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仿真技术》实验报告姓名:李傲班级:14050Z01学号: 1405024239实验一:Systemview操作环境的认识与操作1、实验目的:熟悉systemview软件的基本环境,为后续实验打下基础,熟悉基本操作,并使用其做出第一个自己的project,并截图2、实验内容:1>按照实验指导书的1.7进行练习2>正弦信号(频率为学号*10,幅度为(1+学号*0.1)V)、及其平方谱分析;并讨论定时窗口的设计对仿真结果的影响。

3、实验仿真:图1系统连结图(实验图中标注参数,并对参数设置、仿真结果进行分析)4、实验结论输出信号底部有微弱的失真,调节输入的频率的以及平方器的参数,可以改变输入信号的波形失真,对于频域而言,sin信号平方之后,其频率变为原来的二倍,这一点可有三角函数的化简公式证明实验二:滤波器使用及参数设计1、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SYSTEMVIEW 中的线性系统图符。

2、掌握典型FIR 滤波器参数和模拟滤波器参数的设置过程。

3、按滤波要求对典型滤波器进行参数设计。

实验原理:2、实验内容:参考实验指导书,设计出一个低通滤波器,并对仿真结果进行截图,要求在所截取的图片上用便笺的形式标注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

学号统一使用序号3、实验仿真:系统框架图输入输出信号的波形图输入输出信号的频谱图4、实验结论对于试验中低通滤波器的参数设置不太容易确定,在输入完通带宽度、截止频率和截止点的衰落系数等滤波器参数后,如果选择让SystemView 自动估计抽头,则可以选择“Elanix Auto Optimizer”项中的“Enabled”按钮,再单击“Finish”按钮退出即可。

此时,系统会自动计算出最合适的抽头数通常抽头数设置得越大,滤波器的精度就越实验三、模拟线性调制系统仿真(AM)(1学时)1、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SYSTEMVIEW 构建简单的仿真系统。

3、掌握模拟幅度调制的基本原理。

自-通信仿真AM调制与解调MATLAB

自-通信仿真AM调制与解调MATLAB

通信模块设计与仿真报告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通信原理模拟仿真《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极其重要的专业课,内容比较抽象,概念多,是一门难度比较大的课程,通过MATLAB仿真能清晰地理解它的原理和他的过程,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在通信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通信工程专业必备的知识。

AM 调制与解调是信号调制的最基础的调制方式,本次模拟使用MAT LAB2012进行,包括原始信号,载波信号及其频谱和调制与解调,并显示仿真结果。

根据仿真展示AM 的调制解调过程,并使用数据结果分析系统性能。

一.AM 调制与解调原理幅度调制是由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载波的幅度,使之随调制信号作线性变化的过程,即载波的幅度随着调制信号而改变的调制,是一种线性调制。

AM信号的时域表示式:A0为直流分量,m(t)为调制基带信号,基带信号的幅度小于A0,cos (wct)为载波信号。

A M以调信号的波形随调制的基带信号波形呈规律变化。

AM 信号的频域表示式:频域为对AM 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所得结果,即所说的频谱。

频谱完全是基带信号频谱在频域内的简单搬移,而且搬移也是线性的。

A M调制模型:⊗()m t ()m s t cos c tω⊕A图1.调制器模型AM 的时域波形和频谱如图所示:时域 频域图2. 调制时、频域波形A M信号的频谱由载频分量、上边带、下边带三部分组成。

它的带宽是基带信号带宽的2倍(正负频域)。

在波形上,调幅信号的幅度随基带信号的变化而呈正比地变化,在频谱结构上,它的频谱完全是基带信号频谱在频域内的简单搬移。

AM 信号的解调:解调是调制的逆过程,其作用是从接收的已调信号中恢复原基带信号。

AM信号的解调有包络解调(非相干解调)和相干解调,本次模拟仿真使用的是相干解调。

因为相干解调适用于所有线性调制信号的解调,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相干解调(又叫同步检波)是为了从接受的已调信号中不失真地恢复原调制信号,要求本地载波(又称相干载波)和接收信号的载波保证严格相同(同频同相)。

通信实验报告范文

通信实验报告范文

通信实验报告范文实验报告:通信实验引言: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是不同设备之间的互联,通信技术都是必不可少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探究通信原理以及了解一些常用的通信设备。

实验目的:1.了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学习通信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

3.探究不同通信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

实验材料和仪器:1.两台电脑2.一个路由器3.一根以太网线4.一根网线直连线实验步骤:1.首先,将一台电脑与路由器连接,通过以太网线将电脑的网卡和路由器的LAN口连接起来。

确保连接正常。

2.然后,在另一台电脑上连接路由器的WAN口,同样使用以太网线连接。

3.确认两台电脑和路由器的连接正常后,打开电脑上的网络设置,将两台电脑设置为同一局域网。

4.接下来,进行通信测试。

在一台电脑上打开终端程序,并通过ping命令向另一台电脑发送数据包。

观察数据包的传输速率和延迟情况。

5.进行下一步实验之前,先断开路由器与第二台电脑的连接,然后使用直连线将两台电脑的网卡连接起来。

6.重复第4步的测试,观察直连线下数据包的传输速率和延迟情况。

实验结果:在第4步的测试中,通过路由器连接的两台电脑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较高,延迟较低。

而在第6步的测试中,通过直连线连接的两台电脑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较低,延迟较高。

可以说明路由器在数据传输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速率和稳定性。

讨论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对通信原理进行了实际的验证。

路由器的加入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稳定性,使两台电脑之间的通信更加高效。

而直连线则不能提供相同的效果,数据传输速率较低,延迟较高。

因此,在实际网络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路由器进行数据传输。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1.实验中使用的设备和网络环境可能会对实际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2.实验中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延迟可能受到网络负载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通信工程实习报告

