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_特色教案
人教版必修二第九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重点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背景、原因、具体表现及影响。希望大家课后能继续思考,将这些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选取一个角度(如农业、手工业、商业、金融业等),分析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具体表现及其影响。要求条理清晰,论据充分,字数不少于500字。
2.教师详细讲解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具体表现,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金融业等方面的变化。
“在近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金融业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接下来,我们将逐一了解这些变化。”
3.教师分析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如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并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
2.教师对习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对于这些习题,大家可能存在一些疑问。下面,我将为大家进行讲解,帮助你们更好地理解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背景、原因、具体表现及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背景、原因、具体表现及影响。接下来,请同学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3.指导学生正确评价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中的各种现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背景、原因和影响。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人教版必修2历史教案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人教版必修2历史
教案
1. 学习目标
•了解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过程;
•掌握近代中国不同经济结构的特点;
•理解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
•当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及其演变;
•不同经济结构对中国的影响。
学习难点
•经济结构演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学习内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19世纪的中国经济结构
2.新旧经济结构的冲突
3.20世纪上半叶的经济变局
4.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化
不同经济结构对中国的影响
1.传统农业经济的体制及其弊病
2.国民经济的新变化——大规模工业化和改造
3.农民的觉醒和资源的转移
4. 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法
•课堂讨论
•小组讨论
5. 学习评价
学习过程中的评价
•课堂讨论表现
•作业完成情况
学习成果的评价
•测验
•期末考试
6. 课时安排
共计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二课时:学习不同经济结构对中国的影响。
7. 作业安排
1.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并做好笔记;
2.进一步查找相关资料,扩充对经济结构变动的理解;
3.小组讨论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4.结果展示: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反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选择题: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设计选择题,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背景、表现、原因、影响等,形成知识体系。
3.情感教育:强调经济发展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基础,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4.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理解,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3.理解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复杂性,培养学生客观、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发展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基础,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同时,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掌握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背景、表现及其影响。
(3)设计课堂讨论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具体案例,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针对难点内容的教学设想:
(1)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讲解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一分析工具。
(2)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站在不同历史角色的立场,分析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内外因素,培养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单元分析】本单元主要叙述了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受洋务运动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19世纪六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
19世纪末期,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辛亥革命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民国政府统治的前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遭受日、美等帝国主义和国内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打击,陷入绝境。
本单元教学建议安排3课时。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一人大附中梁月婵【本课分析】鸦片战争后,质优价廉的洋纱涌人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后,逐步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
随后,洋布取代土布,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为维护清朝统治,从19世纪606题。
【备课资料】洋务企业的性质洋务企业前期主要是军事企业,后期由于资金、燃料、运输等问题,兴办的主要是民用企业。
军事企业很明显就能够看到它们与封建势力的关系,而民用企业虽然表面上带有资本主义性质,实质上依然无法脱离与封建势力的关系,特别是它兴办的目的。
(一)洋务派军事企业的性质一是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封建官营企业。
因为(1)这些企业所产生的船舰、枪炮、弹药,概由政府直接调拨军队使用,不计产品价格,更不作为商品参加市场交换;(2)生产经费全由国库按规定支付,企业本身没有从利润转化来的资金内部积累;(3)其兴衰决定于政府拨款的多少,不取决于市场需求或企业的内部管理;(4)从企业管理来讲,每个工厂像一个衙门,大小官吏成群,他们分别掌握经营管理权。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主题内部的知识结构如下:根据上述示意图,我们可知: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导致我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耕织分离、纺织分离,这就为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洋务运动兴起的另外一个条件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而洋务运动兴起之后,又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
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洋务运动的诱导以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环境下产生与发展的,这就决定其发展历程曲折艰难。
本主题知识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如下图:由图可知,纵向看,本主题上承古代中国经济结构与特点,下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横向看,本主题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有着密切的联系。
2.学生分析本课纵横古今中外,概念性强,对正处在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发展的高一学生而言,认知上存在很大困难。
照本宣讲,不但枯燥乏味,也难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不能让学生在真实感悟中深刻理解历史。
如果在遵循教材所选择、所呈现的基本史实的前提下,通过创设新情境,将故事和相关材料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激活学生历史思维。
通过对课标的研究,对教材的分析,我对本课教学内容有了这样的理解:本课知识的内涵就是“一个变动”。
“变动前”即指鸦片战争中国固守传统经济结构,“变动中”即指自然经济的解体。
“变动后”指自然经济解体影响下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因此我补充了大量相关材料,设计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感悟鸦片战争后列强经济侵略的曲折过程和近代中国农村生产生活的变迁,体会近代企业的艰难起步。
二、课程标准(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最终doc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王亚绒【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原因、表现。
和影响。
2【学情分析】根据高一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规律、历史知识储备等综合因素,学生对于自然经济理解的因素有一定难度,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概念需要老师定义。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重点突破:通过史料的列举及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得出结论。
2、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难点突破:通过对洋务运动的描述推论出原因及影响。
【教学方法】鉴于学生的历史学习现状,采用教师引导学习和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自主构建知识结构,教师最后进行引导和评析。
整个课堂形成一种师生动、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的场景。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课件打出自然经济的相关概念)自然经济是与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男耕女织是其鲜明的写照,它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有着生产规模小、经济单位分散、生产技术守旧、生产环境封闭等特点,在与之相适应的封建社会里自然经济曾发挥过重要作用,直到我国封建社会末期仍占统治地位。
