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 明清美术
中国美术史明清美术
明清美术浙派:浙江与福建两地从元初以来就与宋代院体传统一脉相承随着两地的画家入宫廷就职明代宫廷绘画呈现了取法南宋画院兼师北宋名师的面貌人称之为院体此派的代表人物是戴进,吴伟艺术上师承南宋院体风格由于他们都是浙江人因此称为浙派.戴进:善山水也工人物和花茑集南宋四家之长.传世作品<风雨归舟图>以兼工带写的方法描绘了风雨交加中的树石渔夫逆风归舟气氛和人物形态有声有色.吴伟:兼有粗笔写意细笔或白描几种.人物画以秀劲见长兼能写真山水以水墨酣畅全以气胜能得自然神韵.吴门画派: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是吴门画家的代表人物是明代声势最浩大影响最深远延续时间最长的文人画派重视诗书画三者相结合崇尚简洁而儒雅的艺术格调以绘画的形式表现理想的文人精神与审美情趣四人或师或友艺术风格各异对后世影响深远沈周:山水人物花卉等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取景平凡简洁喜用粗笔皴点宏敞厚重.<庐山高图>表现庐山山峰叠岭垂直瀑布草木茂盛气魄雄伟.是作者本人思想境界的体现.文佂明:其山水以细笔为只要面目缺少空间纵深表现追求平面感树木稜角分明略有变形唐寅:开创了一种细腰纤瘦眼眉细小樱桃小口的艺术形象<秋风执扇图>描绘一名手执扇面冷漠凄凉于秋风之中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封建时代年长色衰被遗弃妇女的深刻同情仇英:出身工匠跻身于文人画家行列,其工笔人物青绿山水刻画严谨设色艳丽追求幽淡高雅的格调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趣味.<仙山楼阁图>画面群山紧锁与烟云之中楼阁掩映幽深远高. 明清的木板年画: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民间有深厚的基础明清著名的年画产地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山东潍县的杨家垢河北的武强四川绵竹这些地区生产力强艺术水平高.题材内容广泛:戏文故事,仕女娃娃,耕织生产时事风俗等.体裁形式多样制作方法一般是套色版印刷和印绘结合.北方以天津杨柳青为代表,绘制风格主要受到清代画院的影响作品多是人物表现人的各种活动吸取了前代绘画的工笔纤维细写意的传统雕与绘结合笔法匀整细致设色鲜明调子强烈.南方以苏州桃花坞为代表.题材突出城市风光风俗时事.技法采用敷色和彩色套印的方法.有两大特点1木刻接近绘画主要是刀法的创造与改进印后敷色达到效果.2是受欧洲的版画影响,采用线画法案透视阴影加以表现.年画19世纪以后日趋衰落.明清时期戏曲小说版画插图情况1:明代中期因市民文化与民俗文学的昌盛版画在吸取小说插图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2某些著名画家参与创作以即版画工艺的进步又进一步把版画推广到其他的领域不仅提高了版画报艺术的水平而且成了传播画法丰富文人及市民文化生活的一种重要媒介.扬州画派:1是清代活动在扬州的著名画派主要成员有金农,郑板桥,黄慎,李少堂高凤翰等有人成为扬周八怪>2这批画家绘画主要是写意花鸟人物次之山水较少内容主要是梅兰竹菊花鸟枯石等等3在艺术上主张师造化重视创作学古而不拘泥而古4追求书画同源的艺术情趣龚贤:长于山水师董源.风格分为两点1墨龚采用多便的积墨方法浓烈墨色黑中透明2白龚不着晕染简略淡雅作品<山水图><千岩万壑图>龚贤山水是中国画发展重要的里程碑.影响深远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cui王原祁四人合称继承了明末董其昌的绘画理论注重对古代文人画的临摩。
明清美术
“吴门四大家”及吴门画派
►
作为中国绘画史上重要画派的吴门画派因其 重要画家皆为苏州人而得名,创始人沈周与 他的学生文徵明,以及周臣的弟子唐寅和仇 英四人,因有师友关系,所以被称为"吴门四 家",亦称为"明四家&明代中期随着经济生活的繁荣,素称“鱼米之乡、 丝绸之路”的苏州(俗称吴门)涌现出卓有成就的 画家群体,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家最为 著名,人称“吴门画派”。他们的作品大多数表现 江南文人优雅闲适的生活情趣。 ► “吴门画派”的四大家各有千秋,其创始人沈周功 力深厚,不慕功名,最富文人气质,他具有多方面 的文化修养,书法雄厚浑朴,兼工山水、花鸟、人 物,中年画法严谨细秀,用笔沉着劲练,以骨力胜; 晚年笔墨简放粗豪,气势雄强。所作率意纵逸,寓 有野逸之趣,成为明代复兴文人画的先锋。
►
“浙派”的创导者戴进
► 戴进的直接继承者有其子戴泉、婿王世祥、
弟子方钺、夏芷等,均为浙江人,故他的传 派世称“浙派”。受戴进影响,江夏人吴伟 笔墨更为纵放,被称作“江夏派”。 在“浙 派”的影响下,成化、弘治时期宫廷内外的 画风多倾向于粗笔水墨,以挺拔豪放取胜, 风行百余年,直至沈周、文徵明为首的“吴 门画派”崛起而告衰落。
