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引言: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上半叶德国的一群思想家所组成的学派,他们包括阿多诺、马克斯·霍克海默、赫伯特·马库塞等人。
这个学派以研究和批判现代工业社会为主题,其学术研究也囊括了大众文化的分析与批判。
本文将探讨法兰克福学派关于大众文化批判的理论观点,包括大众文化的特征、影响以及对社会的潜在危害。
一、大众文化的界定和特征大众文化是指为大众消费而生产的文化产品,如电视节目、电影、流行音乐、时尚等等。
这些文化产品一方面可以满足大众的审美和娱乐需求,另一方面也成为相当程度上改变社会生活的力量。
然而,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持有批判的态度,并认为它有一定的危害性。
首先,大众文化倾向于重视娱乐的功能,而忽视审美和知识的价值。
在大众文化的审美标准下,艺术和文化的内涵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表面化的娱乐性内容。
这使得大众在接受文化产品时,更多地关注刺激感官和情绪的快感,而忽视了思考和体验的深度。
其次,大众文化强调消费和市场的推动力。
文化工业化使得大众文化制造成为商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商业的目的在于获取利润。
在这种情况下,大众文化将经济效益置于文化艺术的创新和高质量的产出之上,导致文化产品质量的下降和同质化的问题。
再次,大众文化对个体的影响也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的焦点之一。
大众文化倾向于通过集体化的手段对个体进行塑造和控制,导致个体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审美观念变得趋同和单一化。
这种趋同导致个体的自由和独立性受到侵害,社会的多样性和个体的创造力受到压制。
二、大众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法兰克福学派关注大众文化对社会的潜在危害并提出批判,认为大众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社会中权力与压迫的存在。
首先,大众文化通过娱乐和消遣的方式转移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大众文化给人们带来了暂时的快乐和满足感,使人们远离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困境。
这导致社会中潜在的不平等和不公正被忽视和掩盖,而逐渐形成了一种社会的被动习惯。
浅谈正确认识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浅谈正确认识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论文摘要: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学派,其批判理论在西方思想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
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中最为激进与严厉的一种。
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需要作辩证分析,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吸取其合理成分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学派,曾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过全面而深刻的理论批判,内容涉及多方面内容,在西方思想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
其中,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其批判理论中最富特色的主题之一,也是其影响最为深广的内容之一。
一、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产生的理论背景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诞生于法西斯德国。
当时,法兰克福学派对法西斯利用大众文化操纵民众意识有痛切的感受与极端的反感。
他们发现,纳粹主义利用的是经过艺术和审美化的文化包装后的东西来控制和操纵人们的思想,而并不是一种赤裸裸的意识形态。
随着德国工人阶级运动的失败以及纳粹地位的提升,法兰克福学派对民众的信任度逐渐降低。
马尔库塞描述道:“该时代是一个充满集权恐怖的时代:纳粹统治的力量登峰造极,德军的铁蹄践踏着法兰西,西方文明的价值和标准,不是与法西斯制度的现实同流合污,就是被法西斯制度的现实取而代之。
”二战期间,法兰克福研究所迁往纽约,在这很长时间内,法兰克福学派对美国式的大众文化展开了激烈的批判。
这主要是因为,法兰克福学派深受欧洲古典文化的影响,本能的反感美国的大众文化;同时,美国大众文化的危机与人的生存困境客观存在。
大众文化沦为赚钱的手段和工具,其本身也不再服从于自由的创造本性和审美的精神需求,而走向迎合民众的需要和口味,走向平庸和媚俗。
由于科学的实用价值被推至极端,物质需要的满足成为最重要的价值尺度,人的精神家园日益被人们所淡忘,人成为消费社会、大众文化的被控制物。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对当代文化产业的启示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对当代文化产业的启示1. 引言1.1 了解法兰克福学派及其“文化工业”理论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20年代兴起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一个学术团体,其成员包括马克斯·霍克海默、西格蒙德·弗洛姆、赫伯特·马库塔等知名学者。
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们通过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和反思,提出了许多思想和理论,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文化工业”理论。
“文化工业”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在20世纪4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个理论概念,主要观点是认为现代文化产业是工业化社会的产物,它不再是文化的自由表达和传播,而是由商业利益和意识形态控制的产物。
文化工业不仅生产商品化的文化产品,还在制造舆论、操纵观念上起着重要作用,从而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理解法兰克福学派和其“文化工业”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代文化产业的运作机制和特点。
当代文化产业包括影视、音乐、出版、广播、数字媒体等各种形式,具有高度商业化和全球化特征。
对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的了解,有助于我们看清当代文化产业背后的商业逻辑和权力结构,从而更好地应对和理解当代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1.2 当代文化产业的发展背景当代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在全球化、信息化和市场化的大背景下逐步形成和壮大的。
在全球化的大潮中,文化产品和服务得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和交流,使得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与此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文化产业带来了更为便捷和高效的生产和传播手段,使得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多元,且能够更加个性化地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市场经济的兴盛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促使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加迅速地融入市场竞争,实现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生产模式。
当代文化产业的发展背景主要体现在全球化、信息化和市场化三个方面。
这些背景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使得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之一。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便成为了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参考,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和引导。
何谓文化工业解读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

