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保留灌肠法
中药保留灌肠法操作常规及注意事项
中药保留灌肠法操作常规及注意事项针对中药保留灌肠法这种治疗办法有很多种说法,有的人支持使用这种办法治疗,但是有的人持反对的态度,认为这种治疗办法会破坏患者虚弱的脾胃功能,但是无论大家支持或者反对,这种治疗办法都是有其存在的价值的,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中药保留灌肠法操作常规及注意事项。
一、中药保留灌肠法中药保留灌肠法是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洗手,达到治疗疾病之目的的一种方法.此法适用于慢性结肠炎、慢性肾功衰、带下病、慢性盆腔炎、盆腔包块、慢性痢疾等疾病.二、准备仪表:着装整洁,佩戴胸牌,洗手,戴口罩. 用物:治疗盘,灌肠筒或输液管,水温计,弯盘,肛管,纱布,石蜡油,棉签,止血带,止水夹,输液架,橡胶单,治疗巾或卫生纸,中药液,治疗本.三、操作步骤备齐用物,携至床旁,说明目的,取得配合,嘱病人排二便,遮挡病人.灌肠液去渣,温度适宜.一般以三十九到四十摄氏度为宜. 去左侧卧位,松开衣裤,将裤脱至大腿上二分之一处,析屈曲. 臀下用小枕垫高十厘米,垫上橡胶单及治疗巾或卫生纸,注意保暖. 取去渣中药罐液约两百毫升,倒入灌肠筒内. 将灌肠筒挂在输液架上,携至病人床旁(液面离肛门四十到五十厘米。
弯盘置于臀缘,润滑肛门前端. 排气,夹紧水夹.左手分开臀部,右手持肛管插入.稍停片刻固定. 松止水夹. 滴入通肠,调整滴数.询问病人对药液滴入的反应. 药液滴完后,用止血钳夹紧肛管缓缓拔出,置弯盘内.分离肛管,用卫生纸轻轻按压肛门. 嘱病人平卧一小时. 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洗手. 记录灌肠液量,滴入过程、时间,病人反应并签名.四、中药保留灌肠法的禁忌症肛门、直肠和结肠等手术或大便失禁的病人. 下消化道出血者、妊娠妇女等。
五、中药灌肠的注意事项在保留灌肠操作前,应了解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的卧位和肛管的卧位插入的深度. 观察前,应嘱病人先排便.肛管要细,插入要深,压力要低,药量要少. 肠道病变病人在晚间睡前灌入为宜,并减少活动. 药液温度要适宜,一般三十九到四十摄氏度,虚症可为四十到四十四摄氏度.灌肠筒要清洁消毒处理,肛管可用一次性的,一人一用,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处理。
中药灌肠-中药保留灌肠法(内容详细)
影响因素
药物分子量大小
– 小分子量:生物碱、蒽醌、黄酮及其他苷类物质的 药,如解表药、化湿药、清热解毒药等,易被直肠 吸收
– 大分子量:脂肪、淀粉、蛋白质、多糖类大分子物 质,如生地黄、何首乌、阿胶等,故不宜制备灌肠 剂
影响因素
肠道黏膜pH 值
– 人体正常肠道黏膜pH 值在8.3~8.4,呈碱性 – 若药液pH 值偏酸,易引起肠痉挛、腹痛等症
影响因素
药液温度
– 用药温度与肠道温度相近,保持在35~40℃,这样 可以减少肠道收缩,有利于药物吸收
– 病因寒热不同,选择不同灌肠药物的温度
寒证灌肠温度为40~42℃ 热证灌肠温度为37~38℃
影响因素
渗透压
– 药液与血浆渗透压决定药物有效成分是否能进入体 内
血浆渗透压>药液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药液渗透压
3、细菌性痢疾
(1)鲜柞树叶液:取鲜柞树叶500g风干,经切碎置入
搪瓷碗或砂锅内,加水浸泡,煎至1500ml左右,用 100ml药汁加水稀释后保留灌肠。 (2)梅连汤:乌梅20g,黄连10g,地骨皮15g。煎水做 保留灌肠。
4、虫积
苦楝根水:苦楝根皮60g,加清水500ml煎汤,浓 缩至200ml,保留灌肠,主治蛔虫和饶虫。
中药灌肠疗法的作用机理
中医学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
– 直肠吸收药物后
通过经脉上输于肺
肺的宣发作用输布全身
从而达到治疗
的目的
中药灌肠疗法的作用机理
直肠的肠壁组织是具有选择性吸收和排泄功能 的半透膜
另外直肠富有丰富的静脉丛
– 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再进入体循环 – 经下腔静脉进入体循环 – 淋巴组织也参与了药物的吸收。
禁忌症
中药保留灌肠法肛滴法操作规范流程
中药保留灌肠法肛滴法操作规范流程一、操作准备1.准备好所需中药:根据医师的建议选择适合的中药材,按照医师的要求进行配药。
2.准备好各种器具:包括灌肠袋、管子、灌肠头、保险套、手套、棉签等。
3.准备好洁净的操作场所:操作场所要保持清洁整齐,没有杂物,以防止交叉感染。
二、操作步骤1.手部卫生:佩戴手套,洗手并进行消毒。
2.准备灌肠袋:将灌肠袋洗净并进行消毒,然后安装好灌肠袋。
3.准备中药溶液:将配好的中药材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后用文火煎熬30分钟,过滤掉渣滓,将药液倒入灌肠袋中。
4.身体准备:将身体置于左侧卧位,膝胸位,或取仰卧位,根据需要。
患者可以躺在床上或者铺垫干净的纸巾或毛巾,以免弄脏床单或被单。
应以患者自身感受舒适为宜。
5.灌肠前准备:涂抹保险套和灌肠头,用温水或消毒液清洗患者肛门周围。
6.灌肠:将灌肠头涂抹润滑剂,将一端插入患者肛门,将灌肠袋举高,打开阀门,尽量将药液流入患者的肠道中。
7.定时灌输:根据医师的要求,灌输中药溶液的时间一般为30分钟至1小时。
8.完成灌肠:当灌肠袋的药液流尽时,关闭阀门,轻轻拔出灌肠头。
9.患者要保持平躺姿势,保持10分钟左右,使药液尽量保留在体内。
当患者感到大便或排气的冲动时,可以允许排泄。
三、操作后处理1.移除灌肠器具:将使用过的灌肠袋、管子等进行处理,可以进行清洁消毒保存或丢弃。
