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修订的八大变化(徐斌)PPT课件

合集下载

学习2022义务教学课程标准变化与解读专题PPT课件

学习2022义务教学课程标准变化与解读专题PPT课件
新课程标准的修订,更注重数学课程的整体性与一致性,如在数与代数领域的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两个主题上的改变,数与代数领域由原来的四个主题变为两个主题,把负数、方程、反比例相关内容都移到了初中进行教学。
(三)内容的设置体现整体性和一致性特征
主题一:数与运算(1)自然数的认识两匹马、两粒米→2,自然数的发展历程由数量到图形,再到数字,自然数在形式上是去掉数量的名词,用符号表示数;在实质上舍去事物的背景,使得数具有了一般性,重点培养建立数感、符号意识等数学核心素养,这样的学习过程体现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由两匹马、两粒米,这是由感性具体→感性一般,属于简约阶段,再由→2,这是由感性一般→理性具体,属于符号阶段,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感悟到数是一种符号表达,是对数量的抽象。
小学数学课程新的变化趋势
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的关注
数学核心素养理念的解读
7 吊装时,任何人不得随同工件或吊装机具升降。
(6)构件在预制场地装上重车后,牵引至导梁时行进速度不得大于5米/分钟,到达安装位置后,平车行走轮应用木楔楔紧。
课程标准修订的总体方向与原则
第一部分
(一)完善了培养目标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因此要全面落实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要求,突出课程育人宗旨。
(三)完善了课程内容结构
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精选和设计课程内容,设置“跨科主题”学习活动,占本学科总课时的10%,强化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增强了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四)强化了学业质量指导
各学科结合课程内容明确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广度,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提供依据。设置教学提示,增加教学和评价案例,强化教师“如何教”的具体指导。
数学教育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终极目标,如一个人在思维方面、做事等方面是否运用了数学的思维去观察,思考与表达。

2022年新课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与变化PPT课件

2022年新课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与变化PPT课件

小学语文课程的“五大”核心理念
(二)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
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 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 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的安排注重整体规划,根据学段特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 求,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
2 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 内涵: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
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发 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 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提 升核心素养。
第二部分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一)语言文字
1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
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二)语文课程
1 定义: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关键词
初步具有良好语感 形成个体语言经验 能够有效交流沟通 感受内涵感情深厚
小学语文“—思维能力
关键词
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 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 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 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新课程标准修订主要变化及教学实施建议》课件 (47张PPT)优秀课件

《新课程标准修订主要变化及教学实施建议》课件 (47张PPT)优秀课件
• 变化一:提出学科核心素养 • 变化二:由五大课程目标变为十二大课程目标 • 变化三:新增选择性必修课程 • 变化四:设置十八个学习任务群 • 变化五:明确学业质量
• 热点一:优秀传统文化 • 热点二:革命传统教育 •
变化一:提出学科核心素养
• 新课标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那么何为学科核心素养?新 课标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 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学科 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四大学科核心素养分别为:
变化二:由五大课程目标变为十二大课程目标

• 5、发展逻辑思维
• • 2003版的课程标准中,设置五大课程目 • 6、提升思品质
标,分别为: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 • •
7、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
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2017版 •
课标则变为十二大课程目标,分别为: • 8、鉴赏文学作品 •
热点二:革命传统教育
• 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是本次课标修订的又一个重点。语文课标在革命传统教育方面做到了“两 个结合”。
• 一是全面加强与专题学习相结合,在将革命传统教育内容要求贯穿在必修、选择性必修、选 修各部分的同时,还设立专门的“革命传统作品”专题,集中学习研讨。
• 二是广泛阅读与深入精读相结合,要求学生在课内外广泛阅读革命先辈的名篇诗作,阐发革 命精神的优秀论文与杂文,以及关于革命传统的新闻、通讯、演讲、述评等,课内外读物推 荐篇目涉及毛泽东诗词,以及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艾青、臧克家、贺敬之、郭小川、 周立波等一批作家反映革命传统的作品,让学生充分体会崇高的革命情怀。同时,鼓励有兴 趣的学生精读“一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诗文专集”和“一部反映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 建设伟大历程的长篇文学作品”,撰写研究报告或文学评论,“深入体会革命志士以及广大 人民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百折不饶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主要变化解读PPT课件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主要变化解读PPT课件
本文档详细解读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主要变化,其中着重强调了语文教学应摒弃繁琐训练和题海战术,转向关注汉字的文化魅力。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感受汉字的文化魅力,不仅重视汉字的实用性,更要关注其人文性。各学段也分别设置了与汉字文化相关的具体目标,如观察字形、体会汉字部件关系、感知汉字与生活联系等。此外,文档还引用了文化语言学家申பைடு நூலகம்龙的观点,强调每一个古汉字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史,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地质层和活化石。因此,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汉字的形象性、直观性,创造性地进行直观、生动的教学,使学生能迅速进入汉字提示的文化语境,获得心灵的神会、情感的涤荡、思维方式的认同,从而缩短与先人的距离,产生民族认同感。