通信工程实习报告

通信工程实习报告一、实习单位概况。

我所在的实习单位是一家专注于通信工程领域的公司,主要业务包括通信网络规划、设计、建设和维护等方面。

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团队,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通信解决方案。

二、实习内容。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公司的通信工程项目,包括基站建设、网络优化、通信设备调试等工作。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站建设。

我参与了多个基站建设项目,包括新建基站和现有基站的升级改造。

在项目中,我负责协助工程师进行现场勘察、测量、设备安装和调试等工作。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基站建设的流程和技术要点,对通信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网络优化。

在网络优化项目中,我参与了对现有通信网络的性能优化工作。

通过对网络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我学习了如何对网络进行优化调整,提高网络的覆盖范围和信号质量。

同时,我也学习了如何使用专业的优化工具和软件,对网络进行参数调整和优化。

3. 通信设备调试。

在通信设备调试方面,我参与了多个设备调试项目,包括天线、收发器、信号处理器等设备的调试工作。

通过这些实际操作,我对不同类型的通信设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设备调试的技术要点和方法。

三、实习收获。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我收获了很多。

首先,我对通信工程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基础的通信原理和技术知识。

其次,我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最重要的是,我在实习中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工程师和同事,他们的经验和教导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四、实习总结。

在实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了通信工程领域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通信工程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领域,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通过这段实习经历,我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通信工程这个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总的来说,这段实习经历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将来能够在通信工程领域有所建树而努力奋斗。

TDSCDMA移动通信技术系统及仿真实验

TDSCDMA移动通信技术系统及仿真实验
第七章 TD-SCDMA移动通信系 统仿真软件
➢7.1 认识仿真软件 ➢7.2 进入多种虚拟系统
1
7.1 认识仿真软件
试验仿真教学软件旳开发是基于现代通信工程教育旳需求 应运而生旳,它把大型网络通信系统旳所有功能移植于个人电 脑上,让每个学生在自己旳电脑上就可以亲身体验最真实旳硬 件环境,体验主流旳通信业务。

标外,点击任何扇区下旳智能天线和R04都可以打开
该扇区下旳智能天线和R04间旳连线连接,如图7-7所示。这里
可以学习这两个设备之间旳端口旳连接、馈线旳连接、光纤旳
连接。
15
图7-6 TD-SCDMA虚拟天面
16
图7-7 室外设备连线
17
7.2.3 虚拟机房 在图7-5所示旳仿真试验室主菜单中,点击右边任何一种
39
图7-22 信息查看界面
40
进入仿真软件主
图7-3 仿真系统主页界面
10
在此界面中有两项选择:【试验仿真教学软件】和【TDSCDMA随机资料】,单击【TD-SCDMA随机资料】进入如图 7-4所示界面,仿真软件提供了协助文档,从中可以解答学习 过程中碰到旳问题。
在图7-3中单击【试验仿真教学软件】进入如图7-5所示旳 仿真试验室,在这个界面中有4个可选入口:一种电梯入口和 三个机房入口。点击【电梯入口】退出试验室;点击【机房】 入口进入试验室。这里以“TD-SCDMA机房1”为例阐明仿真 软件旳使用措施,单击箭头进入【TD-SCDMA网管试验仿真 系统】,如图7-5所示。
3
1. 硬件规定 推荐机型:Intel Pentium Ⅳ。 CPU主频:1.4 GHz及以上。 内存大小:256 M及以上。 硬盘容量:1 GB。 配置声卡。

滤波器使用及参数设置

滤波器使用及参数设置

(软件仿真性实验)课程名称:通信系统仿真技术实验题目:滤波器使用及参数设计指导教师:李海真班级:15050243学号:21学生姓名:窦妍博一、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SystemView中的线性系统图符;2、掌握典型 FIR 滤波器参数和模拟滤波器参数的设置过程;3、按滤波要求对典型滤波器进行参数设计。

二、实验任务1、学会使用不同方式完成Z域系统传输函数的设计;2、建立FIR高通、带通、带阻滤波器仿真系统和模拟高通、带通、带阻滤波器仿真系统。

三、实验内容(具体内容参照实验指导)1、典型滤波器滤波性能演示仿真系统设计练习;2、Z域系统传输函数的设计;3、滤波器进行信号的分离,通过选择滤波器的种类,设置合适的带宽。

四、实验操作1、用Systemview软件建立仿真系统图1.1.1模拟滤波器系统仿真图1.1.2FIR滤波器系统仿真2、整个系统的各元件图符名称及参数设置3、系统主要参数的设定系统采样频率设置为10000Hz,采样点数设置为4096;正弦信号源幅度为1V,频率为10Hz 。

(一)FIR滤波器低通滤波器通带内增益设为0dB,通带转折频率设为0.195(系统采样率为10000Hz,相对倍数0.002 倍即20Hz),截止频率设为0.18,截止带内增益设为-70dB。

带内纹波0.1dB,最大叠代次数默认25。

采用系统自动优化抽头数,选择自动优化“Enable”按钮图1.2低通滤波器主要参数设定图1.3 带阻滤波器主要参数设定图1.4 带通滤波器主要参数设定图1.5 高通滤波器主要参数设定(二)模拟滤波器图1.6 低通滤波器主要参数设定图1.7 带阻滤波器主要参数设定图1.8 带通滤波器主要参数设定图1.9 高通滤波器主要参数设定五、实验数据(一)FIR滤波器图1.10 仿真系统的叠加信号波形图图1.11 仿真系统的叠加信号频谱图可以看出在横轴的 30Hz、1000Hz 和 2000Hz 三处出现了尖锐的谱线图1.12 低通滤波器输出信号图图1.13 低通滤波器输出信号频谱图图1.14高通滤波器输出信号图图1.15 高通滤波器输出信号频谱图图1.16带通滤波器输出信号图图1.17带通滤波器输出信号频谱图图1.18带阻滤波器输出信号图图1.19带阻滤波器输出信号频谱图(二)模拟滤波器图1.20 仿真系统的叠加信号波形图图1.21 仿真系统的叠加信号频谱图可以看出在横轴的 30Hz、1000Hz 和 2000Hz 三处出现了尖锐的谱线图1.22 低通滤波器输出信号图图1.23 低通滤波器输出信号频谱图图1.24高通滤波器输出信号图图1.25 高通滤波器输出信号频谱图图1.26带通滤波器输出信号图图1.27带通滤波器输出信号频谱图图1.28带阻滤波器输出信号图图1.29带阻滤波器输出信号频谱图五、实验感悟。

