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哲学导论

合集下载

《社会科学哲学》课件

《社会科学哲学》课件

05
社会科学哲学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社会科学哲学的挑战
方法论的挑战
社会科学哲学在方法论上需要面对如何将主 观和客观因素有效结合的挑战,以实现更准 确的社会科学解释。
理论基础的挑战
社会科学哲学的理论基础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 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实践应用的挑战
社会科学哲学需要解决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 践的问题,以提高社会科学研究的实践价值 。
符合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
社会问题研究
社会问题研究是社会科学哲学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它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深入剖析和研究,揭示社会 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社会科学哲学提供了一系列理论工具和方法论,帮助研究者更加系统、科学地分析社会问题,提高研究 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社会科学哲学还强调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社会问题研究的全面性 和综合性。
解释学
总结词
关注主观经验和意义。
详细描述
解释学关注主观经验和意义,认为社会现象 的意义和目的是主观的,与人们的经验和文 化背景密切相关。它强调对社会现象的主观 理解和解释,探究其背后的意义和目的。
结构主义
总结词
强调社会现象的结构性和系统性。
详细描述
结构主义认为社会现象具有结构和系统性, 强调对社会现象的结构性和系统性进行分析 和理解。它认为社会现象是由各种因素和方 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形成的复杂系统。
感谢观看
社会科学中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主观性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中的各种现象,而这些现象往往涉及到人的主观意识和价值观。因此,社会科学 研究的主观性较强,研究者需要具备对社会现象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客观性
社会科学研究虽然具有主观性,但也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实现客观性。例如,通过实证研究和实验等方法 获取客观的数据和证据,从而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同时,社会科学研究也需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和规范,以保证 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科学社会学导论 PPT课件

科学社会学导论 PPT课件
科学表现为特殊的意识形态,包括人类对科学活动本身的意识活动;科学 意识和科学活动形成科学文化生态系统并影响着科学的健康发展。
(4)科学意识形态内容 包括观念形态和知识形态;观念形态包括自然观、科学观、 科学精神、人生观等;知识形态是指科学成果。
• (1)发展历史
6.科学是一种方法体系
17世纪以来,经验方法使科学和神学分道扬镳;理性方法使 科学成为理论知识。20世纪以来,经验和理性统一体。 • (2)科学方法包括:各种认识方法与研究方法; • (3)科学认识程序:科学问题、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的设计 和活动;科学理论的形成、特点、功能;科学假说的建立、检 验、转化科学理论的途径和方法等。 • (4)科学方法论核心问题是为科学进行辩护、阐述科学的合 理性;研究科学发现的途径、方法等;解决科学研究的认识论、 方法论、逻辑等之间的关系。
(2)理性批判主义的主张
18世纪,英国科学家达尔文认为科学就是整理事实, 并找出普遍的规律,并利用理性方法构建知识体系。
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科学是整理好是知识体系;就是用 理性原则方法建构零散的知识,使之成为符合逻辑规则 的认识体系。 爱因斯坦认为“科学并不是一些知识的汇集,也不是 许多各不相关的事实的目录。它是人类头脑用其自由发 明的出来的观念和概念所作出的创造”. 英国波普创建了理性批判主义——证伪主义。
表现:科学研究的目的;研究过程;方法和工具等;也存在一些局部的创造等. (4)探索性
一种探索的,没有现成的框架可以遵循。
(5)曲折性 包括客观因素,也包括主观因素——人为的因素等。
(6)高风险性
反对者;高失败率;其他因素等。
第二节 研究科学的各个学科的 出现
一、科学史 科学史是以科学为研究对象的诸学科的“老前辈”,已经有200多 年的历史了。 1、学科史 在科学领域,了解从事研究领域的历史和前沿成果是必须要做的一 个工作。例如化学家普利斯特里撰写的《电学的历史和现状》 (1767)。

