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合集下载

气压带和风带(36张PPT)

气压带和风带(36张PPT)

交通出行
01
航空运输
气压带和风带对飞机航行的时间和路线有直接影响。航空公司需要了解
这些因素,以制定安全、高效的飞行计划。
02
海上运输
在海上,风是主要动力来源之一。了解风带的特点对于船舶航行和货物
运输至关重要。
03
公路和铁路运输
在长途运输中,天气条件(如风暴)可能会影响交通工具的正常运行和
安全性。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活动有助于预测这些天气事件并采取相应
对人类的意义与价值
提高灾害预警能力
对气压带和风带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气象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减少灾害对人类 生命财产的损失。
指导气候变化应对策略
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趋势和规律,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气候变化应对策略,保护生态 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发展
对气压带和风带的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气象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其研究成 果可以促进这些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的预防措施。
06
未来研究与展望
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
数据获取的局限性
目前的气象观测站分布不均,导致某些地区的气压带和风带数据 缺失或不足,影响研究的准确性。
模型预测的精度
现有的气象模型在预测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和变化方面仍存在一定 的误差,需要进一步提高模型的精度和准确性。
对非线性过程的理解不足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变化涉及到复杂的非线性过程,目前的研究 对其理解仍不够深入。
未来研究方向
1 2 3
增强观测能力
通过建设更多的气象观测站和利用卫星遥感技术, 提高对气压带和风带的观测精度和覆盖范围。
改进模型预测
研发更精确的气象模型,提高对气压带和风带变 化的预测能力,为气候变化研究和灾害预警提供 更可靠的依据。

气压带和风带(优秀)PPT课件

气压带和风带(优秀)PPT课件

总结
形地成表单均圈一环,地流球静止 地形表成均三一圈,环地流球自转 形 地成 表三 均圈 一环,地流球且自气转压同带时风公带转发生季节性移动 海北陆半分球布冬对、大夏气季环气流压的中影心响
季风环流
——大范围风向随季节 而变化 的现象。
1、东亚季风 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 本南部
季风环流2.swf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三圈环流 据图分析气压带 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高低压相间分布 南北半球对称
绘制全球气压带与风带
60°
高压低压相间插
90° N
N
一撇一捺向低压 30°

S
情景3
例题
1 下图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表示风带,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表示气压带,
a
(1) 图中字母a表示的气压带是
b
A. 赤道低气压带
低压。夏季陆地比海洋升 温快,气温较高,形成热低压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60 ° N
蒙古-西伯 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30 ° N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拓展:冬、夏季气压中心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1)冬季: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冷空气源地)。 (2)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影响中国东部降水。
风向 冬季风 西北风 夏季风 东南风
原因
性质
海陆热力性 寒冷干燥 质差异 温暖湿润

气压带风带 PPT

气压带风带 PPT

风带气压带的移动
观察动画演示 思考:1、气 压带风带的位 置随什么而移 动?如何移动 的?Biblioteka 直布罗陀海峡夏季:风平浪静
?
冬季:风急浪高
夏至日
冬至日
北纬600 北纬300 赤道 南纬300 南纬600
实践 练兵
1.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上升 空气
A
B
C D
90°N
60° 30°

30° 60°
1、全球形成 了多少个气 压带和风带?
副极地低压带 中 纬 西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 风
2、气压带和
赤道低压带
风带在分布 东 南 信 风
上有何特点?
副热带高压带 中纬 西 风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直布罗陀海峡
夏季:风平浪静
?
冬季:风急浪高
北纬600 北纬300 赤道 南纬300 南纬600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高压) 冷






与 极
(低压) 热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高高纬纬环环流流
10
5
三圈环流
极地高气压带
中中纬纬环环流流 9 8 6
7 3
低纬环流 2
4
1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阅读课文3思4-考35:页赤文道字低,气尝压试带在和学副案热图带1中高画气出压北带半的球成中因、一高样纬吗环?流 及近地面的气压带和风带。
回归导入: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

