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元素性质周期性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元素周期律PPT课件
(2)试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同周期元素性质存在周期性变化的原 因。 提示:核外电子层数相同,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 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强,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元素原子的 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最终导致元素的非 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
【案例示范】 【典例】(2017·全国卷Ⅱ)a、b、c、d为原子序数依 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 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 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1课时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
一、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
结合图1、图2、图3完成下表:
原子 电子 最外层 序数 层数 电子数
1~2 1
3~ 10
_2_
1~2
_1_~__8_
原子半径的 变化(稀有气 体元素除外)
—
由_大__到_小__
最高或最 低化合价 的变化
+1→0
变化。 核外电子排
2.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的___________ 布 ___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知识点一 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重点释疑】
项目
同周期(左→右)
原 核电荷数 逐渐增大 子 电子层数 相同 结 构 原子半径 逐渐减小
同主族(上→下) 逐渐增大 逐渐增多
③Al向(OAHl)(3O+H3)H3+沉=淀==中= 加Al入3++盐3H酸2O,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钠、镁、铝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NaOH 分类 强碱 碱性强弱 结论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指元素的一些物理和化学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出现规律性变化的现象。
这一周期性的变化反映了元素内电子结构的变化。
本文将从周期表的发现开始,介绍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规律、主要原因以及应用。
周期表的发现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提出的化学元素分类图表。
在这个表中,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递增排列,同时可以根据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进行分组。
化学家门捷列夫根据元素的性质绘制了第一版的周期表,并发现了元素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1.原子半径: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
在同周期内,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在同族内,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加。
2.电离能:电离能是指从一个原子或离子中移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
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加,第一电离能呈现周期性变化。
在同周期内,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加。
在同族内,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
3.电负性:电负性是指元素吸引和结合电子的能力。
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加,电负性呈现周期性变化。
在同周期内,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加。
在同族内,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
4.酸性:酸性是指物质在溶液中释放出H+离子的能力。
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加,酸性呈现周期性变化。
在同周期内,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酸性逐渐减弱。
在同族内,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酸性逐渐增强。
5.金属性:金属性是指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导电性、延展性和反射性等。
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加,金属性呈现周期性变化。
在同周期内,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
在同族内,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6.化合价:化合价是指一个原子和其他原子形成化合物时与其他原子相连的价数,即原子化学价。
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加,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在同周期内,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最高可达价数逐渐增加。
2014级大学化学 原子结构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II)
氮原子中的各p电子,其量子数组合是
B. ⑴ ⑶ ⑸ 或⑵ ⑷ ⑹
D. ⑵ ⑷ ⑸
自测题:
原子序数为33的元素,其原子在 n=4,l=1,
m=0的轨道中的电子数为
A. 1 B. 2 D. 4 C. 3
自测题:
多电子原子中,各电子有以下量子数,其中能
量最高的是
A. 2, 1, 0, 1/2 C. 2, 1, 1, 1/2
B. 3, 2, 2, -1/2 D. 3, 1, -1, 1/2
特例:等价轨道处于全充满(p6、d10、f14)、半
充满(p3、d5、f7)或全空(p0、d0、f0)的状 态时,体系能量较低,状态较稳定。 例:
电子填入轨道的次序图
Filling the p Orbitals
Filling the d Orbitals
例:氦原子的1s 轨道中的两个电子
1 n 1, l 0, m 0, m s 2 1 n 1, l 0, m 0, m s 2
电子层中电子最大容量表
⑶ Hund 规则
电子分布到能量相同的等价轨道时, 总是尽先以自旋相同的方向,单独占据能 量相同的轨道,或者说成在等价轨道中自 旋相同的单电子越多,体系就越稳定。 等价轨道:n、l 相同的轨道,即同 一电子分层上的各个轨道。
4. 钻穿效应 主要是指 n 相同、l 不同的轨道,由于电子云径向 分布不同,电子穿过内层钻穿到核附近回避其它 电子屏蔽的能力不同,从而使其能量不同的现象。
用钻穿效应解释能级分裂现象:
如: E3s< E3p < E3d
