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定位诊断PPT课件
脑梗塞PPT课件
2
发病初期通常会出现一些轻微的症状,如头痛 、视力模糊等
3
脑梗塞的症状通常会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
诊断标准
脑梗塞的诊断主要 依靠临床表现和影 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包括CT 、MRI等,可以帮助 确诊脑梗塞
临床诊断通常根据 患者症状、病史和 体格检查进行
鉴别诊断
脑梗塞需要与其他脑血管疾病 相鉴别
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鉴别:后 者症状通常只持续数分钟,且
现。
未来展望
脑梗塞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未来研究将更加注重脑梗塞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以最大 限度地减少脑损伤。
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加有效的治疗 方法,如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
预防措施的普及
未来将会更加注重预防措施的普及,如健康饮食、适量 运动等,从而降低脑梗塞的发生风险。
特殊检查
针对高危人群,可考虑进 行脑部影像学检查,如 MRI或CT等。
血管检查
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进行 血管检查,如超声、CTA 等,及时发现血管病变。
05
脑梗塞的研究进展
新的治疗方法研究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通过手术切除增厚的颈动脉内 膜及其中央硬化斑块,可有效
预防脑梗塞的发生。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通过在狭窄的颈动脉血管内植入 支架,改善脑部供血情况,进而 减少脑梗塞的发生。
06
结论与展望
结论
脑梗塞是一个严重的医疗问题,需要紧急处理和治疗 。
脑梗塞的预防和治疗需要综合措施,包括药物治疗、 饮食调整、运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等。
脑梗塞发生的原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 性病,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脑梗塞的康复治疗需要个体化方案,包括康复训练、 医疗器械辅助和家庭护理等。
脑梗塞的定位诊断
脑梗塞得定位诊断一、前循环脑梗塞1ﻫ、颈内动脉:侧支循环代偿良好,可不产生任何症状与体征。
ﻫ侧支循环不良:可引起同侧半球从TIA 到大面积梗塞,从对侧轻单瘫、轻偏瘫,同向偏盲到失语、失认、完全性偏瘫与偏身感觉障碍。
即表现为不同类型得大脑中动脉综合症2、大脑中动脉ﻫ完全MCA综合症(MCA近端主干闭塞):深部MCA综合症——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浅部MCA综合症—-对策同向偏盲与向对侧注视障碍,在优势半球可有完全性失语、按OCSP*分型,完全性MCA综合症就就是完全前循环综合症(TACS):(1)、脑损害对侧得偏瘫,(2)、对侧得同向偏盲,(3)、新得高级皮质功能障碍(言语困难,空间定向力障碍、一般均有意识障碍,常使神经系统检查无法准确进行。
ﻫ深部MCA综合症(单至数条MCA中央支闭塞):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ﻫ如果从皮质吻合支来得血流很有效,也可以只表现中央支闭塞症状即整个对侧偏瘫(头面,上肢、下肢)与偏身感觉障碍、构音障碍,而没有皮质功能缺损症状。
ﻫ浅部MCA综合症:上部皮质支闭塞可出现中枢性面瘫及舌瘫,上肢重于下肢得偏瘫,优势半球可有运动性失语;下部皮质支闭塞可有感觉性失语,头与双眼转向病灶侧。
(藿称对策注视麻痹),对侧同向偏盲或上相限盲,或空间忽视。
ﻫ3、大脑前动脉ﻫ主干闭塞引起对侧下肢重于上肢得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一般无面瘫。
可有小便难控制。
通常单侧大脑前动脉闭塞由于前交通动脉得侧支循环得代偿,症状表现常不完全。
偶见双大脑前动脉由一条主干发出,当其闭塞时可引起两侧大脑半球内侧面梗塞,表现为双下肢瘫、尿失禁、强握等原始反射及精神症状。
4、脉络膜前动脉闭塞常引起三偏症状群,特点为偏身感觉障碍重于偏瘫,而对侧同向偏盲又重于偏身感觉障碍,有得尚有感觉过度、丘脑手、患肢水肿等。
二、后循环脑梗塞(POCI)1ﻫ、椎基底动脉梗塞灶在脑干、小脑、丘脑、枕叶及颞顶枕交界处。
基底动脉主干闭塞常引起广泛得桥脑梗塞,可突发眩晕、呕吐、共济失调,迅速出现昏迷、面部与四肢瘫痪,去脑强直、眼球固定、瞳孔缩小、高热、甚至呼吸及循环衰竭死亡、椎基底动脉体征得共同特点就是下列之一(1) 交叉性瘫痪:同侧脑神经瘫(单或多)伴对侧运动与/或感觉功能缺失;ﻫ(2) 双侧运动与/或感觉得功能缺失。
脑梗塞的ppt课件
其他治疗手段
高压氧治疗
通过高压氧舱提供高浓度的氧气 ,改善脑部缺氧状况,减轻脑水 肿和神经功能缺损。适用于脑梗