何谓文化工业解读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解读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和文化批评家阿多诺(Theodor Adorno)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探讨其对于“文化工业”这一概念的理解、批判及其背后的哲学和社会学意义。
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是当代文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理解现代社会的文化现象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本文将首先简要介绍阿多诺及其文化工业理论的基本框架,然后重点分析他对文化工业的批判观点,最后探讨这一理论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阿多诺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文化工业理论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研究和对大众文化的细致观察基础上形成的。
他认为,文化工业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通过大规模生产和传播标准化的文化产品,操纵和控制着大众的思想和行为。
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其商品化、标准化和操纵性等方面,他认为这些特点导致了文化工业的堕落和文化的贫瘠。
本文将从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出发,分析他对文化工业现象的批判和反思,揭示其背后的哲学和社会学意义。
我们也将结合当代社会的实际情况,探讨文化工业理论对于理解和应对现代文化现象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这一探讨,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为现代社会的文化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二、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核心观点阿多诺(Theodor Adorno)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社会的文化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
他认为,文化工业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创造和传播,而是一种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高度标准化和机械复制的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以大众消费为目标,通过大规模复制和传播相同的文化产品,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
阿多诺强调,文化工业产品的特点是其均一性和缺乏原创性。
文化工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倾向于生产那些易于被大众接受和消费的文化产品,而这些产品往往缺乏真正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灵晕的消逝——浅析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

【文化论苑】灵晕的消逝——浅析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口于濯(辽宁文化艺术职工大学,辽宁沈阳110180)摘要:法兰克福学派依据霍克海默20世纪30年代的提法,自我标榜其理论是“批判的唯物主义”,后来马尔库塞称之为“批判的社会理论”。
奠定了其社会批判的理论基础。
作为成立于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学术研究组织。
因其成员多为犹太人,所以纳粹上台后纷纷成为迫害对象,不得已而转移到美国,本以为摆脱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却难逃美利坚的文化操纵,因而对文化的批判成了法兰克福学派20世纪40年代的主题。
本文力图以此为着眼点,从三个方面阐释大众文化的时代属性,并挖掘其得以形成的理论土壤,展示它继往开采的意义。
关键词:大众文化;文化工业;灵晕[中图分类号]c,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547(2009)03-0172—02一、文艺风格的一致性样也可以被代替,是虚无中的个体。
萨特似乎赞同“存在与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大众文化和法西斯主义相同之处虚无”的关系,资产阶级社会在发展的同时,也使其中的个是,日益取消私人和公共领域之间的差别,而这是通过利用人得以发展,而个人正是通过这种表面上获取的日益增多的和创造个人需要以支持某一特别的统治制度来达到的。
”【1)自由,而成为社会经济和社会机制的产物,个人的每一次进因而这种类似于法西斯的文化上的独裁正是机械复制时代步都是以牺牲个性为代价,这种原本就充满矛盾的个性原则的特殊产物,工业生产的批量化、程式化,决定了大众文似乎从来未真正实现过,只不过以外在的个性保持住了内在化并非是真正服务于大众的,而是为迎合大众消费而刻意的类本质而已。
炮制的,进而具有了技术生产所带来的整体划一性。
垄断二、娱乐消遣的欺骗性时代的群众文化都是一致的,这种由工厂生产出来的框架首先,表现在将娱乐消遣的作品所对应的“轻松”的艺结构,这种宏观和微观上都表现出来的齐一性,弥合了普术吸引到严肃的艺术中去,使二者相互调和,波德莱尔和荷通的东西与特殊的东西之间的界限,因而它们变得几乎毫尔德林应该是严肃的,他们认真地反映存在的苦难和压迫,无差别了,表现在文化产品上就是有统一风格。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艺术审美异化批判理论探析