哲学导论 ppt课件

哲学导论 ppt课件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1、基本问题是什么:思维(精神、意识)和 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2020/12/12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 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
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
题。”
思维:意识、精神; 存在:物质
12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2、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1)二者谁为第一性,即,谁是世界的
本原,其它由它派生出来。
3、基本问题确定的根据
(1)它是人与世界关系中最本质的方面 (2)它是人类实践中最基本的问题 (3)它是贯穿哲学发展史的中心问题
4、哲学的基本形态
两个基本派别:唯物、唯心 唯物主义派别: 1、朴素唯物主义 2、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 3、辨证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派别: 1、主观唯心主义
20220/、12/1客2 观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派别: 1、主观唯心主义
2020/212、/12 客观唯心主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古代朴素唯物辩证法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
26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辩证法:主张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世界观、 方法论,用联系、运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旗动!
风动!
2020/12/12
24
客观唯心主义
绝对 观念
2020/12/12
朱熹
黑格尔
25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3、基本问题确定的根据
(1)它是人与世界关系中最本质的方面 (2)它是人类实践中最基本的问题 (3)它是贯穿哲学发展史的中心问题
4、哲学的基本形态
两个基本派别:唯物、唯心 唯物主义派别: 1、朴素唯物主义 2、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 3、辨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一、本文概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和阐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则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进行简要概述,包括其基本原则、核心内容和历史发展等。

随后,本文将详细分析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包括唯物史观、辩证法和阶级斗争理论等。

这些哲学理论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指导原则。

通过对这些哲学基础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精髓和实质,进而把握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总结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指导意义,以及在现代社会科学研究中如何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可以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推动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创立的,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这一哲学体系以实践的观点为基础,深刻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

它强调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性作用,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

在方法论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科学的认识方法,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

它要求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现真理,用真理指导实践,使实践不断地向前发展。

哲学导论(ppt)

哲学导论(ppt)

.
19
• 工具在感性外观上的变化、消失,不会使工具 在人的心智中的消失。作为观念存在的工具是 不朽的。如此看来,人所生活于其中的观念世 界比同样生活于其中的外部感觉世界更真实。
• 所谓工具之观念的原型,决不可误解为这种是 在人心中的工具表象,表象还是感性的东西, 只不过是在记忆和想象中的感性。观念之为观 念,不是指这种东西,而是之对一种特定的 “关系”之在意识中的把握
• 知识这个概念,含义原初极为广泛,后辈从前辈那里获 得、或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切经验、技艺、典 章、礼仪、观念、信仰都可以算作知识。巫术是人类最 早的知识,到了近代,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知识确立 了自己的形态,知识通过科学的样式把巫术、工艺、宗 教、艺术乃至哲学都从它那里排除了出去。
.
5
哲学与科学
.
20
观念真实性的缘起
• 柏拉图的分有学说,笛卡尔、康德以探讨 理性的先验本性的方式来追问观念真实性 之起源,马克思在感性活动的社会性中揭 示“实践的意识”对普遍观念的生产作用。 现象学哲学,如胡塞尔的理论,则在感性 是领域中探寻普遍观念之真实性在逻辑前 的起源。
• 观念的真实性问题给了哲学以无穷的动力。
.
7
哲学 宗教 艺术
• 智慧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所以在黑格尔的体系中, 艺术、宗教、哲学三者共同构成精神发展的最高阶 段。这三者的区别在于精神达到自觉的途径、方式 不同。艺术以感性直观的方式关照文明体系之内在 的人性的人性质素,宗教则将这种人性的质素表象 为一种超验的神性,哲学则把文明中的人性质素作 为文明的意义基础,将其阐发为“纯粹的思”。
.
18
• 工具在人这里,除了是感性的存在外,还 是非感性的存在。当工具活动结束时,作 为“工具情境”的物理世界随之消失,但 作为物理存在的工具之离开视野,并不等 于作为观念存在的工具之消失。

《哲学导论》复习(完全版)

《哲学导论》复习(完全版)