通信系统的Simulink仿真

通信系统的Simulink仿真

实验三通信系统的Simulink仿真一、实验目的1、提高独立学习的能力;2、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学习用Matlab simulink实现通信系统的仿真的使用;4、掌握数字载波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1. Simulink简介Simulink是Matlab中的一个建立系统方框图和基于方框图的系统仿真环境,是一个对动态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和仿真结果可视化分析的软件包。

Simulink采用基于时间流的链路级仿真方法,将仿真系统建模与工程中通用的方框图设计方法统一起来,可以更加方便地对系统进行可视化建模,并且仿真结果可以近乎“实时”地通过可视化模块,如示波器模块、频谱仪模块以及数据输入输出模块等显示出来,使系统设计、仿真调试和模型检验工作大为简便。

SIMULINK 模型有以下几层含义:(1)在视觉上表现为直观的方框图;(2)在文件上则是扩展名为mdl 的ASCII代码;(3)在数学上表现为一组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4)在行为上则模拟了实际系统的动态特性。

SIMULINK 模型通常包含三种“组件”:(1)信源( Sources):可以是常数、时钟、白噪声、正弦波、阶梯波、扫频信号、脉冲生成器、随机数产生器等信号源;(2)系统( System):即指被研究系统的SIMULINK 方框图;(3)信宿( Sink):可以是示波器、图形记录仪等。

2. 通信常用模块库及模块编辑功能简介通信中常用的MATLAB工具箱有:Simulink 库,Communications Blockset(通信模块集),DSP Blockset (数字信号处理模块集)。

其中对单个模块的主要编辑功能如下:1) 添加模块:模块库中的模块可以直接用鼠标进行拖曳(选中模块,按住鼠标左键不放)而放到模型窗口中进行处理;2) 选取模块;3) 复制与删除模块;4) 模块名的处理模块命名:先用鼠标在需要更改的名称上单击一下,然后直接更改即可。

她通信原理实验报告(3篇)

她通信原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2. 掌握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知识。

3. 通过实验,验证通信系统中的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基本过程。

二、实验器材1. 通信原理实验平台2. 信号发生器3. 示波器4. 数字信号发生器5. 计算机及实验软件三、实验原理通信原理实验主要涉及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两个方面。

模拟通信是将模拟信号通过调制、传输、解调等过程实现信息传递;数字通信则是将数字信号通过编码、传输、解码等过程实现信息传递。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 模拟通信实验(1)调制实验① 打开通信原理实验平台,连接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

② 设置信号发生器输出正弦波信号,频率为1kHz,幅度为1V。

③ 将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接入调制器,选择调幅调制方式。

④ 通过示波器观察调制后的信号波形,记录调制信号的幅度、频率和相位变化。

⑤ 调整调制参数,观察调制效果。

(2)解调实验① 将调制后的信号接入解调器,选择相应的解调方式(如包络检波、同步检波等)。

② 通过示波器观察解调后的信号波形,记录解调信号的幅度、频率和相位变化。

③ 调整解调参数,观察解调效果。

2. 数字通信实验(1)编码实验① 打开数字信号发生器,生成二进制信号序列。

② 将信号序列接入编码器,选择相应的编码方式(如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等)。

③ 通过示波器观察编码后的信号波形,记录编码信号的时序和幅度变化。

(2)解码实验① 将编码后的信号接入解码器,选择相应的解码方式。

② 通过示波器观察解码后的信号波形,记录解码信号的时序和幅度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模拟通信实验结果(1)调制实验:调制信号的幅度、频率和相位发生了变化,实现了信息的传递。

(2)解调实验:解调信号的幅度、频率和相位与原始信号基本一致,验证了调制和解调过程的有效性。

2. 数字通信实验结果(1)编码实验:编码后的信号波形符合编码方式的要求,实现了信息的编码。

(2)解码实验:解码后的信号波形与原始信号基本一致,验证了编码和解码过程的有效性。

通信工程中的通信系统仿真与性能评估

通信工程中的通信系统仿真与性能评估

通信工程中的通信系统仿真与性能评估在当今信息高速传递的时代,通信工程如同构建起信息世界的桥梁,让人们能够便捷、迅速地交流与获取信息。

而在通信工程领域中,通信系统仿真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术手段,它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预测系统性能,并为优化和改进提供有力的依据。

同时,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准确评估也是确保通信质量和用户体验的关键环节。

通信系统仿真,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使用计算机软件,模拟真实通信系统的运行情况。

这就好比在虚拟的世界中搭建一个通信网络,然后观察数据如何在这个网络中传输、处理和接收。

为什么要进行通信系统仿真呢?首先,实际构建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需要巨大的成本和时间投入。

在系统正式建设之前,通过仿真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问题和缺陷,从而节省资源并降低风险。

其次,仿真能够让我们在不同的条件和场景下对系统进行测试,比如改变信号强度、噪声水平、用户数量等,以了解系统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性能表现。

那么,通信系统仿真又是如何实现的呢?通常,它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是系统建模,这就需要我们对通信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发射机、信道、接收机等,进行数学描述,确定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参数。

第二步是选择合适的仿真工具和算法。

市面上有许多专业的通信仿真软件,它们具备强大的功能和丰富的库函数,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搭建仿真环境。

