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正当防卫

合集下载

对正当防卫的认识

对正当防卫的认识

对正当防卫的认识
一、定义
正当防卫,也称为自我防卫或自卫,是一种在受到非法侵害时,为了防止自己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受到进一步侵害,而采取的防卫行为。

它是一种合法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

二、目的
正当防卫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公民本人或者他人的权利、自由等不受非法侵害。

它旨在通过合理的自我防卫行为,来对抗非法的暴力行为,以达到阻止不法侵害、维护自身和他人安全的目的。

三、条件
实施正当防卫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1. 存在现实的非法侵害:防卫行为必须是针对实际的非法侵害行为,且该行为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

2. 防卫行为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防卫行为应当是必要和合理的,以
制止非法侵害行为为限,不能过度使用暴力。

3. 存在合法的防卫意识:防卫行为应当是在具有合法防卫意识的情况下采取的,即认识到自己的防卫行为是合法和必要的。

4. 无其他可替代的解决方法:在采取防卫行为之前,应当考虑是否有其他更温和、合理的解决方法,只有在无法采取其他解决方法的情况下,才能采取防卫行为。

四、界限
正当防卫的行为应当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如果防卫行为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或者死亡,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因此,在采取防卫行为时,必须审慎评估和判断形势,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伤害。

五、责任
在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正当防卫的行为通常被认为是合法的,并且不会承担法律责任。

但是,如果防卫行为超出了必要的限度,或者存在其他违法行为,则可能会被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因此,在采取防卫行为时,必须仔细权衡利弊,确保自己的行为合法、合理。

浅析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

浅析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

浅析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
我国刑法规定了正当防卫制度,即刑法第20条规定的:在必要限度内,为了保卫国家、公共利益和自己、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使用必要的防卫手段所造成的损害,不属于犯罪。

正当防卫制度是国家为保障公民人身权益、财产权益而制定的法律制度,对于确保社会安
定秩序、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正当防卫制度的实质是自卫权,它是个人权利的一部分。

自卫权是指个人为了保护自
己和他人的利益而行使的人身安全自保的权利。

任何人在自卫的过程中应当尽量保护对方
的人身安全,如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应尽量防止状况的扩大。

正当防卫制度作为自卫权的体现,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提供了合法化的途径。

在我国的刑法中,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条件共有两个,即必要性和限度性。

必要性指
的是在面对危及国家、公共利益或个人的人身或财产安全威胁时,采取正当防卫手段是必
要的。

限度性是指所采取的防卫手段不得超过必要的限度,即不能造成明显不相称的损
害。

由于正当防卫制度具有合法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等优点,所以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当然在实践中,必须慎重使用正当防卫制度,同时也要加强对正当防卫制度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对于必要性和限度性的把握。

在实际行使自卫权的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始
终保持清醒和冷静的头脑,以掌握和运用正当防卫制度。

浅析正当防卫制度

浅析正当防卫制度

浅析正当防卫制度正当防卫是指在危急情况下,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采取合理、必要的防卫行为,对侵害者实施一定的制约和惩罚,以维护法律秩序和社会公平正义的一种手段。

正当防卫是我国法律授予公民的一项权利,也是社会公众自卫的一种合法方式。

本文就正当防卫制度进行一定的浅析。

正当防卫制度包括处罚防卫、免除刑事责任和损害赔偿三个方面。

处罚防卫是指在尚未对自己发动攻击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可能的攻击,采取适当防卫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处罚非法侵害公民人身权益、财产权益的行为是刑法规定的防卫行为,尽管行为属于非法行为,但由于具有正当性,不属于违法行为,在法律上是不承担刑事责任的。

但应注意的是,处罚防卫的行为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存在正当防卫的危险状况,采取的防卫措施必须是对抗非法侵权行为产生的直接危险,且采取的防卫措施必须符合必要性原则。

免除刑事责任是指对于符合正当防卫条件的行为,不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包括免除刑事责任和减轻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事法律,对于正当防卫行为,应当免除刑事责任,即不追究刑事责任;对于符合正当防卫条件而超过必要限度的行为,可以减轻刑事责任。

免除刑事责任和减轻刑事责任的判断标准主要是在危急时刻的紧迫性和对被害人的攻击的轻重程度。

损害赔偿是指当正当防卫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时,被害人有权要求行为人进行赔偿。

正当防卫行为实质上是对攻击者侵权行为的进行了制约和惩罚,因此对于防卫行为给被害人造成的损害,行为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并进行相应的经济赔偿。

但应当注意的是,损害赔偿并不意味着行为人完全没有过错,因此在法律上也规定了对于涉及正当防卫的损害赔偿,应当根据行为人的过错程度进行相应的减免。

正当防卫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的安定。

但也要注意,正当防卫是有条件和限度的,只有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符合相应的条件和标准才可以采取。

正当防卫制度也存在实施难度和司法意见不统一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规范。

浅析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

浅析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

浅析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正当防卫是指在民事、刑事法律上,因为必要的自卫和急迫需要而进行的防卫行为,其依法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制度是一个国家法律所规定的一项重要原则和制度,它保护人们在面对危害自身合法权益情形下进行自卫和急迫防卫的权利。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正当防卫制度具有重要的法律地位和功能,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身财产安全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国《刑法》第20条规定,紧急避险、急措救人、合理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这表明我国法律对正当防卫的保护和规定。

