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管理学课件(11)管理控制

合集下载

复旦大学管理学课件----第一章管理原理

复旦大学管理学课件----第一章管理原理

第一章管理概述一、课程内容精讲第一节、管理的概念与作用1.组织:–所谓组织是指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组合成的有机整体。

为完成组织的使命及目标,组织需开展两项工作:–1)业务(作业活动);(组织是直接通过作业活动来实现组织目标的)–2)管理。

(组织为了确保作业活动的有效进行,还需要开展管理活动)因此,不管是作业活动还是管理活动,都需要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

管理活动是保证组织通过作业活动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

♦2 、管理和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企业)发展的两大主要因素♦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作业活动与管理活动就无法有效地开展;同样如果没有高水平的管理活动相配合,任何先进的科学技术都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而且,科学技术愈先进,对管理要求也就愈高。

组织投入(资源)转换(业务作业活动)产出(产品)管理技术使命及目标♦3、管理的含义:–管理活动对组织有如此重要意义,因而组织中就设有专门的机构来从事管理工作。

–管理是指在特定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包括以下四层含义:1)管理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是有意识有目的进行地过程;(管理的目标并不是来源或决定于管理机构或管理人员自身,而只能是隶属和服务于组织;管理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不具有自己的目标,不能为管理而进行管理。

)2)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构成: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的基本职能)–3)通过综合运用资源来实现;要既有效率又有效果;“正确地做正确的事”;管理的任务就是获取、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来确保组织效率和效果双重目标的实现。

–4)管理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展,受其影响。

环境既提供机会,也构成威胁。

(管理工作必须将所服务的组织看作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不断地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因此没有一种万能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管理工作与作业工作的区别与联系:♦联系:–1)并存于组织中;(对管理活动与作业活动进行概念区分,并不意味着这两类活动一定要由不同的两类人分别去做,同一个人可以做两方面的工作。

复旦大学管理学课件 (9)

复旦大学管理学课件 (9)
n n n n n n n
n
1)简明性; 2)适用性; 3)一致性; 4)可行性; 5)可操作性; 6)相对稳定性; 7)前瞻性。
30
3、控制标准的制定要求 (1)要使控制便于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衡量, 当出现偏差时,能找到相应的负责单位 (2)建立的标准应该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3)建立的标准还应与未来的发展相结合 (4)建立的标准应尽可能地体现一致性 (5)建立的标准应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 (6)建立的标准应具有一定的弹性
2
n
作用:
1)预测未来,减少变化的冲击。 为实现组织活动的目标提供保证。 2)明确组织成员行动的方向和方式 为组织活动分工、协调制定依据。 3)减少重叠和浪费性的活动, 为组织资源筹措和整合提供依据。 4)设立目标和标准, 为检查与控制组织活动奠定基础。
3
2、 计划的种类
分类标准 1、广度 2、时间框架 3、内容 4、明确性 类型 战略性计划 战术性计划(作业性计划) 长期计划 短期计划 综合计划 专项计划 指导性计划 具体性计划
n
2)适应环境的变化:
n n
制定出目标到目标实现前,总是需要相当一段时间。在这 段时间,组织内部的条件和外部环境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 需要构建有效的控制系统,帮助管理人员预测和把握内外 环境的变化,并对由此带来的机会和威胁作出正确、有力 的反应。
19
七、管理控制的特点
n
n n n
n
n
1)目的性: n 管理控制无论是着眼于纠正执行中的偏差还是适应环境的变化, 都是紧紧围绕组织目标的; 2)准确性、及时性、经济性 3)整体性: 包括两层意思: n 一是从控制的主体看,完成计划和实现目标是组织全体成员的职 责, n 二是从控制的对象看,管理控制覆盖组织活动的各个方面; 4)动态性: n 组织不是静态的,决定了控制标准和方法不可能固定不变,应动 态,以提高适应性及灵活性; 5)人性: n 管理控制本质上是由人来执行而且主要是对人的行为的控制。