2022年义务教学课程标准变化与解读全文PPT全篇

2022年义务教学课程标准变化与解读全文PPT全篇

(2)加法的认识 可以用计数的方法认识加法,由4=3+1→3+1=4但是,一定要回归到对应的方法,再如比较多少,得出3个加1个与4相等,从而建立相等,认识加法,这样教学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数学表达:等号的意义,加法的意义,从而形成数感、符号意识。
(3)1-10的教学建议:先讲1-9,然后讲0和10,这样教学的理由是基于认识数位的思考,体现了认数的一致性,在同样的数位上才能比较大小,体现了运算的一致性:在同样的数位上才能加减运算,还体现了运算的整体性,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算减法想加法),以及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算除法想乘法),而在乘法的教学中,横式的意义要比竖式重要,横式是算理,竖式是算法,用到分配律25×12=25×(2+10)=25×2+25×10,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建议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探索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方法感悟自己得到计算方法的乐趣、学习数学的兴趣理解算理,培养运算能力,从未知到已知,体现了转化的教学思想。
(2)用符号表示研究对象的性质、关系、规律性质:2n是偶数,其中n表示正整数:关系:b=a+30小明的爸爸比小明大30岁,如果小明岁时、爸爸b岁,就可以得到上面的表达式;规律:s=60t一辆汽车以平均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如果t小时后行驶了s公里,就可以得到上面的表达式,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建立工程材料检验和复检制度,建立工序质量检验和技术复核制度。
新课程标准的修订,更注重数学课程的整体性与一致性,如在数与代数领域的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两个主题上的改变,数与代数领域由原来的四个主题变为两个主题,把负数、方程、反比例相关内容都移到了初中进行教学。
(三)内容的设置体现整体性和一致性特征

2022义务教学课程标准变化与解读PPT

2022义务教学课程标准变化与解读PPT

主题二:数量关系(1)用字母表示数不讲方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字母表示、得到代数式如何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符号意识)丢番图用字母表示未知傲:仍然是算术韦达用字母表示方程系数:代数的开始字母是数的更高层次的抽像:从理性具体上升到理性一般,普适阶段字母可以像数一样进行运算,字母得到的结果具有一般性:a+b=b+a。
再比如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3+2)×4=5×4=20和3+2×4=3+8=11两种方法解释,一种方法是讲故事,前者:操场上来了一队同学,每排3名男同学、2名女同学,一共4排,问共有有多少名同学?同学数=每排的人数×排数,后者:操场上有3名同学,后来又来了一队同学,2名同学一排,一共4排,问现在操场上有几名同学。同学数=原有同学数+后来同学数。
(4)如何认识万:10000与万的区别 认识数的关键数位与计数单位,比如何读2002,这样的设计,体现了认数的整体性:把计数单位从整数拓展到分数和小数,分数2/3的数位是1/3,体现了认数的一致性,同样的数位才能比较大小,1/2和1/3比较大小需要通分,小数0.1的数位是1/10,0.01的数位是1/100,计数单位是不一样的。三、关注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分数与小
(2)加法的认识 可以用计数的方法认识加法,由4=3+1→3+1=4但是,一定要回归到对应的方法,再如比较多少,得出3个加1个与4相等,从而建立相等,认识加法,这样教学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数学表达:等号的意义,加法的意义,从而形成数感、符号意识。
(3)1-10的教学建议:先讲1-9,然后讲0和10,这样教学的理由是基于认识数位的思考,体现了认数的一致性,在同样的数位上才能比较大小,体现了运算的一致性:在同样的数位上才能加减运算,还体现了运算的整体性,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算减法想加法),以及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算除法想乘法),而在乘法的教学中,横式的意义要比竖式重要,横式是算理,竖式是算法,用到分配律25×12=25×(2+10)=25×2+25×10,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建议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探索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方法感悟自己得到计算方法的乐趣、学习数学的兴趣理解算理,培养运算能力,从未知到已知,体现了转化的教学思想。

新课标主要的变化(课堂PPT)

新课标主要的变化(课堂PPT)

备注(版本)
1.旧课标第一单元(P31)圆锥曲线:②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抛物线模型 虽然删去了直线和圆锥曲 的过程,掌握它们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图形及简单性质。新课标第三单元(P44) 线的关系,但在学习和复 圆锥曲线与方程改为:②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的过程,掌握椭圆的定义、标 习时只能加强而不能忽视。 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 2.旧课标第一单元(P31)圆锥曲线:③ 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 知道双曲线的有关性质。新课标第三单元(P44)圆锥曲线与方程改为:③了解抛物线 与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以及它们的简单几何性质。 3.原课标第一单元(P31)圆锥曲线:④ 能用坐标法解决一些与圆锥曲线有关的简单 几何问题(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和实际问题。新课标第三单元P44)圆锥曲线 与方程改为:⑤了解椭圆、抛物线的简单应用。
2.重视三角函数的实 际应用。
第二章:平面向量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无 3.1和角公式 3.2倍角公式 3.3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 与和差化积

