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人教版高二选修《虞美人》教案
高二语文《虞美人》教案
![高二语文《虞美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19eeef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13.png)
高二语文《虞美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李煜《虞美人》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分析《虞美人》的意境、意象、情感表达及修辞手法。
3.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虞美人》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
2.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运用。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虞美人》的情感内涵。
2.如何让学生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虞美人》原文及背景资料、PPT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虞美人》原文,了解作者李煜。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向学生介绍《虞美人》的创作背景:李煜是南唐后主,他的诗词作品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这首《虞美人》是他创作的一首代表作。
2.引导学生关注《虞美人》的题目,探讨“虞美人”指的是什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虞美人》原文,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意象、情感表达及修辞手法。
第三环节:课堂讲解1.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虞美人》的意境图,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2.教师讲解《虞美人》的情感表达,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古典诗词的美。
第四环节: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虞美人》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歌的情感内涵。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提取出关键词,分析这些关键词在诗歌中的作用。
第五环节:课后作业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翻译《虞美人》原文,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词,分析其意境、意象、情感表达及修辞手法。
一、课堂讲解1.《虞美人》意境分析“春花秋月何时了?”以问句开头,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往事知多少?”回顾往事,感慨万千,引出下文。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描绘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2.《虞美人》意象分析“虞美人”作为诗歌的,寓意着美丽而悲剧的女性形象,与诗歌的情感氛围相呼应。
《虞美人》(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虞美人》(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50023c9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f0.png)
《虞美人》(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虞美人》(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本次教学的内容为高中选修课《虞美人》的教案教学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虞美人这首诗的内涵及创作背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同时能够使学生提高文学欣赏的兴趣,并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
下面将给大家详细介绍这次教学的具体内容及安排。
课程结构设计整节课的教学安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文学背景介绍2. 诗歌内涵分析3. 课堂思考和讨论4. 剖析诗歌风格和语言表达5. 结束语第一部分:文学背景介绍首先,我们将在课堂上为学生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
让学生对虞美人诗歌的创作背景进行了解,向学生展示唐诗时代丝绸之路繁盛的景象,这里可以用图表来呈现,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当时的文化氛围。
同时,还将为学生讲解做出诗歌为阅读提供更深入的文化背景。
这将是学生理解诗歌的基础,也是诗歌欣赏的第一步。
第二部分:诗歌内涵分析在了解了文学背景后,我们将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分析。
通过语言层面、情感层面以及寓意层面,分层次分析诗歌内涵,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诗歌的内在含义。
我们将给学生提供相关的例子和提示,以便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进行分析,以达到教学目标。
最后,还将讨论五言诗与七言诗的差异性,展示不同诗体的快感。
第三部分:课堂思考和讨论通过诗歌内涵分析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对诗歌的一些关键点有了深刻的理解。
我们将鼓励学生就诗歌的语言、情感和寓意进行讨论,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提高他们的思考和交流能力。
第四部分:剖析诗歌风格和语言表达在前三个部分的学习后,学生们已经对诗歌有了全面的了解。
在本节课程的最后一个部分,我们将重点讨论诗歌的风格和语言表达,并通过丰富的活动和例子,加强对学生的理解。
我们将鼓励学生参与,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增强他们的知识和信心。
同时,我们将以实时反馈来确保学生们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高中选修课《虞美人》教案
![人教版高中选修课《虞美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e470e3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b3.png)
人教版高中选修课《虞美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虞美人》的背景和文化内涵;(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3)能够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虞美人》;(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诗中的意象与情感的关系;(3)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2)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人文素养;(3)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虞美人》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1)分析诗中的意象与情感的关系;(2)深入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词鉴赏的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虞美人》,理解诗的大意;(2)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与情感的关系;(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赏析拓展:(1)引导学生欣赏《虞美人》的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2)比较李清照的其他作品,探讨其艺术风格。
5. 总结反思:(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表现;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虞美人》的理解和鉴赏能力;3. 学习收获:通过课后访谈或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感受和收获。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高中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 参考资料:有关李清照的生平和作品的资料;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对《虞美人》的详细解读和分析;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资料;相关的文学评论和学术文章;多媒体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选修课《虞美人》教案