明初宫廷画
►
在明初的宫廷画家中,有些是自元入明的 文人,在画风上仍保持元人传统,如赵原、 卓迪的山水,取法于元四家,郭纯则师承盛 懋,周臣、王仲玉等的人物画,以清淡秀逸 取胜。边景昭的花鸟画与上述等人的师承有 所不同,他直接效法的是宋代的院画,以工 笔重彩著称。
明初画家——吕纪(15世纪)
► 吕纪(15世纪),字廷振,号乐愚,鄞(今浙江宁
►
[明]王 履《华山图册》之一
►
明初文人画王 履《华山图册》
第十一讲 明代美术
明代
绢本设色
《三思图》吕纪 明代 绢本设色
纵219厘米 横107厘米。呂紀 的花鳥畫含有規勸皇帝實行善政的 意思,如在《三思圖》中,畫了三 隻相思鳥,以表示凡事三思而行。
2、浙派和江夏派
真正复兴南宋院体画风并有较大发展、影响广泛的是 “浙派”。这是画史上正式命名的第一个画派,活跃于宣德 至正德年间,与宫廷院画并重于画坛。创始人戴进是浙江人, 后世遂称为“浙派”。 浙派师法李、刘、马、夏,笔致粗 放,注重绘画性的表现。继起者有吴伟,江夏人,画史也称 之为“江夏派”,实属“浙派”支流。他们极大地左右了院 内外职业画家的艺术追求。
纵190厘米 横105.2厘米。此图动 感极为强烈,萧瑟的秋风劲吹着残荷与 秋芦,一只鷙鹰正逆风而下,搏击一只 仓皇逃窜的白鹭,强劲的双翅微微收拢, 头颈向下,锐利的双眼紧盯着下面的猎 物,仿佛刹那间白鹭就要成为它的爪下 之物。残荷下的白鹭则惊叫着拍打翅膀 跃向芦叶深处。下方一只野鸭张着嘴向 上看,而头颈因极度的恐惧向下紧缩。 一只雀儿不知所措,呆望着眼前的一幕 藏,这是借以告戒皇帝不要濫用武功。 画面中芦苇、残荷、莲蓬、白鹭、鸭雀 的安排,正是画家为了更好地体现鹭、 雀遭受袭击时的一片慌乱情景而苦心经 营的。在表现技法上,工中有写,写中 有工。中锋、侧锋和散笔,浓墨、淡墨 和渲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虚实相间, 层次分明,气氛惨淡,结构精到而准确, 体现了生物界一场弱肉强食的惊心动魄 《残荷鹰鹭图》吕纪 的场面,作品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第四节 明代美术
1368——1644年
第一节 概 论
明代绘画随着明王朝社会政治、经济情况的变化,大 致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明代早期社会安定,经济 逐渐恢复,同时统治者在文化上控制严密,因而出现了歌 颂新朝、点缀升平的“院体”绘画。明代中期虽然政治黑 暗,文化高压政策却相对放松,社会中下层文人得以比较 自由地从事艺术创造,反映他们生活和情趣的文人画地位 上升。晚期画坛则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在山水、人物、 花鸟方面各有推进,出现了开拓独抒性灵的写意花鸟画新 领域的人物;南北各有变形人物画与传神的肖像画派;力 倡文人画尤讲求笔墨的华亭山水画派。同时董其昌“南北 宗” 论的影响至为深远,波及清代,将文人画中的笔墨 形式,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明清绘画 PPT
代表作品:
庐 山 高 图 ︐ 纵
︽ 夜 坐 图 ︾
横 台 北 故 宫 博 物 馆
193.8cm 98cm
沈 周 ︽ 松 窗 高 士 图 ︾ ︵ 局 部 ︶
两江名胜图
文征明
文徵明绘画师承沈周,但对他的绘画艺 术影响最深却是元代画家,尤其是赵孟 的艺术。他的小青绿山水、室宇人物和 墨笔古木竹石,明显从赵孟頫画法变化 发展而来,萧疏幽 淡的情调,层层叠叠而不重纵深关系的 布局,山顶平台,浓密的叶苔小点,棱 角清楚的矾头等具有特色的画法,与黄 公望、王蒙、倪瓒的绘画有着一定的继 承关系。文徵明的绘画创作以山水为主, 画法有工细与粗率两种,工细的作品为 多,其中又有着色与不着色之分,题材 内容大体可分为临仿前人或描绘具体环 境景物等。
明朝绘画
明代的绘画成就巨大,大致偏重于文人画 派,往上承袭唐 、宋、元三代的体系,再 经过充分发挥后而自成一家的。明代画风 迭变,画派繁兴。在绘画的门类、题材方 面,传统的人物画、山水画、花岛画盛行,
文人墨戏画的梅、兰、竹及杂画等也相当
发达。
明朝绘画
艺术流派方面
涌现出众多以地区为中心、或以风 格相区别的绘画派系
代表作品:
葵 石 蛱 蝶 图 风 雨 归 舟 图
三顾茅庐图
吴门画派和明四家
“吴门画派”简称“吴派”,一般认为始于沈周,成于文 徵明,加上唐寅和仇英,是为“吴门四家”或称“明四 家”。 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 画家。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因苏州古为吴地, 故又称、沈、文、唐、仇为“吴门四家”。四人中沈周、 文征明都擅长画山水,上承北京山水画的传统;唐寅山水、 人物都很擅长,他们南宋院体为法;仇英以人工笔人物、 青绿山水见称。四人各有所长,先后齐名。但除沈周、文 征明有师承关系外,唐寅、仇英各有内格。因此“吴门四 家”(“明四家”)只是明代四位成就很高四位不同风格 的大家,两并非一个画派之称。明代中期以后“吴派”逐 渐取代宫廷绘画和“浙派”的地位,在社会上、尤其是在 文人士大夫当中受到重现。
