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流量系数的计算
调节阀的计算选型

调节阀的计算选型调节阀的计算选型是指在选用调节阀时,通过对流经阀门介质的参数进行计算,确定阀门的流通能力,选择正确的阀门型式、规格等参数,包括公称通径,阀座直径,公称压力等,正确的计算选型是确保调节阀使用效果的重要环节。
1.调节阀流量系数计算公式 1.1 流量系数符号:Cv —英制单位的流量系数,其定义为:温度60°F (15.6℃)的水,在16/in 2(7KPa)压降下,每分钟流过调节阀的美加仑数。
Kv —国际单位制(SI 制)的流量系数,其定义为:温度5~40℃的水,在105Pa 压降下,每小时流过调节阀的立方米数。
注:Cv ≈1.16 Kv1.2 不可压缩流体(液体)Kv 值计算公式式中:P 1—阀入口绝对压力KPa P 2—阀出口绝对压力KPaQ L —液体流量 m 3/h ρ—液体密度g/cm 3 F L —压力恢复系数,与调节阀阀型有关,附后 F F —流体临界压力比系数,C V FP P F /28.096.0-=P V —阀入口温度下,介质的饱和蒸汽压(绝对压力KPa ) P C —物质热力学临界压力(绝对压力KPa )注:如果需要,本公司可提供部分介质的P V 值和P C 值 1.2.2 高粘度液体Kv 值计算当液体粘度过高时,按一般液体公式计算出的Kv 值误差过大,必须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流量系数为R VF K V K ='式中:K ′V—修正后的流量系数 K V —不考虑粘度修正时计算的流量系数 F R —粘度修正系数 (FR 值从F R ~Rev 关系曲线图中确定)计算雷诺数Rev 公式如下:对于只有一个流路的调节阀,如单座阀、套筒阀、球阀等:VL L K F Q v 70700Re =对于有二个平行流路的调节阀,如双座阀,蝶阀,偏心旋转阀等:VL L K F VQ v 49490Re =式中:P 1—阀入口绝对压力KPa P 2—阀出口绝对压力KPaQg —气体流量 Nm 3/h G —气体比重(空气=1)t —气体温度℃ Z —高压气体(PN >10MPa )的压缩系数 注:当介质工作压力≤10MPa 时,Z=1;当介质工作压力>10MPa 时,Z >1,具体值查有关资料。
调节阀流量系数计算公式与选择数据

1、流量系数计算公式表示调节阀流量系数的符号有C、Cv、Kv等,它们运算单位不同,定义也有不同。
C-工程单位制(MKS制)的流量系数,在国内长期使用。
其定义为:温度5-40℃的水,在1kgf/cm2(0.1MPa)压降下,1小时内流过调节阀的立方米数。
Cv-英制单位的流量系数,其定义为:温度60℃F (15.6℃)的水,在1b/in2(7kpa)压降下,每分钟流过调节阀的美加仑数。
Kv-国际单位制(SI制)的流量系数,其定义为:温度5-40℃的水,在10Pa(0.1MPa)压降下,1小时流过调节阀的立方米数。
注:C、Cv、Kv之间的关系为Cv=1.17Kv,Kv=1.01C 国内调流量系数将由C系列变为Kv系列。
(1)Kv值计算公式(选自《调节阀口径计算指南》)①不可压缩流体(液体)(表1-1)Kv值计算公式与判不式(液体)低雷诺数修正:流经调节阀流体雷诺数Rev小于104时,其流量系数Kv需要用雷诺数修正系数修正,修正后的流量系数为:在求得雷诺数Rev值后可查曲线图得FR值。
计算调节阀雷诺数Rev公式如下:关于只有一个流路的调节阀,如单座阀、套筒阀,球阀等:关于有五个平行流路调节阀,如双座阀、蝶阀、偏心施转阀等文字符号讲明:P1--阀入口取压点测得的绝对压力,MPa;P2--阀出口取压点测得的绝对压力,MPa;△P--阀入口和出口间的压差,即(P1-P2),MPa;Pv--阀入口温度饱和蒸汽压(绝压),MPa;Pc--热力学临界压力(绝压),MPa;F F--液体临界压力比系数,F R--雷诺数系数,依照ReV值可计算出;F L--液体压力恢复系数QL--液体体积流量,m3/h P L--液体密度,Kg/cm3ν--运动粘度,10-5m2/s W L--液体质量流量,kg/h,②可压缩流体(气体、蒸汽)(表1-2)Kv值计算公式与判不式(气体、蒸气)表1-2文字符号讲明:X-压差与入口绝对压力之比(△P/P1);X T-压差比系数;K-比热比;Qg-体积流量,Nm3/hWg-质量流量,Kg/h; P1-密度(P1,T1条件),Kg/m3T1-入口绝对温度,K;M-分子量;Z-压缩系数;Fg-压力恢复系数(气体);f(X,K)-压差比修正函数; P1-阀入口取压点测得的绝对压力,MPa;PN-标准状态密度(273K,1.0.13×102kPa),Kg/Nm3;③两相流(表1-3)Kv值计算公式(两相流)表1-3。
流量系数的计算(2)

