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生平大事记
曾国藩生平简介与评价
曾国藩生平简介与评价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
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清朝战略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毛泽东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
对于曾国藩这个历史人物,可能了解的人没多少,毕竟他处于中国近代史的开始,清王朝的衰落时期,与此同时,在封建王朝的腐败堕落时期当代人民只能记得清王朝的腐朽,没人了解这些官员的功勋业绩。
曾国藩早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且是之后洋务运动的发起人之一,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中国现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都高度评价过曾国藩。
毛泽东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
即使是在毛泽东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蒋介石对曾氏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
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拜读不辍。
曾国藩被誉为修身齐家治国中华第一完人,平天下之言,对于晚清而言可能是正确的,毕竟他拯救了晚晴,打败了太平天国。
让苟延残喘的清王朝在此之后又得以统治中原一段时间,保住了大清江山。
曾国藩的故事
曾国藩的故事曾国藩,字子孝,号忠介,湖南湘潭人,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辉煌,他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人学习和崇拜的对象。
一、早年经历曾国藩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读书人,对于教育有着很高的期望。
曾国藩从小就显示出了过人的才智和勤奋的品质。
他在家乡读书,后来考入了湖南的府学。
在府学期间,他刻苦学习,勤奋钻研,成绩优异,被誉为“府学之冠”。
二、官场生涯曾国藩在官场上的表现也非常出色。
他先后担任过湖南、湖北、陕西等地的官职,以及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战斗。
他在战场上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被誉为“曾铁军”。
他的军事战略和组织能力使得太平天国起义军遭受了重大打击,为清朝政府稳定了局势做出了巨大贡献。
曾国藩在官场上也是一位清廉正直的官员。
他坚持以身作则,廉洁奉公,不受贪污腐败的诱惑。
他注重民生,积极推行改革,为人民谋福利。
他还注重教育,提倡儒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有用的人才。
三、晚年生活曾国藩在晚年过上了安逸的生活。
他退休后回到家乡,过上了宁静的生活。
他继续读书,写作,思考人生。
他的著作《曾文正公全集》成为了后人学习的经典之作。
他还致力于家族的兴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后代。
曾国藩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首先,他的勤奋和才智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其次,他的清廉和正直告诉我们,做人要有道德底线,不能被金钱和权力所腐蚀。
最后,他的奉献和忠诚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公仆,要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为国家的繁荣而努力。
总之,曾国藩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不断进取,追求卓越。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辉煌,他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人学习和崇拜的对象。
让我们向曾国藩学习,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
曾国藩年表
1834
24岁
入岳麓书院。秋,参加湖南乡试,中第三十六名举人。冬,入京准备会试。
道光十五年
1835
25岁
会试落第,留京寓长沙会馆读书。
道光十六年
1836
26岁
恩科会试再次不第,出京返家。
道光十八年
1838
28岁
进京会试,中进士,更名国藩,意为“国之藩篱”。同年,进入翰林院。
道光二十年
1840
同治三年
1864
54岁
太平天国覆灭。以“湘军作战年久,暮气已深”为由,主动向朝廷请旨裁减湘军。赏加太子太保衔,赐封一等侯爵,世袭罔替,并赏戴双眼花翎。
同治四年
1865
55岁
奉命与捻军作战。因攻克天京有功,被授一等侯,并加“毅勇”二字。
同治五年
1866
56岁
因剿捻无功遭弹劾,11月回任两江总督。
同治六年
同治十年
1871
61岁
与李鸿章联名奏请,选派聪颖子弟,前赴西洋各国学习技艺。上准。
同治十一年
1872
62岁
二月初四,在南京病逝,举国皆惊。朝廷辍朝三日,谥号文正。
咸丰十年
1860
50岁
赏加头品顶戴兵部尚书衔署理两江总督;六月二十四日,实授两江总督,并授为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
咸丰十一年
1861
51岁
钦命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所有四省巡抚提镇以下各官悉归节制。
同治元年
1862
52岁
命以两江总督领协办大学士,正式入阁拜相。
同治二年
1863
53岁
筹建江南制造局,派容闳赴美国购买机器。
纪年
公元
年龄
曾国藩的事迹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