第三步是设置仿真参数,这包括输入信号的特征、信道特性、噪声类型和强度等。

第四步就是运行仿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

在通信系统仿真中,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模型过于简单,可能无法反映真实系统的复杂特性;而如果模型过于复杂,又会导致计算量过大,仿真时间过长。

因此,在建模过程中,需要在模型的准确性和计算效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同时,还需要对模型进行验证和校准,确保其能够准确地预测系统的性能。

说完通信系统仿真,我们再来谈谈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

性能评估的目的是衡量通信系统在不同条件下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

matlab与通信仿真实验报告

matlab与通信仿真实验报告

matlab与通信仿真实验报告《Matlab与通信仿真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报告通过使用Matlab软件进行通信仿真实验,对通信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和分析。

首先介绍了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模型,然后利用Matlab软件搭建了通信系统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了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为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一、引言通信系统是现代信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它承载着各种类型的信息传输和交换。

通信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着信息传输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对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Matlab软件是一种功能强大的科学计算软件,它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函数库,可以用于通信系统的建模、仿真和分析。

本实验报告将利用Matlab软件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实验,对通信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和分析。

二、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模型通信系统由发送端、信道和接收端组成,发送端将信息转换成电信号发送出去,经过信道传输后,接收端将电信号转换成信息。

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主要包括信号传输质量、误码率、信噪比等指标。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以常见的调制解调技术为例,建立通信系统的仿真模型。

三、Matlab软件在通信系统仿真中的应用Matlab软件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函数库,可以用于通信系统的建模、仿真和分析。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利用Matlab软件搭建通信系统的仿真模型,包括信号调制、信道传输、信号解调等过程。

通过Matlab软件的仿真实验,我们可以得到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如误码率、信噪比等。

四、实验结果分析通过Matlab软件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实验,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实验结果。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评估通信系统的性能,比如误码率随信噪比的变化规律、不同调制方式的性能比较等。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五、结论本实验报告利用Matlab软件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实验,对通信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和分析。

(通信工程毕设)OFDM调制解调系统仿真与结果分析

(通信工程毕设)OFDM调制解调系统仿真与结果分析

(通信⼯程毕设)OFDM调制解调系统仿真与结果分析4 系统仿真与性能分析4.1 仿真参数设置结合OFDM调制解调系统原理图与仿真流程图,基于MATLAB软件平台,设置系统仿真参数,如表4-1所⽰:由OFDM系统原理和仿真流程可知,由信源产⽣⼀个待传输的⼆进制随机信号。

此处,我们以QPSK调制为例,根据表4-1设置的系统默认仿真参数,⼦载波数⽬1024个,每个⼦载波中OFDM符号数为50个,每OFDM符号数所含的⽐特数为2 bit,信噪⽐(SNR)为2 dB,经过运算、取整等操作,可产⽣⼀组包含20000(⼦载波数?符号数/载波?位数/符号)个由0和1构成的⼀维随机⼆进制数组,即待传信号,截取待传信号的前101(0—100)个码元,其对应的波形与经过OFDM系统传输、解调还原后所得到的信号波形,如图4-1所⽰:图4-1 待传输信号与解调还原信号对⽐图由图4-1可知,经过系统发送、传输、解调过后的信号经过并串变换后,还原后所得到的信号与原信号相⽐,存在数据出错的情况,即产⽣误码,此时的误码率如图4-3所⽰:图4-2 默认参数下QPSK调制的系统误码率误码率(SER)是衡量数据在规定时间内数据传输精确性的指标。

即,数据经过通信信道传输以后,接收端所接收到的数据与发送端发送的原始数据相⽐,发⽣错误的码元个数占发送端发送的原始数据的总码元个数之⽐,误码率的计算公式如下所⽰:误码率=错误码元数/传输总码元数⼀个通信系统在进⾏数据传输时的误码率越⼩,则说明该通信系统的传输精确度越⾼。

4.2 OFDM系统仿真实现以QPSK调制为例,系统的仿真参数为默认值。

即,⼦载波数⽬1024个,每个⼦载波中OFDM符号数为50个,每OFDM符号数所含的⽐特数为2 bit,信噪⽐(SNR)为2 dB。

4.2.1 待传信号与还原信号图4-3 待传信号与还原信号码元波形由仿真参数默认值及仿真程序,信源产⽣的随机序列的长度为20000(⼦载波数?符号数/载波?位数/符号),⼤⼩介于0到 1之间,经过取整后即得到长度为20000,⼤⼩为0或1的待发送的⼀维随机⼆进制数组。

AM、DSB、SSB实验报告

AM、DSB、SSB实验报告

AM、DSB、SSB实验报告成绩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实验报告(软件仿真性实验)课程名称:通信系统仿真技术实验题目:模拟幅度调制系统仿真指导教师:李海真班级:15050243 学号:21 学生姓名:窦妍博一、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SystemView构建简单的仿真系统;2、掌握模拟幅度调制的基本原理;3、掌握常规条幅、DSB、SSB的解调方法;4、掌握AM信号调制指数的定义。

二、实验原理1、AM①AM信号的基本原理在图1.1中,若假设滤波器为全通网络(=1),调制信号叠加直流后再与载波相乘,则输出的信号就是常规双边带调幅AM调制器模型如图所示。