电子钻得越深, 它受其它电子的 屏蔽作用就越小, 受核的吸引力越 强,因而能量也 越低。即钻穿作 用越大的电子的 能量越低。
元素的周期性与性质变化
元素的周期性与性质变化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每个元素都具有一定的性质,并且这些性质在周期表中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本文将探讨元素的周期性与性质变化,并说明这些规律对于化学科学和实际应用的重要性。
1. 周期表的构建和排列周期表是化学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将元素按照其原子序数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将相似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垂直列中。
周期表的构建主要依据元素的电子结构,即电子云中电子的数量和排布方式。
由于元素的电子排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周期表能够清晰地反映元素的周期性和性质变化。
2. 周期性趋势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变化存在一定的周期性趋势。
其中,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和金属活性是最常讨论的性质之一。
- 原子半径原子半径是指元素的原子核到其最外层电子的平均距离。
在周期表上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
这是因为,在同一周期内,核电荷数增加,电子云趋于收缩。
而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则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
这是因为,沿着同一族,电子层数增加,电子云占据的空间也增大。
- 电离能电离能是指从某个原子中去除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在周期表上,电离能从左到右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
这是因为,原子半径减小,电子和原子核之间的吸引力增强。
而从上到下,电离能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
这是因为,电子层数增加,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屏蔽效应增强。
- 电负性电负性是元素吸引电子的能力。
在周期表上,电负性从左到右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
这是因为,原子半径减小,核电荷数增加,元素对电子的吸引力增强。
而从上到下,电负性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
这是因为,电子层数增加,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屏蔽效应增强。
- 金属活性金属活性指的是元素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能力。
在周期表上,金属性从左到右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
这是因为,原子半径减小,电离能增加,金属元素失去电子的能力变弱。
而从上到下,金属性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这是因为,电子层数增加,核电荷数增大,金属元素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
化学元素的周期性规律性质
化学元素的周期性规律性质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们的性质和行为对于化学研究和工业应用至关重要。
化学元素的周期性规律性质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
本文将探讨化学元素的周期性规律性质,并分析其对于化学研究和应用的意义。
1. 原子半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是指元素的原子的半径大小。
在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一般来说,从左至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因为电子层的数量增加,但核电荷不变,所以电子云受到的吸引力增强,原子半径减小。
而从上至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因为电子层数目增加,电子云远离原子核,原子半径增大。
这一周期性变化对于元素的化学反应和物理性质有重要影响。
2. 电离能周期性变化电离能是指在气态下,一个原子中最外层电子脱离原子形成阳离子所需的能量。
周期表中,电离能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从左至右,电离能逐渐增大,因为原子半径减小,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增强,电子更难被脱离。
而从上至下,电离能逐渐减小,因为原子半径增大,最外层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吸引力减弱,电子更容易被脱离。
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对于元素的化学反应和电子结合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
3. 电负性周期性变化电负性是指原子吸引和保持共价化合物中的电子对的能力。
周期表中,电负性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从左至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因为原子半径减小,核电荷增强导致原子对电子的吸引力增强。
而从上至下,电负性逐渐减小,因为原子半径增大,核电荷增强对电子的吸引力减弱。
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对于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和共价键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4.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周期表中的元素可以分为金属和非金属。
从左至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而非金属多为绝缘体或者半导体。
金属与非金属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和行为,这一周期性变化对于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周期表中化学元素的周期性规律性质对于我们理解元素的性质和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元素的周期性性质
元素的周期性性质在化学中,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每个元素都具有其独特的性质和特点。
其中,元素的周期性性质是指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周期性地变化的一系列性质。
这些周期性性质的理解和掌握对于研究和应用元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电子配置、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电负性和金属活性等方面,来探讨元素的周期性性质。
1. 电子配置电子是构成原子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决定元素性质的一个关键因素。