明清美术
明代浙派山水画家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约910年生,980年逝世,五代南唐画家。
江南人。
元宗、后主时任画院待诏。
工画人物,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善于描摹神情意态。
存世作品有《韩熙载夜宴图》卷,绘写南唐中书侍郎韩熙载夜宴,该画构图严谨,人物造型秀逸生动,线条遒劲流畅,色彩明丽典雅,在技巧和风格上比较完整地体现了五代人物画的风貌,堪称中国画史上的名作。
该画真实地描绘了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韩熙载纵情声色的夜生活,成功地刻画了韩熙载的复杂心境。
为古代人物画杰作。
但有人将此画断为宋人摹本,未得公认。
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也是顾闳中唯一的传世作品,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韩熙载夜宴图》原两幅,但周文矩所作的一幅失传,今天我们见到的是顾闳中的作品。
顾闳中《夜宴图》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
绢本设色,该图为手卷形式,以韩熙载为中心,全图分"听乐"、"观舞"、"休息"、"清吹"及"宴散"五段。
各段独立成章,又能连成整体。
第一段写韩熙载和宾客们宴饮,听教坊副使李家明的妹妹弹琵琶。
第二段写王屋山舞“六么”,熙载亲自击鼓。
第三段写客人散后,主人和诸女伎休息盥洗。
第四段写熙载更便衣乘凉,听诸女伎奏管乐。
第五段写一部分亲近客人和诸女伎调笑。
头两段最传神,主宾或静听、或默视,集中注意于弹琴者的手上和歌舞者的身上。
击鼓打板的都按节拍演奏,似乎还有声韵传出画外。
由于顾闳中观察细微,把韩熙载夜宴达旦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五个场景,四十多个人物音容笑貌无一不活脱绢上。
画面中乐曲悠扬,舞姿曼妙,觥筹交错,笑语喧哗,更突出了韩熙载心事重重,悒郁无聊的精神状态,每段中出现的韩熙载,面部角度、服饰、动作表情各有不同,但有一点相同,脸上没有笑意,总是深沉、忧郁的。
把一个才气高逸,但神态抑郁,既置身于声色之中,又韬光养晦,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刻划得入木三分。
中国明清时期美术发展简述
中国明清时期美术发展简述中国明清时期美术发展简述明代是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的绘画,是在沿着宋元传统的基础上继续演变发展。
特别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逐渐稳定,文化艺术变得发达起来,出现了一些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与流派。
绘画方面,如以戴进为代表的浙派,以沈周、文徵明为首的吴门派,董其昌、赵左等人的松江派、华亭派、苏松派,蓝瑛则另称为武林派等等,流派纷繁,各成体系,各个画科全面发展,题材广泛,山水、花鸟的成就最为显著,表现手法有所创新。
总的说来,元四家的影响在初期犹存,前期以仿宋"院体"为主;中期以后,以吴门各家为代表,回到继承元代水墨画法的文人画派,占据画坛主流。
整个明代绘画大体可以分为前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这三阶段相互有所区别,但也不能截然分开,而应该说是相互交替衔接的。
明清时代戏曲小说的版画插图版画插图是有力的普及工具,闺范、列女传、状无图考、三教搜神大全、儒教列传之类内容浅显有插图的书格外盛行。
这一类的书的插图虽也有较好的,特别是在雕印技术上有一定成就,其中也出现若干来自生活的真实的形象。
版画插图也被用来形象地介绍科学的和技术性的知识,成为一种具有说明作用的图解。
宋代以来和商业资本一齐发展着的生产技术尤其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齐民要术》(手工业)、《农政全书》(农业)、《军器图说》(军事)、《灸经》、《本草》(医药),以及一些地方志等都利用了插图。
为版画插图艺术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真正的基础的是文学作品,特别是市民文学的戏曲小说。
它表现了丰富多样的生活内容,对于社会的矛盾进行了揭露,对于一些社会现象作了善恶的判断,而深入细致地刻画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心理、意志和愿望。
虽然其中也有封建性的糟粕,而且在明清之际的某些戏曲小说中,士大夫们也有意地想把自己的东西插进去,但市民文学的戏曲小说是最具群众性、民主性的一种艺术形式,人民的爱好抉择与道德的判断就决定了它的艺术力量。