![人教版高中选修课《虞美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5bfd41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f1.png)
人教版高中选修课《虞美人》教案第一章:诗歌背景与文化1.1 教学目标了解《虞美人》诗歌的背景与文化意义。
掌握诗歌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理解诗歌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1.2 教学内容介绍《虞美人》诗歌的背景,包括作者李清照的生活时代和创作背景。
分析诗歌中所描绘的历史事件,如楚汉争霸和虞美人的故事。
探讨诗歌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意义和影响,包括对后世文学作品的启示。
第二章:诗歌结构与形式2.1 教学目标分析《虞美人》诗歌的结构和形式特点。
掌握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理解诗歌的形式对于表达主题和情感的作用。
2.2 教学内容分析《虞美人》诗歌的结构,包括诗节、诗句和诗段的安排。
探讨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如平仄、押韵和对仗等。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和排比等,并探讨其表达效果。
第三章:诗歌主题与情感3.1 教学目标理解《虞美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内涵。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探讨诗人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2 教学内容分析《虞美人》诗歌的主题,如爱情、美丽和悲剧等。
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如虞美人的形象和楚汉争霸的背景。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并进行情感共鸣。
第四章:诗歌解读与欣赏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诗歌解读能力和欣赏水平。
分析诗歌中的细节和意境。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诗歌,分析其中的细节和意境。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诗歌,如音韵、画面和情感等。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诗歌创作或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创作。
第五章:诗歌与应用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诗歌应用能力,将诗歌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分析诗歌中的智慧和启示。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综合能力。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所包含的智慧和启示,如对人生、爱情和美的思考。
鼓励学生将诗歌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在作文中引用诗歌或用诗歌表达情感。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综合能力,进行诗歌评论或相关话题的讨论。
《虞美人》课文教案设计
![《虞美人》课文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1ad865e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a5.png)
《虞美人》课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虞美人》。
(2)理解《虞美人》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3)分析李清照词作风格的变化及其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虞美人》。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命运的无奈感慨。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虞美人》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李清照词作风格的变化及其原因。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感悟《虞美人》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分析李清照词作风格的变化及其原因。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虞美人》的课件和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虞美人》的文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李清照的词作,巩固所学知识。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虞美人》,感受词作的意境。
(2)让学生解析词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词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虞美人》的艺术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感悟词中的情感。
(2)分享自己的感悟,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背诵《虞美人》。
6. 课后作业:(1)背诵《虞美人》。
(2)写一篇关于《虞美人》的读后感。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虞美人》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虞美人》,解析词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词意。
《虞美人》教案(精选12篇)
![《虞美人》教案(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f760aa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99.png)
《虞美人》教案《虞美人》教案(精选12篇)教学目标1、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教学设想这首词语言比较直白,感情比较激越,让学生根据课下的注释理解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隔句相承和三度对比的手法,在理清本文思路的基础上背诵本文。
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和起伏跌宕的手法,我们要重点赏析。
本文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了词人悲愤相续的心理活动。
我们要调动我们的情感积累去仔细领会。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
二、关于李煜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
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
李煜的词上承花间词和南朝宫体词,下启北宋婉约词,其所创言怀述志的新诗体,直接倾泻自己的深哀巨痛,使词摆脱了花间词曼声吟唱的风格,并对北宋豪放词家在艺术手法上有较大影响。
这首词是李煜的绝笔词,是他后期代表作,学习本词要细心体会李词的特点,它所承载的感伤长愁,体悟“情景交融”这一创作手法的巧妙运用,体悟词这一体裁与诗相比的不同点,从而明白词的特点。
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
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
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
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
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
三、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隔句相承,三度对比的特点,进行诵读。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是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是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虞美人教案(通用14篇)