2.清洗和消毒:将使用过的器具进行清洗和消毒。
3.记录和观察:将操作过程进行记录,包括患者的体验和观察到的症状,以便医师进行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以上是中药保留灌肠法和肛滴法的操作规范流程,注意要根据医师的指导进行操作,保持操作过程的清洁,以确保治疗效果和避免感染的发生。
同时,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姿势,注意维持较短时间的保留,适当休息和排泄。
中药保留灌肠PPT
• (二)目的
• 将中药煎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 肠内,通过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 (三)禁忌症
• 急腹症、肠道手术、肠伤寒、严重心脑疾 患。
(四)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前,嘱病人排空大便。 2、测量药液温度,39℃~41℃,倒入输液袋内,挂在输液架上或挂 衣架上,液面距肛门约30~40cm。 3、摆好体位,根据病变部位取左侧或右侧卧位,臀下垫胶单和治疗 巾,并用小枕抬高臀部10cm左右,暴露肛门,注意保暖。 4、润滑肛管前端,与输液器连接,排气后夹紧输液管,轻轻插入肛 门约10~15cm,用胶布固定,松开开关,调节滴速,每分钟60~ 80滴。 5、待药液滴完时夹紧输液管或灌肠筒的连管,拔出肛管放入盘中。 用卫生纸轻揉肛门部。 6、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嘱咐病人尽量保留药液,臀让病人排空大便。 2、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9℃~41℃,过低可使肠 蠕动加强,腹痛加剧, 过高则引起肠粘膜烫 伤或肠管扩张,产生强烈便意,致使药液在 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吸收少、效果差。 3、为使药液能在肠道内尽量多保留一段时间, 药液一次不应超过200ml,可在晚间睡前灌 肠,灌肠后不再下床活动,以提高疗效。
中药保留灌肠
ICU:刘玲
中药保留灌肠操作规范
• 中药保留灌肠法是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 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 吸收,达到治疗疾病之目的的一种方法。 此法适用于慢性结肠炎、慢性肾功能不 全、带下病、慢性盆腔炎、盆腔包块、 慢性痢疾等疾病。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 1、了解患者病情,评估意识、自理情况、 合作及耐受程度。 • 2、了解患者排便情况,评估肛门周围皮 肤粘膜状况。
中药保留灌肠法
中药保留灌肠法中药保留灌肠法是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目的一种操作方法。
常用方法有肛门注入法和直肠滴注法两种。
一、操作要点与评价标准中药保留灌肠法操作要点与评价要点评分等级项目操作要点评价要点分值 ? ? ?仪表仪表端庄,服装整洁。
符合要求 5 5 3 1查看医嘱及治疗卡:患者床号、姓名、药名等完全正确 5 5 3 1评估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既往史、药物过敏评估准确 3 3 2 1 史及合作程度评估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中药保留灌肠的目的、配合解释到位要点等,取得患者的合作。
告知患者注意药液温10 10 8 6 交流自然度,灌肠前排尽大便等评估患者局部皮肤情况评估准确 2 2 1 0个人准备:应用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戴口罩、正确 5 5 3 1 帽子物品准备:(1)治疗盘内备。
?中药汤剂。
?输液器1套或灌肠筒、棉签、弯盘、一次性肛管操作前 (14-16号)、镊子、量杯或量筒、水温计、手套。
物品齐全 5 5 3 1 ?液体石蜡。
?治疗卡、笔。
(2)治疗盘外备。
放置合理手消毒剂,中单、输液架、卫生纸、便盆、必要时备屏风将用物置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医嘱等,核对正确 5 5 3 1 向患者做好解释解释到位灌肠前应关好门窗,屏风遮挡,协助患者松开衣体位舒适着,视病变部位取左侧或右侧卧位,用小枕抬高5 5 3 1 安全臀部10cm,垫一次性中单,露出肛门,保暖核对药物,测量药液温度(39-41?),将药液装操作正确 10 10 8 6 入输液瓶或灌肠筒,挂在输液架上戴手套,用液状石蜡棉球润滑肛管前端,肛管连接输液器管,排气后关闭水止。
一手垫卫生纸分插管动作开臀部肛门区肌肉,暴露肛门口,嘱患者深吸气,轻柔熟练 10 10 8 6 操作中另一只手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10~15cm,松开。
指导正确左手固定肛管,右手调节滴数灌肠过程中,密切观察筒内液面下降速度和患者观察仔细 10 10 8 6 情况药液灌完时,关闭水止,一手用卫生纸包住肛管,压住肛门,另一手捏紧肛管并轻轻拔出后,包住操作熟练 5 5 3 1 肛管前段放入弯盘内,擦净肛门。
中药保留灌肠
中药保留灌肠法一、定义灌肠法: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二、分类:根据灌肠的目的可分为保留灌肠和不保留灌肠:根据灌入的液体量又可将不保留灌肠分为大量不保留灌肠和小量不保留灌肠。
1、大量不保留灌肠:目的:①刺激肠蠕动,软化粪便,排除肠胀气,减轻腹胀。