图1.1 AM调制器模型AM信号的时域和频域表达式分别为式中,为外加的直流分量;可以是确知信号也可以是随机信号,但通常认为其平均值为0,即[1]。

AM信号的典型波形和频谱分别如图 1.2(a)、(b)所示,图中假定调制信号的上限频率为。

显然,调制信号的带宽为。

图1.2 AM信号的波形和频谱由图1,2(a)可见,AM信号波形的包络与输入基带信号成正比,故用包络检波的方法很容易恢复原始调制信号。

但为了保证包络检波时不发生失真,必须满足,否则将出现过调幅现象而带来失真。

AM信号的频谱是由载频分量和上、下两个边带组成(通常称频谱中画斜线的部分为上边带,不画斜线的部分为下边带)。

上边带的频谱与原调制信号的频谱结构相同,下边带是上边带的镜像。

显然,无论是上边带还是下边带,都含有原调制信号的完整信息。

故AM信号是带有载波的双边带信号,带宽为基带信号带宽的两倍,即式中,为调制信号的带宽,为调制信号的最高频率。

② AM信号的解调——相干解调由AM信号的频谱可知,如果将已调信号的频谱搬回到原点位置,即可得到原始的调制信号频谱,从而恢复出原始信号。

解调中的频谱搬移同样可用调制时的相乘运算来实现[2]。

相干解调的原理框图如图3-3所示。

图1.3 相干解调原理框图将已调信号乘上一个与调制器同频同相的载波,得由上式可知,只要用一个低通滤波器,就可以将第1项与第2项分离,无失真的恢复出原始的调制信号③AM信号的解调——包络检波包络解调器通常由半波或全波整流器和低通滤波器组成。

通信工程实习报告

通信工程实习报告

通信工程实习报告我曾经在一家通信公司实习了三个月,这期间我学到了很多关于通信工程的知识。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所在的团队主要负责开发一种新型无线通信技术。

一、实习的第一天我刚来到公司的那一天,感觉公司非常的庞大,大厦高耸入云,而且内部的设计也非常的现代化,让人瞬间就能够感受到这是一家具有强大科技力量的企业。

在人事部工作了一整天之后,我被派到了通信工程部门。

二、学习通信工程知识在通信工程部门,我遇到了我的导师,他给我介绍了很多通信工程的基础知识,例如通信原理、信号处理等等。

我注意到通信工程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科,需要掌握极其深奥的数学和物理知识。

三、参与无线通信技术的研发在接触通信工程基础知识之后,我开始参与我们团队正在开发的无线通信技术。

该技术是一个非常先进的无线传输方案,可以在不同类型的环境下进行数据传输。

在这个项目中,我主要负责设计和编写通信协议,并在模拟环境下进行测试和验证。

四、经验与表现在整个实习期间,我深深意识到了通信工程这个行业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通讯工程师,需要具备较强的一个创新能力,以及对细节的高度关注。

我的优点是工作耐心细致,并注重规划任务和组织发展计划。

我不断思考吸收各方面的经验,和团队成员进行交互,我有着特别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五、总结回想这三个月里,我从零基础开创学习通信工程知识,一步步从理论到实际去开发新技术的过程。

这次实习让我充分认识到工程设计的重要性,深深感受到一个好的工程对于社会和人们的影响与作用。

通过和同事们的互动和经验沉淀,让我更加清晰的知道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

最后,我非常感谢这个机会且对这家公司和我的导师表示感谢,我相信这段经历将成为我毕业后职业道路上的一个重要奠定。

滤波器使用及其参数设置

滤波器使用及其参数设置

成绩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实验报告(软件仿真性实验)课程名称:通信系统仿真技术实验题目:滤波器使用及参数设计指导教师:李海真班级:15050243 学号:21 学生姓名:窦妍博一、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SystemView中的线性系统图符;2、掌握典型 FIR 滤波器参数和模拟滤波器参数的设置过程;3、按滤波要求对典型滤波器进行参数设计。

二、实验任务1、学会使用不同方式完成Z域系统传输函数的设计;2、建立FIR高通、带通、带阻滤波器仿真系统和模拟高通、带通、带阻滤波器仿真系统。

三、实验内容(具体内容参照实验指导)1、典型滤波器滤波性能演示仿真系统设计练习;2、Z域系统传输函数的设计;3、滤波器进行信号的分离,通过选择滤波器的种类,设置合适的带宽。

四、实验操作1、用Systemview软件建立仿真系统图1.1.1模拟滤波器系统仿真图1.1.2FIR滤波器系统仿真2、整个系统的各元件图符名称及参数设置3、系统主要参数的设定系统采样频率设置为10000Hz,采样点数设置为4096;正弦信号源幅度为1V,频率为10Hz 。

(一)FIR滤波器低通滤波器通带内增益设为0dB,通带转折频率设为0.195(系统采样率为10000Hz,相对倍数0.002 倍即20Hz),截止频率设为0.18,截止带内增益设为-70dB。

带内纹波0.1dB,最大叠代次数默认25。

采用系统自动优化抽头数,选择自动优化“Enable”按钮图1.2低通滤波器主要参数设定图1.3 带阻滤波器主要参数设定图1.4 带通滤波器主要参数设定图1.5 高通滤波器主要参数设定(二)模拟滤波器图1.6 低通滤波器主要参数设定图1.7 带阻滤波器主要参数设定图1.8 带通滤波器主要参数设定图1.9 高通滤波器主要参数设定五、实验数据(一)FIR滤波器图1.10 仿真系统的叠加信号波形图图1.11 仿真系统的叠加信号频谱图可以看出在横轴的 30Hz、1000Hz 和 2000Hz 三处出现了尖锐的谱线图1.12 低通滤波器输出信号图图1.13 低通滤波器输出信号频谱图图1.14高通滤波器输出信号图图1.15 高通滤波器输出信号频谱图图1.16 带通滤波器输出信号图图1.17 带通滤波器输出信号频谱图图1.18 带阻滤波器输出信号图图1.19 带阻滤波器输出信号频谱图(二)模拟滤波器图1.20 仿真系统的叠加信号波形图图1.21 仿真系统的叠加信号频谱图可以看出在横轴的 30Hz、1000Hz 和 2000Hz 三处出现了尖锐的谱线图1.22 低通滤波器输出信号图图1.23 低通滤波器输出信号频谱图图1.24 高通滤波器输出信号图图1.25 高通滤波器输出信号频谱图图1.26 带通滤波器输出信号图图1.27 带通滤波器输出信号频谱图图1.28 带阻滤波器输出信号图图1.29 带阻滤波器输出信号频谱图五、实验感悟。