![虞美人教案(通用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72ecd9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c5.png)
虞美人教案(通用14篇)虞美人教案(通用1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虞美人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虞美人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其人、论其事、诵其诗。
2、评鉴名句,把握诗人的感情。
3、自主阅读,提高审美情绪,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评鉴名句,把握诗人的感情。
2、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一、导入: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最美丽也是最绝望的词——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
(板课题)二、简介词人——李煜(多媒体呈现李煜头像及相关档案)姓名:李煜别名:重光生辰:937年七月初七祭日:978年七月初七国家:南唐职业:国主词人信仰:佛教三、听、读:1、听:现在让我们随着《虞美人》一词,一起走进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
请大家认真听录音朗读,用心感受词人通过词传达出来的情感。
(放录音朗读)2、问:同学们通过听了诵读能不能体会到作者写这首词时的心情?(幽怨、悲伤、无奈、悔恨)同学们说得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用3分钟的时间读这首词,同桌的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个读一个听,并且互相点评,结束之后,我们再请一位同学诵读,好不好?(学生听、评,教师巡视指点)3、刚才同学们都很认真,现在哪一位同学能为我们诵读这首词?(由一位学生读)四、感:通过听、读的环节我们基本把握了这首词的思想感情是幽怨、是悲伤、是无奈、是痛苦。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种情感在词中表现最为明确,最为直接的是哪一句?一起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这句可以说是这首词的中心句,主旨句,那这句中哪一个字最重要?(愁)因此它是这首词的词眼。
这么说这首词的就是围绕着这个“愁”字来写的。
李煜的“愁”是李清照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还是苏东坡“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壮志难酬之这愁?作者他愁什么?从词作中那里可以体现出他的的愁?(由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老师归纳。
《虞美人》课文教案设计
![《虞美人》课文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34dd07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8.png)
《虞美人》课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虞美人》的诗句。
(2)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3)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运用联想、想象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3)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3)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句的理解和背诵。
(2)诗歌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3)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2. 教学难点:(1)诗歌深层意境的理解。
(2)诗歌表达手法的鉴赏。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虞美人》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2)收集相关资料,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准备教学方法和策略。
2. 学生准备:(1)预习《虞美人》课文。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诗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简介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2)分析诗歌的表达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句的理解和背诵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 背诵《虞美人》诗句,提高文学素养。
3. 选择一首李清照的其他诗作进行鉴赏,下周分享交流。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诗歌意境。
人教版高中选修课《虞美人》教案
![人教版高中选修课《虞美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fbe335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7c.png)
人教版高中选修课《虞美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虞美人》的诗意及背景;(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3)能够鉴赏古代诗歌,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虞美人》;(2)运用比较分析法,了解《虞美人》在古代诗歌中的地位和影响;(3)学会欣赏古代诗歌,培养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崇尚美的心灵;(3)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虞美人》的诗意及背景;2. 诗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3. 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的理解和把握;2. 韵律和修辞手法的分析;3. 古代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虞美人》的原文、注释、译文;2. 学生准备:预习《虞美人》,了解诗的背景;3. 教学设施: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典音乐,营造课堂氛围;(2)简要介绍李清照及《虞美人》的背景;(3)引导学生关注诗的题目,激发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虞美人》,感受诗意;(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诗的背景;(3)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3)教师点评并讲解。
4. 诗歌鉴赏(1)对比分析:《虞美人》与其它古代诗歌的异同;(2)学生分享鉴赏心得;(3)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朗读《虞美人》,感受诗的美感;(2)讨论诗中所表现的爱情观;(3)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古代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3)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阅读古代诗歌。
7. 作业布置(1)背诵《虞美人》;(3)推荐一首古代诗歌,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拓展1. 比较阅读:让学生选取其他描写美人的古代诗歌,如《清平乐·村居》、《长恨歌》等,与《虞美人》进行比较阅读,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虞美人教学设计优秀8篇
![虞美人教学设计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baa8be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59.png)
虞美人教学设计优秀8篇《虞美人》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当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学时数:4课时。
(以下只选了李煜词的教学步骤,其他6首词的教学方法同此。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代赵翼《论诗》)唐诗过后是宋词。
