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31:3.1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题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29:3.1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题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选择题如图为利用雨水设计的房屋效果图,通过这种方式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雨水收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降水B.径流C.蒸发D.水汽输送2.下列城市中,该类房屋在一年中能够发挥雨水收集作用时间最长的是( )A.长春B.拉萨C.乌鲁木齐D.广州读水库调洪蓄洪功能示意图,完成3~4题。
3.随着水库中泥沙淤积不断增多,a、b的变化特点是( )A.a延长,b增大B.a缩短,b增大C.a缩短,b减小D.a延长,b减小4.若我国某大河(外流河)中上游修建多座以调洪蓄洪功能为主的水库,则( ) A.枯水期下游流水搬运能力下降B.三角洲面积增速减缓C.下游流量季节变化增大D.防洪标准降低下图为城市建设前后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与城市建设前相比,城市建设后( )A.下渗量增加B.蒸发量增加C.地下水水位上升D.地表径流量增加6.城市建设后地表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B.排水系统日趋完善C.地表硬化面积增大D.城市绿化面积扩大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能正确反映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A.a→f→h→g B.e→f→h→dC.c→a→b→d D.d→a→b→c8.水循环中的( )A.a环节主要动力是季风B.b环节主要集中在夏季C.c环节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D.d环节为水汽的输送下图为地球圈层间的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①②③④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A.蒸发蒸腾降水径流B.蒸腾蒸发降水径流C.降水蒸腾蒸发径流D.蒸发降水蒸腾径流10.下列水循环环节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下图为某河段汛期和枯水期河流水位及潜水位(指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水位)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下面四幅图,能反映该图中水体相互关系的是( )A.①B.②C.③D.④12.该河段最可能位于( )A.长江下游B.湄公河中游C.密西西比河上游D.黄河下游二、综合题1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训练题
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训练题一、单项选择题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水循环环节),回答1~3题。
1.有关各地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东亚地区:环节①水量7月份较小B.南亚地区:环节②水量1月份较大C.地中海沿岸:环节③水量7月份较小D.开普敦附近:环节⑥水量1月份较小2.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人类对环节①施加影响最大B.跨流域调水可以调节环节③水量的季节变化C.修建水库可以增加环节④的水量D.植树造林可以减少环节⑤和⑥的水量3.下列关于水循环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水体更新②促进地球上能量变换和物质迁移③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④参与三大类岩石的形成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读“我国东北某河流流量变化图”,A、B、C分别表示河流的三种补给形式。
据此回答4~5题。
4.C在汛期时的补给量与枯水期时的补给量比较正确的是( )A.汛期时的补给量比枯水期的补给量多,因为汛期时河水水位高,地下水补给增多B.汛期时的补给量比枯水期的补给量多,因为汛期时地下水水位高,补给河水量增多C.汛期时的补给量比枯水期的补给量少,因为汛期时河水水位较高,地下水补给量减少D.汛期时的补给量比枯水期时补给量少,因为汛期时地下水水位高,补给河水量减少5.图中虚线表示该河上游修建大坝后的流量曲线,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受到水库调节,全年流量比较和缓B.地下水位上升,与河流相互补给,流量和缓C.河水水位下降,与地下水相互补给D.受到水库调节,河流与地下水补给关系消失读图,完成6~7题。
6.该图表示的物质循环类型是A.生物循环B.岩石圈物质循环C.大气循环D.水循环7.有关该物质循环的意义,不正确的是A.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B.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C.通过搬运与侵蚀,重塑地表形态,使地球面貌发生根本变化D.使各个地区的气温、温度等不断得到调整,有效避免了极端气候现象的出现读三种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回答8~10题。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时同步练习题:3.1自然界的水循环
自然界的水循环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水圈的构成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各水体,分布最广的是( )A.a B.bC.c D.d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水的三态中,固态水数量最多B.热带地区没有固体状态的水C.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D.我国内流区域没有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答案:1.A 2.C3.读“我国东部某区域剖面示意图”,环节③不畅通可能导致( )A.洪涝灾害 B.海平面上升C.暴雨灾害 D.土地荒漠化答案:A4.下图为“长江全年补给水源示意图”,读图判断( )A.a是冰雪融水补给,b是雨水补给B.a是地下水补给,c是冰雪融水补给C.a是雨水补给,b是冰雪融水补给D.a是冰雪融水补给,c是地下水补给答案:C读黄河水系示意图,回答5~6题。
5.三门峡水利工程建成后,对渭河下游的显著影响是( )A.含沙量明显减小B.径流季节变化增大C.流速明显加快D.洪涝灾害明显加剧6.如果甲地区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对下列水循环环节影响相对较小的是( ) A.水汽输送 B.植物蒸腾C.地下径流 D.地表径流答案:5.D 6.A读图,回答7~8题。