通信工程实习实践报告

通信工程实习实践报告

通信工程实习实践报告1. 实习单位及背景介绍我在实习期间就职于某通信技术公司,该公司专注于研发和销售通信设备及解决方案。

公司成立于2005年,总部位于北京,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多个研发中心和销售办事处。

我们的产品广泛应用于电信、互联网、金融、能源等领域,为全球数十亿人提供便捷的通信服务。

2. 实习项目及目标本次实习项目主要是参与公司通信设备的调试和运维工作。

我主要负责网络设备的配置、故障诊断和性能测试等工作。

通过此项目,我希望能够熟悉通信设备的工作原理、掌握设备的配置和故障处理方法,并提升自己在通信工程领域的技能和能力。

3. 实习过程及所学内容3.1 熟悉公司设备及相关知识在开始实习之前,我首先对公司的通信设备进行了学习和了解。

我了解了设备的硬件结构、软件系统和通信协议等重要知识。

通过与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们交流,我快速熟悉了设备的特点和性能,并掌握了设备的基本操作方法。

3.2 设备配置与故障处理在实际工作中,我通过对设备进行配置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我学会了使用命令行界面配置设备的网络参数、安全设置和服务功能等。

同时,在设备故障处理方面,我了解了故障的常见原因和处理方法,并掌握了一些调试工具的使用,如Wireshark网络抓包工具和设备自带的日志记录工具。

3.3 设备性能测试和优化为了保证设备能够稳定运行,我参与了设备性能测试和优化工作。

我掌握了性能测试的方法和流程,并能够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设备参数的调整和优化。

通过不断调试和优化,我成功提升了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使得设备在高负载和复杂网络环境下也能够正常工作。

4. 实习心得及收获4.1 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往往是抽象的,而通过实习,我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加深了对通信设备工作原理和技术细节的理解。

4.2 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在实习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与同事的合作和自己的努力,我学会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信原理仿真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仿真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仿真实验报告学院通信工程学院班级 1401014班分组参数姓名学号目的:(1)熟悉()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电路组成和信息传输特点;(2)熟悉上述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与参数选择原则;(3)掌握使用参数化图符模块构建通信系统模型的设计方法;(4)熟悉各信号时域波形特点;(5)熟悉各信号频域的功率谱特点。

实验内容一:(1)使用m序列为数字系统输入调试信号,采用正弦载波,码速率及载波频率参见附表;(2)采用模拟调制或数字检控实现2PSK调制;(3)通过相干解调完成2PSK解调,恢复初始m序列;(4)从时域观测各信号点波形,获得接收端信号眼图;(5)观测各信号功率谱;(6)完成串并及并串转换模块设计;实验内容二:(7)通过不少于三个频率正弦信号叠加而成的模拟信号作为系统真实输入信号,并采用PCM编码方法实现数模转换;(8)模拟输入信号转换形成的数字信号通过2PSK调制解调系统实现数字频带传输;(9)通过PCM解码恢复初始模拟信号;(10)从时域重点观测模拟信号点波形;(11)从频域重点观察模拟信号功率谱。

方案:通信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通信系统的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系统输入的模拟随机信号 m(t),经过该通信系统后要较好地得到恢复。

推荐方案:推荐的模拟信号数字频带传输通信系统的组成框图如图2所示。

通过PCM 方式完成数模与模数变换,采用2/BPSK调制方式完成基本数字频带传输。

在2PSK中,通常用初始相位0和分别表示二进制“1”和“0”。

因此,2PSK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即发送二进制符号“1”时(an取+1),e2PSK(t)取0相位;发送二进制符号“0”时(an取-1),e2PSK(t)取相位(也可以反之)。

这种以载波的不同相位直接去表示相应二进制数字信号的调制方式,称为二进制(绝对)相移方式。

已调信号e2PSK(t)典型波形如下图。

2PSK信号的调制器原理方框图模拟调制的方法:2PSK信号的解调器(想干解调)原理方框图和波形图:2PSK仿真结果及分析电路图:时域波形:输入信号:与载波相乘后的波形:经过带通滤波器后的波形:经过低通滤波器后的波形:眼图:输出波形:功率谱图:输入信号:经带通滤波器后的信号:经低通滤波器后的信号:输出信号:带通幅频特性曲线:低通幅频特性曲线:编号名称参数0 Source: PN Seq Amp = 1 vOffset = 0 vRate = 14e+3 HzLevels = 2Phase = 0 degMax Rate = 700e+3 Hz32 Multiplier: Non Parametric Inputs from t0p0 t26p0Outputs to 6 28Max Rate = 700e+3 Hz26 Source: Sinusoid Amp = 1 vFreq = 56e+3 HzPhase = 0 degOutput 0 = Sine t32Output 1 = Cosine电路图:串并。

通信中的系统级仿真

通信中的系统级仿真
每个小区中的用户服从均匀分布。为了在正六边形内产生均匀分布的用户, 将正六边形进行改造,将正六边形上半部分平移到下面,组成一个长方形。
以六边形的左下角的点为左边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设小区的半径为R, 则在改造的长方形中,横坐标x和纵坐标 y 的取值范围分别为[-0.5R,2.5R] 和[0,0.866R]。令用户数目为N,生成在长方形内均匀分布的用户:
C = = k arg max ( t ) , i 1, 2, , K I i
K为总用户数,C/I为用户的载干比,k为所调度的用户。 最大载干比配合自适应编码调制,可以很好的利用信道的反馈信息,实现 系统的吞吐量最大化,而且实现算法简单。但是它完全没有考虑用户之间 的公平性,当某个用户的信道条件一直不好时将不会被调度,会出现用户 “饿死”的现象。因此,从占用资源的角度讲,最大载干比调度是最不公 平的,它是吞吐量性能的上界和公平性的下界。
20
调度模型
轮询调度(RR): 轮询调度又称为循环调度算法,被认为是最公平的调度算法。这种算法中, 每个用户被循环的调度来使用系统资源,从概率意义上讲,每个用户以同 等的概率使用系统资源,如时隙和功率。 假设有两个用户UE1 和UE2,两个用户都有足够多的数据要传输,轮询调 度可以用下图表示。
B=30-25log10(地面建筑物覆盖率) a(hr)=(1.1log10f-0.7)hr-(1.56log10f-0.8)hr CCIR模型和Hata模型的适应条件: 150 MHz≤f≤1500 MHz 1 km≤d≤20 km 30 m≤ht≤200 m 1 m≤hr≤10 m CCIR和Hata模型适用的天线高度和终端高度适 合小型城市、乡镇区域的 地物情况,因此常用于小型城市及乡镇区域1.5G以下的无线网络规划。