作为清王朝执掌重权的汉族封疆大吏,他既是封建社会末期最后一尊精神偶像,也是近代思想文化的重要代表。
曾氏服膺程朱理学,又全力研习经世之学,当大清帝国内忧外患交相侵袭,几欲颠覆之时,是他创立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进而平定东南半壁江山,大清始有同治中兴;不仅如此,近代中国首艘兵轮,首炉钢水,首批技术工人的诞生,首批中国学童远赴泰西深造等,均与曾国藩及其同道的倡导与活动紧密相关。
曾国藩也因此成为咸丰、同治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思想驳杂、颇富特色的理学经世派,其经世思想对中国近代社会和近代文化的变迁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一、整饬吏治方面曾国藩从整顿吏治入手,转变全国官场风气,以应时变。
面对清朝吏治的严重弊端,曾国藩尖锐地指出,现在官场“大率以畏葸为慎,为柔靡为荣”。
京官办事通病有二:曰“退缩”,曰“琐屑”。
退缩者,即同官互推,不肯任怨,动辄请旨,不肯任咎;琐屑者,斤斤计较,不顾大体。
外官办事通病有二:曰“敷衍”,曰“颟顸”。
“此四者习俗相沿,但求苟安无过,不求振作有为”,“国家一旦有事,则满廷皆疲沓泄,相与袖手”。
在曾国藩主政一方后,更进一步认识到了吏治腐败的恶果,深以吏治腐败和民心不满为忧。
认为要从整顿吏治,挽回民心入手,“若不从吏治人心痛下功夫,涤肠荡胃,断无挽回之理”。
于是他抱定“以吏治人心为第一义”,收拾人心,以缓和“民乱四起”的社会矛盾。
曾国藩在整饬吏治上提出首先要有一定的制度和法规,作为考察和制约官吏的标准。
“窃以为吏治有常者也,可先立法而后求人。
”他以州县为整饬单位,因为“吏治之兴废全系乎州县是之贤否”1。
他亲自制定约束州县官吏的《劝诫规定》十六条,作为官吏廉洁尽职的标准。
其中包括:劝诫州县、劝诫委员、劝诫绅士、劝诫营官等等各四条。
每条下面都以浅近明快的文字加以说明,并刻印成册,州县官吏人手一份,作为不贪财、不沽名的座右铭。
其次,曾国藩力除官僚作风,办事讲求实效。
曾国藩的生平事迹及人物评价_描写作文
曾国藩的生平事迹及人物评价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
他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下面是橙子跟大家分享的曾国藩生平事迹及评价,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曾国藩的人物生平 1.组建湘军1851年(咸丰元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组织起事。
5月,曾国藩在刘蓉、罗泽南等人的推动下,上《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批评咸丰皇帝。
咸丰帝没有读完,就愤怒地将奏折摔到了地上,立刻召见了军机大臣要定他的罪,若非祁寯藻、季芝昌等人苦苦为他求情,他很可能陷于不测之罪。
曾国藩了解这一情况后,心里非常紧张,立刻对此次谏争之举上奏自责,从此再不敢对皇帝本人和朝廷的根本决策说长道短。
1852年(咸丰二年),曾国藩因母丧在家。
这时太平天国运动已席卷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军、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这支腐朽的武装已不堪一战。
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太平军势力的发展,这就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机会。
1853年(咸丰三年),借着清政府急于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1 / 17时机,他因势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勇。
8月,曾国藩获准在衡州练兵,“凡枪炮刀锚之模式,帆樯桨橹之位置,无不躬自演试,殚竭思力” ,并派人赴广东购买西洋火炮,筹建水师。
在团练湘勇期间,他严肃军纪,开辟新的军队,他先后将5000人的湘勇分为塔、罗、王、李等十营,先后将团练地点由长沙迁至湘潭,避免与长沙的绿营发生直接矛盾。
2.大战太平军1854年(咸丰四年)2月,湘军倾巢出动,曾国藩发表了《讨粤匪檄》。
在这篇檄文里,他声称太平天国运动是“ 荼毒生灵”,“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接着号召“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其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故动员了当时广大的知识分子参与到对太平军的斗争当中,为日后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曾国藩的生平事迹及人物评价
曾国藩的生平事迹及人物评价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
他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曾国藩生平事迹及评价,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曾国藩的人物生平1.组建湘军1851年(咸丰元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组织起事。
5月,曾国藩在刘蓉、罗泽南等人的推动下,上《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批评咸丰皇帝。
咸丰帝没有读完,就愤怒地将奏折摔到了地上,立刻召见了军机大臣要定他的罪,若非祁寯藻、季芝昌等人苦苦为他求情,他很可能陷于不测之罪。
曾国藩了解这一情况后,心里非常紧张,立刻对此次谏争之举上奏自责,从此再不敢对皇帝本人和朝廷的根本决策说长道短。
1852年(咸丰二年),曾国藩因母丧在家。
这时太平天国运动已席卷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军、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这支腐朽的武装已不堪一战。
