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功能
心理学 名词解释
78自尊感的功效:自尊的人渴望表现自己,进取心强,关心自我形象,对平等有强烈的要求,热爱真理,尊重客观现实,因此自尊心能使人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成为推动人不断进取的巨大动力。缺乏自尊心会使人产生自卑心理,自轻自贱,妄自菲薄甚至自暴自弃。缺乏自尊心的儿童在和他人交往时常常发生困难,有了孤独感,荣誉,成就地位等社会要求水平降低,丧失积极向上的勇气和决心,变得意志小城,遇到挫折有可能就此沉沦
4.意志:是人自觉的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调节和支配行动,从而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5.挫折感:是个人动机性的活动受到阻碍后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挫折:是指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和阻碍,预订目标不能实现是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也就是俗话说的碰钉子。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行为
72个性倾向性: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特征,他是推动人际性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虽活跃的因素,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73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
74气质的体液说: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
75高级神经活动与气质:强度,均衡性,灵活性
76气质类型及特点:胆汁质型 性情暴躁,动作迅猛,多血质,活泼型,性情活跃,动作灵敏,粘液质,稳重型,性情沉稳,动作迟缓,抑郁质,抑制型,性情脆弱,动作迟钝
11.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自己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
12.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贯穿着积极思维的知觉,观察是最高级的感知觉水平。
13.观察力:即观察的能力,是经过后天的系统训练逐渐形成的一种带有个性心理特点的能力。
[2023秋期版]国开电大本科《心理学》在线、纸质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答:影响记忆提取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加拿大认知心理学家塔尔文等人提出的编码特异性原则 。该原则认为,什么样的信息得到存储取决于所知觉到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怎样被编码加工,而巳存储的信息又决 定了什么样的提取线索是有效的,可以通过它来提取巳存储的信息。也就是说,当提取线索与编码时的情境相匹配 时,
(3)干扰说。干扰理论认为,如何看待婚前性行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剌激的干扰所致。
(4)应抑说。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谈谈复习时应遵循的策略。
答:(1)及时复习。
(2)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如果记忆材料所需时间较短,可用集中复习;如果时间较长,分散复习效果较好。开 始复习的时间,间隔条短,以后可以长一些。
理。另外,团体心理离不开个体心理,同时,团体对个体心理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影响着个体心理的形成和发 展。所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个体心理也有社会心理。
.试述格式塔学派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
答:格式塔学派的心理学家对图形的组织问题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总结出如下一些图形的组织原则。
(1)临近原则。空间上比较接近的剌激物会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意识: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对现实生活的知觉体验。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催眠:是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一种介于清醒与睡眠之间、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感觉: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最初阶段。外部的物理剌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
心理学简答题24351
简答题1.简述心理学的功能。
(1)描述和测量。
(2)解释和说明。
(3)预测和控制。
2.列举几种常见的不同意识状态,并简要说明意识的作用。
意识状态包括:(1)睡眠与梦。
(2)催眠。
(3)白日梦和幻想。
(4)特殊药物下的意识状态。
意识的作用:(1)意识对人所觉察的核注意的范围进行限制,从而减少刺激输入的流量。
(2)意识使人们依据知觉的组织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和事件。
(3)意识使人们能利用过去的记忆兑现时输入的信息作出最佳的判断和行为。
(4)意识的能动性使人们可以有限度地超越外部的信息内容,在其范围之外建构他们的意识内容。
3.简述注意的特点及外部表现。
注意的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外部表现:(1)、产生适应性运动;(2)、无关动作停止;(3)、生理变化。
4.举例说明注意的种类及其特征。
(1)不随意注意,又称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初级表现形式。
不随意注意是一种被动的注意,缺乏预定的目的,容易受客观刺激物特点的影响,单凭这种注意是不可能进行系统学习和艰苦工作的。
所以只有把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结合起来,才能发展注意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2)随意注意,又称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它是注意的一种高级形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