无 1.旧课标第一单元(P24)三角恒等变换:(1) 经历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向量方法的作用。新课标 第四单元(P22)三角恒等变换改为:①经历推导 两角差余弦公式的过程,知道两角差余弦公式 的意义。
6
新旧课标对比研究
内容(单元、章节)
新增 删减部分 课标要求变化
备注(版本)
部分
必修一
第一章:集合 无 1.1集合与集合的
表示方法 1.2集合之间的关
系与运算
无 1. 旧课标(p10):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新课标(p14)改为“集合的概念与表示”; 2.旧课标(p10) “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新课标(p14)改为“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3.旧课标(p10):“②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放到了新 课标(p14)第一单元中,作为新课标第三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4 基本理念
何谓“良好的数学教育”?
◆良好的数学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适宜的、满足 发展需求的教育 ◆良好的数学教育是全面实现育人目标的教育 ◆良好的数学教育是促进公平、注重质量的教育 ◆良好的数学教育是使学生能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15
4 基本理念
(2)课程内容 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符
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 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12
4 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 (2)课程内容 (3)教学活动 (4)学习评价 (5)信息技术
13
4 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7
6 课程目标
理解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一般是指数学课程中所涉 及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法则、 基本公式等。 ◇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和“延伸 点”。
28
6 课程目标
掌握基本技能—— ◆基本技能一般包括基本的运算、测 量、绘图等技能。 ◇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量的训练, 但要适度。
29
1
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
“ 课改中的四次主要争论——
1234
2004年:“发霉的奶酪”
2005年:“理论基础模糊”
2008年:“历史的倒退”
2010年:“穿新鞋走老路”
2
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
3
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
“ 课改后的反思与再出发——
成绩——
不足——
教师观念改变
课程价值取向
教学方式变革
课程内容组织
附录1——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附录2——课程内 应用
过程目标: 经历 体验 探索
10
2 数学意义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 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11
3 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 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 性和发展性。
(4)学习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
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20
4 基本理念
(5)信息技术 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
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1
5 核心概念
数感 空间观念 推理能力 应用意识
符号意识 数据分析观念
几何直观 运算能力 模型思想 创新意识
22
5 核心概念
数感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 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几何直观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 模型思想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 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
37
8 实施建议
(1)教学建议 (2)评价建议 (3)教材编写建议 (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38
8 实施建议
(1)教学建议
①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②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③注重“双基”的理解和掌握 ④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⑤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⑥合理把握“综合与实践”的实施 ⑦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
调整了体例结构 完善了基本理念 理清了设计思路 丰富了培养目标 修改了具体内容
是“小改”而 不是“大改”
6
课程标准修订的主要变化
7
课程标准修订的八大变化
1 整体框架 2 数学意义 3 课程性质 4 基本理念
5 核心概念 6 课程目标 7 课程内容 8 实施建议
8
1 整体框架
一、前言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内容 四、实施建议
23
5 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体现数学内容的本质。” “核心概念是数学教学的统领和主线。”
——马云鹏
24
6 课程目标
■总目标—— 知识技能 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
25
6 课程目标
结果目标: 了解 理解 掌握 应用
过程目标: 经历 体验 探索
26
6 课程目标
■基本目标—— “四基”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
31
6 课程目标
■能力目标——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哈尔斯)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32
7 课程内容
(一)数与代数 (二)图形与几何 (三)统计与概率 (四)综合与实践
33
7 课程内容
(一)数与代数——基本不变
(1)第一学段略有增加。(增加算盘、 小括号、口算要求等) (2)第二学段略有微调。(删除百分 数大小比较、增加数量关系等)
17
4 基本理念
(3)教学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
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 的重要方式。
18
4 基本理念
(3)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19
4 基本理念
34
7 课程内容
(二)图形与几何——变化不大 (1)第一、二学段基本不变。 (2)第三学段稍作调整。
35
7 课程内容
(三)统计与概率——调整较大
(1)第一学段大幅减少。(删除了有 关概率内容、平均数、条形图等) (2)第二学段降低难度。(删除众数、 中位数等)
36
7 课程内容
(四)综合与实践——修改较大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 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 动。 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可以在 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
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 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16
4 基本理念
(3)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 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学生学习:生动活泼的、主动的 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师教学: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和已有经验为基础。
6 课程目标
感悟基本思想—— ◆数学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数学抽象的思 想、数学推理的思想和数学模型的思想。 ◇基本思想是数学内容的魂,是建立知 识体系和解决问题的主线。
30
6 课程目标
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 素养的重要标志。 ◇过程性目标实现的标志是学生形成基 本活动经验。
评价方法多元
教学方式选择
无论结果如何,再出发……
1234
4
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
“ 课程标准修订的历程—— 2003年 沈阳会议 2005年 全国“两会” 2007年 完成初稿
2011年 正式发布
1234
5
课程标准修订的主要变化
史宁中:《要明了数学的教育价值在哪里》
——《中国教育报》2012.04.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