在法律的范围内,人们可以采取必要的手段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同时也不能过度或不必要地伤害他人。

这种既保护个人权益,又兼顾公共利益的原则,体现了中国法律的正义和公平原则。

在现实生活中,正当防卫制度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防止不法分子对个人和财产的侵害。

在日常生活中,不时会发生一些抢劫、盗窃等犯罪行为,如果个人有了正当的防卫权利,就能够有效地阻止犯罪分子的侵害行为,减少犯罪发生的可能性。

正当防卫制度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当人们知道自己在面对危险情况时可以合法地进行自卫和防卫,就会更加有勇气和信心,从而形成一种民众自发维护社会安宁的氛围。

正当防卫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如何界定“合理防卫”、“急迫防卫”等概念,涉及到人身和财产安全的边界问题,这需要法律界和司法界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界定。

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正当防卫的漏洞进行违法行为,为此,法律应当建立更加完善和细致的制度,对于滥用正当防卫进行惩戒。

正当防卫制度在法律适用、司法裁量等问题上也存在一些现实挑战。

在司法实践中,一些司法机关可能会存在对正当防卫法律适用的不规范和不一致性,这就需要司法工作者在适用正当防卫制度时要充分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依法评价和界定正当防卫的合理性。

在司法裁量中也需要充分尊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证每一个人都能在法律的保护下行使自卫和防卫权利。

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不仅是法律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和制度,也具有着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功能。

正当防卫法律案例辩论稿(3篇)

正当防卫法律案例辩论稿(3篇)

第1篇正方立论:小王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应予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一、案例背景小王,男,25岁,某公司职员。

一天晚上,小王下班回家途中,被三名陌生男子拦住,要求小王给钱。

小王不从,三名男子遂对小王进行殴打。

在挣扎过程中,小王掏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刺伤其中一名男子。

后经鉴定,该名男子受轻伤。

警方随后将小王抓获。

二、正方观点1. 小王的行为符合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

(1)存在不法侵害。

三名男子对小王进行殴打,侵犯了小王的人身权利,符合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

(2)防卫行为具有正当性。

小王在遭受不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掏出水果刀刺伤其中一名男子,符合正当防卫的必要性条件。

(3)防卫行为与侵害行为之间具有相当性。

小王在防卫过程中,刺伤的是其中一名男子,而非三人同时攻击,符合正当防卫的相当性条件。

2. 小王的行为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小王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应负刑事责任。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小王在防卫过程中,虽然造成不法侵害人轻伤,但考虑到不法侵害人的行为严重威胁小王的人身安全,防卫行为明显属于必要防卫,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三、反方观点1. 小王的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

(1)不法侵害行为尚未达到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

三名男子只是要求小王给钱,并未实施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小王的行为不符合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

(2)小王在防卫过程中,没有尽到合理限度。

小王在遭受殴打时,完全可以采取逃跑等非暴力手段进行自卫,而非使用水果刀刺伤不法侵害人。

2. 小王的行为应当受到法律制裁。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正当防卫的概念

正当防卫的概念

正当防卫的概念
正当防卫:
1、正当防卫是指某一方在遭遇另一方施加暴力时,采取必要的合理的
防卫行为以保护自己的人身和财产权的一种合法的防卫行为。

2、正当防卫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防卫暴力,这是指当受害者受到
了另一方的攻击时,他可以采取适当的防御措施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但是,这种防御行为控制在适当和必要的范围。

第二类为防卫财产,
这是指当某一方占有物时,他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自己的财产权,例如,在受到盗窃威胁时可以采取合理措施,但也要求该行为符合法
律规定。

第三类为防止损害,这是指在受害者受到另一方危害而导致
有潜在伤害时,他可以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以阻止受害者的损害。

3、进行正当防卫的行为时需要注意的几点。

首先,采取的行为必须合法,不能违反法律规定,如果犯下违法行为,将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其次,采取的行动必须要适当和必要,不能超出必要的范围,否则也
会遭到法律的惩罚。

最后,受害者在正当防卫的行为中也必须严格按
照法律的规定行事,否则,他的行为也将会遇到法律的限制。

4、正当防卫不仅是保护自己的人身和财产权,也是一种有道德、有礼
貌的行为。

它的宗旨在于不使事态进一步升级,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等。

浅析正当防卫制度

浅析正当防卫制度

浅析正当防卫制度正当防卫是指在没有其他办法保护自己的情况下,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采取适当的防卫措施,对侵害者进行必要的抵抗行为,并且不构成犯罪行为的一种特殊情形。

正当防卫制度在我国刑法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也保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正当防卫制度进行浅析,探讨其内涵、适用条件和相关法律规定等内容。

正当防卫的内涵。

正当防卫是指在面临非法侵害时,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采取适当的防卫措施,对侵害者进行必要的抵抗行为。

