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有分寸感

合集下载

领导干部的度量衡

领导干部的度量衡

领导干部的度量衡作者:张文雄来源:《新湘评论·下半月》2016年第02期度量衡,是我国古代计量物体长短、容积、轻重的一种标准和规范。

常言“度量衡里品人生”。

人生在世,也须臾脱不了要遵循一定的标准、规范和法则,尤其作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更需要科学把握“度量衡”。

度,即尺度。

孟子言“度然后知长短”,孔子称赞水的智慧说“盈不求概,似度”。

领导干部讲“度”,关键是把握好事物变化的火候、界限,明规矩、知进退,应“进”之处敢于突破、跨越提升,该“退”之时处事有度、讲究分寸。

要追求高度。

陈云同志讲,“政治可以使我们放开眼界,放大胸襟,可以使我们去掉一些小气,少一些伤感。

”政治上清醒坚定,站得高、看得远、立得定,这是衡量领导干部的首要尺度。

领导干部有了政治高度,才能辨清大是大非,把牢正确方向,坚定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才能跳出一时、一地、一己之局限,胸怀全局、站高望远,以系统和战略思维谋大局、观大势、抓大事,做到“登泰山而小天下”“以百姓心为心”。

要涵养气度。

明代学者官员吕坤在《呻吟语》中写道,“学者大病痛,只是器度小”。

对领导干部来说,气度大,格局才大。

如果一肚子小九九、满脑袋小算盘,干事创业就难免因小失大、因私废公。

领导干部的气度从哪里来?关键在于行大道、守大义、怀大德,跳出“小圈子”“小兄弟”“小场合”“小家庭”等小格局的羁绊,多些浩然之气。

果如是,则不为人情所累,不为私利所惑,不为小节所迷,臻于“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境界。

要修炼风度。

风度体现于人的慎微举止,既可以影响单位小氛围,也可以辐射周围大环境。

领导干部有无风度、风度如何,关系一个地方和单位的风气转变。

这就好比古人讲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领导干部树立标杆意识,注重锤炼豁达明朗、与人为善、谦恭有礼、廉洁奉公的风度,就会激荡出感人、服人、率人、化人的官德“向心力”。

要敬畏法度。

手中掌尺度,心中有规范

手中掌尺度,心中有规范

手中掌尺度,心中有规范古语有云:“德如深山幽兰,不言自芳;欲似长堤蝼蚁,无孔不入。

”党员领导干部要掌握好手中的权利尺度,必须牢固树立自律意识、慎独意识、党性意识和为民意识,真正做到心中有规范。

一是牢固树立自律意识,提高防腐拒变能力。

党员干部的腐化堕落,都是缘于放松了自警自律。

李春城事件告诫我们,必须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在是非面前有辩别能力,在诱惑面前有自控能力,不以利小而贪之,不以贿小而受之。

要从自身做起,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带头弘扬清风正气,带头建设廉政文化,带头惩治贪污腐败,树立起党风廉政建设的标杆和榜样。

二是牢固树立慎独意识,提高务实廉政能力。

贺国强同志曾经接受采访说:“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

”能不能“慎独”,是检验党员干部自觉性、自制力和意志力强不强的重要标志。

所谓“毛毛细雨湿衣裳,点点私心毁名节”,四川李春城事件为我们各级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

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我规范和约束,切实做到“慎独”,始终保持清清白白的共产党人本色。

三是牢固树立党性意识,提高责任奉献能力。

我们要强化党性意识,努力提高敬业奉献能力,自觉实践“让民得实惠,让党得民心”的理念,以自身的良好行为,展示组工干部新风貌。

我们还要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技能,严格执行党的各项规章制度,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己任,以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的综合理念服务于群众,为组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四是牢固树立为民意识,提高服务执政能力。

集体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任何违背政策法规,侵犯百姓权益者,必将付出代价。

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要避免走错路。

识时务清廉政务,通人情不徇私情。

作为组工干部,我们更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指导自身行为,以严谨端正的态度约束自己,真心实意为民分忧,踏踏实实为民办事,努力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干部,做一个让百姓赞颂的干部,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对自己负责的干部,真正做到“纲有形,行有度,手中掌尺度,心中有规范。

与领导相处的三个分寸

与领导相处的三个分寸

与领导相处的三个分寸
与领导相处时需要注意三个分寸,分别是:
1. 分寸明确。

在与领导交往中,需要明确自己的身份和角色,不可越位行事,遵守职业道德和工作规范,保持恰当的距离感,避免过度交际和过度亲近。

2. 分寸适度。

与领导交往需要适度,要注重尊重和谦虚,保持与领导平等的态度,不凌驾于人,不夸张吹嘘,不攀比居高,同时也不矮化自己,要讲求言行适度,不过于随便自便。

3. 分寸得当。

与领导相处需要得当,能够把握好时机和场合,避免在错误的时间、地点和方式上给领导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麻烦,应提前了解好领导的情况、喜好和意图,对所表现出来的纪律意识与精神风貌等方面必须达到符合领导期望和工作需求的要求。