元素的原子中的电子分布往往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根据元素的电子配置,我们可以判断元素的化学性质。
例如,位于同一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如元素周期表第一周期的氢、锂、钠,它们在化学反应中都倾向于失去一个电子形成正离子。
2. 原子半径原子半径指的是元素的原子在空间中的大小。
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从左上到右下逐渐增大。
这是因为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增加,电子数增加,电子云受到更多的吸引力,原子半径相应减小。
这一规律在同一周期和同一族中也成立。
例如,在同一周期中,由于核电荷的增加,电子云收缩,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在同一族中,原子核的电荷数不变,但外层电子层增多,电子云扩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3. 离子半径当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形成阳离子或阴离子时,它的电子云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离子的大小。
离子半径的变化也具有周期性性质。
一般来说,正离子的半径比原子半径小,而负离子的半径比原子半径大。
这是因为丢失电子后,正离子的电子云收缩,而获得电子后,负离子的电子云扩大。
4. 电负性电负性是指原子对电子的吸引能力。
元素的电负性也具有周期性变化的特点。
在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
这是因为原子核的电荷数增加,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增强。
电负性的差异决定了元素之间的化学反应和化合能力。
较高电负性的元素往往具有亲电性,倾向于接受电子形成负离子,而较低电负性的元素往往具有亲电性,倾向于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
5. 金属活性元素的金属活性也是其周期性性质之一。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脉络
随堂检测
素能应用
典例1下列性质的递变关系正确的是( ) A.氢化物的稳定性:NH3>H2O>HF B.碱性:NaOH>KOH>Mg(OH)2 C.原子半径:Si<P<S<Cl D.最高正价:Cl>Si>Al>Na 答案D 解析氢化物的稳定性:NH3<H2O<HF,A项错误;碱 性:KOH>NaOH>Mg(OH)2,B项错误;原子半径:Si>P>S>Cl,C项错误。
() 答案(1)× (2)× (3)× (4)× (5)√ (6)× (7)×
知识铺垫
新知预习
自主测试
2.根据元素周期律比较下列各组性质。
(1)金属性:K
Na
Mg,
非金属性:F
O
S。
(2)碱性:Mg(OH)2
Ca(OH)2
KOH。
(3)酸性:HClO4
H2SO4
HClO。
(4)热稳定性:CH4
NH3
难→易
氢化物
稳定性 逐渐增强
元素金属性 元素非金属性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
易→难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脉络
随堂检测
2.同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结构及性质的递变规律 (1)电子层数相同(同周期)时,核电荷数越大,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 引力越大,原子半径越小(稀有气体元素原子除外),失电子能力减弱, 而得电子能力增强,故随核电荷数的递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 性逐渐增强。 (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同主族)时,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越小,越易失电子,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非金属性越弱。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性质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性质化学元素周期表是化学领域中的基础知识,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和规律。
该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并将它们分为一组一周期的方式展示。
通过研究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元素的周期性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
本文将详细探讨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性质。
1.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指的是原子中心到最外层电子轨道的距离。
在周期表中,原子半径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变化。
一般而言,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
这是由于核电荷的增加导致了电子云的收缩。
然而,在同一周期内,原子半径会随着电子层的增加而增加。
这是因为电子层的增加会增加电子层之间的屏蔽效应,从而减小核电荷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使得原子半径增大。
2. 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电离能是指在气态下,从一个原子中去掉一个最外层电子所需的能量。
周期表中的电离能也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变化。
一般来说,原子的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这是由于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核电荷也会增加,电子与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加,从而需要更多的能量才能将电子从原子中移除。
类似于原子半径,同一周期内的电离能会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而减小,这是因为电子层数的增加减小了核电荷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
3. 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电负性是指一个原子吸引和结合电子的能力。
周期表中的元素的电负性也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变化。
一般而言,原子的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这是由于原子中的电子数增加,从而增强了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
然而,电负性在同一周期内并不会有明显的变化。
4. 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化合价是指元素在化合物中与其他元素结合时所具有的价数。
周期表中的元素的化合价也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变化。
一般来说,原子的化合价可以通过其所在族别来确定。
例如,位于ⅠA族的元素通常具有+1的化合价,而位于ⅤA族的元素则通常具有-3的化合价。