1 流量系数KV的来历调节阀同孔板一样,是一个局部阻力元件。
前者,由于节流面积可以由阀芯的移动来改变,因此是一个可变的节流元件;后者只不过孔径不能改变而已。
可是,我们把调节阀模拟成孔板节流形式,见图2-1。
对不可压流体,代入伯努利方程为:(1)解出命图2-1 调节阀节流模拟再根据连续方程Q= AV,与上面公式连解可得:(2)这就是调节阀的流量方程,推导中代号及单位为:V1 、V2 ——节流前后速度;V ——平均流速;P1 、P2 ——节流前后压力,100KPa;A ——节流面积,cm;Q ——流量,cm/S;ξ——阻力系数;r ——重度,Kgf/cm;g ——加速度,g = 981cm/s;如果将上述Q、P1、P2 、r采用工程单位,即:Q ——m3/ h;P1 、P2 ——100KPa;r——gf/cm3。
于是公式(2)变为:(3)再令流量Q的系数为Kv,即:Kv =或(4)这就是流量系数Kv的来历。
从流量系数K v的来历及含义中,我们可以推论出:(1)Kv值有两个表达式:Kv = 和(2)用Kv公式可求阀的阻力系数ξ = (5.04A/Kv)×(5.04A/Kv);(3),可见阀阻力越大Kv值越小;(4);所以,口径越大Kv越大。
2 流量系数定义在前面不可压流体的流量方程(3)中,令流量Q的系数为Kv,故Kv 称流量系数;另一方面,从公式(4)中知道:Kv∝Q ,即Kv 的大小反映调节阀流量Q 的大小。
流量系数Kv国内习惯称为流通能力,现新国际已改称为流量系数。
2.1 流量系数定义对不可压流体,Kv是Q、△P的函数。
不同△P、r时Kv值不同。
为反映不同调节阀结构,不同口径流量系数的大小,需要跟调节阀统一一个试验条件,在相同试验条件下,Kv的大小就反映了该调节阀的流量系数的大小。
调节阀流量系数计算

10Pa ,额定行程时流经调节阀以m/hL(10QL0.28m/hg/cmL(10QL当P2>0.5P1时式中:Qg-标准状态下气体流量Nm/hPm-(P1+P2)/2(P1、P2为绝对压力)kPa△P=P1-P2G -气体比重(空气G=1)t -气体温度℃b.高压气体(PN>10MPa)当P2>0.5P1时当P2≤0.5P1时式中:Z-气体压缩系数,可查GB/T 2624-81《流量测量节流装置的设计安装和使用》3.低雷诺数修正(高粘度液体K V值的计算)液体粘度过高或流速过低时,由于雷诺数下降,改变了流经调节阀流体的流动状态,在Rev<2300时流体处于低速层流,这样按原来公式计算出的KV值,误差较大,必须进行修正。
此时计算公式应为:式中:Φ―粘度修正系数,由Rev查FR-Rev曲线求得;QL-液体流量m/h对于单座阀、套筒阀、角阀等只有一个流路的阀对于双座阀、蝶阀等具有二个平行流路的阀式中:Kv′―不考虑粘度修正时计算的流量系ν ―流体运动粘度mm/sFR -Rev关系曲线FR-Rev关系图4.水蒸气的Kv值的计算a.饱和蒸汽当P2>0.5P1时当P2≤0.5P1时式中:G―蒸汽流量kg/h,P1、P2含义及单位同前,K-蒸汽修正系数,部分蒸汽的K值如下:水蒸汽:K=19.4;氨蒸汽:K=25;氟里昂11:K=68.5;甲烷、乙烯蒸汽:K=37;丙烷、丙烯蒸汽:K=41.5;丁烷、异丁烷蒸汽:K=43.5。
b.过热水蒸汽当P2>0.5P1时当P2≤0.5P1时式中:△t―水蒸汽过热度℃,Gs、P1、P2含义及单位同前。
阀门流量系数与流阻系数的计算公式V1.2

阀门流量系数与流阻系数的计算公式1、流量系数标准公式:)1式()m (2pQ C Q :体积流量,单位m 3/hρ:介质相对水的密度,单位为1△p :静压力损失,单位bar2、流量系数计算用公式:)2(式)m (1000002水p Q C Q :体积流量,单位m 3/hρ:介质密度,单位kg/m 3ρ水:水的密度,单位kg/m 3△p :静压力损失,单位Pa3、流阻系数:)3(式(无量纲)22v pK △p :静压力损失,单位Paρ:介质密度,单位kg/m 3v :流体速度,单位m/s4、水头损失:)4(式---(m)gp h △p :静压力损失,Pa ρ:介质密度,kg/m 3g :重力加速度,g=s 25、阀门流量系数和流阻系数的关系式:)5(式---360002K A C C :流量系数A :阀门截面积,单位m 2K :流阻系数6、流阻系数与当量长度换算公式)6(式---D LK K :流阻系数λ:沿程阻力系数L :阀门当量长度,单位m D :阀门直径,单位m7、沿程阻力系数)7(式---22v L Dh g λ:沿程阻力系数,无量纲g :重力加速度,g=s 2h :水头损失,单位mD :阀门直径,单位mL :阀门当量长度,单位m v :流体速度,单位m/s8、功率损失)8(式---106.36Q g h P P :功率损失,单位KW h :水头损失,单位m ρ:介质密度,kg/m 3g :重力加速度,g=s 2Q :体积流量,单位m 3/h。
流量系数CV值的来历与计算方法

调节阀流量系数CV值的来历与计算方法液流:在此:Q = 液流量(每分钟加仑数)△P = 通过的压降(psi)S = 介质的具体重这个方程式适用于湍流和粘性接近于水的液体。
(Cv是指介质温度为60 o F的水,通过阀门产生1.0 psi压降时的每分钟流量。
)(这时水的具体重力是1。
)1915 年美国的 FISHER GOVERNER 公司按设计条件积累了图表,按图表先定口径。
由于用这个方法调节阀的费用减少了,电动调节阀的寿命延长了,因此当时得到了好评。
但是按选定的口径比现在计算出来的还大些。
后来按选定法对液体,气体,蒸汽及各种形式的气动调节阀进行了进一步的算法研究。
直到 1930 年美国的 FOXBORO 公司 ROLPHRJOKWELL 和 DR.@.E.MASON 对以下的V 型 ( 等百分比 ) 球阀 , 最初使用CV值 , 并发表了CV 计算公式。
1944年美国的 MASON —NELLAN REGULATOR 公司把 ROKWELL 和 MAXON 合并为 MASON —NEILAN ,发表了 @ V 计算公式。
1945 年美国的 SONALD EKMAN 公司发表了和 MASON — NELLAN 差不多的公式,但对流通面积和流量系数相对关系展开研究工作。
1962 年美国的 F@I ( FLUID @ONTROLS INSTITUTE )发表了 FCI 58-2 流量测定方法,并发表了调节阀口径计算。
迄今还在使用的CV 计算式,但同 FCI 62-1 。
1960 年西德的 VDI/VDE 也发表了 KV 计算式,但同 FCI62-1 相同,仅仅是单位改为公制。
1966~1969 年日本机械学会关于调节阀基础调查分会对定义瘩的口径计算,规格书,使用方法进行调查研究。
但到现在还未结束。
1977 年美国的 ISA ( INSTRUMENT SOCIETY OF AMERICA )发表了标准 S39 。
孔板流量计的流量计算公式

