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氮化合物代谢

合集下载

第6讲 含氮化合物在瘤胃中的代谢及NPN...

第6讲 含氮化合物在瘤胃中的代谢及NPN...

不同类型的含氮化合物在瘤胃中的降解
(三)过瘤胃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1、过瘤胃蛋白质的数量 大约占到达小肠蛋白质的30-35%。 2、过瘤胃蛋白质的组成与消化率 由于饲料的非降解蛋白质为被酶降解后剩 余的蛋白质,所以氨基酸的组成可能与原来的 饲料有差异。大多数饲料过瘤胃蛋白质的消化 率为80—90%。
2、尿素用量的计算 瘤胃能氮平衡值 尿素添加量= 2.8 × 0.65 其中: 尿素添加量和能氮平衡单位均为克 2.8为尿素的蛋白质当量 0.65为微生物对尿素的利用效率
尿素饲喂次数对瘤胃液氨浓度的影响
瘤 胃 液 氨 浓 度
90分钟 采食时间
九、脲酶抑制剂能否提高尿素的 利用效果?
1、尿素在瘤胃中必须由脲酶催化才能分解 为氨和二氧化碳。 2、尿素不分解为氨就不能被利用合成微生 物蛋白质。 3、未分解的尿素可被瘤胃上皮吸收或流出。 4、脲酶抑制剂的调控效果最终应看动物的 氮平衡是否有改善。
主要参考文献
1、冯仰廉主编,2000,肉牛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pp15—20 2、赵广永, 2003,肉牛规模养殖技术。北京:中国农业 科技出版社,pp37—43 3. Whitelaw et al. 1991. Urease (EC3.5.1.5) inhibition in the sheep rumen and its effect on urea and nitrogen metabolism.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66, 209-225 4. NRC. 1976. Urea and Other Nonprotein Nitrogen Compounds in Animal Nutrition.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第九章 主要含氮化合物的代谢

第九章  主要含氮化合物的代谢

第九章主要含氮化合物的代谢⏹蛋白质的酶促降解⏹氨基酸的降解和转化⏹氨同化及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核酸的酶促降解⏹核苷酸的生物降解⏹核苷酸的生物合成第一节蛋白质的酶促降解⏹肽酶(P e p t i d a s e) 末端⏹蛋白酶(肽链内切酶)肽链内部消化道内几种蛋白酶的专一性二、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重要性⏹排除异常蛋白质(翻译出错的蛋白)⏹排除积累过多的酶或调节蛋白三、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机制(1)不依赖ATP的溶酶体途径,没有选择性,主要降解细胞通过胞吞作用摄取的外源蛋白、膜蛋白及长寿命的细胞内蛋白。

(蛋白酶的pH 偏低,5左右)(2)依赖ATP的泛素途径,在胞质中进行,主要降解异常蛋白和短寿命蛋白(调节蛋白),此途径在不含溶酶体的红细胞中尤为重要。

(选择性降解)⏹泛素是一种8.5KD(76AA残基)的小分子蛋白质,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内。

一级结构高度保守,酵母与人只相差3个aa残基,它能与被降解的蛋白质共价结合,使后者活化,然后被蛋白酶降解。

⏹蛋白质是否被泛素结合而选择性降解与该蛋白N端的AA有关,N端为Asp Arg Leu Lys Phe时,蛋白质的半寿期为2-3分钟。

泛素化的蛋白质在ATP参与下被蛋白酶水解。

⏹2004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

第二节氨基酸的降解和转化⏹脱氨基作用⏹脱羧基作用一、脱氨基作用⏹定义:氨基酸失去氨基的作用叫脱氨基作用。

⏹脱氨基作用包括:氧化脱氨基作用非氧化脱氨基作用脱酰胺作用转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㈠氧化脱氨基作用⏹定义:α-AA在酶的作用下,氧化生成α-酮酸,并产生氨的过程。

⏹AA氧化酶的种类L-AA氧化酶:催化L-AA氧化脱氨,体内分布不广泛,最适pH10左右,以FAD或FMN为辅基。

D-AA氧化酶:体内分布广泛,以FAD为辅基。

第九章含氮化合物代谢

第九章含氮化合物代谢
36
6
第三节 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z 合成途径: 从头合成(de nove synthesis):利用氨基酸、
磷酸戊糖等简单的化合物合成核苷酸。 补救途径(salvage pathway):利用核酸降
解或进食等从外界补充的含氮碱基或核 苷酸合成新的核苷酸。
嘌呤的从头合成最先合成的是IMP,再由IMP生成AMP和GMP。
①再氨基化合成新的氨基酸。 ②直接进入TCA后彻底氧化成CO2和H2O。 ③ 转变成糖和脂肪。
33
根据氨基酸碳骨架的代谢途径可分为:
z 生糖氨基酸:降解为三羧酸循环中间代 谢物,进入糖异生途径生成葡萄糖。
z 生酮氨基酸:转变为酮体(乙酰乙酸、 β-羟丁酸、丙酮)后可转变为乙酰CoA。 只有亮氨酸是纯粹生酮氨基酸。
5
(二)氨甲酰磷酸的形成
1、氨甲酰激酶催化的反应:
NH3+CO2+ATP
O H2N-C-PO3H2 + ADP
2、氨甲酰磷酸合成酶催化的反应:
NH3+CO2+2ATP
O H2N-C-PO3H2 + 2ADP+Pi
6
1
二、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z 氨基酸生物合成中氨 基的来源:谷氨酸作 为重要的转氨基的供 体,通过转氨基的作 用传递给其他的碳 架,合成相应的氨基 酸。
z CTP合成酶催化来自谷氨酰胺 的酰胺氮转移至UTP的C-4,形 成CTP。
45
dTMP的合成
dTMP
四氢叶酸
46
嘧啶核苷酸合成的补救途径(P303)
尿嘧啶 + PRPP 尿嘧啶磷酸核糖转移酶 UMP + PPi
核苷直接转变成核苷酸
腺苷+ ATP 腺苷激酶 AMP + ADP 尿苷(胞苷)+ dNTP 尿苷-胞苷激酶 UMP(CMP) + (d)NDP

