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世纪美术简史
欧洲中世纪美术41856
巴西里卡设计
第一盛期的建筑仍沿用早期基督教时期的巴西 里卡设计,这种采用木梁平顶结构的教堂在 4~6世纪大量修建。这种类型的建筑杰作是君 士坦丁堡圣索菲亚大教堂(532~537)。
圣索菲亚教堂长94米,宽72米,主穹窿直径长31 米。主穹窿的南北方向由复杂的拱门、穹隅等结构 支撑;东西两侧是两个与它等直径的半穹窿,它们 相互邻接,跨越中殿上部。教堂内部有着丰富的色 彩装饰和良好的照明。主柱由红色斑岩和蛇纹大理 石制成,高达柱头的墙壁覆盖着多色条纹大理石板, 柱头高度以上的墙壁,拱门和拱顶表面都铺满色彩 斑斓的镶嵌画。当日光透过长廊幕壁上的巨大弦月 窗洒进教堂,透过主穹窿底部的窗孔充满穹窿及其 下部空间时,镶嵌画熠熠闪烁,而巨大的穹窿则仿佛飘 浮或悬挂在空中似的,光线减弱了穹窿和窗间壁的 重量感,造成了奇妙的视觉幻象。教堂外部,飞扶壁、 拱顶、半穹窿等结构波浪式一层层推向高处,在主 穹窿达到高潮。整个建筑体系有着宏伟的纪念碑效 果。
拜占庭美术首先是宗教美术。拜占庭建筑是基督 教教会的建筑,绘画作品多取材于《圣经》,其形 式和人物表情处理都须遵循具有神学意义的传统 模式。拜占庭美术也是封建帝国的艺术。它炫耀 帝国的强大和帝王的威严,把帝王表现为基督在 尘世的代理人。拜占庭美术还被看作东西方融合 的艺术。它注重色彩的灿烂,装饰的华丽,强调人 物精神的表现。在拜占庭建筑中,大理石镶嵌画、 壁画和其他艺术品的缤纷色彩互相辉映,造成一 派壮丽华贵的景象。
镶嵌画与圣像画
拜占庭镶嵌画继罗马时代之后又一次获得繁荣发展。 镶嵌画由小块彩色大理石或彩色玻璃拼嵌而成,色 彩鲜明璀璨是它的基本特点之一。在拉韦纳的一些 教堂可看到拜占庭第 1个黄金时代的的黄色马赛克作底,查士丁尼大帝身穿 紫红色长袍,手捧献金宝盒。左边是着华服的 贵族和卫士,右边是大主教和祭师,后面是随 从。人物都呈正面拉长排成横列,显得肃穆、 庄重,色彩和明暗变化纯粹、简洁。强调的是 神圣和威仪。这幅画是拜占延装饰艺术中最典 型的代表作品之一。
外国美术简史第七章 中世纪美术
中世纪美术
第一节 早期中世纪美术 第二节 罗马式美术 第三节 哥特式美术
第一节 早期中世纪美术
一、加洛林王朝的美术 • 建筑 • 手抄本 二、奥托王朝的美术 • 雕塑 • 建筑 • 金属工艺 • 手抄本
返回
图7-1《钱包盖》,出土于英格兰萨福克的萨 顿•胡船冢,约公元625年。黄金、玻璃、珐 琅镶嵌石榴石和绿宝石,长19.1厘米。伦敦 大英博物馆。
返回
图7-20贝内戴托•安泰拉米, 《大卫王》,约1180年~ 1190年。大理石,约真人 大小。意大利菲登扎大教 堂。
返回
图7-21于伊的雷 内,《基督受 洗》,洗礼盆, 1107年~1118年。 青铜,高63.5厘 米。比利时列日 圣母洗礼堂。
返回
图7-22《水罐》,约 1130年。青铜鎏金,高 18.5厘米。英国伦敦维 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 馆。
返回
图7-32索尔兹伯里大教 堂内部, 1220年~1258 年。英国索尔兹伯里。
返回
图7-33格洛斯特大教堂,1332 年~1357年。英国格洛斯特。
返回
图7-35 科隆大教堂鸟 瞰图,始建于1248年, 中堂、立面和塔楼完 成于1880年。德国科 隆。
返回
图7-36 圣十字教堂,约始建 于1295年。意大利佛罗伦萨。
返回
图7-7《圣马太》,《埃博福音 书》(《兰斯大主教埃博的福 音书》)18页左,法国豪特威 尔斯(兰斯附近),约公元 816年~835年。绘于犊皮纸上 的墨水和蛋彩画,26.0 厘米× 22.2厘米,法国埃佩尔内市立 图书馆。
返回
图7-8《基督受难》, 《林道福音书》封面, 出土于瑞士圣加仑,约 公元870年。黄金、宝石 和珍珠,34.0 厘米× 26.4 厘米。纽约皮尔朋特•摩 根图书馆。
欧洲中世纪美术PPT课件
• 拜占庭帝国的基督教文化是政教合一政
体的产物,为宗教和王权服务。皇帝是
当时教会的领袖,他不但代表世俗权利,
也象征神的意志,因此体现这种拜占庭
艺术形象总是威严庄重,动人心魄,它
炫耀帝国的强大和帝王的威严,把帝王
表现为基督在尘.世的代理人。
10
¡建筑样式
•1、拜占庭的建筑特点:四边侧翼相等 的平面成为教堂布局的主要模式,采用 圆穹顶控制整个建筑。穹顶被沿用下来, 它控制整个建筑,并以不同形式与辅助 拱结合,创造出丰富的内部空间组合。
是在倾斜状态下于14世纪全部营建完工。
这座偏离垂直线有5.2米的斜塔,成了建筑
学上一段奇闻。它斜而不倒,至今引来观
光者。
n伽利略曾拿这座斜塔作为自由落体的试
验场地:他拿一大一小两个铅球从塔顶同
时落到地面,得出了重量不同的两个铁球
n罗马式教堂特点:开始用石头屋顶替 代过去的木顶,而且广泛使用雕塑装饰, 并在教堂的西面正门两侧筑造塔楼。如 比萨大教堂,在比萨广场上有大教堂、 洗礼室、比萨斜塔。
.