自然经济本身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本身需要,这样就使得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教师讲述: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长河中,自然经济始终占据社会经济之主导地位。
自然经济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后逐渐走向解体呢?(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引言部分,多媒体课件打出引言部分)2、原因:①教师提问:自然经济的解体表现有哪些?(看书并回答)学生回答:①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
教师讲述:鸦片战争后,由于洋纱的涌入、洋布的输入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和农家的“织”与“耕”分离。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学生回答:②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
列强对中国农副土特产品的大量收购,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教材分析《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是人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第9课,本课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洋务运动兴起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本课在中国历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中国古代自然经济产生与发展,下启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民族资产阶级救亡图存运动提供了前提。
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通过高一第一学期学习已对中国近代政治史有所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
指导阅读历史资料与图片,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四、学法指导1、对于自然经济的解体,可以从原因、表现与后果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关于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要着重从外部因素即资本主义入侵来进行分析。
2、洋务运动可以从背景、内容、失败原因与影响等方面来分析,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自主探究并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
3、对文中图文史料进行分析,提高从历史资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六、教学重难点1,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2,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影响七、边讲边练1、1864年,包世臣记载:“今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
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大都折本。
”上述史料反映的情况是 ( ) A 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破产 B 松太地区的棉纺织业水平迅速下降 C 棉纺织品在当时的需求量下降 D 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2、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所谓的“内外交困”指的是( )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表现:a “纺”与“织”的分离“织”与“耕”的分离; b 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影响:。
高中历史《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2套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的基本史实。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三、主要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主要教学方式:“导——学——练”的教学方式(问题引导——阅读思考、合作探究——教师总结、练习巩固)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平台及自制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四、主体教学板书(一)自然经济逐渐解体1、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2、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3、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二)洋务运动——“洋务经济”的出现1、时间2、背景3、主张4、根本目的5、代表人物6、具体实践7、洋务运动的评价积极性局限性(失败原因)(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1、背景2、早期企业3、意义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表现。
(2)识记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洋务运动的实践;理解洋务运动发起的根本目的;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3)识记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东南沿海创办的中国近代民族企业;掌握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分析材料,加强对自然经济解体的理解。
(2)通过学案和图片,让学生掌握有关洋务运动的知识(3)评价洋务运动,采取课堂讨论的方式。
(4)表演历史剧,从表演中探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列强入侵客观上为中国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但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近代中国大规模近代化的实践为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振兴中华提供了物质基础。
㈠从19世纪40~7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解题关键: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指封建经济的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
思路引领:首先弄清时间概念(19世纪40~70年代),归纳经济结构方面变化的史实,然后从内因、外因两方面分析原因。
教学设计1: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课程标准】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知识梳理】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原因:(1)鸦片战争后,洋纱、洋布的涌入。
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中国农家的“”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列强操纵中国农副土特产品的出口,减少了他们在农业经济中的的成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
2、表现:(1)“纺”与“织”分离(2)“织”与“耕”分离3、影响:瓦解了中国的,促进了中国的发展。
二、洋务运动1、历史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一些官员主张,再不改变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这些官员被称为“”。
2、代表人物: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和张之洞为代表。
3、运动内容(1)、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打着“”的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
(2)、19世纪70年代起,打出“”的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3)、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开始筹划海防,建立、南洋、三支海军。
(4)、创办等一批新式学校,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4、创办企业(1)军事工业主要有曾国藩的、李鸿章创办的、左宗棠创办的、满洲贵族崇厚创办的等。
(2)、民用工业主要由李鸿章创办的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和湖北织布局。
5、运动结果: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清军在中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最终失败。
6、影响:(1)引进(2)对外国(3)对本国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前提条件:中国社会的逐步解体使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
2、主要原因:19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外商在所设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和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了。
3、发展情况: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其代表有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知识梳理】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原因:。
2.表现:。
3.影响:一方面中国沦为了资本主义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另一方面客观上促进了,也同时瓦解二.洋务运动.背景:。
2.重要目的:。
3.时期:。
(19世纪60-90年代)4.口号:。
5.代表人物:中央:。
地方:。
6.活动:①前期兴办以“”为旗号②后期兴办以“”为旗号③筹划④创办新式学堂7.失败标志:8.积极作用:引进了培养了在客观上刺激了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定,对本国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原因:2.时间:3.分布地区:4.代表企业:【重难点突破】“案例研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
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一: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
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
最终才导致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材料二:1914年“一战”爆发。
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材料三: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
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
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2)概括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
(3)材料三中的“同根相煎”是何意?(4)为什么有人认为“中国民族工业的真正春天是1956年”?(5)假如你是1916年某报的记者,请为荣氏企业的面粉写一句广告词(不超过20字)第10课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曲折发展【考点梳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说课稿)说课人:朱文辉单位:南阳市二十九中二零一二年六月说教材:本节课所涉及的背景知识较多,如自然经济、鸦片战争、工业革命等,体现出了中外历史知识的“交点”;涉及到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洋务经济、近代化、民族资本主义等诸多的经济概念,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难点”;近代由经济结构的变动必然会引起政治、阶级关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一系列的变化,也是教学中的“重点”。