《哲学导论》复习1、迄今为止人类精神在其中达到自觉的基本形态有哪些?哲学是关于精神自身、关于文明之根基、关于人的文化创造之原动力的“知识”。

我们称这种知识为“智慧”。

智慧就是精神之达到自觉。

在某些伟大的艺术作品中,或在某些伟大的宗教观念中,精神也曾达到了自觉,就是说,在伟大的艺术和深邃的宗教思想中也包含智慧。

所以在德国近代哲学家黑格尔看来,艺术和宗教皆以真理(“绝对精神”)为内容,故可与哲学并置。

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艺术、宗教、哲学三者共同构成精神发展的最高阶段。

2、为什么可以在一种比喻的说法上说:“大自然把人只造到一半就推他上路了”?与动物相比,人的器官未曾达到高度的专门化,人在本能装备方面也相当缺乏。

例如,人的牙齿既不是专吃植物的,也不是专吃肉类的,因此,自然没有规定人是食草动物或肉食动物;再如,人的生育并无季节上的限定,人的性活动也无特定的时期。

凡此都表明,就大自然自身的尺度而言,人的本能装备上是不完善的。

作为一个物种,人具有未完成性。

大自然似乎把人只造到一半就推他上路了,让人自己去完成那另一半。

人要么作为一个怪种而灭绝,要么去保持和发展幼年类人猿所具有的尝试和学习的能力,并且把尝试和学习看作是自己永远的任务。

3、柏拉图“理念论”的真理性因素是什么?(柏拉图“理念论”包含哪些真理)人所生活于其中的观念世界比他同样生活于其中的外部感觉世界更真实。

(真理比实践更真实)这一点立即使我们看到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念论所包含的真理性因素。

按照柏拉图的看法,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理念的世界,一个是感性事物的世界。

前一个世界是超感性的、非时间的,(因此是真实而不朽的)。

另一个世界由具体的感性事物所组成。

具体的感性事物都是理念的不完善的、易逝的显现。

这种学说表面看来是一种独断的唯心主义,但若认真去想一想,可以发现其中的真理因素。

柏拉图把这种观念(人对外部世界的感觉,尽管可以有真实性,文明却并不以之为基础。

文明不是奠立在关于自身活动与外部自然的“关系”的自为意识上,这种自为意识就是观念。

哲学导论 笔记 pdf

哲学导论 笔记 pdf

哲学导论课程笔记
一、哲学的定义与起源
1.哲学:爱智慧之学,探索人类存在、意义、价值及知识本性的学科。

2.起源:古希腊,哲学家们开始对自然、人类社会进行深入思考。

二、哲学的主要分支
1.形而上学:研究宇宙的本质和结构。

2.知识论:探讨知识的起源、范围和确证。

3.伦理学:研究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

4.政治哲学:研究社会和政治制度的理念与原则。

5.美学:研究艺术、审美经验和美的本质。

三、哲学方法
1.辩证法:通过对话和反驳来探求真理。

2.分析法:深入研究概念、语言,以求精确。

3.现象学:关注经验世界的现象,分析意识与存在的关系。

4.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与责任。

5.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分析文化、社会和语言的深层结构。

四、哲学与生活
1.人生观:通过哲学思考,形成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2.价值观:明确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取向。

3.思维方式:哲学锻炼我们的思考方式,使其更加全面、深入和开放。

4.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哲学原理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五、如何学习哲学
1.阅读经典:阅读古往今来的哲学著作,尤其是原典。

2.批判性思维:学会独立思考,不盲目接受观点。

3.讨论与交流:参与哲学讨论,与他人分享观点。

4.实践与应用:将哲学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检验其有效性。

5.持续学习:哲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要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导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导论

一、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
【(一)月上世界与月下世界】
在亚里士多德的眼里,世界在月亮之上和月亮之下有明显的不同: 天体的壮观,比起我们去观察这些低矮之物,无疑使我们得到更多的快乐;因为太阳和星辰不生也不 灭,而是永恒的和神圣的。但天国高远,我们的感官所赋予我们的有关天国事物的知识,贫乏而模糊。 另一方面,活的生物就在我们门前,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可以得到它们每个以及全部的广泛而确定的 知识。
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假象概括为种族假象、 洞穴假象、市场假象和剧场假象。强调要对事不对人。科学研究为的是弄 清事实及其规律。在培根看来,科学是研究事物的 “形式”的,但这里的形式主要表现为质料因和动力因,只能 通过归纳而无法通过演绎去获得。为此,培根创立科学归纳法,试图清洗研究对象,规范研究程序,让隐藏在 外观和假象背后的本质和真相显现出来,然后通过反复的验证和排除,为演绎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前提。穆勒把 培根的科学归纳法概括为 “穆勒五法”:契合法、差异法、共变法、契合差异共用法、剩余法。
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一)古希腊的代表性方法】
➢ 苏格拉底- “归谬法”,即通过必然的推论之结论的不正确,来断定前提的错误。只有通过对话,在 主体与主体之间相互确认的思维 成果才能确认为共识或真理。从对立的主体中寻找统一,与主体 从自身的 变化中寻找不变,就成为辩证法的两个环节。
➢ 柏拉图-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人一半是感性存在物,一半是理性存在物;一半是神或天使,一半 是野兽。修炼的方法是借助肉体器官对世界的感觉去回忆自己的灵魂在天上的世界所遭遇的一切, 辨认出自身兽性中所孕育着的神性,用神性去超越兽性。他主张用概念思维,表现为通过感觉找 到概念以后,用命题和推理模拟天上世界、建构人间规律或法律的过程。