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太平军势力的发展,这就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机会。
1853年(咸丰三年),借着清政府急于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他因势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勇。
8月,曾国藩获准在衡州练兵,“凡枪炮刀锚之模式,帆樯桨橹之位置,无不躬自演试,殚竭思力” ,并派人赴广东购买西洋火炮,筹建水师。
在团练湘勇期间,他严肃军纪,开辟新的军队,他先后将5000人的湘勇分为塔、罗、王、李等十营,先后将团练地点由长沙迁至湘潭,避免与长沙的绿营发生直接矛盾。
2.大战太平军1854年(咸丰四年)2月,湘军倾巢出动,曾国藩发表了《讨粤匪檄》。
在这篇檄文里,他声称太平天国运动是“ 荼毒生灵”,“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接着号召“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其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故动员了当时广大的知识分子参与到对太平军的斗争当中,为日后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于曾国潘的历史小故事有哪些
关于曾国潘的历史小故事有哪些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曾国潘的历史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一、位高轿低曾国藩在道光年间连年被提拔,升迁极快,十年之间连升十级,这是难得的恩遇:在升为正三品大员后,按规定,轿呢要由蓝色换为绿色,护轿人也要增加俩人,而且乘轿是需要配备引路官和护卫的。
但令百官诧异的是,曾国藩从升为三品官之日起,除身边不得不增加两名护卫外,轿前不仅没有引路官,连扶轿的人也省了去,且轿呢也没有换成绿色,仍乘蓝轿。
不久,曾国藩又升为二品大员,下人就为他荐举了四名轿夫,要把曾国藩的四人大轿换为八抬大轿。
按清朝官制,四品以下官员准乘四人抬的蓝呢轿,三品以上官员准乘八人抬的绿呢轿,俗称八抬大轿。
但这并非硬性规定,官员如达到品级而收入不丰者,是可量力而行的;若品级达不到却乘高品级的轿子就算违制,一旦被人举报,不仅要受处分,严重的还要被革职、充军。
其实,曾国藩早就打定主意,他明晓水满则溢、人满则忌的官场道理,对于可摆可不摆的架势、可坐可不坐的大轿,一律是不摆不坐。
虽然,曾国藩因乘蓝呢轿而被下级官员欺侮,但京城三品以上的大员出行,都知道向护轿的官员交代一句:“长点眼睛,内阁学士曾国藩大人坐的可是蓝呢轿呢。
”曾国藩纵横官场几十载,正是凭借了这种低调、内敛的力量。
二、“不要钱,不怕死”明清京官之苦,时人皆知。
作为七品京官的曾国藩年俸仅为45两,外加作为津贴的“恩俸”和“禄米”也不过135两。
而后来的张之洞曾给京官算过账:“计京官用度,即十分刻苦,日须一金,岁有三百余金,始能勉强自给。
”弥补这样大的收支赤字只有两法:一是收受外官的馈赠,二是借贷。
曾国藩生平简介演讲稿
曾国藩生平简介演讲稿曾国藩先生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
他出生于1811年,逝世于1872年,享年62岁。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曾国藩先生的生平。
曾国藩先生出生于湖南省衡州府衡阳县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在他年轻的时候,曾国藩曾经在家族的私塾学习古典文化和书法等各种艺术。
他很早就展示出了卓越的才华和对学问的热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曾国藩的名声逐渐传播开来,得到了朝廷的注意。
曾国藩的政治生涯开始于1850年代,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
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太平天国起义的威胁。
曾国藩被任命为湖南巡抚,负责镇压太平军。
他制定了一系列战略和战术,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这不仅加强了朝廷的统治,也平息了内乱,为中国政局的稳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曾国藩在政治事务上表现出色,他提倡勤政务实,反对贪污腐败。
他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加强政府的管理和治理能力。
此外,他还积极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设立学校培养人才。
曾国藩的教育理念注重实用主义和德育教育,他希望通过培养优秀的人才来改变社会的命运。
除了在政治上的成就,曾国藩还是一位文学家和书法家。
他以清新的文风和大气的书法风格著称。
他的作品充满着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
他的书法独特而典雅,成为后来书法界的典范。
曾国藩的一生充满了挫折和困难,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并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在政务和教育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而言之,曾国藩先生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智,在政治、军事和教育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成就。
他的一生充满了奉献和拼搏,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精神将永远被后人所铭记。
曾国藩人生节点的国内外大事
曾国藩人生重要节点及国内外大事(根据资料梳理)1811年(清嘉庆十六年;辛未年、羊年)——11月26日(农历10月11日)曾国藩出生。
——林则徐考中进士。
——3月25日,发现大慧星——7月5日位于南美洲的委内瑞拉宣布独立。
