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温粉变色原理

合集下载

感温变色原理的应用

感温变色原理的应用

感温变色原理的应用1. 什么是感温变色原理感温变色原理是指材料在受热或受冷时,会发生颜色的变化。

这种颜色变化是由于材料的热导率、热膨胀系数等与温度相关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

感温变色材料可以根据温度的不同显示不同的颜色,广泛应用于温度测量、热敏打印等领域。

2. 感温变色原理的应用领域2.1 温度测量感温变色材料可以用于温度测量,通过颜色的变化来反映温度的变化。

温度测量是各个行业都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感温变色材料的应用使得温度测量更加直观、实时。

比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可以使用感温变色材料来判断食品的加热情况,以控制加热时间和温度,从而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2.2 热敏打印热敏打印是一种利用热敏感材料的性质来实现打印的技术。

感温变色材料可以用于热敏打印机中的打印头,当打印头受到热能刺激时,感温变色材料会发生颜色的变化,从而在热敏纸上形成图像和文字。

热敏打印技术在收据打印、标签打印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3. 感温变色原理的相关材料3.1 热敏感染剂热敏感染剂是感温变色材料的关键组成部分,它能够根据温度的变化改变自身颜色。

热敏感染剂的种类非常多,常见的有酮类染料、丁酮染料、酮-亚苄醇类染料等。

这些染料具有良好的热敏性能,可在不同温度范围内呈现不同颜色。

3.2 胶体粒子胶体粒子是感温变色材料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们可以自行聚集形成胶体体系。

在受热时,胶体粒子会发生形态变化,导致胶体体系的颜色发生改变。

常见的胶体粒子材料有胶体金、胶体银、胶体溴化物等。

这些材料不仅可以用于温度测量,还可以应用于光学显示、光电子器件等领域。

3.3 热敏绝缘材料热敏绝缘材料是一种可以改变绝缘性能的材料,它在温度升高时会发生相变。

这种材料的应用范围很广,比如在电器设备中,可以用于过热保护和温度控制。

热敏绝缘材料不仅能改变绝缘材料的颜色,还可以改变电气特性和机械性能。

4. 感温变色原理的优势和发展趋势感温变色原理具有以下优势:•直观:感温变色材料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显示不同的颜色,直观反映温度的变化。

感温变色材料简介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rmochromic Material

感温变色材料简介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rmochromic Material

感温变色材料Thermochromic Material一.可逆感温变色颜料的变色原理和结构:感温变色颜料是一种随温度上升或下降而反复改变颜色的微胶囊。

可逆感温变色颜料是由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体系制备的。

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特殊化学结构的有机发色体系。

在特定温度下因电子转移使该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实现颜色转变。

这种变色物质不仅颜色鲜艳,而且可以实现从“有色===无色”和“无色===有色”状态的颜色变化,这是重金属复盐络合物型和液晶型可逆感温变色物质所不具备的。

微胶囊化的可逆感温变色物质称为可逆感温变色颜料(俗称:温变颜料,感温粉或温变粉)。

这种颜料的颗粒呈圆球状,平均直径为2~7微米(一微米等于千分之一毫米)。

其内部是变色物质,外部是一层厚约0.2~0.5微米既不能溶解也不会融化的透明外壳,正是它保护了变色物质免受其他化学物质的侵蚀。

因此,在使用中避免破坏这层外壳是十分重要的。

二. 感温变色颜料的基本色:目前本公司生产的可逆感温变色颜料在显色状态有以下15个基本色:1、感温变色颜料之间的互配和拼色:因为可逆感温变色颜料在隐色状态时是无色的,这使得不同颜色/不同变色温度/不同系列的变色颜料之间可以互配和拼色,从而获得更加丰富多彩的变色效果。

2-1、感温变色颜料基本色之间的互配:将基本色之间按一定比例互配,可以获得许多过渡色无色的变色效果。

例如:2-2、感温变色颜料与普通颜料之间拼色:可以获得色A色B的变色效果。

例如:补充说明:如选择单一基本色的话,变色效果都是从有色变到无色。

如果想从有色变有色的话需要加入底色(普通颜料)。

比如感温变色粉红色+普通色粉蓝色=紫色变蓝色。

多段变色的话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温度的感温变色粉来调配。

例如:宝蓝42度+红色31度=温度高于42度时为无色状态,温度在31-42度时为宝蓝色,温度低于31度时就是紫色。

其他的都可依照类似调配三、热敏变色颜料的类型:1、热消色型(R系列):在低温时为有色状态,当温度升至设定值时颜料从有色变为无色。

感温变色原理

感温变色原理

感温变色原理感温变色原理是指一种特殊材料在受到温度变化时会产生颜色变化的现象。

这种材料可以应用在许多领域,如温度监测、温度显示、温度控制等方面。

感温变色原理的应用十分广泛,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感温变色原理的相关知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感温变色原理的基本构成。

感温变色材料通常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组成,其中一种化合物是基本色素,另一种是温度敏感物质。

当温度发生变化时,温度敏感物质会引起基本色素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导致颜色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可逆的,即当温度恢复到初始状态时,颜色也会恢复原样。