是在不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3)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在特征上,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是既有自觉目的、明确的目的,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是人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
培养随意后注意关键在于发展对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
5.简述四种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
6.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常见的恒常性有哪些知觉恒常性: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但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稳定的特点。
举例说明心理学的功能_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举例说明心理学的功能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具有广泛的研究领域和重要的功能。
通过揭示人类行为和思维的规律,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以及解决个体和群体面临的心理问题,心理学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心理学的功能进行阐述,并分为四个主要部分。
首先,在"2. 心理学的功能"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心理学所具有的三大功能。
其次,在"3. 揭示人类行为和思维的规律"部分,我们将探讨实验方法在心理学中的应用、认知心理学对人类思维过程的研究以及行为主义对人类行为模式的解析。
然后,在"4. 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部分,我们将讨论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所起到的作用、组织心理学对组织效能和员工幸福感影响研究以及社会心理学对集体行动和互助行为推动力量研究。
最后,在"5. 解决个体和群体面临的心理问题"部分,我们将探究应激与适应性反应研究、心理咨询与心理疾病治疗方法以及人际关系和沟通问题的解决。
最终,在"6. 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全文。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举例说明心理学的功能,旨在增进对心理学的认识和理解,使读者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并为读者提供相关领域的实证研究作为参考,从而推动人们更加关注并运用心理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2. 心理学的功能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多种重要功能,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释。
2.1 揭示人类行为和思维的规律心理学通过观察、实验和研究等方法,致力于揭示人类行为和思维的规律。
它探索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情感、认知和行为表现,并试图找出其中的普遍性和规律性。
通过了解这些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思维的本质,进而改善我们自己的生活。
具体来说,在心理学中,实验方法被广泛运用以研究人类行为。
简述心理学各流派的主要观点与特征
心理学各流派的主要观点与特征1. 结构主义心理学结构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的早期流派之一,它关注人类意识的结构和组成。
以下是结构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和特征:•研究对象:结构主义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意识的结构和组成,通过分析感知、认知和情感等元素来了解人类思维过程。
•方法论:结构主义者采用实验方法,通过让被试者描述他们在特定任务或情境中的体验来获取数据。
•原子论观点:结构主义者认为意识可以被分解为基本的感觉和知觉元素,类似于化学中的原子。
•内省法:内省法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法,被用于研究个体在经历某种体验时所产生的感受和想法。
•提出“三个自我”:结构主义者将人类意识分为三个层次,包括生物自我(基本生理需求)、社会自我(社会角色和期望)和精神自我(个体独特性格)。
2. 功能主义心理学功能主义心理学是对结构主义心理学的一种反思和批判,它关注人类意识的功能和目的。
以下是功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和特征:•研究对象:功能主义心理学关注人类意识在适应环境中的作用和功能,强调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方法论:功能主义者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观察行为并分析其目的和效果来获取数据。
•关注行为的目标:功能主义者认为人类行为是有目标和意图的,它们可以帮助个体适应环境、满足需求和实现目标。
•强调实用性:功能主义心理学追求实用性,关注如何利用心理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教育、工业管理等领域。
•倡导个体差异:功能主义者认为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并且这些差异对于适应环境和实现目标至关重要。
3. 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它将注意力集中在可观察到的行为上。
以下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和特征:•研究对象:行为主义心理学关注可观察到的行为,忽略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方法论:行为主义者采用实验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和测量行为来获取数据。
•强调学习:行为主义者认为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他们关注如何通过刺激和反馈来塑造和改变行为。
普通心理学-2-3脑功能学说