17
比萨大教堂全景
比萨大教堂全景
.
18
比萨大教堂拱券和墙壁用红色、灰色大理石相间砌成,显得时分华丽轻快
比萨大教堂
比萨大教堂内景
.
19
丽堂皇的效果。《西奥多拉皇后及其随从》画中正面站立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一种美的
理想,他们有着纤长的形体,端正的面孔,专注的大眼睛,庄严的神态和华丽的衣饰。
这些人物被赋予神圣的特质:带有圣光环的皇后被表现为基督和圣母的尘世代理人。
.
16
第三节 罗马式美术(10-12世纪)
n经济的发展和宗教的狂热,使新的教 堂和修道院层出不穷。
欧洲中世纪美术简史
一、建筑
1、特点:
①拉丁十字形平面布局
②尖拱、尖塔、塔楼、大彩色玻璃窗 以 奔放、灵巧、上升的力量感体现
弃绝尘寰的宗教思想,也显示了蓬勃生 机的精神。
夏特尔教堂
2、代表作: ①巴黎圣母院 (法国) ②夏特尔教堂(法国) ③科隆大教堂(德国) ④米兰大教堂(意大利) ⑤索尔兹伯里教堂(英国)
《最后的审判》 (法国奥顿大教堂山墙浮雕)
《圣约翰》插图
三、绘画 细密画
一种精细刻画 的小型绘画,主要作 书籍的插图和封面、 扉页徽章、盒子、镜 框等物件上和宝石、 象牙首饰上的装饰图 案。尺幅较小,刻画 精细入微。细密画包 含基督教细密画、波 斯细密画和印度细密 画三个主要分支。
第四节 哥特式美术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皇帝颁布米兰敕令, 确立基督教的合法地位。380年狄奥多西敕令 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国教。
一、建筑 巴西利卡式教堂
二、绘画
第二节 拜占庭美术
(公元5世纪—15世纪)
一、建筑 1、特点:
集中式布局(以重要部位为中心安排建
筑的整体布局)
2、代表作 圣索菲亚大教堂
开阔完整、富有层次、虚幻飘渺的内部空间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罗马帝国(公元395 年至1453年,定都拜占庭,后更名为君士坦丁堡,被 土耳其人所灭建立奥斯曼帝国时更名为伊斯坦布 尔。)、西罗马帝国(都城为罗马,公元476年西罗 马帝国灭亡)。
东欧——拜占廷艺术; 西欧——罗马式艺术、哥特式艺术 中世纪西欧艺术的发展:
• 蛮族艺术(5-10世纪) 加洛林文艺复兴艺术
• 罗马式艺术(11-12世纪) • 哥特式艺术(12-14世纪)
第一节 早期基督教美术
欧洲中世纪美术 (1)
文化史上把8~10世纪的查理曼大帝(或称查 理帝国)这段时期称为“加洛林王朝”时期。 15世纪又增建了哥特式祭坛。近150年来又多
次进行大规模修复,但教堂外表的砖石在长期
的大气污染下受到损害,教堂中世纪的基础结 构也出现了某些风化现象。奥多建造这座教堂 时,把欧洲晚期古典主义建筑艺术和拜占庭建 筑艺术揉合在一起,使教堂成为一座风格独特
一直到9世纪中叶, 教会重新解释,愿对 画像给予敬意、信仰 崇拜,这才逐渐消释 两派间的纷争,而这 个日子也被称为“正 统的胜利”,每年在 信仰东正教的国家里 被盛大庆祝。然而雕 刻艺术从来不曾得到 教会的认可。
圣维塔尔教堂
圣维塔尔教堂是以内部宽广而著称的,可是 从外表上看并不出众:一个八面形的主体建
中,主要是手工艺美术品,大多是以金属摸铸、错镀金银、镶嵌玉石、髹绘漆
画等手段制作的日常用品。 到公元8世纪,当年的蛮族已成为横行欧洲大陆的封建领主,法兰克国王查里 曼经历数十年战争,把西欧大部分地区统一起来,终于建立了加洛林王朝,在 罗马接受册封,成为西罗马灭亡后300余年西欧第一个皇帝。在文化上恢复了
它成为早期基督教艺术的宝库。这种形式主要流行于罗马城区,如罗马的普里 斯拉地下墓窟,约建于公元3世纪,其闻名于世的是天顶壁画《善良的牧人》。
《善良的牧人》
《善良的牧人》这是早期基督教艺术中最常见的的题材,在造型手法上还继承着古典的 传统,基督身着金衣、头顶金色光圈、手执金十字架,正在植物繁茂的郊野放牧羊群。 使人联想到古希腊瓶画,四周的图案暗示出基督教最重要的象征十字架。此时艺术是为 宗教服务。
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并宣布这一曾经长期遭到罗马帝国镇压的新宗教为国教。基督教合法化
第二章欧洲中世纪美术
巴 黎 圣 母 院
巴黎圣母院东南方向
巴黎圣母院内部
鲁 昂 大 教 堂
法国夏特尔大教堂西门
法国夏特尔大教堂
夏特尔大教堂西门侧柱雕像
比萨洗礼堂
比萨主教堂
比萨大教堂内部
沃尔姆斯教堂
沃尔姆斯教堂
圣 塞 南 教 堂
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在设计中利用十 字拱、飞券、修长的立柱,以及新的框架结构 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 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 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 宗教气氛。所有的门窗券顶都设计成尖拱状, 包括钟塔也和教堂的轻巧、垂直的形体一样,高耸