其次,感温变色原理的实现方式有多种。

最常见的方式是利用热敏感染料或热敏感颜料。

这些材料在不同温度下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可以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来判断温度的高低。

此外,还有一些基于光学效应的感温变色原理,如利用光学相变材料或者利用热敏感涂层等方式来实现温度变化的显示。

另外,感温变色原理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利用感温变色原理的产品,比如温度贴、温度杯、温度标签等。

这些产品通过感温变色原理可以直观地显示出温度的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除了日常生活,感温变色原理还在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温度的控制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而感温变色原理可以帮助工程师们实时监测温度的变化,从而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感温变色原理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物理现象,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实时监测温度的变化,还可以应用在许多其他领域,如医疗、食品、化工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相信感温变色原理会有更多更广泛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安全。

感温变色材料

感温变色材料

感温变色材料感温变色材料Thermochromic Material一.可逆感温变色材料的变色原理和结构:感温变色颜料是一种随温度上升或下降而反复改变颜色的微胶囊。

可逆感温变色颜料是由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体系制备的。

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特殊化学结构的有机发色体系。

在特定温度下因电子转移使该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实现颜色转变。

这种变色物质不仅颜色鲜艳,而且可以实现从“有色===无色”和“无色===有色”状态的颜色变化,这是重金属复盐络合物型和液晶型可逆感温变色物质所不具备的。

微胶囊化的可逆感温变色物质称为可逆感温变色颜料(俗称:温变颜料,感温粉或温变粉)。

这种颜料的颗粒呈圆球状,平均直径为2~7微米(一微米等于千分之一毫米)。

其内部是变色物质,外部是一层厚约0.2~0.5微米既不能溶解也不会融化的透明外壳,正是它保护了变色物质免受其他化学物质的侵蚀。

因此,在使用中避免破坏这层外壳是十分重要的。

二. 感温变色材料的基本色:目前本公司生产的可逆感温变色颜料在显色状态有以下15个基本色:1、感温变色颜料之间的互配和拼色:因为可逆感温变色颜料在隐色状态时是无色的,这使得不同颜色/不同变色温度/不同系列的变色颜料之间可以互配和拼色,从而获得更加丰富多彩的变色效果。

2-1、感温变色颜料基本色之间的互配:将基本色之间按一定比例互配,可以获得许多过渡色无色的变色效果。

例如:2-2、感温变色颜料与普通颜料之间拼色:可以获得色A 色B 的变色效果。

例如:三、热敏变色颜料的类型:1、热消色型(R系列):在低温时为有色状态,当温度升至设定值时颜料从有色变为无色。

它的变色温度可根据用户需要在-20~80℃范围内设定:。

R系列变色颜料的品种最多,色谱齐全,是最常用的变色颜料系列。

其色~温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图 1. R系列色~温关系曲线图 2. F系列色~温关系曲线2、热发色型(F系列):其色~温特性与R系列正相反。

加入感温粉末后的实验现象

加入感温粉末后的实验现象

加入感温粉末后的实验现象感温粉末是一种温度敏感的材料,它具有非常特殊的性质。

在实验中,我们将加入感温粉末后的实验现象进行了观察和记录。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实验现象。

我们将感温粉末撒在试管底部。

当试管中的温度发生变化时,感温粉末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这是因为感温粉末含有一种称为热敏颜料的物质,它能够根据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

在实验中,我们用火柴点燃一根蜡烛,然后将试管放在蜡烛的火焰旁边。

当试管受热时,感温粉末开始变色。

刚开始的时候,感温粉末呈现出深蓝色,随着试管受热的进一步增加,颜色逐渐变为浅蓝色、绿色、黄色,最后变为橙色。

实验中我们还发现,当试管从蜡烛火焰旁边移开后,感温粉末的颜色会逐渐恢复原来的深蓝色。

这是因为感温粉末具有温度记忆的特性,一旦温度降低,它就会恢复到最初的状态。

除了温度变化,我们还测试了感温粉末对不同物体的热敏感性。

我们将试管接触到不同的物体表面,观察感温粉末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感温粉末对于金属表面的热敏感性较高,当试管接触到金属时,感温粉末的颜色变化更加明显。

而对于塑料、纸张等非金属物体,感温粉末的变化相对较小。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另一个有趣的现象。

当试管中的温度过高时,感温粉末的颜色会变为红色。

这是因为感温粉末中的热敏颜料在高温下会发生化学反应,导致颜色发生变化。

当温度降低后,感温粉末的颜色又会逐渐恢复为原来的颜色。

通过这些实验现象,我们可以看出感温粉末的独特之处。

它能够根据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具有温度记忆的特性,并对金属表面的热敏感性较高。

这些性质使得感温粉末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医学领域,感温粉末可以用于体温计的制作。

通过感温粉末的颜色变化,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人体的体温。

同时,感温粉末还可以用于温度监测装置的制作,对于一些需要精确控制温度的实验或设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建筑领域,感温粉末可以应用于温度控制系统。

通过感温粉末的颜色变化,可以实时监测建筑物内外的温度变化,从而调节空调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感温变色的原理