概念 。在 当代 这个 资本 逻辑 飞扬 跋扈 的现代 社会 中 , 艺术 由 自律走 向他律 的 自我 异 化之 旅 恰恰 体 现
了文 化工业 异 化 、 变走 向反 动 的过 程 。众所 周知 , 法 兰克 福 学 派 的理 论 家 当 中, 多人 都 具有 深 蜕 在 很
厚 的艺术造 诣 与审美 素 养 , 们对 艺术 、 审美 有 着 敏锐 的觉察 力 。在 对 当代 艺术 的研 究 中 , 他 对 他们 发
21 0 0年第 2期
No 2, 01 . 2 0
青 海 社 会 科 学 Q nh i oil ce cs iga Sca S i e n
21 0 0年 3月
M a c 201 r h, 0
法论 探析
李建 群 邱 根 江
“ 上层 建 筑 ” 的批判 。在法 兰克福 学 派关 于 “ 层 建筑 ” 上 批判 的众 多理 论 中 , 关 于文化 工 业 的艺 术 审 其 美异 化批 判理 论尤 其让 人 为之倾 心 。 法 兰克福 学 派的理 论 家们所 界定 的文化 工业 有着 丰富 的 内涵 , 以说 凡是 当前 流 行 的文 化 现象 可 都属 于文 化工 业 的范畴 , 这众 多 的文化 工业 范 畴 中 , 在 艺术 无 疑是最 能体 现文 化工 业 的异 化与蜕 变 的
的社 会主义建设而言具有重要 的借鉴价值 。
【 关键词 】 法兰克福 学派 ; 文化 工业 ; 艺术 审美异化批 判
【 中图分类 号】B 3 0 8 —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l0_23(00 0-0 1_0 0 1 382 1)2- 15_5
法 兰克福 学 派是 2 0世 纪西 方 马克思 主 义 的主要 流派 之 一 。反 观 其理 论 , 们 不难 发现 , 兰 克 我 法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对当代文化产业的启示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对当代文化产业的启示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的一个重要学派,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为中心,在社会学、哲学和文化研究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
法兰克福学派提出的“文化工业”理论对于当代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法兰克福学派将文化产业视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强调了其与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系统之间的密切关系。
他们认为,文化工业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将文化和经济结合起来,通过大规模生产和流通来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
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当代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不能忽略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法兰克福学派对于文化工业的批判性分析,也为我们认识和评价当代文化产业提供了重要的思考角度。
他们指出,文化工业的生产和流通模式导致了文化产品的标准化和商业化,使得大众文化被商业化的趋势所主导,丧失了原始性、多样性和创新性。
这一观点提醒我们,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应注重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推动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创新。
法兰克福学派还对大众媒体的娱乐功能进行了深入思考。
他们认为,大众媒体通过消费主义和娱乐化的方式,将大众引入一种虚幻而愉快的世界,剥夺了人们对于真实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这一观点提醒我们,在当代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应注重培养大众的批判思维和良好的审美品味,引导大众通过文化消费和娱乐体验来拓宽视野和提升修养。
法兰克福学派还对文化工业与权力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指出,文化工业是现代社会权力机构的重要工具和手段,通过宣传和操控大众的意识形态,维护权力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这一观点提醒我们,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注重思想和价值观的塑造,要积极引导文化产业服务于社会发展与人民幸福。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还启示我们,要充分认识和把握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加速,文化产业正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和跨界化的发展特征,传统文化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结合正在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和发展模式。
试析作为文化工业的大众文化—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述评(一)

试析作为文化工业的大众文化—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述评(一)论文关键词:文化工业大众文化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论文摘要: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以恢宏的学术视野精辟地分析了以媒介组织及媒介产品为代表的大众文化与社会的关系,发人深省也更有说服力,他们的现论出发点是通过哲学,社会批判将人类从奴役状态中解放出来,这种学术资态值得我们尊重,当然这种理论也存在明显的不足。
在庞杂的批判理论体系中,以1922年在德国成立的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为标志的法兰克福学派堪称其理论源头,该学派的代表人物阿多诺、霍克海默、马尔库塞、洛文塔尔等人在不同时期均对作为媒介组织的文化工业和大众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研究兴趣,他们的研究成果也被传播学大师拉扎斯菲尔德称为最早的“传播批判研究”。
作为以社会哲学为主要研究方向的批判理论的一部分,这种传播批判研究同样不仅“关注现存的生活方式已经制定的目标,而且还关注人类及其所有潜能,……它的目标在于把人从奴役中解放出来。
该理论通过对传播过程、媒介产品、传播体制的批判性分析,揭示西方现代社会利用大众文化进行社会控制的实质,并希望能按照理想模式改造社会。
同是现代主义大众文化批判的组成部分,在强调大众文化的力量和历史的悲观主义方面,法兰克福学派和英国的阿诺德及利维斯学派有相似之处,所不同的是后者认为大众文化代表着一种对理想社会及文化的威胁,而前者则认为大众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刚好相反,它是对社会实施控制、维护现存体制的一种手段。
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大众文化并非源自下层民众,也不是民众自然而然的经验表达,更不能为民众自享,满足自身的需要。
大众文化是从上到下强加给民众的,看似为大众量身定做,实际上是渗透了统治集团意识形态的、欺骗大众的工具,是稳定工业社会生产的“社会水泥”。
为避免引起误解,法兰克福学派把大众文化改称为文化工业。
文化工业反映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对文化领域的渗透,它虽然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却降低了文化标准,使文化产品趋于标准化、商业化,它不再关心文化生产的审美价值和批判功能,只注重经济效益,文化工业与利益集团构成了合谋关系,旨在操纵和控制社会公众以强化不合理的现存社会秩序。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