【课标要求】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2、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学习目标】1、基础知识: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及表现;洋务运动背景、目的、代表、内容及影响;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时间、分布及影响;2、能力培养:通过学案预习及探究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洋务运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列强入侵客观上促使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但是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②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但它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③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为中国人学习西方、振兴中国提供了物质基础。
教学重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教学方法:学案预习、角色扮演、分组讨论、讲授导入新课:画面一:当江南水乡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蒸汽锅炉已经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画面二: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车已经响声彻天地驶入新时代! 画面三: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隆天子津津乐道于自己的 “十全大武功” 时,英国的查理一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与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
人教版必修二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艰辛历程,激发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客观看待历史事件,培养求真务实的精神。
1.选择题练习:请同学们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中的选择题部分,加深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基础知识的理解。
2.分析题: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选取一个角度(如农业、手工业、商业、资本主义经济等),分析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和影响。要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字数在500字左右。
3.案例研究:请同学们分组,选择一位近代中国著名的企业家或商业家,研究其生平及其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中的作用。每组提交一份研究报告,内容包括:人物简介、主要事迹、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贡献及影响。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具体表现,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认识。
-设计课堂提问,检验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及时给予反馈。
3.深入分析,拓展思维:针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内外因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列强侵略、国内政策等对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培养学生全面、客观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1.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经济概念。
2.针对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设计相关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课堂参与度。
3.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针对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存在的片面性,教师应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_特色教案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江苏松江、太仓一带是中国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美誉。
鸦片战争后,因洋布充斥市场,松江、太仓的布市很快萧条。
当地一些专门靠纺织为业的乡村,已经无纱可纺。
尽管这种现象当时只出现于东南沿海局部地区,但它却是中国社会自然经济解体的征兆。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涌人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
因其质优价廉,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
随后,洋布输入,取代土布,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
这样,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洋纱洋布,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但在中国大部分农村,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
历史纵横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
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
它们操纵着丝、茶市场,使中国丝、茶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
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它们在农业经济中的自给自足的成分。
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过渡:列强侵略是中国经济由传统的农耕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过渡,这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
自此,出现很多与“洋”有关的生活用品和政治事件:洋布、洋油、洋盒火、洋务、洋务运动等等。
◎洋务运动1、目的和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方式和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这部分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沂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为代表。
从19世纪60—90年代,他们掀起一场洋务运动。
2。
主要活动:(1)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打着“自强”的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其中,较为重要的有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和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满洲贵族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知识学习】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知识梳理】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原因:。
2.表现:。
3.影响:一方面中国沦为了资本主义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另一方面客观上促进了,也同时瓦解二.洋务运动.背景:。
2.重要目的:。
3.时期:。
(19世纪60-90年代)4.口号:。
5.代表人物:中央:。
地方:。
6.活动:①前期兴办以“”为旗号②后期兴办以“”为旗号③筹划④创办新式学堂7.失败标志:8.积极作用:引进了培养了在客观上刺激了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定,对本国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原因:2.时间:3.分布地区:4.代表企业:【重难点突破】“案例研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
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一: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
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
最终才导致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材料二:1914年“一战”爆发。
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材料三: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
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
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2)概括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
(3)材料三中的“同根相煎”是何意?(4)为什么有人认为“中国民族工业的真正春天是1956年”?(5)假如你是1916年某报的记者,请为荣氏企业的面粉写一句广告词(不超过20字)第10课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曲折发展【考点梳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江苏松江、太仓一带是中国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美誉。
鸦片战争后,因洋布充斥市场,松江、太仓的布市很快萧条。
当地一些专门靠纺织为业的乡村,已经无纱可纺。
尽管这种现象当时只出现于东南沿海局部地区,但它却是中国社会自然经济解体的征兆。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涌人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
因其质优价廉,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
随后,洋布输入,取代土布,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
这样,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洋纱洋布,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但在中国大部分农村,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
历史纵横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
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
它们操纵着丝、茶市场,使中国丝、茶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
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它们在农业经济中的自给自足的成分。
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导学1:鸦片战争后,英国如何对中国实施经济侵略?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手工业者,英国的经济侵
略会使你的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农民,英国的经济侵略会使你的生活发生怎样
的变化?从根本上说这是怎样的变化?