1815年(嘉庆二十年)——曾国藩5岁,在家发蒙读书——12月30日,清代桐城派散文家姚鼐(1731—1815逝世——2月26,拿破仑·波拿巴逃出流放的地中海小岛厄尔巴岛,回到法国,建立君立宪制,但只是“百日王朝”, 6月18日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惨败,6月22日——拿破仑第二次宣布退位,被英国流放到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
1821年5月5日,拿破仑在岛上去世。
1816年(嘉庆二十一年)——曾国藩6岁,入家塾“利见斋”读书。
——清廷责令英使回国嘉庆二十一年(1816)七月初八日,因英使拒绝行三跪九叩礼,嘉庆帝颁布谕旨,责令英使回国。
1826年(道光六年)——曾国藩16岁,应长沙府试(童子试),名列第七。
——贺长龄、魏源等编成《皇朝经世文编》,内容包括学术、治体、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工政八大类,皆为经世致用文章,为研究清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情况的重要史料。
——世界第一台相机诞生。
——曾国藩20岁,就读于衡阳唐氏宗祠,师从汪觉庵。
次年转入湘乡涟滨书院。
改号涤生。
——法国七月革命:路易·菲利普被立为法国国王,建立七月王朝。
——美国公理会传教士裨治文到达广州,是第一个到中国来的美国新教传教士。
1833年(道光十三年)——曾国藩23岁,秋,参加湘乡县试,考取秀才。
——6月,德籍传教士郭士立(又译郭实腊)在广州创办汉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为中国境内第一家中文杂志。
——林则徐奏请改革币制,清廷部分地接受了林的建议。
1834年(道光十四年)——曾国藩24岁,春入岳麓书院。
秋,参加乡试中第36名举人。
——4月22日,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特权正式停止。
1835年(道光十五年)——曾国藩25岁,会试落第,留京寓长沙会馆。
曾国藩生平简介与评价
曾国藩生平简介与评价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
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清朝战略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毛泽东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
对于曾国藩这个历史人物,可能了解的人没多少,毕竟他处于中国近代史的开始,清王朝的衰落时期,与此同时,在封建王朝的腐败堕落时期当代人民只能记得清王朝的腐朽,没人了解这些官员的功勋业绩。
曾国藩早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且是之后洋务运动的发起人之一,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中国现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都高度评价过曾国藩。
毛泽东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
即使是在毛泽东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蒋介石对曾氏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
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拜读不辍。
曾国藩被誉为修身齐家治国中华第一完人,平天下之言,对于晚清而言可能是正确的,毕竟他拯救了晚晴,打败了太平天国。
让苟延残喘的清王朝在此之后又得以统治中原一段时间,保住了大清江山。
曾国藩人物生平及警世名言
曾国藩人物生平及警世名言曾国藩人物生平及警世名言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
紧接着创见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
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一)少年得志仕途亨通曾国藩,字伯函,号涤生。
1811年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井字镇荷叶塘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
祖辈以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
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满腹经纶,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爱抚,他们望子成龙心切,便早早地对曾国藩进行封建伦理教育了。
曾国藩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可见他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
至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踏上了人生的一大台阶。
曾国藩刚28岁便考中了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阶的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力门生。
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暑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沿着这封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
从文才上看,曾国藩的仕途畅通是与他好学有关,他学习孜孜不倦,苦读日夜不息,尤其在京参加朝考进入庶常馆学习后,“日以读书为业”。
曾国藩的轶事典故
曾国藩的轶事典故导语:曾国藩先后晋升为两江总督、直隶总督,诏加“太子太保”,封“一等毅勇候”,授“英武殿大学士”,升“光禄大夫”,溢称“曾文正公”。