PART 03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REPORTING
季节性移动规律
夏季北移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北移,气压带和风带在夏季时会向北移动。
冬季南移
在冬季,太阳直射点南移,气压带和风带相应地向南移动。
年度性移动规律
随季节而变化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受地球自转和公转影响
低纬度地区主要受到赤道低气压带和 信风带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和热带 沙漠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由于太阳直射,低纬 度地区空气受热上升,形成低压中心 。空气上升后冷却,形成对流雨,形 成热带雨林气候。
•·
信风带:赤道低气压带外围的空气向 两侧流动,形成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 ,由于水汽含量少,不易形成降水, 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03
拉尼娜现象会导致全球 气候变化,如极端天气 、干旱、洪涝等。
04
拉尼娜现象的发生机制 与厄尔尼诺现象类似, 也与地球大气和海洋环 流有关。
季风现象
季风现象是指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引起的气候变化,导 致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不同风向的现象。
季风现象会导致降水、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异常变 化,如暴雨、干旱、台风等。
副热带高气压带
在回归线附近,由于空气下沉, 在近地面上形成高压,气流由低 压区流向高压区,形成副热带高 气压带。
动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由于极地附近空气下沉,在极地附近 形成高压,气流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在极地附近,由于空气下沉,在近地 面上形成高压,气流由低压区流向高 压区,形成极地高气压带。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产生影响,导致它们在一年中不断变化 位置。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
地球表面温度和湿度的差异
由于地球表面温度和湿度的差异,导致大气密度的变化,进而形成 气压带和风带。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对气流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类型的形成
气压带和风带是形成各种气候类 型的重要因素,如热带雨林、温
带海洋性气候等。
降水分布
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降水分布有重 要影响,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和降 水特点与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和强 度有关。
详细描述
东风带的气流在地球自转的作用下形成偏东风,在北半球盛行东南风,在南半 球盛行东北风。东风带的形成与地球自转和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有关,是气候 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04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影响
Chapter
形成原因
地球自转与公转
地球自转和公转导致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是地球大气环流的 主要动力来源。
为什么研究气压带和风带
01
02
03
气候变化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和变 化直接影响气候变化,研 究它们有助于预测天气和 气候变化。
航行安全
航海和航空中,了解气压 带和风带的分布和变化规 律,有助于航行安全。
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和气压带、风带 的分布和变化密切相关, 了解它们有助于合理安排 农业生产。
02
气压带
详细描述
西风带的气流在地球自转的作用下形成偏西风,在北半球盛 行西南风,在南半球盛行西北风。西风带的形成与地球自转 和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有关,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东风带
总结词
东风带是高纬度地区常年盛行的风带,主要受到极地高气压带的影响,气流从 高气压带流向低气压带,形成稳定的东南风和东北风。
副热带高压带是指位于副热带地区的相对稳定的高压带。它通常出现在 南、北半球的20°-30°纬度范围内,对全球气候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精品课件(共76张PPT)

气压带和风带精品课件(共76张PPT)

季 风
冬季风—风—向东北风——性暖质干——影气暖响候热枯燥
成因 海陆热力 —— 性质差异
成因
——
气压带风
带的季节 移动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第二课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大气环流影响
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成因。 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 3、上下压中心分布规律 4、对大陆东岸影响---季风环流 〔1〕概念 〔2〕东亚季风 〔3〕东南亚、南亚季风 5、对内陆地区的影响
移动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一致
北极圈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夏至日 太阳位置
春秋分
低压带
南极圈
冬至日
高压带
移 动 规 律
90°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90°
春分日-夏至日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春分日-夏至日〕
60° 66.5ºN 30°
太平洋 阿留申低压 夏威夷高压
北美 大陆 高压
低压
大西洋 冰岛低压 亚速尔高压
在此条件下世界大气环流模式
气压带断裂成单个的高压中心、低压中心
形成季风
一月
冰岛 低压

西

七月 亚速尔 高压
冬:陆地降温快-冷-高压
副蒙极古--地西伯低利亚气高压压 带
夏:陆地升温快-热-低压
亚欧大陆
冬:陆地降温快-冷-高压
季风环流
冬季风
夏季风
1、冬季风影响范围大,还是夏季风影响范围大?
冬季风,因为内陆地区距离海洋远,且多高山高原阻挡,所以夏季风对内陆影响很小。

A 3、上下压中心分布规律

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地高面低冷纬热之
高压
低压
间热不量均差异
大气的垂直运动
低压
地面 受热
高压
冷却
水平气压差异 热 力 环 流 空气水平运动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2.单圈冷 极地高压带
请思考:
(1)赤道近地面的温度和 气压? (2)极地近地面的温度和 气压? (3)这两个气压带的形状? (4)高空风和近地面风产 生的原因?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3.三圈环流 ①判断下图中的气压带和风带: (2)变式图
②读图判断南北半球并说明判断依据:
前言问题:麦哲伦环球航行 3分钟
1、麦哲伦船队哪段航程是逆风航行? 麦哲伦船队航行至南美洲南端的海峡 时受盛行西风影响,船队逆风航行。 2、哪段航程最为轻松? 船队航行至东南信风带时,顺风航行, 这段航程最为轻松。 3、为什么船队在经过30°s附近海域 时十分艰难?
(2)规律: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移动幅度约为5°-10°,具有滞后性。
课堂练习
判断以下各图图示季节分别是?
0° 30° 60° 90°S
表示空气垂直运动的空气柱
60°N 30°N
小结
作业:①智库3.1 ②预习3.2
极地高气压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3.三圈环流 (3)变式图 读图分析:
1.在相应位置标出0°、30、60°和90°。 2.甲乙丙分别是什么环流? 3.①②③的风向分别是什么?
甲: 低纬环流 乙: 中纬环流 丙: 高纬环流

