本的交流形式较为单一,而社会化媒体为桥接型社会资本提供了最为合适的交流渠道,彼此独立的社会网络的弱连接更可能产生出新的思想,弱连接成为社会化媒体中最有价值的一种连接形式;维持型社会资本强调社会化媒体具有维系社会关系的功效,是一种附加型社会资本.在测量在线社会资本时,主要围绕在线社会资本的类别和具体测量指标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测量量表,其中较为出名的有互联网社会资本量表I S C S(在线社会资本凝聚型和桥接型测量量表)和网络使用强度量表.W i l l i a m s 的互联网社会资本量表I S C S 来源于普特南的桥接型社会资本与凝聚型社会资本的理论,主要用于测量个体层面的社会资本.在互联网诞生之初,各路学者对于网络对个人社会资本影响的争论一直不停休,早期的研究者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网络削弱了社会资本㊁网络补充了社会资本㊁网络改变了社会资本的形式.这三种矛盾观点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研究者沿袭了传统媒体对社会资本影响的研究思路,没有考虑到网络催生新的社会资本的可能性.随着社会化媒体的迅猛发展,以用户参与为显著特征的W e b 2.0应用,例如微信㊁微博㊁豆瓣等,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者逐渐将社会资本理论应用到网络社区,接下来将对网络社区中社会资本的具体应用进行简单介绍.5.1㊀网络社区与知识共享赵大丽等以理性行为理论作为基础理论,采用社会资本的三维度划分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构建社会资本㊁知识共享态度与知识共享意愿之间的关系模型,探究微信朋友圈用户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刘海鑫等基于社会资本理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㊁分层回归方法检验社会资本各维度之间以及社会资本对个体知识贡献行为的影响作用.5.2㊀网络社区与心理健康闫景蕾等以社会资本理论为基础,通过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问卷㊁线上社会资本问卷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进行实验研究,探讨分析青少年的社交网站使用㊁线上社会资本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周宗奎等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和自尊的社会计算器理论,构建了有调节作用的中介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取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5.3㊀网络社区与在线口碑W a n g 等基于社会资本和自我决定理论,选取三个社会资本因素和两个个人因素作为变量,对网络用户进行调查,并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分析.左文明等以社会资本理论为基础,将蘑菇街和美丽说的用户作为调查对象,构建了社会资本视角下网络口碑与购买意愿的关系模型,研究社会资本㊁网络口碑和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5.4㊀网络社区与消费者忠诚C h e n 等以社会资本理论和信号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个模型来研究商家的网站质量如何影响消费者和商家双方社会资本的发展,社会资本的发展会反过来提高消费者在C 2C 在线购物环境中的忠诚度.H u a n g 等以社会资本理论为基础,并采用社会资本三维度划分方法,研究社会资本如何影响消费者购物满意度,进而提高消费者忠诚度.5.5㊀网络社区与社交互动S h a o 等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和技术支持理论,建立了一个研究模型,并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新模型进行测试,研究平台媒体丰富性和互动性对微信朋友圈用户社会资本和参与行为的影响.M u n z e l 等基于社会资本理论,考察社交网络的规模和亲密程度以及凝聚型社会资本㊁桥接型社会资本等中介变量,研究社交网络中个人社交互动对使用者幸福感的影响.参考文献[1]曹永辉.社会资本理论及其发展脉络[J ].中国流通经济,2013,27(6):62G67.[2]赵延东,罗家德.如何测量社会资本:一个经验研究综述[J ].国外社会科学,2005,(02):18G24.[3]G r a n o v e t t e rMS .T h e S t r e n gt h o fW e a kT i e s [J ].A m e r i c a n J o u r Gn a l o f S o c i o l o g y,1973,78(6):1360G1380.[4]张文宏.社会资本:理论争辩与经验研究[J ].社会学研究,2003,(04):23G35.[5]C h e n W.T h e i m p l i c a t i o n s o f s o c i a l c a p i t a l f o r t h ed i gi t a l d i v i d e s i nA m e r i c a [J ].T h e I n f o r m a t i o nS o c i e t y,2013,29(1):13G25.。