下面是语文迷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曾国藩的相关材料,欢迎阅读,谢谢!【曾国藩简介】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嘉庆十六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的一个书生门第家庭。
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毛泽东曾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表达出对这位已故乡人的推崇之情。
【轶事典故】审鸡蛋案一天,天气晴朗,年幼的曾国藩从学校放学蹦蹦跳跳地回到了家里。
刚放下书包,其父就焦急地说:“我明明煮了五个鸡蛋,怎么只有四个了?”于是就把曾国藩叫来,对他说:“煮熟的鸡蛋是分给你们吃的,现在少了一个,不知是那个偷吃了,快帮你母亲查一查。
” 曾国藩思索了一下,答到:“这个很容易,我有办法查出来。
” 说罢,曾国藩端出一个脸盆,倒了几杯茶,把家里的人都喊拢来,叫每人喝一口茶水,吐到盆里,他站在旁边观察,结果有一个佣人吐出的茶水里夹有鸡蛋黄粉。
曾国藩的父亲高兴极了,觉得儿子聪明,将来能当官审案子。
“千年死一个”富厚堂,是曾国藩的故居。
大门口悬挂着“毅勇侯第”四个金色大字。
“侯府”建于清同治年间,是曾国藩委托其弟在家营造的。
据说建房的时候,曾国潢兄弟对匠工师傅款待很好,而对一般徒弟则有所刻薄。
新屋建成的时候要诵“上梁文”,砌工老师傅尽赞美语,操着荷叶土音为之颂曰:“两江总督太细喱,要到南京做皇帝。
”那天,看热闹的人很多,站在大门口的一个乡民见大门很高很宽,就希奇地问:“这张大门怎么要开这么宽?”一位对曾府心怀不满的徒弟就说:“门宽好出丧么!”师傅听了,觉得这个“良心”不能丧,就马上把不吉的话断过来:“是的,门宽好出丧,千年死一个,万年死一双。
曾国藩生平
曾国藩曾国藩(1811年11月21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
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中兴名臣」之一,也是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现属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
曾国藩的一生是和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分不开的。
1852年,曾国藩因母丧在家。
这时太平天国的革命风暴已席卷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这支腐朽的反革命武装不堪一击,完全丧失了抗拒革命大军的能力。
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革命势力的发展,这就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机会。
1853年1月,清廷命曾国藩为帮办团练大臣,在湖南督办团练。
曾国藩顾不得守制三年的大礼,积极行动起来,开始了他一生反对太平天国的事业。
他知道,如果按照历来办团练的老办法,是对付不了大规模有坚强组织的农民力量的,因此他建议重新建立一支在绿营以外的正规军-湘军。
湘军的主要特点:一是利用封建宗法关系作为团结军队内部的纽带。
湘军的官兵,大抵都是通过同乡、同族、亲友、师生等关系挑选募集。
各营只服从营官一人,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
二是湘军的将领,大多选自受过孔孟之道熏陶,在科举道路上失意,一心想借军功猎取功名富贵的中小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
这些人平日以程朱理学相标榜,把保卫封建统治秩序作为自己奋斗的最高目标。
三是湘军以“卫道”为名,实际上却是一伙杀人放火的强盗。
在长沙团练的时候,曾国藩因杀人很多,就已经得到了“曾剃头”的绰号。
在和太平军作战中,曾国藩用劫掠财物、封官赏爵的办法来鼓舞士气,养成湘军凶悍领残的本性。
1854年初,湘军组成陆军十三营,水师十营,共一万七千多人,同年正式出师与太平军作战。
曾国藩以自己的名义,发出了一道檄文,诬称太平天国为“粤匪”,说他出来镇压革命,不仅是为了保卫清王朝,而且是为了保卫整个的旧传统。
曾国藩生平PPT
曾国藩的洋务
什么叫洋务思想?曾国藩的洋务思想包括哪些方面? 曾国藩谈论洋务的地方很多,而最集中、最典型者则莫过于同 治元年五月初七日同幕僚宾友的一段谈话。《手书日记》载: “与幕府诸君畅谈,眉生言及[夷]务。余以为欲制[夷]人,不宜 在关税之多寡、礼节之恭倨上着眼。即内地民人处处媚[夷], 艳[夷]而鄙华,借[夷]而压华,虽极可恨可恶,而远识者尚不宜 在此等处着眼。吾辈着眼之地,前乎此者,洋人十年八月入京, 不伤毁我宗庙社稷,目下在上海、宁波等处,助我攻剿发匪。 二者皆有德于我,我中国不宜忘其大者而怨其小者。欲求自强 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以学作炸炮、学造轮舟为 下手工夫。”由此可见,所谓洋务,是由夷务一词转换来的, 实际上不仅指外交事务而言,也不仅指造船制炮等西方科学技 术,而是包含着如何对待和处理外国侵略问题的全部政策与策 略。曾国藩所谈的上述各点,亦不仅是曾国藩个人的思想,而 是整个洋务派与洋务运动的思想基础和行动纲领。
曾国藩在洋务上的 贡献
咸丰十一年,成立安庆内军械所 同治二年,派容闳赴美采购‘制造之器’ 同治四年,会同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 造总局 同治六年,曾国藩奏拨专款设立船厂 同治九年,曾国藩会同李鸿章奏准派遣留 学生赴美学习。。。。
曾国藩的洋务影响