孔板流量计的流量计算公式
1.孔板流量系数公式:
孔板流量系数公式用于计算孔板流量计的流量系数,即K值。
K值是
通过实验得到的一个常数,它与孔板的几何参数有关,一般由流量计的制
造商提供。
Q=K*(2δP/ρ)^0.5
其中,Q为实测的流量,K为孔板流量系数,δP为压差,ρ为流体
的密度。
2.真实流量公式:
为了得到实际的流量值,需要使用真实流量公式。
真实流量公式是在
孔板流量系数公式的基础上,考虑了孔板和管道之间的局部阻力损失和修
正系数。
Q_actual = Q * β
其中,Q_actual为真实的流量值,Q为实测流量值,β为修正系数。
修正系数是通过实验和计算确定的一个常数,它与流量计的布置和安装条件、流体属性等有关,一般由流量计的制造商提供。
以上就是孔板流量计的流量计算公式,通过这两个公式可以计算出流
体的流量。
需要注意的是,孔板流量计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
影响,如流体的压力、温度、粘度等,因此在计算流量时应尽量考虑这些
因素,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管道流量计算汇总

请教:已知管道直径D,管道内压力P,能否求管道中流体的流速和流量?怎么求已知管道直径D,管道内压力P,还不能求管道中流体的流速和流量。
你设想管道末端有一阀门,并关闭的管内有压力P,可管内流量为零。
管内流量不是由管内压力决定,而是由管内沿途压力下降坡度决定的。
所以一定要说明管道的长度和管道两端的压力差是多少才能求管道的流速和流量。
对于有压管流,计算步骤如下:1、计算管道的比阻S,如果是旧铸铁管或旧钢管,可用舍维列夫公式计算管道比阻s=0.001736/d^5.3 或用s=10.3n2/d^5.33计算,或查有关表格;2、确定管道两端的作用水头差H=P/(ρg),),H 以m为单位;P为管道两端的压强差(不是某一断面的压强),P以Pa为单位;3、计算流量Q:Q = (H/sL)^(1/2)4、流速V=4Q/(3.1416d^2)式中:Q―― 流量,以m^3/s为单位;H――管道起端与末端的水头差,以m^为单位;L――管道起端至末端的长度,以m为单位。
管道中流量与压力的关系管道中流速、流量与压力的关系流速:V=C√(RJ)=C√[PR/(ρgL)]流量:Q=CA√(RJ)=√[P/(ρgSL)]式中:C――管道的谢才系数;L――管道长度;P――管道两端的压力差;R――管道的水力半径;ρ――液体密度;g――重力加速度;S――管道的摩阻。
管道的内径和压力流量的关系似呼题目表达的意思是:压力损失与管道内径、流量之间的关系,如果是这个问题,则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压力损失与流量的平方成正比,与内径5.33方成反比,即流量越大压力损失越大,管径越大压力损失越小,其定量关系可用下式表示:压力损失(水头损失)公式(阻力平方区)h=10.3*n^2 * L* Q^2/d^5.33上式严格说是水头损失公式,水头损失乘以流体重度后才是压力损失。
式中n――管内壁粗糙度;L――管长;Q――流量;d――管内径在已知水管:管道压力0.3Mp、管道长度330、管道口径200、怎么算出流速与每小时流量?管道压力0.3Mp、如把阀门关了,水流速与流量均为零。
风机选型的计算公式 风机流量及流量系数

风机选型的计算公式风机流量及流量系数[字号:大中小] 2013-06-19 阅读次数:94151、标准状态:指风机的进口处空气的压力P=101325Pa,温度t=20℃,相对湿度φ=50%的气体状态。
2、指定状态:指风机特指的进气状况。
其中包括当地大气压力或当地的海拔高度,进口气体的压力、进口气体的温度以及进口气体的成份和体积百分比浓度。
3、风机流量及流量系数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流过风机进口处的气体容积。
用Q表示,通常单位:m3/h或m3/min。
流量系数:φ=Q/(900πD22×U2)式中:φ:流量系数 Q:流量,m3/hD2:叶轮直径,mU2:叶轮外缘线速度,m/s(u2=πD2n/60)4、风机全压及全压系数:风机全压:风机出口截面上的总压与进口截面上的总压之差。
用PtF表示,常用单位:Pa 全压系数:ψt=KpPtF/ρU22式中, ψt:全压系数Kp:压缩性修正系数PtF:风机全压,Pa ρ:风机进口气体密度,Kg/m^3 u2:叶轮外缘线速度,m/s5、风机动压:风机出口截面上气体的动能所表征的压力,用Pd表示。
常用单位:Pa6、风机静压:风机的全压减去风机的动压,用Pj表示。
常用单位:Pa7、风机全压、静压、动压间的关系:风机的全压(PtF)=风机的静压(Pj)+风机的动压(Pd)8、风机进口处气体的密度:气体的密度是指单位容积气体的质量,用ρ表示,常用单位:Kg/m39、风机进口处气体的密度计算式:ρ=P/RT式中:P:进口处绝对压力,Pa R:气体常数,J/Kg·K。
与气体的种类及气体的组成成份有关。
T:进口气体的开氏温度,K。
与摄氏温度之间的关系:T=273+t10、标准状态与指定状态主要参数间换算:流量:ρQ=ρ0Q0全压:PtF/ρ= PtF0/ρ0内功率:Ni/ρ= Ni0/ρ0注:式中带底标"0"的为标准状态下的参数,不带底标的为指定状态下的参数。
水流量计算公式范文