明清美术知识点总结
明清美术知识点总结一、明清美术一般特征1. 逼真写实明清时期的绘画以写实为主,尤其是绘制人物、花鸟和山水的作品,力求逼真。
这与明清时期的社会氛围有关,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各种艺术流派得到了迅猛发展,人们追求精细、真实的艺术作品,追求作品的表现力和真实感。
2. 注重传统继承明清时期的绘画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唐宋的艺术传统,尤其是山水画和花鸟画,多以唐宋画家的作品为模板,借鉴其意境、技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
3. 反映社会生活明清时期的绘画作品往往反映着社会生活,体现着人们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感。
在明清时期的绘画中,经常可以看到宫廷生活、乡野田园、民间风俗等题材。
4. 禅意风格禅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精神追求,也是明清时期绘画的一种风格。
在山水画和花鸟画中,经常可以看到画家对禅意的表现,通过绘画来陶冶情操,追求心灵的超脱。
二、明清绘画流派1. 四王四王是指明清时期的松江画派的代表人物:吴江、唐寅、文征明、祝允明。
他们致力于复古,提倡古画法,师法自然,推崇唐宋画风,但同时也融入了元代画风和南方画风,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个性化的山水画。
2. 八大山人八大山人,又名朱耷,号山谷。
他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人画家,擅长山水、花鸟画,尤以山水最为精通。
他的画风自成一体,注重意境的表达,通常用简练的线条和淡淡的水墨来表现。
3. 精粹派精粹派是明清时期新兴的绘画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文征明、李流芳等。
精粹派的画家主张“以心拟形”,强调画家的主观创造,注重个性和情感的表达。
4. 洪武画派洪武画派是明代初期的绘画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倪同仁、王时敏等,他们注重展现画家自己的个性和情感,作品以大气和神韵著称。
5. 青绿山水派青绿山水派是明清时期的画家在传统山水画的基础上,发展出的一种新的绘画流派。
该派的画家主张用色鲜艳,明快的绿色来表现山的真实感,同时也注重画家的个性和情感的表达。
6. 籀兰派籀兰派是以籀兰山(今天的籀兰山属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为题材的山水画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阮元、陈洪绶等。
明清美术简介ppt课件
ppt课件
6
师从沈周的文徵明(1470—1559),苏州 人。小的时候不是很聪明,但他学习很刻苦, 终于成为一位诗、文、书、画皆能的全才。 他还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为“吴中 四才子”
ppt课件
7
• 唐寅(1470—1525),
与文徵明是好友,但寿
命比文徵明短得多,只
活了54岁。唐寅号称
•
而 出进《马画饰一(戴 行 狂却风(。被次今进 的 风画雨远戴扔,杭( 渔 大得归)进进他州 夫 雨更舟、山炉在) , ,见图夏水里一人 充 又气》(、熔个。 分 简势这圭人掉熔早
。描 绘 了 狂 风 暴 雨 的 运 动 感 括地勾出逆风而行的小船、顺风,他成功地运用浅设色,阔笔扫类题材是宋人常画的题材,但戴)一路,用笔豪放,水墨淋漓。物、花卉皆工。他的山水主要学,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改学绘金铺里看见自己精心制作的银首年是个制作金银首饰的工匠。有),字文进,号静庵,浙江钱塘3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在江南可谓是妇孺皆知,
民间故事《唐伯虎三笑
点秋香》里的“伯虎”
就是他的字。他年轻时
参加科举考试,因无辜
牵涉到一场考场舞弊案
而入狱,出狱后,断了
求功名的念头,从此放
荡不羁、玩世不恭,成
为靠卖画为生的职业画
家。
ppt课件
8
❖ 唐寅的山水画多学李唐、刘松年, 兼及元四家,又曾远游名山,故其 画用笔豪放中见风雅情致,自创一 派。唐寅亦擅长仕女人物画,多用 “院体”工细着色之法描绘。他笔 下的仕女多是下层社会的妓女,他 以同情的态度描绘她们。
• 2 吴伟;受戴进影响最大,有浙派盟主之称,作品《溪山鱼艇图》,《松风 高士图》。
• 3 蓝瑛;活动在明末清初,在画史上被称为浙派殿军,与吴伟,戴进并称浙 派三家。传世作品《白云红树图》,《岳华秋高图》
中美史明清近现代PPT
?