塞急性期的患者。
康复治疗
通过物理疗法、作业疗法等手段 ,促进患者肢体功能、语言能力 等方面的恢复。康复治疗在脑梗
塞恢复期尤为重要。
生活方式调整
包括戒烟、控制体重、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等,有助于降低脑梗
手术治疗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通过手术剥离颈动脉内的粥样硬 化斑块,改善脑部供血。适用于
颈动脉狭窄程度较重的患者。
血管内介入治疗
通过导管技术将支架或其他器械置 于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内,以恢复血 流。适用于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 患者。
搭桥手术
通过建立新的血流通道,绕过狭窄 或闭塞的血管段,以改善脑部供血 。适用于某些特定类型的脑梗塞患 者。
脑梗塞的PPT课件
• 脑梗塞概述 • 脑梗塞的预防 • 脑梗塞的治疗 • 脑梗塞的康复与护理 • 脑梗塞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01 脑梗塞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梗塞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脑 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进而引 起的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症状。
分类
根据阻塞血管的大小和部位,脑 梗塞可分为腔隙性梗塞、脑血栓 形成、脑栓塞等类型。
诊断
脑梗塞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如CT和MRI 。血液检查和心电图等检查也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02 脑梗塞的预防
健康的生活方式
01
02
03
04
均衡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 食习惯,多摄入新鲜蔬菜、水
果、全谷类食物。
适量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 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
脑梗死的诊断与鉴别PPT课件
既往有颅内出血、近3个月有头颅外伤史或卒中史、颅内肿瘤、近期颅内或椎管手术、活动性内脏出 血、未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急性出血倾向等。
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应用
抗凝药物
主要用于心源性栓塞性卒中患者,常 用药物包括肝素、华法林等。使用时 需监测凝血功能,并注意观察有无出 血倾向。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鼓励患者尽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必要时给予抗凝药物或穿弹力袜等 预防措施。
处理策略
对于已发生的并发症,应积极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抗感染、止血、 脱水降颅压等。同时加强护理和监测,防止并发症进一步加重。
05
康复期管理与随访计划
康复期评估内容及方法
神经功能评估
包括意识、语言、运动、感觉 等功能的检查,以确定神经受
随访计划安排及注意事项
随访时间安排
根据患者病情和康复情况,合理安排随访时间,一般建议 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
随访内容
包括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心理状态等方面的评估,以及 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康复措施的效果评价。
注意事项
随访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和康复进展,及时调 整康复方案;同时加强患者教育,提高其对康复治疗的认 知和依从性。
血管造影技术
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可 评估脑血管狭窄、闭塞等病变情况。
磁共振成像(MRI)
对脑梗死的诊断更为敏感和准确,可 清晰显示梗死灶的大小、位置及周围 组织情况。
实验室检查项目
血液检查
包括血常规、血糖、血脂、凝血功能等,有助于了解患者全身状况及病因。
脑脊液检查
对于疑似颅内感染或出血的患者,可进行脑脊液检查以明确诊断。
脑梗塞的定位诊断
脑梗塞的危害
致残率较高
01
脑梗塞后多数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偏瘫、失语等
。
影响生活质量
02
脑梗塞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需要长期康复训练和药物