正当防卫是一种临时的紧急处置行为,是在侵害发生时即刻产生的,不可能在先见到将来的危险和恐惧的情况下作出的一种自卫行为。

正当防卫的行为应当符合正当防卫的条件,即在被侵害的情况下,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对侵害者进行抵抗的行为。

正当防卫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非法侵害者采取的一种合法的处置行为。

正当防卫的相关法律规定。

我国《刑法》对正当防卫制度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主要包括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和限制等内容。

根据《刑法》的规定,正当防卫的对象必须是正在实施非法侵害行为的人,即必须是正在对自己进行非法侵害的人。

正当防卫的行为必须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非法侵害者进行的抵抗行为。

正当防卫的损害程度和方式必须是合理的,即不能够超过必要的限度。

我国《刑法》还对正当防卫的限制进行了规定,即正当防卫不得以危害国家安全、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为目的。

正当防卫的实践意义。

正当防卫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维护国家的法律权威、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当防卫制度的实施,能够使公民充分行使自卫权,增强公民群众的安全感和保护感,提高社会的安全环境和法制意识,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法治国家。

我们要不断加强对正当防卫制度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自卫意识,增强社会的安全感和法治信任度。

正当防卫制度是我国刑法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它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也保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正当防卫法律案例辩论(3篇)

正当防卫法律案例辩论(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正当防卫案件频发,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种合法权利,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正当防卫案件的处理往往存在争议。

本案例以“张三防卫案”为例,探讨正当防卫的法律适用问题。

二、案情简介张三,男,25岁,某公司员工。

一天,张三下班回家途中,遇到邻居李四醉酒闹事,用酒瓶猛砸张三头部,张三受伤严重。

在挣扎过程中,张三捡起地上的石头,击打李四,致其死亡。

事后,张三被警方逮捕,以故意杀人罪被起诉。

三、辩论双方正方:张三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应免除刑事责任。

反方:张三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应追究刑事责任。

四、辩论过程(一)正方观点1. 张三面对李四的暴力攻击,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具有防卫意识。

2. 张三在防卫过程中,使用的石头是合法手段,没有超出必要限度。

3. 张三的防卫行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的规定,即“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二)反方观点1. 张三在防卫过程中,虽然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但李四醉酒状态下的攻击并未达到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

2. 张三在防卫过程中,使用的石头是致命武器,造成李四死亡,明显超出必要限度。

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四款的规定,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五、辩论总结1. 正方认为,张三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应免除刑事责任。

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的规定,以及张三在防卫过程中的防卫意识、防卫手段和防卫限度。

2. 反方认为,张三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应追究刑事责任。

主要依据是李四醉酒状态下的攻击并未达到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以及张三在防卫过程中使用的石头超出必要限度。

六、结论本案例中,张三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存在争议。

浅谈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及运用

浅谈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及运用

浅谈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及运用正当防卫是指在遭受他人非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他人或者国家利益,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以合法手段抵抗和制止侵害行为。

正当防卫是一种合法的自卫行为,是国家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是对于侵权行为的一种有效打击。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0条中对正当防卫作了相应的规定:“对正在侵害自己合法权益或者公共利益的人进行正当防卫的,属于正当防卫;对正在侵害自己的人进行过当防卫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可见,我国对正当防卫的规定是以保护自身权益,保护公共利益为出发点的。

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必须是正在进行侵害行为的人;二是防卫行为必须是对正在进行侵害的行为进行制止的必要行为;三是防卫行为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对于正在进行侵害行为的人进行正当防卫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即使因为防卫行为造成了对方的伤害,也不承担刑事责任。

而如果防卫行为超过了必要的限度,造成了严重后果,那么防卫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这就是过当防卫的概念。

正当防卫的规定并不仅仅适用于个人,对于国家、集体、单位来说也同样适用。

一个国家在遭受外部侵略的时候,进行自卫战争是属于正当防卫的范畴。

在中国古代,也有不少对于正当防卫的典型案例,例如《水浒传》中的武松杀嫂案。

武松受到嫂子的侵害,为了保护自己,采取了正当的防卫行为,最终获得了司法的支持。

这就是正当防卫制度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典型案例。

在日常生活中,正当防卫制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法律原则。

在面对突发的危险时,合理地采取正当防卫行为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对于正当防卫的概念并不太清晰,导致了一些误解和不当行为。

比如一些人在面对侵害行为时,采取了过度的防卫行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最终还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加强对于正当防卫的认识,理性地对待自卫行为,不得滥用正当防卫的权利。

在一些特殊的职业中,正当防卫的规定也是十分重要的。

浅析正当防卫制度

浅析正当防卫制度

浅析正当防卫制度
正当防卫制度是指在自卫的原则下,允许被害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行必要的防卫行为,以使犯罪人受到应有的制裁和惩罚,从而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正当防卫制度可分为自卫防卫和紧急防卫两种形式。

自卫防卫是指当个人或单位的生命、财产、人身安全等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采取必要的防卫措施所做出的行为;而紧急防卫是指在遭受危险情况,无法采取其他手段的情况下,采取合理及必要的行为进行防卫。

在正当防卫中,必须符合以下要求才能视为合法的防卫行为:
一、应当是必要的防卫行为
必要是指在保护自身权益的同时,采取的防卫行为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对犯罪人的伤害或不良影响。