[哲学]第一讲 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哲学]第一讲 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阐述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狄尔泰、马克斯·韦伯,
也可以包括马克思。阐述主义关注社会行动的意 义。它以“移情式理解”为基础,在本体论上反 对基础主义,认为并存在所谓真实外部世界,现 实世界就在“我们(行动创造、思想观念把握) 之中”,它是由多重事实构成的,是一种社会建 构或话语建构。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是 主观的,因此不可能进行客观分析。社会科学的 目标是阐述社会建构的意义,把这些意义再现为 人类行为理论,它要求研究者理解行为的意义, 用文字来阐述社会环境,而不是简单地接受环境。 它倾向于定性研究方法,采取实践取向。关注普 通人如何处理日常事务,试图通过人际互动如访 谈与观察来阐释人们的行为和环境,探究人们是 如何理解现实世界的。
▲定性方法论采取阐述主义立场,认为研究过程是 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主张通过“移情式理解” 来阐述人们的行为。首先它假定局内人视角,即 研究者能够且要用局内人视角而不是局外人视角 来理解现象,局内人视角要求研究者融入当时当 地的社会情境,成为参与者中的一员,学会从参 与者立场出发来进行观察和思考。其次是假定自 然情景观察和思考的可能性。强调不做任凭操纵 和控制,尽量保持原有的自然风貌,不要轻易改 变研究情境。再次是假定整体性理解,关注复杂 的的人际互动和相互依赖,不能把各种因素简化 成不连贯的变量或线性因果关系。最后假定研究 中的价值中立的不可能性,认为价值和意义无处 不在,价值与事实无法分离,价值一定是研究过 程的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与 社会科学方法论
吴育林
第一章 导论
一、什么是社会科学
1、科学体系中的社会科学 18世纪90年代,法国启蒙思想家孔多塞提出“社会科学” 概念。从19世纪后半叶开始,社会科学逐渐从哲学和人文 学科中分离出来。 社会科学:用可获得的证据(在实践中获得的、在操 作上是可行的)对社会现象(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社会 过程、人的行为、精神产品和文化等)的研究和系统解释 (概括、界定、分类、解释、理论、定律和模型等)以揭 示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

科学的思想2023-11-05contents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科学思想概述•马克思的社会科学理论•恩格斯的社会科学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在社会科学领域的贡献和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科学思想在当代的发展和应用目录01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科学思想概述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社会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领域。

社会科学旨在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规律和关系,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复杂的社会现象,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心理等方面。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复杂的社会现象,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心理等方面。

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规范研究、比较研究等,这些方法为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等思想方法,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科学思想来源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科学思想来源主要包括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等。

马克思恩格斯借鉴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和阶级分析方法,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等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辨传统,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等思想方法。

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平等思想和公有制理念,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等思想。

02马克思的社会科学理论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社会科学理论的核心。

他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受到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社会形态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指的是在一定历史阶段,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总体特征和表现形式。

马克思认为,社会形态的演变是受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影响的,这种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哲学导论(完整版)

哲学导论(完整版)