感温变色的原理

感温变色的原理
感温变色的原理是基于热敏材料的特性。

热敏材料是一种可随温度变化而改变颜色的物质。

它可以通过温度的变化来改变它的吸收或发射光谱的特性,从而表现出不同的颜色。

热敏材料中常用的是热敏涂料或热敏墨水。

这些材料中通常包含了一种称为温度指示剂的物质,它具有改变颜色的能力。

温度指示剂可以是一种化合物,或者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热敏材料中的温度指示剂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这个变化可以是分子结构的变化,也可以是物质的相变,甚至是由于温度引起的化学反应。

这些变化会导致温度指示剂的颜色发生变化。

通过控制热敏材料中的温度指示剂的类型和浓度,以及与其它材料的组合方式,可以实现不同的变色效果。

当热敏材料受到热源的作用,温度超过一定阈值时,温度指示剂就会发生颜色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热敏材料的变色是基于温度的改变,它一般只适用于温度变化明显的环境下,比如用于测量物体的温度变化或者充当温度指示器。

同时,由于温度指示剂的稳定性和可逆性问题,热敏材料的变色效果可能有一定的时效性。

感温变色材料

感温变色材料

感温变色材料 Thermochromic Material一.可逆感温变色材料的变色原理和结构:感温变色颜料是一种随温度上升或者下降而反复改变颜色的微胶囊。

二.1、感温变色颜料之间的互配和拼色:2-12-2、感温变色颜料与普通颜料之间拼色色A 色三、热敏变色颜料的类型:1、热消色型(R系列)变色温度可根据用户需要在-20~80℃2、热发色型(F系列)四、感温变色材料的变色温度1、感温变色温度2、感温变色循环次数:五、感温变色颜料在塑料制品中的应用:1、R系列感温变色颜料最适合用于注塑和挤塑:23456、注意事项:C.: 谨慎选择交联剂或者固化剂:D: 不能使用密炼机、捏和机、高速分散机,双螺杆挤出机六.感温变色颜料在油墨和涂料中的应用:1.连接料(树脂)的选择:1-1.连接料(树脂)黏度和固含量对色浓度和表面光泽的影响:因此,热敏变色油墨的调制必须使用高含固量低黏度 (低聚合度或者低份子量) 的树脂,这样才干获得良好效果。

1-2.连接料 (树脂)的种类及其光折射率与变色油墨 (涂料)的色浓度和消色后透明度的关系:适当选择树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变色墨层内的这种折射现象,2、溶剂的选择和对变色性能的影响:2-1、溶剂的光折射率对变色油墨(涂料)色浓度的影响:2-2、溶剂对颜料变色性能的影响:个碳原子以下的溶剂对变色颜料的侵蚀破坏性较大,5小时 2天以 2天以 10~60 20~90 1~6 2~5 3~6 3~10 3~10内内内天天个月个月个月个月个月36个月 12 个 12 个 12 个 12 个 12 个 12 个 12 个 12 个 12 个以上月以月以月以月以月以月以月以月以月以上上上上上上上上上---尽量少用或者不用C4以下醇类溶剂,而以其他溶剂代之。

---在必须使用丙醇等溶剂时,油墨(涂料)应随用随配,避免存放。

特殊提示:油墨行业常用的成品稀释剂/混合溶剂和某些树脂溶液中可能含有乙醇,丙酮,丙醇等损害变色颜料性能的成份。

感温变色材料

感温变色材料

感温变色材料Thermochromic Material一.可逆感温变色材料的变色原理和结构:感温变色颜料是一种随温度上升或下降而反复改变颜色的微胶囊.可逆感温变色颜料是由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体系制备的。

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特殊化学结构的有机发色体系。

在特定温度下因电子转移使该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实现颜色转变。

这种变色物质不仅颜色鲜艳,而且可以实现从“有色===无色”和“无色===有色”状态的颜色变化,这是重金属复盐络合物型和液晶型可逆感温变色物质所不具备的。

微胶囊化的可逆感温变色物质称为可逆感温变色颜料(俗称:温变颜料,感温粉或温变粉).这种颜料的颗粒呈圆球状,平均直径为2~7微米(一微米等于千分之一毫米)。

其内部是变色物质,外部是一层厚约0.2~0.5微米既不能溶解也不会融化的透明外壳,正是它保护了变色物质免受其他化学物质的侵蚀。

因此,在使用中避免破坏这层外壳是十分重要的。

二. 感温变色材料的基本色:目前本公司生产的可逆感温变色颜料在显色状态有以下15个基本色:1、感温变色颜料之间的互配和拼色:因为可逆感温变色颜料在隐色状态时是无色的,这使得不同颜色/不同变色温度/不同系列的变色颜料之间可以互配和拼色,从而获得更加丰富多彩的变色效果。