含氮化合物的概念和存在

含氮化合物的概念和存在

含氮化合物的概念和存在
含氮化合物是指化学式中至少含有一个氮原子的化合物。

氮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它在自然界中以气体的形式存在,占据了大气中的78%。

氮也存在于许多生物体中,如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含氮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包括有机氮化合物和无机氮化合物。

有机氮化合物是由碳和氮原子组成的化合物,如蛋白质、核酸、氨基酸和酮胺。

无机氮化合物包括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等,它们在环境中起着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

含氮化合物在生物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如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核酸是由核苷酸组成的。

含氮化合物还参与到生物体的代谢过程中,如氨基酸的转化、尿素循环等。

此外,含氮化合物还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如药物和农药中常含有含氮结构。

然而,含氮化合物也可能对环境和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例如,氮肥的过度使用可能导致土壤和水体中的氮过剩,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此外,一些含氮化合物也具有毒性,如亚硝酸盐可与氨基化合物反应生成亚硝胺,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

综上所述,含氮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生物体中的化合物,它们在生物体的构成、代谢和生物活性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也可能对环境和健康产生负面
影响。

主要含氮化合物的代谢

主要含氮化合物的代谢

COO-
CH2 + CH+NH3 COO-
COO-
CH2 CH2 C=O COO-
α-酮戊二酸 + 丙氨酸 草酰乙酸 +谷氨酸
COOCH2 + C=O COO-
COO-
CH2 CH2 CH+NH3 COO-
(五) 联合脱氨基
➢ 单靠转氨基作用不能最终脱掉氨基,单靠氧化脱 氨基作用也不能满足机体脱氨基的需要,因为只 有Glu脱氢酶活力最高,其余L-氨基酸氧化酶的活 力都低。
意义:(1)清除异常蛋白; (2)细胞对代谢进行调控的一种方式
泛素是一种8.5KD(76AA残基)的小分子 蛋白质,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内。一级结 构高度保守,酵母与人只相差3个aa残基, 它能与被降解的蛋白质共价结合,使后者 活化,然后被蛋白酶降解。
蛋白质是否被泛素结合而选择性降解与该 蛋白N端的AA有关,N端为Asp Arg Leu Lys Phe时,蛋白质的半寿期为2-3分钟。 泛素化的蛋白质在ATP参与下被蛋白酶水 解。
精氨琥珀酸
3
AMP+PPi
ATP
瓜氨酸
基质
天冬氨酸
-酮戊二酸
草酰乙酸
谷氨酸
氨基酸
总反应和过程
NH3+CO2+3ATP+天冬氨酸+2H2O NH2-CO-NH2 + 2ADP +2Pi+ AMP +PPi+延胡索酸
2、AA碳骨架的去路(AA脱氨基的意义)
(1)AA分解产生7种产物进入TCA循环,进行彻底的氧化 分解。 七种产物为:丙酮酸、乙酰乙酰CoA、乙酰CoA、 -酮 戊二酸、琥珀酰CoA、延胡索酸、草酰乙酸

初一生物氮素代谢关键过程

初一生物氮素代谢关键过程

初一生物氮素代谢关键过程氮素(Nitrogen,简称N)是生物体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对于植物和动物的正常生长与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生物体中的氮元素主要来源于土壤中的有机氮和无机氮化合物。

然而,这些氮化合物在生物体中的代谢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关键过程,才能被生物利用。

本文将介绍初一生物中氮素的代谢关键过程,包括氮的吸收、转化和排泄。

一、氮的吸收植物吸收氮元素的主要形式为硝酸盐(NO3-)和铵盐(NH4+)。

植物的根系通过根尖的吸收区,通过活跃的离子通道和离子载体转运蛋白,将土壤中的硝酸盐和铵盐吸收进入细胞内。

在细胞内,硝酸盐和铵盐通过不同的转运蛋白转运至植物体内不同的组织部位。

二、氮的转化1. 植物体内的氮转化在植物体内,硝酸盐和铵盐经过一系列酶的作用,分别转化为氨基酸和蛋白质。

硝酸盐首先被还原为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二氮(N2O),然后再被还原为氨(NH3)。

氨再通过谷氨酸合成酶的催化作用,与谷氨酸结合生成天冬氨酸或谷氨酸,进而合成其他氨基酸。

2. 土壤中的氮转化除了植物体内的氮转化,土壤中也存在着氮素的转化过程。

土壤中的硝酸盐可以通过硝化作用被氧化成亚硝酸盐,再经过亚硝酸盐氧化酶的作用转化为硝酸盐。

而铵盐则可以通过铵化作用转化为硝酸盐。

这些转化过程是由微生物如氨氧化菌和亚硝酸还原菌等参与的。

三、氮的排泄氮在生物体内进行代谢后会生成一些废物物质,如尿素、尿酸和氨等。

这些废物物质需要通过排泄器官从生物体内排出。

在动物体内,主要通过肾脏进行尿液的形成和氮代谢产物的排泄。

而在植物体内,氮代谢产物主要通过叶片气孔以气态的形式排出。

综上所述,初一生物中的氮素代谢涉及多个关键过程,包括氮的吸收、转化和排泄。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硝酸盐和铵盐,经过转化作用形成氨基酸和蛋白质。

