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校隐性课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学校隐性课程,提高校园文化品位

关于“构建学校隐性课程,提高校园文化品位”的调查情况汇报

一、目前学校隐性课程的状况

学校目前共有教师24名(本校15名、分校9名),学生820名(本校560名、分校260名),叫规范化学校。

1、我校隐性课程的基本组成

广福小学现有的隐性课程主要由以下3部分组成。

⑴、物质环境。包括教学楼、实验楼三幢(包括已动工扩建的一幢共6个室已算在内,以下同),有一个师生伙房。电脑室、自然实验室图书阅览室、队部室等非全配套设备,有不锈钢护栏升旗台一个。

⑵、文化情境。包括四个方面:

①课室布置。目前学校14个课室,每个课室的布置都大同小异。教室的前门外,挂有白底红字的不锈钢牌,上面标有班级名称,门口外边上面镶有花岗岩石匾,匾中用金粉漆采用凹心字写有捐赠者姓名或单位。门上标有《请您讲普通话》的提示牌匾。教室内部,班主任和班长姓名及彩色照片。还有座位表、值日生轮值表、课程表和班干队干一览表。讲台部分由讲台、黑板及其上方的国旗、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黑板旁边的投影机和珠幕等组成。课室四面墙上挂有名人名言字画框4个,《课堂常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二十条》,《小学生守则》学风字框(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一个。窗上挂有窑帘,课室后墙有一块黑板同讲台相对,作为班级板报和学习园地。

②走廊文化。在教室、功能室等室部分门前外镶有赠资建造者的单位或姓名,外墙分门别类地挂有三种内容的字画。一是名人名言,二是学生美术作品,三是提示性条幅。走廊外墙镶有四有标语。

③橱窗文化。学校有板报一块,面积6平方米;用于定期出版学生作品、时事政治、节日宣传等内容。

④仪式活动。包括:每周一早上有一次升旗仪式。通过升国旗、唱国歌、作国旗下

讲话、颁发每月班级流动红旗,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每天第一二节课间有课间操,第五六节间有眼保健操。还有定期的入队宣誓仪式,对学生进行理想、知识、信念的教育。每学期有不定期的劳动,清除杂草、集中清理杂物,每天有值日生搞卫生,每周打扫各场室清洁卫生,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劳动观念。此外还有各种不同学科的兴趣小组和活动课。

⑶人际情境。包括下面四个方面:

①师生关系。我校师生关系相对较松弛。与别校大体相同,主要表现在:师生共处时间每天不超过8小时,白天上课,放学回家,学生不留宿;师生共同活动的时间较短,师生共同活动的形式仅限一课堂教学内;师生之间的交流绝大部分限于学习和思想,很少涉及生活方面。

②同学关系。我校学生来自各个乡村,同学关系主要表现在三种形式上,一是同班同学关系密切,二是同村同学、亲戚同学关系较密切,三是学校服务队干部之间关系密切。其余关系则相对松散。但集体观念不太强烈,表现在扶危救困、争拿流动红旗方面显得尤为突出。

③学风、班风、校风。学校也有明确的学风、班风和校风,“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是学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班风,“爱国、尊师、守纪、勤奋、向上”是校风。“三风”的要求分别在学校主楼墙上,课室里。吴桂顕大楼外墙上方有醒目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标语。

④校纪。我校目前有明确的校纪管理。特别是在生活、学习、工作、思想等方面注重养成教育,有人手一册的《广福小学学生管理制度》。每年新生入学以后的第一课,就是进行纪律等方面的养成教育。其中,“十项班风评比”实施方案,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德育管理方面的问题。

2、突出特点

基于以上组成部分,广福小学隐性课程有着明显的自身特点。主要表现在:隐性课程的各个方面以及每个方面的内部发展都不平衡。首先,隐性课程的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物化环境和文化环境较丰富,但人际环境较为薄弱。其次,每个方面的内部发展也

不平衡。物化环境方面,“五脏俱全”,课室等楼房面积较充分,每间场室的面积也适应现在的教学班组;布局较紧骤;相反,象图书室等功能室的面积不大,利用率也不高。文化环境方面,名目不多,牌匾橱窗的面积极少。人际环境方面,师生关系淡于同学关系;学风、班风、校风、校纪略优于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二、隐性课程及其作用

学校课程由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社会课程三个方面组成。课堂教学是实施显性课程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和场所,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和场所。根据泰勒的观点,第一,显性课程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课程规划(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按照编制的日课表实施。第二,社会课程是学生在校外,即在家庭、社会学习的课程。第三,隐性课程包括三个方面:物质情境(如学校建筑、设备、场地)、文化情境(如教室布置、校园文化、各种仪式活动)、人际情境(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风、班风、校风、校纪等)。这些不明显的学校特征,形成独特的学校气氛,构成潜在的课程,即隐性课程。

学校的组织方式、人际关系等等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的因素对学生的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强有力的持续影响。通常所说的“校园文化”中所包含的狭义课程、教师集团、学生集团三个方面所代表的文化互相补充统合时,学校才能对学生发挥最大的影响。

三、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完善学校隐性课程

我校隐性课程的决定因素有两个。一是优化物质环境。学校办学资源配置不够完善。为适应新的形势,现已并为规范学校,必须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取得物质环境的最优化利用效果。现已有运动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体育快乐园,花坛花基绿化工作等。二是优化管理环境,尤其是评比环境。我们的做法是包括两个方面。

1、转变教育观念,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形势。

当今的教育主旋律,是素质教育,是创新教育。而培养学生素质、培养创新能力,是离不开良好教育教学环境的。学校的隐性课程,对开展素质教育和创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们的做法是:①改善师生关系:变“师道尊严”为民主科学。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如果绷紧脸孔,不苟言笑,则气氛必趋紧张、严肃,师生之间易产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