2—1、感温变色颜料基本色之间的互配:将基本色之间按一定比例互配,可以获得许多过渡色无色的变色效果。

例如:2—2、感温变色颜料与普通颜料之间拼色:可以获得色A 色B 的变色效果。

例如:三、热敏变色颜料的类型:1、热消色型(R系列):在低温时为有色状态,当温度升至设定值时颜料从有色变为无色。

它的变色温度可根据用户需要在—20~80℃范围内设定:。

R系列变色颜料的品种最多,色谱齐全,是最常用的变色颜料系列。

其色~温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图 1。

R系列色~温关系曲线图 2。

F系列色~温关系曲线2、热发色型(F系列):其色~温特性与R系列正相反。

在低温时为无色状态,当温度升至设定值时颜料从无色变为有色。

感温变色的原理

感温变色的原理

感温变色的原理感温变色是指某些材料在不同温度下,通过颜色的变化来显示温度的变化。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温度检测、温度传感器、食品安全监测等方面。

那么,感温变色的原理是什么呢?感温变色的原理主要涉及热致变色和光致变色两个方面。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原理。

一、热致变色原理热致变色是指材料在受热后发生颜色的变化。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材料内部分子或结构的改变所导致的。

具体来说,热致变色一般包括以下几种机制:1. 共振结构在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时会发生颜色的变化。

当材料受热后,共振结构的极化程度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吸收和反射的光谱发生改变,进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2. 热电效应是指材料在受热后,电导率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电子和离子的运动性质,进而影响了吸收和散射光的能力,使颜色发生变化。

3. 有机分子的氧化还原反应也是触发热致变色的重要机制之一。

当材料受热后,电子在分子中的位置发生变化,原子间键的属性也发生改变,导致吸收和散射光的能力发生变化,从而改变颜色。

通过热致变色原理,我们可以制造出温度感应油墨、温度感应贴纸等产品,用于监测温度或者作为温度指示器。

二、光致变色原理光致变色是指材料在受到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后,发生颜色变化的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材料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后所引起的电子激发态发生变化所导致的。

具体来说,光致变色一般包括以下几种机制:1. 光热效应是指材料吸收光能后温度升高,从而导致材料的颜色发生变化。

这种机制主要用于制备光热吸收剂,可以用于太阳能收集和光热转换装置。

2. 激发态发生变化导致颜色的改变。

材料在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后,电子由基态跃迁至激发态,从而改变了材料的颜色。

这种机制常用于制备光敏材料和染料。

3. 光化学反应是指特定波长的光线激发材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颜色发生变化。

这种机制被广泛应用于摄影、光刻和光化学传感等领域。

通过光致变色原理,我们可以制造出光致变色墨水、光敏材料等产品,用于制作光敏印刷品、光照度计等。

感温变色材料的原理

感温变色材料的原理

感温变色材料的原理感温变色材料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而显示不同的颜色。

它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温度检测、食品安全、仿生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感温变色材料的原理以及它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感温变色材料的原理主要是基于热致变色效应和液晶显示技术。

热致变色效应是指材料在温度变化下发生颜色变化的现象。

具体来说,当材料受热时,其结构或分子发生变化,导致可见光的吸收和散射发生改变,从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感温变色材料中常用的是一类称为“热致变色染料”的物质。

这些染料的分子结构是特殊设计的,使其在不同温度下能够吸收或散射不同波长的可见光。

通过调整染料分子的结构,可以使材料在不同温度范围内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材料中染料的浓度来控制颜色的深浅。

液晶显示技术在感温变色材料中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实现对颜色的可控性。

液晶是一种特殊的有机分子,具有高度有序的排列结构。

当施加电场或改变温度时,液晶分子的排列结构发生变化,进而改变其对光的散射或透射特性。

借助液晶显示技术,可以在感温变色材料中实现对颜色的切换和调节。

感温变色材料的应用十分广泛。

一方面,它在温度检测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婴儿奶瓶上涂覆感温变色材料,当奶瓶内的液体温度超过某个安全范围时,材料会显示出红色,提醒用户。

另一方面,感温变色材料也在食品安全中得到了应用。

将感温变色材料加入食品包装中,可以实时监测食品的温度变化,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感温变色材料还可以应用于仿生领域,例如仿制热敏动植物的叶片,实现温度变化下的颜色变化,从而提供某些特定信息。

总之,感温变色材料通过热致变色效应和液晶显示技术实现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和颜色的变化。

其在温度检测、食品安全和仿生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材料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相信感温变色材料将会得到更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感温变色原理 科学实验

感温变色原理 科学实验

感温变色原理科学实验我们需要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实验材料包括感温变色材料、温度计、热水和冷水等;实验设备包括试管、移液管、烧杯和加热器等。

接下来,我们进行实验。

首先,将感温变色材料放入试管中,并加入适量的冷水。

然后,使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的温度,记录下初始温度。

接着,将试管加热,可以使用加热器或者将试管放入热水中,使其受热。

在加热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感温变色材料的颜色发生变化。

当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材料的颜色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我们可以通过温度计记录下颜色变化时的温度。

同样的,我们也可以使用冷水使试管中的温度降低,观察感温变色材料的颜色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感温变色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颜色变化。

这是因为感温变色材料的分子结构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进而导致其吸收或反射光的波长发生变化,从而呈现不同的颜色。

在低温下,材料的分子结构较为稳定,吸收或反射的光波长较长,呈现出较暖色调的颜色;而在高温下,材料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吸收或反射的光波长较短,呈现出较冷色调的颜色。

这种颜色变化的原理是基于物质的吸收光谱和反射光谱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的特性。

