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发展史PPT完整版本
合集下载
计算机发展史完整版PPT课件
![计算机发展史完整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08247b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18.png)
02
03
定了基础。
推动了计算机应用的普及, 使计算机从实验室走向社会
各个领域。
04
05
为后来的集成电路计算机和 微处理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04
第三代计算机:集成 电路时代
集成电路计算机原理及特点
01
02
03
04
集成电路原理
将晶体管、电阻、电容等电子 元件及布线集成于一块半导体 基片上,实现复杂逻辑功能。
17世纪机械计算机
02
由齿轮和杠杆组成,可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
代表作品
03
帕斯卡的加法机、莱布尼茨的乘法机等。
电子计算机雏形
电磁学理论的建立
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电子元件的发明
真空管、晶体管等电子元件的发明 ,为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
代表作品
阿塔纳索夫的ABC计算机、艾肯的 Mark I计算机等。
DEC PDP-8
采用8位字长的集成电路 计算机,体积小、价格低 ,广泛应用于科研、教育 等领域。
Intel 4004
世界上第一款商用微处理 器,集成了2300个晶体管 ,主频为740kHz。
应用领域及影响
科研领域
集成电路计算机促进了计算机科 学、工程学等领域的发展,推动
了人类科技进步。
工业领域
集成电路计算机在自动化生产、 过程控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每秒5000次加法或400次乘法
占地面积
约170平方米
功耗
约150千瓦
重量
约30吨
应用领域及影响
应用领域:主要用于军事 和科学计算,如弹道计算 、天气预报等。
开创了计算机时代,奠定 了计算机发展的基础。
《计算机发展史》ppt课件
![《计算机发展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8470c9e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8e.png)
边缘设备,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和安全性。
03
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技术的深度融合
未来计算机技术将更加注重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实现更加智能化的
信息处理和服务。
计算机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推动科技进步
计算机技术是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 新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促进经济发展
互联网与云计算
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为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 支持,推动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06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摩尔定律的推动
在一个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翻一倍,推动了计算机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
云计算的兴起
云计算使得计算资源可以像水和电一样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和使用,大大提高了计算资源的利 用效率和便捷性。
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推 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改变生活方式
计算机技术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等,使得 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丰富和多彩。T NhomakorabeaANKS
ENIAC的特点
采用真空管作为逻辑元件,运算速度快, 但体积庞大、功耗高、可靠性差。
早期计算机的特点与局限
采用真空管或晶体管等分立元件
运算速度较慢
导致计算机体积庞大、功耗高、可靠性差。
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较慢,无法满足大规模数据处理的需求。
编程方式繁琐
应用范围有限
早期计算机采用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编程, 编程效率低下,易出错。
计算机结构 晶体管计算机采用中央处理器(CPU)和存储器 分离的结构,CPU负责运算和控制,存储器用于 存储数据和程序。
计算机的发展史ppt课件
![计算机的发展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3ce9f5c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77.png)
真空管计算机
1 2 3
真空管的应用 20世纪40年代,真空管作为电子开关元件被广 泛应用于计算机中,取代了早期的机械开关。
第一台真空管计算机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出第一台真 空管计算机ENIAC,用于弹道计算,标志着电子 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真空管计算机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真空管计算机逐渐发展成熟, 运算速度和存储容量不断提高,应用领域也不断 扩展。