水流量计算公式范文
1.流速法公式:
流速法公式根据流速和截面积来计算水流量,即Q=A*V,其中Q是单
位时间内通过截面的水流量,A是截面的面积,V是截面上的平均流速。
2.流速-压力法公式:
流速-压力法公式是利用截面上测得的流速和压力来计算水流量,即
Q = K * A * √(2gh),其中 Q 是单位时间内通过截面的水流量,A 是截
面的面积,h 是压力头,g 是重力加速度,K 是修正系数。
3.流速-槽道形状法公式:
流速-槽道形状法公式是根据槽道的形状和测得的流速来计算水流量,即Q=K*A*R*S^0.5,其中Q是单位时间内通过截面的水流量,A是截面的
面积,R是湿周长,S是剖面槽道形状系数,K是修正系数。
4.流速-水位法公式:
流速-水位法公式是利用测得的流速和水位来计算水流量,即 Q = K
* B * √(2gh) ,其中 Q 是单位时间内通过截面的水流量,B 是槽的宽度,h 是水深,g 是重力加速度,K 是修正系数。
5.综合计算公式:
综合计算公式是根据流速、槽道形状、流量特性等综合因素来计算水
流量,即Q=K*A*V^n*S^m,其中Q是单位时间内通过截面的水流量,A是
截面的面积,V是截面上的平均流速,n和m是与槽道形状有关的修正指数,K是修正系数。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公式适用于不同的测量条件、流速范围和槽道形状等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公式进行水流量的计算。
此外,一些公式中的修正系数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以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完整版)水利工程常用计算公式

水利专业常用计算公式、枢纽建筑物计算1、进水闸进水流量计算: Q=B 0δεm ( 2gH 03)1/2式中: m —堰流流量系数ε—堰流侧收缩系数2、 明渠恒定均匀流的基本公式如下:流速公式:u = C Ri流量公式Q =Au = A C Ri流量模数K =A C R式中: C —谢才系数,对于平方摩阻区宜按曼宁公式确定,即C = 1 R1/ 6nR —水力半径( m ); i —渠道纵坡;A —过水断面面积( m 2); n —曼宁粗糙系数,其值按 SL 18 确定。
3、水电站引水渠道中的水流为缓流。
水面线以 a1型壅水曲线和 b1 型落水曲线最为常见。
求解明渠恒定缓变流水面曲线,宜采用逐段试算法,对棱柱体和非棱柱渠道均可应用。
逐段试算法的基本公式为h222 a 2v 2a1v 1h12g 12g △ x=i-i f式中: △ x ——流段长度( m );g ——重力加速度( m/s2);h 1、 h 2——分别为流段上游和下游断面的水深( m ); v 1、 v 2——分别为流段上游和下游断面的平均流速( m/s ); a 1、 a 2——分别为流段上游和下游断面的动能修正系数;i f ——流段的平均水里坡降,一般可采用h f 1 22 22n 1v 1n 2v 2x 2 R14/3R24/31i f1 i f2或 i fi f式中: h f —— △ x 段的水头损失( m );n 1、 n 2——分别为上、下游断面的曼宁粗糙系数,当壁面条件相同时,则 n 1=n 2=n ;R 1、 R 2——分别为上、下游断面的水力半径( m ); A 1、 A 2——分别为上、下游断面的过水断面面积(㎡) ;4、各项水头损失的计算如下:(1)沿程水头损失的计算公式为H v —水的气化压强水柱高( m )h f22n 1v122 n 2v2R14/3R24/32)渐变段的水头损失,当断面渐缩变化时,水头损失计算公式为:22 v 2 v1h ωh c h ff c 2 1i f Lcfc2g2g5、前池虹吸式进水口的设计公式( 1)吼道断面的宽高比: b 0/h 0=1.5 —2.5 ;( 2)吼道中心半径与吼道高之比: r 0/h 0=1.5 —2.5 ; (3)进口断面面积与吼道断面面积之比: A 1/A 0=2—2.5 ; ( 4)吼道断面面积与压力管道面积之比: A 0/A M =1— 1.65 ;(5)吼道断面底部高程( b 点)在前池正常水位以上的超高值: △ z=0.1m —0.2m ; (6)进口断面河吼道断面间的水平距离与其高度之比: l/P=0.7— 0.9;6、最大负压值出现在吼道断面定点 a 处, a 点的最大负压值按下式确定:h B 、 ah 02g式中:—前池内正常水位与最低水位之间的高差(m );h 0—吼道断面高度( m );h w —从进水口断面至吼道断面间的水头损失( m );p / —因法向加速度所产生的附加压强水头(m )。
宽顶堰流量计算公式(一)

宽顶堰流量计算公式(一)
宽顶堰流量计算公式
1. 简介
宽顶堰流量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水流通过宽顶堰时的流量的公式。
宽顶堰一般用于水利工程中,如水坝、闸门等。
2. 公式推导
宽顶堰流量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如下:
1.先根据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可以得出宽顶堰的流量
公式为: [宽顶堰流量公式](
其中,Q是流量,C是流量系数,g是重力加速度,H 是水头高度,B是堰顶的宽度,θ是堰顶上的缺口角。
2.根据经验公式,可以计算流量系数C: [流量系数公
式](
其中,h是水深。
3.综合以上两个公式,就可以得到最终的宽顶堰流量计
算公式: [最终公式](
3. 示例解释
假设宽顶堰的水头高度H为10米,宽度B为5米,缺口角θ为30°,水深h为8米。
根据以上参数,可以使用宽顶堰流量计算公式计算流量Q如下:
Q = (2 / sqrt(1 - (2 * 10 / 8)^4)) * sqrt(2 * * 10) * (5 * 30)
计算得到的流量Q约为立方米/秒。
通过这个示例,我们可以看到宽顶堰流量计算公式可以在已知堰的几何参数和水头参数的情况下,准确地计算出流量大小。
以上就是关于宽顶堰流量计算公式的相关内容。
压力的与流量计算公式