5. 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周期表中的元素还可以根据它们的化学性质被分为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化学元素的周期性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化学元素的周期性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们的周期性表现在元素周期表中。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而周期性就是指元素在这个排列中表现出的周期特征。
这种周期性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下面将详细探讨化学元素的周期性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一、周期表的结构与周期性元素周期表分为周期和族两个维度。
周期是指元素从左到右按照原子序数增加排列的行,而族是指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在同一纵列上排列。
这种周期性的体现可以归结为电子排布规律和原子半径的变化。
1. 电子排布规律元素的周期性与电子的排布有着密切的关系。
元素电子排布遵循一定的规律,即填充轨道的顺序是按照一定的能级和自旋规则进行的。
周期表中的周期数代表着元素的电子能级,而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最外层电子有关。
同一周期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外层电子构型,因而它们在化学性质上有相似的表现。
2. 原子半径的变化元素的原子半径是指元素中心核到最外层电子所在轨道最远的距离。
原子半径随着周期数增加而减小,在同一周期内,原子半径随着族数增加而增大。
这是因为,随着原子核电荷数增加,外层电子向原子核靠拢,导致原子半径减小。
这种周期性的变化也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原子半径的变化影响着元素的反应性、化合价以及电负性等。
二、周期性与元素的化学性质1. 反应性元素的反应性与其原子结构中的电子有关。
同一周期中,元素的电子组态相似,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它们的反应性也相似。
例如,第一周期的元素都是碱金属,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易于与非金属形成离子。
2. 化合价元素的化合价是指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原子价数。
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的电子数密切相关。
同一周期中,原子层内的电子数相同,因此元素的化合价也相似。
例如,第一周期的元素氢、锂、钠等都只有一个外层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合价都是+1。
3. 原子价电子和电负性元素的原子价电子是指原子最外层能够参与化学反应的电子数。
同一周期中,原子价电子数相同,因此元素的元素化学性质也相似。
元素的周期性与性质规律
元素的周期性与性质规律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们以多种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
然而,元素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周期性和规律性。
本文将探讨元素的周期性和性质规律,并分析背后的原因。
1. 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是一种以元素相似性为基础的排列方式,将元素按递增的原子序数进行分类。
根据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可归纳为以下几个规律:1.1 周期性表现元素周期表呈现出周期性的特征,即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增加而定期重复。
例如,钠、铜、银等元素在有限周期内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2 周期表族别元素周期表还将元素按相似性分为不同的族别。
同一族别的元素在化学性质上有相似之处,如第一族的碱金属元素具有活泼的金属性质。
2. 元素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性的规律主要表现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原子结构等方面。
2.1 原子半径元素周期表中,从左到右,在同一周期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原子核的正电荷逐渐增加,吸引外层电子向原子核靠拢。
2.2 电离能电离能是指从一个电离态转变为另一个电离态所需的能量。
在周期表中,从左到右,在同一周期内,电离能逐渐增加。
这是因为原子核的正电荷逐渐增加,外层电子与原子核的吸引力增强。
2.3 电负性电负性是元素吸引共用电子对的能力。
在周期表中,从左到右,在同一周期内,电负性逐渐增加。
这是由于原子核的吸引力增加,更强烈地吸引周围的电子。
2.4 金属性在周期表中,从左到右,在同一周期内,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这是由于金属性元素倾向于失去电子,而非金属性元素倾向于获得电子。
3. 周期性规律背后的原因这些元素周期性规律的出现是由于原子结构和电子排布的变化所导致的。
3.1 原子核的正电荷原子核的正电荷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吸引外层电子向原子核靠拢,导致原子半径减小,电离能增加。
3.2 外层电子的屏蔽效应外层电子与原子核之间存在内层电子的屏蔽效应。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内层电子数量增多,屏蔽效应增强,减弱了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导致电负性减小。
化学元素的周期性与性质
化学元素的周期性与性质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们的周期性和性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将探讨化学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及其对元素性质的影响。
一、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系统地排列了所有已知元素的表格。
它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将元素分为多个周期和若干个族。
元素的周期数代表着原子核中的能量层次,而族数代表着元素的外层电子数。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方式体现了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二、周期性规律1. 周期性趋势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方式,我们可以发现元素的某些性质会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现出周期性变化。
其中最显著的是电子云半径和电离能。
随着周期数的增加,元素的电子云半径逐渐变小。
这是因为原子核中的质子数量增加,电子层数也随之增加,导致电子云收缩。
另外,电子云半径的周期性变化也与原子核的吸引力有关。
相反,原子的电离能随周期数的增加而增加。
电离能是指从一个原子中移除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
当原子的电子层数增加时,外层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吸引力变弱,因此需要更多的能量才能将电子移除。
2. 族性趋势周期表中的族数代表着元素的外层电子数,不同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常见的族包括碱金属、碱土金属、过渡金属等。