三、脑功能学说(一)定位说✧(1)颅相学1、创始人:加尔、斯柏兹姆2、观点:1)根据头部的隆起部位来确定一个人的人格和智力2)相信脑的不同部位负责不同的心理官能3、作用:把人的心理官能与颅骨的外形特征联系起来,企图揭示他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因而推动脑功能定位的研究4、缺陷——不科学:1)列举的许多官能没有精确的定义,也无法进行定义2)颅骨某些外部特征与皮层的发育程度不是严格对应的,因此不能用颅骨的外形特征来推测脑的发育程度,更不能以此来说明人脑的能力的高下✧(2)脑功能的定位说1、观点:脑的机能是由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负责的2、临床证据:1)波伊劳德a语言定位于大脑额叶b人们用右手书写、击剑,波伊劳德认为,对这些行为的控制可能在左半球2)布洛卡:发现左额叶受损导致运动性失语症,提出脑机能定位的思想3)威尔尼克:发现听觉性失语症,确定语言功能是特定脑区的功能4)潘菲尔德:用电刺激法研究颞叶,发现记忆可能定位在颞叶5)杏仁核和海马与记忆有关6)下丘脑与进食和饮水有关(二)整体说✧(1)创始人:弗洛伦斯1、研究方法:局部损毁法2、观点:1)不存在皮层功能的定位,强调脑功能的整体性2)皮层破坏的区域越大,智力功能的丧失就越严重3)如果有足够的组织保留下来,所有的功能就能康复3、作用:强调脑功能的整体性,对加尔提出的颅相说进行了批评4、缺点:1)弗洛伦斯所用的实验动物都没有新皮层2)弗洛伦斯所说的动物智能(主要是运动、吃喝)与加尔所说的人的智能是完全不一样的✧(2)著名代表人物:拉什利1、研究方法:脑损毁法2、实验:脑损伤小白鼠走迷宫3、实验结果:大脑损伤后,动物习惯形成出现很大障碍,这种障碍与脑损伤部位无关,而与损伤面积的大小有密切关系4、提出理论:整合论1)均势原理:大脑皮层的各个部分几乎以均等的程度对学习发生作用2)总体活动原理:大脑是以整体发生作用的;学习效率与大脑受损伤的面积大小成反比,而与损伤部位无关(3)“细胞集合”理论整合论得到40年代末出现的“细胞集合”理论的支持(三)机能系统学说1、代表人物:鲁利亚2、观点:1)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2)在机能系统的个别环节受到损伤时,高级心理机能确实会受到影响,从这个意义讲,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是一种动态的和系统的机能定位3)根据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鲁利亚把脑分成三个互相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3、鲁利亚的脑的三个机能系统1)第一机能系统——动力系统(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a组成:脑干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等b基本功能:i.保持大脑皮层的一般觉醒状态ii.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和感受性iii.实现对行为的自我调节2)第二机能系统——信息处理系统(信息接收、加工和储存的系统)a组成:位于大脑皮层的后部,包括皮层的枕叶、颞叶和顶叶以及相应的皮层下组织b基本功能:i.接收来自内、外的各种刺激(包括听觉、视觉、一般机体感觉)ii.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和综合)iii.把信息保存下来3)第三机能系统——行为调节系统(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a组成:额叶的广大脑区b这个系统受到破坏时,患者将产生不同形式的行为障碍4)三个机能系统的关系——动态联系:鲁利亚人为,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每个机能系统又起各自不同的作用4、鲁利亚的贡献:鲁利亚关于心理机能定位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高级心理神经活动的理论,引起了各国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的普遍重视(四)机能模块说1、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认知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中出现的一种重要理论2、基本观点:1)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2)这些模块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现复杂而精心的认知功能的基础3、理论支持:认知科学的许多新的研究成果,都支持了模块学说1)在视觉研究领域发现,猴子的视觉与31个脑区有关2)颜色、运动和形状知觉是两个大的功能模块,他们之间的精细分工和合作,是视觉的精神基础。
第五章 功能主义心理学
“心灵在每一个阶段都是同时存在的许多可 心灵在每一个阶段都是同时存在的许多可 能的剧场。 能的剧场。意识就是将这些同时存在的可能性 相互比较,通过注意的加强或抑制作用, 相互比较,通过注意的加强或抑制作用,选择 某些,而舍弃其他。 某些,而舍弃其他。” 第四,意识的目的性(进行选择而适应环境)。 第四,意识的目的性(进行选择而适应环境)。 B、“自我”理论: 、 自我”理论: 他把“自我”划分为“经验自我” 他把“自我”划分为“经验自我”(“客体 纯粹自我” 主体我” 我”)和“纯粹自我”(“主体我”)。 (A)“经验自我”(客体我,me):由一个 ) 经验自我” 客体我, : 人认为属于自己的一切东西所构成。 人认为属于自己的一切东西所构成。有三个成 分:
(1)“自然选择”的概念: ) 自然选择”的概念: 受马尔萨斯《人口论》 生存竞争 影响。 生存竞争” 受马尔萨斯《人口论》“生存竞争”影响。 自然选择”是指, “自然选择”是指,由于某一物种所出生的 成员要比环境资源所能承受的要多, 成员要比环境资源所能承受的要多,大自然便 选择那些具有在这一环境中最利于生存的特征 的成员活下去并进行繁殖。 的成员活下去并进行繁殖。 自然选择不是进化的唯一机制, 自然选择不是进化的唯一机制,他还相信拉 马克关于由经验所实现的形态变化即“ 马克关于由经验所实现的形态变化即“获得性 遗传”概念。 遗传”概念。
2、理论体系: 、理论体系: (1)心理学对象: )心理学对象: “心理学从其现象以及这些现象的条件来看 是心理生活的科学。 其中, 现象” 是心理生活的科学。”其中,“现象”指直接 经验; 条件”指身体、 经验;“条件”指身体、脑。心理学是一门自 然科学(生物科学)。 然科学(生物科学)。 他把心理过程看作是对生物企图维持与适应 自然界的有用的功能活动。 自然界的有用的功能活动。 他重视人类本性的非理性方面(理智和概念 他重视人类本性的非理性方面( 受欲望和需要的影响)。 受欲望和需要的影响)。 (2)方法: )方法:
《心理学》(中央电大)形考答案
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参考答案(第1—3章)一、名词解释1、个体心理是指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个体心理及其活动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2、认知是指人们认识活动的过程,即个体对感觉信号接收、检测、转换、简约、合成、编码、储存、提取、重建、概念形成、判断和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
3、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4、实验法是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5、意识是物质的一种高级有序组织形式,是指生物由其物理感知系统能够感知的特征总和以及相关的感知处理活动。
6、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7、催眠是指对人或动物刺激视觉,听觉或触觉来引起半睡眠状态,对人还可以用言语的暗示引起。
8、感觉是动物及人体接受外界传来的及发自体内组织和器官的刺激之特性。