感温变色材料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感温变色材料制作温度计,用于测量室内外的温度。

此外,感温变色材料还可以应用于食品包装、温度敏感标签、温度控制等领域。

在科学研究中,感温变色材料可以用于探测温度变化,监测化学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等。

总结一下,感温变色是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发生颜色变化的现象。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感温变色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颜色变化。

这种变化是由于材料的分子结构随温度变化而改变,导致其吸收或反射光的波长发生变化。

感温变色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用于制作温度计、食品包装、温度敏感标签等。

感温变色原理的深入研究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温变颜料、温变材料、温变涂料介绍

温变颜料、温变材料、温变涂料介绍

一.感温变色材料:1、感温变色粉为微胶囊化的可逆感温变色物质称为可逆感温变色颜料(俗称:温变颜料,感温粉或温变粉)。

平均直径为2~7微米(一微米等于千分之一毫米)。

其内部是变色物质,外部是一层厚约0.2~0.5微米既不能溶解也不会融化的透明外壳,正是它保护了变色物质免受其他化学物质的侵蚀。

因此,在使用中避免破坏这层外壳是十分重要的。

1、感温变色基本温度颜色:-5℃、0℃、5℃、10℃、16℃、21℃、31℃、33℃、38℃、43℃、45℃、50℃、65℃、70℃。

2、感温变色可随温度的上升、下降而反复必变颜色。

(以31℃红色为例,变色形式为31℃以上呈现无色,31℃以下呈现红色)。

二.产品使用说明:本品可用于聚丙烯(PP)、软聚氯乙烯(S-PVC)、AS 、ABS和硅胶等透明或半透明塑料的注塑、挤塑成型。

也可混入不饱和聚脂、环氧树脂、有机玻璃或尼龙单体内浇铸、模压、固化成型合适之油墨基材。

油墨: 适用于各类印刷,包括丝网印刷、凹版和凸版印刷,可印刷于各式材料,包括织物、纸张、合成膜、玻璃、陶瓷和木材等。

感温变色产品之设计以高温环境时与低温环境时有颜色变化为诉求,并大多应用于人体感温的系列产品,也可做防伪设计使用。

四塑料射出及押出之应用:1、用于注塑、挤塑加工或浇铸、模压、固化成型时,变色颜料的用量为塑料量的0.4~3.0% ,通常为 0.6 ~2.0% 。

变色颜料与塑料粒子要充分混和均匀(混合时可使用少量白油)。

如果是普通颜料与变色颜料拼色,则普通颜料(或染料)的用量大约为变色颜料的0.5-2.5% 。

2、色母料:在大批量生产时可先将变色颜料加入聚乙烯蜡或聚苯乙烯蜡中制成颜料含量为10%的色母料,然后再与塑料粒子混合使用。

这样可使变色颜料分散的更均匀。

色母料的制备方法可参考本司提供的技术资料。

3、温度:加工温度应控制在200℃以下,最高不要超过230℃,并尽量减少物料的受热时间。

(高温,长时间加热将损害颜料的变色性能)。

感温变色粉的主要成分

感温变色粉的主要成分

感温变色粉的主要成分
感温变色粉是一种神奇的材料,它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乐趣和惊喜。

那么,这种神奇的变色效果是如何实现的呢?让我们来探秘一下感温变色粉的主要成分。

感温变色粉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称为热敏颜料的特殊材料。

这种热敏颜料通常由一种称为热敏染料的有机化合物制成。

热敏染料具有特殊的分子结构,使得它们能够根据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

当温度升高时,热敏染料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导致颜色发生变化;当温度降低时,分子结构再次改变,颜色也随之变化。

除了热敏染料,感温变色粉中还可能包含一些载体材料,用于固定热敏染料并使其更容易应用到各种产品上。

这些载体材料通常是无毒、无害的,可以确保感温变色粉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感温变色粉的制作过程也非常精密,需要严格控制材料的配比和加工工艺。

通过精确的配方和加工技术,可以制备出颜色变化鲜艳、稳定可靠的感温变色粉。

感温变色粉广泛应用于温度指示、儿童玩具、化妆品等领域,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乐趣和便利。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感温变色粉的应用领域还将不断拓展,相信它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惊喜和创意。

感温变色材料

感温变色材料

感温变色材料Thermochromic Material一.可逆感温变色材料的变色原理和结构:感温变色颜料是一种随温度上升或下降而反复改变颜色的微胶囊。

可逆感温变色颜料是由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体系制备的。

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特殊化学结构的有机发色体系。

在特定温度下因电子转移使该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实现颜色转变。

这种变色物质不仅颜色鲜艳,而且可以实现从“有色===无色”和“无色===有色”状态的颜色变化,这是重金属复盐络合物型和液晶型可逆感温变色物质所不具备的。

微胶囊化的可逆感温变色物质称为可逆感温变色颜料(俗称:温变颜料,感温粉或温变粉)。

这种颜料的颗粒呈圆球状,平均直径为2~7微米(一微米等于千分之一毫米)。

其内部是变色物质,外部是一层厚约~微米既不能溶解也不会融化的透明外壳,正是它保护了变色物质免受其他化学物质的侵蚀。

因此,在使用中避免破坏这层外壳是十分重要的。

二. 感温变色材料的基本色:目前本公司生产的可逆感温变色颜料在显色状态有以下15个基本色:1、感温变色颜料之间的互配和拼色:因为可逆感温变色颜料在隐色状态时是无色的,这使得不同颜色/不同变色温度/不同系列的变色颜料之间可以互配和拼色,从而获得更加丰富多彩的变色效果。