管理学控制【共68张PPT】

管理学控制【共68张PPT】

可能方案一:七人轮流
可能结果
•一天饱 •六天饥
可能方案二:推选好人
可能结果
•权力导致腐败 •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
可能方案三:委员会制度
可能结果
•公平了
•粥凉了
可能方案四:大家参与、抓阄决定
可能结果
•机会均等 •结果不一定公平
可能方案五:大家轮值、分者最后取
可能结果
•结果公平 •机会均等
课堂讨论
或指: 根据组织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或组织发展的需 要,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对原计划进修订或重新制定, 调整整个管理工作的过程。
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完成情况和纠 正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偏差,以确保计 划目标的实现,或适当修改计划,使 计划更加适合实际情况。
狭义的控制
总结:监视各项活动,保证 组织计划与实际运行状态相
环境干扰
输入
受控系统 施控系统
输出 信息反馈
图5.1 管理控制系统的结构
在管理中,控制有两类:内部控制(自我控制)和外部
控制。在大部分情况下,管理控制过程是内部控制与外部 控制相结合。
六、 控制原则
有效的控制必须遵循科学的控制原则,下面介绍几 种基本控制原则。
(一) 未来导向原则
是指控制工作应当着眼未来,而不只是当出现偏差 才进行纠正。即管理控制系统必须具有前馈控制功能。 (二) 反映计划要求原则
(五) 例外原则 例外原则是指控制工作应着重于计划实施中的例外偏
差,即异常偏差,指超出一般情况的特别好或特别坏的情况
。这可使管理者把精力集中在他们应该注意的问题上。 在实际工作中,例外原则必须与关键点原则相结合,把
注意力集中在对关键点的例外情况的控制上。关键点原则强调 选择控制点,而例外原则强调观察在这些控制点上所发生的异 常偏差。

《管理学原理最全》PPT课件

《管理学原理最全》PPT课件

对于什么是管理,每个人会有不同的认识;
在实际工作中,每一个人都是按照其对管
理的这种认识来开展或对待管理工作的。
因此,在一个组织中,要搞好管理工作,首 先需要全体员工对管理和管理者职责的正确理 解。否则,难以理解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更不
知道应该如何开展或对待管理工作。
组织管理的表象:
管理就是开会讨论
1.3 管理要解决的问题(目标)
营利性组织 组织的终极目标
追求利润、资本保值、增值。
非营利性组织 满足社会各种需求。
尽量少的资源而尽可能多地完成预期目标。
有效的管理
管 理 学原理
参考书目
1、《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 复旦大学出版社 2、《管理学》,(美)斯蒂芬·P·罗宾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管理学》,(美)哈罗德·孔茨,经 济科学出版社
课程特点:
特点: 应用性很强; 研究范围广;交叉、边缘学科; 来自于实践; 管理理论众多; 是一门再学的课程。
组织的三要素:
● 目标 ● 分工与协作 ● 不同层次的责任、权利与利益制度
组织为何离不开管理?
组织存在的理由就是效率; 有内外部的原因。
从组织活动本身的特性上看:
新组织成员工作需要领导(指导) 组织目标完成要靠专业分工 专业分工本身固有弊病需要协调、激励 组织成员工作中矛盾需要处理 有效的工作需要协调调配资源 任何集体性的活动,不管理很难圆满完成工作 ……
管理就是决策。
总结:
管理是一个组织为达到组织的管理目标,而通过计划、组织、 领导(指挥、协调)、控制等手段来对人与物资的资源进行 整合,以提高效益为目的的行动。
整理ppt
13
对管理定义的归纳
1、强调作业过程:管理是计划、组织、 领导、控制的过程;

复旦大学管理学课件(11)管理控制

复旦大学管理学课件(11)管理控制
–3、分析偏差原因,采取矫正措施: »控制措施、对策、办法的提出必须建立在对偏差原因 进行正确分析的基础上。
控制工作的三项基本要素
»控制标准 »偏差信息 »矫正措施
17
二、 控制标准的实质和要求
1、标准是一种作为规范而建立起来的测量标尺或 尺度。控制标准是控制目标的表现形式,是测定实 际工作绩效的基础。
–优点:
»①可防患于未然; »②针对计划行动所依赖的条件进行控制,不针对具体人员,易于 被员工接受并付诸实施。
–缺点:
»①需要及时和准确信息; »②要求管理人员能充分了解前馈控制因素与计划工作的影响关系。
13
二、现场控制(同步或同期控制)
工作进行中所实施的控制(如管理者亲临现场), 主要有监督和指导两项职能:
管理控制的基本模式
前馈控制
同步控制
反馈控制
10
输入
转换过程
输出
前馈控制 预计问题
同步(现场)控制 纠正工作中问题
反馈控制 事后纠正
11
空间 产品
规划与设计
加工制造
成品控制
工作
目标管理
日常工作管理
危机管理
事前控制
事中控制
三种控制方式应用对象
事后控制
时间
12
一、前馈控制(预先控制)
»在工作正式开始前对工作中可能产生的偏差进行预测和估计并采 取防范措施,(如规章制度的制定)。
–狭义的控制: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完成情况,针对出 现的偏差采取纠正措施。 –广义的控制:还包括在必要时修改计划标准,以使计划 更适合于实际情况。
三、计划与控制的关系 –计划和控制密不可分,计划越是明确、全面和完整,控 制的效果越好; –控制工作越是科学、有效,计划越容易得到实施。