夏特尔大教堂 南门侧柱雕像
夏特尔大教堂彩色玻璃画
德国瑙姆堡教堂供养人雕像 埃克哈特和乌塔
中世纪美术之长
1、建筑上,不论是规模、样式、质量还 是普及程度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绘画上,为以后提供了大量素材。 3、工艺美术发展。
中世纪三种建筑风格的比较
产生、流 流行时间 行地区
代表作品
建筑特点
拜 东罗马 5——15 教堂《圣索非 希腊十字式,巨大的圆
占 (土耳其) 世纪
亚大教堂》、 形穹顶,具有东方风格
庭
镶嵌画《查士
臣》、圣像画
罗 产生于意 11—12世 教堂《比萨大 以拉丁十字形为平面,
马 大利,流 纪
教堂》
券柱式、堡垒、墙厚、
式 行于西欧
窗小、拱圆、碉堡式的
美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史
作为基督教标记的十字架,是神的象征,它寄托和浓缩了基督教的精 神。虔诚的信徒们便以最美好、最珍奇的材料赋予它神秘的形象和辉 煌的色彩。这些十字架几乎都以金属作为胚体,然后饰以珠宝、珐琅 等材料点缀,效果极其华美精致。奥地利的嵌式十字架可作范例,该 作品以黄金为主,嵌入各种珠宝翡翠,从而丰富了物体的肌理效果, 增强了雍容华贵之感,同时亦渲染了神秘的宗教气氛。
建筑物的圣遗物箱最为常见,一般皆按照中世纪拜占庭式、哥特式或罗马式建 筑式样造型,犹如一个精致的建筑模型。此类圣遗物箱庄重肃穆、豪华典雅,往往 以多种材料加以装饰,造型尺寸也较大。法国制作的一件圣人遗物箱即为典型代表。 作品呈哥特式建筑状,以黄金、珐琅及宝石装饰整个器物,四周雕刻了“最后的审 判”情节性装饰,气势恢宏,风格独特。
2020/6/19
法国哥特时期的金属工艺则 以制作圣母像为其优势。圣 母的造型生动,做工精细, 显示了很高的工艺水平。现 藏卢浮宫的<<圣母子>>即为 典型例作。
圣人遗物箱
哥特式 黄金珠宝珐琅
银制镀金圣爵
作品造型优美、装饰华丽,双 把手的巧妙设计和景泰蓝装饰 的应用,赋予作品以典雅而瑰 丽的气质。
欧洲中世纪金属工艺美术的种类主要有圣遗物箱、十字架、圣书函和教堂用的 各种器皿,以及甲胄zou(头盔)等。除此之外,在建筑物和室内装饰及家具制作中, 也常以金属材料作为装饰。
圣遗物箱是用来安放基督教圣者遗物或骸骨的容器,在中世纪工艺美术史中是 最典型的一类。遗物箱有个各种材料制作的,尤其以金属制作并以宝石、象牙、珐 琅、玻璃等材料加以装饰的作品最为精美。圣遗物箱的造型主要有三大类:建筑物、 人物形、动物形。
拜占庭为代表,它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发 展过程。 公元9世纪,拜占庭白色陶器多采用罗马时代浮雕制陶的模印浮雕的 装饰形式,再施挂釉色而成,后来则直接在白色素胎上描绘彩色 模 印浮雕的装饰多是简单的十字架纹样,鸟兽纹样,特别是8、9世纪 立奥三世和君士坦丁五世下令禁止供奉偶像的时期内,上述纹样更 被广泛采用,造型:1.盘、钵、杯、壶、碗以及西长足的器皿等。 2.教会或其他建筑室内装饰用的陶板、圣像或者壁画边框以及陶制 的圣像等。装饰技法,先以褐色黑色勾勒出纹样轮廓,再填入黄绿 红青,烧成后出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形成丰富的色调,这样丰富的色 彩与洁白的质地互相映衬,产生富丽而洁净的效果,有时还用金银 等色但是更多的是以浅茶色代替金色,有时仅仅用白和金装饰器物 的内侧,而外侧采用刻线纹样施挂绿釉,甚至还有阿拉伯文字作为 装饰的主体。
第二欧洲中世纪美术
第二欧洲中世纪美术
• 哥特式建築在結構上有三項特徵:尖拱
﹝pointed arch﹞、拱肋﹝vault rib﹞和
飛扶壁﹝flying buttress﹞。這三者都不
是哥德時期的發明,就連前面所說的彩色玻
璃窗戶也不是,但是經過長時間的經驗累積,
哥德式樣建築師正好把這三項技術結合成一
• 慕尼黑,德國
第二欧洲中世纪美术
第二欧洲中世纪美术
第二欧洲中世纪美术
公元10世纪—12世纪
• 建筑:罗马式教堂是从巴西里卡式演变过来
的,丁字形的巴西里卡式发展成为拉丁十字 形,以便容纳更多教徒。 罗马式教堂具有封建城堡的特点,在教堂西 面正门的两侧,往往配置碉堡似的塔楼。 如:法国南部图鲁兹省的圣赛尔南大教堂、 英国杜勒姆教堂(最早出现肋拱)、德国的 圣基列阿达教堂、意大利的比萨教堂
第二欧洲中世纪美术
• 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 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一 段时期,史称中世纪。
• 欧洲中世纪艺术是在东方文化、 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和蛮族文化 的基础上融合而成的基督教艺术。
第二欧洲中世纪美术
第一节 早期基督教美术 第二节 拜占庭美术 第三节 蛮族艺术和加洛林文艺复兴 第四节 罗马式美术 第五节 哥特式美术
第二欧洲中世纪美术
第二欧洲中世纪美术
第二欧洲中世纪美术
巴西里卡式建筑