9、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10、绝对阈限是指能可靠地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物理能量)。
11、韦伯定律,即感觉的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表现为一定的规律性,用公式来表示,就是△Φ/Φ=C,其中Φ为原刺激量,△Φ为此时的差别阈限,C为常数,又称为韦柏率。
12、似动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者把客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的现象。
13、三色论是指根据红、绿、蓝三原色光混合可以产生各种色的色光混合规律,假设在视网膜上有三种神经纤维,每种神经纤维的兴奋都会引起一种原色的感觉。
14、对立过程理论是指它们的性质根本对立,但在当代同处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第二大形态,具有而关于五种社会形态的划分是具体的,是实际社会制度的历史反映和理论推断。
二、简答题1、简述心理学的功能。
(1) 认识内外世界;(2) 调控行为; (3) 预测未来;(4) 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
心理学简答题
简答题1.简述心理学的功能.(1)描述和测量。
(2)解释和说明。
(3)预测和控制。
2.列举几种常见的不同意识状态,并简要说明意识的作用。
意识状态包括:(1)睡眠与梦。
(2)催眠。
(3)白日梦和幻想.(4)特殊药物下的意识状态。
意识的作用:(1)意识对人所觉察的核注意的范围进行限制,从而减少刺激输入的流量。
(2)意识使人们依据知觉的组织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和事件。
(3)意识使人们能利用过去的记忆兑现时输入的信息作出最佳的判断和行为。
(4)意识的能动性使人们可以有限度地超越外部的信息内容,在其范围之外建构他们的意识内容.3.简述注意的特点及外部表现。
注意的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外部表现:(1)、产生适应性运动;(2)、无关动作停止;(3)、生理变化。
4.举例说明注意的种类及其特征。
(1)不随意注意,又称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初级表现形式.不随意注意是一种被动的注意,缺乏预定的目的,容易受客观刺激物特点的影响,单凭这种注意是不可能进行系统学习和艰苦工作的.所以只有把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结合起来,才能发展注意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2)随意注意,又称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它是注意的一种高级形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
是在不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3)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在特征上,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是既有自觉目的、明确的目的,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是人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
培养随意后注意关键在于发展对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
5.简述四种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
6.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常见的恒常性有哪些?知觉恒常性: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但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稳定的特点.常见的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7。
学习心理学有什么作用
学习心理学有什么作用?学习心理学知识,对于人的生活、工作、学习、身体、思想等各个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兹列举以下几个方面:⑴有助于认为自己,调节自己的言行。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着心理活动,而所进行的心理活动是否正确与有益,是值得注意与重视的一个问题。
例如:同样是受到表扬,有的人从此趾高气扬、骄傲自大,有的人更加兢兢业业、谦虚谨慎,前者是不好的,后者是有益的。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是说聪明人的心理活动不一定都是正确的。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心理学知识,以实现自己心理活动的科学化和最优化。
⑵有助于父母搞好家庭教育。
对于每个做父母的人来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但往往方法不当,或者是过于迁就,或者是拨苗助长,因而常常事与愿违。
其原因是:不懂得如何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来进行因材施教,只知爱孩子而不了解孩子。
今天,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更需要有心理学的知识。
⑶有助于搞好教育工作。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发展自身的良好的心理品质,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发展自己的智力、增强自己的能力,以搞好教育工作并提高教育质量。
现在正值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期,更需要心理学知识,以后的素质教育,始终需要有心理学知识。
⑷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我们的企业、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等,都需要有高效的工作效率,都离不开激励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而努力工作。
要达此目的,从心理学观点来说,就需要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办事,改良领导和管理方法,创设良好的生产或工作环境和一定的物质条件,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融洽的心理气氛,使大家在心理相容、心情愉快的情景下生产或工作,从而使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因此,需要学习心理学知识。
⑸有助于身心健康。
俗话说:“笑一笑,少一少;愁一愁,白了头。