同时,在土壤中也存在着硝酸盐和铵盐的转化过程,由微生物参与。

对于动物来说,通过排泄器官将代谢产物排除体外。

这些关键过程保证了生物体内氮素的正常代谢,维持了生物的生长与发育。

第七章 含氮小分子的代谢

第七章  含氮小分子的代谢

第七章含氮小分子的代谢一名词解释转氨作用(Transamination)/ 尿素循环(Urea cycle)/ 生糖氨基酸(Glucogenic amino acid)生酮氨基酸(Ketogenic amino acid)/ 一碳单位(One carbon unit)(1)转氨作用:在转氨酶作用下,某一氨基酸的α-氨基转移到另一种α-酮酸的酮基上,生成相应的氨基酸,原来的氨基酸则转变成相应的α- 酮酸。

(2)尿素循环:尿素循环也称鸟氨酸循环,是将含氮化合物分解产生的氨转变成尿素的过程,有解除氨毒害的作用。

(3)生糖氨基酸:在体内可转变成糖的氨基酸(丙酮酸、α-酮戊二酸、琥珀酸、草酰乙酸)(4)生酮氨基酸:在体内可转变为酮体和脂肪酸的氨基酸(生成乙酰COA),包括Leu、Lys。

(5)一碳单位:二英文缩写符号及功能GOT,GPT,PRPP,IMP(1)GOT:谷草转氨酶,可以作为疾病诊断和预后的指标之一,心肌梗塞患者血清中GOT活性明显升高。

(2)GPT:谷丙转氨酶,可以作为疾病诊断和预后的指标之一,急性肝炎患者血清中GPT活性显著升高。

三填空题1.转氨酶和脱羧酶的辅酶通常是磷酸吡哆醛。

2.谷氨酸经脱氨后产生α-酮戊二酸和氨,前者进入三羧酸循环进一步代谢。

3.尿素循环中产生的瓜氨酸和鸟氨酸两种氨基酸不是蛋白质氨基酸。

4.尿素分子中两个N原子,分别来自NH3 和天冬氨酸。

5.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是由酶催化的,辅酶是。

反应发生在___磷酸水平。

6.氨基酸脱下的氨基通常以哪种化合物的形式暂存和运输谷氨酰氨。

7.合成嘌呤和嘧啶都需要的一种氨基酸是_____________。

8.生物体嘌呤核苷酸合成途径中首先合成的核苷酸是________________。

9. 谷氨酸+ NAD(P)+ + H2O 一→(α-酮戊二酸)+ NAD(P)H +NH3催化此反应的酶是:( L-谷氨酸脱氢酶)10.谷氨酸+ NH3 + A TP 一→(谷氨酰氨)+ (ADP )+ Pi + H2O 催化此反应的酶是:(谷氨酰氨合成酶)11.5′磷酸核糖+ ATP 一→()+()催化此反应的酶是:PRPP合成酶四简答题1.氨基酸脱氨基方式有哪些?答:氧化脱氨基、转氨基、联合脱氨基2.什么是尿素循环,有何生物学意义?答:尿素循环:尿素循环也称鸟氨酸循环,是将含氮化合物分解产生的氨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成尿素的过程。

代谢组 有机氮

代谢组 有机氮

代谢组有机氮代谢组是生物体内一系列生化反应的总称,其中包括有机氮代谢。

有机氮是指含有氮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如蛋白质、氨基酸等。

有机氮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作用,参与着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

有机氮的代谢过程主要包括氨基酸的合成和降解两个方面。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许多生物体内重要物质的前体。

氨基酸的合成主要通过一系列酶催化的反应来完成,这些酶催化反应构成了氨基酸合成途径。

不同种类的氨基酸合成途径多样,但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氨基酸的降解是生物体内有机氮代谢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氨基酸降解产生的氨基酸酮酸和氨基酸酸的代谢产物可进一步参与能量代谢、生理调节、储存物质的合成等过程。

氨基酸的降解途径也是复杂的,并涉及多种酶和辅酶的参与。

有机氮代谢对生物体的正常功能和生存至关重要。

它不仅与蛋白质的合成和降解密切相关,还参与着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如免疫应答、神经传递、DNA和RNA合成等。

有机氮代谢的紊乱会导致一系列疾病,如氨基酸代谢紊乱症、尿素循环缺陷等。

有机氮代谢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对有机氮代谢的研究,我们可以揭示生物体内各种代谢途径的调控机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有机氮代谢也是合成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通过模拟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来合成有机化合物,为药物研发和工业生产提供了新思路。

有机氮代谢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代谢过程之一。

它不仅与蛋白质的合成和降解密切相关,还参与着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

通过对有机氮代谢的研究,我们可以揭示生物体内代谢途径的调控机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有机氮代谢的研究也为合成化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信在未来的研究中,有机氮代谢会展现出更加重要的价值。

植物中的氮代谢途径分析

植物中的氮代谢途径分析

植物中的氮代谢途径分析氮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重要元素,它在构成氨基酸、蛋白质、核酸和其他生物分子中发挥关键作用。

植物通过一系列复杂的代谢途径来吸收、转化和利用氮元素。

本文将就植物中的氮代谢途径进行详细分析。

一、氮的吸收和运输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氮元素,主要有两个途径:硝酸盐途径和铵离子途径。