7.该岛的水循环属于( )A.海陆间循环 B.陆地内循环C.海上内循环 D.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8.从水循环来看,小岛( )①夏季水循环的速度较一年中其他季节慢②夏季水资源丰富,造成水循环比其他季节快③受温室效应的影响,水循环的平均速度会加快④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水循环会出现异常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答案:7.A 8.D9.湖泊也是重要的湿地,下列图示的湖泊(或湖群)可能为咸水湖的是( )答案:A如图为我国“新疆某年某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
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年河流汛期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湖泊水 B.冰川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地下水11.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冬季降雪量过大 B.春夏季气温过低C.夏季降水量偏多 D.夏季融水量过大答案:10.C 11.A如图为某水库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年内变化情况。
3.1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1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题 专题练习 带详解答案解析
自然界的水循环一、选择题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地区之一。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各河流()A.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B.下游流量大于上游C.流量季节变化小D.汛期为夏季2.下列水体中,水循环速度最快、周期最短的是()A.湖泊水B.河流水C.冰川水D.地下水读“某地区1月份等潜水位线与等高线图”,回答3~4题。
3.图中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A.河流水补给地下水B.地下水补给河流水C.河流左岸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右岸河流水补给地下水D.河流右岸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左岸河流水补给地下水4.在6月份,下列关于等潜水位线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河流两侧的等潜水位线都向南弯曲B.河流东岸的等潜水位线向北弯曲C.河流东岸的等潜水位线向北弯曲,西岸向南弯曲D.河流两侧的等潜水线不会发生变化读“下面水循环示意图”,完成5~6题。
5.水循环的最主要动力是()A.太阳辐射能、地球重力能B.潮汐C.地热能D.生物能6.下列地理事物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A.柴达木盆地的湖泊B.天山山区的冰雪融水C.滚滚东流的长江水D.太平洋上未登陆的台风城市建设深刻地改变了大自然的水循环过程。
下图为某城市土地覆盖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7~8题。
7.该城市城市化过程中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明显的是()A.水汽输送B.下渗C.降水D.蒸发8.该城市城市化过程中最容易诱发()A.泥石流B.风沙侵袭C.洪涝灾害D.狭管效应2017年1月10日新闻网报道,在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陈政高全面总结了2016年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对2017年工作任务作出部署。
他提出加快推动海绵城市建设,2017年要抓好120个试点项目。
“海绵城市”通过一系列的“绿色”措施滞水、蓄水、净水和排水,将有望缓解一系列城市问题。
读“海绵城市简图”,完成9~10题。
9.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的影响有()A.增加下渗量B.减少蒸发量C.增加地表径流D.减少地下径流10.海绵城市建设将有利于缓解城市()①淡水不足②雨季内涝③用地紧张④热岛效应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读图,完成11~12题。
(word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训练题(一)
高中地理必修一3.1 自然界的水循环训练题(一)1. 在下列水循环的各环节中,目前人类活动在某些时候可以施加影响的环节是()A.地下径流B.地表径流C.水汽蒸发D.水汽输送2. 三种水循环都包括的环节是()A.地表径流B.地下径流C.蒸发和降水D.下渗和蒸腾3.目前长江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趋小,主要原因是()A.兴修水库,调节了河流径流的年际变化B.在河流两岸加高了堤坝,使径流变化趋小C.气候变暖,使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趋于稳定D.大规模地围湖造田,调节了河流的径流变化4. 下列地理现象,属于内陆循环的是()A.黄河下游山东境内初冬和初春的凌汛B.夏季,天山、昆仑山、帕米尔高原冰雪融水汇入塔里木河C.南极大陆边缘的冰川断裂成漂浮在海洋上的冰山D.夏秋季节,台风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登陆5. 关于黄河下游河水和两岸潜水的补给关系是()A.潜水经常补给河水B.河水经常补给潜水C.黄河处于枯水期时,潜水补给河水D.核黄素和潜水游互补关系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能正确反映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A.a→f→h→g B.e→f→h→dC.c→a→b→d D.d→a→b→c7.水循环中的( )A.a环节主要动力是季风B.b环节主要集中在夏季C.c环节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D.d环节为水汽的输送读我国某地一河流流量与含沙量逐月分布图,完成8~9题。
8.该河流春汛的主要补给是( )A.冰川融水B.季节性积雪融水C.雨水D.地下水9.该地区夏季降水的最主要类型是( )A.台风雨B.锋面雨C.地形雨D.对流雨读城市雨水回收利用前后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有关雨水回收利用前后水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Q11+Q12=Q1+Q2B.Q13+Q14>Q3+Q4C.Q16+Q17<Q6+Q7D.Q11+Q12+Q8=Q6+Q7 11.雨水回收的意义主要在于( )A.减少城市排污量B.增加城市用水量C.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D.缓解城市地面下沉12.读图,回答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4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图,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A.雨水 B.冰川融水 C.湖泊水 D.季节性积雪融水答案 B下图表示我国某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a)、月均水位(水面海拔)(b)。
读图,完成2~4题。