三、历史的考察(以古希腊为例)
●在这些城邦中,希腊人根本上都是商人,所有
的劳力都由奴隶担任,因此市民有充分的闲暇 ,可以将所有的时间都投注在政治与文化上。
●希腊哲学家多为贵族,他们不必为生计操劳,
因此才能从事纯思辨活动。希腊贵族崇尚的高 尚活动是战争、游猎和思辨。思辨风尚造就了 一批职业哲学家。
第三章 本体论和形而上学
● 二分法 ●飞矢不动 ●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
四、古代本体论学说之完成形态
(一)柏拉图(plato)的“理念论”
●柏拉图理念论的主要来源:
其一,爱利亚学派即巴门尼德的存在学说, 客观世界二重化,作为理智对象的本体世界和 作为感觉对象的现象世界。理智对象的本体世 界叫做“理念”世界,也叫“存在”,是事物永恒 不变的本质。但对于现象世界的看法,柏拉图 则有别于巴门尼德,并没有对感觉世界简单地 打发为“非存在”。
二、自然哲学:本体论雏形
【泰勒斯(Thales):水本原说 】 【阿那克西曼德(Anaksimandros):无定说】
【阿那克西美尼(Anaksimenes):气本原说】 【赫拉克利特(Herakleitos):火本原说·逻各斯学说 】 【毕达哥拉斯(Puthagoras):数是世界的本原】 【恩培多克勒(Empedokles):四根说·爱恨说】 【阿那克萨戈拉(Anaksagoras):种子说·奴斯】 【德谟克利特(Demokritos):原子论】
因此早期近代哲学家们思考的主要问题是知识特别是关于真理性知识或科学知识的来源范围确定性和界限等问题并且由于基本点的分歧而分为唯理论和经二唯理论和经验论一唯理论唯理论从理论科学出发认为感觉经验归根结底是个别的相对的和偶然的因而不足以充当普遍必然的科学知识的坚实基础所以知识乃是由一些理性固有的天赋观念推演而来的非如此不能说明知识的普遍必然性

导论:什么是科学哲学?

导论:什么是科学哲学?

爱丁堡学派:科学知识社会学

2.两种科学哲学 (1)PS1:研究科学在整个人类生活 中所占的地位及其社会影响 (2)PS2:研究科学本身的结构、形 式及方法论方面的问题
二、科学哲学与自然哲学
自然哲学:对自然作抽象的思辩,以某 种形而上学原理作为先验根据来解释经 验事实 自然哲学曾经是自然科学的前身(古希 腊)
思考题:
一、结合事例谈谈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二、什么是科学哲学?它的基本问题是 什么? 三、谈谈你对星象学与“另类科学”的 看法。 四、科学是西方文明对世界的独特贡献 吗?


中国政府科技投 入力度逐年加大
Ming Pao 4/4/2000
要不要赞助中医? 中国的“另类科学”

作为“地图”的科学理论

科学理论恰似“地图” 对有意义的实体做标记,如:分子——城镇 表达其结构关系,如:分子键——城镇里的 街道 按适当比例绘制,隐藏其内部结构,如:细 胞里的组织——城镇里的房子 根据用途而变化,如:分子生物学或基因 学——“公共汽车”或“地铁” 通过内部自洽而使其各部分有效



黑格尔:《关于行星 轨道的哲学演讲》 (1800) (1)行星的数量必 定为7颗 (2)火星与木星之 间不会有行星存在

1801年1月1日,J.E.博德 (1746-1826)发现位于火星 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谷神星
三、科学与哲学
三种态度: 1 .科学不涉及真理的本质,只有哲学才 是关于真理本质的学问

科技立国、科教兴国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科技投入 力度逐年加大,目前已经超过GDP总量 的1.5%。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 差距

《马社》主要知识点

《马社》主要知识点

《马社》课主要知识点一、基本概念(一)导论部分1、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活动中的各种现象,揭示各种不同社会现象的本质、相互联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人们对人类本身的行为所形成的社会活动进行认识之后建立的知识体系,是以理论形式反映人们对社会存在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

概言之,是一种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2、人文科学:是指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的科学。

人文科学原指同人类利益有关的学问,有别于在中世纪教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神学。

后来含义几经演变,其狭义指对拉丁文、希腊文、古典文学的研究,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史学、法学、文艺学、伦理学、语言学等。