因此,防卫行为一般应当是合理、适当、必要的。

可以根据犯罪性质、侵害程度、境况不利因素等情况综合考虑。

二、能够防卫合法权益
防卫行为必须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为目的,不得超过合法防卫的范围,不能将防卫行为过分扩大或作出无关合理防卫的行为。

三、不应超出必要限度
合理防卫应根据犯罪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尽可能地减少与犯罪人的接触和冲突,不应超出必要限度,不应采取过度防卫等行为。

四、不得过度防卫
过度防卫是指被害人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时使用极端的防卫手段,其过度与否主要关乎被害人行为是否合乎正当防卫性质的要求,如过度杀伤犯罪人,已属过度防卫,违反了正当防卫的原则。

总之,正当防卫制度是保护个人合法权益及社会公平正义不可或缺的一种制度。

在适用正当防卫的时候,应当注重其合理性、必要性与合理方式,以达到保障自身权益与维护社会安全的目的。

正当防卫 普法

正当防卫 普法

正当防卫普法一、啥是正当防卫呢?咱就说啊,生活里有时候会遇到一些紧急情况,有人突然对你动手动脚,想要伤害你。

这时候啊,你要是为了保护自己,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来反抗,这就可能是正当防卫啦。

比如说,有个小混混在街上突然要抢你的包,还想打你,你为了不让他得逞,把他推开或者用手里的东西挡一下,这就是很正常的自我保护行为,很可能就是正当防卫哦。

这就好比是你在自己的小城堡里,有人突然来搞破坏,你当然得奋起反抗保卫自己的领地呀。

不过呢,这可不是说你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哦。

二、正当防卫的界限在哪里呢?这可是个关键的事儿。

你不能说人家只是轻轻碰了你一下,你就抄起家伙把人家打得半死,这就过了。

正当防卫得是在必要的限度内。

要是对方只是想吓唬吓唬你,你却把人家弄成重伤,那可就不行喽。

就像两个人吵架,一方推了另一方一下,结果被推的那个人拿出刀来就捅,这就明显超了。

但是如果有人拿着刀真的要砍你,你要是有机会夺过刀来,在他还想继续行凶的时候给他一下,让他不能再伤害你,这就比较合理啦。

这就像是走平衡木,你得把握好那个度,不能太左也不能太右。

三、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咱说个真事儿。

有个姑娘晚上走夜路,突然有个男的要对她图谋不轨,姑娘很聪明,她就大声呼救,同时用手里的高跟鞋砸那个男的。

这个时候啊,姑娘的行为就是正当防卫。

她是在保护自己不受到侵害,而且她用高跟鞋砸人也没有超出必要的限度,毕竟面对的是一个可能会伤害她的坏人。

还有啊,在一些地方,有人看到小偷进了自己家,小偷要是还想动手反抗或者威胁主人,主人要是采取一些手段来制服小偷,这也是正当防卫呢。

不过要是小偷已经被制服了,你再上去狠狠揍他一顿,那就不对喽。

就像你抓住了一个小老鼠,它已经跑不掉了,你就不能再使劲折磨它啦。

四、为啥要了解正当防卫呢?咱了解正当防卫啊,这可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你想啊,要是有一天你真的遇到危险了,你知道自己怎么做是合法的,怎么做是不合法的,你心里就有底了。

而且啊,这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一种方式。

浅析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

浅析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

浅析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是指在面临无法回避的攻击和侵犯时,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而采取合法的防卫行为的一种制度。

正当防卫制度旨在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确保国家法律的公正实施。

本文将从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法律依据、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以及相关问题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法律依据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主要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所确认和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对于急于防卫不法侵害,危及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或者公共安全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也规定:对于正当防卫行为的人,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二、适用条件在我国,正当防卫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必须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的自卫行为;二是必须是急于防卫不法侵害,危及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或者公共安全的行为;三是必须是合理的防卫手段和防卫限度。

三、适用范围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适用范围相对广泛,包括对人身、财产和公共安全的防卫。

在面对他人的非法侵害时,如遭受袭击、抢夺、盗窃、抢劫等,人们可以采取正当防卫的自卫行为。

在面对公共安全受到侵害时,如火灾、交通事故等,人们也可以采取正当防卫的行为,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四、相关问题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正当防卫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在具体的案件处理中,对于正当防卫的认定还存在一定的模糊和争议,需要更加明确的标准和规定。

二是在一些情况下,存在着过度防卫或者防卫失当的情况,需要对这类行为进行严格的界定和规范。

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也需要加以规范和处理,如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正当防卫。

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公共利益,我国应当不断完善正当防卫制度,进一步明确其法律依据和适用条件,加强对正当防卫行为的法律保护和司法解释,规范正当防卫行为的限度和标准,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防卫意识,有效防范和减少过度防卫和防卫失当的情况发生。

简述正当防卫及其构成条件

简述正当防卫及其构成条件

简述正当防卫及其构成条件摘要:一、正当防卫的概念二、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1.非法侵害行为正在进行2.为了保护合法权益3.采取的手段适当4.合法权益受到威胁正文:正当防卫是法律允许公民在面临非法侵害时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正当防卫是被明确规定并受到保护的。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正当防卫的概念及其构成条件。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正当防卫是指在面临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合法权益,采取必要的手段对侵害行为进行反击的行为。