无力的整体——重解法兰克福学派关于文化工业的批判- -Tag: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批判无力的整体——重解法兰克福学派关于文化工业的批判栾轶玫“法兰克福学派”与“批判理论”似乎有一种天然的宿命联系,在谈到“法兰克福学派”时,所有的着眼点都在于“批判”二字上。
这种印象来源于多种因素:首先,法兰克福学派较早旗帜先明地提出“批判理论”,与主要集中于“政治”“经济”领域的传统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不同,该学派将批判的目标与内容转向“社会”,转向“文化”,这种研究内容与研究方向的转型,直接影响到该学派的批判视角以及其后的后现代主义等;其次,法兰克福学派在审视社会问题时,是以一种批判的视角,以一种超越的维度,以期实现人的全面自由,这与传统的阐释学派不同。
正如阿多诺所言“批判的途径不仅仅是形式的,而且也是质料的。
如果它的概念是真实的,批判的社会学,依照它自身的理想,必然也是一种社会批判。
”[1];此外,法兰克福学派所坚持、所代表的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批判理想,除了超然的批判精神外,他们更倾向于彻底的批判意识与批判方法,其批判理论因此经常给人以走极端的印象。
法兰克福学派的前身是1923年2月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建立的社会研究所,首任所长是格林贝格。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以及早期的哈贝马斯(哈贝马斯后来脱离法兰克福学派)。
“社会哲学”是法兰克福学派研究的重点,究竟什么是他们所定义的社会哲学呢?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霍克海默的理解是“它既不是一种专门为社会生活的意义提供高傲的义理之哲学价值理论,也不是五花八门的社会科学的成果的某种综合,而是这些科学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之根源,它是‘普遍的整体将不会被遗忘’(the universal would not be lost sight of )”[2]要想更好地理解法兰克福学派对于文化工业的批判,就必须理解“普遍的整体将不会被遗忘”这一该学派进行批判的目的与初衷。
《2024年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范文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篇一一、引言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初欧洲哲学、社会学和文化研究的重要学派之一,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方法对大众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和反思。
本文旨在探讨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核心观点、研究方法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二、法兰克福学派概述法兰克福学派,也称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学理论”,是由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和霍克海默等人创立的。
该学派主张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对现代社会进行全面的批判和反思。
其研究领域广泛涉及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其中对大众文化的批判理论尤为引人注目。
三、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核心观点1. 商品化与文化工业: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大众文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已经成为一种商品,被文化工业所生产、销售和消费。
文化工业通过对大众文化的生产和消费进行操控,将文化产品的意义和价值变得空洞化、单一化。
2. 文化标准与社会不平等:法兰克福学派指出,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导致不同社会阶层对于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存在差异。
大众文化的标准化和单一化往往导致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的声音被忽视和排斥。
3. 娱乐化与异化: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大众文化往往以娱乐为主要目的,导致人们对于现实世界的认知和体验变得肤浅和片面。
人们在消费大众文化的过程中,往往陷入了一种异化的状态,即失去了自我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研究方法与实证分析法兰克福学派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实证研究方法,即通过对大众文化的生产和消费过程进行深入的观察和分析,揭示其背后的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
例如,该学派通过对电影、电视、音乐等文化产品的分析,揭示了其背后的商业利益和意识形态操控。
此外,法兰克福学派还关注社会调查和社会实验等研究方法的应用,通过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揭示了大众文化对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五、对当代社会的启示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对于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大众文化的商品化和文化工业的操控对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

背景:1.德国法西斯专政,知识分子受迫害2.俄国十月革命胜利3.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战后,随着科技革命的兴起,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生产,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电子技术的出现实现了传播媒介的第二次革命,印刷文化向电子文化的位移(通俗电影、爵士乐、唱片、畅销书)内容:“文化工业”(culture industry):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标准化、规格化、类型化、机型复制、大批量、覆盖广的文化,其特性是容易产生心理依赖,容易导致人性异化、审美能力退化等,有助于文化企业市场化生产。
分析对象:美国社会文化现实1.文化企业打着大众的旗号,标榜大众喜闻乐见,实际却是企业家财团掌控、自上而下强加给社会大众。
强迫性2.晚期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的统治形式已由政治经济垄断过渡到文化垄断,而此时的文化垄断是经由一套文化体系来完成的,它有冠冕堂皇的旗号,即满足受众文化需求,有科学的生产过程,有很强的销售渠道和网络,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社会通过合理、科学的程序来垄断文化的生产并竟而垄断文化的消费。
法兰克福学派学者揭示了文化工业的实质,指出这套合理、科学的生产过程本身就是反人性的、当今的大众文化已经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转化为一种特殊商品。
商品化3.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文化工业以“标准化”和“为个性化”的方式,破坏了艺术与文化的自主性。
大众文化的“大众性”并不意味着文化大众的主人翁地位,相反,“大众性从来不被大众直接决定”,“大众性包含着无限的把人们调节成娱乐产业所期望成为的那类人”在《启蒙大众文化褫夺了作为主体的这些主观能动性因素,取而代之的感性化、同质化和简易化倾向。
(工具理性造成大众精神空虚)商品化、标准化、齐一化、强迫化评价:(为什么说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研究是一种悲观的文化理论?)1.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理论表现出强烈的精英主义文化价值取向和二元化价值取向,对具体鲜活的媒介文本不做体验和深入研究,甚至避之唯恐不及,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媒介文化的先验偏见和拒斥。
论析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的理论定位和思想渊源论文