卓越领导如何把握管理尺度

卓越领导如何把握管理尺度

卓越领导如何把握管理尺度2012-6-20 13:23:34作为一个领导,要掌握苛责和感情输入的良好运用。

苛责过分,下属认为你不近人情,缺乏理解,从而产生逆反心理,消极怠工,不愿干出成绩;感情输入过分,会使我显得比较软弱,缺乏应有的威慑力,下属也会对你的命令或批示执行不力,甚至是置若罔闻。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握这个尺度呢?1.赞扬要简短,不要说起来不停,那样就会失去赞扬的应有作用;2.地位和交流同等重要,整天板着面孔并不能增加你的领导魅力;3.某些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就尽量自己去完成,不要总是麻烦你的下属;4.要记住赞扬是必要而且有效的。

哪怕是下属只是有了一点小小的进步,也不要忘记对他表示你的赞扬和认可;5.工作之余,下属们难免会聊上几句,谈论一会儿大家关心的问题,你也可以参加,但不要忘记你是领导者,这样的“小型座谈会”应该由你首先决定在恰当的时候结束;6.要成为言出必行,言而有信的领导,这样的领导者更容易产生威慑力。

制定的规章制度,一经形成并得到下属的认可就应产生效力,无论是谁,都该按制度办事。

当然,你自己应当首先遵守;7.给下属以惊喜。

你可以在大家都想不到的时刻请大家吃顿饭,为某个下属开个生日聚会,甚至以私人身份突然敲开下属的家门。

但注意这些行动不要过多过滥,否则下属会以为你这是在刻意收买人心;8.不要因为两次类似的失误而完全否定个别下属的能力,大家都有过犯错误的经历,而且相同的错误并非不会再犯第二次。

时机允许的情况下,你可以把任务交给他一个人去完成,这样他会更加谨慎小心地完成这项他认为来之不易的工作。

你交给下属去完成的工作非常多,你也不可能有精力一一过问,所以其完成的结果往往并不能与你预想的相一致,遇到这种情况,不要只是一味地对下属大加责难。

只要事有所成而没有搞砸,那么你就有必要进行赞赏。

随着信息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变得更加纷繁复杂,信息巨增导致领导工作量倍增,各级领导者尤其较高层次的领导者,必须学会正确授权,减轻人力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使得组织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领导干部要有分寸感

领导干部要有分寸感

领导干部要有分寸感摘要:党政领导干部在推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分寸感就体现在“烹小鲜”的境界。

无为而无不为。

“烹小鲜”,最讲究拿捏分寸、掌握火候。

操之过急则夹生,松弛懈怠则煳锅。

关键词:分寸感、“精准”、扶贫分寸,是一个度量单位,挪至社会人生,就是处事有“度”。

大千世界,任何事物都离不开“分寸”二字。

楚国宋玉称赞东邻之女的美,“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诚如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所说,“美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协调和适中。

”在唐朝大诗人贾岛有“推敲”的典故,众多“一字师”的趣事,说的都是一字欠妥,顿失色彩;一字传神,则化腐朽为神奇,有画龙点睛,点石成金之妙。

三毛曾说“朋友之间,分寸不可差失。

”大文豪辛弃疾就曾经说过:“物无美恶,过则成灾”。

老子也说:“治大国,若烹小鲜。

”作为普通人要有分寸感,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周围人相处,不越轨,不逾矩,自己舒心,别人也快乐。

作为党政领导干部手中握有一定的权力和资源,容易成为被拉拢的对象,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就搞了“一言堂”、“家长制”,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要严格把握火候,需要有分寸感。

“治大国,若烹小鲜。

”党政领导干部在推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分寸感就体现在“烹小鲜”的境界。

无为而无不为。

“烹小鲜”,最讲究拿捏分寸、掌握火候。

操之过急则夹生,松弛懈怠则煳锅。

真是急不得,也等不得,更是催不得。

否则就会出现事与愿违,“好心办错事”的现象。

例如扶贫,面临的形势是时间紧,任务重,今年“中考”,明年“高考”,2020年就得毕业。

在产业扶贫中有些产业规划虽然得到了贯彻实施,但却“朝令夕改”,令政府的威信大打折扣。

比如媒体报道的临汾蒲县强令农户“限期卖羊”事件,两年前下发的“红头文件”以致富为名,鼓励农民养羊,不到两年,又以环保为名,要求农民“卖羊”。

尽管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来看,出发点都是一个很正当的理由,但是两个政策之间的落差,还是显得在折腾老百姓。

既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也牺牲了政府的公信力。

上司相处的分寸

上司相处的分寸

上司相处的分寸上司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他们的工作职责是指导和管理下属,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和建议。

因此,上司与下属之间的关系良好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团队的凝聚力。

而上司相处的分寸,则是维持这种关系良好的关键。

首先,上司应保持一定的亲和力。

亲和力体现为上司应与下属保持一定的距离感的同时,又能够给下属带来一种信任的感觉。

上司应该关注下属的生活和工作需求,适时关心他们的学习、成长和工作情况。

在交流上,上司需要注意语气和表情,尽可能地用措辞温和且深入易懂的方式,指导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