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板书课题)解说:激发学生对祖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自豪感,并指出创新才是文学发展的出路。
二、解题介绍词的一般知识(分段投影显示):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见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三、研习《虞美人》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①齐读课文,找出该词的韵脚。
(解说:引导学生体会词的音韵美,整体感知词的思想内涵。
)②内容与形式总理。
李煜,即李后主,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
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
这是李煜的绝命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见课本注释①)这首词采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心境去观照事物、想像事物,这样,词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贯穿下,构成了自然流畅、和谐完整的意境。
古代诗歌选修《虞美人》教案
![古代诗歌选修《虞美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e27100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96.png)
古代诗歌选修《虞美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虞美人》的背景和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风格;(2)能够分析并欣赏《虞美人》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3)能够解读并运用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虞美人》的内涵;(2)学会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提高对古诗词的感悟能力;(3)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虞美人》进行合理的评价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李清照的才情与爱国情怀,培养对古代文学的热爱;(2)学会欣赏古代诗歌的美,提高人文素养;(3)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虞美人》的意象和意境;2. 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3. 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虞美人》的深层内涵和艺术特色;2. 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应用;3. 对李清照爱国情怀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李清照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虞美人》的产生背景;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虞美人》,理解诗意,体会情感;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虞美人》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4. 鉴赏指导:教师示范解读《虞美人》,引导学生掌握古典诗词鉴赏方法;5. 朗读感悟:组织学生朗读、背诵《虞美人》,提高感悟能力;6. 拓展延伸:介绍李清照的其他作品,比较其艺术风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李清照的诗歌才华;7.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虞美人》的艺术特色和李清照的爱国情怀;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情况和提问回答,评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检验学生对《虞美人》的背景知识、意象分析和艺术特色的掌握情况。
《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https://img.taocdn.com/s3/m/1d96d1c1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9d.png)
《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篇一」《虞美人》(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课题《虞美人》课堂类型欣赏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入情入境地诵读并背诵全词。
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能说出本词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就这种感情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学重点能说出本词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就这种感情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学难点能说出本词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就这种感情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学方法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相互结合学法设计问题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在讲课之前,我想先提一个问题:大家在历史课的学习和平时的课外阅读以及观看影视剧的过程中,有没有想象过,中国古代的封建帝王生活大概会是怎样的呢?(学生作答)我年幼的时候也曾经作过和大家一样的想象,帝王之家的生活应该是锦衣玉食,无忧无虑,惟我独尊的,中国古代有不少诗词都描述了皇家生活的华贵气象。
比如这样几句:“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大家可以想象,在富丽堂皇的`宫殿里,时辰已是正午,宫女往精致的香炉里添着香料,宝座上的皇帝正观赏着盛装的宫女们翩翩的舞姿。
我们知道,皇帝号称“天子”,拥有这样一种生活,可是却有人曾为这几句词的作者--南唐后主李煜写过这样两句诗:“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首李煜的词《虞美人》,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到答案。
(板书标题)二、关于李煜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
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
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
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
《虞美人》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虞美人》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4eee8c0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69.png)
《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1《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虞美人》的文学背景和情感内涵,特别是掌握其对于爱情和人生的独到见解。
2. 分析《虞美人》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领会其唯美主义的艺术特征。
3. 熟悉《虞美人》的演变历程,探究其文学上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 介绍唐代文学的发展背景和文学流派的形成,介绍唐诗的基本特征及其分类方式。
(2) 讲述《虞美人》的创作背景、故事情节及作者屈原的生平。
(3) 分析《虞美人》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手法:形式和表现手法、唯美主义的特点。
教师可设计课堂讨论、小组讨论和文学分析等方式。
(4) 了解《虞美人》的影响和发展历史,探究其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2. 教学方法:(1) 组织学生阅读《虞美人》的原文和中文翻译,谈论对于诗歌内涵的理解与感受。
(2) 通过讲解和讨论获得学生对唐诗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的掌握,运用于《虞美人》的分析。
(3) 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掌握《虞美人》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手法。