近现代美术
黄宾虹
空
山
黑、密、厚、重
鸣
积墨法 披麻皴
琴 图
浑厚华滋
?
黄宾虹 ?湖滨山居?
近现代美术 描绘长江连绵数千里,横贯中华大地。“泼 写兼施、色墨交融〞的风格,具有强烈的个 性,豪迈奔放、雄浑苍茫。
?长江万里图? 张大千
抽像表现主义
近现代美术 1959年为人民大会堂所绘的巨幅山水画。画面上旭日东 升,江山壮丽,画家为表现出新中国的勃勃生机。 采用全景式构图方式。右上角的太阳,耀目夺目,光辉一 片,预示着中国前景冲破了灰暗的天空,迎来的都是光明 。是一幅具有很强烈政治色彩的国画作品。
张之洞
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
1902
1906
清代美术
01 绘画 02 园林建筑 03 工艺美术
清代美术—园林建筑 故宫
保和殿 中和殿 太和殿
清代美术—园林建筑 中国古典园林之首
颐和园
清代美术
01 绘画 02 园林建筑 03 工艺美术
清代美术—工艺美术
五彩瓷-康熙时期盛
粉彩瓷-始于康熙
明代美术—绘画·山水画
?庐山高图? 沈周
创始人
明代美术—绘画·山水画
?真赏斋图? 文征明
明代美术—绘画·山水画
唐寅 以画为业 几乎每画必题诗 “六如居士〞 “桃花庵主〞 “江南第一风流才 子〞 ?王蜀宫妓图? ?秋风纨扇图?
?看泉听风图轴?
明代美术—绘画·山水画
?王蜀宫妓图? 唐寅 三白
额、鼻、颔
?流民图?局部
称得上是20世纪上半叶最大的一 幅真实反映民族悲剧的人物画卷
?杜甫像?
近现代美术
明清美术
明确提出“文人画”名称的明代末期,当时的概念主要是指承袭“水墨渲染”一体的山水画而言。
虽然表面上是从笔墨表现形式上来与继承“青绿”“钩斫之法”相区别。
事实上它是特定历史条件下,持有一定的艺术观点、主张,具有一定思想倾向的一部分士大夫画家的自我标榜。
”文人画”的复杂性除了自身的矛盾而外,更在于后人由于顾名思义想当然地把其范围扩大了,往往把从艺术思想观点到艺术实践大不相同甚至针锋相对的画家、流派,仅仅依其身分的相近,而一概目之为“文人画”家。
但是,文人画的某些画家与某些作品,也有不同程度的生活气息和创造性,表达了一定的情感内容和审美理想,在笔墨表现功能的发挥上,也取得不容忽视的效果。
明清时期的画家们部颇注意追求笔墨风格和画面的效果,但并不是人人都有所创造。
而且在表现了一定风格的作品中,艺术风格也不全是健康的。
艺术风格是画家用绘画艺术形式概括生活、表达思想情感的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体现着与作者生活理想相联系的审美理想。
在明清绘画的诗意的想象和艺术风格中所体现的美的理想,有各种不同的类型。
如高雅、古拙、稚朴、天真、泼辣等审美情趣的追求。
明清画家运用笔墨的方法,包括皴擦点染用笔的快慢、轻重、正锋和侧锋,用墨的浓淡、干湿等,很多画家都有自己熟练的实践经验。
这些技法的传授和影响,促成了许多画派的形成。
这些熟练的技术对于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发挥表现手段的特长,从而对实现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内容的目的是很有用的。
(一)吴门四家的作品及风格特征明中期,吴派兴起,始创于沈周,成于"文徵zhǐ明",另有唐寅、仇英等,沈文唐仇合称“吴门四家”沈周:早期谨细,师法王蒙,后期粗简,师法吴镇。
《吴门十二景》《庐山高图》文徵明:也分粗细风格,以细见长《绿荫清话图》《真赏斋图》等唐寅(唐伯虎):题材处理方面更重思想性。
《骑驴归思图》《春山伴侣图》仇英:青绿水墨均有,《桃源仙境图》《停琴听阮图》4、董其昌的画风及代表作品追求以书法入画所导致的笔墨联系变幻的表现力。
六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第11课《青花瓷》|浙美版 (共45张PPT)课件
听过第一集,我就被深深吸引了,说 书人开 宗明义 就告诉 听众这 本书姓 金不姓 黄,然 后通过 归纳总 结,把 这本奇 书的主 要情节 都呈现 出来。 边叙述 边归纳 ,边归 纳边讲 解,边 讲解边 评说, 把所有 的要点 都讲的 明明白 白。我 被深深 吸引了 ,花了 两天时 间听完 了29集 ,越听 越爱听 ,越听 越觉得 就像自 己亲自 阅读一 样,比 自己读 的不但 省力, 而且说 书人把 相同的 内容梳 理在一 起,听 过之后 别提多 明白了 。尤其 是最后 一集的 总结式 解读, 把中国 个人资 本的原 始积累 与西方 政府掠 夺性的 资本积 累做了 比较, 得出了 在英国 工业革 命后西 方资本 主义得 以发展 ,而中 国的封 建制度 限制了 商业的 发展, 从而导 致了中 国近代 史的悲 哀。 一种痛叫做,我本可以,却没能坚持 。
明清美术
吹箫引凤 仇英 册页 绢本 设色 纵41.1厘米 横33.8厘 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吹箫引凤》,描绘 的是秦穆公之女弄玉 在凤楼上吹箫引来凤 凰的故事。
写意花鸟画