高级语言编程应用
FORTRAN、ALGOL等高级编程语言出现 提高了编程效率和程序可读性
促进了计算机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领域的应用
04
CATALOGUE
第三代电子计算机(1960s1970s)
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成熟
01
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
在1960年代,集成电路技术开始逐渐成熟,使得电子计算机得以进一
摩尔定律的验证 在一个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翻一倍,验证了 摩尔定律的正确性,也推动了计算机硬件行业的飞速发展。
个人电脑普及和多样化
个人电脑的出现
Apple I和IBM PC等个人电脑的 出现,打破了计算机只是大型企 业或政府机构才能拥有的局面,
个人电脑开始进入家庭。
操作系统的发展
MS-DOS、Windows、Mac OS 等操作系统的出现和完善,使得计 算机更加易用和普及,也促进了软 件行业的发展。
存储程序概念提
存储程序概念的提出
01
1945年,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了“存储程序”概念,为
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存储程序的意义
02
将程序和数据存储在计算机内部,实现了程序的可重复使用和
数据的共享,提高了计算机的效率和灵活性。
计算机发展史PPT课件
![计算机发展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dcefa02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4e.png)
01
02
03
04
军事领域
用于密码破译、弹道计算、军 事指挥等。
科学研究
用于数学计算、物理模拟、工 程设计等。
商业领域
用于数据处理、财务管理、市 场分析等。
教育领域
用于辅助教学、科研计算、学 生实践等。
02 电子管时代:奠定基础
CHAPTER
电子管原理及应用
电子管工作原理
电子管是一种在气密性封闭容器中产生电流传导,利用电场对真空中的电子流 的作用以获得信号放大或振荡的电子器件。
计算机产业对环境的影响
能源消耗、电子垃圾等问题日益严重。
绿色计算与可持续发展
研究低能耗、环保的计算机技术和产品。
未来挑战与解决方案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循环经济等举措。
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挑战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加强数据安全立法,保护个人隐私不受侵犯。
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
探讨AI技术发展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如自主决策、责任归属等。
科技发展
电子学、数学、逻辑学等 多学科交叉发展,为计算 机诞生奠定基础。
社会进步
信息处理和传递需求日益 增长,推动计算机技术发 展。
早期计算机类型及特点
电子管计算机
采用电子管作为基本元件,体积庞大、功耗高、运算速度有限。
晶体管计算机
晶体管替代电子管,体积缩小、功耗降低、运算速度提升。
集成电路计算机
商业和政府领域应用
在商业领域,晶体管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处理、财务管理、库存管理等方面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政府领域,晶体管计算机被用于军事、航天、气象等领域的数据分析和模拟计 算,为国家安全和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04 集成电路时代:微型化革命
计算机的发展史(PPT课件)
![计算机的发展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29141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6a.png)
计算机快了一个数量级。
TRADIC计算机的研制成功标志 着晶体管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晶体管计算机的特点与局限
特点 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
运算速度快、可靠性高。
晶体管计算机的特点与局限
• 采用模块化设计,易于维护和升级。
晶体管计算机的特点与局限
01
局限
02
03
04
晶体管计算机的价格昂贵,只 有少数大型公司和政府机构才
计算机的发展史(PPT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计算机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晶体管时代 • 第二代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时代 • 第三代电子计算机:微处理器时代 • 第四代电子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
电路时代 • 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与人
物
01
计算机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机械计算机时代
当代计算机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微型化、便携化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计算机正朝着微型化、便携化的方向发展 。