碱金属是周期表中位于第一族的元素,它们的外层电子配置均是ns1。
这使得碱金属具有较低的电离能和较大的半径。
此外,碱金属还表现出强烈的还原性和与水反应产生氢气的性质。
碱土金属位于周期表的第二族,与碱金属相似,它们的外层电子配置为ns2。
碱土金属的性质包括较高的电离能和较小的原子半径,同时它们也是较强的还原剂。
过渡金属则是位于周期表中间的一系列元素。
它们的外层电子填充在d轨道中,因此具有较高的电离能和较小的原子半径。
过渡金属还具有多种氧化态和良好的催化性能,这使得它们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三、周期性对元素性质的影响元素的周期性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推断和预测元素的化学行为和反应性。
例如,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排列顺序,我们可以预测氢、锂、钠等元素具有类似的性质,因为它们都属于周期表中的第一周期元素。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PPT课件
四种微粒半径的大小顺序应是S2->Cl->Na+>Al3+,B项正 确;C项中Na、Mg、Al、S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 数越大者,其半径越小,故其半径大小顺序为Na>Mg>Al >S,C项错误;D项中粒子半径K+>Na+,D项错误。
【规律方法】“三看”法比较简单粒子的半径大小 (1)“一看”电子层数:当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 半径越大。 (2)“二看”核电荷数: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 越小。 (3)“三看”核外电子数:当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均相同时,核外 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②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现象:_先__ _产__生__白__色__沉__淀__,_后__白__色__沉__淀__溶__解__,反应方程式: _A_l_C_l_3_+_3_N_a_O_H_=_=_=_=__3_N_a_C_l_+_A_l_(_O_H_)_3_↓__、_N_a_O_H_+_A_l_(_O_H_)_3 _=_=_=_=__N_a_A_l_O_2+_2__H_2O_
NaOH>Mg(OH)2>Al(OH)3 金属性:Na>Mg>Al
【情境·思考】 日常生活中常用到铝制品,如铝锅,但铝锅长时间盛放 酸性或碱性食物容易腐蚀。
(1)铝的金属性较活泼,易与O2等反应,但铝锅可长期使 用,试说明原因。 提示:铝与氧气反应,在铝锅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保 护膜,阻止铝与氧气继续反应,故铝锅可长期使用。
变化。 核外电子排
2.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的___________ 布 ___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知识点一 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第二单元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s区,也不同于d区,称为ds区,
它包括
族,Ⅰ处B于和Ⅱ周B期表d区
和p区之间。它们都是
,
也属金过属渡元素。
f区元素
镧系和锕系元素
最后1个电子填充在f轨道上,外围电子构
型是:(n-2)f0~14ns2,或(n – 2)f 0~14 (n-1)d 0~2ns2,它包括镧系和锕系元素
(各有15种元素)。
金属性变化
原子半径的 同周期从左到右半径逐渐减小
变化规律
元
外围电子排布
周素
期 数 ⅠA-ⅡA ⅢB-Ⅷ ⅠB- ⅢA-Ⅶ 0族
目
ⅡB
A
12
1S1
1S2
28
2S1-2
2S22p1 -5 2S22p6
3 18 3S1-2
3S23p1 -5 3S23p6
4 18 5 32 6 32
4S1-2 5S1-2 6S1-2
电离能反映了原子失去第一个电子能力的大小。
元
外围电子排布
周素
期 数 ⅠA-ⅡA ⅢB-Ⅷ ⅠB-ⅡB ⅢA- 0族
目
ⅦA
12
1S1
1S2
28
2S1-2
2S22p1 -5 2S22p6
3 18 3S1-2
3S23p1 -5 3S23p6
4 18 5 32 6 32
4S1-2 5S1-2 6S1-2
3d1-8 4s1-2
4d1-8 5s1-2 5d1-9 6s1-2
属P区
5d.s区 d区 f区 f区 p区
(1)说出下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d104s2 5d56s2 4f76s2 5d16s2 4s24p6
(2)写出下列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并说出它在周
元素的周期性规律与性质
元素的周期性规律与性质元素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物质单位,它们的周期性规律与性质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自然界的组成及其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元素的周期性规律以及元素性质的相关内容。
一、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对元素进行分类和归纳的重要工具。
1869年,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了第一份元素周期表,他将已知的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在表格中。
元素周期表以水平行为周期,垂直列为族。
周期表的特点是:1.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性质呈现出周期性变化。
2. 同一水平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电子排布结构。
3. 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二、周期性规律1. 原子半径原子半径是指原子中心至最外层电子轨道边缘的距离。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布局,我们可以看到原子半径随着周期的增加而减小,原子半径在同一族元素中则呈现出随着周期数增加而增大的趋势。
2. 电离能电离能是指在气态下,从一个单一的原子中移走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布局,我们可以看到电离能随着周期的增加而增大,电离能在同一族元素中则呈现出随着周期数增加而减小的趋势。
3. 电负性电负性是一个量化描述原子吸引外层电子的能力的指标。
元素周期表显示,电负性随着周期的增加而增大。
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电负性增加,且从上到下电负性减小。
4. 金属性与非金属性金属是指在常温下具有良好导电性、热导性和延展性的元素。
而非金属则相反,它们通常是不良导电、不良热导和脆性的。
元素周期表的左边是金属性元素,右边是非金属性元素。
同一周期内,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三、元素性质的规律1. 反应活性元素的反应活性通常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增强。
低周期数的元素在与其他元素发生化学反应时更容易失去或获得电子,因此它们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
相反,高周期数的元素由于电子排布结构的稳定性,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才能发生反应,因此具有较低的反应活性。
2. 氧化态氧化态是指元素在化合物中的电荷状态。
化学元素的周期性与性质
化学元素的周期性与性质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们拥有各自独特的周期性和性质。