②清洁肠道,为手术、检查和分娩作准备。
③稀释和清除肠道内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④为高热病人降温。
灌肠溶液常用0.1%-0.2%的肥皂液,生理盐水。
成人每次用量为500-1000毫升,小儿200-500 毫升,溶液温度为39-41摄氏度,降温时用28-32摄氏度,中暑用4摄氏度。
筒内液面高于肛门约40-60厘米,伤寒患者灌肠时,灌肠筒内液面不得高于肛门30厘米,液体量不得超过500毫升。
成人插入7-10厘米,小儿插入深度约4-7厘米。
保留5-10分钟。
2、小量不保留灌肠:目的:软化粪便,解除便秘,排除肠道积气,减轻腹胀,适用于腹部或盆腔手术后病人及危重病人、年老体弱者、小儿及孕妇等。
灌肠液:按医嘱配制,常用有〃1、2、3〃灌肠液(50%硫酸镁30ml、甘油60ml、水90ml)或甘油50毫升加等量温开水,各种植物油120-180毫升,溶液温度为38摄氏度。
筒内液面高于肛门部超过30厘米,成人插入7-10厘米,小儿插入深度约4-7厘米。
保留5-10分钟。
保留10-20分钟。
中药保留灌肠:是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此法适用于慢性结肠炎、慢性肾功衰、慢性盆腔炎、慢性痢疾等疾病。
常用溶液,药物及计量遵医嘱准备,灌肠溶液量不超过200毫升,温度:38摄氏度,①镇静、催眠用10%水合氯醛,剂量按医嘱准备;②抗肠道感染用2%小柴碱,0.5%-1%新霉素或其他抗生素溶液。
插入肛门15-20厘米。
药液注入完毕,在注入温开水5-10毫升,嘱患者尽量保留药液在1小时以上。
中药保留灌肠法课件
灌肠液的制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选择药物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 选择适当的中药配方,并 按照医嘱进行配制。
煎煮药物
将中药放入锅中,加入适 量的水,煎煮一定时间, 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充分溶 解在水中。
过滤药液
将煎煮好的中药液过滤, 去除药渣,得到清澈的药 液。
灌肠的操作方法
调整患者体位
让患者采取左侧卧位,双腿屈曲,臀部抬高。
避免肝脏首过效应
由于药物不经肝脏代谢,因此可以减 少肝脏的首过效应,降低药物对肝脏 的毒性。
方便易行
中药灌肠法操作简便,患者可以在家 中自行操作,方便快捷。
避免口服药物的副作用
中药灌肠法可以避免口服药物对胃肠 道的刺激,减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 应的发生。
局限性
适用范围有限
中药灌肠法主要适用于肠道疾病 的治疗,对于其他系统疾病的治
溃疡性结肠炎
通过中药保留灌肠法,可促进肠 道黏膜修复,缓解溃疡性结肠炎 的炎症反应。
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扩张
中药保留灌肠法能够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缓解支气管扩张引起的咳嗽、咳痰等症 状。
慢性支气管炎
通过中药保留灌肠法,可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肺功能,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 。
泌尿系统疾病
慢性肾盂肾炎
中药保留灌肠法有助于缓解慢性肾盂 肾炎的尿频、尿急等症状,减轻肾脏 负担。
膀胱炎
通过中药保留灌肠法,可促进膀胱炎 症消退,缓解膀胱刺激症状。
神经系统疾病
脑梗塞
中药保留灌肠法能够改善脑梗塞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瘫痪肢体的康复。
癫痫
中药保留灌肠法可辅助治疗癫痫,缓解发作时的症状,减少癫痫的发作频率。
04
中药保留灌肠法的优势与局限性
中药保留灌肠
• 5胆石症:茵陈 10g 延胡索10g 黄柏10g 川楝子10g 木香12g 栀子 10g 金钱草12g 海金沙(包煎)10g • 、 • • 6肝性脑病:水牛角(先煎)20g 川连5g 茵陈 10g 大黄(后下) • 12g 白蔻仁10g 石菖蒲 15g 黄芩10g 郁金10g 通草 10g 滑石 10g 全 蝎 3g 水煎灌肠,1/日 • • 7肠结核:百部 10g 怪柳 10g 矮地茶 12g 石吊兰 12g 鳖甲(先煎) 15g 地骨皮 10g 黄柏10g 二冬(各)10g 水煎灌肠,1剂/日 •
Powerful
Free
中药保留灌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概念
•
中药保留灌肠法将是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 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
适应症
•
1溃疡性结肠炎:马齿笕50g 青黛50g 白头翁50g 黄柏50g 丹皮 50g 大黄50g 珍珠粉 60g 煎250ml/次,保留灌肠,1次日
• • • • •
4、灌肠前排尽大小便。
5、灌肠液的温度和体温相当即37度左右时,即可灌肠,不宜过热或过凉,以 免刺激肠黏膜。
护理体会
• 中药保留灌肠是使药液保留肠内达到治疗目的,因此,病人取适当体 位,抬高臀部,注意保留灌肠方法,选择肛管要细,掌握插入的适宜 深度,液面的高度,药温,药量,保留时间等是本法成败的关键。此 法对于妊娠,不明原因的急腹症,消化道出血肠癌,严重心血管病均 禁用。插管前要认真,检查有无痔疮,肛裂等,插管动作要轻柔,以 免损伤肠粘膜,增加病人痛苦。采用液体石腊为肛管润滑剂为好。插 管时若遇到阻力或流速不畅,可能肛管被粪块堵塞或肛管紧靠肠粘膜 之故,移动肛管或挤压橡皮管阻力可消失。若患者感到腹胀,或有便 意,可告知患者是正常现象,嘱患者张口深慢呼吸,放松腹肌减轻腹 压,尽量忍耐,保留药液在1h以上。临床证明保留灌肠适宜晚上临睡 前进行,灌肠后可力争做到1~2h不排便,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越长, 疗效越好。