突破二元对立困境的社会资本理论研究——评林南的社会资本理论的理论视野

突破二元对立困境的社会资本理论研究——评林南的社会资本理论的理论视野
“ 构化 理 论 ” 结 之后 试 图超 越二 元对 立 的一 个 富有解
社 会学 方法 论 为 人 类 认 识 自然具 和武器 。在推 动人 类历 史 进步 的每一 项 自然科 学 研究 和哲 学 、 社会 科 学探 讨 中 , 方 法 论 的作用 是举 足 轻重 的 。但 是社 会学 方 法论 一直
20 0 9年 9月
SEP. 009 2
突破 二 元 对 立 困境 的社 会 资 本 理 论 研 究
一 一
评林 南 的社 会 资本 理论 的理 论 视 野
张少 平
( 侨 大 学 旅 游 学 院 , 建 泉 州 3 2 2 ) 华 福 6 0 1
摘 要 : 南 的社 会 资本理 论 从理 性选 择 出发 , 行 动 与结构 的互动 、 林 在 微观 与宏观 的连 接 、 个体 与整体 的 同构 中, 立 了强调 差别 、 择和 建构 , 出实践 、 建 选 突 社会 网络和 制 度场 域 的具 有鲜 明观 点 的 社 会 资本 理论 , 突破 了社会 学 方法 论 的二元 对 立 困境 , 为社 会 学研 究 开辟 了新 的途 径 , 为 一个 新 成
与 结构 提供 的 机会 与约 束进 行互 动的选 择 也可 以改 变 或创 造这 些 机会 与约 束 。这些 过 程必 然会 在宏 观
境 的价值 喻 为提 供 了“ 个新 的理论 生长 点 ”4。在 一 l ] 众 多社会 资 本理 论 中 , 南 的社 会 资 本 理 论 的相 关 林 论 述 对二 元 对立 的消解 最具 有 突破性 和代 表 性 。
林南 在 其著 作《 社会 资本 》 书 序言 的第 一段 开 一
2 0世 纪 7 0年代 , 社会 资 本 ” 社会 资本 代 表 个 “ ( 人 除物质 资本 、 力 资 本 之 外 的其 他 可 以带 来 收 益 人

社会资本理论 产生、发展和演变

社会资本理论   产生、发展和演变

社会资本理论产生、发展和演变一、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社会资本经历了三个主要的理论形态,社会资本的概念主要是五种学说。

(一)社会资本经历的三个主要理论形态社会资本是资本社会化的结果,纵观资本发展的演化历程,我们认为它主要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形态,它们是实物资本、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

1、实物资本资本(capital)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中世纪的拉丁文中,指的是牛或其它家畜,它们是社会财富的重要来源。

在12世纪至13世纪的欧洲也出现了资本的提法,那时的资本指的是,一种具备增殖功能的货币,后来资本又指贷款的本金。

到了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产生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随着重商主义者与重农学派的陆续产生,人们对资本的考察便自然地集中于商业资本和实物资本上,重商主义者认为资本就是货币,资本增殖产生于流通过程,而重农学派则从生产领域角度说明资本。

总之,那时的资本主要特指物质形态、货币形态等实物样态的资本,因而,人们时常称资本为物质资本(physical caPital)或者为实物资本。

随后,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家初步扩大了资本的内涵,探索了资本的运行机制,他们认为:一个国家中人们的所有获得和各种有用的活动都是资本的一部分。

资本的本质属性在于它可投资得到回报,能增加价值,是一种生产性资源。

马克思的资本观是在继承和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的资本观的基础上提出的,马克思认为,准确地阐述资本概念是必要的,因为它是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正如资本本身,它的抽象反映就是它的概念一是资产阶级社会的基础一样。

社会资本这个概念最早由马克思作为私人资本的对立面来使用,这和今天的社会资本概念不尽一致。

马克思将资本定义为资本家或者资产阶级获得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当关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时,则资本是期望在市场中获得回报的投资。