论析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的理论定位和思想渊源论文[关键词]法兰克福;文化批判;实践哲学美学救世纵观20世纪的文化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无疑是最具影响力、最有特色的批判话语之一。
作为一种批判话语,法兰克福学派始终定位于对20世纪遭受文化危机的人类境遇的关注,有着自己独特的批判风格。
法兰克福学派思想家博采众长,对其他文化传统兼收并蓄,形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文化批判体系:他们弘扬了马克思学说的批判精神,他们同现代西方文化批判思潮进行着愉悦的对话,他们试图为西方美学救世思想在其总体革命道路的设计中确立一席之地。
一、对20世纪文化焦虑的敏锐反映“二战”之后,现代工业的迅猛进展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宝,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增添了人的主体意识和制造性,并使现代化成为一切不发达民族的主导性价值目标,另一方面又带来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和人的异化等负面效应,使生存于技术世界中的现代人面临着深刻的文化危机。
这种文化危机表达在两个方面:一是传统的经济、政治、权力、技术、宣扬、道德、家庭等不再表现为直接的、赤裸裸的外在强制力对特别阶级和阶层的统治和压迫,而是通过技术理性整合成一种无所不在的、渗透到一切生存领域中的、总体性的、内在的操控和统治机制;二是文化的统治所形成的物化和异化在某些方面不同于马克思所描写的被自己的劳动产品所压迫和统治的传统劳动异化,它不仅仅是某些被统治阶级的命运,而是越来越表现为现代人的普遍境遇。
对于这一现象,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指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呈现出了两种进展趋势,一方面由于技术的进步带来了物质财宝的增加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则是社会对人的掌握不断加强,人们丢失了内心的真实需求、批判和否认力量,成为只知道追求物质商品享受的“单向度的人”,整个社会则成为无对立面的社会。
弗洛姆则认为马克思低估了异化的力气和异化的长久性,“历史在马克思的异化概念中只作了一个更正。
论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技术理性化批判

2009/11论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技术理性化批判邱根江摘要:法兰克福学派通过文化批判与反思对现代社会进行了全面诊断,其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在西方学术界独树一帜。
本文从文化工业生产的技术化、文化工业产品的商品化和文化工业机制的计算化等三个方面发掘了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技术理性化批判思想,指出在资本逻辑时代文化由自律走向他律、由审美原则走向市场原则的实质性的蜕变,从而批判了在当代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文化的现代性之殇0。
今天,中国已置身全球性的现代化进程中,资本逻辑的广度和深度已伸展到全国的每个地方,于此,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技术理性化批判理论不啻为一针清醒剂,警告人们要保持一种独立的个体批判与反思意识。
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技术理性化批判中图分类号:G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90X(2009)11-085-03作者: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陕西,西安, 710069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要有霍克海默的/启蒙辩证法0工具理性批判论、阿多诺的/同一性哲学0的/否定辩证法0、马尔库塞的西方社会/单向度0维度批判论以及哈贝马斯的社会诊断论等。
反观整个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其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占据了重要地位。
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与反思是马克思主义的主旋律,但就其批判内容的内在逻辑流变而言,从马克思本人到西方马克思主义却经历了一个由政治批判到文化批判的转变,文化批判是西方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主题。
在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的学者们看来,社会的文化工业实际上就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微缩镜像,这种文化生产与工具理性和资本逻辑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化工业生产的这种工具理性化趋势严重的损坏了文化自身的生成与发展,所以他们立足于工具理性批判展开了对社会化大生产的文化工业的反思。
一文化工业生产的技术化工业化是社会化大生产最显著的特点。
由于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给和利润生成的社会,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必须行使最大可能的生产出足够多的商品这一机制。
对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的思考

内容摘要:论文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文化全球化资本论文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文化全球化资本对于文化工业理论的渊源问题,学术界存在着一些分歧。
大多数学者认为,法兰克福学派是文化工业(cultureindustry)理论的始作俑者。
但有的学者指出,最早涉及“文化工业”问题的是马克思,虽然他并没有提出过“文化工业”概念。
如在谈到雇佣劳动使得“我的活动成了商品,我完全成了出卖的对象”时,马克思说:“一切所谓最高尚的劳动一脑力劳动、艺术劳动等都变成了交易的对象,并因此失去了从前的荣誉。
全体牧师、医生、律师等,从而宗教、法学等,都只是根据他们的商业价值来估价了。
”[1]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同一种劳动可以是生产劳动,也可以是非生产劳动。
例如,密尔顿创作《失乐园》得到5镑,他是非生产劳动者。
相反,为书商提供工厂式劳动的作家,则是生产劳动者。
·····一个自行卖唱的歌女是非生产劳动者。
但是,同一个歌女,被剧院老板雇佣,老板为了赚钱而让她去唱歌,她就是生产劳动者,因为她生产资本。
”[2]可以说,马克思的确涉及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文化商品化、文化市场化现象,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但是很显然,马克思所探讨的还不是依托科学技术的、具有工业生产模式和意识形态“同化”功能的现代意义上的文化工业。
文化工业是文化商品化、文化市场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法兰克福学派正是针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文化状况,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卢卡奇的物化理论的影响下,最早提出文化工业理论的。
1947年,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合著了《启蒙辩证法》,在该书的《文化工业:作为欺骗群众的启蒙》一文中,阿多尔诺认为“大众文化”(massculture)一词模糊而不准确,应该用“文化工业”(culturalindustry)这一新术语取而代之。
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在文中并没有给文化工业下明确的定义,只大致提出它指涉凭借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规模地复制、传播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
试析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