中药保留灌肠法
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1. 操作前先了解病人的病变部位,掌握灌肠的卧位和 插入深度,一般视病情而定。 如:
①慢性痢疾,病变多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宜采取左侧卧位, 插入的深度以15~20厘米为宜; ②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多在乙状结肠或降结肠,插入深度 应达18~25厘米; ③阿米巴痢疾,病变多在回盲部,应采取右侧卧位。
9. 再次核对病人信息,记录
7. 用卫生纸轻揉肛门片刻,嘱病人舒适体位, 抬高臀部,保留药液1小时以上。
实施
8. 整理用物,洗手
6. 药液灌毕,关闭调节器,反折输液管,用卫 生纸包住肛管前段,拔出放于污物桶内。
10.交代注意事项:嘱病人灌肠后采取左侧卧 位→俯卧位→膝胸卧位→右侧卧位。每个部位 保持10~15min,是药物同病变部位充分接触, 以维持肠腔药物浓度,利于药物的吸收,从而 更好的发挥药物的疗效。
中药保留灌肠法
前言| 操作前准备| 实施| 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内二科 涂艳
前言
一、概念
中药保留灌肠又称肛肠纳药法,是将中药煎剂或掺与散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
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
作用。
二、适应症
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癌、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
急性胰腺炎、胆石症、肝性脑病。
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2. 减轻肛门刺激小。
3. 灌肠时压力宜低,药量宜小(200ml以内);为促进 药物吸收,插入不能太浅,易引起排便反射达不到保留目 的。操作前须嘱排空二便,必要时先作不保留灌肠。
4. 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9℃~41℃,过低可使肠蠕动加强, 腹痛加剧,过高则引起肠粘膜烫伤或肠管扩张,产生强烈 便意,致使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吸收少、效果差。
中药保留灌肠ppt课件
用
物
操 作 步 骤
1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对床号,姓名,做好解释,再次 核对治疗卡。 2根据病情选择适宜体位(左侧或右侧卧位),双膝曲屈, 裤脱至膝部,臀部移至床沿,上腿弯曲,下腿伸直微弯,垫 橡胶单与治疗巾于臀下,垫小枕于橡胶单下以抬高臀10cm。 3检测药液温度,注洗器抽取药液(或倒入小容量灌肠筒 内),连接肛管,润滑肛管前端, 排气,夹紧肛管并放入清 洁弯盘内,弯盘置于臀下,左手用卫生纸分开臀部,显露肛门, 右手持血管钳夹入肛管前端轻轻插入15cm。 4松开血管钳,缓慢注入药液(灌肠筒滴入速度视病情而 定),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注入时间宜在15~20分钟内。
中药保留灌肠
பைடு நூலகம்
定义
中药保留灌肠又称肛肠纳药法。 是将中药煎剂或掺与散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 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 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作用。
目的 1镇静、催眠。用于高热等症。 2控制肠道感染。如结肠炎、直肠周围脓肿、肠道易激 综合症。 3控制慢性炎症的临床症状,如慢性盆腔炎、慢性前列 腺炎等。 评估 病情及治疗情况 意识、生命体征、排便情况和自理能力 心理状况、合作程度 肛周皮肤、粘膜情况
操作要点:
1、卧位:左侧卧位 2、压力:40-60cm 3、插入深度:7-10cm
评
价
1病人卧位符合病情需要,暴露少,衣被无污染。 2药温适宜,剂量准确,病人无不良反应,症状缓解。 3护士操作熟练,方法正确,肛管插入深度符全要求。
注意事项
1.操作前先了解病人的病变部位,掌握灌肠的卧位和肛管插深度,一般视病 情而定。如 慢性痢疾,病变多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宜采取左侧卧位,插 入的深度以15~20厘米 为宜,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多在乙状结肠或降结肠, 插入深度应达18~25厘米,阿米巴痢疾病变多在回盲部,应采取右侧卧 位。 2减轻肛门刺激,宜选用小号肛管,压力宜低,药量宜小;为促进药物吸收, 插入不能 太浅,操作前须嘱排空大便,必要时先作不保留灌肠。 3一般用量200ml以内,小剂量药液灌肠时应加倍稀释,以增加吸收率。 4慢性肠道疾患病人应在晚间睡前灌入,灌肠后药液保留时间越长越好,并 减少活动。 5灌肠液应温度适宜:一般为39℃~40℃。可根据药性、年龄及季节作适当 调整。清热解毒药温度宜偏低,以10℃~20℃之间为宜;清热利湿药则 稍低于体温,以20℃~30℃为宜;补气温阳,温中散寒之药温度以 38℃~40℃之间为宜。 6老年人药温宜偏高。 7冬季药温宜偏高,夏季可偏低。