其次,上司应该明确权责边界。

虽然上司有着指导和管理下属的职责,但对于下属的私人生活和个人隐私,应该保持一定的尊重和保护。

在工作方面,上司需要明确每位下属的任务和职责,让他们清楚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需要设立一个良好的反馈机制,鼓励下属提供意见和反馈信息,让他们有足够的空间和信心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三,上司应该做一个好榜样。

作为团队的领导者,上司的言行举止会给下属带来深刻的印象。

因此,上司应该做好自己的表率,展现出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能力。

在工作中,上司应该以身作则,让下属可以跟随。

对于下属的行为和言论,上司也需要对其进行审查和规范,防止出现影响团队和企业形象的行为。

最后,上司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团队的成功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因此,上司应该在工作中注重人性化管理,鼓励团队成员发掘潜力,发挥优势。

在工作方面,上司可以通过激励措施、奖惩机制等方式,让下属在工作中参与进来,感受到团队合作的乐趣和收获。

总之,上司相处的分寸,是指导和管理下属必须遵循的原则。

上司应该在处理下属之间的关系时,做到亲和有距,明确权责边界,做好榜样,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只有这样,才能使上司和下属之间的关系良好,激发出下属的工作潜力和热情,进而让企业取得更好的发展。

正职要宽容大度

正职要宽容大度

正职要宽容大度,副职要积极主动领导班子中的正职和副职,是同一目标下的两种不同角色。

副职与正职的关系好比舞台上的配角与主角,都是戏中不可缺少的角色。

配角的作用在于配合和衬托好主角,恰似绿叶扶红花。

副职与正职关系处理得和谐、融洽,单位、部门的工作就开展顺利,就容易取得成绩;反之,则会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处理好正副职关系,正职要宽容大度,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领导而不诱导。

首先,正职要摆正自己的领导位置,对副职的领导不同于一般员工的领导,要与副职常沟通,以诚相见,使副职能把握住正职的工作思路、工作原则,利于工作的全面推进。

其次,要坚持正确的领导原则,要充分相信和依靠副职。

在一般情况下,属于副职职权范围内的事,正职不要随意干预和插手,副职已经决定的事,只要基本上正确,就不要轻易改变副职原来的决定,更不要越过副职直接去处理应由副职处理的一般性事务。

最后,要充分尊重副职,对副职要以理相待、平等相处,不要处处以领导者自居,更不能以势压人。

如果副职工作出现偏差,正职就要予以及时纠正,以防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但一定要注意场合、时间和地点。

二是爱护不袒护。

爱护副职是调动副职工作积极性的最佳选择,也是增加部门团结、产生凝聚力、创造力的源泉。

工作上爱护就是对副职前途的倾心,培养和帮助他们进步,符合提拔、重用条件的要及时向公司领导推荐或重用,使之在工作上早成熟,绝不能担心副职对自己未来形成威胁而不重用副职,甚至压制副职的成长。

既要使用,又要培养。

副职如果有缺点或错误,正职要从团结的意愿出发,帮助他们改正,而不是爱护关心副职就一味地袒护副职的缺点和毛病,更不能姑息迁就。

正职只有爱护副职的成长、关心副职的工作,又不袒护副职的缺点和错误,副职才能心情愉悦地工作,进而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激发工作潜力的最大化。

三是果敢决断而不独断,防止“家长”作风。

在工作中,正职主持决策,要当好“班长”,防止个人独断,做到既言之、则听之、再思之,择其优者而从,统一思想而决,以保证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要广开言路,善于倾听不同意见,保证副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讨论问题,克服主观主义思想;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敢于果敢拍板,避免强行决策;要通过对多方信息的分析,利弊得失的论证,现实情况的观测,达到统一思想、提升高度的认识,才有利于发挥领导班子同担风险、齐心协力提高决策成功率的作用。

官场上如何与领导相处

官场上如何与领导相处

官场上如何与领导相处在官场中,与领导相处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

良好的与领导打交道的能力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增进合作关系,争取更多机会和发展空间。

下面将介绍一些与领导相处的关键点。

首先,对待领导要保持尊重和礼貌。

无论领导的地位和级别如何,我们都应该尊重他们的权威和职位。

无论在工作场所还是私下,我们要始终保持礼貌,不用言辞或态度对领导不敬。

这是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

其次,与领导相处时要善于倾听。

领导往往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我们来说非常宝贵。

与领导交流时要积极倾听他们的意见,从他们的经验中学习并吸取。

同时,我们也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但要注意用适当的方式进行,不要过于冲动或与领导争执。

另外,与领导相处也需要展示出自己的实力和才华。

领导通常会赏识有能力的人,并愿意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因此,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勇于接受挑战,并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价值。

此外,与领导相处时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及时向领导报告工作进展,并寻求他们的意见和指导。