2.图中信息表明( )A.1~7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B.夏秋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降低C.6~12月水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D.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3.对5月份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合理解释是( )A.降水量少 B.为防洪放水腾出库容 C.蒸发量大 D.入库水量少4.该水库可能位于( )A.太行山地 B.安徽省北部 C.秦岭山地 D.云南省中部答案 D B B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读2013年我国某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图。
完成5~6题。
5.该水库储水量最大的时期是A.1月初B.6月中旬C.6月底D.8月中旬6.该水库最有可能位于A.华北B.东北C.闽南D.江南答案 C D下图中的图Ⅰ是台湾-江西-四川-青海一线的地下水埋藏深度图,图Ⅱ是图Ⅰ中乙地的相关信息。
读图回答7-8题。
7.图I中的曲线在甲地出现明显的较低值,反映出此处: ( )A.海拔高蒸发微弱B.是阶梯分界处,受地形抬升作用的影响,降水量增多C.河道弯曲,排水不畅D.土质疏松,下渗能力强8.乙区域要对E、F、G、H四个区进行绿化,选择了4种植物进行种植,测得4种植物的根深见下表,假设根部不能达到地下水位,植物就会因为缺水而死亡,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植物 a b c d根深 4.1米 1.2米 3.6米1米A. a植物在H区会因为缺水而死亡B. b植物在各个区都能种植C. c植物在F区不能成活D. d植物在E区可以良好生长答案 B D甲图为我国某河流与湖泊的水体交换示意图,乙图为甲图中Q点河流水位和P点湖泊水位随季节的变化曲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9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练习:第3章第1节自然界的水循环课时作业
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练习:第3章第1节自然界的水循环课时作业第三章第一节基础巩固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我国某河流年径流量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河流最主要的水源补给是( C )A.大气降水B.地下水C.冰雪融水D.湖泊水2.该河流可能是我国的( B )A.珠江B.塔里木河C.松花江D.长江【解析】该河径流量小,随气温变化而变化,其补给方式应为冰雪融水,可能是我国的塔里木河。
读下面“我国华南某河流下游剖面图”,回答3~4题。
3.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河流水位与地下水位关系的是( A )4.当河水位于最低水位时,该河流的河口地区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C )A.水土流失 a B.滑坡C.咸潮D.凌汛【解析】第3题,我国华南地区的河流夏季处于洪水期,一般情况下,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冬季处于枯水期,河流水位低于地下水位,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第4题,当河水位于最低水位时,在河口地区可能引起海水倒灌,出现咸潮现象。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该河流位于( C )A.亚热带季风区B.我国西北地区C.温带季风区D.高寒地带6.该河流最有可能是( D )A.珠江B.塔里木河C.淮河D.松花江【解析】图中各月径流量呈现出不均匀现象,其中在7、8月和4月分别形成了两个汛期,可知此河有雨水补给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所属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
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B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8.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各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的是( D )A.取水——保护水源地B.输水——减少过程损耗C.用水——节约、综合利用D.排水——防止当地污染【解析】本组题考查学生对水循环过程及各个环节的掌握,以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13自然界的水循环
时间:45分钟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下图为水圈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各水体,分布最广的是(A)
A.A B.B C.C D.D
解析: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在水的三态中,固态水数量最多
B.热带地区没有固体状态的水
C.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D.我国内流区域没有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
解析: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液态水数量最多。
下图为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该河流位于(C)
A.亚热带季风区B.亚热带大陆西岸
C.温带季风区D.高寒地带
解析:由图中河流径流量的变化曲线可知,该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很大,流量最大在7、8月份,而且有两个汛期,应位于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的东北地区。
4.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的是(C)
A.有雨水和地下水补给B.有一个汛期
C.冬季断流D.年径流总量大
解析:由图可知该河流有两个汛期,一个春汛,一个夏汛,所以排除B项;春汛补给水源是季节性积雪融水,夏汛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其他时期流量很小,所以排除A、D两项;冬季流量为0,表示该河流冬季断流,所以正确答案是C 项。
读下图,回答5~6题。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3.1自然界的水循环课后作业
3.1自然界的水循环一、选择题读图,回答1~3题。
1.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A.大气降水B.沙漠凝结水C.冰雪融水D.湖泊水2.该区域河流径流量变化特征一般有()①流量较平稳,没有明显的汛期②流量变化受气温的影响,丰水期出现在夏季③冬季出现明显的断流现象④季节变化小,年际变化大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3.该地区的水循环类型多属于()A.海陆间循环B.陆地内循环C.海上内循环D.以上都不是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4~5题。