硝酸盐途径是氮元素在土壤中最常见的形式,植物通过硝酸还原酶将硝酸盐还原为硫酸盐,然后再进一步转化为胺基酸和蛋白质等氮化合物。

铵离子途径较为简单,植物通过硝酸还原酶将铵盐氧化为亚硝酸,再进一步转化为硝酸盐,最后转化为氨基酸等氮化合物。

吸收后的氮元素需要通过植物体内进行运输。

根部吸收的氮元素被转运到茎、叶和其他生长部位。

这一过程中主要依赖于植物的根压力和茎部导管组织的运输能力。

二、氨基酸的合成和转运吸收的氮元素在植物体内主要以氨基酸的形式存在。

植物通过一系列酶的作用,将吸收的氮元素转化为氨基酸。

氨基酸可用于构建蛋白质、核酸和其他氮化合物。

氨基酸的合成需要消耗植物体内的能量和其他一些辅助物质。

植物通过氨基酸转氨酶将无机氮转化为天冬氨酸等氨基酸,并在不同的代谢途径中进行进一步转化和利用。

氨基酸的转运在植物体内也非常重要。

植物通过一系列载体和通道蛋白质,将氨基酸从合成部位转运到需要的地方。

这一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氨基酸的平衡和稳定性,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三、亚氨基酸和亚胺的代谢途径除了氨基酸代谢外,植物还可通过一些特殊的代谢途径来利用氮元素。

亚氨基酸和亚胺是其中的重要代谢产物。

亚氨基酸是氨基酸脱氨产生的产物,它在植物体内可以进一步转化为氨基酸或其他氮化合物。

亚胺是氮代谢的另一种重要产物,它通过亚胺酶的作用将氨基酸转化而来。

亚胺在植物体内可以参与多种代谢途径,包括植物对环境胁迫的响应和防御等。

四、氮代谢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植物中的氮代谢与其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氮元素是构成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从植物提取的含氮次生代谢化合物

从植物提取的含氮次生代谢化合物

从植物提取的含氮次生代谢物有很多种类,其中一些常见的包括:
生物碱(Alkaloids):这是一类含氮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生物碱具有多样的生物活性,包括抗菌、抗癌、镇痛等作用。

常见的生物碱包括吗啡、阿托品、咖啡因等。

氨基酸(Amino Acids):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它们也是植物体内重要的含氮化合物。

一些特定的氨基酸具有药用价值,如谷氨酸和谷胱甘肽等。

生物肽(Peptides):生物肽是由多个氨基酸残基连接而成的小分子肽链。

植物中存在许多具有药用活性的生物肽,如生长抑素、阿尔法-酸乙酰-尿激肽等。

生物碱苷(Alkaloid Glycosides):这是一类含氮的次生代谢产物,由生物碱和糖分子组成的复合物。

一些著名的生物碱苷包括洋地黄苷和喜树碱等。

氰苷(Cyanoglycosides):氰苷是含有氰基的糖苷化合物,它们在植物中广泛存在。

一些氰苷具有毒性,但也有些氰苷具有药用价值,如亚洲地锦。

微生物氮素代谢途径

微生物氮素代谢途径

微生物氮素代谢途径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微生物氮素代谢途径是微生物在生长和繁殖过程中利用氮元素的途径。

氮素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必需元素,微生物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将氮素转化为能量和生物体组分。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氮素代谢的主要途径及其在微生物生长中的作用。

一、氮素的来源微生物获取氮元素的主要来源有两个途径,一是土壤中的无机氮化合物,包括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等,二是土壤中的有机氮化合物,包括有机酸、氨基酸、蛋白质等。

微生物通过各种代谢途径将这些氮源转化为生物体内的氮源,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需要。

二、氮素的固定过程氮素固定是将大气中的氮气(N2)转化为生物可利用的氮化合物的过程。

微生物通过固氮酶酶系将氮气氧化为氨,从而实现氮素的固定。

固氮酶酶系主要存在于一些固氮菌和共生固氮菌中,它们可以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为植物和其他微生物提供氮源。

氮素固定是生态系统中氮循环的重要环节,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氮素平衡。

三、氨的代谢过程氨是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常见的氮源,微生物可以通过氨化酶将氨氧化为亚硝酸盐或硝酸盐,再将其还原为氨,从而利用氨作为氮源进行代谢。

氨化酶在微生物氧化代谢和还原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调节细胞内氨的浓度,保持细胞内的氮平衡。

四、硝化还原过程硝化还原是微生物将氨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过程。

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是完成硝化还原过程的主要微生物,它们利用氨化酶、亚硝化酶和硝化酶等酶系将氨氧化为硝酸盐或还原为氨。

硝化还原过程中产生的硝酸盐是植物的主要氮源之一,也可以被其他微生物利用进行代谢。

五、氮的转化过程六、氮素代谢的调控机制氮素代谢的调控机制主要包括底物诱导和反馈抑制两种方式。

底物诱导是指当微生物体内氮源不足时,氮代谢相关酶的合成受到诱导,从而促进氮代谢的进行。

反馈抑制是指当微生物体内氮源过多时,氮代谢相关酶受到产物的抑制,从而抑制氮代谢的进行。

氮素代谢的调控机制可以保持微生物体内氮平衡,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生物化学含氮化合物(AA)代谢

