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诗歌结构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诗歌结构手法(一)
所谓“诗歌结构",就是指诗人对作品内容得组织安排。体现在人、事、场景得布局,局部与整体得协调,首尾得照应,段落得过渡,线索得安排,详略虚实得设计,时空动静得调度等等。出题者常以“结构"为抓手,引导考生进入审美境界,体会诗人得匠心睿智。
诗歌整体结构得把握,既涉及诗歌写作得构思,又涉及诗歌即景抒情、由事转议等常见方法。如杜甫得《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瞧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全诗围绕“喜雨”展开,以春夜雨为特定对象,以“喜”字为贯穿前后得诗脉,层层叙写,虽不见一个“喜”字在诗中出现,但无处不显露了诗人得喜悦之情。又如杜甫得《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瞧又过,何日就是归年?”一二句写美景,三四句写乡愁,由景入情,结构分明、
诗歌常见得结构方式很多、下文例举并解析一些以“诗歌结构"为考点得实例,帮助同学们掌握相关知识,提高相关能力。
1、线索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就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就是李益诗友。
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2005江苏卷)
【分析】标题中得“闻风”二字就是全诗得“线索”,也就是理解全诗内涵得关键、首、颔两联写临风而思友、闻风而疑友来;颈联写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用意还就是写风;尾联入幌拂埃,也就是说风,就是遐想,期望风至寄思友之意、可见,全篇紧紧围绕“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过微风形象,表现诗人孤寂落寞得心情,抒发思念故人得情怀。
【答案】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琴上尘埃)。
2、照应:照应就是篇章间得伏笔照应,又叫呼应。一篇文章要有头有尾,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前面交待过得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得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这样,文章前后才能贯串,使读者容易掌握全文得脉络。
(1) 照应得作用。照应能使作品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2) 照应得种类。①首尾照应。开头与结尾得照应。②扣题照应。围绕主题反复照应、③伏笔照应、先设伏笔,后予交代得照应。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她我、物我对照得方式,来抒发自己或她人情感,如: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析】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苍州”与“关河梦"句相应,目得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得苍凉心情、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意万重"一词就是全诗得关键,“意万重"就是什么意思?您同意这种说法不?为什么?
【析】此题要求我们理解全诗得关键,并对之作评价、一共三问,第一问就是为答后两问服务得,因此只要理解了“意万重"得内涵,后两问就容易多了。从题目与诗中景物来判断,诗人得“意万重”就就是说不完、道不尽得愁绪。
参考答案:“意万重"就就是指诗人心中说不完、道不尽得愁绪。同意这种说法。“见秋风”起“作家书”之念,“作家书”又起“意万重",正就是“意万重”,欲说还休,所以在家书中“说不尽”,怕“说不尽”方才引发“临行又开封”。可见诗中得一切内容都就是由“意万重”引起得,诗人复杂得思想感情变化也就是由“意万重”造成得。再如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得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得“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得“送"字。
杜甫《倦夜》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莹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这首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写景通过对秋夜里得绿竹、庭院、野月、重露、稀星、暗飞得萤、水宿得鸟等一系列意象得描绘,写出了月出到月落得过程,勾画出一幅清凉月夜意境图。六句无一“倦”字,但所写意象均“照应"诗题中得“倦",我们从中瞧到诗人一夜不曾合眼,突出了诗题得“倦夜”意。诗人为什么“倦夜”呢?原因就是“万事干戈里”,使得诗人“空悲清夜徂"。诗构造得意境与抒发得议论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局动荡不安得担忧,对国家与人民命运得深切关注。
3、过渡
浣溪沙(晏殊)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栏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金多。
请说说“一霎好风生翠幕"这句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分析】此小令实际就是宝贵者得人生叹息—-时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难留。而词人得情感就是通过一组景物意象传达得、仔细分析:上片写得就是“重帘"之外得景,诉诸“视觉”;下片笔触转到“重帘”以内,诉诸“听觉”。这儿得“转”,正就是由“一霎好风生翠幕”完成得,“好风入幕”,便就是一个巧妙得“过渡”。
秋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得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得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就是如何营造意境得。
【分析】一个“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得凄凉-—这似乎不就是考“诗歌结构"。但我们要回答第二问,就必须注意到:正就是由“凉”这个字,诗人将笔触从“床上之月”巧妙自然地过渡到“梧桐缺处”得“天上之月”,让“梧桐”、“月影”进入画面与“凉床”组合,共同渲染愁情,从而营造出孤寂得意境。
5、铺垫
铺垫就是以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主要情节得准备或高潮到来前作气氛酝酿。必要得铺垫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得兴趣、注意与情感上得期待,使读者得注意力随情节得发展而延伸、比如杜牧得《山行》,描绘得就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得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与谐统一得画面。这些景物不就是并列地处于同等地位,而就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得,前三句就是宾,第四句就是子就是主,前三句就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与烘托作用得。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