曾国藩在兴办军工科技方面所做的具体事情并不太多,他的业绩既不 能与李鸿章相比,也不能与左宗棠相比。加以左宗棠一贯主张抵抗外 来侵略,有收复新疆之功,故其历史形象远比曾国藩为好。然而,无 论左宗棠还是李鸿章,其在近代史上的地位与影响,都不能与曾国藩 相比。其原因非他,要在开风气之先。即就洋务运动而言,第一个上 奏提出“师夷智以制船造炮”者是他,第一个造出轮船者是他,第一 个派人出洋购买成套“制器之器”者是他,第一个提出“官督商办” 者还是他。其洋务运动首倡者的地位是无人可以取代的。洋务运动虽 然不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开始,但却由此引来西方机器生产。而机器是 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物,巨大生产力的象征,同封建生产关系是不相容 的。因而,机器的引进等于在盘根错节的封建生产关系中打进一个楔 子,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可乘之机。中国资本主义紧随洋务运动 之后而兴起,是完全符合历史发展的逻辑的。所以,洋务运动成为中 国工业化的起点,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具有开创性的作用,讲近代 化,讲近代科技,必须从这里讲起,研究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不能不 提到它。就此而言,洋务运动功不可没,曾国藩功不可没。不过,曾 国藩所行之事不只一件,洋务运动亦不只一面,要得出科学的结论, 准确的评价,还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的考察。
曾国藩的一生
曾 国 藩
为 师 为 将 为 相 一 完 人
立 德 立 功 立 言 三 不 朽
生 平 家 谱 之 详
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享年61岁
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 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 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章炳麟 曾文正家书及书礼为任何政 治家所必读 。 ——蒋介石
知人之鉴,并世无伦。 ——李鸿章
公虽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 贤将,规画精严,无间可寻, 大帅如此,实起事以来所未 见也。 ——石达开 “做人治学并重” ——钱穆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毛泽东
“汉奸刽子手”的一生 ——范文澜
历 史 评 价
对于评价,论者说,“曾国 藩事功之大,誉称晚清‘中 兴名臣’,创办洋务,不愧 为洋务派领袖,著作丰富, 可当之为学者,研究古文辞, 无忝于文人,治军有方,调 配得宜,堪与古代兵家相媲 美,拥兵而不自重,善权变 而又谦退,足见道德修养功 夫之深厚;吏治清廉,教养 兼施,鞠躬尽瘁,以身作则, 不啻为青天,治家有道,关 怀子弟,亦为后人楷模”。
治 学 论 道
曾国藩继承桐城派方苞、姚 鼐而自立风格,创立晚清古 文的「湘乡派」 。著作不 下百数十卷,名曰《曾文正 公全集》,传于世。
书 法 成 就
曾国藩在书法上的突出成就一直为他历 史上的重大影响所掩盖。曾国藩对于书 法理论的阐述见其《日记》、《家书》 及一此文章中。他首先对当时阮元抛出 的南北书派论有独到的认识,他既赞成 又提出批评,主张南北兼而有之。他对 书法的本源,提出乾坤大源之说。从乾 道—阳刚美—着力—雄奇—大气,从坤 道—阴柔美—不着力—淡远—韵胜,形 成了他一个系统的书法理论观。曾国藩 一生勤勉于书法创作,由继承古典到创 新时尚的曲折探索道路。他留下了近 130万字的《日记》是中国古代罕见的 一部巨型书法作品。他的小楷与小行书 是整个清代的典范。
曾国藩生平大事记
曾国藩生平大事记曾国藩生平大事记1811年(嘉庆十六年)11月26日【农历十月十一日),生于今湖南省娄底市县荷叶乡天坪村,乳名宽一。
1826年(道光六年),16岁的曾国藩应长沙府试(童子试),名列第七。
1833年(道光十三年),23岁的曾国藩参加湘乡县试,考取秀才。
1834年(道光十四年),24岁的曾国藩入岳麓书院,参加乡试,中第三十六名举人。
1835年(道光十五年)4月,25岁的曾国藩会试落第,留京寓长沙会馆读书。
1836年(道光十六年)春,26岁的曾国藩,恩科会试再次不第,出京返家。
1838年(道光十八年),28岁的曾国藩会试中第三十八名贡士。
殿试取在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
朝考列第一等第三名,道光帝拔置第二名。
授翰林院庶吉士。
年底乞假返家。
1840年(道光二十年)5月,30岁的曾国藩任庶吉士散馆,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检讨。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4月,33岁的曾国藩升任翰林院侍讲。
7月,钦命为乡试(四川)正考官。
8月,补授翰林院侍讲。
12月.充文渊阁校理。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8月,34岁的曾国藩与江忠源结为师生,派充翰林院教习庶吉士。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10,Ej,35岁的曾国藩升翰林院侍讲学士。
李鸿章人京会试,投其门下受业。
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1月,36岁的曾国藩充文渊阁直阁事。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7月,37岁的曾国藩升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11月,钦派武会试正总裁,殿试读卷大臣。
1853年(咸丰三年)1月21日,43岁的曾国藩接帮办湖南团练旨。
1854年(咸丰四年)2月25日,44岁的曾国藩奉命率师出征太平军。
1861年(咸丰十一年)8月23日,51岁的曾国藩上《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
”1862年(同治元年)1月31日,52岁的曾国藩奉旨任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曾国荃补授浙江按察使。
1863年(同治二年)1月28日,53岁的曾国藩得悉安庆军械所造出我国第一艘木壳小火轮,登船试航后喜而命名为“黄鹊”号。
晚清名臣曾国藩生平简介