(林南,2005)该理论通过市场中动态的流动过程体悟资本的价值与意义。

马克思首先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合理思想,揭示了资本的一般属性,即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社会资本定义剖析

社会资本定义剖析
( ) 一 资源说
在这类观点 中, 社会资本定义强调的是资源。 l皮埃尔 ・ 、 布迪厄的社会资本观 。布迪厄认为社会资本 是实际的或潜在 的资源集合体 , 资源与对 某种持久 性的关 这些
系网络的占有密不可分, 这一关系网络是大家熟悉的、 得到公认的、 集体的每一个成员都拥有这些资源。他还强调, 某一主体
的层 次。 ( ) 能要 素说 三 功
在这类观点中社会资本定义强调 的是功能要素。 1詹 姆斯 ・ 、 科尔曼的社会资本观 。詹姆斯 ・ 科尔 曼按照社 会资本 的功能 , 认为社 会资本并 不是一 个简单 的实体 , 而是
1 O
维普资讯
“ 许多具有两个共同之处的主体, 它们都由社会结构的某些方面组成, 而且它们促进了处在该结构内的个体的某些行动” 。与 其他形式的资本一样 , 社会资本是生产性的。是否拥有社会资本, 决定了行动者能否实现某个特定的工具性行动。与其他形
发表 了题 为“ 社会资本 随笔 ” 的短文 , 正式 提出了“ 社会资本” 这个概念。


社 会资本 的资源说 、 能力说和功 能要素说
人们对社会资本的看法各不相同 , 不同的学者提 出了不同的划分方法 , 文将 社会资本的定义按照 社会资本 本身的特征 本 划分为 : 资源说 、 能力说和功能要素说 。
的社会结构中获取稀缺资源的能力。获取能力不是个人固有的, 而是个人与他人关系中包含着的一种资产, 社会资本是嵌入 的结果 。借用格兰诺维特的说法, 波茨区分了理性嵌入和结构性嵌入。理性嵌入即双方的互惠的预期, 建立在双方关系取得 强迫对方承认的预期能力的基础上。但是, 当行动的双方成为更大网络的一部分时( 即结构性嵌入)信任就会随着相互期待 , 而增加, 更大的社区会强制推行各种约束因素, 波茨称之为可强制推行的信任。 波茨认为, 互惠的期待与可强制推行的信任二者都是借助于对约束因素的恐惧而推行的。通过从双方约束预期调节的 社会联系 向由强制推行 的信任调节的社会联系的过 渡, 波茨把社会 资本概念从 自我中心层 次扩 展为更宏 观 的社会 结构影 响

社会资本理论 林南的思想

社会资本理论  林南的思想

林南对社会资本研究的新进展美国著名华裔社会学家林南从理性选择行为出发,在个体行动和社会结构的互动基础上,把社会资本界定为个体为了从嵌入性资源获取回报而在社会网络中进行的投资,揭示了社会资本在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上的展开形式、矛盾运动和变化机制,提出了丰富的理论假设与理论命题,开拓了广阔的理论视野,不仅吸收了阶级资本、人力资本和文化资本等资本理论的成果,而且克服了关系论、功能论和集体论等方法论的局限,使社会资本研究进入了新的理论境界,对于在中国开展社会资本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林南(Lin Nan)在社会资本研究中独树一帜,他从个体理性选择行为出发,在行动与结构的互动关系中,建立了强调差异、变化和建构,把社会资本放到微观、中观和宏观社会结构中进行系统论述的具有鲜明特点的社会资本理论。

1、社会学和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任务林南在其著作《社会资本》一书序言的第一段开宗明义:“我认为社会学是研究行动者如何对社会关系进行选择的学科。

社会学的中心任务既要分析行动又要分析结构:在结构提供的机会和约束下的选择行为。

选择是在这些机会与约束内做出的,与结构提供的机会与约束进行互动的选择也可以改变或创造这些机会与约束。

这些过程必然会在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之间各有侧重。

社会学家的工作正是把握和展示这些动态。

”这显示出林南突破二元对立的无畏勇气。

林南在其著作《社会资本》中把握并展示了“这些动态”。

林南独树一帜的研究从行动者(无论个体或集体)理性选择出发,在行动与结构的互动、微观与宏观的连接、个体与整体的同构中,建立了强调差别、选择和建构,突出实践、社会网络和制度场域的具有鲜明观点的社会资本理论。