正当防卫旨在保护合法权益,使受到不法侵害的个人或团体免受进一步的伤害。

二、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1.非法侵害行为正在进行正当防卫必须针对的是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行为。

如果侵害行为已经结束,防卫行为就不再构成正当防卫。

此外,防卫行为必须针对现实的非法侵害,而非防卫人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侵害行为进行预防。

2.为了保护合法权益正当防卫的目的必须是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合法权益。

这里的合法权益包括生命权、身体权、财产权等。

如果防卫行为是出于报复或其他非法目的,就不能构成正当防卫。

3.采取的手段适当正当防卫必须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

所谓适当,是指防卫行为与被侵害的合法权益之间应该存在合理的比例关系。

例如,面对轻微的非法侵害,防卫行为不应过于激烈,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反之,面对严重的非法侵害,防卫行为可以更加激烈。

4.合法权益受到威胁正当防卫必须针对的是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行为,且合法权益受到威胁。

如果非法侵害行为尚未对合法权益造成实际损害,但已使合法权益受到现实威胁,防卫行为也可以构成正当防卫。

总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正当防卫是一项重要的合法权益保障制度。

只有在满足上述构成条件的情况下,防卫行为才能被认定为正当防卫,从而使防卫人免于承担法律责任。

正当防卫法律案例辩论题(3篇)

正当防卫法律案例辩论题(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社会矛盾的日益复杂,正当防卫案件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方法,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或者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

然而,正当防卫的边界与限制一直是法律界讨论的热点话题。

本文以“李某某防卫过当案”为例,探讨正当防卫的边界与限制。

二、辩论题正方观点:正当防卫不应有明确的边界和限制,只有在侵害行为正在进行时,防卫行为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反方观点:正当防卫应有明确的边界和限制,以防防卫过当,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三、正方观点阐述1. 正当防卫的立法宗旨是保护合法权益,不应受到边界和限制的束缚。

2. 正当防卫的认定应以侵害行为正在进行为前提,只要侵害行为存在,防卫行为就应得到法律的保护。

3. 明确的边界和限制可能导致不法侵害者在侵害行为发生前就停止侵害,从而无法保护合法权益。

4. 正当防卫的边界和限制应由司法机关根据具体案情进行判断,不宜在法律中明确规定。

四、反方观点阐述1. 正当防卫的边界和限制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防止防卫过当,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2. 法律明确正当防卫的边界和限制,有利于规范公民行为,减少社会矛盾。

3. 正当防卫的认定应以侵害行为正在进行为前提,但也要考虑到防卫行为的必要性和适度性。

4. 正当防卫的边界和限制应在法律中明确规定,以便司法机关在审理案件时有所依据。

五、辩论要点1. 正当防卫的立法宗旨与边界和限制的关系正方:正当防卫的立法宗旨是保护合法权益,不应受到边界和限制的束缚。

反方:正当防卫的立法宗旨与边界和限制并不矛盾,明确的边界和限制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合法权益。

2. 正当防卫的认定标准正方:正当防卫的认定应以侵害行为正在进行为前提,防卫行为就应得到法律的保护。

反方:正当防卫的认定应以侵害行为正在进行为前提,但也要考虑到防卫行为的必要性和适度性。

3. 正当防卫的边界和限制的必要性正方:明确的边界和限制可能导致不法侵害者在侵害行为发生前就停止侵害,从而无法保护合法权益。

正当防卫的例子通俗易懂

正当防卫的例子通俗易懂

正当防卫的例子通俗易懂
正当防卫是指在面临非法侵害或遭受威胁时,为了保护自己或
他人的合法权益而采取的合法防卫行为。

下面是一些通俗易懂的正
当防卫的例子:
1. 自卫防身,假设你正在夜间独自行走,突然有人持刀袭击你,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你可以使用适当的力量进行反击,以防止对
方继续攻击。

2. 家庭防卫,假设你的家中突然闯入了一名歹徒,他持有武器
并对你和你的家人构成威胁。

为了保护家人的生命安全,你可以采
取必要的措施,比如报警、拿起物品进行防卫或采取其他合法手段。

3. 保护他人,假设你目睹一名无辜的路人遭到暴力袭击,你可
以采取必要的行动来制止施暴者,以保护被害人的安全。

然而,你
的防卫行为应该是合理和适度的,不能超出必要的限度。

4. 财产防卫,假设你的住所遭到入室盗窃,当你发现盗贼正在
实施犯罪行为时,你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自己的财产,例如
报警、寻求邻居的帮助或者采取合理的手段阻止盗窃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正当防卫的行为必须符合以下几个原则,必要性原则(即使用的力量和手段必须是合理和必要的)、紧急性原则(即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可以采取防卫行为)、适度性原则(即防卫行为的力量和手段不得超过合理的限度)以及不主动原则(即不能主动寻找或制造防卫的理由)。

总之,正当防卫是在合法范围内采取的保护自己或他人安全的行为,但在实施时需要遵守法律规定和上述原则,以确保防卫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浅谈正当防卫