压力与流量计算公式:调节阀的流量系数Kv,是调节阀的重要参数,它反映调节阀通过流体的能力,也就是调节阀的容量。
根据调节阀流量系数Kv的计算,就可以确定选择调节阀的口径。
为了正确选择调节阀的口径,必须正确计算出调节阀的额定流量系数Kv值。
调节阀额定流量系数Kv的定义是:在规定条件下,即阀的两端压差为10Pa,流体的密度为lg/cm,额定行程时流经调节阀以m/h或t/h的流量数。
1.一般液体的Kv值计算a.非阻塞流判别式:△P V FL (P1-FFPV)计算公式:Kv=10QL式中:FL-压力恢复系数,见附表FF-流体临界压力比系数,FF=0.96-0.28PV—阀入口温度下,介质的饱和蒸汽压(绝对压力),kPaPC-流体热力学临界压力(绝对压力),kPaQL—液体流量m/hp-液体密度g/cmP1-阀前压力(绝对压力)kPaP2—阀后压力(绝对压力)kPab.阻塞流判别式:△ PZFL (P1-FFPV)计算公式:Kv=10QL式中:各字符含义及单位同前2.气体的Kv值计算a.一般气体当P2>0.5P1 时当P2M0.5P1 时式中:Qg-标准状态下气体流量Nm/hPm-(P1+P2)/2(P1、P2 为绝对压力)kPa△P=P1-P2G —气体比重(空气G=1)t —气体温度。
Cb.高压气体(PN>10MPa)当P2>0.5P1 时当P2M0.5P1 时式中:Z-气体压缩系数,可查GB/T 2624-81《流量测量节流装置的设计安装和使用》3.低雷诺数修正(高粘度液体KV值的计算)液体粘度过高或流速过低时,由于雷诺数下降,改变了流经调节阀流体的流动状态,在Rev<2300时流体处于低速层流,这样按原来公式计算出的KV值,误差较大,必须进行修正。
此时计算公式应为:式中:①一粘度修正系数,由Rev查FR-Rev曲线求得;QL一液体流量m/h 对于单座阀、套筒阀、角阀等只有一个流路的阀对于双座阀、蝶阀等具有二个平行流路的阀式中:KV—不考虑粘度修正时计算的流量系v —流体运动粘度mm/sFR -Rev关系曲线FR-Rev关系图4.水蒸气的Kv值的计算a.饱和蒸汽当P2>0.5P1 时当P2M0.5P1 时式中:G—蒸汽流量kg/h,P1、P2含义及单位同前,K-蒸汽修正系数,部分蒸汽的K值如下:水蒸汽:K=19.4;氨蒸汽:K=25;氟里昂11:K=68.5;甲烷、乙烯蒸汽:K=37;丙烷、丙烯蒸汽:K=41.5;丁烷、异丁烷蒸汽:K=43.5。
流量系数CV值的来历与计算方法

调节阀流量系数CV值的来历与计算方法液流:在此:Q = 液流量(每分钟加仑数)△P = 通过的压降(psi)S = 介质的具体重这个方程式适用于湍流和粘性接近于水的液体。
(Cv是指介质温度为60 o F的水,通过阀门产生1.0 psi压降时的每分钟流量。
)(这时水的具体重力是1。
)1915 年美国的 FISHER GOVERNER 公司按设计条件积累了图表,按图表先定口径。
由于用这个方法调节阀的费用减少了,电动调节阀的寿命延长了,因此当时得到了好评。
但是按选定的口径比现在计算出来的还大些。
后来按选定法对液体,气体,蒸汽及各种形式的气动调节阀进行了进一步的算法研究。
直到 1930 年美国的 FOXBORO 公司 ROLPHRJOKWELL 和 DR.@.E.MASON 对以下的V型 ( 等百分比 ) 球阀 , 最初使用CV值 , 并发表了CV 计算公式。
1944年美国的MASON — NELLAN REGULATOR 公司把 ROKWELL 和 MAXON 合并为 MASON — NEILAN ,发表了 @ V 计算公式。
1945 年美国的 SONALD EKMAN 公司发表了和 MASON — NELLAN 差不多的公式,但对流通面积和流量系数相对关系展开研究工作。
1962 年美国的 F@I ( FLUID @ONTROLS INSTITUTE )发表了 FCI 58-2 流量测定方法,并发表了调节阀口径计算。
迄今还在使用的CV 计算式,但同 FCI 62-1 。
1960 年西德的 VDI/VDE 也发表了 KV 计算式,但同 FCI62-1 相同,仅仅是单位改为公制。
1966~1969 年日本机械学会关于调节阀基础调查分会对定义瘩的口径计算,规格书,使用方法进行调查研究。
但到现在还未结束。
1977 年美国的 ISA ( INSTRUMENT SOCIETY OF AMERICA )发表了标准 S39 。
完整版流量及管径、压力、流速之间关系计算公式