试析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阿多诺(Theodor W. Adorno)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之一,他关于“文化工业”(Cultural Industry)的理论被认为是他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这一理论是对现代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的批判,认为它们在商业化和商品化的逻辑下对人们的思想和审美能力产生了消极影响。
1. 商业利益导向:阿多诺认为,现代大众传媒和文化产业的运作主要以商业利益为导向。
他指出,由于市场和商业化的压力,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往往追求量大而不是质高。
商业利益成为了它们的首要目标,导致了作为文化产品的文艺作品和娱乐产品的标准下降。
2. 标准化和同质化:文化工业生产的产品往往是标准化和同质化的。
阿多诺认为,商业化的大众传媒和文化产业通过市场调查和市场导向的策略,将文化产品定位为面向广大消费群体的商品。
为了适应通俗大众的口味和需求,产品被迫降低了创造性和独特性,造成了大量的同质化现象。
这使得人们在文化选择上缺乏多样性和个性化的体验,导致了整个文化领域的贫乏和平庸。
3. 意识形态和仿效: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的另一个危害在于它们对意识形态和仿效的操纵。
他指出,文化工业通过制造流行文化的标准和流行文化的表演者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
这种意识形态的操纵和仿效会导致人们对现实的盲从和对真正的思考和创造力的压抑。
人们在文化工业的操控下成为消费者和仿效者,而非独立思考的个体。
4. 客观数量压倒品质:阿多诺认为,由于商业化的逻辑,文化工业追求的是大量的消费者和高额的销售额,而不是文化产品的质量。
这导致了以商业成功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作品生产,忽视了文化产品的独立思考、创造力和深入性。
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的产品更倾向于满足大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鼓励短暂的享乐和浅尝辄止的浅层思考。
这往往是对真正艺术和文化的亵渎和侵蚀。
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对于理解现代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的消极影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他的理论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也对后来的学者和文化批评家提供了重要的思考框架和研究方法。
论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的起源与流变

随 意 化 , 其 中 难 免 夹 杂 着 诸 多 臆 断 。 因 此 本 文 试 图 理 清 “ 文 ,
化 工 业 ” 理 论 的 源 流 还 原 阿 多诺 和 霍 克 海 默 批 判 大 众 文 化 ,
时的 历史语 境 分 析文化工业 的 理论 逻辑 和 现实价值
,
。
一 、 “ 文 化 工 业 ” 理 论 的 哲 学 缘 起
y 学 术 百 家 /
论 法 兰 克福 学 派 “ 文 化工 业 ” 理论 的 起 源 与 流 变
◎ 潘 璟 玲
摘要 本文通过对法兰
[
]
克福学
派“文化工业”理论的
梳理
发现“工
,
词 业 ” 一
并非表
面上的
意义那
么
简
单
,
而是
具 有 更 为
深远的 “社会 学”意 义 。
文化在 高度 垄断
的资 本主 义社 会 中 形 成 了
招
聘
了
视觉
总
监6
1
?
。
九届
中
国
新闻
奖
中
四
次
斩
获新
闻
摄影
奖
的 苏 州 日 报 报 业 集 团 苏 州 新 闻 网 在 第 27 届 中 国 新 闻 奖 评 ,
选 中 以 《 触 目 惊 心 ! 2 万 多 吨 垃 圾 跨 省 非 法 倾 倒 苏 州 太 湖 边 》
荣 获 新 闻 摄 影 二 等 奖 ' 一 组 连 发 8 幅 图 并 配 文 何 等 舍 得 ,
由此
自
身也得到
发 展 了 。
关 键 词 启 蒙 理 性 文 化 工 业 阿 多 诺 消 费 社 会
浅析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思想

169就当前的人们而言,文化工业或大众文化是十分熟悉的词语。
20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因为改革开放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得到了良好发展,商品经济异常活跃,受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论的影响,大众文化批判也受到了诸多启示。
文化商品资源也被创造性地运用并将和日常生活相关的意义上的通俗文化制造出来。
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现象,例如,卡拉OK、影视、广告等,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大众新特征展示了出来。
法兰克福学派和大众文化相关的述评,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大众文化理论。
一、研究的理论背景、内容文化工业理论产生于20世纪法西斯主义的白色恐统治之下的现实社会,由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形成批判理论,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敢于面对高压现状,重点剖析西方工业文明背后所反映出的现代生存危机。
通过启蒙,人类渐渐从原始神话走出,但又面临着全新文化消费的神话中,Hockheimer、Adorno重点分析了资本主义文化工业,对其中所蕴含运转机制进行重点揭露,唤醒沉睡中的人们,从新现代化的社会中挣脱,重新恢复自身自由自在的属性。
不再受到文化工业思想的影响与干扰,解放自我,回归自然。
在文化的研究中,法兰克福学派提出最重要的论断则是文化工业。
“文化工业”这一概念最开始在阿多诺和霍克海默的《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被提出,二战后,娱乐、大众传媒逐渐朝着工业化发展,在销售文化商品时想方设法影响社会大众的意识[1]。
Hockheimer、Adorno最开始在运用“文化工业”概念的过程中,着力创设出一种“颤抖”的效果,将两种完全不同的领域融合起来。
阿多诺和霍克海默运用此概念含义为,马克思对商品生产的普遍批判可以在生产符号产品中运用,特别是具有意识形态、转移作用、审美的“使用价值”的产品的生产。
为了能够在市场上生存与发展,往往需要借助资本。
从根源上来说,生产“消费者”是文化产业的主要业务。
立足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部著作在对文化工业概念进行分析、系统使用的过程中第一个将一种左翼“大众文化”理论创造了出来。
试析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再认识(一)