智能化、网络化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应用,推动计算机向智能化、网 络化方向发展。
当代计算机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 高性能、高效率:计算机硬件性能的不断提升,使得计算机能够处理更加复杂、庞大的数据任务。
MS-DOS和IBM PC,奠定了个人电脑的产业标准。
02
惠普与康柏的合并
2002年,惠普与康柏合并,成为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制造商之一,加强
了市场竞争力和产品线。
03
联想收购IBM PC业务
2005年,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成为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加速了
国际化进程和品牌提升。
THANK YOU
当代计算机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TRADIC计算机的研制成功标志 着晶体管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晶体管计算机的特点与局限
特点 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
运算速度快、可靠性高。
晶体管计算机的特点与局限
• 采用模块化设计,易于维护和升级。
晶体管计算机的特点与局限
01
局限
02
03
04
晶体管计算机的价格昂贵,只 有少数大型公司和政府机构才
计算机的发展史(PPT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计算机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晶体管时代 • 第二代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时代 • 第三代电子计算机:微处理器时代 • 第四代电子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
电路时代 • 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与人
物
01
计算机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机械计算机时代
当代计算机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微型化、便携化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计算机正朝着微型化、便携化的方向发展 。
智能化、网络化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应用,推动计算机向智能化、网 络化方向发展。
当代计算机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 高性能、高效率:计算机硬件性能的不断提升,使得计算机能够处理更加复杂、庞大的数据任务。
MS-DOS和IBM PC,奠定了个人电脑的产业标准。
02
惠普与康柏的合并
2002年,惠普与康柏合并,成为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制造商之一,加强
了市场竞争力和产品线。
03
联想收购IBM PC业务
2005年,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成为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加速了
国际化进程和品牌提升。
THANK YOU
当代计算机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计算机发展历史PPT课件
![计算机发展历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b61c8c6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85.png)
超标量技术
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同时执行多 条指令,提高了处理器的并行
处理能力。
操作系统发展历程及特点
早期操作系统
以批处理为主,用户无法直接干预计算机的 运行。
实时操作系统
能够及时响应外部事件并对其进行处理,适 用于工业控制、航空航天等领域。
分时操作系统
允许多个用户同时使用计算机,每个用户都 有自己的终端和会话。
结构化分析方法
通过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等工具 对系统进行详细分析,为后续编 程提供清晰的需求说明。
面向对象编程概念及实践应用
01
面向对象编程概念
以对象为基础,利用类和继承等机制构建程序,提高代码重用性和可维
护性。
02
类与对象
类是对象的模板,定义了一类对象的共同属性和方法;对象是类的实例
,具有类所描述的属性和行为。
互联网架构
由多个不同网络互联而成的全球性网络,基于TCP/IP协议族。
TCP/IP协议族和OSI参考模型解读
TCP/IP协议族
包括TCP(传输控制协议)和IP(网 际协议),以及其他相关协议,用于 实现互联网上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OSI参考模型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包括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 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七个层次,用 于描述网络通信过程中的功能和协议 。
起源
20世纪70年代初,集成电路技术 开始应用于计算机领域。
代表作品
Intel的4004微处理器(1971年发 布,标志着微型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
优势
集成电路计算机具有更高的集成度 、更低的功耗和更高的性能。同时 ,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得计算机的 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02 计算机体系结构与操作系统演变