了解这种周期性和性质对于理解化学反应、推导物质性质以及研发新材料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化学元素的周期性以及与性质相关的特点和规律。
一、周期表和周期性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有序排列的一种图表,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元素的核外电子数),我们可以将元素分组和归类。
这些组和类相应地揭示了元素周期性的存在。
1. 周期性表现几乎所有元素的周期性都表现在它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上。
例如,元素周期表上的周期趋势是指,当我们从左往右穿过同一周期时,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半径越小,电子云约束得越紧,原子的大小越小。
而从上到下穿越同一族的趋势是,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这是因为在同一周期中,电子壳层的数量相同,但不同周期之间壳层数量逐渐增加,因此电子云被更多的壳层束缚,导致原子半径增大。
2. 周期性和位置的关联周期表上的元素位置反映了它们的周期性和性质。
从左至右移动,每个元素的原子量逐渐增加。
这被称为原子序数的增加,与原子核中的质子数量有关。
由于正电荷的增加会使电子云更加紧密地束缚在核周围,所以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
二、周期性与性质的关系元素的周期性主要表现在它们的性质上,下面将探索几个关键的周期性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1.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在周期表中,具有金属性质的元素位于表的左侧,具有非金属性质的元素则位于右侧。
金属元素通常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而非金属元素往往是绝缘体。
这种周期性是由于金属元素的电子容易失去,而非金属元素更倾向于接受电子。
2. 电负性电负性是描述元素在化学键中吸引电子的能力。
在周期表上,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加,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原子的核电荷增加,因此更吸引周围电子。
3. 反应活性元素的周期性还可以通过其反应活性来体现。
一般来说,具有较低电离能和较低电负性的金属元素更容易参与反应。
而具有高电负性的非金属元素则更渴望获得电子以实现更稳定的电子配置。
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二、 元素电负性
所谓元素的电负性是指分子中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 的能力,此概念是由鲍林在1932年首先提出的,并指定 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氟的电负性为4.0,以此为标准通过 计算求出其他元素的电负性。因此,元素电负性是一个 相对的数值。元素的电负性见表1-8。
素的电负性是化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其主要应用有以下几点: (1)判断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及其强弱。元素的电负性数值越大, 表示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一般金属元 素的电负性小于2.0,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大于2.0。 (2)判断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的正负价态。在化合物中,电负性大的元 素其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强,元素的化合价显负价;电负性小的元素其原 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弱,元素的化合价显正价 (3)判断化学键的性质。
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该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族序数 主族元素的负化合价=该元素最外层电子数-8=元素的族序数-8
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副族元素和Ⅷ族元素由于次外层电子数没有达到稳定结构, 也能参加反应,所以除了最外层的电子是价电子外,次外层的 部分电子也可以成为价电子,因此副族元素和Ⅷ族元素的化合 价比较复杂。其中ⅠB~ⅦB的元素比较有规律,其原子失去电 子的最大数目等于它所在族的族序数,即
副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元素的族序数(第ⅠB族除外)
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由于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周期性地重复1~7个电 子的变化,所以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和负化合价也呈现周期性的 变化规律。表1-9列出了各主族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二、元素周期律
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
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都
呈现周期性变化
周期性变
科学探究
化:重复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出属现性律的是规否也随 原子序数的变化呈现周期性变化呢?
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H2的难易程度 金属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同周期
原子半径的大小比较
同周期(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 渐减小
同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原子半径 逐渐增大
比较下列各组微粒的半径大小:
1.r: Na > Na+ 电子层数不同
2.r: Na+ < O2-
核外电子层排布相同,核电荷数不同
3.r: O < O2-
氧离子比氧原子多了2个电子,电子之间的排斥力增大
逐渐增强
单质与H2反应难易 程度
非金属性强弱
越来越容易 逐渐增强
通过上表分析,能得出第三周期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变化情况如何?
11~18号元素性质的变化中得出如下的结论:
Na Mg Al Si P S Cl
Ar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稀有气体元素
重点: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小结
1、元素的原子半径 2、元素的主要化合价
元素的性质
3、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周期律
本质: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16S
17Cl 18Ar
0.186 0.160 0.143 0.117 0.110 0.102 0.099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
H
O
P
sp3
PCl3 是中心原子既有空轨道(d轨道, 可以接受 孤对电子进攻)又有孤电子对(可以接受质子的亲电 进攻),所以PCl3 可以同时发生亲核水解和亲电水 解反应.