与领导保持良好的沟通,有助于减少误解和纠纷,增进合作关系。

最后,要善于处理与领导的关系。

官场中领导的地位和权力往往变化无常。

我们要能够灵活应对不同领导带来的变化,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不偏袒也不拉帮结派。

与领导相处时要做到公正公平,注重团队合作,不图私利。

总之,在官场上与领导相处需要我们保持尊重和礼貌,善于倾听,展示自己的实力和才华,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以及善于处理与领导的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与领导合作,为个人和组织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官场上如何与领导相处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艺术。

一个人能否与领导和谐相处,一方面取决于个人的自身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对领导的了解和适应。

以下将继续探讨在官场中如何与领导相处的相关内容。

首先,要与领导相处,首要的一点就是要了解领导的性格和工作风格。

不同的领导有着不同的个性和喜好,只有准确把握这些,才能更好地与领导合作。

与领导说话要把握的四个分寸

与领导说话要把握的四个分寸

与领导说话要把握的四个分寸
领导和人打交道时,往往需要把握一定的分寸。

只有把握得当,才能做到以礼相待,避免尴尬的误解。

这是面对领导的公职人员需要学会的技能。

第一,应该对领导表示尊重。

不仅要注意举止礼仪,还应该表达出自己的谦逊和敬意。

语言的选择以恭敬的称谓开头,语气不轻描淡写,不能在领导面前夸夸其谈。

第二,在谈话中要保持有好的节奏感,避免出现多糟糕的内容。

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在领导讲完之后再表达。

在听领导说话时要认真聆听,弄清楚对方的意思,以免误解。

第三,真诚地谦让,避免冒犯领导。

不能与领导争论,即使自己有确切的理由,也要表达出客气的态度,带着有礼的心态来谈话。

第四,要善于应变,以严格的自律素养自己。

即使对方的语言态度不太好,也不能当面反击,可以在意见得到认可之后提出请求和建议,使对方改变如果发现其他人的言行有问题,也不要外传,可以直接和领导沟通。

总之,希望自己在面对领导时,能够把握这四点分寸,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公职人员,为国家、社会多做贡献。

中层干部处理与分管领导关系-应当把握好这四点

中层干部处理与分管领导关系-应当把握好这四点

中层干部处理与分管领导关系应当把握好这四点比较而言,中层干部与分管领导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微妙性。

尽管领导班子所有成员都是中层干部的领导,但在实际工作中,中层干部与分管领导的关系更直接、更重要,工作、心理、感情互动更多更强,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层干部只是在接受分管领导的领导。

但是,中层干部还要面对正职和其他副职领导,处理与分管领导的关系时还要受其他各种领导关系的制约。

这决定了中层干部要处理好与分管领导的关系影响因素很多,难度很大,分寸感很强。

以下建议可作参考。

一、工作上“跟”得紧一些,让分管领导感到得力按照现在的用人方式.中层干部与分管领导之间是事先给定的关系,而不是相互选择的关系,是一种典型的“先结婚后恋爱”的工作关系。

这种工作关系基础容易造成一种很尴尬的状况,即分管领导不一定是中层干部期待的领导,中层干部不一定是分管领导中意的下级。

但一旦形成分管与被分管的直接工作关系,二者就成了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责任共同体,就必须在共同的工作职责下积极自觉地抑制和抛弃角色期待上的差距,加强心理和工作方式的调适,以求相互接受和适应,同心协力,卓有成效地完成组织确定的工作目标。

中层干部作为下级,从职责和职级的角度考虑,在这种相互关系的适应和磨合过程中,应该更加体现出主动性和自觉性,明确相互关系中从属的主调增强配合意识。

可是,不少中层干部往往以对待分管领导的主观态度来对待分管领导安排的工作,导致对分管领导的工作意图领会不深、工作方略配合不到位、工作目标执行不力、工作风格适应不够。

具体表现有三:一是不及。

在素质能力上不注意自我提升,工作节奏上不注意自我提速,令分管领导有恨铁不成钢之感。

二是不契。

思考方式和为人处世方式相悖,不是主动调适,而是我行我素,令分管领导无奈。

三是不服。

对分管领导的方方面面或主要方面不认同,工作上或抵制,或敷衍拖延,或撒手不管,令分管领导生怨。

出现这些状况,原因并非全在中层干部,但中层干部职责定位不准、工作态度不积极是重要因素。

北京公开遴选公务员:热点写作素材之年轻干部需有“三分”意识

北京公开遴选公务员:热点写作素材之年轻干部需有“三分”意识

北京公开遴选公务员:热点写作素材之年轻干部需有“三分”意识北京公选遴选互动交流群:336245262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对于参加北京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的考生来说,需要详细的了解公选的相关信息,中公教育的专家老师特别为大家归纳各种国家公务员遴选相关资料,大家及时吸收,预祝所有参加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的同学马到成功!更多北京公选考试备考资料,请点击公选考试网。

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如何让年轻干部成为一名好干部,需要在“分担、分寸、分心”上下功夫。