中药保留灌肠法操作说明
中药保留灌肠法操作说明中药保留灌肠法是中医药治疗便秘、痔疮、内外痔等肠道相关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该方法采用中药煎汁灌肠的方式,通过肛门输入中药汁液,使药液直接作用于直肠和结肠黏膜,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肠道自我调节功能,从而起到治疗和预防肠道疾病的作用。
下面是中药保留灌肠法的具体操作说明。
一、操作前的准备1. 灌肠器:选用容积200-300ml的橡胶灌肠器或塑料灌肠器。
2. 中药配方: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相应的中药配方。
一般选用清热解毒、润肠通便、止血生肌等功效的中药。
3. 药材:用于制作中药汁液的药材一般是指草药,可以选择麻黄、桂枝、大黄、芒硝、黄连、生地黄、金银花等。
4. 器具:煮药的瓦斯炉、煮药的不锈钢中火锅、布袋、口罩等。
5. 卫生用品:医用酒精、湿纸巾、手套等。
二、制作中药汁液1. 取干药30g左右,用清水洗净后,将其放入煮药锅内,加入适量的水,一般是水药比例为1:10,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汁液剩余1/3至1/5,约30-60分钟。
2. 煮制完毕后,用纱布或细布袋将中药渣过滤掉,获取中药汁液。
3. 将过滤好的中药汁液倒入灌肠器内,并注意灌肠器内的空气要挤出。
三、操作步骤1. 清洁:将手洗干净,并涂上医用酒精或其他消毒剂,将灌肠器和附件消毒后清洗干净,同时保持操作环境清洁。
2. 姿势:患者应取侧卧位,双腿自然弯曲,直肠会自行松弛,易于进行灌肠。
3. 插管:将已涂抹润滑油的灌肠器插入肛门,需慢慢插入,并同时推进灌肠器内的中药汁液,直到肠液进入直肠。
4. 保留:当中药灌入直肠时,让患者保持侧卧位,防止中药汁液流失,同时让患者尽可能地保持放松状态,以充分发挥中药的疗效。
推荐保留时间为10-15分钟。
5. 清洗:保留后将灌肠器轻轻拔出肛门,使用湿纸巾或温水清洁肛门区域,以免引起肛门感染。
四、注意事项1. 灌肠前应评估患者的肛门和肠道有无异常情况和感染,如有,应暂停操作,进行病因分析和治疗,以免加重病情。
中药保留灌肠法护理课件
操作技巧与规范性
评估操作过程中的技巧和规范性 对护理效果的影响,以提高操作
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患者个体差异
研究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个 体差异对护理效果的影响,以便 为不同患者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护
理措施。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灌肠操作
将灌肠液倒入灌肠器具中,缓 慢插入肛门,轻轻推动活塞, 使灌肠液缓缓流入肠道内。
灌肠时间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 建议,确定灌肠的时间间隔和
每次灌肠的时间长度。
灌肠后的护理
观察反应
保持卫生
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不适反应,如腹 痛、腹胀、腹泻等。
灌肠后保持肛门周围清洁卫生,避免 感染。
记录情况
配制灌肠液
将中药药液与适量的温水 混合,搅拌均匀,配制成 灌肠液。
灭菌处理
如果使用西药溶液或中药 药液中含有易变质的成分, 应对灌肠液进行灭菌处理。
灌肠的操作方法
01
02
03
04
患者体位
协助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如 侧卧位或俯卧位,以便灌肠操
作顺利进行。
灌肠液温度
将灌肠液加热至适宜的温度, 以避免对肠道产生刺激。
灌肠方多以清热解毒、利湿止泻药物为主,如黄连、黄芩、黄柏、白头翁等。灌 肠时需注意药液温度,以免刺激肠道引起不适。灌肠后需嘱咐患者平卧休息,尽 量长时间保留灌肠液在肠道内。
05
中药保留灌肠法的
护理效果评价
患者满意度评价
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
评估患者对灌肠操作过程、护理人员的态度和沟通等方面的满意度。
灌肠后的观察与护理
观察反应
灌肠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 出现腹痛、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 应及时处理。
中药保留灌肠的操作方法
中药保留灌肠的操作方法中药保留灌肠是一种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它通过在大肠内注入中药水剂,让患者吸收中药的有效成分,从而治疗相关疾病。
中药保留灌肠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工作:准备好所需的中药和灌肠器具。
中药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在具体使用前应咨询专业中医医生的意见。
灌肠器具包括清洁灌肠器、废液桶、药液桶、自行车充气管、塑料膜等。
2.术前准备:患者需要清空大肠,可使用盐水灌肠或者是口服泻药来排便。
清空大肠后,患者需要取横卧的姿势,并将一个折叠起来的毛巾放在肚脐下面,用来保持一定的高度,便于注射中药。
3.进行灌肠:将清洁灌肠器连接到自行车充气管上,并放入热水中进行消毒,确认无菌后再进行注药。
首先将中药水剂倒入药液桶中,将药液桶与清洁灌肠器相连,在保证无泄漏的情况下,通过自行车充气管将药液注入患者的大肠内。