滤波器使用及参数设置

滤波器使用及参数设置

成绩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实验报告(软件仿真性实验)课程名称:通信系统仿真技术实验题目:滤波器使用及参数设计指导教师:李海真班级:15050243 学号:21 学生姓名:窦妍博一、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SystemView中的线性系统图符;2、掌握典型 FIR 滤波器参数和模拟滤波器参数的设置过程;3、按滤波要求对典型滤波器进行参数设计。

二、实验任务1、学会使用不同方式完成Z域系统传输函数的设计;2、建立FIR高通、带通、带阻滤波器仿真系统和模拟高通、带通、带阻滤波器仿真系统。

三、实验内容(具体内容参照实验指导)1、典型滤波器滤波性能演示仿真系统设计练习;2、Z域系统传输函数的设计;3、滤波器进行信号的分离,通过选择滤波器的种类,设置合适的带宽。

四、实验操作1、用Systemview软件建立仿真系统图1.1.1模拟滤波器系统仿真图1.1.2FIR滤波器系统仿真2、整个系统的各元件图符名称及参数设置3、系统主要参数的设定系统采样频率设置为10000Hz,采样点数设置为4096;正弦信号源幅度为1V,频率为10Hz 。

(一)FIR滤波器低通滤波器通带内增益设为0dB,通带转折频率设为0.195(系统采样率为10000Hz,相对倍数0.002 倍即20Hz),截止频率设为0.18,截止带内增益设为-70dB。

带内纹波0.1dB,最大叠代次数默认25。

采用系统自动优化抽头数,选择自动优化“Enable”按钮图1.2低通滤波器主要参数设定图1.3 带阻滤波器主要参数设定图1.4 带通滤波器主要参数设定图1.5 高通滤波器主要参数设定(二)模拟滤波器图1.6 低通滤波器主要参数设定图1.7 带阻滤波器主要参数设定图1.8 带通滤波器主要参数设定图1.9 高通滤波器主要参数设定五、实验数据(一)FIR滤波器图1.10 仿真系统的叠加信号波形图图1.11 仿真系统的叠加信号频谱图可以看出在横轴的 30Hz、1000Hz 和 2000Hz 三处出现了尖锐的谱线图1.12 低通滤波器输出信号图图1.13 低通滤波器输出信号频谱图图1.14高通滤波器输出信号图图1.15 高通滤波器输出信号频谱图图1.16 带通滤波器输出信号图图1.17 带通滤波器输出信号频谱图图1.18 带阻滤波器输出信号图图1.19 带阻滤波器输出信号频谱图(二)模拟滤波器图1.20 仿真系统的叠加信号波形图图1.21 仿真系统的叠加信号频谱图可以看出在横轴的 30Hz、1000Hz 和 2000Hz 三处出现了尖锐的谱线图1.22 低通滤波器输出信号图图1.23 低通滤波器输出信号频谱图图1.24 高通滤波器输出信号图图1.25 高通滤波器输出信号频谱图图1.26 带通滤波器输出信号图图1.27 带通滤波器输出信号频谱图图1.28 带阻滤波器输出信号图图1.29 带阻滤波器输出信号频谱图五、实验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实验报告
专业:通信工程
届别:07 B班
学号:0715232022
姓名:吴林桂
指导老师:陈东华
数字通信系统设计
一、 实验要求:
信源书记先经过平方根升余弦基带成型滤波,成型滤波器参数自选,再经BPSK ,QPSK 或QAM 调制(调制方式任选),发射信号经AWGN 信道后解调匹配滤波后接收,信道编码可选(不做硬性要求),要求给出基带成型前后的时域波形和眼图,画出接收端匹配滤波后时域型号的波形,并在时间轴标出最佳采样点时刻。

对传输系统进行误码率分析。

二、系统框图
三、实验原理:
QAM 调制原理:在通信传渝领域中,为了使有限的带宽有更高的信息传输速率,负载更多的用户必须采用先进的调制技术,提高频谱利用率。

QAM 就是一种频率利用率很高的调制技术。

t B t A t Y m m 00sin cos )(ωω+= 0≤t ≤Tb
式中 Tb 为码元宽度t 0cos ω为 同相信号或者I 信号;
t 0s i n ω 为正交信号或者Q 信号;
m m B A ,为分别为载波t 0cos ω,t 0sin ω的离散振幅;
m 为
m A 和m B 的电平数,取值1 , 2 , . . . , M 。

m A = Dm*A ;m B = Em*A ;
式中A 是固定的振幅,与信号的平均功率有关,(dm ,em )表示调制信号矢量点在信号空
间上的坐标,有输入数据决定。

m A 和m B 确定QAM 信号在信号空间的坐标点。

称这种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制方式为
正交幅度调制。

图3.3.2 正交调幅法原理图 Pav=(A*A/M )*∑(dm*dm+em*em) m=(1,M)
QAM 信号的解调可以采用相干解调,其原理图如图3.3.5所示。