4.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分别是()A.下渗、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B.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C.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D.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5.下图表示降水后各因素对②环节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下图为某区域略图,下表为图示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表。
据此回答下题。
A.南半球、地中海气候B.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C.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D.北半球、地中海气候读三种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回答7~9题。
7.甲代表的水体是()A.雨水B.冰川融水C.海洋水D.地下水8.箭头a代表的现象一般发生在()A.1、2月B.3、4月C.6、7月D.10、11月9.若在鄱阳湖区进行大规模围湖造田,将导致箭头a、b流量的变化趋势是() A.a变大B.a变小C.b变稳定D.b在枯水期变大下图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示地区建有大型水库,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的各环节可能造成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①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位下降②库区水汽蒸发增加,周边空气湿度增加③库区受热力环流影响,冬季降水减少,夏季降水增加④库区下游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小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11.在F处建有一座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看()①其作用类似于海陆间循环②其作用类似于跨流域调水③增加水汽输送的数量④增加了地表径流的数量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阅读下列表格,完成12~13题。
高中地理高一必修一(人教版)练习:3.1自然界的水循环_word版含解析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基础夯实下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图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图b)。
读图,完成第1~2题。
(导学号51340041)图a图b1.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2.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河道淤积B.河谷变宽D.湖水补给量减小2.C,完成第3~5题。
3.图中序号与水循环环节对应正确的是()。
A.①②——蒸发B.③④——降水C.⑤——地下径流D.⑦——植物蒸腾4.能实现图中②功能的是()。
A.长江B.副热带高气压带C.影响我国的夏季风D.影响我国的冬季风5.南水北调工程主要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水循环哪个环节施加影响?()B.②C.④D.⑤4.C5.C,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C分别是这条河流水源的补给形式,A是补给,B是补给,C是补给。
(2)这条河流位于我国地区,判断理由是什么?(3)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为。
,哪一条是在修坝前测到的?判断理由是什么?地下水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东北有春汛和夏汛。
(3)互补关系(4)曲线②。
理由:全年流量很不稳定,径流量变化很大,显然没有受到水库的调节作用。
能力提升7.下图所示为我国东部季风区某河流流量和降水量年内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河径流量随气温变化而变化B.该河以雨水补给为主C.结合雨带推移规律分析,该河应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制作规格大小相同的M、N、O、P四个水槽,现将底部具有透水性能的M、N水槽置于同一水平高度,水槽内分别放置带土草坪和小砾石;在M、N水槽的正下方,斜放底部不透水的、倾角相同的O、P两水槽,如下图所示。
实验时,兴趣小组同时在M、N上方均匀洒入等量自来水,并立即观察记录O、P水槽出水口水流量的情况。
据此完成第8~9题。
8.此实验可以模拟的地理现象是()。
A.降水强度与水土流失B.植被涵养水源C.水污染的成因D.地表水补给地下水9.下图是兴趣小组两位同学分别绘制的上图中O、P水槽出水口水流量过程简图。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3.1自然界的水循环作业3
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选择题1、下图表示某地水循环示意图,据图完成小题。
(1)图中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的箭头是()A、a、b、c、dB、b、c、h、eC、d、e、f、gD、e、f、g、h(2)目前技术条件下,人类活动主要是影响水循环的哪个环节()A、aB、bC、cD、d(3)下列能实现d环节功能的是()A、湘江B、副热带高气压带C、我国夏季风D、我国冬季风2、下图为某区域R河流域图。
读图,完成小题。
(1)有关R河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源头河段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B、源头到P点河段有凌汛现象C、P点到Q点河段水量逐渐减少D、Q点到河口河段水能最丰富(2)图中种植业区的主要环境问题可能是()A、土壤盐碱化和土地沙化B、生物多样性减少和土地酸化C、水土流失和土壤盐碱化D、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减少3、该图是我国海拔3800米某内陆湖的水位变化情况,回答问题。
(1)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影响B、风沙影响C、降水影响D、气温影响(2)如湖泊水与潜水为互补关系,下列补给正确的是()A、1月份湖水补给潜水B、7月份湖水补给潜水C、湖水常年补给潜水D、潜水常年补给湖水(3)当图中湖泊水面面积最大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黄河下游地下水补给河水B、松花江出现春训C、尼罗河入海水量一年中最少D、罗马正值炎热干燥期4、下图是三种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关系图.读图完成小题.(1)甲代表的水体是( )A、雨水B、沼泽水C、冰川融水D、地下水(2)箭头a代表的现象一般发生在( )A、1~2月B、3~4月C、6~7月D、11~12月(3)近年来,鄱阳湖区实行退耕还湖,由此导致的箭头a、b流量的变化趋势是( )A、a,b都变小B、a、b都不变C、a在丰水期变小D、b在枯水期变大5、读图,回答问题。
(1)若该图表示某一尺度的水循环示意图,则该尺度的水循环类型是( )A、陆地内循环B、海陆问大循环C、海上内循环D、海气问的水循环(2)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为大气提供水汽最多的海域在( )A、低纬B、中纬C、高纬D、全球海域没有差别6、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对于水的拦蓄和利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测试题(含答案)