2-1、感温变色颜料基本色之间的互配:将基本色之间按一定比例互配,可以获得许多过渡色无色的变色效果。

例如:2-2、感温变色颜料与普通颜料之间拼色:可以获得色A 色B 的变色效果。

例如:三、热敏变色颜料的类型:1、热消色型(R系列):在低温时为有色状态,当温度升至设定值时颜料从有色变为无色。

它的变色温度可根据用户需要在-20~80℃范围内设定:。

R系列变色颜料的品种最多,色谱齐全,是最常用的变色颜料系列。

其色~温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图 1. R系列色~温关系曲线图 2. F系列色~温关系曲线2、热发色型(F系列):其色~温特性与R系列正相反。

在低温时为无色状态,当温度升至设定值时颜料从无色变为有色。

感温变色材料

感温变色材料

感温变色材料Thermochromic Material一.可逆感温变色颜料的变色原理和结构:感温变色颜料是一种随温度上升或下降而反复改变颜色的微胶囊。

可逆感温变色颜料是由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体系制备的。

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特殊化学结构的有机发色体系。

在特定温度下因电子转移使该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实现颜色转变。

这种变色物质不仅颜色鲜艳,而且可以实现从“有色===无色”和“无色===有色”状态的颜色变化,这是重金属复盐络合物型和液晶型可逆感温变色物质所不具备的。

微胶囊化的可逆感温变色物质称为可逆感温变色颜料(俗称:温变颜料,感温粉或温变粉)。

这种颜料的颗粒呈圆球状,平均直径为2~7微米(一微米等于千分之一毫米)。

其内部是变色物质,外部是一层厚约0.2~0.5微米既不能溶解也不会融化的透明外壳,正是它保护了变色物质免受其他化学物质的侵蚀。

因此,在使用中避免破坏这层外壳是十分重要的。

二. 感温变色颜料的基本色:目前本公司生产的可逆感温变色颜料在显色状态有以下15个基本色:1、感温变色颜料之间的互配和拼色:因为可逆感温变色颜料在隐色状态时是无色的,这使得不同颜色/不同变色温度/不同系列的变色颜料之间可以互配和拼色,从而获得更加丰富多彩的变色效果。

2-1、感温变色颜料基本色之间的互配:将基本色之间按一定比例互配,可以获得许多过渡色无色的变色效果。

例如:2-2、感温变色颜料与普通颜料之间拼色:可以获得色A 色B 的变色效果。

例如:三、热敏变色颜料的类型:1、热消色型(R系列):在低温时为有色状态,当温度升至设定值时颜料从有色变为无色。

它的变色温度可根据用户需要在-20~80℃范围内设定:。

R系列变色颜料的品种最多,色谱齐全,是最常用的变色颜料系列。

其色~温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图 1. R系列色~温关系曲线图 2. F系列色~温关系曲线2、热发色型(F系列):其色~温特性与R系列正相反。

在低温时为无色状态,当温度升至设定值时颜料从无色变为有色。

感温变色的原理

感温变色的原理

感温变色的原理
感温变色原理是指物质或材料在不同温度下会发生颜色变化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基本原理是物质的光学性质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通常,感温变色材料中含有一种称为热致变色染料的物质。

这种染料具有一种特殊的结构,当它受到热能的激发时,分子内部的结构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其吸收和反射光线的特性发生变化,进而产生颜色变化的效果。

具体来说,当热致变色染料受到热能激发时,其分子结构中的某些键会发生断裂或形成新的键。

这种结构的改变会导致染料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的能力发生变化,从而使其所呈现的颜色发生改变。

一般来说,温度的升高会导致热致变色染料从一种颜色过渡到另一种颜色。

值得注意的是,感温变色的效果往往是可逆的,即当温度回落到原来的程度时,材料的颜色也会恢复到起始状态。

这是因为热致变色染料的结构会随着温度的升降而可逆地改变。

感温粉变色原理

感温粉变色原理

感温粉是一种有机颜料,在低温时为有色状态,当温度升至设定值时颜料从有色变为无色。

一、感温变色颜料的变色原理和结构:感温变色颜料是由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体系制备的。