生物化学含氮化合物(AA)代谢
谷氨酸
谷氨酸脱氢酶 NAD+ + H2O
联合脱氨基作用
返回
主菜单
脱氨基作用小结
脱氨基作用的类型 转氨基作 用 氧化脱氨基作用
联合脱氨基作用
脱氨基作用的产物
α -氨基酸
α - 酮酸 + NH3
返回
主菜单
三 氨的代谢
(一)氨的来源和去路
氨基酸脱氨基 肠内腐败产氨 肾脏泌氨
血氨
< 0.06 mmol / L
大脑功能障碍
乙酰CoA
草酰乙酸
柠檬酸
昏昏 迷迷
琥珀酸
α -酮戊二酸
谷氨酰胺
NH3
谷氨酸
返回
主菜单
四、 α - 酮酸的代谢
(一)还原氨基化作用 —— 生成非必需氨基酸
(二)转变为糖和酮体
(脱氨基作用的逆过程)
生糖氨基酸 (丙、天、谷等)
α - 酮酸
生糖兼生酮 氨基酸(苯、异亮等)
α - 酮酸
生酮 氨基酸(亮、赖)
FH4
蛋氨酸 ATP
—— S-腺苷蛋氨酸循环 (1)循环过程
N5-CH3-FH4 VitB12
同型半胱氨酸
腺苷
PPi+Pi
S -腺苷蛋氨酸
R-H
(2)循环意义
• 将其他来源的一碳单位转变为活性甲基
H2O S -腺苷 R-CH3 同型半胱氨酸
活性甲基—— S -腺苷蛋氨酸
• 参与体内各种甲基化反应 —— 肾上腺素、胆碱、肉毒碱等合成 (提供活性甲基 —— S -腺苷蛋氨酸,参与体内各种甲基化反应)
R-CH-H ( R-NH2 ) NH2
生物胺类
(二)介绍几种重要胺类物质的生成

主要含氮化合物代谢

主要含氮化合物代谢

素与蛋白质的复合物是一个蛋白酶复合体的作
用目标,这个蛋白酶复合体由多条肽链组成,
降解泛素-蛋白酶复合物为多肽,降解过程可
能需要ATP供能,最后由泛素水解酶水解时放
可编辑版
10
可编辑版
11
第二节: AA的降解与转化
可编辑版
12
一、脱氨基作用:
1. 氧化脱氨基作用:
AA在酶的催化下脱去NH3生成相应的酮酸 的作用。 有两类酶催化这种作用于: AA氧化酶,一般以FAD和FMN为辅基,这 个酶在脱氨作用中不是主要的。
activating enzyme)E1催化泛素羧基末端腺苷 酸化,然后这个活化的泛素以羧基端的甘氨酸
(G)与E1上的一个半胱氨酸之间形成硫酯键,这 是一个高能键。2)在E1和泛素偶联酶 (ubiquitin-confugating enzyme)EZS家族之
一的催化下,将泛素仍以硫酯键连接于E2上, 接着,在E2和泛素-蛋白连接酶(ubiquitinprotein ligase)E3的催化下,泛素从E2转移到 降解的蛋白质的赖氨酸上形成酰胺键。这种泛
29
三、氨基酸分解产物的去向:
1.NH3的代谢转变 AA脱羧产生的CO2呼出胺的去路已经
讲过,而脱氨基生成的NH3和a-酮酸(AA的 碳架)必须参与其他的代谢,才能转变成可 以被排出的物质或合成体内有用的物质。 e.g.生成尿素,合成其它含N化合物。
可编辑版
30
2、AA碳架的氧化途径:
脊椎动物体现人的20种AA,由20种不同的多酶 体系进行氧化分解,20种AA集中形成5种产物进入 TCA循环→CO2+H2O。
• Enzymes important in metabolic regulation usually have short lives;

第十一章--氮代谢

第十一章--氮代谢
第十一章 氮代谢
1、氨基酸分解的共同途径 2、氨基酸的合成 3、核酸的酶促降解 4、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5、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2021/3/11
1
概述
N是构成生物机体的主要元素之一, 分子N2不能直接利用,以NH4+形式 渗入细胞各种含N化合物中(主要 是蛋白质和核酸),而动植物都无 还原N2为NH3的能力,因而要维持 体内N代谢平衡,要注意饮食平衡, 维持正常N代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21/3/11
26
二、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2021/3/11
27
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谷氨酰胺的 酰胺氮
CO2
Asp天冬氨酸
2021/3/11
28
三、核苷酸转化为核苷三磷酸
(d)NMP + ATP → (d)NDP +ADP (d)NDP + ATP → (d)NTP + ADP
四、脱氧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脑骨髓co2nh3aa戊糖核苷酸dndp分解的现成嘌呤嘧啶atpaa2525aa2626co2asp天冬氨酸一碳单位gln甘氨酸一碳单位10次甲基四氢叶酸aa2727aa2828co谷氨酰胺的酰胺氮asp天冬氨酸aa2929dnmpdndpadpdndpadpudpdudp还原型硫氧还蛋白氧化型硫氧还蛋白ndp还原酶nadphaa3030一嘌呤核苷酸补救途径一嘌呤核苷酸补救途径11磷酸核糖转移酶途径重要途径磷酸核糖转移酶途径重要途径22核苷酸激酶途径核苷酸激酶途径33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的生理意义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的生理意义二嘧啶核苷酸对补救合成二嘧啶核苷酸对补救合成11磷酸核糖转移酶途径磷酸核糖转移酶途径22嘧啶核苷酸激酶途径嘧啶核苷酸激酶途径33脱氧核苷酸补救途径脱氧核苷酸补救途径aa3131核酸核酸酶单核苷酸核苷酸酶核苷小肠吸收嘧啶嘌呤核糖脱氧核糖核苷酶一核酸的酶促降解aa3232一核酸内切酶一核酸内切酶endonucleaseendonuclease