治疗。
增加再次发生脑梗塞的风险
03
脑梗塞后患者再次发生脑梗塞的风险明显增加,需要积极预防
和治疗。
02
脑梗塞的定位诊断方法
根据临床症状定位
定位症状
根据脑梗塞的典型症状,如偏 瘫、偏身感觉障碍、视野缺损 等,可以初步判断梗塞的部位
。
病灶对应关系
不同区域的脑梗塞与临床症状有 相应的关系,如额叶梗塞可能导 致人格改变和行为异常,枕叶梗 塞可能导致视野缺损等。
诊断依据
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以 初步定位脑梗塞的部位。
根据影像学检查定位
头颅CT
头颅CT是诊断脑梗塞的常用影像学 检查方法,可以较早地发现梗塞灶 。
职业康复
针对患者的职业需求,进行专门的康复训练,以 帮助患者重返工作岗位。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可有神经系统检查异常,脑电图检查可发现癫痫波。
05
脑梗塞的预防和治疗
预防措施
健康饮食
控制基础疾病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摄入 新鲜蔬菜和水果,适量摄入蛋白质,减少饱 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 病,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 健康问题。
戒烟限酒
椎基底动脉供血区脑梗塞
总结词
影响平衡和姿势控制
详细描述
椎基底动脉供血区主要负责平衡和姿势控制,因此该区域发生脑梗塞会导致 患者出现眩晕、平衡失调、姿势控制能力下降等症状,甚至发生跌倒等意外 。
脑梗塞ppt课件(精)
多学科协作与综合治疗
未来脑梗塞的治疗将更加注重多学科协作,包括神经科、心血管科、康复科等,共同制定 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远程医疗与智能辅助技术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和智能辅助技术将在脑梗塞领域发挥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TCD
可检测颅内血流速度及方向, 评估脑血管狭窄程度及侧支循 环情况。
头颅CT
首选检查方法,可显示脑部缺 血或梗死灶的位置和范围。
2024/1/27
DSA/MRA/CTA
可显示脑部血管狭窄、闭塞等 病变情况,有助于病因诊断及 指导治疗。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有助于发现心脏疾病,如心房 颤动、心肌梗死等,为脑栓塞 的病因诊断提供依据。
• 影像学检查:CT、MRI等显示脑部缺血或梗死灶。
2024/1/27
9
诊断依据及流程
诊断流程
询问病史及症状。
进行神经系统查体。
2024/1/27
10
诊断依据及流程
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 结合临床表现、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2024/1/27
11
鉴别诊断要点
与脑出血鉴别
脑出血多在情绪激动或活动中突然发病,症状出现后病情常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达到高峰。
。
2024/1/27
31
07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 展
2024/1/27
32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1
脑梗塞的定义、病因和危险因素
详细解释了脑梗塞的概念,探讨了其主要病因和 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定位诊断脑梗死小脑梗塞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脑梗死可分为血栓性脑梗死、栓塞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 死等。小脑梗塞通常按照发病时间、病灶位置、病因等进行分类。
病因与病理
病因
脑梗死和小脑梗塞的病因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 等血管慢性损害,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此外, 心脏疾病、血液动力学改变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脑梗死和小脑 梗塞。
发展趋势
未来,我们还可以期待定位诊断技术向着更加智能化 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例如,通过应用人工智能和深 度学习等技术,可以辅助医生进行更快速、准确和可 靠的定位诊断。同时,通过开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 疗等新兴医疗技术,可以使得定位诊断服务更加便捷 和高效,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THANK YOU.