”这是人们从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心理影响生理的经验之谈。
我们都需要健康,既要生理上的健康,又要心理上的健康。
生理健康,要注重生理卫生;心理健康,要重视心理卫生。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心理学》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分学期版)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心理学》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分学期版)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心理学》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库(分学期版)说明:试卷号:1293。
2022年7月试题及答案15.注意的特点及其外部表现。
答:注意的两个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是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可以通过人的外部行为表现出来。
(1)适应性运动。
(2)生理变化。
(3)无关动作停止。
注意作为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它和外部行为表现之间,并不总是一一对应的。
16.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简述复习时可遵循的策略。
答: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现象进行了科学的研究,根据实验结果绘成了著名的遗忘曲线。
从曲线可以看出,遗忘在识记后的最初阶段速度最快,以后逐步变慢,即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人类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复习时应遵循的策略是:(1)及时复习。
(2)复习形式应该多样化。
(3)合理的分配复习时间。
17.什么是动机?它具有哪些特点?答: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也就是说,动机是由一定的目标引导和激发的、产生原动力推动个体的行为。
动机的特点;(1)动力性。
(2)指向性。
(3)隐蔽性。
(4)活动性。
(5)维持性。
2022年1月试题及答案15.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1)能力的类型差异。
构成能力的各种因素存在质的差异。
(2)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不同人的同种能力在量的方面存在差异。
它表明人的同种能力发展水平有高有低。
(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有的人在儿童时期就在某些方面显现出非凡的能力。
有的人能力发展较晚,年龄很大时才达到较高的水平。
16.想象有哪些功能?答:(1)预测和计划的功能。
人们从事某些活动时,可以通过想象预测活动的结果,从而指导活动进行的方向。
(2)补充知识经验的功能。
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事物是无法直接感知的,但是可以通过想象来补充这种知识经验的不足。
心理学-名词解释
1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3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4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5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6液体智力:也称液体能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7晶体智力:也称晶体能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的发展密切关系。
8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的,是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9试-误说: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这种联结的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渐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
1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3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4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5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6心向与定势: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7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
8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9倒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电大《心理学》(本科必修)要点提示(一)
电大《心理学》(本科必修)要点提示(一)注:本课程教材为《心理学》,郭德俊主编,刘惠军副主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21年7月第1版。
电大《心理学》(本科必修)要点提示(一)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2、个体心理一般分为认知、动机与情绪、能力与人格等三部分。
3、团体心理或社会心理的产生:人是社会的实体,人是一个社会的成员,他总是生活在各种社会团体中,与其他的人结成各种各样的关系,如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国家关系等,由于这些关系的存在,于是就会有许多团体的存在,这样就产生了团体心理或社会心理。
4、心理学的任务:简单地讲就是要揭示心理现象的奥秘,具体为:①揭示心理过程活动的规律:人的心理现象是个体的活动,是有一个活动过程的,也就是说这些心理活动是在时间上展开的。
我们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把它的时间进程分离出来,这对于揭示心理活动规律是很重要的。
②研究心理的结构:研究心理结构就是要揭示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③研究心理的脑机制:揭示心理现象与脑的关系。
④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从物种进化的角度看,心理现象是动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神经系统后才产生的。