晚清名臣曾国藩生平简介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近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他与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晚清四大名臣”,与胡林翼合称曾胡,他是湘军的创立者与统帅。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晚清名臣曾国藩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曾国藩生平简介曾国藩,清朝晚期人,字伯涵,号涤生,曾国藩是晚清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人,他从一介书生到进京赶考,进了进士之后又一直留在京城,短短十年时间,连续升职七次,年仅37岁就已经官至二品,这在清朝历史上也只是独一份的。
后来恰逢太平天国乱世,当时正是因母丧而在家的曾国藩趁势在家乡创建了湘军,并且作为统帅者,曾国藩带领湘军和其他的义军一起历尽艰苦的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挽大厦于将倾,救清朝于乱世,因为这巨大的功绩,被封为了一等勇毅侯,这是清朝以来第一个以文人封武侯的人。
后来又升职至一品大员。
曾国藩的一生为官平稳,可以说是实现了文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终极目标,为后世留下了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曾国藩一生所处的年代,正是国家由盛转衰,动荡不安的年代,俗话说的好“乱世出豪杰”,正是这样的乱世造就了曾国藩的一生。
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努力,一度呈现出同治中兴的盛况,险些就力挽狂澜,将清朝从危机之中救回。
作为同治中兴的时期的主力,曾国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让曾国藩成为了近代最具影响力最具争议的人物。
如何正确评价曾国藩对于曾国藩,现在很多人都十分的推崇他,甚至已经在很多人心中被神化成了“圣人”,这样过分高估的评价无疑是不理智的,对于曾国藩,我们应该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领域来分析。
在文化上曾国藩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曾国藩继承了中国以儒学为基础的传统文化,他的一生是完全按照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路来走的,他的一生深受“三纲五常”的影响,对于“君臣、父子”等传统文化中的伦理纲常部分极为看重。
这一点是深受争议的,不少的人认为“纲常”之说是传统文化的糟粕,曾国藩这样作为是不可取的。
曾国藩生平简介
书法造诣
从人物关系看处世之道
• 与左宗棠的爱恨情仇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与李中堂师徒情深
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 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影响一代伟人
• 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 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 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曾国藩的剿匪之路
• 咸丰三年(1853年),组建湘军,自行购置武器装备,摸索训练 方法和战术,同时筹建水师。 • 咸丰四年(1854年)2月,曾国藩发布《讨粤匪檄》,在道义上 取得了多数人的支持,湘军全军出击,共计大小船舰240艘,水 陆大军17000人,挥师东下 • 3月,岳州首战不利,4月,在靖港水战中又被太平军石祥贞部击 败,曾国藩愤而投水自尽,幸被幕僚章寿麟所救 • 在失利后不断地自我反思,曾国藩改善了湘军的管理体系,军队 战斗力逐渐上升,自此,作战不在是只有失败。
家庭背景
• 祖辈世代在湖南乡下务农
• 祖父曾玉平——见多识广的农民 • 父亲曾麟书——家中长子,四十三岁举秀才, 乡间塾师
• 兄妹共九人,四个弟弟,其中曾国华、曾国荃、 曾国葆后均加入湘军,四个妹妹,幺妹不幸痘 殇
• 家境较为富裕,家风严整
鲤鱼跃龙门——从农民到进士
• 道光六年(1826年)春,曾国藩应长沙府童子试,名列第七名 • 道光十年(1830年),曾国藩前往衡阳唐氏宗祠读书,一年后转 入湘乡涟滨书院。 • 道光十二年(1832年),曾国藩考取了秀才。 • 道光十四年(1834年),曾国藩进入长沙岳麓书院演习,同年参 加湖南乡试,中试第三十六名举人,并动身入北京准备来年的会 试。 • 道光十五年(1835年),曾国藩会试未中,寓居北京长沙会馆读 书。次年恩科会试再次落第,于是返回长沙,于同乡刘蓉、郭嵩 焘等居于湘乡会馆。
曾国藩年谱——精选推荐
生平年谱1811年(嘉庆十六年)11月26日(农历10月11日)生于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乡天平村, 乳名宽一。
1815年(嘉庆二十年)5岁在家识字读书。
一年后入家塾“利见斋”。
1826年(道光六年)16岁春,应长沙府试(童子试),名列第七。
1830年(道光十年)20岁就读于衡阳唐氏宗祠,师从汪觉庵。
一年后转入湘乡涟滨书院。
改号涤生。
1833年(道光十三年)23岁秋,参加湘乡县试,考取秀才。
1834年(道光十四年)24岁春,入岳麓书院。
秋,参加乡试中第三十六名举人。
冬,入京准备会试,途径长沙,始与刘蓉交往。
1835年(道光十五年)25岁 4月,会试落第,留京寓长沙会馆读书。
1836年(道光十六年)26岁春,恩科会试再次不第,出京返家。
至长沙,与刘蓉、郭嵩焘在湘乡会馆相聚两个月。
1838年(道光十八年)28岁会试中第三十八名贡士。
试后改名国藩。
殿试取在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
朝考列第一等第三名,道光帝拔置第二名。
授翰林院庶吉士。
年底乞假返家。
1839年(道光十九年)29岁夏,出衡阳,谒杜工部祠、石鼓书院。
秋,出邵阳,察访武岗、新化、兰田、永丰。
12月,子纪泽生,离家起程赴京。
本年起始作日记,持之以恒,至终不辍。
1840年(道光二十年)30岁 5月,庶吉士散馆,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检讨。
7月,得病,经欧阳兆熊、吴廷栋治疗、护理,两月始愈,三人遂成好友。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31岁 8月,偕倭仁往谒理学大师唐鉴,请教治学之方,检身之要。