图3.3.5 QAM 相干解调原理图
四、设计方案:
(1)、生成一个随机二进制信号
(2)、二进制信号经过卷积编码后再产生格雷码映射的星座图 (3)、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后的信号 (4)、对该信号进行16-QAM 调制
(5)、通过升余弦脉冲成形滤波器滤波,同时产生传输信号 (6)、增加加性高斯白噪声,通过匹配滤波器对接受的信号滤波 (7)、对该信号进行16-QAM 解调
五、实验内容跟实验结果:
本方案是在“升余弦脉冲成形滤波器以及眼图”的示例的基础上修改得到的。

要在编辑窗口查看原始代码,可在MATLAB 命令窗口中敲入以下命令行 edit commdoc_rrc 要查看本示例的完整代码M 文件,可在MATLAB 命令窗口中敲入edit commdoc_code 。

1、生成一个随机二进制信号,用randint 函数生成随机二进制信号。

显示显示前60个随机比特
01020
30
405060
Random Bits
Number of Bits
B i n a r y V a l u e
2、二进制信号经过卷积编码后再产生格雷码映射的星座图
poly2trellis 命令定义了表示卷积码的网格图,而convec 函数可用它来编码二进制数据向量x 。

poly2trellis 命令的两个输入参数分别是卷积码的约束长度和生成多项式。

-5
-3-1135
-5-3
-1
1
3
5
Q u a d r a t u r e
In-Phase
Scatter plot
3、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后的信号前35位传播符号,对编码信号进行比特至符号映射. 比特至符号映射所处理的对象必须是编码信号,而不是原始的未编码信号。

将原始代码比特至符号映射部分中的xsym 的定义替换为:
5
10
152025
30
35
Random Symbols
Number of Symbols
I n t e g e r V a l u e 0..15
4、调制后信号的眼图,通过eyediagram 产生眼图
-0.5
00.5
-3-2-1012
3Time
A m p l i t u d e
Eye Diagram for In-Phase Signal
-0.5
00.5
-3-2-1012
3Time
A m p l i t u d e
Eye Diagram for Quadrature Signal
5、RRC 滤波器脉冲响应图
利用rcosine 函数来设计平方根升余弦滤波器对调制信号进行滤波。

5
10
15
2025
30
35
40
-0.1
Samples
A m p l i t u d e
Impulse Response
6、调制后的发射信号经过RRC 滤波器前后波形图 用平方根升余弦滤波器对接收信号进行滤波,
20
40
6080100
120
Samples
A m p l i t u d e
Transmitted signal after Tx Filter - Real
20
40
6080
100
120
Samples
A m p l i t u d e
Transmitted signal after Tx Filter - Imag
7、收发信号经过滤波器前后波形图比较
信道:定义AWGN 通道的参数:
EbNo = 50; snr = EbNo + 10*log10(k) - 10*log10(nsamp);
发射信号经过AWAGN 通道传输,加入噪声后ynoisy = awgn(ytx,snr,'measured') 用平方根升余弦滤波器对接收信号进行滤波,程序中 yrx = rcosflt(ynoisy,1,nsamp,'Fs/filter',rrcfilter); yrx = downsample(yrx,nsamp); % 下采样. yrx = yrx(2*delay+1:end-2*delay); % 考虑延时.
上述命令应用与传输端一样的平方根升余弦滤波器进行滤波,然后将结果进行nsamp 因子的下采样。

最后一条命令除去下采样信号中的开始及最后的2*delay 个符号,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消除两次滤波的累积延时。

现在解调器的输入yrx 和调制器的输出y 具有相同的长度。

在示例中的比较误比特率部分,要比较的两个向量具有相同长度的条件是相当重要的。

01020304050607080-4-2024
102030
4050607080
-4-2024Samples
A m p l i
t u d e
8误码率分析 BER-SNR 曲线分析
10
10
10
-5
10
SNR/dB
B E R
图中,蓝色曲线为理论误码率曲线,红色为实际值。

对M电平的QAM系统而言,其差错概率:
PC=(1-P M)2
其中P M是在这个等效QAM系统的每个正交信号中具有一半平均功率的M 电平PAM系统的差错概率。

通过对M电平PAM差错率适当修正后可得:
因此,随着SNR的增大,误码率减小,这与图中反映的规律一致。

对于实际BER-SNR曲线,由于传输特性的不理想以及加性噪声的影响,随信噪比增大,误码率减小的速率没有理论值大,因此在实际中要选择适当的信噪比进行再进行传输。

图中,蓝色曲线为理论误码率曲线,红色为实际值。

对M电平的QAM系统而言,其差错概率:PC=(1-P M)2
其中P M是在这个等效QAM系统的每个正交信号中具有一半平均功率的M 电平PAM系统的差错概率。

通过对M电平PAM差错率适当修正后可得:
因此,随着SNR的增大,误码率减小,这与图中反映的规律一致。

对于实际BER-SNR曲线,由于传输特性的不理想以及加性噪声的影响,随信噪比增大,误码率减小的速率没有理论值大,因此在实际中要选择适当的信噪比进行再进行传输。

numErrors_with_code = 0
bitError_with_code = 0
ber_theory = 0.0168
五、实验心得
通过这次实验,受益匪浅啊,MATLAB是大一时候学的,重新打开软件的时候,都忘的差不多了,不过多用几次,多查查书本,很多知识又很快的接收了,大大提高了对软件的动手能力,它也是对我毅力和意志力的一个重要考验,对于实验,我觉得,首先要弄好原理啊,懂得大体的设计思路,其次仿真过程也是一个考验耐人耐心的过程,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对仿真调试也是一步一步的来,不能急躁。

当遇到问题时要上网找找或者多问问比较有能力的同学,耐心细心的检查错误。

参考网站:
/?_c11_BlogPart_pagedir=Next&_c11_BlogPart_handle=cns!5B 991F05B9062207!1023&_c11_BlogPart_BlogPart=blogview&_c=BlogPart
/content/10/0521/08/1414038_28675037.shtml
/viewthread.php?tid=50546&extra=&page=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