从个体发育的角度看,脑的发育为心理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⑤研究心理与环境:心理现象是由外界的信息引起的,客观世界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外部环境与心理现象之间是有规律性联系的,揭示这个联系也是心理学的重要任务。
5、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一般认为属于中间科学。
①心理现象的本质特征是脑的机能,因此心理学要研究脑的机制、脑发育对心理发展的影响,遗传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脑伤害与心理疾病的关系等,这些研究的目标和手段等都与自然科学一样,因而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
②人又是社会的实体,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
人的语言能力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人的各种能力也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心理学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48分) 简述心理学的功能。
简述心理学的功能
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以下是心理学的一些主要功能:
1. 描述和解释心理现象:心理学旨在准确描述人类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并尝试解释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2. 预测行为:通过对心理规律的研究,心理学可以帮助预测个体或群体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模式。
3. 影响和改变行为:心理学不仅解释行为,还通过心理咨询、治疗和教育等手段,影响和改变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4. 促进心理健康:心理学提供了评估和处理心理问题的方法,有助于维护和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
5. 提高生活质量:心理学研究如何通过改善心理状态和行为来提高个体的生活质量。
6. 解决实际问题:心理学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帮助人们解决工作、教育、
家庭、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7. 增进社会理解:心理学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文化、社会群体和社会结构中的行为和心理差异。
8. 促进教育和培训:心理学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关于学习过程、动机、个体差异等方面的知识,以促进有效教学和学习。
9. 指导政策制定:心理学研究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关于如何制定能够促进心理健康和社会福祉的政策建议。
10. 促进个人发展:心理学帮助个体实现自我认知、自我提升和个人成长,促进其全面发展。
心理学的功能是多维度的,它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领域,也为社会实践和人类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2021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完整答案
2021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完整答案随堂测试一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一种精神现象,是由脑这种物质所产生的一种精神现象。
2(心理学功能)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它主要功能表现一下几个方面:(1)描述和测量(2)解释和说明(3)预测和控制3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个体心理也有社会心理。
4根据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点,一般认为心理学属于中间科学随堂测试二1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冯特)2.20世纪主要心理流派有: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格式塔构造主义心理学派3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源于本能和原始的冲动4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完美主义的口号5 冯特认为心里学是研究意思经验的科学,意思经验是由很多不同的元素构成的随堂三一、单选题(共2题,共40分)1、( 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初级表现形式。
2、( 随意后注意 )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二、多选题(共1题,共20分)得分:20分1、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三、判断题(共2题,共40分)得分:40分1、根据脑电图和其他指标的分析,可以将人的睡眠划分为四个(对)梦是睡眠的最生动有趣、又有些不可思议的环节。
(对)随堂四一、多选题常见的知觉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长性)。
二、判断题1、将那种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感觉的绝对阈限。
对2、我们可以将感觉区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对3、过去经验的参与使得知觉具有一些不同于感觉的特点,主要包括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组织性、知觉适应和知觉定势(对)4、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对随堂五一、单选题1、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认为,根据信息保存时间的长短,可以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二、判断题1、编码对记忆效果的影响:加工水平理论。
(对)2、感觉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也叫感觉登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
心理学中跟“功能”相关的知识点:
1.注意的功能:选择、保持、调节、监督;
2.想象的功能:预见、替代、补充;
3.情绪情感的功能:信号、调节、感染、适应;
4.动机的功能:激活、指向、维持、调节(强化);
5.社会态度的功能:适应、防御、价值表现、认识或理解;
6.群体的功能:社会功能、个人功能。