明代花鸟画有两派: 一是工整艳丽派。以边文进、吕纪为代表 一是崇尚士气的写意派。以徐渭为代表。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 青藤道士、天池山人等,浙江山阴 (今绍兴)人。徐渭多才多艺,在书
唐寅(1470—1525), 与文徵明是好友,但寿 命比文徵明短得多,只 活了54岁。唐寅号称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在江南可谓是妇孺皆知, 民间故事《唐伯虎三笑 点秋香》里的“伯虎” 就是他的字。他年轻时 参加科举考试,因无辜 牵涉到一场考场舞弊案 而入狱,出狱后,断了 求功名的念头,从此放 荡不羁、玩世不恭,成 为靠卖画为生的职业画 家。
沈周(1427—1509), 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 石翁。出身江苏吴江一个 望族,祖上三代以诗画闻 名,家藏书画甚多,亲朋 好友也多收藏,故见多识 广,诗文书画皆精。
沈周性情豁达,与人为善, 当时社会上伪造他画的人很 多,但沈周并不追究。一次, 有一个穷画家因母亲病重无 钱医治,只好仿了一幅沈周 的画,为卖好价钱,他拿画 去求沈周题款。沈周不仅题 了款,还提笔修改润色,并 送来人出门,结果那幅画卖 了个好价钱,救了那个穷画 家的母亲,可见沈周为人很 善良。沈周早年主要师法王 蒙、黄公望,后醉心于吴镇。 他的画风有两种,一种是40 岁以前的作品,用笔比较细 腻,称“细沈”;40岁后, 笔墨较为粗放,称“粗沈”。
侍君王宴紫薇。花柳不知人 已去,年年斗绿与争绯。”
这首诗点明了画题,指出宫伎 这样精心打扮,只为了献媚, 赢得君王宠幸。他以同情的态 度批判了这些宫伎的生活态度。 此画造型匀称,笔法细谨,用 色鲜艳,雅俗共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熙南巡图》是以康熙南巡为题材的大型国 卷。每卷画中均有康熙的形象,画面都是以皇 帝为中心逐步展开的。作者在描绘时,将皇帝 南巡所经过的地方和事情如实地表现出来,另 一方面又大量地反映了当时的一些风土人情, 地方风貌及经济文化景象,从侧面反映了当时 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生产劳动。此画继承了我国 长卷风俗画历史的传统,吸取了“清明上河图 ”等优秀作品的精华,在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方 面都有所突破。
在表现自然美的艺术意境上反映了一定的消极、恬 淡、孤高、闲逸的情感色彩。此外,观赏此图,不 难领会格法虽然严谨,却透露天真烂漫的笔墨情趣 ;线条流畅,而有骨体,色泽湿润,而奇巧幽深。
牡丹仕女图
唐寅
立轴纸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藏
赏析
《牡丹仕女图》意兴潇洒,远笔如行云流水。此图 画高髻仕女,右手持扇下垂,左手拈花上擎,体态 丰盈,举止有安详之态,头部勾勒精人晕染匀净, 似富贵人家少妇。画脸、手等处流丽圆畅,而衣裙 、披肩、腰带则以飘举方折之笔出之,这种方圆兼 施富有对比的笔法,增强了这位少妇轻移莲步的动 态美。设色浅淡清雅,人物发髻扎带和身躯下半部 共有四处敷用淡硃色,而披肩和牡丹的叶子却用浅 浅的蓝色,两色相映衬,使画中人愈加显得明丽可 人。汪砢玉在《珊瑚网》中评曰: “董其昌云:唐 伯虎虽学李晞古,亦深于李伯时,故人物、舟车、 楼观,无所不工。”唐寅在图上方自题一绝: “牡 丹庭院又春深,一寸光阴万两金,拂曙起来人不解 ,只缘难放惜花心。”
唐寅
唐寅 (1470一1523) 中国明代画家,文学家。字子畏、伯虎, 号六如居士 (谓人生如幻、梦、泡、影、露、电), 、桃花庵主,自称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商贩家庭,少时 读书发愤,青年时中应天府解元,后赴京会试,因舞弊案受牵连 入狱,出狱后又投宁王朱宸濠幕下,但发现朱有谋反之意,即脱 身返回苏州。从此绝意仕途,潜心书画,形迹放纵,性情狂放不 羁。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 、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 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多为仕女及 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 ,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 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 ,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 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 风纨扇图》、《枯槎鸜鵒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 之作,能表达出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 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著《六如居士集》,清 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