管理学控制(PPT演示文档)(1)

管理学控制(PPT演示文档)(1)
对于没有明确数量标准的活动的结果,需要管 理者去分析,可采取的方式有—— ➢将活动分解成能够用目标去衡量的工作; ➢寻求一种主观衡量法。总比没有控制标准要好, 当然,应该充分意识到这样做的局限性。
管理学控制(PPT演示文档)(1)
2、比较 通过比较确定实际工作绩效与标准之间的偏差。
在某些活动中,偏差是难免的,因此确定可接受 的偏差范围非常重要。但如果偏差显著超出这个 范围,就应该引起管理者的重视。
投入:主要原材料、能源、生产能力、实用工时, 工资奖金等;
产出:产品产量、销售量、销售收入、工业总产值
在生产作业管理中生产设施的规模和布局,生产能
力的利用,库存管理和维护控制等,这些都是提高组
织的生产率的重要决定因素。
管理学控制(PPT演示文档)(1)
3、战略性的作业管理
在美国生产作业管理曾被人们轻视,而把注意 力集中在了金融和营销方面。而与此同时,日本、 德国等国家却抓住机会,大力发展现代化的设备, 将制造业中的作业管理与战略计划决策问题结合 在了一起。使得外国制造业的质优价廉的产品充 斥美国市场,对美国制造业构成威胁。
管理学控制(PPT演示文档)(1)
3、作业
对于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过程进行控制,这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组织运行的效率和效果,即
组织的成败。(后面将重点介绍作业管理)
4、信息
信息对于管理者来讲是非常重要的,管理者的
一切工作都需要信息,信息是组织的重要资源。 控制信息,也就是开发一种管理信息系统,避免 不精确、不完整、过多的或延迟的信息,而做到 能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数据、为正确的人提 供正确的信息。
标准不一定都是合理的。而且目标还需要在实 现过程中进行调整。
这时候,工作的偏差可能来自不现实或不合理 的标准,应该注意的是标准,而不是工作绩效。

《管理学控制》PPT课件课件

《管理学控制》PPT课件课件

一.控制含义
组织控制 规范组织工作的系统过程,以确保所有的工作都与制定 的计划、目标和绩效标准所期望的结果相一致。
1. 任何组织、任何活动都需要进行控制。一个有效的控制 系统可以保证组织的各项行为都是朝向组织目标的。
2. 控制与其他三项管理职能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系统,是企 业实现组织目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必备的管理职能。
四.反馈控制流程
1.建立标准
标准是所期望的业绩目标,是控制过程的基础。 标准一般是基于计划目标分解的可度量的指标,如销售 量、利润等。 标准类型:时间标准、数量标准、成本标准、质量标准、 行为标准 如:废品率控制在5%以下,
客户投诉率在1%以下 公司年度利润率达到15%以上
《管理学控制》PPT课件
《管理学控制》PPT课件
7
按控制时机
三.控制类型
投入 反 馈 生产
产出
事前(前馈)控制:事前预防 预算控制(经营预算、财务预算、投资预算) 事中(同步)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过程控制(供应商控制、库存控制、质量控制) 事后(反馈)控制:总结问题,避免再犯 财务控制(指标控制、审计控制)
《管理学控制》PPT课件
《管理学控制》PPT课件
四.反馈控制流程
3.绩效与标准比较
针对衡量标准,比对实际绩效与指标标准的差异 符合标准,没有偏差 存在偏差,(正偏差与负偏差) 1.可以接受的偏差范围 2.超出偏差范围 3.严重超出偏差范围
《管理学控制》PPT课件
四.反馈控制流程
4.分析形成偏差的原因
标准制定问题 外部因素变化 执行不力
3. 计划是控制的前提,计划为控制提供依据与标准;控制 是计划实现的保证,通过控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 出改进措施,才能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纠偏)