教育学中跟“功能”相关的知识点:
1.教育的功能: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按教育作用的性质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按教育功能呈现的方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
2.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3.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同时也有积极和消极作用。
4.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5.个体主观能动性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6.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作用: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可以促进民主。
7.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
8.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筛选、整理、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9.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推进科学体制化;具有科学研究的能力;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和利用。
10.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激励、评价。
11.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1)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2)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3)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4)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要求。
12.德育的功能:社会功能、个体功能(生存、发展、享用)、教育功能。
阿尔伯特·班杜拉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
他的理论也是我们教师资格和教师招聘的重要考点。
现在中公教师网老师就班杜拉理论中重要考点内容进行总结。
重要考点归纳——班杜拉学习理论总结
一、交互决定论
在解释说明人类行为理论中,班杜拉对其中的环境决定论和个人决定论提出了批判,反对简单的S-R联结,提出了自己的交互决定论。
认为在人类的行为学习过程中都是在个体、环境和行为三者相互作用下发生的,行为和环境是可以通过特定的组织而加以改变的,三者对于儿童行为塑造产生的影响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和行为的性质。
二、观察学习
(1)概念: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地产生学习,班杜拉称这种学习为观察学习。
班杜拉认为儿童社会行为的习得主要是通过观察、模仿现实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来完成的。
(2)观察学习的过程
班杜拉认为,这一过程受到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的影响。
注意过程:调节着观察者对示范活动的探索和知觉;
保持过程:使得学习者把瞬间的经验转变为符号概念,形成示范活动的内部表征;
动作再现过程:以内部表征为指导,把原有的行为成分组合成信念的反应模式;
动机过程:则决定哪种经由观察习得的行为得以表现。
(3)强化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者(或模仿者)是否能够经常表现出示范行为要受到行为结果因素的影响。
行为结果包括外部强化、自我强化和替代性强化。
①直接强化,即对学习者作出的行为反应当场予以正或负的刺激反馈;
②替代强化,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即对榜样的强化也间接的强化了观察者对榜样行为的观察与学习。
③自我强化,指儿童根据社会对他所传递的行为判断标准,结合个人的理解对自己的行为表现进行正或付的强化。
自我强化参照的是自己的期望和目标。
班杜拉还比较了直接的外部强化和间接的替代强化的不同行为效果。
就学习效果而言,替代性强化的作用优于直接强化。
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成功与否,观察者比行为者本人学习的更快,特别是在概念技能方面。
就学习动机而言,直接强化比替代性强化有更强的动机力量。
三、自我效能理论
(1)概念: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或主观估
计。
也就是个体在面临某一任务活动时的胜任感及其自信、自珍、自尊等方面的感受。
自我效能也可称作“自我效能感”、“自我信念”、“自我效能期待”等。
(2)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班杜拉对自我效能的形成条件及其对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指出自我效能的形成主要受五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的唤起以及情境条件。
第一、行为的成败经验指经由操作所获得的信息或直接经验。
成功的经验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使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反之,多次的失败会降低对自己能力的评估,使人丧失信心。
第二、替代性经验指个体能够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关于自我可能性的认识。
第三、言语劝说包括他人的暗示、说服性告诫、建议、劝告以及自我规劝。
第四、情绪和生理状态也影响自我效能的形成。
在充满紧张、危险的场合或负荷较大的情况下,情绪易于唤起,高度的情绪唤起和紧张的生理状态会降低对成功的预期水准。
第五、情景条件对自我效能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某些情境比其它情境更难以适应与控制。
当个体进入一个陌生而易引起焦虑的情境中时,会降低自我效能的水平与强度。
班杜拉学习理论理论内容多以客观题考察为主,如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等。
所以主要把知识框架和其中的名词术语的核心词划记,区分核心意思。
可祝大家考试顺
利
笔试知识点之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大家都知道我们新课程标准改革后,特别重视学生品德的发展,那学生品德发展到底有哪些特征呢?不同的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今天我们就先跟大家详细地讲一讲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到底是什么?