药液的温度应在37左右,注射药液的速度要缓慢,大约是1-2秒钟注射1毫升。
4.保留药液:将药液注入后,患者需要进行保留药液的操作,一般需要保留20-30分钟,这样可使中药成分更好地被吸收和渗透到大肠黏膜中。
当然,患者在保留药液的时候应该尽量放松全身,这样可使药液在肠道内更加顺畅,并且更容易被吸收。
5.排出废液:在保留药液时间结束后,患者需要将肛门里余留的药液排出体外。
此时,应使用废液桶接收排出的药液,排放的过程中要轻柔,并且尽量向上升起臀部,这样可让药液尽量排出而不会滞留在大肠中。
6.清理器具:在完成灌肠后,清理器具也是非常重要的,它需要进行专业的清理和消毒。
清洁灌肠器和药液桶应该用肥皂和清水进行清洗,之后再用热水进行消毒。
综上所述,中药保留灌肠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治疗方法,需要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
在进行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询问和检查,确定病情和体质,以便合理的选择中药,对于操作灌肠的细节也要格外注意,并使用专业设备进行操作,以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第12章中药保留灌肠法
第12章中药保留灌肠法中药保留灌肠法是指将一定量的中药液,灌入直肠或结肠内,通过黏膜的吸收和物质交换,通里攻下,清热解毒,行气活血以达到治疗的一种方法。
其方法简便,吸收迅速,作用较快,还可以避免某些药物对胃粘膜的不良刺激。
一、目标1. 减轻无血运障碍的黏连性、麻痹性、痉挛性肠梗阻或蛔虫粪块堵塞的肠梗阻。
2. 通过通利大便排出毒素,用于肠道感染、腹腔、盆腔感染及肾功能不全者。
3. 镇静、催眠等二、适应症不仅可以治疗结肠直肠的局部病变,而且可以通过肠粘膜吸收治疗全身性疾病。
如溃疡性结肠炎、尿毒症、麻痹性肠梗阻及支气管哮喘等。
三、禁忌症1. 人工肝门患者。
2. 严重内痔、糜烂性肠梗阻、肛管粘膜炎症、有活动性出血者。
3. 严重心衰、恶性高血压患者。
4. 结、直肠术后及因其他疾病所致直肠狭窄的患者慎用或遵医嘱。
5. 孕妇禁用或遵医嘱。
四、注意事项1. 遵医嘱实施中药保留灌肠。
2. 操作时注意保暖及保护患者隐私。
3. 操作前嘱患者排空大便,必要时遵医嘱先行清洁灌肠。
4. 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9 C ~41C,过低可使肠蠕动加强,腹痛加剧;过高则引起肠黏膜烫伤或肠管扩张,产生强烈便意,致使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吸收少。
7. 中药保留灌肠后,患者大便次数增加,需注意对肛周皮肤的观察及保护,必要时可局部涂抹油剂或膏剂。
8. 操作过程中询问患者的感受,并嘱患者深呼吸,可减轻便意,延长药液的保留时间。
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灌肠并通知医生做好相应的处理。
9. 操作完毕后记录灌肠的时间、保留时间及患者排便的情况。
五、告知嘱患者深呼吸,减轻便意,延长药液的保留时间,如有不适及时通知。
六、操作流程接到医嘱双人核对到患者床前核对姓名、诊断,告知患者并解释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患者体质及肛周皮肤粘膜情况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时的卧位和肛管插入的深度 近期有无实施肛门、直肠、结肠手术,有无大便失禁 心理状况护士准备 护士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用物准备 治疗盘、一次性灌肠器、弯盘、纱布、凡士林、棉 签、治疗巾、大量杯、水温计、屏风、执行单、手 套环境准备 整洁、安静、温度适宜核对 携用物到患者床旁,再次核对姓名、诊断、解释体位 关闭门窗、合理体位,暴露臀部、注意保暖,必要时屏 风遮挡消毒 将治疗巾垫于臀下,弯盘置于臀旁。
中药保留灌肠
操作重点步骤
2、润滑肛管,抽吸药液,连接肛管排气于 弯盘内,插肛管前嘱病人深呼吸使肛门括约 肌放松同时轻轻插入直肠15~20CM。
操作重点步骤
3、插管动作要轻缓,以免损伤肠粘膜,药 液灌注速度不宜太快。 直肠滴注,一般30-50滴/min为宜,亦要 根据患者病情调节滴速。高热及伤津重病人 ,速度宜快,一般可80-110滴/min;气血 两亏及其他慢性病人,速度宜慢,以30-70 滴/min为宜;外感病人使用解表药液时, 若已见患者微汗热退者,可终止点滴。
九、案例
患者张某,女23岁,住院号12629,因“下腹隐 痛伴腰酸1月余”入院,诊断:盆腔炎(气滞血瘀) 入院症见:精神好,下腹隐痛,伴有腰酸,无恶 心呕吐,纳眠佳,小便可,大便1-3次/天,质稍 稀。舌淡暗,有瘀点,苔薄白,脉弦。
谢谢
中药保留灌肠
广州市中医医院妇科、内分泌科 2016-8-21
中药保留灌肠
中药灌肠技术是将中药药液从肛门灌入直 肠或结肠,使药液保留在肠道内,通过肠 粘膜的吸收达到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泄 浊排毒、活血化瘀等作用的一种操作方法。 中药结肠滴注参照此项操作技术。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慢性肾衰、慢性疾病所致的腹痛、 腹泻、便秘、发热、带下等症状。
复习内容
注意事项:
1、肛门直肠、结肠术后,大便失禁,孕妇急腹症和下消化 道出血的患者禁用。女性患者宜避开月经期与产褥期,孕妇 慎用。 2、慢性痢疾,病变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宜采取左侧卧位, 插入深度15-20cm为宜;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多在乙状结肠或 降结肠,插入深度18-25cm;阿米巴痢疾病变多在回盲部, 应采取右侧卧位。 3、当患者出现脉搏细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 心慌等,应立即停止灌肠并报告医生。 4、灌况的处理及预防
第5章第9节中药保留灌肠
第10节 中药保留灌肠法
定义
中药保留灌肠法是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 入直肠至结肠,使药液保留在肠道内,通 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多种疾病的目的。 直肠注入法 直肠滴注法 慢性结肠炎、慢性痢疾,大便不通以 及高热持续不退等。
1
方法
适应范围 各科急腹症、慢性盆腔炎、盆腔脓肿,
19:46
物品准备
1. 直肠注入法的用物 治疗盘、中草药煎剂180~200毫升、量杯、玻 璃灌肠器弯盘内备无菌小号肛管2根、温开水 5~10毫升、石蜡油、棉签、橡胶单、治疗巾 水温计、便盆、毛毯。 2.直肠滴注法的用物 治疗盘,中草药煎剂180~200毫升,水温计灌 肠筒连接输液管一套,弯盘内备无菌粗细适宜 肛管,纱布,石蜡油,棉签,止血钳,调节夹 橡胶单,治疗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卫生纸,便盆,毛毯,输液 架。
5
19:46
用小剂量药液灌肠时,应适当稀释, 时间应以晚上临睡前进行较为合适 患者采取的卧位和导管插入的深度 应视病情而定。 药液温度要适宜 插入时请病员平卧,抬高臀部,不 要紧张。
6
保留 1h以上 整 理 观察记录
3
直肠滴注法法操作步骤
臀靠床沿合适卧位 露臀保暖 屈 膝 臀下垫橡胶治 疗巾 置弯盘 竖架挂筒(液面距 肛30~40cm) 准 备 灌 前 灌 注 尽量保留药液 整理 观察记录 灌 毕
19:46
护士:衣帽整齐、洗 手、戴口罩 用物:携至床旁 环境:必要时屏风遮挡 病人:查对、解释、 排尿
2
19:46
直肠注入法操作步骤
臀靠床沿侧卧 抬高臀部10cm 露臀保暖 屈膝 臀下垫橡胶治 疗巾 置弯盘于 臀边 准 备 灌 前 灌 注 灌 毕 护士:衣帽整齐、洗 手、戴口罩 用物:携至床旁 环境:屏风遮挡 病人:查对、解释、排 便、排尿 注洗器吸药 接管 润 管 排气夹管 分开肛 门、插管(10~15cm) 液面至肛门<30cm 去 夹灌液 折管拔出 拭净肛门
中药保留灌肠的操作方法
中药保留灌肠的操作方法中药保留灌肠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常用于清洁肠道、排毒、改善肠道功能和调节身体健康等目的。
下面是中药保留灌肠的一般操作方法:材料准备:1. 中药粉剂:根据个人需要选择适合的中药粉剂,并确保它是经过中药师配方的。
2. 保留灌肠袋:从药店购买一只专用于保留灌肠的袋子,并确保其清洁无菌。
3. 温水:用温水来调配中药粉剂。
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 用温水清洗保留灌肠袋,确保其清洁无菌。
可以使用温和的肥皂或洁净剂。
- 将中药粉剂按照中药师的建议量取出。
2. 加药:- 把中药粉剂倒入保留灌肠袋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温水。
按照中药师的指示,店内中药粉剂和水的比例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 用手轻轻搅拌保留灌肠袋,使中药粉剂和温水充分混合。
3. 就位:- 躺在一个平坦而且容易清洁的表面上,比如浴缸或者铺有坚固防水的床单的地板。
4. 插入保留灌肠袋:- 把保留灌肠袋贴近肛门,缓慢地将其插入直肠。
可以使用一些润滑剂来减少不适感。
5. 中药阶段:- 温缓地同时注入中药粉剂和温水。
如果有任何不适感,应该停止灌肠过程,并通过与中药师沟通解决问题。
- 中药粉剂的量根据需要和个人体能来确定,并可在中药师的指导下逐渐增加。
6. 保持时间:- 中药灌肠结束后,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使中药在肠道内起作用。
一般来说,至少保持20分钟,以便中药被充分吸收。
7. 排泄:- 等待一段时间,使保留灌肠袋的液体排出体外。
可以到卫生间或合适的排泄容器进行排泄。
排泄后,将袋子从肛门中移出。
在进行中药保留灌肠之前,一定要咨询专业中医师的指导,根据个人情况和需求进行操作。
同时,注意保持消毒和卫生,以避免感染。
如果出现任何不适或疑问,请及时就医。
中药保留灌肠法
中药保留灌肠法中药保留灌肠法是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洗手,达到治疗疾病之目的的一种方法.此法适用于慢性结肠炎、慢性肾功衰、带下病、慢性盆腔炎、盆腔包块、慢性痢疾等疾病.1.评估1.1当前主要症状、临场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1.2患者体质及熏洗部位皮肤情况。
1.3女性患者评估胎、产、经、带。
1.4心理状况。
2.目标缓解骨科术后患者便秘导致的腹部胀满、疼痛等症状.3.适应症1骨科术后腹胀、便秘。
2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压缩性骨折、急性腰扭伤等导致的便秘。
4禁忌症①肛门、直肠和结肠等手术或大便失禁的病人. ②下消化道出血者、妊娠妇女等。
5.告知药液纳入肛门后有异物感,会致患者疼痛等不适。