概言之,是以人类的精神世界及其沉淀的精神文化为对象的科学。

3、方法论: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

按照不同层次分为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

4、社会科学方法论:关于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

主要研究对象是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既研究社会科学一般研究方法中的各种方法的特点、操作程序、作用及其限度,又研究这些方法之间怎样发生有序联系和整体作用。

5、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6、实证主义:是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

又称实证哲学。

它产生时间于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和英国,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始祖A.孔德等提出。

1830年开始陆续出版的孔德的6卷本《实证哲学教程》是实证主义形成的标志。

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称为老实证主义,20世纪盛极一时的逻辑实证主义称为新实证主义。

7、反实证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欧洲大陆兴起的一种与实证主义相对立的主观主义社会学思潮。

在自然科学迅速发展的推动下,关于人的生理和心理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科学中的机械决定论模式为新发现所冲破,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自然科学中的唯心主义倾向。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导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导论
坚持主体性原则要求我们充分承认人在社会活动 和历史进步中的主体性地位,善于揭示人类活动 的主体性效应。
坚持主体性原则要求我们对主体做具体分析。
坚持主体性原则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到权力和责 任的统一性。
第三,整体性原则。
正确认识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把对社会的研究纳 人自然一社会的大系统中加以考察,赋予社会认 识活动以宏观的历史背景;
个体主义
个体主义认为个体及其行动是社会运动和 社会结构的基础,主张从个体出发解释社 会现象。
方法论个人主义(波普)
整体主义
整体主义认为社会整体决定社会个体,主 张从整体出发解释社会现象。
整体主义的所有形式都把社会整体置于首 要位置,并认为社会整体是个人行为的影 响者和约束者。
结构功能主义
所谓理性求知,就是以人类理性为根据和 尺度,去理解和评价社会历史与现实,并 进一步建构和创造社会的未来。
理性认知形式的特点:
第一,它要求对历史和现实进行理性批判, 这是理性认知的前提。
第二,它要求对未来社会进行理性建构。
第三,它要求对人与环境的关系进行理性 探讨。
(四)实证方式
实证,即可检验、可证实。一种观察陈述 或假说,只有得到足够充分的实证材料或 实验结构的支持,才能被认为是科学的。 因此,精确性、确定性、可重复性等,是 实证的基本内涵。
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认识和理解人类 历史,以理论体系不断的自我更新和研究 方法不断的自我改进,科学揭示社会历史 在其运动和发展过程中“自己构成自己的 道路”,坚持认识论的实践标准、历史观 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观的人民利益标准原则。
马克思主义主体性原则,就是承认、重视并坚持 主体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原则。
以史为鉴是人们认识社会和社会自我认识 的第一种自觉形式。

Philosophy of the Social Sciences An Introduction 社会科学哲学导论

Philosophy of the Social Sciences An Introduction 社会科学哲学导论

Philosophy of the Social Sciences: An Introduction社会科学哲学导论授课老师:唐世平2010-2011学年第2学期(2010-2011 AY, 2nd Semester),周一晚,18.30-21.00对社会科学哲学有基本的了解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必要基础。

本课程为那些需要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博士生和准备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硕士生提供基本的社会科学研究训练(即,本体论和认知论)。

学生将不仅将了解到目前社会科学哲学的前沿理解,还会有机会理解目前社会科学存在的问题的科学哲学原因。

课程的每一节课都要求学生读完150页左右的材料,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每一次课,老师都会事先给出几个问题。

每一节课开始,老师会对这节课的内容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之后是学生回答问题(每一位学生15-20分钟)。

然后是讨论。

“Adopt a shallow philosophy and you’ll engage in superficial scientific research.” 【“基于肤浅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你就只会从事肤浅的科学研究。

”】(Mario Bunge 1997, p. 425)必读书目1.Karl Popper. 1959. The Logic of Scientific Discovery. London: Routledge.(卡尔·波普,《科学发现的逻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8)2.Thomas Kuhn,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Chicago: 1970 (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 金吾伦、胡新和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3.Imre Lakatos. 1978. The Methodolog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gramme.Cambridge(伊·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兰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rry Laudan, 1977. Progress and its Problems. California (拉里·劳丹,《进步及其问题》。