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特殊化学结构的有机发色体系。

在特定温度下因电子转移使该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实现颜色转变。

这种变色物质不仅颜色鲜艳,而且可以实现从“有色===无色”状态的颜色变化,这是重金属复盐络合物型和液晶型可逆感温变色物质所不具备的。

微胶囊化的可逆感温变色物质称为可逆感温变色颜料(俗称:温变颜料,感温粉或温变粉)。

这种颜料的颗粒呈圆球状,平均直径为2~7微米(一微米等于千分之一毫米)。

其内部是变色物质,外部是一层厚约0.2~0.5微米既不能溶解也不会融化的透明外壳,正是它保护了变色物质免受其他化学物质的侵蚀。

因此,在使用中避免破坏这层外壳是十分重要的。

1、感温变色基本颜色:2、感温变色基本温度:-5℃、0℃、5℃、10℃、16℃、21℃、31℃、33℃、38℃、43℃、45℃、50℃、65℃、70℃、78℃。

3、感温变色可随温度的上升、下降而反复必变颜色。

(以31℃红色为例,变色形式为31℃以上呈现无色,31℃以下呈现红色)。

4、感温变色内含微胶囊变色颗粒,粒径在1~10UM之间,并具有耐高温、抗氧化等胶囊所改变的特性。

5、感温变色产品之设计以高温环境时与低温环境时有颜色变化为诉求,并大多应用于人体感温的系列产品,也可做防伪设计使用。

二、感温变色粉应用:1、感温变色粉为微胶囊化的可逆感温变色物质称为可逆感温变色颜料(俗称:温变颜料,感温粉或温变粉)。

2、本品可用于聚丙烯(PP)、软聚氯乙烯(S-PVC)、AS 、ABS和硅胶等透明或半透明塑料的注塑、挤塑成型。

也可混入不饱和聚脂、环氧树脂、有机玻璃或尼龙单体内浇铸、模压、固化成型合适之油墨基材。

3、用于注塑、挤塑加工或浇铸、模压、固化成型时,变色颜料的用量为塑料量的0.4~3.0% ,通常为 0.6 ~2.0% 。

感温变色原理

感温变色原理

感温变色原理
感温变色原理是指物体的颜色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这种现象是由物体的热传导性质和吸收、反射、透射光的特性共同作用而产生的。

当物体受热时,其温度会升高,物质内部的分子也会因为温度变化而出现振动。

这种振动会导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发生变化,从而使物体的光学性质发生改变。

一种常见的感温变色原理是基于热致色变材料的。

这种材料在不同温度下会发生结构的改变,从而导致其吸收、反射、透射光的波长发生变化。

例如,温度升高时,某些热致色变材料的分子会发生构象变化,由此改变了它们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和反射。

这就导致了物体颜色的变化。

另一种感温变色原理是基于液晶显示技术的。

在液晶分子中,存在一种叫做向列相和湍流相的有序排列结构。

当物体受热时,液晶分子会发生相变,从而使不同的光波穿过物体时会发生干涉,产生不同的颜色。

除了上述原理外,还有其他一些感温变色的原理,如热扩散、热发光和热致发色等。

不同的原理适用于不同的感温变色材料和应用场景。

总之,感温变色原理是通过物体对热的响应而导致其光学性质发生变化,从而实现颜色的变化。

这种原理被广泛应用于温度探测、热敏标签等领域,并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感温变色材料

感温变色材料

感温变色材料Thermochromic Material一.可逆感温变色材料的变色原理和结构:感温变色颜料是一种随温度上升或下降而反复改变颜色的微胶囊。

可逆感温变色颜料是由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体系制备的. 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特殊化学结构的有机发色体系。

在特定温度下因电子转移使该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实现颜色转变。

这种变色物质不仅颜色鲜艳,而且可以实现从“有色===无色”和“无色===有色”状态的颜色变化,这是重金属复盐络合物型和液晶型可逆感温变色物质所不具备的。

微胶囊化的可逆感温变色物质称为可逆感温变色颜料(俗称:温变颜料,感温粉或温变粉).这种颜料的颗粒呈圆球状,平均直径为2~7微米(一微米等于千分之一毫米)。

其内部是变色物质,外部是一层厚约0。

2~0.5微米既不能溶解也不会融化的透明外壳,正是它保护了变色物质免受其他化学物质的侵蚀.因此,在使用中避免破坏这层外壳是十分重要的。

二。

感温变色材料的基本色:目前本公司生产的可逆感温变色颜料在显色状态有以下15个基本色:1、感温变色颜料之间的互配和拼色:因为可逆感温变色颜料在隐色状态时是无色的,这使得不同颜色/不同变色温度/不同系列的变色颜料之间可以互配和拼色,从而获得更加丰富多彩的变色效果。

2-1、感温变色颜料基本色之间的互配:将基本色之间按一定比例互配,可以获得许多过渡色无色的变色效果。

例如:2-2、感温变色颜料与普通颜料之间拼色:可以获得色A 色B 的变色效果.例如:三、热敏变色颜料的类型:1、热消色型(R系列):在低温时为有色状态,当温度升至设定值时颜料从有色变为无色。

它的变色温度可根据用户需要在—20~80℃范围内设定:。

R系列变色颜料的品种最多,色谱齐全,是最常用的变色颜料系列。

其色~温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图 1. R系列色~温关系曲线图 2. F系列色~温关系曲线2、热发色型(F系列):其色~温特性与R系列正相反。

在低温时为无色状态,当温度升至设定值时颜料从无色变为有色.它的发色温度区间为:60~6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温粉是一种有机颜料,在低温时为有色状态,当温度升至设定值时颜料从有色变为无色。

一、感温变色颜料的变色原理和结构:
感温变色颜料是由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体系制备的。