3.1《自然界的水循环》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水的自然、社会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1.图中①、②分别表示( )A.降水、蒸发B.地表径流、地下径流C.蒸发、降水D.地下径流、地表径流2.关于“水的自然、社会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社会循环是指人类不断利用地表径流满足生产活动的人为水循环B.水的社会循环依赖于水的自然循环,又对水的自然循环造成一定影响C.进入水的社会循环系统中的水量与其排放的污水量始终相等D.人类活动影响水的社会循环,而对水的自然循环则没有影响下图为“水圈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各水体,分布最广的是( )A.a B.bC.cD.d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水的三态中,固态水数量最多B.热带地区没有固体状态的水C.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D.我国外流区域没有参与陆地内循环过程下图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
读图回答5~6题。
图35.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6.利用该地的典型农产品,可发展的工业是( )A.棉花纺织B.甘蔗制糖C.葡萄酿酒D.大豆加工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
读图回答7~8题。
(a)(b)7.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A.降水量增加B.蒸发量增加C.下渗减少D.地表径流减少8.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A.Ⅰ、Ⅱ、ⅢB.Ⅱ、Ⅰ、ⅢC.Ⅲ、Ⅱ、ⅠD.Ⅰ、Ⅲ、Ⅱ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的问题,云南省已建成螳螂川、牛栏江调水工程,并规划建设金沙江调水工程,如下图所示。
读图回答9~10题。
9.“滇池水脏”与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有关。
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的主要原因有( ) A.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少B.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C.水体总量大,进出水量大D.全年高温,湖水蒸发量大10.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滇池流域的主要影响有( )A.改变滇池流域降水总量B.提高滇池水体自净能力C.减少昆明污染物排放总量D.彻底解决昆明用水紧张状况下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
高中地理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同步练习(一)新人教版必修1
自然界的水循环同步练习(一)【巩固教材-稳扎稳打】1.下列关于各种水体构成水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各种水体构成一个不连续的规则的圈层B.地球上的各种水体构成一个不连续的不规则的圈层C.地球上的各种水体构成一个连续的规则的圈层D.地球上的各种水体构成一个连续的不规则的圈层2.下列关于水体分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态水最主要分布在海洋中,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B.气态水在地球分布最广,而且数量最少C.液态水在地球分布最广,而且数量最多D.固态水在地球上分布范围最小,只分布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3.下列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②水循环可以分为海陆间的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③海陆间的循环又称为大循环,通过这种循环,陆地上的水就会不断得到补充、再生④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对陆地上的水体没有补给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4.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水循环是个庞大的系统,在此系统中,水连续不断地运动、转化,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不断处于更新状态B.水循环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但它却不能对地表辐射起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C.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有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地塑造着地表形态D.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5.关于河流补给的说法,正确的是()A.河流的补给是指河水的用途B.河流的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C.一条河流的补给形式一般只有一种补给形式D.一条河流的补给形式一定只有一种补给形式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地球上的水体中,海洋水分布最广B.地球上的水体中,大气水分布最广C.地球上的淡水中,储量最大的是冰川水D.人类使用的水资源中,对冰川水的利用还比较少【重难突破—重拳出击】1.下列关于水体排列的顺序,正确的是()A.地理环境中的水按其分布范围从小到大的顺序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B.地理环境中的水按其储量从小到大的顺序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C.陆地上的水体按其储量从小到大的顺序为: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D.陆地上的水体按其储量从小到大的顺序为:冰川水、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2.下列陆地上的各种水体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陆地上的各种水体总量仅占全球水体总量的3.5%,它无论是在自然环境中,还是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起的作用都非常巨大B.陆地水的主体是地下水,全球地下水分布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C.陆地水的主体是冰川,全球冰川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0%D.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3.有关水循环的各个环节说法,正确的是()A.