林南总结了社会资本理论不同的视角之下所存在的共性:社会资本由嵌入在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中的资源组成,当行动者希望提高目的性行动成功的可能性时,他们可以动员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是行动者在行动中获取和使用的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资源。

据此,林南在《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第三章提出社会资本定义与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任务:“社会资本理论应该完成3 个任务:第一,应该解释资源如何呈现出价值,以及有价值资源在社会中如何分配——资源的结构性嵌入;第二,应该显示,个体行动者如何通过互动和社会网络,对这些结构的嵌入性资源——机会结构——的获取变得有差异;第三,应该解释,为了有所获,如何将这些社会资源动员起来——激活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南对社会资本研究的新进展美国著名华裔社会学家林南从理性选择行为出发,在个体行动和社会结构的互动基础上,把社会资本界定为个体为了从嵌入性资源获取回报而在社会网络中进行的投资,揭示了社会资本在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上的展开形式、矛盾运动和变化机制,提出了丰富的理论假设与理论命题,开拓了广阔的理论视野,不仅吸收了阶级资本、人力资本和文化资本等资本理论的成果,而且克服了关系论、功能论和集体论等方法论的局限,使社会资本研究进入了新的理论境界,对于在中国开展社会资本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林南(Lin Nan)在社会资本研究中独树一帜,他从个体理性选择行为出发,在行动与结构的互动关系中,建立了强调差异、变化和建构,把社会资本放到微观、中观和宏观社会结构中进行系统论述的具有鲜明特点的社会资本理论。

1、社会学和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任务林南在其著作《社会资本》一书序言的第一段开宗明义:“我认为社会学是研究行动者如何对社会关系进行选择的学科。

社会学的中心任务既要分析行动又要分析结构:在结构提供的机会和约束下的选择行为。

选择是在这些机会与约束内做出的,与结构提供的机会与约束进行互动的选择也可以改变或创造这些机会与约束。

这些过程必然会在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之间各有侧重。

社会学家的工作正是把握和展示这些动态。

”这显示出林南突破二元对立的无畏勇气。

林南在其著作《社会资本》中把握并展示了“这些动态”。

林南独树一帜的研究从行动者(无论个体或集体)理性选择出发,在行动与结构的互动、微观与宏观的连接、个体与整体的同构中,建立了强调差别、选择和建构,突出实践、社会网络和制度场域的具有鲜明观点的社会资本理论。

林南总结了社会资本理论不同的视角之下所存在的共性:社会资本由嵌入在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中的资源组成,当行动者希望提高目的性行动成功的可能性时,他们可以动员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是行动者在行动中获取和使用的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资源。

据此,林南在《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第三章提出社会资本定义与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任务:“社会资本理论应该完成3 个任务:第一,应该解释资源如何呈现出价值,以及有价值资源在社会中如何分配——资源的结构性嵌入;第二,应该显示,个体行动者如何通过互动和社会网络,对这些结构的嵌入性资源——机会结构——的获取变得有差异;第三,应该解释,为了有所获,如何将这些社会资源动员起来——激活的过程。

”可以看出,林南提出的任务可以归结为三点:资源、社会结构和个体行动。

资源是林南社会资本概念的核心。

在林南的社会资本概念中,资源概念的外延十分丰富。

就资源的归属而言,既包括个人的资源也包括集体的资源;就资源的存在形态而言,既包括土地、房屋、牲畜、汽车和货币等物资财产,也包括教育、会员、声望、荣誉、信任和组织头衔等象征性资源。