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发展方向
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影像学检查手段的 不断完善,我们期待定位诊断在脑梗死和小脑梗塞的 诊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通过开展多模态影像 学检查技术,将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如MRI、CT等 )相结合,可以提高定位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 外,通过开展功能影像学检查技术,还可以更好地了 解病变部位的功能和代谢情况,从而更全面地评估病 情和预后。
基于临床检查
医生还会进行一系列临床检查,以了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这些检查包括神 经系统检查、血液生化检查、心电图等,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变的位置和程度 。
定位诊断的方法
CT扫描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常用的脑部成像技术。通过CT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脑 部梗死的部位和范围。
MRI扫描
磁共振成像(MRI)是另一种强大的脑部成像技术。与CT相比,MRI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 更少的辐射,能够更准确地显示病变位置。
04
脑梗死小脑梗塞的定位诊断案例分析
脑梗塞的血管定位PPT课件
PCA终末支 脉胳膜前动脉 PCA穿支及PCoA 46
MCA 终末支 ACA终末支
PCA终末支
47
MCA 终末支 ACA终末支
PCA终末支
48
MCA 终末支 ACA终末支
PCA终末支
49
MCA 终末支 ACA终末支
50
ACA终末支
51
图示各主要分支供血范围
小脑后下动脉PICA 小脑前下动脉AICA 小脑上动脉SCA 椎动脉分支VA 基底动脉分支BA 脉络膜前动脉ACHA 豆纹动脉LSA 大脑前动脉ACA 大脑中动脉MCA 大脑后动脉PCA
敏感性特异性90%以上 • T2WI
8小时以上呈高信号,血管源性水肿
37
脑动脉流空现象消失
38
T2WI
DWI
发病后6小时
ADC
39
脑血管与脑梗塞
40
MCA 终末支 ACA终末支
PCA终末支
41
MCA 终末支 ACA终末支
PCA终末支 脉胳膜前动脉
42
MCA 终末支 ACA终末支
ACA穿支
PCA终末支 脉胳膜前动脉 PCA穿支及PCoA 43
MCA穿支
MCA 终末支 ACA终末支
ACA穿支
PCA终末支 脉胳膜前动脉 PCA穿支及PCoA 44
MCA穿支
MCA 终末支 ACA终末支
ACA穿支
PCA终末支 脉胳膜前动脉 PCA穿支及PCoA 45
MCA穿支
MCA 终末支 ACA终末支
23
脑血管造影侧位
24
• 后循环-椎基底动脉体系
25
需要掌握的血管名称: •大脑后动脉 PCA •小脑上动脉 SCA •小脑下动脉(前下、后下) •基底动脉 BA
脑血管解剖及脑梗塞定位诊断动脉系统幻灯片PPT
延髓病变综合症
1、Wallenberg综合症 即延髓背外侧综合症。详见小脑下后动脉后介绍。 病灶位于延髓上部侧方、小脑后下动脉供血区。 表现:同侧---〔1〕吞咽困难,软腭无力〔疑核〕;〔2〕面部感觉障碍〔三叉神经 脊髓束〕;〔3〕眩晕、眼球震颤〔前庭神经核〕;〔4〕共济失调〔绳状体及脊髓小 脑束〕;〔5〕Horner征〔脑干网网状构造交感神经〕。 对侧---痛温觉障碍〔脊髓丘脑侧束〕。与同侧面部感觉障碍构成穿插性感觉障碍。 2、 Dejerine综合症〔延髓内侧综合征、橄榄前动脉综合征〕 即舌下神经穿插瘫综合症。 病灶位于延髓上部前方近中缝处。 表现:同侧---周围性舌下神经麻痹。 对侧---偏瘫。 3、橄榄体后部综合症 病灶位于Ⅸ、Ⅹ、Ⅺ、Ⅻ对脑神经核区,锥体束不受影响,有时累及脊丘束。 表现:同侧---延髓麻痹〔舌咽、迷走、舌下神经〕,转颈、耸肩无力〔副神经〕。 对侧---痛温觉障碍〔脊髓丘脑侧束〕。 根据病症大小不同有不同的名称: Schmidt综合症: Ⅸ、Ⅹ、Ⅺ脑神经受损。 Tapia综合症: Ⅸ、Ⅹ、Ⅻ脑神经受损。 Jackson综合症: Ⅸ、Ⅹ、Ⅺ、Ⅻ脑神经受损。 Avellir综合症: Ⅸ、Ⅹ、Ⅺ、Ⅻ脑神经受损,伴有对侧感觉障碍〔面部除外〕。
〔1〕 椎动脉进入枕骨大孔处的硬膜之前, 在颈部发出很多分支。主要分支有
脊髓前动脉
脊髓后动脉
每一支又发出一些小的脊髓支,两侧分支结 合在一起,分别在脊髓的前后面下行。前 后脑膜动脉也从椎动脉远侧的颅外局部发 出。
〔2〕 椎动脉入颅后,汇成基底动脉之前又发 出几支重要分支,即
脊髓前动脉
后动脉动脉
椎动脉分段
V1 段:横突孔段,起始部和沿横突孔上升的一段。 V2 段:横段,穿出枢椎横突孔向外走行的一段。 V3 段:寰椎段,从V2 段垂直上行至环椎横突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脑中动脉
.