1


2
30°

3
60°
1 东北风/东南风 2 西南风/西北风
90° 3 东北风/东南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地上 是亚洲 低压
7/20/2020
17
.
类型 成因
东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季风 气压带、风带位 置的季节移动
高温、
寒冷、干燥 炎热、多雨
特点
干燥
炎热、 湿润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中国东部季风区、朝鲜 范围 半岛、日本和俄罗斯太 平洋沿岸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菲律宾、中国云南南部 和海南岛
大陆西部:西风从海上吹来,更加暖湿
大陆中西部:信风从内陆吹来,更加干热
大陆东部:信风则变得更加暖湿。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
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
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地形迎风坡+沿岸暖流”。
③.地势高,使气压带势力变弱: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
三、下垫面性质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海陆分布对全球性大气环流的影响---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大陆出现冷切断;使副极地低气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大西洋上的冰岛
7/20低/202压0 和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13
.
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气压带 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上的亚速 尔高压。
运动特征:
南北向科迪勒拉山系对西风带的阻挡,使西风带只能影响到沿海地区
;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内但地处山脉的背风坡”,
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
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分水岭、中美高原高山、巴西高原等使信风只能影响东部沿海;
②.海陆分布使风的性质发生变化:
大陆东部形成季风环流
(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
成;澳大利亚西北部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季风南移过赤道
左偏而形成。
7/20/2020
15
.
(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该季节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过赤
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
二、全球气压和风带的分布及主要特征
(1)气压带
气压带
分布
极地高气压带(2 南北纬
个)
90°附近
副极地低气压带 南北纬
(2个)
60°附近
成因
特征 气流
对气候 的影响
冷干(风力 热力原因 冷高压 下沉
微弱)
动力原因 冷低压 上升
温湿(多气旋 和锋面天气)
副热带高气压带 南北纬
(2个)
30°附近
干热(风 动力原因 热高压 下沉
第六讲 气压带和风带
一、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地球球面均一)
第一步:地球不自转。赤道附近和两极地区由于热力原因(气温高低)而分别 形成了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从而形成单圈闭合环流,是在单一 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形成的
第二步:地球自转。三圈环流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 形成的。
7/20/2020 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16
.
类型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气候 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 类型 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季节(就
北半球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而言)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气压 中心
陆地上是 亚洲高压, 海洋上是 阿留申低 压
陆地上是亚 洲低压,海 洋上是夏威 夷高压
陆地上是 亚洲高压, 南部海洋 上是低压
7/20/2020
18
.
类型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两熟或三熟 对农 温带季风气候:一年一熟、两年三 业生 熟或一年两熟 产的 影响 有利:雨热同期
不利:旱涝、寒潮等灾害
一年三熟
有利:雨热同期 不利:旱涝灾害
7/20/2020
19
.
2.局部地区下垫面性质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①.高大山地、高原的阻挡,使风带影响局限在局部地区或改变风的
图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
例1:在下面画出1月份赤道附近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要求 用 表示高压带, 表示低压带,箭头表示风向)
要求:一是赤道低压的位置必须要偏南; 二是两个风带的方向无误。
【例2】(2008·江苏地理·T10~12)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 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温湿(多锋面和气 西南风 西北风 旋—冬季,风力强
劲)
低纬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与副 (2个) 热带高气压带之间
干热(大陆中部、
东北风 东南风
西部)
湿热(大陆东部)
7/20/2020
11
.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多与气压带、风带的性质 有关,如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 多;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 极地东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 性质湿润;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 燥天气,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降水则较多。
【信息提取】通过图文材料可得出以下有效信息: (1)赤道附近的低气压区(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北侧。 (2)甲、乙两地的纬度位置和气压高低。
(1)上述“某月”是( ) (1)选C,(2)选A,(3)选D。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该月份甲地盛行(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3)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 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 C.温和多雨 D.炎热干燥
力微弱)
赤道低气压带(1 0°附近
个)
7/20/2020
热力原因 热低压 上升
10
湿热(风 力微弱)
.
(2)风带
风带
分布
风向 北半球 南半球
属性 (影响气候)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 (2个) 极地高气压带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冷干、风力大
中纬西风带 (2个)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 副极地低气压带之 间
气压带、风带分布的不同表现形式 气压带和风带在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 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第三步:地球球面均一,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气压带、风带随季 节有规律的移动。
从上图可以看出两点: ①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方向和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大致是 一致的。就北半球而言,大致 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②某地区在不同季节受不同的 气压带或风带影响,这样,由 于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 就形成了比较典型的气候类型 (如地中海气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