清代前期与“四王”齐名的画家还有吴历和恽寿平,并 称为“清初六家”。
王时敏 清初宫廷画风的主要代表,同时也开创 了 “娄东派”。字逊之,号烟客,晚 号西庐老人,江苏太仓人。少年时为董 其昌、陈继儒所深赏。祖父王锡爵为明 朝万历年间相国,家本富于收藏,对宋 、元名迹,无不精研。王时敏少年时学 画,颇多方便。“每得一秘轴,闭阁沉 思。”对黄公望山水,刻意追摹。入清 后隐居不仕,工诗文、书、画。擅长山 水,富于收藏。精研宋元名迹,又受董 其昌影响,摹古不遗余力,深究传统画 法,表示“唯此为是”。他笔下的作品 干湿笔互用,墨色有的醇黑,有的清淡 ;风格有的工细清秀,有的浑厚苍劲, 意境疏简。却因缺乏对自然的真切感受 ,作品多流于笔墨章法之变化。
在“南北宗论”中提出“文人画一词”。(见 课本157页) 是指文人大夫所画的一类带有抒发文人情感意 味的绘画。并认为南宗是“文人画”。其主要 特征是,从思想上主张个性抒发、情感宣泄; 从艺术上看不拘古法,注重文人书卷气和笔墨 情趣;从表现题材上来看多以山水、花鸟为主 。
书法
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 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 园劲秀逸,平淡古朴。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 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在章法上,字与字 、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 法。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 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 六 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在当时已"名 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 (《明史· 文苑传》)。
董其昌 (1555—1636) 中国明代画家,书法家,绘画理论家。字玄宰,号 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曾任庶吉士、南京礼部尚书、太 子太保,卒赠太子太傅,谥文敏。其人霸道,横行乡里,为地方一霸。但 富文艺才能,工诗文书画。其画长于山水,主要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 、倪瓒等,并加以变化。作画长于用墨,意趣简淡,层次分明;用笔多 皴、擦、点、染互施,丰富多变。设色则青绿、浅绛兼用,或鲜丽而不 妖妍,或简淡而又沉着。画面布局多取近坡树、中水、远山的三段法, 缺少变化。画风天真秀润,幽淡简远。书法长于行、草、楷诸体,能广泛 师法唐宋诸家,其书结构巧妙,笔致率易自然,墨色有浓淡变化,结体秀 媚攲侧,书风疏宕秀逸。其绘画有《赠稼轩山水》、《岚容川色图》、 《林和靖诗意图》、《昼锦堂图》等;书法有墨迹《月赋》、《三世诰命》 、《临柳公权兰亭诗》、《临张旭古诗帖》及大量的题跋等传世。 董其昌著有《容台集》、《画禅室随笔》等,集中收录了他的绘画理 论。其主张绘画既要师古人,也要师造化,提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观 点,强调画家要有丰富的文艺修养和生活阅历。提出绘画的南北宗论,将 文人画家比作南宗,职业画家比作北宗,崇南贬北。他还主张书画融和, 提倡书卷气。这些理论对清代的文人画产生了极深刻的影响。 《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
明清美术教学研究
明代美术
明代的社会背景 吴门画派 写意花鸟画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明代的社会背景
明代手工业迅速发展,商品经济繁荣,在江南产生了 资本主义萌芽。促使 了市民文艺的发展,通俗文学的 发达。如,四大名著之三《水浒》《三国演义》《西 游记》等问世。这种新的文化氛围,直接影响了美术 创作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 郑和7次下南洋,促进了明代与南洋各国的文化交流。 为明代美术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明代社会中产生的新文化思想和审美情趣渗入了文人 画,形成了重个性、重独创的一代文人画家。