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同时执行多 条指令,提高了处理器的并行
处理能力。
操作系统发展历程及特点
早期操作系统
以批处理为主,用户无法直接干预计算机的 运行。
实时操作系统
能够及时响应外部事件并对其进行处理,适 用于工业控制、航空航天等领域。
分时操作系统
允许多个用户同时使用计算机,每个用户都 有自己的终端和会话。
结构化分析方法
通过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等工具 对系统进行详细分析,为后续编 程提供清晰的需求说明。
面向对象编程概念及实践应用
01
面向对象编程概念
以对象为基础,利用类和继承等机制构建程序,提高代码重用性和可维
护性。
02
类与对象
类是对象的模板,定义了一类对象的共同属性和方法;对象是类的实例
,具有类所描述的属性和行为。
互联网架构
由多个不同网络互联而成的全球性网络,基于TCP/IP协议族。
TCP/IP协议族和OSI参考模型解读
TCP/IP协议族
包括TCP(传输控制协议)和IP(网 际协议),以及其他相关协议,用于 实现互联网上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OSI参考模型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包括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 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七个层次,用 于描述网络通信过程中的功能和协议 。
起源
20世纪70年代初,集成电路技术 开始应用于计算机领域。
代表作品
Intel的4004微处理器(1971年发 布,标志着微型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
优势
集成电路计算机具有更高的集成度 、更低的功耗和更高的性能。同时 ,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得计算机的 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02 计算机体系结构与操作系统演变
《计算机发展历程》课件
![《计算机发展历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3726f9a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f8.png)
03
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生物计算
生物计算利用生物分子和微生物 等进行信息存储和运算,具有高 度并行性、自适应性和低能耗等
特点。
生物计算机能够模拟生物系统的 复杂行为,在药物研发、生物信 息学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
的应用前景。
生物计算技术需要解决生物分子 的可控性和生物计算机的可靠性 问题,以及实现生物计算机与现
教育改革
计算机技术改变了教育方式,提供了 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在线学习平台。
计算机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 、数据隐私、人工智能的道德和伦理问
题等挑战日益突出。
跨学科融合
计算机技术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催生了新的研究领域和应用方向。 Nhomakorabea机遇
计算机技术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创新发 展的机会,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经济转 型。
面。
05
第四代计算机
分布式系统和计算机网络
分布式系统
第四代计算机采用了分布式系统技术,将多个独立的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相互连接,实现资源共享和 协同工作。这种系统可以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同时降低管理和维护成本。
计算机网络
第四代计算机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多个计算机系 统相互连接,以实现数据传输、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现代社会的信息化和 数字化提供了基础。
目前量子计算技术还处于发展初期,需要解决量子比特的稳定性、可控性和扩展性 等问题。
光子计算
01
光子计算利用光子进行信息传输和计算,具有高速、低能耗和 并行处理等优点。
02
光子计算机能够实现大规模的信息处理和传输,尤其在通信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3=3
9+3=12
一、电子管计算机
中央处理器
收集信息 输入器
大脑
大脑
9÷3=3
运算
控制输出
9+3=12
运算器
存储器 控制器
输出 输出器
二、晶体管计算机
1997年,《时代》周刊记者在评选年度风云人物的 文章里写道:“新泽西州,50年前的这个星期,1947年 12月23日一个细雨朦朦的星期二午后,当贝尔实验室两 位科学家用一些金箔、一些半导体材料和一个弯曲的别针 来展示他们的新发现时,数字化革命诞生了。
一、电子管计算机
肖克利
布拉顿
一、电子管计算机
巴丁
奥尔森
二、晶体管计算机
趣事:
“小型机时代” 发生的一件竞争的趣事:1968年4月,PDP-8小 型机(PDP-11和VAX-11/780 是DEC公司集中力量开发的两大系列 小型机)4位主要设计人员出走, 紧靠DEC租下一间美容院旧房,要 与奥尔森竞争。他们创办的公司名叫通用数据公司,英文缩写DGC, 与DEC只差一个字。1969年,DGC公司也推出了一个小型机系列 Nova,即“新星”。与PDP系列相比,Nova的结构更加紧凑, 第一 年就卖出200台。至1979年,DGC公司销售了7万台Nova小型机, 跻身美国最大500家企业的最后一名。