(4) 通过阅读和研究历史资料了解《虞美人》的影响和发展历史,并探究其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三、教学过程:1. 了解唐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文学流派的形成,准确掌握唐诗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2. 介绍《虞美人》的创作背景及屈原的生平,明确《虞美人》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3. 阅读《虞美人》的原文和中文翻译,通过讲解和讨论,深入理解其文学内涵和情感表达。
4. 分析《虞美人》的形式和表现手法,了解其唯美主义的艺术特征。
5. 讨论《虞美人》的文学价值和情感内涵,并通过文学分析和文艺鉴赏的方式深入领会。
6. 了解《虞美人》在文学和社会历史上的影响和发展历程,探究其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四、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写作、小组讨论、形成性测验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表现来准确了解学生对本课程所掌握的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此来判断教学效果的好坏,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课程调整和改进。
《虞美人》教案设计4篇
![《虞美人》教案设计4篇](https://img.taocdn.com/s3/m/d5630819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c3.png)
《虞美人》教案设计4篇《虞美人》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①感悟《虞美人》的思想内容。
②体会情感并学习词人化抽象为形象的表达技巧。
【教学重点】品味李煜诗词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设想】①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增加课堂教学容量。
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激发学习诗词的兴趣;反复诵读,深入体会词情并当堂成诵。
【教学步骤】一、情景导入上课之前,我们先讲一个故事,一个悲伤凄婉的故事。
(配乐)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一个有着双重身份的人物,既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王,又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词人,后人评价他“作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为君王”。
因而我们这样称呼他——薄命君王,绝代词人。
作为一个词人,李煜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虞美人》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南唐后主的内心世界。
二、诵读感悟1、学生集体朗读2、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比较评价。
3、老师范读,并作诵读指导。
(1)、注意把握节奏(2)、找出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3)、重读能表现词人内心痛苦的词语。
如: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
(4)、把握低沉凄迷的感情基调。
4、要求学生再读三、整体感知1、问: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词?这首词写了些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来概括。
明确:表现一个亡国之君对故国的深切思念和无限愁恨。
2、从哪些地方最能看出词人的故国之思?明确:(1)、“小楼昨夜又东风”、“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东风自故国吹来,春水向故乡流去。
)(2)、“往事知多少”(锦衣玉食的生活,后宫如云的佳丽,尊严、自由、生存的安全感)(3)、“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春花秋月何时了”(列举写月的诗词,领悟月的意象,“思想怀人”的沉淀意义)四、精读细品1、一首词要读出意味,必须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
这首词哪个字可概括情感呢?(学生回答:愁。
)2、李煜的愁有哪些?(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小结板书)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家之苦3、这层层叠叠、铺天盖地的“愁”接踵而至,词人在文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明确:(1)、用春花秋月表现忧愁(以乐景衬哀情)。
人教版高二选修《虞美人》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虞美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a1676d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e5.png)
人教版高二选修《虞美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1了解李煜的生平经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2掌握《虞美人》的创作背景、意境及艺术特色。
1.3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能力目标2.1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2.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3.1感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3.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虞美人》的创作背景、意境及艺术特色。
1.2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2.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人生感慨。
2.2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美学价值。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介绍李煜的生平经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2激发学生对《虞美人》的兴趣。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虞美人》,理解诗歌内容。
2.2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3.课堂讨论3.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
3.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诗歌解析4.1教师讲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2学生举例说明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5.课堂小结5.2强调诗歌的美学价值。
6.作业布置6.2学生自主选择一首李煜的诗歌进行鉴赏。
四、教学案例1.诗歌意境分析1.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1.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亡国之痛。
2.修辞手法讲解2.1“虞美人”这一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的美好愿景。
2.2“往事知多少”的疑问句式,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无奈。
五、教学反思2.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3.教师在讲解诗歌时,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4.作业布置合理,有助于巩固课堂教学成果。
六、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2.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虞美人》课文教案设计
![《虞美人》课文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eed7c2d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72.png)