元素性质周期性
Cl Cl P Cl sp3
H
H Cl P Cl Cl sp d
3
H OH O HCl P Cl sp
3
+
H
4. 单质与稀酸的作用
单质通过释放H2而被氧化,通常在酸溶液 中比在水中更普遍、更容易。其理由是:
① φ(H+/H2)随H+(aq)离子浓度增加而 增大,以至能用这个反应机理同水作用的单质 的数量增加;
② 系统中大量存在的H + (aq)离子可阻止 氢氧化物沉淀的生成。
元素性质周期性
如
Co(s)+H2O不反应 φθ(Co2+/Co)=-0.277 V);
元素性质周期性
水解过程还包括了构型转变sp3→sp3d →sp 3 →……→sp 3 )、键的生成与消去时发 生的能量变化过程。 SiCl4+4H2O=H4SiO4+4HCl △rGmθ=-138.9 kJ· -1 mol
元素性质周期性
NCl3 是中心原子具有孤电子对的例子,发生 的是亲电水解反应。
在pH=7时,φ (H+/H2)=-0.414 V; Co(s)+2H+=Co2+(aq)+H2(g) 如果单质与酸作用生成了不溶性的或微溶 性的产物,会抑制反应的进一步发生。
元素性质周期性
5. 单质同碱的作用 除碱能使有些单质发生歧化作用之外,那 些趋向于生成羟基配合物阴离子的元素的 单质可以与碱作用。 Zn(s)+2OH-(aq)+2H2O =[Zn(OH)4]2-(aq)+H2(g) Si(s)+2OH-(aq)+H2O=SiO32-(aq)+2H2(g) 2B+2NaOH+2H2O=====2NaBO2+3H2↑
元素性质周期性
当生成的氢氧化物能溶于水时反应进行得
很快; 如果生成的氢氧化物不溶于水或者仅是微 溶时, 则在金属的表面形成一个薄膜抑制反 应的进一步进行。 如φθ(Zn2+/Zn)=-0.763V,但Zn却不与H2O 作用。这就是因在Zn的表面生成了一个氢 氧化物薄膜之故。
元素性质周期性
② 单质歧化伴随生成水合阴离子: Cl2(g)+H2O=H+(aq)+Cl-(aq)+HClO(aq) 这是大多数负电性元素单质同水作用的方式。
Cl Cl Cl H
Cl Cl
H
HOCl
Cl N Cl H
+ H O
N H O Cl
+ H2O
......
HOCl
NH3
NCl3+3H2O=NH3+3HOCl
亲电水解产物的特征是产物的中心原子直接 氢原子成键。
元素性质周期性
Cl Cl P Cl sp3
H
H Cl P Cl Cl sp3d OH HCl Cl
产物顺序与正离子的极化作用增强顺序一致。 低价金属离子水解其产物一般为碱式盐, 高价 金属离子水解产物一般为氢氧化物(或含水氧 化物),正氧化态的非金属元素的水解产物一 般为含氧酸。
元素性质周期性
⑥ 水解反应也常伴有其他反应,如配位:
3SnCl4+3H2O
SnO2·H2O+2H2SnCl6
3SiF4+4H2O == H4SiO4+2H2SiF6
① 正离子具有高的电荷和较小的半径,它们对 水分子有较强的极化作用,因而易发生水解。 ② 由8(2)e、18e到(18+2)e电子构型的正离子 ,离子极化作用依次增强。 ③ 共价型化合物水解的必要条件是中心原子
必须要有空轨道或具有孤电子对。
元素性质周期性
④ 温度对水解反应的影响较大,是主要的外因, 温度升高时水解加剧。 ⑤ 不完全亲核水解的产物为碱式盐[如Sn(OH)Cl、 BiOCl] ; 完 全 亲 核 水 解 的 产 物 为 氢 氧 化 物 [ 如 Al(OH)3]或含水氧化物、含氧酸(如H2SiO3、H3PO4)
3.单质同水的反应
水既可以作为氧化剂,又可以作为还原剂。 单质与水的作用有下列几种类型:
① 单质被水氧化伴随释放出H2,同时生成水 合阳离子. 在pH=7时,φθ(H+/H2)=-0.414 V 凡是还原电极电势φθ(Mn+/M)<-0.414 V的 单质与水作用都有H2放出。 2Na(s)+2H2O= 2Na+(aq)+2OH-(aq)+H2(g)
第2章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 2.1 单质的性质及其周期性递变规律
• 2.2 主族元素化合物的周期性性质 • 2.3 周期反常现象
• 2.4 次级周期性和原子模型的松紧规律
2.1 单质的性质及其周期性递变规律
2.1.1 单质的结构和聚集态 1. 8 - N 规则 非金属元素的单质成键数(σ键)一般符合8- N规则(氢符合2-N)。N为族号。 如:稀有气体8-N=0,形成单原子分子; VII族卤素8-N=1,形成双原子分子; VI族的S、Se、Te的8-N=2,形成二配位的 链形或环形分子; V族的P、As、Sb的8-N=3,形成三配 位的有限分子P4、As4或层状分子;
元素性质周期性
在涉及卤化物的水解时,除了要考虑热 力学因素外,通常还要注意卤化物中心 离子的结构和特征。如 属于第几周期? 最大配位数为几? 有无孤对电子? 有无空轨道? 发生什么机理的水解? 水解过程能量的变化即键能大小? 有无动力学控制因素?