复旦大学管理学课件 (6)

复旦大学管理学课件 (6)
n
是衡量工作中最重要方面。实际衡量应该围绕构成好绩效 的重要特征来进行,不能够偏向那些易衡量的项目。
n
②衡量的方法:
n n n n
Ⅰ)个人的亲自观察 Ⅱ)利用报表和报告 Ⅲ)抽样调查 Ⅳ)召开会议。
n
在衡量实际工作成绩时必须多种方法结合使用
23
n
③衡量的频度:
n
即衡量实绩的次数或频率,适宜的频度取决于被 控制活动的性质、控制活动的要求。
n
工作进行中所实施的控制(如管理者亲临现场), 主要有监督和指导两项职能:
n n n n
①监督: 按预定标准检查工作; ②指导: 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根据自己经验指导下属改进工作, 或与下属共同商讨矫正偏差的措施。 有指导职能,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及自我控制 能力; ①受管理者时间、精力、业务水平的制约; ②现场控制的应用范围较窄; ③容易在控制者和被控制者之间形成对立情绪。
n
④衡量的主体:
n
是工作者本人还是同一层级的其他人员。
24
2、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 n 应该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网络,
n n n
使反映实际工作情况的信息能迅速收集上来, 能适时的传递给恰当的主管人员, 能够将纠偏指令迅速传达到有关人员以便及时处 理问题。
25
n n
对信息的要求: ①信息的及时性:
n
n
31
4、控制过程应避免出现目标扭曲问题
n
在实际工作中,有关人员对手段的关注可能超过 对实现组织目标的关注,或者忘记了手段性措施 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以致出现为遵守规定 或完成预算而不顾实际控制效果的刻板、僵硬、 扭曲。
32
5、控制工作应注重培养组织成员的自我控制能力 n 员工进行自我控制是提高有效性的根本途径。

《管理学》之控制篇课件

《管理学》之控制篇课件

37
管理定律
21
第三节

确定 标准
控制过程(P224-228)
判断实 际绩效 与标准 是否一 致

衡量 绩效
是 无须采 取行动

偏差是 否可以 接受


纠正偏差
无须采 取行动

22
1、确定标准
(一)确定控制对象:
经营活动的成果是需要控制的重点对象 影响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主要因素有: 关于环境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的假设 资源投入 组织的活动
13
输入
执行过程
输出
前馈控制 预防可能 出现的问题
现场控制 及时纠正工作进行 中出现的问题
反馈控制 纠正已经 出现的问题
控制信息 纠正措施
14
【趣味阅读】 扁鹊论医术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 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 最差。”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 “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 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 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 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 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 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管理启示:控制有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控 制贵在前馈控制。
16
2.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又称为预先控制。是指通过观察情况,收集整理信息、掌握规 律、预测趋势、正确预计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将可能发生的偏 差消除在萌芽状态,为避免在未来不同发展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事先采取的措 施。
前馈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与“预防‘狼吃羊’系统”的 工作原理非常相似。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对前十个月的销售业绩进行分析和 评估,预测出按照现在的趋势可能会无法完成今年的销售指 标,此时我们可以提前采取行动,例如通过加大广告的投入 力度等,来避免“年底无法完成销售指标”这一偏差的出现; 而反馈控制系统,则是要等到年底的时候,全年销售目标无 法完成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

复旦大学管理学课件 (11)