分担,这是人生最需学会的词。

年轻干部学会分担,需要把握“两重”。

首先是重“三界”,即开阔的眼界、崇高的境界而不随意越界。

眼界决定境界。

通过工作、生活、思想、理论、涵养等各方面的积累,让自己想得更深、看得更远、理解更透;注重严格要求自我,慎独慎微慎权慎欲,真正做到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其次是重“三烧”,即青春的“燃烧”、思考的“串烧”而不自我“发烧”。

心态决定状态。

通过有节奏、有计划地“燃烧”青春,让人生丝丝入扣、有条不紊;学会把工作串起来思考,不简单地就事论事、见子打子,而是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生活里不骄傲自满,坚持低调做人、高标做事,让自己一次比一次优秀。

分寸,这是人生最需把握的词。

分寸的含义就是“度”,就是要在思想上、工作中、生活里做到张弛有度、拿捏得当、进退有方。

如何把握好这个“度”,需要年轻干部做到“三问”。

首先是扪心自问。

反问自己的人生是否为未来做好准备,反问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否尽心尽责,反问自己的人际关系是否和睦融洽,通过不断自我反省,找出自身差距。

其次是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要放下自命清高的心态和自以为是的面子观念,虚心向学识、学历、经历不如自己的人学习请教,弥补自身不足。

再次是灵魂叩问。

要以更广阔的视野审视自我,深入查找自身思想深层根源,更直观、全面、清晰地认识自己。

分心,这是人生最需避免的词。

“领导秀”的分寸把握

“领导秀”的分寸把握

“领导秀”的分寸把握作者:暂无来源:《廉政瞭望》 2011年第1期◎文_刘戈当领导的,很难不面对各种匿名举报。

但武汉市交管局政委、三级警监王斌竟被群众举报作秀,这恐怕他做梦也想不到。

某日,在湖北当地报纸上,刊登了王政委慰问值班交警的大幅照片。

照片下面配发的说明文字为:“×月×日下午,武汉市交管局政委、三级警监王斌率机关民警来到马路上,为坚守在骄阳酷暑中维护城市交通秩序、疏导人车通行的一线交警换休。

当看到民警黑黝黝的脸上大汗淋漓时,他心痛地取出毛巾为他们擦去汗水。

”如此声情并茂的描述引发了内部同事举报的热情,于是把举报信发在了网上。

这名自称交警的人士爆料称,当天武汉市地面温度接近50℃,民警却在烈日下等待了半个小时。

然后政委来了,10 个民警排着队让政委擦汗,随同记者一通狂拍。

举报者强调指出,一条毛巾竟通通擦了10个人!网上举报引发了好事者的极大兴趣,有人搜集了王政委近年来的工作照,放在一起就有了编辑效应,因他常年在各种场合慰问广大干部群众,于是获赠网络绰号“慰问帝”。

王政委显得有点冤。

作为交管局政委,慰问干部职工显然是他的本职工作之一,他的失误之处是慰问的形式太做作了,而且重复强调这一做作形式,太显拙劣。

同样的道理,安徽阜阳一户受灾的农家,接连接受了七次从县到省再到中央领导的探视,每次探视,都伴随有电视台的高调拍摄,并在电视中播出。

因此被“誉”之为“影视基地”。

这也暴露了领导们缺乏“接地气”的切实调查、诚心深入。

哪个领导在公众或者媒体面前的言行没有秀的成分呢?所谓“秀”就是意识到别人的目光和镜头的存在,带有一点刻意的成分。

但是,只要真正发自内心,行为就自然得体,不会显得生硬。

秀自内心,人们就不会把这样的表现指责为“作”出来的。

王政委懂得通过媒体展示自己的工作,但分寸感不足,专业的说法是“戏过了”。

没有这个戏过了的镜头,王政委的此次慰问依然会像曾经发生过的多次慰问那样被读者看到并翻过,不至于招来一通未曾预料的奚落。

领导说话办事要讲究分寸 1

领导说话办事要讲究分寸 1

领导说话办事要讲究分寸做一个什么样的领导,才能赢得群众的叫好声,自然有许多标准,但是有一条不可以违背,这就是——实干!什么叫实干?就是领导凭借自己个人的能力、团队精神,带领大家做出成效来,而不是说话办事不讲究分寸,随处大话连篇、求利贪名。

因此,在领导学中有这样一句话:“你心中有什么样的分寸,就能做出什么样的事,”领导说话办事是一门艺术,其中学问非常多“用权”、“说话”、“做事”是构成领导能力的三大要素,因取之不同,用之不同,就直接区分出优劣高低来。

用权法则在于“果敢”、“弹性”、“执行”三项,即说话办事要果敢,在果敢中见力度,同时又在执行中要有弹性。

在处理工作关系时,特别在个别人打交道时,要能用恰当的说话艺术协调好关系,激励出部下的工作热情。

用人要准,不能凭自已的私心用那些只会讨好奉迎自已的人,否则这些人就会毁掉你的威信和事业。

打造自已的领导品牌;领导品牌是无形资产,它依赖于自己的能力与大家的信任。

目录领导用权:果断、弹性、执行领导用人:一个顶五个人的事领导用语:高调与低调结合领导决策:拿出手来就能见成效领导协调:从根子上下手说话有尺度,交往讲分寸,办事讲策略,行为有节制,别人就很容易接纳尔,帮助你,尊重你,满足你的愿望。