浅谈正当防卫

而非防卫意图。 通常预谋作为防卫挑拨案件 的情 节, 因为预谋的 卫人在实行 防卫 时关 于对 不法侵害人人 身或财产损害的主观认识 是 内容 反映 了这种伤害对方的犯罪意图,诱 发不法侵害便 是这种犯 限制在没有“明显超过必要 限度 造成重大损害 ” 的限度 内。只是规 罪意 图的体现。 定, 在客观上 明显超过必要 限度 造成重大损害 的, 要根据 防卫人行 ( 相互斗殴 三) 为 时对该客观情 况的罪过的心理态度追 究刑事责任 。这样不论认
其是其给对方造成 了较重的人身伤亡时 。随身携带 凶器 并不足 以 的认识和意志状况。 表 明行 为人 的主观意图。防卫意图的体现, 不是带 有凶器与否, 而 在防卫过当的情况下 ,防卫人对过 当结果的心理态度包括两 是其 凶器的动用, 即行 为人在什么情形下 动用携带 的凶器, 随身 类 : 是 一是非 罪过的心 理态度 , 强调这种情 况 , 有利于避 免司法实践 携带刀子,故意挑逗、 引诱对方进行不法侵 害 , 或者一遇轻微 的侵 中一 出现防卫过 当的 结果就追 究防卫人 的刑事责任 的不当做法 。 害, 便掏刀就捅 , 还是在 遇害 、 情况紧 急时, 被迫举 刀 自卫 ? 不同的 二是罪 过的心 理态度 , 具体 包括 直接故意 、 间接 故意、 疏忽大意 的 情况反 映了行为人不 同的主观 心理状态,在 最后一种情 形下动刀 过 失 和 过 于 自信 的 过 失 。 自卫才是 防卫人防卫意图的体现, 因此, 不能因随身携带 凶器而排 就防卫人实施防卫行 为的主观 内容 来考 察 , 是为了防卫 , 一 对 除其拥有正当防卫 的权利。 此 , 的学者将其称 为 防卫 目的, 的学者将 其称为防卫动机 : 有 有 二 ( 防卫挑拨 二) 是 为了制止 不法 侵害, 一 目的从实质上看 , 这 就是对不法侵 害人 的 防卫挑拨是故意挑逗、引诱对方进行 不法侵害而借 机对对方 人身或财产造成损害 , 因为只 有这样才 能制止其不法侵害行为 。在 进 行加 害的行 为。在 防卫挑拨 中, 在着一定 的不法侵害, 存 挑拨人 此 ,防卫 的 目的或动机与制止不法 侵害或对不法侵害人 的人 身或 也 实行 了所谓的正当防卫, 形式上符合正 当防卫 的客观条件 。正是 财产造成损害可 以在同一个防卫行为 中兼容 。 这种客 观表现上 的相似性,造成 了正 当防卫防卫意 图和防卫挑拨 那么 ,能否将后者理 解为是 以防卫行为 能够 阻止住不法侵 害 伤 害对方 的犯罪意图认定上的 困难 。解决这一 问题, 关键 是在查 明 行 为t 没有 明显超过 必要限度造成重大 损害 ” 为最低 点的一个 包 客观的预谋和挑逗 、 引诱行为有无的 同时, 更要注意 查 明行为 F的 括“ I 明显超过必 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 芷内的防卫人主观上的心理 这一主观 内容, 防卫挑拨不能构成正 当防卫 , 因为挑拨人故 意诱 态度 ?本文认为 , 是 完全可 以。因为这样无论如何都是有利于防卫 目 发不法侵害而借机加害于对方 ,主观上具有伤 害对方 的犯罪 意图 的或动 机的实现 的, 两者仍是完全一致 的。 而且法律也并没有对防

关于正当防卫的粗浅剖析

关于正当防卫的粗浅剖析

关于正当防卫的粗浅剖析正当防卫是指在自卫的情况下,合法地采取防卫行为,避免自身的受害或者减轻自身的损失。

正当防卫是在民法和刑法中都有相应的规定以及司法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正当防卫进行粗浅的剖析。

一、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正当防卫是指在保护自身或他人合法权益时,采取防卫行为,但如果其防卫行为超出了必要限度,则不属于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几点:1.进攻行为进攻行为是指他人对你人身、财产、荣誉等方面的直接威胁,包括使用暴力、威胁、诈骗等手段进行的行为。

只有在面临明显的攻击时才能采取正当防卫行为。

2.合法权益正当防卫是以保护自身或他人的合法权益为前提的。

合法权益包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名誉权等。

3.必要性在正当防卫中,必须具备必要性原则,即采取的防卫行为必须是必要的、合适的,且不能超过必要限度。

如果防卫行为超出必要限度,就不能构成正当防卫。

1.立即防卫原则正当防卫原则时间限制为立即,即必须在面临危险的瞬间采取防卫行为,不能过度耽误。

如果不及时采取防卫行为,将很难构成正当防卫。

2.自卫中断原则正当防卫是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情况下采取的防卫行为。

如果原告在进攻行为之后主动攻击袭击者,就不能构成正当防卫,而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正当防卫限度正当防卫必须适度,即采取适当的防卫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