二、晶体管计算机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6-1963)
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 室研制成功第一台使用晶体 管线路的计算机,取名“催 迪克”(TRADIC)装有800 个晶体管
二、晶体管计算机
晶体管计算机的优势
尺寸小、重量轻、寿命长、效率高、发热少、功耗低等
提高了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使数据的绝对值可达2的几 十次方或几百次方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
冯·诺依曼的趣事:
那位数学家怀着崇敬的心情离去,他不无揶揄地想:“ 还造什么计算机哟,教授的头脑不就是一台‘超高速计算机 ’吗?”然而,冯·诺依曼却呆在原地一直在思考。有人轻声 向他询问缘由,教授不安地回答说:“我在想,他究竟用的 是什么方法,这么快就算出了答案。”听到此言,大家不禁 哈哈大笑:“他用台式计算器算了整整一个夜晚!”冯·诺依 曼一愣,也跟着开怀大笑起来。
伴随出现了打印机,磁带,磁盘,内存以及操作系统等。 而且开发了一些高级语言,软件产业也由此产生。
三、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
第三代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1964~1971) 优点:
19
三、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
八个天才"叛逆"的趣闻
在硅谷嘹望山, 肖克利成立半导体实验室。 1956年, 以 罗伯特.诺依斯 (N.Noyce)为首的8位年轻的科学家加 盟了肖克利的实验室。他们的年龄都在30岁以下,学有 名大学的研究员和教授,都极具创造能力。肖克利是天才 科学家,却缺乏经营能力。1957年,在诺依斯带领下, 8 位青年一起“叛逃”,自行创办了公司,管理得很好。肖 克利实验室最后因经营不善,被收购。
“ENIAC”的体积庞大,成本很高,使用不便。其实最早的电子数字计算机是 物 理系副教授约翰·阿坦那索夫和其研究生助手克利夫·贝瑞。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误会, 是因为“ENIAC”的研究小组中的一个叫莫克利的人于1941年剽窃了约翰·阿坦那索 夫的研究成果,并在1946年时,申请了专利。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73年这个错误才被 扭转过来。后来为了表彰和纪念约翰·阿坦那索夫在计算机领域内作出的伟大贡献, 1990年美国前总统布什授予约翰·阿坦那索夫全美最高科技奖项----“国家科技 奖”。
一、电子管计算机
在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中出现了许多知名人物,如布 拉顿(W. Brattain)、巴丁(J.Bardeen)、IBM公司 小沃森、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肖克利(W.Shockley)、 杰·弗雷斯特、 DEC公司被誉为“小型机之父” 肯.奥尔 森
肯.奥尔森的“数字设备公司”(英文缩写DEC), PDP-11和VAX-11/780 是DEC公司集中力量开发的两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
冯·诺依曼的趣事:
大家都想见识一下教授的“神算”本领。只见冯·诺依曼眼望 天花板,不言不语,迅速进到“入定” 状态。约莫过了5分 来钟,就说出了前4种解答,又在沉思着第5种……。青年数 学家再也忍不住了,情不自禁脱口讲出答案。冯·诺依曼吃了 一惊,但没有接话茬。又过了1分钟,他才说道:“你算得 对!”
一、电子管计算机
1、主要特点:以电子管为主要逻辑元 件 2、主要用途:进行复杂的科学运算
一、电子管计算机
基本结构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器和输出器。运算器 和控制器采用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或磁鼓 ,外存储器采用磁鼓和磁带。
工作原理
9+9÷3=?
大脑
脑神经元的思考
(用四则运算规则和九九 乘法口诀)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
冯·诺依曼的趣事:
有一天,冯·诺依曼心神不定地被同事拉上了牌桌。一边 打牌,一边还在想他的课题,狼狈不堪地“输掉”了10元钱 。这位同事也是数学家,突然心生一计,想要捉弄一下他的 朋友,于是用赢得的5元钱,购买了一本冯·诺依曼撰写的《 博奕论和经济行为》,并把剩下的5元贴在书的封面,以表 明他 “战胜”了“赌博经济理论家”,着实使冯·诺依曼“ 好没面子”。
网络
计算机发展史
制作人:
主要内容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
冯.诺依曼
ENIAC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
1946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用于计算弹道。是 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学院制造的。1956年,晶体管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这是第二代电子计算机。只要几个大一点的柜子就可将它容下,运算速度也大大 地提高了。1959年出现的是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最初的计算机由被誉为“电子计 算机之父”的冯·诺依曼发明,他也因此,有三间库房那么大,后逐步发展。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
冯·诺依曼的趣事:
这是发生在ENIAC计算机研制时期, 有几个数学家聚 在一起切磋数学难题,百思不得某题之解。有个人决定带着 台式计算器回家继续演算。次日清晨,他眼圈黑黑,面带倦 容走进办公室,颇为得意地对大家炫耀说:“我从昨天晚上 一直算到今晨4点半,总算找到那难题的5种特殊解答。它们 一个比一个更难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