含氮化合物代谢

含氮化合物代谢
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包括固氮、硝化、 反硝化等过程,涉及多种微生物和植 物的参与。
人工干预下的氮循环
人类通过农业活动、工业生产等方式 影响氮的循环,导致氮污染和环境问 题。
氮的转化
有机氮化合物的转化
有机氮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被分解和转化 。
无机氮化合物的转化
无机氮化合物如氨、硝酸盐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转化, 参与氮的循环。
含氮化合物代谢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 氮的来源和循环 • 含氮化合物的合成与分解 • 含氮化合物的代谢途径 • 含氮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 含氮化合物的代谢异常与疾病 • 含氮化合物的应用
目录
CONTENTS
01
氮的来源和循环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其他含氮化合物代谢异常与疾病
总结词
其他含氮化合物如肌酐、尿素等代谢异常也 可能与某些疾病有关。
详细描述
肌酐和尿素等含氮化合物是人体内蛋白质代 谢的产物。这些化合物的代谢异常可能提示 肾脏功能受损。例如,肾功能不全或肾衰竭 时,肌酐和尿素等含氮化合物的排泄受阻, 导致其在体内积累,引发一系列症状。因此 ,监测这些含氮化合物的水平对于评估肾脏
尿素循环对于维持氮平衡和酸碱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消 除氨对人体的毒性作用。
氨基酸代谢途径
氨基酸代谢途径是含氮化合物 代谢的重要环节之一,主要涉
及蛋白质的分解和合成。
氨基酸代谢途径包括脱氨基、 转氨基、氨基酸氧化等反应, 这些反应在肝脏和肾脏中进行

通过氨基酸代谢途径,人体可 以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并进 一步代谢,同时也可以将氨基 酸合成为蛋白质。

微生物氮素代谢途径

微生物氮素代谢途径

微生物氮素代谢途径
首先,氮的固定是微生物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或其他有机
氮化合物的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通过生物固氮作用来实现,包括自
由生物固氮作用和共生生物固氮作用。

自由生物固氮作用由一些自
由生活的细菌和蓝藻来完成,而共生生物固氮作用则是指某些微生
物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共同进行固氮作用。

其次,氨基酸合成是微生物利用氮元素的重要途径之一。

微生
物可以利用氨和其他中间产物来合成各种氨基酸,从而满足生长和
代谢的需要。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对于微生物的生长
和细胞代谢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硝酸盐还原和硝化是微生物氮素代谢途径中的另外两个
重要过程。

硝酸盐还原是指微生物将硝酸盐还原为氨或其他氮化合
物的过程,而硝化则是指微生物将氨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过程。

这两个过程在土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土壤中氮素的循
环和生物有效性。

总的来说,微生物氮素代谢途径涉及到氮的固定、氨基酸合成、硝酸盐还原和硝化等多个过程,这些过程共同构成了微生物对氮元
素利用和转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这些途径,微生物能够有效地利用氮元素,维持自身生长和代谢所需的氮平衡,同时也对环境中氮素的循环和转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氮代谢途径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作用

氮代谢途径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作用

氮代谢途径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作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各种营养元素,其中氮素作为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

而氮代谢途径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氮代谢途径的基本概念入手,探讨氮代谢途径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作用。

一、氮代谢途径的基本概念氮代谢途径包括氮的吸收、转运、固定、转化及排泄等过程。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其中氮素是植物所需的主要元素之一。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氮元素,而在氮元素进入植物体内后则开始进入氮代谢途径。

氮代谢途径中先是氮固定,也就是将氮气转变成植物能够利用的有机氮化合物,例如氨、硝酸盐等。

氮固定不仅可以增加植物体内的氮源,还可以改善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等。

接下来,植物会将这些有机化合物转化为氨基酸和其他氮化合物,为植物体内蛋白质的合成提供氮源。

最后,通过氮排泄,植物将多余的氮从体内排出,保持身体内氮元素的平衡。

二、氮代谢途径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氮代谢途径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氮是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元素之一,它参与合成植物体内的许多生物分子,如氨基酸、核酸、激素、色素等。

其中,蛋白质是植物体内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而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这表明氮是生物体合成组成要素的重要成分。

因此,氮代谢途径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关键的作用。

其次,在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氮代谢途径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需要光能来合成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而这需要大量的氮元素。

植物通过氮固定和转运这些氮元素,确保其足够的能量供应和细胞膜的构建,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最后,氮代谢途径对植物的适应性和耐受性也起着重要作用。

氮代谢途径中的许多氮化合物可以被用作信号分子,在植物适应环境条件和应对各种压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植物在面对低氮补给、干旱和盐渍等环境胁迫时,可以通过调节氮代谢途径中的各个环节来适应环境,并保障其生长和发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含氮化合物代谢学习目标1.了解个别氨基酸的代谢、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核苷酸的合成代谢2.理解蛋白质的腐败作用、氨基酸一般代谢过程、核苷酸的分解代谢3.掌握蛋白质的消化、吸收我们已经知道,蛋白质和核酸是人体内最为重要的物质之一,在结构上同属于高分子含氮化合物。

在人体内的含氮化合物除蛋白质和核酸外,几乎都是蛋白质或核酸的水解产物,或者是由这些产物衍生而来的物质。

所以在含氮化合物代谢中,我们主要以蛋白质和核酸的分解代谢为线索,帮助大家充分了解人体内重要含氮化合物的情况。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虽然游离氨基酸仅为蛋白质总量的2%左右,但由于蛋白质在体内要首先分解成为氨基酸,尔后再进一步代谢,所以氨基酸代谢是蛋白质分解代谢的中心内容。

另外,氨基酸还可转变为很多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其它含氮化合物。

组成核酸基本结构的核苷酸并不一定需要依靠食物供给,在体内可以由氨基酸、核糖等小分子物质合成,且核酸在体内也是首先降解为核苷酸然后进一步进行分解代谢的。

故本章将重点讨论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作用,氨基酸代谢及核苷酸代谢,至于蛋白质与核酸的生物合成,将在以后的内容中专门讨论。