《虞美人》课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虞美人》;(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了解古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领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记忆力;(2)采用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2)理解诗中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虞美人》;(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领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对古代诗歌韵律和节奏的把握;(3)对诗中爱国情怀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虞美人》的朗读录音;(2)课文译文和注释;(3)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查阅课文注释,理解生词和句子;(3)准备笔记本,记录重点知识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虞美人》的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诗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朗读与背诵:(1)让学生跟着录音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2)分小组进行背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生词和句子理解:(1)让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对生词和句子的理解,互相学习和借鉴;(2)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和补充,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意象和修辞手法分析:(1)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如“虞美人”、“江山”、“故国”等;(2)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3)让学生结合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虞美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2)强调课后的复习和背诵,巩固所学知识。
《虞美人》教学设计 (教师中心稿)教案
![《虞美人》教学设计 (教师中心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f24b8f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86.png)
《虞美人》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虞美人》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3)能够背诵并默写《虞美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解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虞美人》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虞美人》诗意和艺术特色的深入理解。
2. 诗中意象和表达手法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文、译文、相关背景资料等。
2. 准备《虞美人》的全文和注释。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虞美人》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1)全班同学一起朗读《虞美人》。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3. 翻译:(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2)学生独立翻译诗句,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4. 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心得,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5. 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虞美人》的艺术特色和诗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6. 总结:(1)教师总结《虞美人》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强调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的重要性。
7. 作业:(1)背诵并默写《虞美人》。
(2)写一篇关于《虞美人》的鉴赏文章。
8.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虞美人》的背诵和默写情况,以及鉴赏文章的质量。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分享观点、倾听他人意见和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选修课《虞美人》教案
![人教版高中选修课《虞美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345f46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d7.png)
人教版高中选修课《虞美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虞美人》的背景和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通过分析《虞美人》的形象、情节和主题,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力。
3.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
4. 学习古代诗歌的写作技巧,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虞美人》是唐代诗人李煜创作的一首抒情长诗,表达了诗人对亡国之痛、故国之思的深切感悟。
2. 诗歌字词解析:讲解生僻字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 诗歌形象分析:分析诗中的意象、形象,引导学生感受诗的美感。
4. 诗歌情节梳理:梳理诗歌情节,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
5. 诗歌主题探讨: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从中得到启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虞美人》的艺术特色,分析诗中的形象、情节和主题。
2. 教学难点:诗歌中含蓄的情感表达,以及对古代诗歌写作技巧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字词含义、情节梳理和主题探讨。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古代诗歌,提高写作技巧。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李煜及《虞美人》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诗歌讲解:分析诗歌的字词、形象、情节和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感悟,分享自己的理解。
4. 诗歌欣赏:让学生欣赏《虞美人》的朗读,感受诗歌的美感。
5. 写作实践: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尝试创作古代诗歌。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发言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虞美人》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评价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实践,观察学生在诗歌欣赏和创作方面的表现。
3. 评价学生的情感素质: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古代诗歌选修《虞美人》教案
![古代诗歌选修《虞美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f380ec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b4.png)
古代诗歌选修《虞美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虞美人》的历史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解读古诗词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虞美人》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阅读方法和鉴赏技巧。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和意境的领会。