领导者获得社会认同、上司赏识、下属拥戴、同事喜欢、朋友帮助和恋人敬爱的最恰当的说话尺度和适合的办事分寸。

说话不知深浅,办事不讲方圆,历来是领导者的大忌。

有些领导者看似愚钝鲁拙,实际上却是心底透亮;而有些领导表面上精明灵巧,骨子里却糊涂透顶。

富于魅力的领导者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法力,有的只是行为得体、言谈到位、说话办事善于把握分寸与尺度。

俗话说树大招风,领导者身居高位,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在众人的注视之下,别人总是通过你说话办事的方式来揣摩你、评价你。

因此,作为领导者,不可不小心谨慎,注意自己的言行。

说话不知深浅,办事不讲方圆,历来是领导者的大忌。

领导者由于其特殊的身份,最容易养成自以为是的毛病。

体制内分寸感十足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体制内分寸感十足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体制内分寸感十足的批评与自我批评1、工作抓落实不具体、不深人,习惯于当二传手,创新意识开展工作不够。

2、有好人主义思想。

喜欢当好好先生,工作生活中,不愿触及深层次矛盾,怕得罪人。

工作时间长了,人际关系处理的比较好,在开展工作时怕伤感情,放不开手脚。

3、忧患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够。

工作方法喜欢老三样,需要提高工作质量,多做深层次一前瞻性思考。

4、进取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

有时满足于常规性工作和领导交给的工作任务,进取意识和创造性开展工作的热情有待提高。

5、在工作方面,需要加强对主要领导关注工作的重视度,对有的工作用力不够。

6、纪律执行不够严格。

有时考虑年龄大了,干工作一辈。

子了,到这就是最后一站了,不想再多得罪人,在处理问题时就低不就高。

7、工作方法简单,缺乏创造性,有“拿来主义”倾向,存在思路还不够宽、层次还不够高,如:对如何学习借鉴他人好经验好做法研究不够。

8、求稳怕乱思想较重,对于上级安排的工作抱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思想。

9、激情少,暮气重。

遇到难事缺少担当勇气。

工作魄力。

不足。

工作谨小慎微,顾虑太多,缺乏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担负意识。

10、工作中满足于老经验、老办法,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工作标准还需进一步提高。

11、存在急功近利思想。

只想多干事,快见效,缺乏长远思考。

12、群众意识、基层意识有点淡薄,坐办公多、下去少.深入基层研究工作少,有冬天怕冷夏天怕热思想。

13、1有“老好人”心态,办事过于低调,不勇于担负。

在与班子其他成员工作合作和交流交流中存在碍于情面,不指出其问题或做事不冒犯人的情况。

14、缺乏上进精神,年龄大了,工作干劲明显不足。

作为班子中的老同志,拼搏上进的锐气少了,工作中按部就班,四平八稳,对我们这些年轻同志传帮带的作用发挥不明显。

领导者需要把握三个尺度

领导者需要把握三个尺度

领导者需要掌握的三个尺度行善可是善,果断不独断,敢干不蛮干,这是当官的“三个尺度”,也是一个领导干部应掌握的行为分寸。

行善可是善行善可是善是说领导者要有善心,施善举,不害人,但不行过分施善。

有善心,就是为人要心地和善,有同情心,有悲天悯人。

常怀善念,是一个人善言善行的思想基础,是一种崇敬美德。

有了这类美德,就能够以善为宝,嫉恶如仇,从善如流。

施善举,就是明辨善恶,多行善事。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善行表此刻方方面面,诸如:乐于助人,见义勇为,舍己为人,无私奉献,济人之难,解人之危,扶人之困,排人之忧等等。

有善心,行善事,施善举,积善成德,既是美德形成的一个规律,也是增强道德涵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不害人,就是要与人为善,以好心待人,见到他人的成绩、进步就快乐,就“见贤思齐”;见到人家的弊端、错误,就好心地赐予指正,予以帮助,从团结的和好心向出发,采纳团结———责备———团结的方式,帮助他人进步。

为善不可以过善,行善不可以良莠不分。

俗语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1——文章根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照这里的“善”指过分和善。

领导机关不是慈善机构,领导干部也不是和尚道士。

领导者过分和善就会被人看不起,威望也很难建立。

事实上,作为一个领导,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客客气气,只知讨人欢心,丝毫没有一点严肃感,人们对这样的领导其实不必定有好感,反而会以为他缺乏棱角,脆弱无能,民众对这类“老好人”领导是不相信的。