第一节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一、蛋白质的消化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吸收是人体氨基酸的主要来源。

一般说来,食物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及小肽后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

食物蛋白质的消化自胃中开始,但主要在小肠中进行。

进入体内的食物蛋白质首先在胃中经胃蛋白酶作用,将其分解为多肽及少量氨基酸。

胃蛋白酶是蛋白水解酶,除了可以催化蛋白质进行水解外,它的另一个功能是对乳中的酪蛋白(casein)有凝乳作用,通过凝乳作用使乳液凝成乳块,延长其在胃中停留的时间,有利于充分消化,这种作用对乳儿相当重要。

蛋白质经胃消化的产物及未被消化的蛋白质进入小肠,在小肠中,主要依靠胰液中的蛋白酶来继续完成消化过程,这些酶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内肽酶(endopeptidase)与外肽酶(exopeptidase)。

内肽酶主要有胰蛋白酶(trypsin)、糜蛋白酶(chymotrypsin)及弹性蛋白酶(elastase)等,它们的作用是水解蛋白质肽链内部的一些肽键,并且对不同氨基酸组成的肽键有一定的专一性。

外肽酶主要有羧基肽酶A(carboxypeptidase A)和羧基肽酶B,它们的作用是自肽链的羧基末端开始,每次水解掉一个氨基酸残基,对不同氨基酸组成的肽键也有一定专一性。

蛋白质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最终分解为氨基酸和一些寡肽。

同时存在于小肠粘膜细胞的刷状缘及胞液中的一些寡肽酶(oligopeptidase)对寡肽继续水解使其最终转变为二肽与氨基酸。

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消化的效率很高,食物蛋白质的95%可被完全水解。

但是,人体对一些纤维状蛋白质水解能力相对较差。

二、氨基酸的吸收氨基酸的吸收主要在小肠中进行。

(一)氨基酸吸收载体肠粘膜细胞膜上具有转运氨基酸的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n),这种蛋白质可以与氨基酸及Na+形成三联体,将氨基酸及Na+转运入细胞,Na+则借钠泵排出细胞外,并消耗ATP。

转运氨基酸的载体蛋白在人体内共有4种类型,分别参与不同结构氨基酸的吸收,它们是:中性氨基酸载体、碱性氨基酸载体、酸性氨基酸载体、亚氨基酸与甘氨酸载体。

其中,中性氨基酸载体是主要载体。

上述氨基酸的主动转运不仅存在于小肠粘膜细胞,类似的作用也可能存在于肾小管细胞、肌细胞等细胞膜上,这对于细胞浓集氨基酸作用具有普遍意义。

(二)γ-谷氨酰基循环对氨基酸的转运作用“γ-谷氨酰基循环”(γ-glutamyl cycle)的反应过程共有两步:首先由谷胱甘肽对氨基酸转运,其次是谷胱甘肽的再合成,由此构成一个循环。

催化上述反应的各种酶在小肠粘膜细胞、肾小管细胞和脑组织中均存在,其中以γ-谷氨酰基转移酶最为重要,它位于细胞膜上,是关键酶。

蛋白质摄入越多越好?大家都知道,摄入蛋白质过少,会导致营养不良。

但你也许不知道,过多摄入蛋白质对机体也同样有害,这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个人每天需要吃多少蛋白质,应根据年龄,性别,劳动强度和健康状况来确定。

一般成年人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1~1.5克蛋白质;正在生长发育的青少年,孕妇,乳母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1.5~3克蛋白质。

如长期过量摄入蛋白质,会使它的代谢产物增加。

如:尿素,肌酐,尿酸等,这样将加重肾脏负担,也使钙的排出增加,从而引起肾脏损害或引起骨质疏松症。

若同时过多食入动物食品,能增加患高血脂症,冠心病等的危险。

如何合理摄入蛋白质,营养学家认为,既要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量,又要考虑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尽量多摄入优质蛋白质,比如瘦肉、鱼类、奶类、蛋类和大豆中的蛋白质。

人人都关心自己的健康,只有合理膳食,保证蛋白质合理摄入,才有利于身体健康。

三、蛋白质的腐败作用一部分蛋白质或其消化产物被肠道细菌代谢,产生包括胺类、氨、苯酚、吲哚、甲基吲哚及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过程,称为腐败作用(putrefaction)。

这些产物对机体是有害的,在正常情况下,上述物质随粪便排出,只有小部分被吸收,经肝的生物转化而解毒,故不会发生中毒现象。

第二节氨基酸的代谢食物蛋白经消化而被吸收的外源性氨基酸与体内组织蛋白分解产生的内源性氨基酸混在一起,共同参与代谢,称为氨基酸代谢库(metabolic pool)。

由于氨基酸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所以各种组织中氨基酸的含量并不相同。

例如,肌肉中氨基酸占总代谢库的50%以上,肝约占10%,肾约占4%,但由于肝、肾体积较小,实际上它们的氨基酸代谢是很旺盛的。

在人体中大多数氨基酸在肝中分解代谢,有些氨基酸(如支链氨基酸)则主要在骨骼肌中进行。

各种氨基酸在结构上具有共同的特点,故它们有共同的代谢途径,称为氨基酸的一般代谢;同时不同的氨基酸由于结构的差异,也有不同的代谢方式,称为个别氨基酸代谢,现将体内氨基酸代谢的概况总结如图9-1。