《 竹 石 图 》
赏析
《竹石图》乃徐渭佳作之一,画中竹石湿润蓊 郁,画家在半生的纸上,运用娴熟的草书笔法 任情挥写,充分显示出驾驭水墨技巧的功力, 特别是那块以淡墨染面、浓墨积阴的石头,更 见玲珑剔透。画上自题诗云:“纸畔濡毫不敢 浓,窗前欲肖碧玲珑。两竿梢上无多叶,何自 风波满太空?”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南北宗论”
中国画史上文人画家与职业画家两大不同的风格体系。为明 代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一书中提出。他借鉴我国佛教禅 宗从唐代分为南北宗论的事例,提出我国山水画从唐代开始 ,也分为南北宗的说法,后代称“南北宗画论”。 他指出,北宗起源于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 傒、赵伯驹、赵伯骕以至马(远)夏(圭)辈。 南宗则王摩诘(王维)始用渲淡,一变勾斫之法,其传为张 璪、荆(浩)、关(仝)、董(源)、巨(然)、郭忠恕、米家 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 他将唐至元代的绘画发展,按画家的身分、画法、风格分为 两大派别,认为南宗是文人之画,而北宗是行家画,崇南贬 北,提倡文人画的南宗,贬抑行家画的北宗。在南北宗论中 董其昌亦有自相矛盾之处,标准不一,对同属南宗的文人画 家的评价亦有褒贬等等,反映了理论上的混乱。与董其昌同 时的陈继儒、莫是龙、沈颢等人亦倡导或赞成南北宗论,他 们彼此呼应,对明末及清代的绘画发展产生了影响。
写意花鸟画
明代花鸟画有两派: 一是工整艳丽派。以边文进、吕纪为代表 一是崇尚士气的写意派。以徐渭为代表。
徐渭(1521-1593),字文清,后改字 文长,别号青藤、天池、田水月等, 山阴人。他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文学艺 术家,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名画家之一 。徐渭多才多艺,在书画、诗文、戏 曲等领域均有很深造诣,且能独树一 帜,给当世与后代都留下了深远的影 响。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 ,一改因袭模拟之旧习,喜用泼墨勾 染,水墨淋漓,重写意慕生 ,不求 形似求神似,以其特有之风格,开创 了一代画风。山水、人物、花鸟、竹 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公认 为青藤画派之鼻祖。所著有《徐文长 全集》、 《徐文长佚草》及杂剧《四声猿》, 戏曲理论《南词叙录》等。
清代前期美术:清初四王和清初四僧
清代中期美术:扬州画派与金陵画家 清代晚期美术:宫廷画家与海上画派
清代社会背景
清代前期美术:
清初四王和清初四僧
清初四王
是指清初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位画家。他们 继承明末董其昌的绘画理论,注重对古代文人画集古临 摹,强调继承传统,对我国山水画技法的发展有一定积 极意义。但是他们只重临古,忽视了对客观世界的观察 体验,使其绘画缺少了生气和创意,有走程式化的趋势 。他们认为画山水要“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 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
徐 渭 《 墨 萄 葡 图
》
赏析
徐渭的《萄葡图》,此图纯以水墨写葡萄,随意涂抹点染, 任乎性情。画藤条纷披错落,向下低垂。以饱含水分的泼墨 写意法,点画葡萄枝叶,水墨酣畅。葡萄珠的晶莹透彻之感 ,显得淋漓酣畅。可看作是文入画中趋于放泼的一种典型。 作画状物不拘形似,仅略得其意,重在寄兴遣怀。此图将水 墨葡萄与作者的身世感慨结合为一。徐渭在画上自题诗曰: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 抛闲掷野藤中。”从中可得知此图作于五十岁以后,一种饱 经患、抱负难酬的无可奈何的愤恨与抗争,尽情抒泄于笔墨 之中。在徐渭笔下,绘画不再是对客观对象的描摹再现,而 是表现主观情怀的手段。他又善于以草书之法入画,此幅用 笔,似草书之飞动。淋漓恣纵,诗画与书法在图中得到自如 充分的结合。其画面上所呈现的那种乱头粗服的美,较之元 代画家的逸笔草草,更具有一种野拙的生机力感。正如他自 己所说: “信手拈来自有神”, “不求形似求生韵”。此图 署款: “天池”,“湘管斋”朱文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