• 巴西里卡式是欧洲中世纪早期基督教美术 的建筑形式之一。巴西里卡式即是中央为 一长方形中堂,两侧有较低一点的侧间, 在中堂的后部,有一拱门,设置出一个高 于前面的台座,作为祭坛。室内光线来自 侧间上方的窗子,屋顶作平直的斜坡形。 这种建筑外表朴素,内部装饰却十分豪华: 在涂有灰面的墙上镶嵌彩色大理石或金银 珠宝等装饰图案,在烛光或窗口采光的反 射下,显得神奇炫目。如:圣彼得教堂
中世纪艺术简史
中世纪艺术简史中世纪艺术是指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的欧洲艺术,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主要受到基督教宗教信仰和封建制度的影响。
中世纪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主题,对后世的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建筑、绘画和雕塑三个方面对中世纪艺术进行简要介绍。
建筑中世纪建筑是中世纪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宏伟的教堂和城堡为代表。
在这一时期,基督教教堂成为了社会生活的中心,因此教堂建筑变得非常重要。
中世纪教堂建筑采用了罗马式和哥特式两种风格。
罗马式建筑注重稳定和坚固,采用厚重的墙壁、拱形门窗和圆顶。
而哥特式建筑则更加注重垂直线条和空间感,采用了尖拱形门窗、尖顶和飞扶壁等特点。
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品包括巴黎圣母院和科隆大教堂。
绘画中世纪绘画主要以宗教题材为主,目的是传达基督教的教义和价值观。
这一时期的绘画风格简洁而平面化,人物形象通常是扁平的,没有透视感。
绘画作品常常用明亮的颜色和金箔来装饰,以突出宗教的神圣性。
中世纪绘画分为两种主要风格:拜占庭风格和国际风格。
拜占庭风格注重表现人物的神圣性和超自然力量,色彩鲜艳而富有装饰性。
国际风格则更加注重细节和精致的描绘,人物形象更加真实而具体。
雕塑中世纪雕塑主要用于装饰教堂和城堡,以及制作神像和圣徒像等宗教艺术品。
这一时期的雕塑作品通常是立体的,注重表现人物的肌肉和衣物的褶皱。
中世纪雕塑分为两种主要风格:罗马式和哥特式。
罗马式雕塑注重稳定和坚固,形象简洁而厚重。
哥特式雕塑则更加注重细节和表情的描绘,形象更加真实而生动。
结论中世纪艺术是欧洲艺术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主题对后世的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世纪建筑、绘画和雕塑都是这一时期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们反映了当时社会、宗教和文化的特点。
虽然中世纪艺术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限制,但它依然展示了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辉煌。
我们应该珍视并学习这一时期的艺术遗产,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的多样性。
简述欧洲中世纪美术的主要发展阶段_
简述欧洲中世纪美术的主要发展阶段1. 引言1.1 概述欧洲中世纪美术是指从公元5世纪至15世纪期间的艺术创作与表达形式。
中世纪时期,基督教信仰在欧洲广泛传播,这对于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欧洲中世纪美术融合了基督教和古罗马时代的文化特征,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独特而多样化的风格。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以大纲所提供的目录为基础,按照时间顺序描述欧洲中世纪美术的主要发展阶段,并对每个阶段进行特点和要点的分析。
首先,我们将介绍基督教艺术在早期中世纪的兴起和发展;其次,我们将探讨罗曼式艺术和哥特式艺术在中世纪后期出现与演变;最后,我们将探讨文艺复兴时期对中世纪美术产生的影响与变迁。
1.3 目的本文旨在简要描述欧洲中世纪美术的主要发展阶段,并突出每个阶段的特点和要点。
通过对中世纪美术的概述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欧洲文化史上这一重要时期的艺术成就,并从中汲取对当代艺术的启示和借鉴。
同时,本文也将探讨中世纪美术在欧洲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加深读者对该时期艺术文化的认知。
2. 中世纪美术的主要发展阶段2.1 基督教艺术的兴起与早期中世纪艺术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基督教成为了主导宗教,因此基督教艺术的兴起对整个欧洲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早期中世纪艺术主要体现在罗马帝国衰落后至12世纪之间,其特点是受到罗马帝国遗留下来的古代艺术影响。