首先,先跟大家讲一个小故事,一个小朋友因为好奇心打碎了一个碗,而另一个小朋友因为要帮妈妈洗碗打碎了十个碗,请问一下谁的过错大。
大家认为到底哪个小朋友的过错大呢?这个故事就是皮亚杰提出的,他根据不同小朋友的回答把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分为四个阶段,也就是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大家在这里一定要重点把握一下这个理论,在考试当中通常以多选题的形式考察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包括哪几个阶段,还会以生活的实例来考察大家对于某一个阶段的理解和把握。
其次,既然我们已经了解了考情,我们现在开始了解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的具体内容。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主要是通过对偶故事法提出来的,对偶故事法也是用两个相似的例子来判断儿童的道德判断水平。
皮亚杰提出了一个小故事,一个小朋友因为好奇心打碎了
一个碗,而另一个小朋友因为要帮妈妈洗碗打碎了十个碗,请问一下谁的过错大。
皮亚杰根据不同小朋友的回答,把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分为不同的阶段。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与认知发展密切联系,并根据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而且每个阶段的年龄大致吻合。
在前道德阶段,儿童的认知处于感觉运动阶段,儿童仅凭感觉和动作来获得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而且他的大部分活动都是为了满足生理的本能需要。
例如:在襁褓中的小婴儿,晚上哭闹不止,可能是饿了或者尿了,但是严重影响了父母的学习,我们不能说他是没有道德的。
第二阶段是他律道德阶段,所谓他律是外界的标准,也就是说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离不开外界的标准和规则,他们把父母和老师、以及外界的话当成是权威,表现出听话的状态,而且进行的活动是以结果为导向。
因此,在这个阶段水平上的小朋友,会回答:“打碎了十个碗的小朋友过错大”。
第三阶段是自律道德阶段,所谓自律指的就是自我内心形成的道德判断和标准,这一时期的孩子开始形成自律意识,并有了自我的判断标准,他开始要求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面对家长和老师的要求,他认为你要我遵守,你必须也得遵守,要么你提要求也可以,但必须有好处。
例如:《妈妈是超人》中的轩轩和皓皓两个小朋友为了争一个玩具而打架,妈妈过来教训轩轩说:“你是哥哥,你应该让着弟弟,让他玩。
”轩轩说“要我不玩也可以,他也不能玩。
”大家在这一阶段要注意可逆性是儿童思维发展的最重要特征,在考试中会以单选题的形式考察大家。
第四阶段是公正道德阶段,孩子开始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他开始考虑家人和其他人的感受,并站在公正的角度去解决其他小孩子的矛盾。
例如:处于12岁阶段的小孩儿,看到两个年纪小的小孩为争夺玩具吵架,他就会站在公正的角度去劝说两个小孩,开始承担大哥哥的角色。
最后,我们在这个理论中,要重点把握研究者的名字,跟理论名称,以及使用的研究方法。
在内容中,我们要重点把握阶段名称以及相对应的特点,并尝试用理论解决生活实例。
以上是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希望对考生有用,预祝考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