21
大脑中动脉供血模式图
.
22
大脑中动脉闭塞后的症状
• 1、大脑中动脉起始闭塞引起:对侧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 上下肢同样严重(累及中央前后回的下3/4和内囊后支), 对侧同向偏盲(累及视辐射)。 • 2、大脑中动脉中央支闭塞:对侧上下肢偏瘫而无感觉障 碍和偏盲(仅累及内囊后支的上3/5锥体束,内囊后支的 下2/5感觉束及视辐射未受累,该区由脉络膜前动脉供 血)。 • 3、大脑中动脉发出中央支后闭塞:1.对侧偏瘫和偏身感 觉障碍,头面上肢重,下肢轻或无(累及中央前后回的下 3/4皮质,其上1/4皮质和旁中央小叶由大脑前供血)。2. 混合型失语、失写、失读、失用(优势半球于书写文字有 关的中枢受累。)
.
16
大脑前动脉供血模 式图
.
17
大脑前动脉闭塞后的症状
• 主干闭塞引起: • ①对侧下肢重于上肢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一 般无面瘫。可有小便难控制。 • ②通常单侧大脑前动脉闭塞,由于前交通动脉的 侧支循环的代偿,症状表现常不完全。 • ③偶见双侧大脑前动脉由一条主干发出,当其闭 塞时可引起两侧大脑半球面梗塞,表现为双下肢瘫, 尿失禁,有强握等原始反射及精神症状。
脑血管解剖及脑梗塞定位诊断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脑动脉供血系统模 式图
.
2
.
3
脑动脉两大体系
• 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两个系统供应脑 部的范围: • 以小脑幕为界: • 幕上部分为颈内动脉系统供血 • 幕下部分为椎动脉系统供血:以顶枕沟为界, 脑前3/5为颈内动脉供血,脑后2/5为基底动脉系 供应 • 无论是颈内动脉系、椎-基底动脉系还是连接他 们的Willis环均位于脑的腹侧面,然后绕行到脑 的背侧面,沿途发出分支。
.
18
大脑前动脉闭塞后的症状
• 分出前交通动脉前主干闭塞,可因对侧代偿不出
现症状; • 分出前交通动脉后闭塞:导致对侧中枢性面舌瘫
与下肢瘫;尿储留或尿急(旁中央小叶受损),
淡漠、反应迟钝、欣快和缄默等(额极与胼胝体
受损),强握及吸吮反射(额叶受损);优势半
球病变可出现Broca失语和上肢失用。
• 皮质支闭塞的导致对侧中枢性下肢瘫,可伴感觉
• 双侧颈内动脉供应两侧大脑半球的大部分血液
.
9
颈内动脉狭窄的临床表现
• 颈内动脉狭窄症: • 本身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常不易发现,一些病人可表 现因脑部缺血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 • 在早期的临床表现有:①突然发作的麻木、感觉减退或 感觉异常、上肢或下肢无力、面肌麻痹和单眼突然发黑等, 如发生在语言中枢侧大脑半球,可引起语言障碍。这种症 状出现仅数分钟,也可数小时,但在24小时内完全消失,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小中风”,或称为一过性脑缺血症 (TIA)。 • ②严重者将出现脑梗塞的症状,可引起死亡或遗留严重 神经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偏盲、感觉障碍等。反复 腔隙性脑梗塞除偏瘫、失语外,还可发生血管性痴呆
.
4
大脑动脉环(Willis环)
.
5
Willis环
n 是一种代偿的潜在装置。 n 连接大脑半球前循环及椎-基底动脉系统
的大吻合 n 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侧枝循环最充分
的供血来源
.