复旦大学管理学课件 (11)
领导理论
一、领导的定义与功能 二、领导者的心智模式与能力 三、领导风格理论
一、领导的定义与功能
1. 领导的含义:
n 1)作为名词,领导(Leaders)指人,即领导者, 有两种类型:
n 居于领导职位的人 n 并不居于领导地位但对他人产生了影响力的人。
n 2)作为动词,领导(Leadership)指的是指引、 引导和动员他人行为与思想的过程。
严肃性
二、领导者的心智模式与能力
n 1。领导者素质 1.1. 政治素质:包括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职业道德、 工作作风等。
n 1)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n 2) 现代化的管理思想; n 3) 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正直的品质及民主的作风; n 4) 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
n 1.2. 业务素质:
1)协调作用: n 思想认识上分歧、行动偏离目标的现象不可避免,因此需领导者
协调人们的关系和活动;
2)指挥作用: n 领导者应通过引导、指挥、指导或先导活动,帮助组织成员最大
限度实现组织目标;
3)激励作用: n 组织成员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不完全一致,领导活动的目的在于
将其结合起来,调动组织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
n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和基本理论; n 2)组织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程序和各项专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n 3)思想工作、心理学、人才学、组织行为学、社会学、工业关系学
等方面知识;
2、领导者的心智模式
n 2.1心智模式的含义 心智模式是指由于过去的经历、习惯、知
识素养、价值观念等形成的基本固定的 思维认识方式和行为习惯。
n 纵坐标表示领导者对人的关心程度。81个方格,分别代表81 种不同的领导方式。

