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言文翻译技巧六字诀:对、换、留、删、补、调。
1.“对”,即对译。文言文中单音词较多,翻译时要把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双音词。
例:①“学而时习之”(《论语》)中的“学”可对译为“学习”,“习”可对译为“温习”;②“一狼径去”(《狼》)中“径去”可对译为“径直离去。”
当然,有的文言文单音词在现代汉语中有多个双音词,对译时要注意根据语境选择使用。2.“换”,即替换。
一种情况是文言文中有些单音词不能对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双音词时,就要换上一个确切的词来翻译。
例:“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中的“薄”,译为“迫近”;“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幼时记趣》)中的“明”,译为“眼力”。
另一种情况就是要把通假字换成本字。文言文中,有时要用同音字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这叫做古字通假。通假,就是通用、借用的意思。在翻译时,先要换成本字,再作解释。
例:《核舟记》中“诎右臂支船”一句中的“诎”同“屈”,“屈”是本字,意思是弯曲;“左手倚一衡木”中“衡”同“横”,“横”是本字。
3.“留”,即保留,有的文言文词语不用翻译。古今词义相同的词语,如“山、水、牛、羊”等,人名、地名、朝代名、年号、官名、书名、器物名、度量衡单位等,都可以保留在译文中。
4.“删”,即删除不译,指的是有些文言文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翻译时可以删去不译。
例:“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中的“夫”是句首发语词,只起引发议论的作用;“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中的“之”,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也可删去不译;
另外,如“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中的“云”是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不用翻译。
5.“补”,即补充。
一种情况是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直接放在动词或名词前,不用量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把量词补充进去。
例:“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应译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根抚尺罢了”。
另一种情况是指文言文中省略句子成分的现象,翻译时要补充完整,有以下4种情况:
(1)省主语。例《桃花源记》中有这样一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在“具答之”前省略了主语“渔人”,在“便要还家”之前省略了“村人”,翻译时要增补进去。
(2)省略介词或介词宾语。
例:“放之山下”(《黔之驴》)的意思是“把它放到山下”,可见原句中省略了“于”(应为“放之于山下”),“于”译为“到”。再如“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句中省略了介词“以”的宾语“之”,可译为‘此”,“这”,指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省略动词的宾语。例如上文提到的“便要还家”一句,动词“要”同“邀”,其后省
略了宾语“渔人”。
(4)省略动词谓语。如《登泰山记》中“极天云一线异色”,省略了“呈”,即为“极天
云呈一线异色”,可译为“呈现”。总之,这些省略成分在翻译时一定要充实完整。6.“调”,即调整,文言文有和现代汉语的语序、词序不同的,翻译时要对原文语序进行调整,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二、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句子流畅,再行搁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