流量与管径、压力、流速的一般关系一般工程上计算时,水管路,压力常有为 0.1--0.6MPa ,水在水管中流速在 1--3 米/ 秒,常取 1.5 米/ 秒。
流量 = 管截面积 X 流速 =0.002827X 管内径的平方 X 流速 (立方米 / 小时 )。
其中,管内径单位: mm ,流速单位:米 / 秒,饱和蒸汽的公式与水相同,可是流速一般取 20--40 米/ 秒。
水头损失计算 Chezy公式这里:Q——断面水流量(m3/s)C——Chezy糙率系数(m1/2/s)A——断面面积(m2)R——水力半径(m)S——水力坡度(m/m)依照需要也可以变换为其他表示方法 :Darcy-Weisbach公式由于这里:h f——沿程水头损失(mm3/s)f——Darcy-Weisbach水头损失系数(无量纲)l——管道长度(m)d——管道内径(mm)v——管道流速(m/s)g——重力加速度(m/s2)水力计算是输配水管道设计的核心,其实质就是在保证用户水量、水压安全的条件下,经过水力计算优化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管材和确经济管径。
输配水管道水力计算包含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而局部水头损失一般仅为沿程水头损失的 5~10% ,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商议管道沿程水头损失的计算方法。
管道常用沿程水头损失计算公式及合用条件管道沿程水头损失是水流摩阻做功耗资的能量,不一样的水流流态,依照不一样的规律,计算方法也不一样样。
输配水管道.态都处在紊流区,紊流区水流的阻力是水的粘滞力及水流速度与压强脉动的结果。
紊流又依照阻力特色划分为水力圆滑区、过渡区、粗糙区。
管道沿程水头损失计算公式都有合用范围和条件,一般都以水流阻力特色区划分。
水流阻力特色区的鉴识方法,工程设计宜采用数值做为鉴识式,目前国内管道经常采用的沿程水头损失水力计算公式及相应的摩阻力系数,依照水流阻力特色区划分如表 1。
沿程水头损失水力计算公式和摩阻系数阻力特色合用条件水力公式、摩阻系数区水力圆滑>10区(1)紊流过渡 10<区<500(2)表 1符号意义雷诺数h:管道沿程水头损失v:平均流速d:管道内径γ:水的运动粘滞系数λ:沿程摩阻系数:管道当量粗糙度q:管道流量紊流粗糙>500Ch:海曾 -威廉系数区C:谢才系数R:水力半径n:粗糙系数i:水力坡降l:管道计算长度达西公式是管道沿程水力计算基本公式,是一个半理论半经验的计算通式,它合用于流态的不一样区间,其中摩阻系数λ可采用柯列布鲁克公式计算,克列布鲁克公式考虑的因素多,合用范围宽泛,被认为紊流区λ的综合计算公式。
管道的流量系数

管道的流量系数摘要:一、管道流量系数的概念与意义二、管道流量系数的计算方法1.公式推导2.影响因素3.计算实例三、管道流量系数的应用1.流量计算2.流量控制3.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正文:一、管道流量系数的概念与意义管道流量系数,又称流量阻力系数,是描述流体在管道内流动阻力与流速之间的关系的一个无量纲参数。
它是一个重要的流体力学参数,对于分析、计算和控制流体在管道内的流动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管道流量系数的概念最早由德国物理学家尼古拉·普朗特在19世纪末提出,至今已在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二、管道流量系数的计算方法1.公式推导管道流量系数μ的计算公式为:μ= (4 * g * L * Q^2) / (π * d^5 * ΔP)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L为管道长度,Q为流量,d为管道直径,ΔP为管道两端的压力差。
2.影响因素管道流量系数μ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1)管道直径d:管道直径越大,流量系数越小,流体流动阻力越小。
(2)流速v:流速越大,流量系数越小,流体流动阻力越小。
(3)管道长度L:管道长度越长,流量系数越大,流体流动阻力越大。
(4)压力差ΔP:压力差越大,流量系数越大,流体流动阻力越大。
3.计算实例假设我们已知管道直径d=0.1米,管道长度L=10米,流量Q=10立方米/小时,压力差ΔP=1000帕。
我们可以将这些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出管道流量系数μ。
μ= (4 * 9.8 * 10 * 10000^2) / (π * 0.1^5 * 1000) ≈ 0.018三、管道流量系数的应用1.流量计算利用管道流量系数μ,我们可以根据流量公式Q = μ * π * d^2 * v / 4,计算出流体在管道内的流量。
2.流量控制在工业生产中,流量控制是常见的操作过程。
通过调整阀门开度,改变管道中的流量,从而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调控。
流量系数μ在这里起到关键作用,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控制流量。
3.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管道流量系数μ在工程实践中具有广泛应用,如石油、化工、冶金、建筑等领域。
(完整版)流量系数的计算

(完整版)流量系数的计算1 流量系数KV的来历调节阀同孔板⼀样,是⼀个局部阻⼒元件。
前者,由于节流⾯积可以由阀芯的移动来改变,因此是⼀个可变的节流元件;后者只不过孔径不能改变⽽已。
可是,我们把调节阀模拟成孔板节流形式,见图2-1。
对不可压流体,代⼊伯努利⽅程为:(1)解出命图2-1 调节阀节流模拟再根据连续⽅程Q= AV,与上⾯公式连解可得:(2)这就是调节阀的流量⽅程,推导中代号及单位为:V1 、V2 ——节流前后速度;V ——平均流速;P1 、P2 ——节流前后压⼒,100KPa;A ——节流⾯积,cm;Q ——流量,cm/S;ξ——阻⼒系数;r ——重度,Kgf/cm;g ——加速度,g = 981cm/s;如果将上述Q、P1、P2 、r采⽤⼯程单位,即:Q ——m3/ h;P1 、P2 ——100KPa;r——gf/cm3。
于是公式(2)变为:(3)再令流量Q的系数为Kv,即:Kv =或(4)这就是流量系数Kv的来历。
从流量系数Kv的来历及含义中,我们可以推论出:(1)Kv值有两个表达式:Kv = 和(2)⽤Kv公式可求阀的阻⼒系数ξ = (5.04A/Kv)×(5.04A/Kv);(3),可见阀阻⼒越⼤Kv值越⼩;(4);所以,⼝径越⼤Kv越⼤。
2 流量系数定义在前⾯不可压流体的流量⽅程(3)中,令流量Q的系数为Kv,故Kv 称流量系数;另⼀⽅⾯,从公式(4)中知道:Kv∝Q ,即Kv 的⼤⼩反映调节阀流量Q 的⼤⼩。
流量系数Kv国内习惯称为流通能⼒,现新国际已改称为流量系数。
2.1 流量系数定义对不可压流体,Kv是Q、△P的函数。
不同△P、r时Kv值不同。
为反映不同调节阀结构,不同⼝径流量系数的⼤⼩,需要跟调节阀统⼀⼀个试验条件,在相同试验条件下,Kv的⼤⼩就反映了该调节阀的流量系数的⼤⼩。
于是调节阀流量系数Kv的定义为:当调节阀全开,阀两端压差△P为100KPa,流体重度r为lgf/cm(即常温⽔)时,每⼩时流经调节阀的流量数(因为此时),以m/h 或t/h计。
流量指数计算公式