管理学课件控制

管理学课件控制

2、设计管理信息系统
第五篇 控制
决策系统分析 识别所有的管理决策要用到的信息;考虑
每一项决策是否由适当的人作出(适当级别 的人,适当的部门等到) 信息需求分析 决策集成
识别冗余信息 信息处理设计
第五篇 控制
4、MIS如何改变管理者的工作
直接参与 提高决策能力 组织设计
管理者控制范围更广,组织管理层次更少, 组织结构变得更为扁平
3、作业计划
能力计划 设施布局计划 过程计划 设备布置计划 综合计划 主进度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
第五篇 控制
第五篇 控制
生产 什么 ?
能力计划 (生产多
少)?
设施布局 计划
(在哪生 产)?
过程计划 (采用哪 种生产方
法)?
设备布置计划 (设备和工作 中心怎么安排
)?
综合计划 (所有产品的总体生产计
分类:
– 接受抽样(Acceptance sampling)
对已经存在的或外购的材料或产品进行评估。通 过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计算抽样风险,决定接 受还是拒绝总体。
– 过程控制(Process control)
指在生产过程中对物品进行抽样,观察生产过程 是否被有效地控制。
5、当前的作业管理
第五篇 控制
–市场创新
第五篇 控制
熊彼特关于创新的定义
第五篇 控制
熊彼特在其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 书中,首次使用了Innovation一词,将创新定义 为“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即“企业家对生 产要素的新组合”。他认为创新包括以下五种 情况:
①引入一种新产品;
②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③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第五篇 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
目标管理
日常工作管理
危机管理
时间 事前控制 事中控制 三种控制方式应用对象 事后控制
12
一、前馈控制(预先控制) 前馈控制(预先控制)
»在工作正式开始前对工作中可能产生的偏差进行预测和估计并采 取防范措施, 如规章制度的制定) 取防范措施,(如规章制度的制定)。
–优点: 优点:
1)简明性; )简明性; 2)适用性; )适用性; 3)一致性; )一致性; 4)可行性; )可行性; 5)可操作性; )可操作性; 6)相对稳定性; )相对稳定性; 7)前瞻性。 )前瞻性。
18
3、控制标准的制定要求 、 (1)要使控制便于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衡量, )要使控制便于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衡量, 当出现偏差时, 当出现偏差时,能找到相应的负责单位 (2)建立的标准应该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 (3)建立的标准还应与未来的发展相结合 ) (4)建立的标准应尽可能地体现一致性 ) (5)建立的标准应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 ) (6)建立的标准应具有一定的弹性 )
2)适应环境的变化: )适应环境的变化:
制定出目标到目标实现前,总是需要相当一段时间。 制定出目标到目标实现前,总是需要相当一段时间。在这 段时间,组织内部的条件和外部环境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 段时间,组织内部的条件和外部环境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 需要构建有效的控制系统, 需要构建有效的控制系统,帮助管理人员预测和把握内外 环境的变化,并对由此带来的机会和威胁作出正确、 环境的变化,并对由此带来的机会和威胁作出正确、有力 的反应。 的反应。
控制过程的基本构成
确定控制标准
衡量与分析
采取管理行动
16
–1、制定控制目标,建立控制标准: 制定控制目标,建立控制标准:
»是控制工作得以开展的前提,是检查和衡量实际工作的依据和 是控制工作得以开展的前提, 尺度; 尺度;
–2、衡量实际工作,获取偏差信息: 衡量实际工作,获取偏差信息:
»偏差信息是实际工作情况或结果与控制标准要求偏离的信息。 偏差信息是实际工作情况或结果与控制标准要求偏离的信息。 »了解和掌握偏差信息,是控制工作的重要环节;信息是控制的 了解和掌握偏差信息,是控制工作的重要环节; 前提和基础。 前提和基础。
根据控制标准设定的方法, 根据控制标准设定的方法,可以将控制 过程分为三类: 过程分为三类: 程序控制:控制标准是时间的函数; 程序控制:控制标准是时间的函数; 跟踪控制: 跟踪控制:控制标准是控制对象所跟踪 的先行量的函数; 的先行量的函数; 自适应控制: 自适应控制:控制标准是过去时期已达 状态的函数。 状态的函数。
4)动态性: )动态性:
组织不是静态的,决定了控制标准和方法不可能固定不变, 组织不是静态的,决定了控制标准和方法不可能固定不变, 应动态,以提高适应性及灵活性; 应动态,以提高适应性及灵活性;
5)人性: )人性:
管理控制本质上是由人来执行而且主要是对人的行为的控 制。
8
第二节、 第二节、 管理控制的基本模式
»①可防患于未然; 可防患于未然; »②针对计划行动所依赖的条件进行控制,不针对具体人员,易于 针对计划行动所依赖的条件进行控制,不针对具体人员, 被员工接受并付诸实施。 被员工接受并付诸实施。
–缺点: 缺点:
»①需要及时和准确信息; 需要及时和准确信息; »②要求管理人员能充分了解前馈控制因素与计划工作的影响关系。 要求管理人员能充分了解前馈控制因素与计划工作的影响关系。
根据企业的历史数字记录或是对比同类企业的水平, 根据企业的历史数字记录或是对比同类企业的水平,运用 统计学方法确定企业经营各方面工作的标准。 统计学方法确定企业经营各方面工作的标准。 利用统计方法来确定预期结果。 利用统计方法来确定预期结果。数据可能来自本企业和其 他企业。 他企业。 用历史性统计资料作为某项工作确定标准具有简便易行的 好处, 好处,但是据此制定的工作标准可能低于同行业的卓越水 平,甚至是平均水平; 甚至是平均水平; 因此在根据历史性统计数据制定未来工作标准时, 因此在根据历史性统计数据制定未来工作标准时,应考虑 到行业的平均水平,并研究竞争企业的经验。 到行业的平均水平,并研究竞争企业的经验。