答:倾销商品(洋纱、洋布)、掠夺原料(丝、茶等农副土特产品);破产失业;破产成为流民乞丐、被
迫把农副产品投入市场、购买洋纱洋布、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导学2、根据上题分析的结论概括:(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表现有哪些?
答:洋纱涌人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
随后,洋布输入,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
这样,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洋纱洋布,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使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
导学3、(2)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答: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物美价廉的洋货涌入、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产品、商品经济发展。
导学4、(3)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主要发生在哪一地区?为什么是该地区?
答:中国东南沿海;由于受列强侵略早而自然经济解体较早、商品经济较发达、地理位置优越。
过渡:列强侵略是中国经济由传统的农耕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过渡,这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
自此,出现很多与“洋”有关的生活用品和政治事件:洋布、洋油、洋盒火、
洋务、洋务运动等等。
◎洋务运动
1、目的和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方式和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这部分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沂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为代表。
从19世纪60—90年代,他们掀起一场洋务运动。
导学5:“洋”是什么意思?“洋务”是什么意思?“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是什么意思?
答:泛指西方国家;泛指一切与西方有关的事务;向西学习。
导学6:洋务运动是什么人针对当时何种状况而开展的?开展的目的是什么?希望采用何种方式以达到这一目的?据此归纳洋务运动的完整含义。
答: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学习西方技术进行改革自救;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为了挽救封建统治,其内部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先后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企业、民事企业、近代海军、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为主要内容的一场自救运动。
2。
主要活动:(1)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打着“自强”的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其中,较为重要的有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和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满洲贵族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由于财力不足,
(2)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又打出“求富”的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其中,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3)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10年之间,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4)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还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又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3。
结果: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4.评价:但是,洋务派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在洋务派倡导下出现了,它们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导学7: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官僚先后开展了哪四类活动?
答: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打着“自强”的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又打出“求富”的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从19世纪70
年代中期起,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10年之间,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洋务派还创办
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又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的
先河。
导学8:“近代企业”的含义是什么?近代军事企业与近代民事企业有何不同?(从生产目的、生产方式、产品去向、机构性质几个方面比较)
比较生产目的生产方式产品去向机构性质
导学9:洋务运动开展了三十多年,是否是中国走向了富强?指出你判断的依据。
答:没有。
依据 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但是,洋务派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在洋务派倡导下出现了,它们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导学10: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答:洋务派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封建传统文化,没有与先进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是根本原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用封建官僚衙门的习气来办企业的落后管理方式。
导学11:如何评价洋务运动的作用?
答: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原理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评价;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辩证原理来评价;用联系发展的眼观看问题。
从背景上看,民族危机深重,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自强无疑是进步的;
从目的上看,挽救封建落后的统治,是反动的,倒退的;
从作用上看,促进了自然经济的瓦解,诱导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是进步的。
学思之窗
晚清维新思想家郑观应批评洋务运动,他说:“西人立国……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
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蹑趋步①,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①竭蹶趋步,意思是艰难勉强地跟着走。
思考 ◎你认为郑观应的批评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答:它认为只学习西方技术,不学习西方制度是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但也正确。
关键的要彻底变革封建旧制度,实现民族解放,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盲目照搬西方制度不一定适应中国国情。
连线搭配:
工厂 创办人 企业性质
轮船招商局 张之洞 军事工业
安庆军械所 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 曾国藩 民用工业
项目
近代军事企业
自强 抵御外侵、镇压人
民
机器生产 自给 不面向市场 官办封建性质企业 近代民事企业 求富 解决军事工业资
金、燃料、运输等方
面的困难 机器生产 求利 面向市场 官办、官督民办、官商合办的近代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天津机器制造局崇厚湖北织布局李鸿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