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史学讲义提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史学

一、讲授提纲:

1、比较史学的定义

2、比较史学的发展历程

3、运用比较是史学方法应该注意的技术性规范

4、比较史学的价值与不足

二、讲授内容:

1、比较史学的定义

区分一组概念:“比较史学”(侧重学理和方法论)、“历史比较研究”(侧重实践)、“比较史学方法”【考点】(教材271页)。比较史学,笼统地说就是从事历史比较研究的史学。所谓历史比较研究,就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历史现象的比较来加深、扩大和验证对历史的认识的一种方法。比较史学方法,进行历史比较研究的一套规范与法则。

2、比较史学发展历程

(1)(对历史的比较研究)古已有之,希罗多德、塔西陀、司马迁等运用过比较的方法;

(2)近代历史比较研究,如维柯、赫尔德、孔德(比较研究的三种方式)、密尔、马克思;

(3)比较史学在现当代的发展

A、1900年,在海牙“国际比较历史学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比较史学作为一个史学流派开始出现。系统提出历史比较研究的方法和理论的是法国年间学派创始人之一——马克·布洛克。

关于马克·布洛克【考点】《欧洲社会历史的比较研究》一文,提出了比较完善和系统的比较史学的理论;认为历史比较研究应当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对象之间要有一定的类似性,二是要有一定的共同点。比较研究在历史学中大致有三种用法:验证和解释假说;发现不同社会的独特性;提出新的问题。《封建社会》被认为是历史比较研究典范的著作。巴勒克拉夫在《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一书中说:“当代历史学家之所以非常重视比较史学,皆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布洛克的教导和他作出的榜样”。

B、1900至二战前,作为一种系统的研究方法开始为史学界接受;二战后全球范围内兴起:1952年,联邦德国史学家阿尔诺和安内利赛出版《比较世界史》;1958年,社会和历史比较研究会,出版《社会和历史比较研究》季刊;50年代以来的历次国际史学家大会都有比较史学方面的议题,1980年在西德召开了战后社会历史比较讨论会,1982年在葡萄牙召开了比较历史社会学讨论会。

C、中心转移。60年代中期,比较史学的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1966年,美国出版了两部比较史学巨著,一部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一个比较历史的研究》,另一部是巴林顿·穆尔的《独裁与民主的社会起源》。

布莱克的《现代化的动力》一书主要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对现代化的不同道路进行了比较研究,他不是以经济为标准,而是以社会结构和政治为标准,把各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分为七类:1.英国、法国;2.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3.西欧。北欧、东欧;4.拉美;5.苏联、日本、中国;6.亚洲大部分地区和北非;7.中南非洲和亚洲少数地区。名次越前,现代化程度越高。这部书的观点现在看来已经过时,但在当时却代表了比较历史学的最高水平。布莱克后来还从比较历史学的角度对日本、德国、中国的现代化进行了专门的探讨,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1976年,他出版了《比较现代化论文集》。【补充网络资料】

穆尔的《独裁与民主的社会起源》也是探讨现代化问题的,但是他不像布莱克那样注重国家结构和文化传统,而是注重社会阶级,特别是农民阶级的作用。他认为世界各国现代化走了三条不同的途径:1.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向资本主义民主制;2.通过上层改革走向法西斯主义;3.通过农民革命走向共产主义。该著和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埃米尔·德克海姆《论自杀》并称为本世纪社会科学三大名著。【补充网络资料】

D、研究旨趣:现当代历史比较研究主要在文明比较研究、现代化比较研究方面。

文明史与文化研究中的历史比较研究(略)【参考教材】

比较史学论著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用历史实例的对比来证明某一理论的观点;第二类是通过历史比较来发现和确定具体事实的特性和影响;第三类是通过历史比较进行宏观的因果分析。

3、运用比较是史学方法应该注意的技术性规范

(1)技术性规范:“历时性”原则与“共时性”原则。

(2)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视野要宏阔,比较的对象要具有可比性,比较分类的标准要统一,在比较过程中要避免某种中心观念等。

4、比较史学研究方法的意义与不足

比较史学的意义和作用。

穆尔在《独裁和民主的社会起源》中指出,历史比较研究有三个优点:一是导致提出有用的问题(提问);二是从反面检验已被接受的历史解释(推陈);三是推导出新的历史结论(出新)。

1985年,美国史学家格鲁撰文认为,比较史学有四种用途:可以使我们看到单一结构中不太明朗的问题;为需要探讨的历史问题下更精确的定义;确定适合于某一历史问题的史料和方法;对某一理论和历史的因果关系作出说明。格鲁还强调指出,不见得所有的历史著作都必须应用比较方法,而且应用历史比较方法也不一定达到预期的效果,但能够启发读者去进行有益的思考。

比较研究的缺陷和不足。

在很多情况下,比较研究缺乏深度,主要表现为研究者的知识面狭窄,比较对象的选择单一,方法简单。许多比较研究的著作都是先陈述一个事实,再陈述另一个事实,最后以一个简单的结论概括异同。

但是,不管怎样,贯彻历史比较研究都是当代史学进步的表现,体现学术研究走向学科综合的发展趋势。

5、推荐阅读

以上提到的相关论著;汪荣祖《史传通说:中西史学之比较》;中国知网有关历史比较或者比较史学的论文。

[1] 张文生. 历史比较研究的原则类型与程序析论[J]. 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5)

[2] 范达人. 历史比较研究刍议[J]. 历史教学问题. 1984(06)

[3] 周一平,王嘉川. 拓展史学比较研究的空间[J]. 江海学刊. 2007(01)

[4] 赵吉惠. 略论比较历史学的几个问题[J]. 人文杂志. 1986(02)

[5] 冯晓娟. 比较史学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J]. 邢台学院学报. 2006(02)

[6] 宋学勤. 历史比较法的功能及其运用[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1994(02)

[7] 孟庆顺. 比较史学方法评析[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01)

[8] 王大庆. 库恩的“不可通约性”理论对历史比较研究的启示[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