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中观,俗语]俄语谚俗语中观念词的语言文化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语谚俗语中观念词的语言文化分析

1.语言文化观念的研究背景

20世纪末,随着人类中心论范式在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兴起,语言学打破了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研究方法,抛开了语言内部的纯语言研究,研究的对象由语言转向了使用语言的人。俄罗斯语言文化学在这一大的背景下于20世纪90年代应运而生,随后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语言文化学,即从文化的视角研究语言,它的核心是研究民族文化在语言中的表现与表达,分析、描写和阐释语言中表现和载蓄的民族文化信息,以期探索民族心智特征。(杨秀杰2007:37)。

语言文化观念理论是当今语言文化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俄罗斯学界最早提出观念问题的是苏联学者阿列克谢,随后斯捷尔宁,波波夫,巴布什金,卡拉西克,斯捷潘诺夫等学者分别从认知语言学、语义学及语言文化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国内学者杨秀杰认为,语言文化观念是具有重要文化信息的意义的浓缩,是民族精神文化的具体单位,语言文化观念分析是研究词语作为文化符号在民族文化聚合体中的意义。(杨秀杰2007:6769)观念词是语言文化观念的具体研究对象,因为词汇层是文化观念外化的主要载体。(李迎迎2010:27)卡拉西克,克拉萨夫斯基和斯雷什金在合著《语言文化观念学》中认为观念是一个三维度构成,即概念维度、形象维度和价值维度,其中价值维度是核心。如果说概念围度和形象维度是各民族对世界的共同认识,是人们交流的基础,那么价值围度就是区分各民族不同文化内涵和民族特性的内核,是一个民族独特性的体现。因此,研究观念词对了解不同民族的价值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谚俗语作为一种承载民族文化信息的重要文本,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并且代代相传的固定语言表达。谚俗语不仅体现着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更体现着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是人们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真实写照。捷尔明诺索娃在《语言与跨文化交际》一书中谈到了语言对塑造民族性格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作者认为人的个性是语言和文化共同作用的产物。她总结出了民族性格来源的几大文本,即:建立在对他民族定型基础上的国际笑话;经典文学作品;民间创作及谚俗语。其中谚俗语是一种典型的文本。因此,谚俗语作为观念词研究的重要文化语境,是窥探民族性格的窗口。本文通过分析俄语谚俗语中观念词的语言文化内涵,试图揭示俄罗斯爱国主义在语言中的体现,也从另一方面论证捷尔明诺索娃的观点:语言对民族性格具有塑造作用。

2.在俄语谚俗语中的语义特点

在俄语中有三个词表达祖国这一涵义:。从修辞色彩上看,一般用于崇高语体,常出现在诗歌等体裁的文学作品中。捷利亚在《作为社会观念的Patria在俄语中的称名》一文中称,祖国具有两层涵义,这与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价值导向、人们的精神文化观念有直接的联系。捷利亚认为,祖国具有以下两种涵义:(转引自Tep-MHHOCOBa2008:223224)

祖国是个人空间概念,指对个人而言具有独特价值的地点,首先表现为个体的出生地。个体在群体中获得亲人和朋友,掌握母语,成为母语社会群体中的一员。最终,个体在这一空间内丰富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并被社会群体所承认。捷利亚将祖国称为个人骨骼,以此强调祖国的个人属性。

祖国是共同空间概念,它属于一个民族及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的各个社会群体。这时祖国在涵义上等同于和,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祖国。

在绝大多数谚俗语中祖国指的是集体概念,即祖国。如:祖国的幸福比生命还珍贵;为了祖国和名誉不惜失去生命;爱祖国,就要为祖国效力;为了祖国战斗牺牲是光荣的等。

3.蕴含谚俗语的修辞特点和句法特点

3.1 修辞特点

由于谚俗语涉及范围广,又极富有表现力,总是以最简练的语言向人们展现最生动的形象,起着教化作用,所以在含的谚俗语中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格。修辞格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开始就被认为是语言的装饰。具体的说,辞格是指任何赋予言语形象性、增强语言表现力的语言手段或修辞手法。(张会森2002:39)含的谚俗语主要使用了以下两种辞格:

3.1.1 隐喻

对隐喻问题给出最早论述的是亚里士多德,他在《修辞学》和《诗学》中都谈到了隐喻,他的隐喻理论是后世研究修辞学的基础。隐喻现被认为是使用领域最为广泛的一种辞格。当代学者对隐喻的研究已经超越了语言学的传统界限,语言哲学、逻辑学、心理学、符号学等众多领域都研究过隐喻。我们这里讨论的是语言中的隐喻现象。隐喻,又称暗喻,被简明地解释为暗含的比喻或简明的明喻。(张会森2002:53)在俄语谚俗语中被比喻为各种形象,如母亲、太阳、空气、动植物等,俄罗斯人以此来表示对祖国的尊重、热爱、及对祖国不可割舍的感情。例如:亲爱的祖国就是亲生母亲;没有祖国的人就是没有歌声的夜莺;鸟儿有巢穴,而人们有祖国;他乡是荚蓬果,祖国是马林果等。其中,马林果是俄罗斯盛产的一种浆果,俄罗斯人喜食马林果酱,而荚蓬果在俄罗斯比较少见,这一隐喻表达了俄罗斯人对祖国的亲昵之情。

除此之外,在祖国这个喻体出现时也借助一些客观形象表达俄罗斯人的集体观念、爱国意识和对家乡的亲密情感。例如:松树成熟的地方,也是它显得美丽的地方;在自己的巢穴里乌鸦能打败老鹰;不管鸟儿飞向何方,总会记住自己的家乡;每棵松树只为自己的针叶林沙沙作响;好青蛙只住在自己的沼泽中等。这些谚俗语反映出了俄罗斯人的价值取向,即认为在自己的祖国和家乡生活才是美好的,才是有利于个人发展的。

3.1.2夸张

言语主体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加强言语效果,常使用夸张手法。夸张往往是言语情感达到相当高度时的表现。(张会森2002:62)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及立场,常使用夸张的手法。正因为谚俗语是民间淳朴情感的记载,所以夸张在其中表现地淋漓尽致。在谚俗语中,俄罗斯人经常用死亡表现对祖国炽热的爱。例如:被迫与祖国分离伤心得要死了;失去一个喜爱的朋友,会想念七年,而离别祖国,到死也会记得住;对祖国的热爱比死亡还要深刻;对祖国的热爱战胜了死亡等。此外,谚俗语中也借助一些客观形象来体现夸张,例如:我的骨头都用来回报祖国;祖国比太阳还漂亮,比金子还珍贵;对祖国的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