一、氨基酸的一般代谢(一)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1.氧化脱氨基作用氧化脱氨基作用是在氨基酸氧化酶作用下,使氨基酸脱氢生成亚氨基酸,后者再水解为相应的α-酮酸和氨。

在体内氨基酸氧化酶有多种,其中以L-谷氨酸脱氢酶的作用最为重要。

L-谷氨酸脱氢酶是以NAD+或NADP+为辅酶的不需氧脱氢酶,它催化L-谷氨酸脱氨基生成α-酮戊二酸和氨,此酶不仅在氨基酸的分解中起作用,而且在氨基酸合成中也起重要作用。

2.转氨基作用氨基酸在转氨酶的催化下,把氨基酸的氨基转移给α-酮酸,结果是使氨基酸转变成相应的α-酮酸,而原来的α-酮酸接受氨基转变成另一种氨基酸,此反应称为转氨基作用。

转氨基作用是可逆反应,参与转氨基作用的α-酮酸有α-酮戊二酸、草酰乙酸和丙酮酸,反应通式为:在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除苏氨酸和赖氨酸外,其余氨基酸均能进行转氨反应。

转氨酶的种类很多,专一性强,辅酶为维生素B6的磷酸酯,即磷酸吡哆醛。

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存在于细胞内,血清中含量极低。

人体各组织中转氨酶的含量差别较大,临床上利用这种差别来诊断疾病。

例如肝细胞胞浆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含量较其他细胞高,心肌细胞胞浆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含量较高,当某种原因使心肌或肝细胞细胞膜通透性升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时,可有大量的转氨酶释放入血,致使血清中含量增高。

通过检测血液中ALT 、AST 含量可协助肝脏疾患及心肌疾病的诊断。

谷氨酸+丙酮酸α-酮戊二酸+丙氨酸谷氨酸+草酰乙酸α-酮戊二酸+天冬氨酸因为转氨酶催化的反应可逆,即它们既可将氨基酸脱下的氨基移交给α-酮酸,也可反过来由α-酮酸接受氨基酸移换来的氨基合成相应的氨基酸。

所以,转氨基作用既参与氨基酸的分解代谢,也是氨基酸合成代谢的一种方式。

转氨基作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如果把体内氨基酸代谢库看作是一个整体,那么氨基酸并没有真正地脱去氨基,而只是发生了氨基的转移,没有游离氨的产生,只是由一种氨基酸转变为另一种氨基酸,改变了体内氨基酸的种类,所以独立进行的转氨基作用也不是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

3.联合脱氨基作用 是人体中最重要的脱氨基方式,具体过程是:首先在转氨酶催化下,各种氨基酸与α-酮戊二酸进行氨基转换,结果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谷氨酸,谷氨酸再经L-谷氨酸脱氢酶的作用脱去氨基生成α-酮戊二酸和氨(图9-2)。

联合脱氨基作用主要在肝、肾等组织中进行,在转氨酶和L-谷氨酸脱氢酶的共同作用下,多种氨基酸都可以完成脱氨基反应。

此过程是可逆的,所以通过联合脱氨基的逆反应过程就可以合成新的非必需氨基酸。

在骨骼肌、心肌中,谷氨酸脱氢酶活性不高,难以完成上述的联合脱氨方式,研究表明,肌肉中存在另一种脱氨基方式,即嘌呤核苷酸循环(purine nucleotide cycle)。

在此过程中,氨基酸首先通过连续的转氨基作用,将氨基转移给草酰乙酸,生成天冬氨酸;天冬氨酸与次黄嘌呤核苷酸(IMP )反应生成腺苷酸代琥珀酸,后者经过裂解,释放出延胡索酸并生成腺嘌呤核苷酸(AMP )。

AMP 在腺苷酸脱氨酶催化下脱去氨基生成IMP ,完成了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IMP 可以再参加循环,延胡索酸则可经三羧酸循环转变成草酰乙酸,再次参加转氨基反应(图9-3)。

嘌呤核苷酸循环实际上是联合脱氨基的另一种形式的,是骨骼肌和心肌中主要的脱氨基方式。

经过上述的几种脱氨基方式,氨基酸在体内分解为氨和α-酮酸两种产物,下面我们分别介绍这两种物质的代谢。

(二)氨的代谢氨对机体特别是神经系统有害,是有毒物质。

动物实验证明,给动物注射一定量的NH4+后,可使动物发生“昏迷”以致死亡。

正常人血氨浓度极低,一般不超过60μmol/L,这说明在体内有一系列去除氨的代谢机制,使血氨的来源和去路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

1.体内氨的来源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氨称为内源性氨。

大部分来自大家已经熟悉的氨基酸脱氨作用,少量来自肾远曲小管上皮细胞的谷氨酰胺水解产生的NH3。

正常情况下这部分氨主要被分泌到肾小管管腔中,与H+结合成NH4+,并以铵盐的形式由尿排出,这对调节机体的酸碱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酸性尿可促使NH3+H+→NH4+,有利于肾小管细胞的氨扩散入尿,相反碱性尿则不利于氨的排出,氨被吸收入血,引起血氨升高。

因此,临床上对肝硬化病人不宜使用碱性利尿药,以免血氨升高。

由消化道吸收入体内的氨称为外源性氨。

肠管产氨的量较多,每日约4g。

包括:腐败作用产生的氨;血中尿素扩散入肠管后在肠菌尿素酶作用下水解产生的氨。

在碱性环境中,部分NH4+可转变为NH3,而NH3比NH4+易于透过细胞膜而被吸收入血,所以肠管pH 偏碱时,氨的吸收增加。

临床上对高血氨病人不用碱性肥皂水灌肠,就是为了减少氨的吸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