6
.
7
MRA(Willis环)
.
8
颈内动脉
• 颈内动脉是颈总动脉的较大分支,其直径与颈总 动脉直径比平均是0.64,它向后内走行,入颅后 分支为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起始 段和大脑中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
.
29
小脑下前动脉
• 供血于小脑下部的前侧,途中发出小支供应脑桥 下1/3和延髓上缘外侧。
.
30
.
31
小脑下前动脉闭塞的临床症状
• 闭塞时引起小脑前下动脉闭塞综合征是由小脑前 下动脉或基底动脉闭塞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眩 晕、病变同侧共济失调、耳鸣耳聋、周围性面瘫、 面部痛觉减退、Horner征、向病灶侧同向凝视麻 痹、对侧肢体痛温觉减退,其中第Ⅷ脑神经受累是 其特征性表现。
.
10
左侧颈内动脉狭窄
.
11
颈内动脉分支
1、眼动脉 2、脉络膜前动脉 3、后交通动脉 4、大脑前动脉 5、大脑中动脉
.
12
脉络膜前动脉
• 脉络膜前动脉在蛛网膜下腔中沿视束表面后行,至大脑 脚前缘转向后外,行于大脑脚和颞叶内缘之间,在海马沟 附近经脉络膜裂进入侧脑室下角,参与侧脑室脉络丛 • 脉络膜前动脉在进入侧脑室下角前后,发支供应钩、杏 仁核、海马及齿状回前部、海马旁回、尾状核尾。 • 闭塞后可以出现以下症状: • 1、对侧偏瘫(大脑脚)、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内 囊后肢下2/5),特点为偏身感觉障碍重于偏瘫,而对侧 同向偏盲又重于偏身感觉障碍,有的尚有感觉过度、丘脑 手、患肢水肿等。 • 2、海马受损可出现神智、情绪、记忆异常,或者癫痫发 作、嗅幻觉和味幻觉。
.
23
大脑中动脉主干闭 塞
.
24
右侧大脑中动脉狭 窄
.
25
椎基底动脉系统及其分支解剖
• 1. 右椎动脉 • 2. 左椎动脉 • 3. 脊髓前动脉 • 4. 小脑后下动脉 • 5. 基底动脉 • 6. 小脑前下动脉 • 7. 脑桥外侧支 • 8. 小脑上动脉 • 9. 大脑后动脉 • 10. 后交通动脉 • 11. 颈内动脉
.
26
椎基动脉狭窄或闭
塞
• 表现为一过性眩晕或黑朦发作,耳鸣、听力减退、 口周麻木、短暂的意识丧失,一侧或两侧肢体麻 木、无力或突然跌倒。 交叉性瘫痪、四肢无力、眼球分离,步态蹒跚、 共济失调,呈木僵状态或昏迷
.
27
右侧椎动脉开口处狭窄
.
28
基底动脉分支
• (1)小脑下前动脉 • (2)迷路动脉 • (3)桥脑动脉 • (4)小脑上动脉
.
13
脉络膜前动脉闭塞
.
14
后交通动脉
• 后交通动脉与大脑后动脉吻合,是颈内动脉系和 椎—基底动脉系的吻合支; • 该动脉闭塞导致:静止性震颤或者意向性震颤, 及舞蹈性手足徐动性静坐不能和丘脑手(使人感 觉非生理性的手部挛缩),无感觉障碍和无疼痛 为典型征象。
.
15
大脑前动脉
供应大脑半球内侧面的主要动脉
障碍(胼周和胼缘动脉闭);对侧肢体短暂性共
济失调、强握反射及精神症状(眶动脉及额极动
脉闭塞)。
• 深穿支闭塞引起对侧中枢性面舌瘫、上肢近端轻
瘫(累及内囊膝部及部分前肢)。
.
19
大脑前动脉主干闭塞
.
20
供应额叶、顶叶、颞 叶前部的绝大部分半 球突面皮层结构及深 部脑白质,有时还发 出分支分布到枕叶的 外侧面,其分支豆纹 动脉穿经额叶的下面 至基底节、尾状核和 内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