(2)作者情感的表达和时代背景的关联。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与《虞美人》相关的资料,如诗歌原文、注释、译文、背景介绍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虞美人》诗歌,了解作者和背景,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李煜及《虞美人》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虞美人》,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3. 课堂讲解:(1)解析诗歌字词、意象、意境等方面的内容。
(2)分析诗歌主题思想,探讨作者情感表达。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拓展相关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虞美人》,背诵并默写诗歌。
3. 推荐阅读其他有关李煜的诗歌,下节课分享阅读感悟。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课堂互动性。
2.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3. 案例分析:选取其他类似诗歌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高鉴赏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态度等。
八、教学拓展1. 相关诗歌:推荐阅读其他有关古代诗歌,加深对古代诗歌的了解和欣赏。
人教版高中选修课《虞美人》教案
![人教版高中选修课《虞美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f49a11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71.png)
人教版高中选修课《虞美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虞美人》的历史背景、作者李清照及其词风的演变。
分析并掌握《虞美人》一词的词牌特点、韵律和节奏。
解读《虞美人》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李清照的才情与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虞美人》一词的词牌特点、韵律和节奏。
解读《虞美人》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词牌特点和韵律的把握。
对李清照词风演变及其时代背景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丰富教学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李清照的画像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提问:“你们对李清照的了解有多少?”2. 知识讲解讲解《虞美人》的历史背景、词牌特点、韵律和节奏。
分析《虞美人》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3. 对比分析选取其他词人的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掌握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虞美人》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李清照的才情与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五、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虞美人》文本、相关历史背景资料、李清照的其他作品、词牌知识介绍、鉴赏指导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虞美人》文本,了解作者李清照的基本情况,搜集相关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人教版高二选修《虞美人》教案
整体把握诗歌《虞美人》,体会诗人作者的亡国之痛和浓如春水的愁绪。
下文是为大家精选的人教版高二选修《虞美人》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诗歌,体会诗人作者的亡国之痛和浓如春水的愁绪。
2、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学习重点:
1、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2、体会词中三度对比、隔句相承的艺术手法。
学习过程:
导读
作者及背景简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
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
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
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
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
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
导学、导思
诗歌鉴赏
1、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2、为什么而愁?
3、“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4、“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5、“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
7、这无限的忧愁,虽然真实存在,但毕竟过于抽象,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真切地感受到。
那么,作者是怎样来写“愁情”的呢?
①意境的创设上: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实写:
虚写:
实写:物是(自然永恒)
虚写:人非(人生无常)
作者运用了这么多的意象,创设了生动形象的一幅幅画境:春花秋月图,小楼东风图,故国月明图等,将自己深厚的思想感情寄寓在这些意象上,做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比喻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
显示出愁思就像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③三度对比,隔句相承
对比:
是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
是一脉相承,专说人生短暂无常。
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将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曲曲传出。
④发问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可以说是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
一唱三叹,层层叠加,曲折回旋,最后以作结,这哪是一江春水,简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使抒情达到了极致。
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①
②
导练
1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2背诵这首词。
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
《虞美人》配餐作业(22)
组题康建英时间3月30日
一、基础知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A、虞美人(yù)窈窕(yǎo)惊蛰(zhé)
B、漫溯(sù)庐冢(zhǒng)雕栏玉砌(qiè)
C、羯鼓(jié)青荇(xìng)愀然(qiǎo)
D、滂沱(pāng)瑰怪(guǐ)深思慎取(shè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辨别筹码颠簸雕阑玉砌
B、忽略题词肄业疼心疾首
C、联手召唤惆怅屈意逢迎
D、朱颜伏法寂寥对薄公堂
3、对下面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是()
A、春花秋月何时了了:了结,终止
B、雕栏玉砌应犹在雕栏玉砌:指所在的羁押处
C、只是朱颜改朱颜:指诗人自己的容颜
D、问君能有几多愁君:你
4、下面对《虞美人》表现手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B、这首词写景虚实结合,上阕两句都是由虚到实。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是实写,用了对比手法。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虚写,运用比喻把抽象的愁具体化。
二、课内阅读
阅读《虞美人》,完成下面1---2题。
虞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