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教学设计)

穆棱市朝鲜族学校唐华

一、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位置

本课是普通高中新课标人教版政治学科必修4《哲学生活》第三单元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内容。第九课围绕“矛盾”概念展开,讲述相关的原理和方法论,共分两个框题,分别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框,虽然只有两目:“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但实质上却包含了四个要点,即“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含义)”,“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内容多,难度大,是唯物辩证法中的重点难点部分,在一堂课内很难有效地完成,故将相对独立和完整的第一目“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列出,是为本课。

学生分析

经过了一个半学期的学习,高一学生基本上已经有了比较端正的学习态度,在老师的引导和督促下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但有部分同学仍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没有仔细思考就盲目作答、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的现象仍很普遍,再加上高一学生还未形成一定水平的抽象思维,本课的内容又的确有难度,所以如果处理不当,“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他们就会感到深奥难懂,不能透彻理解。不过另一方面,年龄小,性格开朗活泼,加上学业压力相对较轻等因素,本届高一学生热情高,上课喜欢发言,因此在课堂上很容易与老师形成良好的互动,而半学期的哲学学习使之具备的哲学领悟能力,也使他们在课堂上可能会作出较有价值的回答。

学习目标

1、识记并理解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并能联系实例进行分析;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2、通过矛盾含义的学习过程,感受“具体——抽象——具体”的归纳和演

绎相结合的学习方法;通过整堂课的学习,层层递进,感受逻辑之美。

3、通过实例分析,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避免看问题绝对化的倾向,锻炼辩证思维;关注社会,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通过对某种道德现象的分析,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生活的丰富与复杂,有意识地修正自己和理解他人,从而能更好地运用辩证思维指导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矛盾含义的理解及运用

这是因为,①“矛盾”是第九课的基本概念,只有真正理解了矛盾的含义,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关于矛盾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掌握矛盾分析法,才能将其在生活中自如地运用;②对立统一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学生深入理解和学会运用,对于学生形成辩证思维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③“矛盾”概念很抽象,对于刚刚接触这一概念的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很大难度。

因此,“矛盾含义的理解及运用”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

二、教学展开分析

(一)教学策略的制定

教学流程示意图

(导入)随便说出几组常见反义词,观察二者关系→引出矛盾概念→用术语再分析两组反义词→以“企业经济效益与安全生产”为例进行分析,避免将“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仅仅理解为反义词的关系→讲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用所学观点讨论分析“诚实”与“说谎(欺骗)”→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方法:本课运用的方法主要是实例分析法、讨论法、讲授法。

①因为本课的原理较为抽象,理解起来会有难度,所以需要一些简单易懂、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将之具体化,既便于学生理解,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还可以使他们学到一种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因此选用“实例分析法”。②整堂课都需要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进行,讨论法就自然成为达到这种效果的首选方法,使用讨论法,既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有利于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③学生的理解力有限,本课的部分内容又的确有难度,所以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这个问题上,采取讲授法。

教学媒体的选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二)教学策略的实施

(本教学设计着重体现的是各环节的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设计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导入)师:请同学们随便说出几组常见

..的反义词。

..的典型

学生举例。(教师一一板书)

设计说明:

①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反义词入手,贴近学生生活,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发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为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起到铺垫作用。

②此处应对学生说明,所谓“常见的”“典型的”是指简单的、小学生都能说出的反义词。目的是为了避免学生刚开始就举一些具有丰富内涵的反义词(如“幸福”与“不幸”),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拉长导入过程,对概念的理解造成干扰。

师:同学们先选一组最简单的反义词,观察,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学生选择,进行分析说明。

设计说明:

①从最简单的反义词入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回答会积极踊跃;在思考与倾听(他人回答)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辩证性,促进其辩证思维的形成。

②通常情况下,(以“大”和“小”为例)学生可以作出“相反”、“没有大就没有小,没有小就没有大”之类的回答,若学生素养较高,可以说出“大可以变成小,小可以变成大”这种情况,倘若学生不能回答出这一层,教师需要进行提示:“大的永远是大的?小的永远是小的吗?”继而引出下一环节。

师:同学们所说的情况,哲学上称为“对立统一”,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我们称之为“矛盾”。(板书进行说明)

学生看书,明确“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对立”又称“斗争性”,“统一”又称“同一性”,“二者是矛盾的基本属性”等内容,并当堂进行识记。然后阅读从P67到P68的“专家点评”部分,整理相关要点,一起回答。(教师同步出示相关内容的幻灯片)

设计说明:从具体到抽象,体会“归纳”的方法,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当堂识记术语,整理相关要点,目的是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

⑴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板书)

(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⑵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板书)

对立(斗争性)

矛盾相互依赖

统一(同一性)

相互贯通(渗透、包含),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师:掌握了术语,我们用术语再来分析两组反义词。

学生进行挑选,回答。

设计说明:

①再选择两组反义词进行分析,是为了促使学生养成用术语分析表达的习惯,体会从“具体——抽象——具体”的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重点问题的最终解决做准备。

②此处反义词的选取,应注意层次性。选取的第二组应比导入时选取的稍复杂些,而第三组则应尽量选取例如“美丑”“喜悲”等这样带有主观感受的反义词,这样,分析的过程中既能加深对矛盾概念的理解,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同时还能根据学生的生成渗透适当的价值观教育。

师: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矛盾的概念,但我要强调一点,大家不要把矛盾的

........

“对立统一”仅仅理解为“反义词”的关系...................。我们看一下这对关系:“企业经济

效益与安全生产”。

幻灯片出示“中国安全生产形势”的背景材料:

“触目惊心!中国的煤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5%,而中国的煤矿矿难的死亡人数却占全世界煤矿矿难死亡人数的80%!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2009年10年间,中国的矿难死亡人数达54160人! 全世界每年重大矿难(死亡人数在10人以上)90%都发生在中国。安全生产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师:二者是什么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