当代社会科学哲学导论

当代社会科学哲学导论

当代社会科学哲学导论
当代社会科学哲学导论是一本介绍当代社会科学哲学理论和方
法的教材。

本书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了社会科学的发展历程、社会科学知识的本质、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社会科学的理论构建、社会科学的实证研究等方面,介绍了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社会科学领域内的主要哲学流派和思想家,以及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新趋势和挑战。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当代社会科学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其对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认识和方法素养,促进其在实证研究中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信度。

- 1 -。

一般科学哲学导论

一般科学哲学导论

一般科学哲学导论
一般科学哲学导论是科学哲学的一个分支,主要关注科学方法、原则、理论、实证、验证、解释和发展,以及科学与其他领域的关系。

受到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技术和工程领域的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涉及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科学的本质、科学理论的构建与验证、科学界的社会化、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与文化的关系、科学与伦理的关系等。

在一般科学哲学导论中,研究者通常会探讨不同科学范式下的科学模型、解释和理论,揭示不同领域科学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并研究科学活动过程中存在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困境。

科学哲学导论对于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科学领域内复杂的理论和现象,形成科学思维的能力和科学精神,从而推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为社会和人类带来更多的福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hilosophy of the Social Sciences: An Introduction
社会科学哲学导论
授课老师:唐世平
2010-2011学年第2学期,周一晚,18.30-21.00
对社会科学哲学有基本的了解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必要基础。

本课程为那些需要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博士生和准备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硕士生提供基本的社会科学研究训练(即,本体论和认知论)。

学生将不仅将了解到目前社会科学哲学的前沿理解,还会有机会理解目前社会科学存在的问题的科学哲学原因。

课程的每一节课都要求学生读完150页左右的材料,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每一次课,老师都会事先给出几个问题。

每一节课开始,老师会对这节课的内容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之后是学生回答问题(每一位学生15-20分钟)。

然后是讨论。

“Adopt a shallow philosophy and you’ll engage in superficial scientific research.” 【“基于肤浅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你就只会从事肤浅的科学研究。

”】
(Mario Bunge 1997, p. 425)
必读书目(如果你想做好的研究,请购买这些书的中译本,先翻一翻)
1.Karl Popper. 1959. The Logic of Scientific Discovery. London: Routledge, 200
2.
(卡尔·波普,《科学发现的逻辑》,查汝强、邱仁宗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
2.Thomas Kuhn, 1970.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3.Imre Lakatos. 1978. The Methodolog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gramm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伊·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兰征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
rry Laudan, 1977. Progress and its Problem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拉里·劳丹,《进步及其问题》,刘新民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
5.Paul Feyerabend, 2010. Against Method. 4th edition, London: Verso.(保罗·法伊
尔阿本德,《反对方法——无政府主义知识论纲要》,周忠昌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
6.Paul Feyerabend, 1979. Science in a Free Societ y. London: Routledge(保罗·法
伊尔阿本德,《自由社会中的科学》, 兰征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
7.Peter L. Berger and Thomas Luckmann, 1966.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Social
Reality. Penguin. (彼得·伯格、托马斯·卢克曼,《现实的社会构建》,汪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课程安排
(具体的授课内容可能还会有小的修改)
Introduction
Why Philosophy of the Social Sciences?
Ontology, Epistemology, and Methodology
Part I: In the Shadow of the Philosophy of Natural Sciences
1.Karl Popper, Logic of Scientific Discovery
2.Understanding Popper
3.Kuhn,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
katos, “Falsification”, Laudan, Progress and its Problems.
5.The Revolution Within: Feyerabend, Against Method.
Part II: The Coming of Philosophy of the Social Sciences
6.Positivism and the Behavioralism Revolution in Social Sciences
7.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Social Reality
8.The counter-revolution: Relativism, ontology vs. epistemology
9.The Counter counter-revolution: Scientific Realism-I
10.Scientific Realism-II:Mechanisms and explanations
11.The Social Evolution Solution-I
Part III: Special Topics in Philosophy of the Social Sciences
12.Foundational Paradigms of Social Sciences
13.Social System and the Agency-Structure problem
14.Theory of Knowledge and Theory of Society: Modernism vs. Post-modernism
15.The Social Evolution Solution-II: Knowledge and Societ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