如果防卫过度,将面临民事或刑事的法律责任。

三、正当防卫与国家安全的关系正当防卫与国家安全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如果个人在防卫自身权益的过程中,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将会被国家采取相应的行动,以维护国家安全。

因此,在运用正当防卫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涉及到对国家安全的威胁。

四、正当防卫的应用范围正当防卫在民事和刑事两个方面都有相应的规定和应用范围。

在民事案件中,正当防卫主要用于保护人身、财产、名誉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在刑事案件中,正当防卫限制更大,只有在面临袭击和攻击的情况下采取防卫,才能构成正当防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正当防卫浅谈正当防卫防卫是人类的自然属性。

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法律赋予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种重要权利和手段,其目的是鼓励公民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从而保障国家公共利益及公民的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本文通过对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具体内容,由此而提出关于正当防卫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运用的相关问题。

一、正当防卫的历史沿革和立法方向正当防卫队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社会秩序以及公民的合法权益都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从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方面来看,正当防卫这一法律措施是刑罚无法取代的。

从习俗到法律,从观念到学说,正当防卫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它萌生于复仇,蜕变于私刑,历史渊源一直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作为法律制度在刑法中地位的真正确立,是1791年的法国刑法典。

可以说,现代意义上的正当防卫制度,是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所鼓吹的天赋人权论的产物。

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是在总结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时期的司法实践经验基础上产生的,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根源。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草案第33次稿规定:“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979年颁布的《刑法》基本上保持了正当防卫条款的原貌,只是防卫过当“可以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修改为“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可见,立法的取向是逐渐放宽对正当防卫的限制。

二、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意义(一)正当防卫的概念刑法第20条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它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且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行为。

其主要特点是:1、主观上不具有危害社会的故意:2、客观上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了损害:3、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更对社会有益:4、法律规定了不负刑事责任。

从前允许运用私力救济受侵害的权利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时代的规则,现代法治国家中应该由国家机关根据法定程序来阻止侵害或解决冲突,个人运用私力来阻止侵害或解决冲突一般而言是不被允许的。

但是在侵害迫在眉睫而依靠国家机关来阻止或恢复来不及时或不可能时,不允许私人用用私力救济就不仅不能保护受侵害的权利,还将难以维持法律秩序。

正当防卫作为国家机关公力救济的补充,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

从正当防卫的法定概念和特征中我们可以看出正当防卫行为的目的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正当防卫的目的在正当防卫的概念中占有主导地位,它对于理解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的本质以及确定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的的正当防卫不是违法侵害,更不是对不法侵害人的惩罚,它具有正当防卫的性质,是一种有限度的防卫行为。

它充分说明了正当防卫行为仅仅是在合法权利被正在侵害或威胁之中的一种紧急情况下,为保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和其他合法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采取的紧急救济措施,是针对正在进行的步伐侵害的有利的反击。

正当防卫行为在客观上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了一定得人身或者财产的损害,因此具有犯罪的外在形式。

但是,正当防卫行为和违法范翠行为在性质上有着内在被指的区别。

我们只有明确正当防卫的目的,才能知晓正当防卫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和其他合法权利的本质,才能真正把握住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

(二)正当防卫的意义正当防卫制度的确立对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稳定社会秩序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是刑法中规定了正当防卫有利于鼓励人民群众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保护国家、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二是法律不仅允许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进行正当防卫,还允许为保护国家、公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而实行正当防卫,这就提倡了每个公民都要树立见义勇为、互相帮助的精神:三是刑法中规定正当防卫对于企图实施不法侵害行为的人也是一个警告,告诫他们法不可违、最不可犯,如果一意孤行,随时随地都会受到各方面的打击,从而有效的遏制和减少犯罪。

我国的正当防卫就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社会义务,这就是要求每个公民在国家、公共利益或者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都应当挺身而出,运用正当防卫的法律武器勇敢的同违法犯罪行为作坚强的斗争,切实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侵害,而不应该采取事不关己、明哲保身的逃避态度,特别是那些负有国家和人民利益使命的人,正当防卫是他们的一项法律义务。

三、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法律赋予每个人的正当防卫权利不可滥用,必须符合一定得条件。

在刑法理论上,必须同时具备五个条件:(一)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

1、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

对合法行为不能实施防卫。

2、不法侵害行为必须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假想的。

没有不法侵害,行为人误以为有不法侵害而实施所谓的防卫称为假想防卫。

假想防卫,则看行为人主观上有无罪过而确定行为人是否承担刑事责任。

3、不法侵害行为通常应是人的不法行为。

对于不法侵害的理解,刑法中并未给出明确的解释。

我们认为不法侵害的含义具有三方面的特征:1、侵害性。

侵害一词从意义上讲,“侵”的含义是侵入,接近,“害”的含义是上海,妨害。

侵害就是“侵入而损害”。

由此可见,侵害是一种具有积极攻击性,并有可能会造成损害的行为。

首先,不法侵害必须是一种行为,可以是自然人的行为,也可以使单位行为。

其次,这种行为必须具有社会危害性,这是正当防卫的本质特征,亦即它对法律所保护的合法权益的攻击,或者会产生一种使合法权益所受危害的状态,并达到一定得程度,才能成为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否则谈不上进行防卫的问题。