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特殊化学结构的有机发色体系。

在特定温度下因电子转移使该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实现颜色转变。

这种变色物质不仅颜色鲜艳,而且可以实现从“有色===无色”状态的颜色变化,这是重金属复盐络合物型和液晶型可逆感温变色物质所不具备的。

微胶囊化的可逆感温变色物质称为可逆感温变色颜料(俗称:温变颜料,感温粉或温变粉)。

这种颜料的颗粒呈圆球状,平均直径为2~7微米(一微米等于千分之一毫米)。

其内部是变色物质,外部是一层厚约0.2~0.5微米既不能溶解也不会融化的透明外壳,正是它保护了变色物质免受其他化学物质的侵蚀。

因此,在使用中避免破坏这层外壳是十分重要的。

1、感温变色基本颜色:
2、感温变色基本温度:-5℃、0℃、5℃、10℃、16℃、21℃、31℃、33℃、38℃、43℃、45℃、50℃、65℃、70℃、78℃。

3、感温变色可随温度的上升、下降而反复必变颜色。

(以31℃红色为例,变色形式为31℃以上呈现无色,31℃以下呈现红色)。

4、感温变色内含微胶囊变色颗粒,粒径在1~10UM之间,并具有耐高温、抗氧化等胶囊所改变的特性。

5、感温变色产品之设计以高温环境时与低温环境时有颜色变化为诉求,并大多应用于人体感温的系列产品,也可做防伪设计使用。

二、感温变色粉应用:
1、感温变色粉为微胶囊化的可逆感温变色物质称为可逆感温变色颜料(俗称:温变颜料,感温粉或温变粉)。

2、本品可用于聚丙烯(PP)、软聚氯乙烯(S-PVC)、AS 、ABS和硅胶等透明或半透明塑料的注塑、挤塑成型。

也可混入不饱和聚脂、环氧树脂、有机玻璃或尼龙单体内浇铸、模压、固化成型合适之油墨基材。

3、用于注塑、挤塑加工或浇铸、模压、固化成型时,变色颜料的用量为塑料量的0.4~3.0% ,通常为 0.6 ~2.0% 。

变色颜料与塑料粒子要充分混和均匀(混合时可使用少量白油)。

如果是普通颜料与变色颜料拼色,则普通颜料(或染料)的用量大约为变色颜料的0.5-2.5% 。

4、色母料:
在大批量生产时可先将变色颜料加入聚乙烯蜡或聚苯乙烯蜡中制成颜料含量为10%的色母料,然后再与塑料粒子混合使用。

这样可使变色颜料分散的更均匀。

色母料的制备方法可参考本司提供的技术资料。

5、温度:
加工温度应控制在200℃以下,最高不要超过230℃,并尽量减少物料的受热时间。

(高温,长时间加热将损害颜料的变色性能)。

6、注意事项:
A : 注塑和挤出中使用变色颜料时塑料中不应再同时使用其它填充料或普通颜料(例如:钛白粉,碳酸钙,硫酸钡,碳黑等),否则将会屏蔽变色效果。

B: 浇铸、模压、固化成型中使用变色颜料时应先将变色颜料加入不饱和聚脂、有机玻璃或尼龙单体内内搅拌分散均匀,然后再加入引发剂或固化剂开始聚合或交联反应。

因为在予聚后体系粘度急剧升高,此时加入变色颜料会使大量颜料颗粒包裹在一起,难于分散均匀。

另外,此时的搅拌操作也会使体系中残留大量气泡。

C: 慎重选择交联剂或固化剂:在环氧树脂和不饱和聚酯树脂的交联固化过程中,其内部有时会产生强大的收缩应力,导致变色颜料微胶囊外壳破裂,其它化学物质进入颜料内部使其失去变色性能。

这种情况在环氧树脂固化厚度大于0.2毫米并且使用多胺类固化剂时经常会发生。

D: 不能使用密炼机、捏和机、高速分散机,双螺杆挤出机等高剪切设备进行塑料粒子与变色颜料的预混合。

这些设备会严重破坏变色颜料表面的保护层,使其失去变色性能。

另外,在制备色母料时应避免变色颜料经受反复的挤出造粒操作。

E: 在PVC树脂的配方中应避免使用含磷的稳定剂和增塑剂,否则会使变色注塑制品在消色状态时产生严重的残留色。

三、储存方法:
可逆感温变色颜料本身是一个不稳定体系(稳定就难于变化),所以其耐光,耐热,耐老化等性能远不及普通颜料,在使用中应加以注意。

1、耐光性:
感温变色颜料的耐光性较差,在强烈阳光下暴晒下会很快褪色失效,因此其只适合在室内使用。

应避免强烈阳光和紫外灯光的照射,这样有利于延长变色颜料的使用寿命。

2、耐热性:
感温变色颜料在短时间内可耐230℃高温(10分钟左右),可应用于注塑和高温固化。

但变色颜料在发色状态和消色状态时的热稳定性不同,前者的稳定性高于后者。

另外当温度高于80℃时,构成变色体系的有机物也会开始降解。

因此变色颜料应避免长期在高于75℃温度下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