试析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再认识(一)论文关健词:文化工业文化控制法兰克福学派通俗文化论文摘要:“文化工业”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在新的社会条件下采取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控制形式,它使艺术丧失了对现实的批判和超越功能。
文化工业是资本主义社会语境的产物,中国当代通俗文化不同于文化工业。
对这一理论不能机械搬用。
文化工业是法兰克福学派对资本主义进行文化批判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文艺界对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介绍、传播已逾多年。
但是,近年理论界在对我国大众文化及一些文艺现象进行分析时,存在着机械套用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倾向,对创作语境不加分析,把作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和大众传媒创作的情况一概斥之为“文化工业”作品。
这不仅是对批判理论的一种误读,而且也是对创作界的一种误读。
我们有必要对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进行一次新的梳理,对它的内容和理论性向加以重新定位,以便在对相关问题作探讨时,保持一种清醒的态度和认识。
“文化工业”这一概念肇始于法兰克福学派的哲学批判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甚至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文艺理论,如果离开其赖以支撑的哲学根基,都无法得到真正的理解和阐释。
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认为,作为资本主义文化危机重要表现的工具理性的膨胀和主体的衰落是西方社会发展史上启蒙精神畸形演变的产物。
“启蒙”与“神话”相对。
神话源于人类早期生活,神抵是统治人的自然的象征,人类因无力征服、支配自然,而把自己无法理解和解释的东西归因于神这种虚幻的力量。
启蒙则是追求一种能够驾驭自然的知识形式,旨在把人从恐惧和迷信中解放出来,这不窗是神话的解毒剂。
但是,在启蒙精神中滋生出来的科学技术,把启蒙推向了极端,它不仅成为人统治自然的得力工具,而且人类靠它所创造的物的世界即“第二自然”,反过来成为奴役人、压制人的发展的东西。
把人类从自然的栓桔中解放出来的启蒙精神又亲自把人们送进了它一手挖掘的工具理性的陷阱,走向它的反面,成为新的“神话”,由进步变成了退步。
文化工业批判

浅谈阿多诺的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摘要: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是20世纪3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部分。
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的控制性、欺骗性、标准化以及最大化的追求利润原则等方面的批判是合理的,但是,其文化批判理论也存在许多局限性。
科学辩证地看待阿多诺的文化工业,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文化工业;历史语境;思想渊源;局限性一、阿多诺视野中的文化工业“文化工业”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1947年阿多诺与霍克海默合著的《启蒙的辩证法》中,阿多诺提出并使用了“文化工业”,以此来代替“大众文化”,以免把“大众文化”错以为“大众的文化”。
1、霍克海默首用“大众文化”1942年,霍克海默开始使用“大众文化”来展开批判。
所谓大众文化是指借助大众传播媒介而流行于大众中的通俗文化,如通俗小说、流行音乐、艺术广告等。
它溶合了艺术、商业、政治、宗教和哲学,在闲暇时间内操纵广大群众的思想和心理,培植支持统治和维护现状的顺从意识,被称为巩固现行秩序的社会水泥。
它一方面具有现代文化虚假解放的特性和反民主的性质,与独栽主义潜在地联系在一起,是滋生它的温床;另一方面构成对个人的欺骗与对快乐的否定。
2、阿多诺提出“文化工业”范畴阿多诺提出文化工业范畴,用以诊断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社会。
文化工业是指“凭借现代科技手段大规模地复制、传播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
[1]”阿多诺认为它产生于一些较发达的工业国家,是制作和传播大众文化的手段和载体,它以独特的大众宣传媒介,如电影、电视、收音机和报刊、杂志等,操纵了非自发性的、物化的、虚假的文化,成为束缚意识的工具、独裁主义的帮凶,并以较前更为巧妙有效的方法即通过娱乐来欺骗大众、奴役人,从而显示了启蒙向意识形态倒退,进入了大众欺骗的阶段。
文化工业的“工业”不是指文化是工业,而是指大众文化同一般工业产品一样具有标准化的特点。
3、文化工业的基本特征在阿多诺看来,文化工业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商品化、标准化、欺骗性、操纵性。
论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一)