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多以拜占庭风格为主,表现出宗教信仰和宇宙观念。
2.2 罗曼式艺术与哥特式艺术的出现与发展罗曼式艺术是11至12世纪欧洲中世纪艺术发展的一种风格。
该风格注重平衡、壮观和威严,呈现出庄重而厚重的氛围。
而随着时间推移,罗曼式风格逐渐转变为更加轻盈和优雅的哥特式风格。
哥特式艺术兴起于12世纪,以其曲线和尖角的建筑风格与精细雕刻而闻名。
此时期的艺术作品逐渐从宗教主题拓展到世俗主题,呈现出更多元化的风格。
2.3 文艺复兴对欧洲中世纪美术的影响与变迁文艺复兴是15至16世纪欧洲的一场文化运动,对欧洲中世纪美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导致了一系列变迁。
西洋美术史---中世纪美术
哥特式 法国 北欧 1140—1500年 墩座,飞扶壁 尖拱,肋拱顶 雕塑,彩色玻璃 轻巧,升腾感
面包和鱼的奇迹
公元504年 拉文纳圣阿波利奈尔教堂 年 公元
查士丁尼大帝及廷臣 574年 年
拉文纳圣维塔尔教堂
蒂奥多拉皇后与侍从
查士丁尼法典颁布
先知耶利米
12世纪早期 世纪早期
耶稣像
约公元1123年
林道福音書之封面
约公元前870年 年 约公元前
向牧羊人報佳音
约公元前1002年 年 约公元前
杜達郎諾米福音書卷首插圖 约12世纪初期
插畫:亞伯拉罕、莎拉與三位陌生人 插畫:亞伯拉罕、 约公元前1260年
《复活》 复活》
约公元前1310年 年 约公元前
西洋美术史
中世纪美术
• 用以指代处于无比辉煌的古希腊罗马文明 和文艺复兴新纪元之间。 • 中世纪的艺术本质上是基督教的艺术。
拜占庭 地点 时代 支撑 特点 装饰 艺术效果 君士坦丁堡 330—1450年 帆拱和墩座 穹顶 镶嵌 神秘感
罗马式 西欧 1030—1200年 粗实墩座,厚墙 圆拱,筒形拱顶 石头雕像 厚重,安全感
海神波赛东与海后安菲特里脱
弗拉基米尔圣母像 12世纪 木版蛋彩画
契马布耶《宝座上的圣母》 公元 1285 ~ 1286 年
圣索菲亚大教堂
新圣阿波里奈尔教堂
圣维托教堂ຫໍສະໝຸດ 圣马可教堂夏特尔大教堂
巴黎圣母院
《聖馬太》,取自艾博福音書 聖馬太》
约公元前816年 年 约公元前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概要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概要黑暗的1000年:自西罗马帝国灭亡至文艺复兴的这段时间(公元5-15世纪),史称“中世纪”在这1000年的欧洲封建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政教合一的教权统治(神权统治),基督教成为封建统治的有力支柱和人们的精神寄托。
封建统治阶级通过教会对整个文化进行垄断,从而使哲学、科学和艺术都从属于神学,所以有人将这段时期称为“黑暗的一千年”,“是灭绝人性的时代”。
此时,神学在知识活动整个领域中的这种无上权威,是教会在当时封建制度里万流归宗的地位的必然结果。
在漫长的中世纪里,上帝成为最高存在,视为终极点,是最完美、最神圣的。
人们在“上帝就是美,美就是上帝”的美学思想指引下,似乎永恒地体验着无限美(上帝),从这个意义上讲,中世纪又是人类精神最自觉的时代。
因此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否定现世美成了欧洲中世纪艺术精神最显著的特点。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中世纪的工艺美术也同其他文化现象一样,带有明显的宗教性质,它清楚地反映在当时工艺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各个要素之中,尤其是那些直接为宗教服务的祭坛装饰、圣书函和遗物箱、十字架等更能反映出中世纪工艺美术等特点。
拜占庭:东西罗马帝国分裂后,为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首都。
白底多彩陶器制作并流行于欧洲中世纪拜占庭帝国领土境内,此时的陶器在细腻洁白的坯体上直接描绘多彩纹样,或施挂透明釉,或不挂釉而保持原状。
造型分为细长足的陶制器皿和室内装修使用的陶板、陶制圣象或壁画边框等。
装饰技法上陶制器皿的彩绘装饰首先以单色勾勒出纹样轮廓,在添入其他颜色,烧成后出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形成丰富的色调。
丰富的色彩与洁白的质地互相映衬,产生富丽而洁净的装饰效果。
剔刻陶器制作于欧洲中世纪的拜占庭地区,制作方法是:先用赤褐色黏土制成坯体,然后施挂白色化妆土,再进行剔刻装饰,使纹样产生红白对比,最后浸罩透明铅釉烧制。