而这些资源分别在马克思、布迪厄、科尔曼和普特南等人的资本理论中已经被作为资本的内容而论述了。

可见,林南关于社会资本中含有资源的概念界定,是对其他资本理论中资源概念的兼容并蓄。

社会结构是林南研究社会资本的基础之一。

林南认为社会结构包含4 个基本要素: 地位(positions) 、(注18)权威(authority) 、规则rules) 和代理人(agents) 。

(注19)地位表现了个体行动者对资源的占有,或者说是嵌入于社会网络中的资源通过个体聚结成的网结;权威体现了地位之间的关系,是控制与取得资源的权力;规则制约和引导在一定地位上的行动者或代理人如何取得有价值资源,它可以起到维持行动者在一定的秩序中获取有价值资源的作用;代理人是占据着那些蕴含着资源的地位的人。

个体行动是林南研究社会资本的另一个基础。

重视个体行动与林南把社会资本界定为取得回报的投资活动直接相关,因为既然社会资本是投资活动,那么就一定要论及活动者。

如前所述,最真实的活动者是个体,只有从个体及其活动出发,才能把握社会资本作为投资活动的实质。

另外,个体及其行动也可以作为社会资本的资源。

一方面,个体都是拥有一定社会地位、占有一定社会资源的行动者,社会资源通过个体的占有而形成各种资源的网结,只有通过个体才能抓住这些资源的网结;另一方面,嵌入社会网络中的资源只有通过动员才能成为现实的社会资本,而能够动员社会资源的只有那些为了得到回报而积极努力的行动者。

总之,通过对资源、社会结构和个体行动的论述,林南建立了研究社会资本问题的三个基点。

这三个基点的关系是,资源是投资活动的对象,社会结构是投资活动的场所,而个体及其行动则是投资者及其活动。

于是,社会资本不仅仅是关系和集体,也不仅仅是在关系和集体中蕴含的功能,而且还是面对资源争取回报的投资行动,是运动变化的投资过程。

把社会资本解释为动态变化的投资过程,不仅是林南社会资本理论的一个特点,而且也是林南对社会资本进行研究的一种推进。

这种推进的意义在于,社会资本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客观对象,更重要的是一种实践。

2、理性选择问题从微观层面出发,林南首先讨论了理性选择问题。

在林南看来,理性选择的实质是行动者如何以最小的付出换取最大的收获,换句话说,理性选择遵循两个基本原则:失去最小,获得最大。

这两个原则不仅与社会资源直接联系,而且也是社会结构形成的根本原因。

因为当每个社会成员都按这样的原则支配自己的行为时,有限的资源就面临着激烈的争夺,建立一定的社会秩序就成为人们不可回避的任务。

当社会秩序形成后,社会生活也就实现了结构化。

可见,社会结构的根据内在于人们的理性选择行为之中,或者说社会结构同人们为了追逐利益的选择行为紧密联系。

同人们的理性选择行为或目的行为相比,社会结构似乎不具备主动性,但是社会结构一旦形成后,对理性选择行为又具有不可摆脱的制约性。

林南不仅看到了理性选择行为在社会结构面前的主动性,也看到了理性选择行为在社会结构面前的被动性,或者说是社会结构对个体行为的构造性。

因此,林南从行动对结构的作用和结构对行动的制约两个方面开展论述,这一点同吉登斯(Anthony Giddens) 论述社会结构的双向建构有共同之处。

在个体的选择行动与社会结构的互动关系中,林南还认为有必要揭示存在于其中的一系列中间层面的因素,否则将难以清楚地说明个体行动向社会结构的转化与社会结构对个体行动的制约。

关于中间层面的因素,林南重点论述了组织、制度和社会网络及其相互关系。

组织与制度问题也是当代西方社会学的热点,林南把自己的研究同这些问题直接联系起来,不仅同这些学术热点开展了对话,而且还从社会资本研究的角度提出了新见解。

3、关系论、集体论与行动论(1)关系论尽管对社会资本问题的研究一开始就形成了一些基本共识,例如把社会资本看做是嵌入社会关系之中的资源,社会资本是取得回报的投资等等,但是,也正是在这些共识中包含着走向分歧的内在根据。