3. 氯化物的稳定性
•同一元素生成氧化态不同的氯化物时, 低氧化
IV族的C、Si、Ge、Sn的8-N=4,则形成 四配位的金刚石型大分子结构。 在第N族非金属单质中,与每个原子邻接的原 子数一般为8-N。
但当单质结构中存在π键,多中心键或d 轨道 参与成键,则成键数不符合8-N规则。 如:VI族的O和V族的N,由于π键而形成双原 子分子O2、N2; III族的B和IV族的C的石墨结构,由于 存在多中心键或离域π键,键的数目 不等于8-N。
元素性质周期性
6.单质与强于H+的氧化剂的作用
HNO3比H+离子具有更强的氧化能力, 所 以它同HCl、稀H2SO4不同, 它不是用H+离子 进行氧化, 而是用NO3-阴离子进行氧化,反应 产物与酸的浓度和单质的活泼性有关:
Cu(s)+2NO3-(浓)+4H+(aq)=
Cu2+(aq)+2NO2(g)+2H2O
2.2.3 氧化物及其水合物
1.氧化物的晶体结构与物理性质
2.氧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
3.最高氧化态氧化物的水合物的酸碱性 4.无机含氧酸的氧化性
LOGO
3.最高氧化态氧化物的水合物的酸碱性 若以R-O-H表示脱水后的氢氧化物, 则在这分子中存在着R-O和O-H两种极性 键,ROH在水中有两种解离方式: 碱式解离: 酸式解离: ROH—→R+ + OH- ROH —→RO- + H+
SO42-(aq)+6NO2(g)+2H2O
浓H2SO4以同样的方式同单质作用,它本身被还原为SO2 Cu(s)+SO42-(浓)+4H+(aq)=
Cu2+(aq)+SO2(g)+2H2O
P4(s)+10SO42-(浓)+4H+(aq)=
2PO43-(aq)+5SO2(g)+2H2O
元素性质周期性
2.2 主族元素化合物的周期性性质
MgCl2外)溶于水, 在水中完全电离而不发生水解;
•其他金属及Li、Be、Mg的氯化物会不同程度地
发生水解。
一般水解是分步进行的,有些金属在水解时生 成的碱式盐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可沉淀出来: SnCl2+H2O=Sn(OH)Cl↓+HCl SbCl3+H2O=SbOCl↓+2HCl BiCl3+H2O=BiOCl↓+2HCl
非金属氯化物,除CCl4和NCl3外均强烈水解生成 二种酸: SiCl4+4H2O=H4SiO4+4HCl PCl3+3H2O=H3PO3+3HCl NCl3的水解产物是一种酸和一种碱: NCl3+3H2O=NH3+3HOCl CCl4难水解。
元素性质周期性
关于主族元素氯化物的水解大致可归纳 出以下几条规律:
态的氯化物比高氧化态的氯化物稳定。
•离子型氯化物相对于同一金属离子的其他卤
化物的稳定性, 一般是氟化物稳定性较大, 此后
按Cl—Br—I 次序下降, 可以设计一个热化学
循环来进行讨论。
M(s) +
atH1
M(g)
1 2
X2
fH2
fHm
MX(s)
X(g)
I1H3
-latH5
AH4
M+(g) + X-(g) fHm=(atH1+I1H3)+(fH2+AH4) -latH5 对同种金属的不同卤化物: fH2:F<Cl>Br>I AH4: F<Cl>Br>I 稳定性:MF > MCl > MBr > MI latH5: Cl>Br>I 元素性质周期性
③ 单质被水还原伴随释放出O2,同时生成 水合阴离子: 在pH=7时,φθ(O2/H2O)=0.82 V。所以, 凡是电极电势φθ >0.82 V的单质与水作用都有 O2放出。 如φθ(F2/F-)=2.87 V,故有 2F2(g)+2H2O=4H+(aq)+4F-(aq)+O2(g)
元素性质周期性
元素性质周期性
H Cl H Si Cl sp
3
Cl O Cl H Si Cl Cl sp3d OH H HCl Cl Cl
OH Si Cl sp
3
+
O
Cl Cl
+ H2O ......
Si HCl HO sp
3
OH OH
SiCl4发生亲核水解反应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