拜占庭剔刻陶器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期以组合纹样的刻线装饰为主,最早出现的是几何纹,此后则是自由刻线的人物纹动物纹,由于产地多,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格。
外美史欧洲中世纪美术
巴黎圣母院
科隆大教堂
圣维塔尔教堂
哥特式美术
哥特式美术
哥特式美术
罗马式美术
比萨斜塔
比萨主教堂
第五节 哥特式美术
12世纪中叶起源于法国,早期文艺复兴学者 认为描述蛮族哥特人所创造的劣等艺术风格, 也叫蛮族艺术。后人形容罗马式和文艺复兴 之间的建筑与美术风格,欧洲中世纪美术以 哥特式美术达到了顶峰。
1、圣德尼教堂重修说明了哥特式艺术波及世界。 2、 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是巴黎圣母院。
第二章
欧洲中世纪美术
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 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史称中世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史称中世 自公元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 在欧洲中世纪文化中基督教占有统治地位, 纪。在欧洲中世纪文化中基督教占有统治地位,因此有人把中世纪的艺术 称之为基督教艺术。 称之为基督教艺术。
拜占庭美术
從羅馬帝國第一位基督教皇帝“君土坦丁”開始 ( 330- 1473A.D. ),就是東羅馬帝國的藝術。當被 土耳其人滅亡之後,拜占庭藝術繼續在希臘及巴爾 幹半島和俄羅斯等地流傳。拜占庭帝國是宗教政治 的帝國,其藝術是為了榮耀基督,充滿象徵主義。 嵌瓷的特色為裝飾的、平面樣式化,善用光輝耀目 的顏色,無意表現實體及空間感。五光十色的鑲嵌 壁畫及金色背景,使人陷入精神恍惚的宗教境界。 拜占庭的浮雕人物特色是造形憔悴纖細,與早期基 教的苦行主義有關。
1、 赛尔南大教堂是罗马式风格的第一个例子 、 赛尔南大教堂是罗马式风格的第一个例子——罗马式风格的开始。赛尔南教堂平面呈 罗马式风格的开始。 罗马式风格的开始 十字形, 十字形, 2、 英国的杜勒姆教堂 罗马式风格形成的标志, 年中堂比赛尔南大三倍, 、 英国的杜勒姆教堂——罗马式风格形成的标志, 始建于 罗马式风格形成的标志 始建于1093年中堂比赛尔南大三倍, 年中堂比赛尔南大三倍 有肋弓出现, 有肋弓出现,呈 “X”型。 型 3、意大利的比萨教堂和斜塔。 、意大利的比萨教堂和斜塔。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史
法国哥特时期的金属工艺则 以制作圣母像为其优势。圣 母的造型生动,做工精细, 显示了很高的工艺水平。现 藏卢浮宫的<<圣母子>>即为 典型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15-5-11
圣人遗物箱
哥特式 黄金珠宝珐琅
银制镀金圣爵 作品造型优美、装饰华丽,双 把手的巧妙设计和景泰蓝装饰 的应用,赋予作品以典雅而瑰 丽的气质。
哥特时期意大利制作的 一件象牙袖珍礼掰坛便 是此类作品最优秀的代 表。这件精美的象牙雕 饰祭坛看上去似乎有点 像哥特式的建筑模型, 当时,这类造型的祭坛 十分流行。平时陈设在 家中,远行时可以折叠 合拢,随身携带。
象牙袖珍礼拜坛
包银象牙饰盒
主教之座
不仅体现了拜占庭象牙工 艺的极高成就,也反映出 当时工艺文化和工艺美学 的某种特征。
手 掌 形 圣 遗 物 箱 哥 特 式
亨利二世的圣物容器
据传说装有亨利二世的肋骨、 骨灰与一部分衣物。
巴塞尔大教堂的祭坛装饰
第四节 象牙工艺
欧洲中世纪的象牙工艺十分兴盛,不品种丰富多彩,而且表现出极高的工艺 水平。中世纪的象牙工艺可以拜占庭和哥特时期为代表。在拜占庭时期象牙 工艺与珐琅工艺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不少作坊直接受宫廷或教会的控制, 因此单纯的牙雕摆件很少,多作为圣遗物箱、圣瓶盒、圣书函或二连、三连 圣像板的雕刻装饰。在装饰题材上最初受东方艺术的影响,出现过一些花鸟 或几何纹样,后来渐以宗教故事和宗教人物为主,在圣像破坏运动期间也有 象征性的动植物形象的表现。在工艺手法上以浅刻作品也时有出现。较能反 应拜占庭象牙工艺风格特征的是10和11世纪盛期阶段的一些作品,当时正值 马其顿王朝经济复苏和艺术繁荣的时期。从作品上可以看到象牙雕刻技法的 娴熟,同时也在构图处理和人物形象上表现也更富于理想化。在法国,13、 14世纪巴黎的牙雕作坊相当活跃,不少作品远销国外,影响甚大。当时的牙 雕作品,除作为宗教器物的装饰外,尚有大量的镜箱、宝石箱、乐器和刀柄 等牙雕装饰,雕刻内容既有骑士故事,也有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表现手法 较之拜占庭更为细腻优美,宗教趣味淡薄,人物形象的表现也更富于理想化。
欧洲中世纪美术简史
欧洲中世纪美术简史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一段时间,史称中世纪。