在对社会资本的共识中,已经展开了一些重要的矛盾关系:关系与资源、集体与个体、结构与行动等等矛盾。

是从关系、集体和结构出发来认识社会资本,还是从资源、个体和行动出发来认识社会资本? 或者是从这些矛盾关系的互动统一中来认识社会资本? 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成为社会资本研究深入展开的前提。

科尔曼从关系出发开展社会资本研究,他对社会资本作了这样的解释:“社会资本的形成,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按照有利于行动的方式而改变。

物质资本是有形的,可见的物质是其存在形式;人力资本肉眼看不见,它存在于个人掌握的技能和知识中;社会资本基本上是无形的,它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

”可见,科尔曼是根据同物质资本(马克思的阶级资本是物质资本) 、人力资本的区别来界定社会资本的。

应当说,科尔曼的界定有其合理性,因为要把握一个事物的本质特征,就应当在同类事物的联系中来揭示它的本质属性,所以科尔曼的做法是合乎逻辑的。

科尔曼对社会资本的认识还表现为一种功能主义的理解,他指出:“社会资本的定义由其功能而来……其共同特征有两个:它们由构成社会结构的各个要素所组成;它们为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提供便利。

和其他形式的资本一样,社会资本是生产性的,是否拥有社会资本,决定了人们是否可以实现某些既定目标。

”科尔曼以一些实例来论证只有在某种社会关系中获得了某种支持、利益和作用,社会资本对于行动者来说才真正地发生了。

(2)集体论普特南对社会资本的研究,可以看做是科尔曼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观点的进一步展开。

在其具有广泛影响的著作《独自打保龄球》中,普特南论述了社会资本的本质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普特南以实证研究为根据,说明20 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美国人参与社会组织或社会群体的兴趣呈下降趋势,美国的社会资本也随之趋向萎缩。

普特南对社会资本的理解与科尔曼是一致的,他也认为社会资本只有在人们参与社会集体活动、从社会关系中获得利益和支持时才能发生。

布迪厄对社会资本的解释也具有集体论的色彩。

林南曾经指出:“布迪厄从他的阶级观点看问题,认为社会资本是主导阶级(如一个团体或网络) 的成员为了维持和再造团体的团结和保持团体的控制地位而进行的对互相确认和认知的投资。

团体的成员身份是建立在清晰的排外的界限(如出身、头衔、家族) 上的。

”团体论或集体论的特点是强调内部凝聚和对外联系的边界,这一点是布迪厄和科尔曼、普特南等人的共同观点。

林南进一步指出:“团体的紧密性和内在的凝聚是有必要的。

科尔曼当然并不假设存在这样一个社会阶级的景象,但是他也把网络的紧密性看做是社会资本的特殊优势,因为是紧密性维持并提高了普遍信任、规范、权威和制裁等。

这些团结的力量保证了网络资源得以动员。

”林南认为,从集体主义立场出发研究社会资本,最明显的缺欠是强调社会资本的密集性(density) 和紧密性(closure) 。

在林南看来,强调社会资本的密集性和紧密性是集体主义立场的必然产物。

因为集体是有边界的,布迪厄、科尔曼和普特南等人认为,只有在集体活动或集体联系中社会资本才是有效的,这就使社会资本的发生与存在被限制于特定的界限之中。

然而社会资本是通过社会网络关系发生和运行的,社会网络是开放的,网络之间的桥(bridge) 可以有效地把不同网络联系起来,这已被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 和布特(Ronald Burt) 等人的研究所证明。

(3)行动论林南从个体行动立场出发研究社会资本,他把社会资本定义为:“社会资本是个体为了在嵌入性资源中获取回报,通过工具行动和表达行动而在社会关系中的投资( investment) 。

”(注12)虽然这个定义同布迪厄、科尔曼和普特南等人关于社会资本的界定有许多共同之处,但是,由于强调了个体在社会资本形成与利用中的作用,这个定义又表现了鲜明的特点,林南将之概括为“在这个观点基础上开展分析的核心是: (1) 个体怎样在社会关系中投资; (2) 个体怎样在社会关系中摄取嵌入性资源以便获取回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