论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一)论文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文化工业论文摘要: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认为,资本主义文化日益商业化与工业化,使人们丧失了对现存社会反抗的能力,成为统治者进行统治的意识形态工具。
这一理论是当前文化批判理论的重要来源之一,但它也存在着某些缺陷,有待重构。
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曾对大众文化进行过深人批判,其中的“文化工业论”是他们的文化批判理论的核心。
霍克海姆与阿多诺于在20世纪40年代发表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中,把对于文化工业的批判与对于工具理性的批判联系起来,指出启蒙的核心就在于用科学化的、综合化的、工具化的理性来控制自然,把自然从神话中解放出来;但同时,人们对这种理性控制的盲目崇拜,将启蒙精神推至极端,使理性成了用来制造其它一切工具的一般工具。
启蒙理性为了达到对自然的统治,追求知识的普遍性和统一性,把一切都归到了纯粹的量,消除了物质的差异。
数字成了启蒙的规则,从而把思维与数学混淆起来,剥离了知识自身所具有的意义。
启蒙精神在依靠知识对自然的统治过程中,技术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技术成为知识的本质。
技术不仅成为统治自然的工具,而且成了人统治人的工具。
这样,启蒙理性对自由、公正、平等的追求却导致了对人性本身的压抑和扭曲,甚至为了效力于现存制度而疯狂欺骗群众。
这样,启蒙理性也就成为新的统治人的工具。
不仅如此,启蒙理性还造就了人们的顺从意识,使人们形成了程式化的思维方式,越来越象机器一样生活。
由于工具理性盛行,资本主义的文化也堕落成为商品文化,这种文化受价值原则的支配,成为可以大规模生产和复制的特殊商品,文化的创造变成了文化的生产,导致了文化工业的产生。
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霍克海姆与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所创造出的“大众文化”,已经完全丧失了文化本身应具有的特点,使文化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
也就是说,文化被商品化了,文化工业所创造的化关系状态。
文化工业的出现使得文化产品按“标准化”、“一律化”模式大批量制造,结果必然是文化产品丧失其应有的创造性和个性,个性的迷失则带来了“伪个性化”的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文化工业论文摘要: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认为,资本主义文化日益商业化与工业化,使人们丧失了对现存社会反抗的能力,成为统治者进行统治的意识形态工具。
这一理论是当前文化批判理论的重要来源之一,但它也存在着某些缺陷,有待重构。
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曾对大众文化进行过深人批判,其中的“文化工业论”是他们的文化批判理论的核心。
霍克海姆与阿多诺于在20世纪40年代发表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中,把对于文化工业的批判与对于工具理性的批判联系起来,指出启蒙的核心就在于用科学化的、综合化的、工具化的理性来控制自然,把自然从神话中解放出来;但同时,人们对这种理性控制的盲目崇拜,将启蒙精神推至极端,使理性成了用来制造其它一切工具的一般工具。
启蒙理性为了达到对自然的统治,追求知识的普遍性和统一性,把一切都归到了纯粹的量,消除了物质的差异。
数字成了启蒙的规则,从而把思维与数学混淆起来,剥离了知识自身所具有的意义。
启蒙精神在依靠知识对自然的统治过程中,技术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技术成为知识的本质。
技术不仅成为统治自然的工具,而且成了人统治人的工具。
这样,启蒙理性对自由、公正、平等的追求却导致了对人性本身的压抑和扭曲,甚至为了效力于现存制度而疯狂欺骗群众。
这样,启蒙理性也就成为新的统治人的工具。
不仅如此,启蒙理性还造就了人们的顺从意识,使人们形成了程式化的思维方式,越来越象机器一样生活。
由于工具理性盛行,资本主义的文化也堕落成为商品文化,这种文化受价值原则的支配,成为可以大规模生产和复制的特殊商品,文化的创造变成了文化的生产,导致了文化工业的产生。
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霍克海姆与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所创造出的“大众文化”,已经完全丧失了文化本身应具有的特点,使文化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
也就是说,文化被商品化了,文化工业所创造的化关系状态。
文化工业的出现使得文化产品按“标准化”、“一律化”模式大批量制造,结果必然是文化产品丧失其应有的创造性和个性,个性的迷失则带来了“伪个性化”的盛行。
霍克海姆与阿多诺还认为文化工业具有控制和操纵人们意识的意识形态职能,这种控制和操纵是通过它所生产的大众文化不断向人们提供整齐划一和无思想深度的文化产品来实现的。
文化产品控制了人们的消费喜好,剥夺了人们的自由选择,使人们不得不接受文化工业所提供的产品。
同时,文化工业所制造出的无深度的、平面化的文化产品,尽管能使人们在娱乐和文化欣赏中得到放松,但它却又使人们放弃了思想,放弃了反抗的权利,娱乐和文化欣赏因此丧失了其本真的内涵。
文化工业不仅使人们丧失了对现存社会反抗的能力,而且它还通过对消费者进行欺骗,成为统治者进行统治的意识形态工具。
霍克海姆与阿多诺以电影为例,指出“影片向观众保证,他们不需要再做更多的努力,就可以保持现在的状态,他们也不需要努力学习他们所不知道的东西,就得到同现在一样好的报酬。
但是同时电影也向观众报道了经过努力也根本不能改变处境的那个角落的人,因为他们通过自己低微的劳动是根本不能获得资产阶级的幸福的。
”可见文化工业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忍受永远是令人失望的状况,以便能够更牢固的在生活中支配人们的活动。
综合以上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文化工业理论,可以看出这个理论不乏深刻犀利之处,但是任何理论都是产生于特定的历史社会语境,都具有因此而带来的有效性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