好人主义仿佛有一条对,不引人;但有千条错,对党对人民不负责任。

坚持原则的“厉害”主义有一条错,有时简单伤人感情;但有千条对,所作所为于党于人民都有利。

当领导的应以和善为本,但不行过分施善。

过分施善,难得善报。

抑恶扬善,扶正压邪,都有强硬的一面。

这一点为官者要沉思。

与人为善有四忌:一忌“全部为善”,对那些道德败坏、极恶穷凶之徒不行施善,不可以养虎遗患;二忌“好人主义”,在歪门邪道或大是大非眼前,切不行放弃原则,搞无原则退步;三忌“坐视不救”,决不做那种“他人滚油烧心,自己东吴招亲”的人;四忌“乘人之危”,不乘虚而入,整人害人。

人事干部讲话需要掌握的分寸

人事干部讲话需要掌握的分寸

人事干部讲话需要掌握的分寸讲话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一句话,可以让人如沐春风,也可以让人不寒而栗。

对于人事干部而言,讲话更需要讲究技巧,更需要把握分寸。

相信大部分人事干部对于讲话的火候都拿捏得较为妥当,在此且当抛砖引玉,讲几点新人可能需要注意的地方。

不乱讲话。

人事干部由于所处业务的特殊*,讲出的话很多都与员工利益息息相关,带有较强的原则*、政策*。

同时,由于人事干部能够触及到员工档案、个人事项、岗位升迁、选拔任用等方面的信息,带有一定的保密*质。

这些都要求人事干部平常讲话需要多加注意,切不可乱讲话,更不能信口开河,天马行空。

对于涉及单位及员工的信息,未经公开前不得擅自发布,未经核实前不得随意走漏。

不多讲话。

曾有人调侃宣传部门的人临终前嘴都是张的,而人事部门的人临终前嘴都是闭的。

调侃之词带有一定的夸张*质,但也说明一个现象,那就是做人事工作的同志一般不会随便说太多话。

现实工作之中很多人事干部都比较严谨,一般也不随便开玩笑,不随便发言,不随便闲聊,更不会一天到晚在那叽叽喳喳、唠唠叨叨。

人事干部在单位要么不讲话,要么讲话,必然份量较重,信息量较大。

不少讲话。

这一点看似与上面有些矛盾,实则不然。

人事干部从事的工作需要与人打交道,这要求人事干部不能太死板、不能太内向,不能太沉闷,要能够积极融入集体,关键时候还要能与群众打成一片。

同时,在涉及考察干部、选拔任用、组织谈话、收集意见等需要加强沟通、发表看法的时候,人事干部不能唯唯诺诺,要敢于讲话,善于讲话,充分体现人事干部的*素养和责任担当。

不好讲话。

很多人原来并不喜好讲话,但是被提拔为干部后,由于讲话的机会较多,加上周边人的恭维,慢慢地就养成爱讲话的习惯,特别是在人越多的时候讲得越起劲,话题一开就停不下来。

人事干部要杜绝这个毛病,因为讲的越多,可能错的越多,被不怀好意的人利用的机会就越多,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和矛盾也会越多。

不要自己以为口才不错,或是掌握了一些重要讯息,就四处卖弄,到处显摆,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要让其成为一张不负责任的大嘴。

副职领导如何拿捏好工作的分寸

副职领导如何拿捏好工作的分寸

作者: 李永哲
作者机构: 中原油田纪委
出版物刊名: 领导科学
页码: 29-30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23期
主题词: 副职领导;分寸;权责范围;随机应变;原则性;从容;决策
摘要:副职领导的地位决定了副职领导的权责范围。

副职领导既要有任劳任怨的襟怀,又要有不屈不挠的个性;既要有从容不迫的沉着,又要有斩钉截铁的果断;既要有立场鲜明的原则性,又要有随机应变的灵活性。

总之,副职领导既要善于决策,更要致力于执行。

虚怀若谷是副职领导的品性,循规蹈矩是副职领导的坚守,攻坚克难是副职领导的执着,敢于承担是副职领导的情怀,勇于创造是副职领导的追求。

作为副职领导,必须拿捏好自身工作的分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领导干部要有分寸感
发表时间:2018-06-07T14:49:35.040Z 来源:《文化研究》2018年第5月作者:高俊银[导读] 党政领导干部在推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分寸感就体现在“烹小鲜”的境界。

无为而无不为。

安徽省凤台县委党校高俊银
摘要:
党政领导干部在推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分寸感就体现在“烹小鲜”的境界。

无为而无不为。

“烹小鲜”,最讲究拿捏分寸、掌握火候。

操之过急则夹生,松弛懈怠则煳锅。

关键词:分寸感、“精准”、扶贫
分寸,是一个度量单位,挪至社会人生,就是处事有“度”。

大千世界,任何事物都离不开“分寸”二字。

楚国宋玉称赞东邻之女的美,“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诚如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所说,“美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协调和适中。

”在唐朝大诗人贾岛有“推敲”的典故,众多“一字师”的趣事,说的都是一字欠妥,顿失色彩;一字传神,则化腐朽为神奇,有画龙点睛,点石成金之妙。

三毛曾说“朋友之间,分寸不可差失。

”大文豪辛弃疾就曾经说过:“物无美恶,过则成灾”。

老子也说:“治大国,若烹小鲜。

”作为普
通人要有分寸感,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周围人相处,不越轨,不逾矩,自己舒心,别人也快乐。