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不包括植物蒸腾、下渗B.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不仅包括植物蒸腾、下渗,还包括蒸发、水汽输送等环节C.在水循环的各环节中,人类目前影响最大的环节是蒸发D.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对陆地水的补给意义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4.下列关于大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海陆间的循环就是指大循环②大循环的各个环节最为复杂③大循环是指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换运动④大循环是水循环中最重要的一种循环运动⑤大循环对陆地水的补给意义不是太大⑥大循环对陆地水的补给数量较少,但意义重大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⑤⑥D.全部5.关于陆地内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陆地内循环的组成环节最少,只有陆面、水面蒸发两个环节B.陆地内循环对陆地水体没有补给作用,中国西北地区的水循环多为此种循环C.我国东部季风区不存在陆地内循环D.即使是在外流区域,同样也存在着陆地内循环6.关于海上内循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组成海上内循环的环节最少,只有海水蒸发和降水两个环节B.在水循环中,参与海上内循环的水量最多C.海上内循环对陆地上水体的补给具有重要意义D.海上内循环对陆地水没有补给作用7.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上的水通过水循环不断地更新,维持着全球水的静态平衡B.由于水循环的存在,从总体上看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在缓慢地不断地减少C.地球上的各种水体通过水循环连续不断地运动、转化D.从总体上看,在水循环这个庞大的系统中,水的运动是不连续的8.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B.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转移过程之一,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C.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但不能地塑造地表形态D.水循环对地表太阳能能起到传输的作用,但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巩固提高—登峰揽月】1.读地下水埋藏示意图,如图3-1 ,回答有关问题图3-1(1)图中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是_,湖泊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______(2)图中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枯水期时_____ ___________ ;洪水期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1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习题一、单选题1. 下列地理现象中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的是()①长江②大西洋上未登陆的飓风③东南季风④塔里木河河水蒸发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④2. 塔里木河的补给主要是()A. 降水B. 地下水C. 冰川融水D. 湖泊水3.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主要功能是()A.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B.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C. 调节气候D. 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4. 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储量由多到少依次是()A. 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B. 冰川水、大气水、河流水C. 冰川水、河流水、地下水D. 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5. 在下列水循环的各环节中,目前人类活动在某些时候可以施加影响的环节是()A. 地下径流B. 地表径流C. 水汽蒸发D. 水汽输送读“我国甲、乙、丙三条河流流量变化图”,完成第(1)~(2)题。
6. 甲、乙、丙三条河流所在地区依次是()。
A. 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南部沿海地区B. 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C. 南方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D. 南方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7. 乙河1、2月份断流的主要原因是()。
A. 降水少,导致径流量小B. 气温高,蒸发强C. 气温低,冰川难以融化D. 东南季风难以到达8. 对陆地水资源更新起重要作用的是()A. 海上内循环B. 内陆循环C. 海陆间循环D. 三种一样重要二、综合题()9. 图3.2为地球上的水循环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3.2 地球上的水循环图(1) 在图中再画出七个箭头,完成水循环的全过程。
(2) 填写出图中各代号在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__ E__________ F__________G__________(3) 图上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有__________之间、__________之间、__________之间。
(4) 如果这个地区植被遭到破坏,湖泊也被开垦为耕地,可能会对该地区降水造成什么影响?10.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26:3.1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题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1.属于内陆水循环的地理现象有( )A.长江东流 B.塔里木河夏汛C.台风登陆 D.海水蒸发2.黄河下游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 ( )A.河水补给地下水B.地下水补给河水C.河水与地下水互补D.夏季河水补给地下水,冬季相反3.关于河流补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都出现在夏季B.黄河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因为季风气候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 C.以湖泊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变化很大D.长江径流的补给有三种:雨水、湖泊水和地下水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南水北调主干河道是( )A.人工新河道 B.天然河道C.京杭运河 D.人工管道5.该工程调节水循环的环节是( )A.地表径流 B.大气输送C.地下径流 D.下渗下图为城市建设前后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6~7题。