欧洲中世纪艺术称为基督教艺术。
基督教起源于中东,当它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欧洲确立时,也带来东方的一些文化特征。
公元10世纪前后,才形成了相对统一的基督教艺术风格。
早期基督教美术[公元2世纪——5世纪]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赦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宣布其为新国教。
基督教合法后,开始有正式的基督教堂。
罗马有一种常见的公共的建筑,平面呈长方形,中廊较宽,两旁有列柱分隔出过廊,平时供市民集会使用,称为“巴西里卡”。
基督教在一端加上祭坛,并饰以宗教题材绘画,这种形式为以后的西方基督教堂的样式定了基调拜占庭美术[公元5世纪——15世纪]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迁都拜占庭,即今天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改称君士坦丁堡。
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分为东、西罗马帝国。
君士坦丁堡就成为东罗马帝国的国都,史城拜占庭帝国。
一直存在直至1453年。
拜占庭的建筑主要继承罗马风格,早期教堂建筑主要沿用罗马陵墓圆形或多边形的平面结构和万神庙式的圆形穹顶。
穹顶结构被加以变化,形成由大小不同的穹顶连续构成开阔高大的内部空间的特殊样式。
到拜占庭帝国的中后期,四边侧翼相连的希腊十字平面取代了圆形、多边形的形式,成为教堂布局的主要模式。
穹顶被沿用下来,成为控制内部空间和外部形象的主要因素。
圣·索非亚教堂混合了东方与西方、过去和未来的结构,是一个气魄雄伟的混合建筑。
从中能充分体会到圆顶在宗教建筑中的心理功能。
圆顶似乎是浮在教堂上方,下面有一圈窗子,中堂连边的墙壁上也开着窗,光线与圆顶的组合,仿佛造就了一个光芒万丈的天堂,再加上那些闪亮的镶嵌画,仿佛使人置身在一个非现实的幻景里。
15世纪土耳其人入侵后,将教堂改成了清真寺。
镶嵌画在拜占庭艺术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这种以小彩色玻璃和石子镶嵌而成的建筑装饰花,成为教堂内部装饰的主要形式。
第四讲、欧洲中世纪美术简史
五、哥特式美术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崇尚古希腊、 罗马的建筑样式,轻视12-15世纪出现的 建筑,认为这是野蛮的艺术,是蛮族哥 特人所做,当时欧洲把“哥特人”作为蛮 族的代称。于是这一时期的艺术被称为 “哥特式”艺术。
建筑
特点: ①拉丁十字形平面布局 ②尖拱、尖塔、塔楼、大彩色玻璃窗 以 奔放、灵巧、上升的力量感体现 弃绝尘寰的宗教思想,也显示了蓬勃生 机的精神。
《善良的牧羊人》早期基督教艺术中最常 见的题材公元313年,罗马君士坦丁皇帝为了帝国 统治的需要颁布“米兰敕令”,确立基 督教的合法地位,后来又宣布基督教为 国教。从此,教徒的集会和宗教仪式又 回到了地面,开始广泛兴建基督教堂。
教堂建筑:巴西利卡式
1早期基督教美术2拜占庭美术3早期中世纪美术4罗马式美术5哥特式美术1早期基督教美术狭义上指古代罗马帝国末期美术2公元1世纪中叶罗马帝国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罗马统治者对人民进行最残忍的剥削广大奴隶纷纷起义但都以失败告终无奈绝望的人们逐渐产生一种宗教幻想希望得到慰藉减轻现实生活的痛苦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罗马帝国(公元395年至 1453年,定都拜占庭,后更名为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所 灭建立奥斯曼帝国时更名为伊斯坦布尔。)、西罗马帝国 (都城为罗马,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时代特点:
从本质上来说:欧洲中世纪艺术是基督 教艺术。 一切艺术的最终目的都必须服从与宗教, 美术作品不重视客观世界的真实描绘, 强调所谓的精神世界的表现。 以宣传基督教的教义和讲解《圣经》的 故事为宗旨。
根据基督教艺术的不同时期不同 地区发展情况分类:
1、早期基督教美术 2、拜占庭美术 3、早期中世纪美术 4、罗马式美术 5、哥特式美术
艺术样式: 建筑:城堡与罗马风格的结合 《亚琛王宫》 绘画:书籍插图《圣马太福音书》 雕塑:木雕《杰罗十字架》
中世纪美术
欧洲中世纪美术欧洲历史上的古代与文艺复兴之间的时期,常被认为是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一段时期。
从罗马帝国覆灭之后到文艺复兴之间的历史是野蛮黑暗的时代,是处于文明与复兴之间的时代,故称“中世纪”。