2、违法性。

从新旧刑法的有关条文看,刑法都涉及“不法侵害”一词,一定有其内在的特定含义,可以看出这一含义并不只限制触犯了刑事法律而应受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同时也应该包括于犯罪手段基本相同,但尚未触犯刑法的一般违法行为或虽然触犯刑法,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

许多学者都认为防卫行为是针对不法侵害行为实施的,而不法侵害行为,既包括一般的违法行为,也包括犯罪行为,法律没有规定无责任能力人具有侵害他人的权利,只是规定了无责任能力人不承担法律责任,法律的这一规定也说明无责任能力人可能会产生侵害他人的行为。

我个人认为,正当防卫的性质决定了它只能通过对不法侵害的人身或者造成一定损害的方法实现其目的。

3、可制止性。

“制止”从词义来讲有使其停止之意,可制止性就是致使不法侵害得以停止,或者有效的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或者减少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不法侵害的行为虽然可以使不作为的行为,但通常都是以积极作为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并且这种积极行为的行为往往带有暴力的或侵袭的性质,肯定带有一定得强度。

如果一个不法侵害的行为一经发生,危害后果随之造成,即使实行正当防卫也不能阻止危害后果的发生或者即使即地挽回损失。

这样的不法侵害没有可制止性,因而不能进行正当防卫。

同时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即使不再实行正当防卫,也不会再发生危害后果或者危害后果不再扩大,在这种时候,不法侵害虽然没有结果,危害结果也没有继续发生,如受害人已死亡,但犯罪分子仍继续加害,也已经失去了不法侵害的可制止性,因而就不能对之实施防卫行为。

(二)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正当防卫只能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实行。

所谓正在进行,是指不法侵害正处于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的进行状态。

1、对不法侵害的开始,我国理论和实践中均有较大争议,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①进入侵害现场说。

此说认为,侵害者进入侵害现场即为不法侵害已经开始。

②着手说。

此说认为,不法侵害行为的开始就是不法侵害的“着手”,正当防卫在不法侵害着手时进行的。

③直接面对危险说。

此说认为,不法侵害的开始应该是指合法权益已经直接面临不法侵害的侵害危险。

具体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不法侵害行为已经着手进行,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不法侵害:二是不法侵害的实行迫在眉睫,合法权益将要遭受不法侵害。

④综合说。

此说认为,一般应以不法侵害着手实施为不法侵害的开始,但在不法侵害的现实威胁已十分明显,不实行正当防卫就会立即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时,也应认为不法侵害已经开始。

以上四种观点,综合说是最为全面,最接近于正当防卫的立法宗旨,最有利于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

2、不法侵害尚未结束,应在实践中作具体分析,可以使不法侵害行为正在进行中,也可以是行为已经结束而其导致的危险状态尚在继续中,但正当防卫行为并不能将其排出,则应视为不法侵害已经结束。

正当防卫的结束,可以是不发侵害人自动停止或不可能继续进行,也可以是不法侵害已经既遂且不能挽回不法侵害造成的损失。

在不法侵害尚未开始前或结束后进行的防卫行为则是不适时的。

(三)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而不能及于于侵害行为无关的第三人。

如果对第三者实施,属于故意犯罪。

如果针对不法秦发人以外的第三人包括其亲友进行防卫,不仅不能达到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的目的,反而可能造成新的不法侵害。

(四)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防卫意图。

所谓防卫意图,是指防卫人意识不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为了保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而决意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心理状态。

因此,防卫意图又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对手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认识,即正当防卫的认识因素。

2、对于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决意,即正当防卫的意志因素。

然而我们应该注意,某些行为从形式上似乎符合正当防卫的客观条件,但由于主观上不具备防卫意图,因此,其行为不能视为正当防卫。

这种情况可以包括以下两种:1、防卫挑拨。

即是故意地挑逗对方进行不法侵害而借机加害于不法侵害人的行为。

它虽然存在着一定得不法侵害,挑拨人也实行了所谓正当防卫,形式上符合正当防卫的客观条件。

但由于该不法侵害是在挑拨人的挑逗下故意诱发的,其主观上具有犯罪意图而没有防卫意图,客观上实施了犯罪行为,因而是故意犯罪依法应该承担刑事责任。

2、互相斗殴。

是指参与者在主观上不法侵害故意地支配下,客观上实施的连续的互相侵害的行为。

在互相斗殴的情况下,由于行为人主观上没有防卫意图,其行为也不得视为正当防卫。

(五)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我们每一位公民在运用正当防卫这个法律武器的同时,也必须把握住正当防卫的界限,防止滥用法律赋予的权利,造成防卫过当。

根据新刑法第20条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是防卫过当。

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

因此我们应正确把握正当防卫的限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察:1、不法侵害的强度。

在确定必要限度时,首先需要确定不法侵害的强度。

所谓不法侵害的强度,是指行为的性质、行为对客体已经造成的损害结果的轻重以及造成这种损害结果的手段、工具的性质和打击部位等因素的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