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视野中的民族性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视野中的民族性格

孙利佐斌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 民族性格又叫国民性格,一直是人们关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心理学对民族性格的研究,交代了民族性格研究的大背景,分析了影响国民性格发展变化的因素,如文

化、社会、经济等,并对有关中国人民族性格研究的一些典型观点和实证研究作了一个回顾,并指

出,要发展中国经济现代化,有必要培养出一种健壮的民族性格。

关键词: 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民族性格;中国人

中图分类号: B8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187(2003)002-0008-03 社会心理学中,民族是指居住在一定的地域、过

着大体相同的经济生活、在民族语言基础上形成的

共同文化和心理素质的有历史为基础的集

团。[1](P70-74)在共同文化的背景下形成的共同心理

素质不但是划分民族的重要标准,有时还是唯一的

标准。要明晰民族的内涵,有必要先区分一下“民

族”和“种族”这两个概念。民族和种族有所不同,种

族强调某个集团在生理基础上的相似性,而民族则

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民族心理素质

是民族文化的沉淀;另一方面,作为民族文化代表的

民族心理素质又反映和影响着民族性格。可以认

为,文化是民族性格的放大,而民族性格则是文化的

深层结构。

民族性格是一个民族的群体人格,是在特殊的

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为一个民族大多数成员共

同拥有的各种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总和。它赋予了民

族心理以质的规定性,这种质的规定性足以将一个

民族和其他民族区别开来。[2](P479-488)民族性格又叫

国民性,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中的国民性包含着一

个国家国民的心理和性格。民族性格起作用的范围

很广泛,不论哪一个人和哪个群体的成员身上都深

深地刻着民族性格的烙印。民族性格对所有的国民

都起着定型的作用,民族越古老,历史越悠久,民族

性格就越深沉、含蓄、执着。

在心理学领域,最早涉足民族性格研究的,是德

国心理学家冯特和英国心理学家、人类学家里弗

冯特(1900-1920年)提出,要通过语言、神话、风

及艺术来“研究以人群的一般发展和有普遍价值

共同的精神产物发生为基础的心理过程”;[3]里弗

则用民族性格来说明种族的壮大或是萎缩。勒温

年代对比了德国人和美国人的国民性,他认为德

人防卫心理比较的表浅,而美国人的防卫心理相

深沉。所以,德国人与人交往不够直率,但是他们

较的脆弱,容易成为死对头或者患难知己,而美国

则不然,虽然表面上比较容易交往,但要和他们成

患难知己却很难。[2]

一、民族心理的理论

许多心理学家对民族心理感兴趣,他们试图

心理学的理论对民族心理的形成和民族精神活动

倾向性作出解释。其中较有影响的理论有下列

种:

1.“民族心”说。第一个对民族心理现象进行

统研究的是冯特。他晚年用毕生的精力研究民族

理,1900年发表《民族心理学》10卷本。他认为民

共有一种精神,这种精神贯穿在整个民族本性中。

种精神是一个民族本性的承担者、实体。他认为民

心不存在于个人的心理过程中,不是用个人心理来

明的,而是存在于一个民族的语言、风俗、神话、艺

法律等文化现象中,只能到民族共有的现象中

·8·

收稿日期:2003-03-08

作者简介:孙利(1979—),女,华中师范大学心理系硕士研究生;佐斌(1966—),男,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

主要从事青少年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教学与研究。

找。[4](P226-230)

依照冯特的观点,研究民族性格要寻找的是一

个民族成员中绝大多数成员所共有的心理品质,而

不是基于对个人人物的思考或者观察来推测中国人

的性格。外国人对中国人国民性格的总结实际上很

容易犯这样的错误。但是,单纯从民族的语言、风

俗、神话、艺术、法律等文化现象中寻求也容易走向

形而上学,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2.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心理学家荣格创造

性地发展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他认为人类精

神由若干个不同的彼此相互作用的系统和层次组

成,包括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

识是一个储蓄所,它储蓄着所有那些“原始意象”。

这些意象是从祖先那儿继承过来的。这种意象的继

承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可以有意识地回忆或拥有他祖

先所拥有过的那些意象,而是说,它们是一些先天的

倾向或潜在的可能性,即采用与自己祖先同样的方

式来把握世界和作出反应。荣格认为,从个体出生

的那一天起,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就给个人的行为提

供了一套预先形成的模式。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是指通过文化传统和历史遗

传下来的一种认知潜在状态,实际上是人类文化通

过一代代人遗传而形成的、在群体生活的深层起作

用的无意识现象,它和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分不开。集体无意识的“原型”具有群体认识模式作用及结构作用。荣格的“原型”指的是无意识的内容,即最初模式的意思,所有与之类似的事物都模仿这一模式。集体无意识的原型模式及其结构作用,在荣格的分

析中,表现在原型对情结的作用上。他的“情结”,指的是个体无意识中一组一组的心理内容可以聚集到

一起,形成一簇心理丛。事实上,原型乃是情结的核心。它把与它相关的经验吸引到一起形成一个情

结。情结从这些依附着的经验中获取了充足的力量

之后,可以进入无意识中。原型只有充分形成情结

和核心,才可能在意识和行动中得以表现。

荣格用“集体无意识”来处理先天和后天的关

系。在他看来,个体后天发展出来的任何行为方式

都是因为“集体无意识”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个体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后天发展程度的不同。他用“情结”和“原型”来规定各个民族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也即是民族性格的内容。荣格的理论能够解释民族性

格的形成。但是,“集体无意识”和“无意识”一样仍旧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虚体。[5](P39-47)

3.弗洛姆的社会无意识理论。弗洛姆在弗洛

德的无意识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社会无意识”的

念。弗洛姆认为社会无意识是指一个社会的大多

成员共同的被压抑的意识领域,是这个社会不允

其成员们意识到的内容。弗洛姆指出,社会无意

是通过社会过滤器形成的。每一个社会,通过自

的生活和联系的方式、通过感情和知觉的方式,发

了一个决定认知形式的体系或范畴,这就是社会

滤器。它决定社会的成员注意什么,不能注意到

么。社会过滤器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个部分是

言,通过它的词汇、语法和句法,通过固定在其中

整个精神来决定哪些经验能进入我们的意识。第

部分是逻辑学,也就是一种特定的文化中直接指

人的思维的规律。第三部分由社会禁忌所组成,

划出了一个边界,在允许范围之外的任何思想和

觉被阻止在意识层次之外。[6](P93)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设想了一个“瓶颈”,

“社会过滤器”来解释民族成员的选择倾向性,看

去也非常的合理,而实际上他的“社会过滤器”和

格的“集体无意识”一样,只是一个非常形象生动

类比罢了。

二、民族性格的发展变化

冯特、荣格、弗洛姆等心理学家都认为一个民

存在着融汇于整个民族的民族精神,而且告诉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