6.与城市建设前相比,城市建设后( )A.降水量增加 B.蒸发量增加C.地下水水位上升 D.地表径流量增加7.城市建设后地表径流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B.排水系统日趋完善C.地表硬化面积增大D.城市绿地面积大读我国南方某地剖面图,回答下题。
8.雨季水位上升最快的水体是( )A.河 B.湖C.① D.②下图为某区域河流主要补给类型分布图。
读图回答第9题。
9.图例中①②③表示的河流补给类型依次是( )A.地下水、雨水、积雪融水B.地下水、积雪融水、冰川融水C.大气降水、地下水、积雪融水D.冰川融水、大气降水、积雪融水下图为德国柏林某生活小区的雨水收集、净化和利用系统示意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系统的广泛使用会( )A.加剧城市内涝B.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C.有效控制雨水径流污染D.加重城市绿地土壤盐渍化11.该系统未能在我国吐鲁番市得到普及使用的主要原因是( )A.该系统投资大,成本过高B.吐鲁番市气候干旱,降水少,该系统利用率低C.该系统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D.吐鲁番市雨水污染严重,无法利用该系统12.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下图为“水圈的构成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各水体,分布最广的是( )
A.a B.b
C.c D.d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水的三态中,固态水数量最多
B.热带地区没有固体状态的水
C.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
D.我国外流区域只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
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
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
读图,完成3~4题。
3.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
A.湖泊水B.地下水
C.冰雪融水D.沼泽水
4.能反映该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 )
A.地表风沙少B.山麓青青草
C.树上柑橘红D.草场牦牛跑
读“城市水循环系统模式图”,完成5~7题。
5.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
A.蒸发、降水、下渗、污水B.下渗、降水、蒸发、污水C.降水、蒸发、下渗、污水D.降水、下渗、蒸发、污水6.为了完善自然界水循环,下列措施可取的是 ( )
①加强人工降雨力度②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
③加强城市绿地的建设④道路两旁铺设透水砖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7.为了减小人类社会水循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下列措施可取的是( )
①减少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实施地下水回灌②提高河川径流的供水量③减少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加强对浅层地下水的开采④加强城市污水的处理力度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8.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整个水循环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水汽输送在图中用标有字母_______的箭头表示,地下径流用标有字母________的箭头表示。
(2)字母A、G表示________环节,D、B表示________环节,E表示________环节。
(3)图中仅有A、B两个环节的水循环叫作________循环,而有C、G、E、H、F、B等环节参与的水循环是指________循环。
(4)图中水循环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人类最有意义的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9~10题。
9.图示地区的大型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的各环节可能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 A.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位上升
B.库区水汽蒸发增加,周边空气湿度增加
C.库区受热力环流影响,冬季降水减少,夏季降水增加
D.库区下游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小
10.在F处建有一座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看其作用类似于( )
A.地下水补给湖水B.跨流域调水
C.水库D.海陆间大循环
读“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完成11~13题。
11.在下列月份中,箭头a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 )
A.1—2月B.3—4月
C.6—7月D.11—12月
12.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 ( )
A.冰川、地下水B.雨水、地下水
C.雨水、海洋水D.海洋水、冰川
13.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可导致 ( )
A.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大B.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小
C.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小D.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大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在我国最干(年降水量<50毫米)、最热(极端高温>45 ℃)的地方,却创造了最绿(植被与作物)、最甜(吐鲁番的葡萄和哈密的瓜)的奇迹。
材料二我国新疆地区的劳动人民早在2 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创建了一种特殊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如下图所示。
坎儿井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
竖井是开挖地下暗渠的通道,暗渠与地下水流方向斜交,上游挖至地下含水层中,渗溢出来的地下水顺着暗渠沿坡流出地面,明渠将暗渠流出的地下水引入蓄水池,蓄水池起调蓄灌溉水量的作用。
(1)坎儿井所在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哪些?