早期基督教美术(公元2世纪—5世纪)•在欧洲中世纪文化中,基督教的影响有统治地位,决定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充当着上帝与教会的代言人的角色。
因此,也有人将欧洲中世纪艺术称为基督教艺术。
•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并宣布这一曾经长期遭到罗马帝国镇压的新宗教为国教。
•基督教合法化之后,它的集会和仪式便回到了地面上,也开始兴建正式的基督教堂。
•但基督教没有自己的建筑传统,只好借用罗马现成的建筑形式。
•巴西里卡式教堂:巴西利卡(basilica)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原意是“王者之厅”的意思。
•巴西利卡是古罗马的一种公共建筑形式,其特点是平面呈长方形,外侧有一圈柱廊,主入口在长边,短边有耳室,采用条形拱券作屋顶。
是最初的教堂建筑风格。
•绘画:基督教还处于地下状态时,信徒们按《圣经》内容在地下墓窟的4壁和顶部画了不少壁画,手法虽较稚拙,形象却基本是仿照希腊罗马的,比如墨丘利式的“善良的牧羊人”、胜利女神式的天使等。
还有各种线条组成的圆形或方形图案,中间有花环、鸟类、四足动物,还有四季的象征物作装饰母题。
•雕塑:早期基督教雕塑,主要表现在纪念死者、寄托对来世希望的石棺雕刻上。
到4世纪,这类雕像叙事性更强,内容也丰富起来。
石棺外表往往展开以耶稣生平故事作成的饰带浮雕,直接描绘耻辱性惩罚的《磔(zhé)刑》也被象征性的荆冠和十字架代替了。
《两兄弟石棺》拜占庭美术(公元5世纪—15世纪)•拜占庭的建筑主要继承罗马风格,早期教堂建筑主要沿用罗马陵墓圆形或者多边形平面结构和万神庙式的圆穹顶。
现存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教堂”是拜占庭建筑艺术的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早期基督教美术
(公元2世纪-5世纪)
相传,基督教在公元1世纪由巴勒斯坦境内 拿撒勒人耶稣创立,主要流传于巴勒斯坦和地 中海沿岸各地的犹太人下层群众中。1 世纪未 至2 世纪初,教会骨干中的社会中、上层人士 及其知识分子的比重已明显增加。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皇帝颁布米兰敕令, 确立基督教的合法地位。380年狄奥多西敕令 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国教。
一、建筑 巴西利卡式教堂
二、绘画
第二节
拜占庭美术
(公元5世纪—15世纪)
一、建筑 1、特点: 集中式布局(以重要部位为中心安排建
筑的整体布局)
2、代表作 圣索菲亚大教堂
开阔完整、富有层次、虚幻飘渺的内部空间
二、镶嵌画
用有色石子、 陶片或有色玻璃 小方块等嵌成的 绘画,主要用以 装饰建筑物的天 花板、墙壁和地 面。
坚固厚重,产生静穆、庄重的宗教气氛
十字形平面,分拉丁十字形和希腊十字形。 拉丁十字形有两个较短的横向臂,以及一个长的纵 向臂。
2、代表作
比萨大教堂(意大利)
Hale Waihona Puke 二、雕刻 装饰性浮雕,非独立性。夸张变形 的艺术处理,怪诞诡异的情景展现,形 体或拉长或压缩,具寓意、象征意味。
《最后的审判》 (法国奥顿大教堂山墙浮雕)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罗马帝国(公元395 年至1453年,定都拜占庭,后更名为君士坦丁堡,被 土耳其人所灭建立奥斯曼帝国时更名为伊斯坦布 尔。)、西罗马帝国(都城为罗马,公元476年西罗马 帝国灭亡)。
东欧——拜占廷艺术; 西欧——罗马式艺术、哥特式艺术 中世纪西欧艺术的发展:
• 蛮族艺术(5-10世纪) 加洛林文艺复兴艺术 • 罗马式艺术(11-12世纪) • 哥特式艺术(12-14世纪)
创造非现实幻象的程式化创作模式: ①造型方面
平面化、金黄色背景、比例失调、庄严肃穆、装饰 性……
②象征主义手法 《查士丁尼大帝与随从》 (圣维达尔教堂)
查士丁尼大帝与随从
圣维达尔教堂
第三节
罗马式美术
(公元11世纪--12世纪)
一、建筑 1、特点: ①拉丁十字形布局 ②圆拱、厚墙、 小窗、塔楼
夏特尔教堂
2、代表作: ①巴黎圣母院 (法国) ②夏特尔教堂(法国) ③科隆大教堂(德国) ④米兰大教堂(意大利) ⑤索尔兹伯里教堂(英国)
巴黎圣母院
科隆大教堂
米兰大教堂
索尔兹伯里教堂
二、雕刻 特点:独立存在性、写实性逐渐增强
三、绘画 彩色玻璃窗画;细密画
《圣约翰》插图 三、绘画 细密画
一种精细刻画 的小型绘画,主要作 书籍的插图和封面、 扉页徽章、盒子、镜 框等物件上和宝石、 象牙首饰上的装饰图 案。尺幅较小,刻画 精细入微。细密画包 含基督教细密画、波 斯细密画和印度细密 画三个主要分支。
第四节
哥特式美术
(公元12世纪--14世纪)
一、建筑 1、特点: ①拉丁十字形平面布局 ②尖拱、尖塔、塔楼、大彩色玻璃窗 以 奔放、灵巧、上升的力量感体现 弃绝尘寰的宗教思想,也显示了蓬勃生 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