作为党政领导干部手中握有一定的权力和资源,容易成为被拉拢的对象,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就搞了“一言堂”、“家长制”,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要严格把握火候,需要有分寸感。

“治大国,若烹小鲜。

”党政领导干部在推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分寸感就体现在“烹小鲜”的境界。

无为而无不为。

“烹小鲜”,最讲究拿捏分寸、掌握火候。

操之过急则夹生,松弛懈怠则煳锅。

真是急不得,也等不得,更是催不得。

否则就会出现事与愿违,“好心办错事”的现象。

例如扶贫,面临的形势是时间紧,任务重,今年“中考”,明年“高考”,2020年就得毕业。

在产业扶贫中有些产业规划虽然得到了贯彻实施,但却“朝令夕改”,令政府的威信大打折扣。

比如媒体报道的临汾蒲县强令农户“限期卖羊”事件,两年前下发的“红头文件”以致富为名,鼓励农民养羊,不到两年,又以环保为名,要求农民“卖羊”。

尽管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来看,出发点都是一个很正当的理由,但是两个政策之间的落差,还是显得在折腾老百姓。

既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也牺牲了政府的公信力。

另外还有一种现象,省市主要领导的联系点,许多的项目纷纷“关照”,这样的经验可复制吗?如果不是实权部门的领导扶贫,修路、供水能这么顺利吗?如果不是县里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养猪、养羊、光伏发电、旅游这些项目为什么特别青睐这个村庄呢?精准扶贫在基层为何如此“嫌贫爱富”?扶贫路上,该扶的不扶,不该扶的却扶了,这种政策落实偏差导致的“马太效应”,其实背后还是折射出了我们有些领导没有掌握拿捏好分寸感,统筹工作没有做好,没有做到“十个指头弹钢琴”。

可以说,分寸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既体现质和量的辩证统一,又是对质变临界点的掌控。

对于领导干部还真得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在知识中不一定在思想中,在科学中不一定在智慧中。

扶贫不能走形式、做样子,要了解农民的想法,考虑农民的感受,还要注重政策的长期性稳定性,同时还要考虑资源分配的合理性。

对于治国理政分寸感的智慧在哪里,不在办公室,也不是忽然有了一个奇思妙想。

她在党政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投入的真情里。

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对老百姓就有多少真情!
从改革的视角看,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今天的改革处在深水区和攻坚期,改革要动一部分人的“奶酪”,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都难。

一个问题背后,往往存在过去多种情况的累积、现实多元利益的交叠、未来多样路径的考量,需要我们深刻洞察事物运动变化,敏锐捕捉矛盾双方动态平衡,练就把握施策方向与分寸的能力,从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啃硬骨、涉险滩。

然而,现实情况是,一些地方工作,缺少分寸的做法还依然存在,有的还比较严重,过度养殖、过度捕捞、过度放牧的现象还大量存在。

一些地方扶贫不顾现实超阶段、大跃进、不精准,造成贫困人口陷入“福利陷阱”、非贫困人口遭遇“悬崖效应”。

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没有分寸感,究其原因,调查之后你会发现,一个重要原因是部分党政领导干部没有重视调查研究,不能及时准确了解第一手信息,凭主观想象,靠感觉,根据经验,随意发号施令“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办法多”,只考虑部分,没有考虑整体,只考虑局部没有照顾全局。

当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有的地方实施民生工程,在政策上一刀切、执行上急行军,结果推进失度,反给百姓生活带来不便,好事办好,就要拿捏好分寸;拿捏好分寸,贵在“精准”二字。

如果每个人都是一道光,那么有分寸感的人一定是白色的,耀眼而不刺眼,明亮而不张扬,积极而不浮躁。

治国理政,学会“十指弹琴”把握分寸感是应有之义。

这就要求党政领导干部作决策、抓落实要三思而后行,一思事情是否正当,合法合规;二思做法是否恰当,是不是有理、有利、有节;三思效果是否妥当,群众答应不答应,群众满意不满意。

物极必反,过犹不及,分寸感,是检验一切工作成熟的标志。

就像庖丁解牛,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认识和掌握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火候到了,功夫到了,做事情必定事半功倍;火候不到,学艺不精,做事情到最后有可能是山高九仞功亏一篑。

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踏上新征程,今天的改革每往前一步都不容易。

以“壮士断腕、凤凰涅槃”的勇气去闯关夺隘,用“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精神去融冰破茧,我们的各项工作才能稳扎稳打、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分寸感,检验工作成熟的标志(人民论坛)姜赟《人民日报》( 2018年01月09日 04 版)
2、从“三种扶贫模式”思考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发挥太原市党建研究会课题组 2017-05-31 17:02 来源:《太原组工》2017年第2期
3、交好脱贫攻坚历史答卷(声音)杜家毫《人民日报》( 2018年01月12日 05 版)
4、卡住冒充贫困户的利益之手(民生观)石羚《人民日报》( 2017年12月26日 15 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