流量指数计算公式
流量指数计算公式是根据一定的指标和权重来评估一个地区或者时段的交通流量情况。
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指标选择不同,以下是一种常见的流量指数计算公式:流量指数= (实际流量/ 理想流量) ×100。
其中,实际流量是指在某个地区或者时段内观察到的交通流量,理想流量是指在同一地区或者时段内理论上能够达到的最大交通流量。
实际流量和理想流量的单位要保持一致,通常使用车辆数、行驶速度或者车道容量等作为衡量指标。
权重可以根据不同的交通状况和路段特点进行调整,以便更准确地反映流量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流量系数KV的来历调节阀同孔板一样,是一个局部阻力元件。
前者,由于节流面积可以由阀芯的移动来改变,因此是一个可变的节流元件;后者只不过孔径不能改变而已。
可是,我们把调节阀模拟成孔板节流形式,见图2-1。
对不可压流体,代入伯努利方程为:(1)解出命图2-1 调节阀节流模拟再根据连续方程Q= AV,与上面公式连解可得:(2)这就是调节阀的流量方程,推导中代号及单位为:V1 、V2 ——节流前后速度;V ——平均流速;P1 、P2 ——节流前后压力,100KPa;A ——节流面积,cm;Q ——流量,cm/S;ξ——阻力系数;r ——重度,Kgf/cm;g ——加速度,g = 981cm/s;如果将上述Q、P1、P2 、r采用工程单位,即:Q ——m3/ h;P1 、P2 ——100KPa;r——gf/cm3。
于是公式(2)变为:(3)再令流量Q的系数为Kv,即:Kv =或(4)这就是流量系数Kv的来历。
从流量系数Kv的来历及含义中,我们可以推论出:(1)Kv值有两个表达式:Kv = 和(2)用Kv公式可求阀的阻力系数ξ = (5.04A/Kv)×(5.04A/Kv);(3),可见阀阻力越大Kv值越小;(4);所以,口径越大Kv越大。
2 流量系数定义在前面不可压流体的流量方程(3)中,令流量Q的系数为Kv,故Kv 称流量系数;另一方面,从公式(4)中知道:Kv∝Q ,即Kv 的大小反映调节阀流量Q 的大小。
流量系数Kv国内习惯称为流通能力,现新国际已改称为流量系数。
2.1 流量系数定义对不可压流体,Kv是Q、△P的函数。
不同△P、r时Kv值不同。
为反映不同调节阀结构,不同口径流量系数的大小,需要跟调节阀统一一个试验条件,在相同试验条件下,Kv的大小就反映了该调节阀的流量系数的大小。
于是调节阀流量系数Kv的定义为:当调节阀全开,阀两端压差△P为100KPa,流体重度r为lgf/cm(即常温水)时,每小时流经调节阀的流量数(因为此时),以m/h 或t/h计。
例如:有一台Kv =50的调节阀,则表示当阀两端压差为100KPa时,每小时的水量是50m/h。
Kv=0.1,阀两端压差为167-(-83)=2.50,气体重度约为1.0×E(-6),每小时流量大约为158 m/h。
=43L/s=4.3/0.1sKv=0.1,阀两端压差为1.67,气体重度约为12.2 Kv与Cv值的换算国外,流量系数常以Cv表示,其定义的条件与国内不同。
Cv的定义为:当调节阀全开,阀两端压差△P为1磅/英寸2,介质为60°F清水时每分钟流经调节阀的流量数,以加仑/分计。
由于Kv与Cv定义不同,试验所测得的数值不同,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Cv =1.167Kv (5)2.3 推论从定义中我们可以明确在应用中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1)流量系数Kv不完全表示为阀的流量,唯一在当介质为常温水,压差为100KPa时,Kv才为流量Q;同样Kv 值下,r、△P不同,通过阀的流量不同。
(2)Kv是流量系数,故没单位。
但是许多资料、说明书都错误地带上单位,值得改正。
3 原流量系数Kv计算公式3.1 不可压流体的流量系数公式公式(4)是以不可压流体来推导的,此公式即为不可压流体的流量系数公式。
3.2 可压流体的流量系数公式可压流体由于考虑的角度不同,有不同的计算公式,主要采用的是压缩系数法和平均重度法两种。
压缩系数法是在不可压流体流量系数公式(4)基础上乘上一个压缩系数ε而来,即或并将r换算成标准状态(0℃、760mmHg)的气体重度:于是得出(6)式中,ε——压缩系数,由试验确定为ε= 1-0.46△P/P1,在饱和状态时,△P/P1 = 0.5,此时流量不再随△P的增加而增加,即产生了阻塞流(阻塞流的定义为:流体通过调节阀时,所达到的最大极限流量状态),见图2-2。
ε=1-0.46×0.5 = 0.76;t——介质温度,℃;N——在标准状态下的参数。
用于蒸气计算时,计算公式略有不同,见表2-1。
3.3 平均重度法平均重度法公式推导要复杂得多。
在推导中将调节阀相当长度为L、断面为A 的管道来代替,并假定介质为理想流体,当介质稳定地流过管道时,采用可压缩流体流量方程式:(2-11)式中, Lf——摩擦功;g ——加速度。
在上式基础上,再引入三个辅助方程:理想气体多变热力过程的变化规律方程P1V1m =常数状态方程P1V1 = RT1连续方程 VA/v =常数以上三式中:v——比容;m——多变指数;R——气体常数;T——绝对温度;V——流速。
由上述4个方程通过一系列纯数学推导(略),得到其流量方程为:为简化公式,把实际流动简化为等温度变化来处理,故取m=1。
同时,把物理常数代入,即可整理得:(7)当△P/P1 ≥0.5时,流量饱和,故以△P= 0.5P1 代入上式得:(8)同样,蒸气的计算公式也是在公式(7)、(8)基础上推导出来的。