–3、分析偏差原因,采取矫正措施: 分析偏差原因,采取矫正措施: »控制措施、对策、办法的提出必须建立在对偏差原因 控制措施、对策、 进行正确分析的基础上。 进行正确分析的基础上。
控制工作的三项基本要素
»控制标准 »偏差信息 »矫正措施
17
二、 控制标准的实质和要求
1、标准是一种作为规范而建立起来的测量标尺或 、 尺度。控制标准是控制目标的表现形式,是测定实 尺度。控制标准是控制目标的表现形式, 际工作绩效的基础。 际工作绩效的基础。 制定控制标准是控制工作的起点。 制定控制标准是控制工作的起点。 2、有效控制标准基本特征: 、有效控制标准基本特征:
7
七、管理控制的特点: 管理控制的特点
1)目的性: )目的性:
管理控制无论是着眼于纠正执行中的偏差还是适应环境的 变化,都是紧紧围绕组织目标的; 变化,都是紧紧围绕组织目标的;
2)准确性、及时性、经济性 )准确性、及时性、 3)整体性: )整体性: 包括两层意思: 包括两层意思:
一是从控制的主体看, 一是从控制的主体看,完成计划和实现目标是组织全体成 员的职责, 员的职责, 二是从控制的对象看,管理控制覆盖组织活动的各个方面; 二是从控制的对象看,管理控制覆盖组织活动的各个方面;
13
二、现场控制(同步或同期控制) 现场控制(同步或同期控制)
工作进行中所实施的控制(如管理者亲临现场) 工作进行中所实施的控制(如管理者亲临现场), 主要有监督和指导两项职能: 主要有监督和指导两项职能:
①监督: 监督: 按预定标准检查工作; 按预定标准检查工作; 指导: ②指导: 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根据自己经验指导下属改进工作, 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根据自己经验指导下属改进工作, 或与下属共同商讨矫正偏差的措施。 或与下属共同商讨矫正偏差的措施。
19
4、 制定控制标准的过程 、
1)确定控制对象: )确定控制对象: 通常选择对实现组织目标成果有重大影响的因素进 行重点控制,主要有: 行重点控制,主要有:
①环境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②资源投入 活动过程。 ③活动过程。
2)选择关键控制点,考虑: )选择关键控制点,考虑:
①会影响整个工作运行过程的重要操作与事项 ②能在重大损失出现之前显示出差异的事项 ③若干能反映组织主要绩效水平的时间与空间分布均衡的 控制点,关键控制点的数量应足够。 控制点,关键控制点的数量应足够。
22
②经验估计法(经验标准)根据经验来建立标准。 经验估计法(经验标准)根据经验来建立标准。
要注意利用各方面的管理人员的知识和经验, 要注意利用各方面的管理人员的知识和经验,科学综合大 家的判断,制定出一个相对先进合理的标准。 家的判断,制定出一个相对先进合理的标准。
③工程方法(工程标准): 工程方法(工程标准):
3
二、 控制的含义 管理控制就是监视组织各方面的活动, 管理控制就是监视组织各方面的活动,保证组织计划和实际 运行状况动态适应的管理职能。 运行状况动态适应的管理职能。控制通过对组织内部的管理 活动和管理效果进行衡量和校正, 活动和管理效果进行衡量和校正,以确保组织的目标以及为 此而制定的计划得以实现。 此而制定的计划得以实现。 –狭义的控制: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完成情况,针对出 狭义的控制: 狭义的控制 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完成情况, 现的偏差采取纠正措施。 现的偏差采取纠正措施。 –广义的控制:还包括在必要时修改计划标准,以使计划 广义的控制: 广义的控制 还包括在必要时修改计划标准, 更适合于实际情况。 更适合于实际情况。 三、计划与控制的关系 –计划和控制密不可分,计划越是明确、全面和完整,控 计划和控制密不可分,计划越是明确、全面和完整, 制的效果越好; 制的效果越好; –控制工作越是科学、有效,计划越容易得到实施。 控制工作越是科学、有效,计划越容易得到实施。
在现代管理活动中,管理控制的目标主要有两个: 在现代管理活动中,管理控制的目标主要有两个: 1)限制偏差的累积: )限制偏差的累积:
一般来说,工作中出现偏差是不可避免的。 一般来说,工作中出现偏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小的偏差失 误在较长时间里会积累放大并最终对计划的正常实施造成 威胁。因此有效的管理控制系统应当能够及时地获取偏差 威胁。 信息,及时采取有效矫正措施。 信息,及时采取有效矫正措施。
14
三、反馈控制(事后控制) 反馈控制(事后控制)
在工作结束或行为发生之后进行的控制(不合格产 在工作结束或行为发生之后进行的控制( 品进行修理),注意力集中于工作或行为结果上, ),注意力集中于工作或行为结果上 品进行修理),注意力集中于工作或行为结果上, 纠正今后活动。 纠正今后活动。是实际管理工作中最常用的控制类 型。 优点: 优点:
现代的观点》 《管理学—现代的观点》 管理学 现代的观点
第十一讲 管理控制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芮明杰教授
1
目录
一、管理控制概述 二、管理控制的基本模式 三、管理控制的过程
2
第一节、 第一节、管理控制概述
一、为什么需要控制? 为什么需要控制? 现实中几乎所有的计划都不可能完全顺利地得以实施, 现实中几乎所有的计划都不可能完全顺利地得以实施, 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组织内部因素的变化。企业的内部资源状况或人员行 、组织内部因素的变化。 为的结果与计划中的条件或假设不符。 为的结果与计划中的条件或假设不符。 2、外部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 、外部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 控制工作的目标就是要发现计划执行中的问题和偏差, 控制工作的目标就是要发现计划执行中的问题和偏差, 并且采取纠正措施,使得计划能够得到执行。 并且采取纠正措施,使得计划能够得到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