(2)坎儿井的水源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最大水量出现在________季,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坎儿井开挖暗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蓄水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为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为何采取地下输水的方式?
(5)坎儿井发挥的重要作用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2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上水体的组成。
第1题,气态水数量虽少但分布最广。
第2题,水的三态中,液态水数量最多;热带地区高海拔的高山上有固态的冰川存在;我国外流区域既参与了海陆间循环,又参与了陆地内循环。
答案:1.A 2.C
3~4解析:第3题,由图示信息可知,该流域全年降雨量并不丰富,夏季降雨量较多,且在气温高的月份,径流深度快速增大,故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冰雪融水。
第4题,根据该流域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可知,该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地表多风沙;柑橘性喜温暖湿润,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草场牦牛跑”反映的是青藏高原地区的地理现象。
答案:3.C 4.B
5~7解析:第5题,根据图示的因果联系可判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降水、下渗、蒸发、污水。
第6题,加强城市绿地的建设和道路两旁铺设透水砖能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减轻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水循环的影响,完善自然界水循环。
第7题,对浅层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会导致地面沉降等问题;提高河川径流的供水量会导致河川径流量减小,减少河流水对浅层地下水的补给,河流的输沙能力和自净能力会降低,对城市河流下游地区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答案:5.D 6.B 7.C
8.解析:题中的各个箭头构成了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先要逐一确定各箭头所代表的具体环节,然后根据它们的发生领域可分为三种水循环类型。
答案:(1)C F (2)降水蒸腾、蒸发地表径流(3)海上内海陆间(4)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
9~10解析:第9题,受库区的调节作用,冬季库区气温比周围高,气流上升,降水增加;夏季库区气温比周围低,气流下沉,降水比周围要减少。
故C说法错误,选C。
第10题,海水淡化工厂补充了陆地上淡水资源的不足,其作用类似于海陆间大循环。
答案:9.C 10.D
11~13解析:第11题,洞庭湖是长江流域的湖泊,能够对长江径流量起到调节作用。
丰水期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湖泊水,降低长江水位;枯水期洞庭湖水补给长江水,提高长江水位。
箭头a表示长江水补给湖泊水,长江处于丰水期。
6—7月长江流域处于梅雨季节,降水量大,为丰水期。
第12题,甲水体和长江水、洞庭湖水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补给的关系。
地下水与长江水、洞庭湖水之间存在相互补给的关系;冰川水可以补给长江水,但是长江水不能补给冰川水;长江水可以补给海洋水,但是海洋水不能补给长江水;雨水补给长江水和湖泊水,长江水和洞庭湖水也都可以经过蒸发补给雨水。
第13题,洞庭湖对长江具有“削峰补枯”的作用。
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洞庭湖的面积增大,蓄水调洪能力
增强,则丰水期a补给和枯水期b补给都增大。
答案:11.C 12.B 13.D
14.答案:(1)陆上内循环蒸发、植物蒸腾、降水。
(2)高山冰雪融水夏新疆地处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水源主要依靠冰雪融水,最大水量出现在气温最高、冰雪融水量最大的夏季
(3)减少水的蒸发调蓄灌溉水量
(4)由于新疆地区晴天多,光照强烈,蒸发旺盛,地表水损失大,因此,采取地下输水的方式。
(5)充分利用水资源,发展农业生产防止土壤盐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