综合上述,把原各种介质的Kv值计算公式汇总在表2-1中。
表2-1 原调节阀流量系数Kv值计算公式流体压差条件计算公式液体-G——重量流量(t/h)气体压缩系数法平均重度法一般气体一般气体蒸 气Gs ——重量流量4 KV 值计算新公式目前,调节阀计算技术国外发展很快,就KV 值计算公式而言,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ISA (国际标准协会标准)就规定了新的计算公式,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也正在制定常用介质的计算公式。
下面介绍一种在平均重度法公式基础上加以修正的新公式。
4.1 原公式推导中存在的问题在前节的KV 值计算公式推导中,我们可以看出原公式推导中存在如下问题: (1)把调节阀模拟为简单形式来推导后,未考虑与不同阀结构实际流动之间的修正问题。
(2)在饱和状态下,阻塞流动(即流量不再随压差的增加)的差压条件为△P /P=0.5 ,同样未考虑不同阀结构对该临界点的影响问题。
(3)未考虑低雷诺数和安装条件的影响。
4.2 压力恢复系数 FL由P1在原公式的推导中,认为调节阀节流处由P1直接下降到P2,见图2-3中虚线所示。
但实际上,压力变化曲线如图2-3中实线所示,存在差压力恢复的情况。
不同结构的阀,压力恢复的情况不同。
阻力越小的阀,恢复越厉害,越偏离原推导公式的压力曲线,原公式计算的结果与实际误差越大。
因此,引入一个表示阀压力恢复程度的系数FL 来对原公式进行修正。
FL 称为压力恢复系数(Pressure reecvery factor ),其表达式为:(9)式中, 、 表示产生闪蒸时的缩流处压差和阀前后压差。
图2-3 阀内的压力恢复 关键是FL 的试验问题。
用透明阀体试验,将会发现当节流处产生闪蒸,即在节流处产生气泡群时,Q 就基本上不随着△P 的增加而增加。
这个试验说明:产生闪蒸的临界压差就是产生阻塞流的临界压差,故FL 又称临界流量系数(Critical flow factor ),因此FL 既可表示不同阀结构造成的压力恢复,以修正不同阀结构造成的流量系数计算误差,又可用于对正常流动,阻塞流动的差别,即FL定义公式(9)中的压差△Pc就是该试验阀产生阻塞流动的临界压差。
这样,当△P<△Pc时为正常流动,当△P≥△Pc时为阻塞流动。
从(9)公式中我们即可解出液体介质的△Pc为:△Pc = FL(P1-Pv) (10) 由试验确定的各类阀的FL值见表2-3。
4.3 梅索尼兰公司的公式——FL修正法1)对流体计算公式的修正当△P<△PC时,为正常流动,仍采用原公式(4);当△P≥△P c时,因△P 增加Q基本不增加,故以△Pc值而不是△P值代入公式(4)计算即可。
当△Pv≥0.5P1时,意味差有较大的闪蒸,此时△Pc 还应修正,由试验获得:(11)式中:Pc表示液体热力学临界点压力,见表2-4。
2)对气体计算公式的修正原产生阻塞流的临界差压条件是△Pc=0.5P1,即固定在△P/P1=0.5处,这和实际情况出入较大。
实际上△Pc仍与FL有关,由试验得临界压差条件为:△Pc= 0.5 FL P1 (12)利用FL概念推得的新公式有好几种,但以在原平均重度法公式基础上修正的新公式最简单、方便,即平均重度修正法,它只需将原阻塞流动下的计算公式除上FL即可。
若要更精确些,则再除上一个系数(y-0.14y ),其中。
蒸气计算公式的修正同上。
为了便于比较、应用,将采用FL修正的新公式和原公式汇总于表2-2中。
归纳起来,有两个不同:一是流动状态差别式不同;二是在阻塞流动的情况下计算公式不同。
引入了3个新的参数:FL、PC、(y-0.148y)介质流动状态原计算公式新计算公式流动状态判别计算式流动状态判断计算式液体一般流动无同原计算式阻塞流动--当时当时气体一般流动△P/P1 < 0.5 同原计算式阻塞流动原计算式乘或蒸气饱和蒸气一般流动同气体同气体同原计算式阻塞流动同气体同气体原计算式乘或过热蒸气一般流动同气体同气体同原计算式阻塞流动同气体同气体原计算式乘或表中代号及单位Q:液体流量 m/hQN:气体流量 Nm/hGS:蒸气流量 kgf/hr:液体重度 g/cmrn:气体重度 kg/NmP1:阀前压力 100KPaP2:阀后压力 100KPa※ Pv:饱和蒸气压100KPaPc:临界点压力(见表2-4)FL:压力恢复系数(见表2-3)t:摄氏温度℃tsh:过热温度℃△Pc:临界压差 100KPa其中△P:压差 100KPa※ 可查GB2624-81或理化数据手册。
蒸气、气体压力为绝压。
表2-3 FL值调节阀形式流向FL值单座调节阀柱塞形阀芯流开0.90流闭0.80 “V”形阀芯任意流向0.90套筒形阀芯流开0.90流闭0.80双座调节阀柱塞形阀芯任意流向0.85 “V”形阀芯任意流向0.90角型调节阀柱塞形阀芯流开0.80流闭0.90 套筒形阀芯流开0.85流闭0.80 文丘里形流闭0.50球阀“O”型任意流向0.55 “V”型任意流向0.57蝶阀60°全开任意流向0.6890°全开任意流向0.55 偏心旋转阀流开0.853)公式计算步骤第一步:根据已知条件查参数:FL、Pc;第二步:决定流动状态。
液体:①判别 Pv 是大于还是小于0.5P1;②由①采用相应的△Pc公式:③△P<△Pc为一般流动;△P≥△Pc为阻塞流动。
气体:为一般流动,为阻塞流动。
第三步:根据流动状态采用相应Kv值计算公式。
4)计算举例例1 介质液氨,t=33℃,r=0.59,Q=13t/h,P1=530×100KPa,P2=70×100KPa,△P=460×100KPa,Pv=15×100KPa,选用高压阀,流闭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