6.用物准备治疗盘,灌肠筒或输液管,水温计,弯盘,肛管,纱布,石蜡油,棉签,止血带,止水夹,输液架,橡胶单,治疗巾或卫生纸,中药液,治疗本.7.操作步骤(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说明目的,取得配合,嘱病人排二便,遮挡病人.(2)灌肠液去渣,温度适宜.一般以39-40摄氏度为宜.(3)左侧卧位,松开衣裤,将裤脱至大腿上1/2处.(4)臀下用小枕垫高10厘米,垫上橡胶单及治疗巾或卫生纸,注意保暖.(5)取去渣中药罐液约200毫升,倒入灌肠筒内.(6)将灌肠筒挂在输液架上,携至病人床旁(液面离肛门40-50厘米).(7)弯盘置于臀缘,润滑肛门前端.(8)排气,夹紧水夹.(9)左手分开臀部,右手持肛管插入.(10)稍停片刻固定.(11)松止水夹.(12)滴入通肠,调整滴数.(13)询问病人对药液滴入的反应.(14)药液滴完后,用止血钳夹紧肛管缓缓拔出,置弯盘内.(15)分离肛管,用卫生纸轻轻按压肛门.(16)嘱病人平卧一小时.(17)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18)洗手.(19)记录灌肠液量,滴入过程、时间,病人反应并签名.8.护理及注意事项①在保留灌肠操作前,应了解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的卧位和肛管的卧位插入的深度.②观察前,应嘱病人先排便.肛管要细,插入要深,压力要低,药量要少.③肠道病变病人在晚间睡前灌入为宜,并减少活动.④药液温度要适宜,一般为39-40摄氏度,虚症可为40-44摄氏度.⑤灌肠筒要清洁消毒处理,肛管可用一次性的,一人一用,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处理.9.出现意外的预防及处理导致直肠粘膜破裂,应立即取出肛管,按压肛门止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保留灌肠法
中药保留灌肠又称肛肠纳药法。
是将中药煎剂或掺与散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作用。
①目的
1.镇静、催眠。
用于高热等症。
2.控制肠道感染。
如结肠炎、直肠周围脓肿、肠道易激综合症。
3.控制慢性炎症的临床症状,如慢性盆腔炎、慢性前列腺炎等。
4.降低血液中的含氮物质,如氮质血症等疾患。
②操作程序
【评估】
1.核对医嘱及治疗卡。
2.病人病情,发病部位,灌肠目的。
3.病人大便的性状及肛周皮肤情况。
4.病人心理状况、合作程度。
【计划】
1.预期目标
(1)病人体温降低或正常。
(2)病人慢性炎症、肠道感染、氮质血症等临床症关缓解。
2.准备
(1)护士衣、帽、口罩、洗手。
(2)用物治疗盘内备注洗器、量杯(或小容量灌肠筒),少量温水、药液,小号肛管,弯盘、止血钳,润滑剂,棉签,卫生纸,橡胶单与治疗巾,10cm高的小枕,
便宜盆及便盆布,必要时备屏风、温度计。
(3)病人缓解紧张情绪;排空大小便,必要时可先作不保留灌肠。
(4)环境关好门窗,调节室温,必要时屏风遮挡。
【实施】
1.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对床号,姓名,做好解释,再次核对治疗卡。
2.根据病情选择适宜体位(左侧或右侧卧位),双膝曲屈,裤脱至膝部,臀部移至床沿,上腿弯曲,下腿伸直微弯,垫橡胶单与治疗巾于臀下,垫小枕于橡胶单下以抬高臀部10cm。
3.检测药液温度,注洗器抽取药液(或倒入小容量灌肠筒内),连接肛管,润滑肛管前端,排气,夹紧肛管并放入清洁弯盘内,弯盘置于臀下,左手用卫生纸分开臀部,显露肛门,右手持血管钳夹入肛管前端轻轻插入15cm。
4.松开血管钳,缓慢注入药液(灌肠筒滴入速度视病情而定),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注入时间宜在15~20分钟内。
5.药液灌毕,夹紧肛管,分离注沅器,抽5~10ml温开水从肛管缓缓注入(或直接将温开水10ml倒入灌肠筒内滴入)。
6.分离注洗器,抬高肛管,反折或捏紧肛管(封闭式灌入法直接关上开关,开放式灌入法则夹紧橡胶管),用卫生纸包住肛管前段,拔出肛管放于弯盘内。
7.用卫生纸轻揉肛门片刻,遗臭万年病人屈膝仰,抬高臀部,待10~15分钟后取出小枕、橡胶单和治疗巾,嘱病人静卧1小时以上。
8.整理床单位,撤去屏风,开窗通风,观察病人反应。
9.清理用物,洗手,记录病签名。
【评价】
1.病人卧位符合病情需要,暴露少,衣被无污染。
2.药温适宜,剂量准确,病人无不良反应,症状缓解。
3.护士操作熟练,方法正确,肛管插入深度符全要求。
③注意事项
1、操作前先了解病人的病变部位,掌握灌肠的卧位和肛管插深度,一般视病情而
定。
如慢性痢疾,病变多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宜采取左侧卧位,插入的深度以15~20厘米为宜,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多在乙状结肠或降结肠,插入深度应达18~25厘米,阿米巴痢疾病变多在回盲部,应采取右侧卧位。
2、减轻肛门刺激,宜选用小号肛管,压力宜低,药量宜小;为促进药物吸收,插
入不能太浅,操作前须嘱排空大便,必要时先作不保留灌肠。
3、一般用量200ml以内,小剂量药液灌肠时应加倍稀释,以增加吸收率。
4、慢性肠道疾患病人应在晚间睡前灌入,灌肠后药液保留时间越长越好,并减少
活动。
5、灌肠液应温度适宜:一般为39℃~40℃。
可根据药性、年龄及季节作适当调整。
清热解毒药温度宜偏低,以10℃~20℃之间为宜;清热利湿药则稍低于体温,以20℃~30℃为宜;补气温阳,温中散寒之药温度以38℃~40℃之间为宜。
老年人药温宜偏高。
冬季药温宜偏高,夏季可偏低。
6、肛门、直肠和结肠等手术后或大便失禁病人,不宜保留灌肠。
7、向病人及家属宣讲中药保留灌肠的注意事项及肠道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以取
得病人的配合。
8、灌肠筒、洗器,用后应消毒灭菌。
肛管尽量采用一次性用品。
用后按《消毒技
术规范》要求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