“考德问业”,“为义理所熏蒸”。
11月,任国史馆协修,遍鉴前史,辨具得失。
是年,喜读胡林翼赠送的《陶文毅公文集》。
曾国藩教子故事
曾国藩教子故事展开全文曾国藩(1811—1872) 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
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
湖南湘乡白杨坪(今属双峰)人。
道光进士。
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职。
从唐鉴、倭仁讲习理学。
1853年初(咸丰二年底)为对抗太平天国,以在籍侍郎身份在湖南办团练,旋扩编为湘军。
次年发布《讨粤匪檄》,攻击太平天国。
率兵出省作战,夺取武昌和田家镇。
1 855年在湖口、九江被打败,退守南昌。
次年因太平天国发生“杨韦事变”,再陷武昌。
1858年占九江,令李续宾率湘军主力攻三河,被歼灭。
旋以曾国荃吉字营为基础,扩充实力。
1 860年升两江总督,授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节制苏、皖、赣、浙四省军务。
主张“借洋兵助剿”。
1862年(同治元年)为协办大学士,派李鸿章到上海,左宗棠入浙江,会同“常胜军”、“常捷军”夹攻太平军,并派曾国荃围攻天京(今南京)。
1 864年7月攻陷天京。
次年奉命督办直隶(今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军务,镇压捻军,后战败回两江总督任。
与李鸿章、左宗棠创办上海江南制造局、福建马尾船政局等军事工业。
1868年授武英殿大学士,调任直隶总督。
1870年查办天津教案,惩办民众,对外妥协,受到舆论谴责,回任两江总督。
后病死南京。
有《曾文正公全集》曾国藩(资料图图源网络)教子故事曾国藩在读书和做人方面,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他经常以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去感染教育儿女。
他对儿女说,他在朝做官20年,不敢稍稍沾染一些官宦习气,饮食起居,都坚守着清贫朴素的家风,不敢放纵。
平时虽然军务繁忙,但曾国藩从不间断读书、写字、研究学问。
对待亲戚、朋友、邻里,他从来都是“有急必周济之,有讼必排解之,有喜必庆贺之,有疾必问,有丧必吊。
”这些做法无不潜移默化地教育着他的儿女们。
曾国藩在给儿子纪泽的信中说:“世家子弟,最易犯一奢字,傲字。
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舆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
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傲矣……”对于女儿和新嫁进门的媳妇,曾国藩也要求她们不要因为是富贵子女就不乐于操作,一定要经常下厨房做饭,纺纱织布,勤于劳动,不要懒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生平大事记
1811年(嘉庆十六年)11月26日【农历十月十一日),生于今湖南省娄底市县荷叶乡天坪村,乳名宽一。
1826年(道光六年),16岁的曾国藩应长沙府试(童子试),名列第七。
1833年(道光十三年),23岁的曾国藩参加湘乡县试,考取秀才。
1834年(道光十四年),24岁的曾国藩入岳麓书院,参加乡试,中第三十六名举人。
1835年(道光十五年)4月,25岁的曾国藩会试落第,留京寓长沙会馆读书。
1836年(道光十六年)春,26岁的曾国藩,恩科会试再次不第,出京返家。
1838年(道光十八年),28岁的曾国藩会试中第三十八名贡士。
殿试取在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
朝考列第一等第三名,道光帝拔置第二名。
授翰林院庶吉士。
年底乞假返家。
1840年(道光二十年)5月,30岁的曾国藩任庶吉士散馆,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检讨。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4月,33岁的曾国藩升任翰林院侍讲。
7月,钦命为乡试(四川)正考官。
8月,补授翰林院侍讲。
12月.充文渊阁校理。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8月,34岁的曾国藩与江忠源结为师生,派充翰林院教习庶吉士。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10,Ej,35岁的曾国藩升翰林院侍讲学士。
李鸿章人京会试,投其门下受业。
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1月,36岁的曾国藩充文渊阁直阁事。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7月,37岁的曾国藩升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11月,钦派武会试正总裁,殿试读卷大臣。
1853年(咸丰三年)1月21日,43岁的曾国藩接帮办湖南团练旨。
1854年(咸丰四年)2月25日,44岁的曾国藩奉命率师出征太平军。
1861年(咸丰十一年)8月23日,51岁的曾国藩上《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
”
1862年(同治元年)1月31日,52岁的曾国藩奉旨任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曾国荃补授浙江按察使。
1863年(同治二年)1月28日, 53岁的曾国藩得悉安庆军械所造出我国第一艘木壳小火轮,登船试航后喜而命名为“黄鹊”号。
187()年(同治九年) 6月,60岁的曾国藩奉命前往处理
天津教案。
1871年(同治十年) 8月19t3,61岁的曾国藩挈李鸿章联衔会奏《拟选子弟出洋学艺折》。
1872年(同治十一年)2月27曰,62岁的曾国藩领衔上奏:促请对“派遣生一事”尽快落实,并提出在美国设立“中国留学生事务所”.推荐陈兰彬、为正副委员.常驻美国管理。
1872年【同治十一年)3月12日,午后散步于官署西花圃,突发脚麻后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