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稳定性评价1

合集下载

岩土工程稳定性评价

岩土工程稳定性评价

第7章 岩土工程稳定性评价教学提示: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在了解地基、基坑以及围岩稳定性评价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能将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知识点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理解岩土工程稳定性评价的重要意义。

教学要求:岩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必然受到自然和人为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得系统的稳定性的分析成为更加复杂的工作。

学习本节内容时,要求能理论联系实际,对地基、基坑及围岩的稳定性进行系统的理解,重点是评价的目标及主体内容,以便更好地确保建设工程在施工和运行过程中稳定性,确保工程的安全、高效。

对任何地表建筑物而言,其地下工程部分均属于隐蔽建筑,它的勘察、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安危。

实践证明各种事故,均与地基基础有关,一旦发生问题,补救起来也非常困难。

岩土性质与结构、边坡高度与坡度、工程质量与经济等多种因素,以及地质与水文条件复杂、高填深挖或特殊需要时,路基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

7.1 地基稳定性评价处理由于地面空间逐渐减少,在一些薄弱地段兴建工程的情况越来越多。

地层一般进入稳定变形期之后,有些建筑物不采取任何抗变形措施均可施工;但有时由于受特殊地质因素影响,地基未能达到长期稳定,将会给工程留下隐患;或者某些拟建的重要建筑物对地表稳定性要求很高,此时就应该考虑地表进入稳定期后对残余变形的影响。

地基是直接支承建(构)筑物重量的地层有天然地基与人工地基之分。

天然地基是未经加固的地基,基础直接砌置其上;人工地基是经人工加固处理后的地基,若基础埋置深度小于5 m时称为浅基,基础埋置深度等于或大于5 m时称为深基。

基础指的是建(构)筑物在地下直接与地基相接触的部分。

图7.1给出了地基与基础的示意图。

地基稳定性研究是各种建筑物与构筑物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中的最主要任务。

地基稳定性包括地基强度和变形两部分。

若建筑物荷载超过地基强度、地基的变形量过大,则会使建筑物出现裂隙、倾斜甚至发生破坏。

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稳定、经济合理和正常使用,必须研究与评价地基的稳定性,提出合理的地基承载力和变形量,使地基稳定性同时满足强度和变形两方面的要求。

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分析和评价学习

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分析和评价学习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 4.1.11第3款规定应“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由于该部分内容在规范中较分散,各位同行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时,往往感到无从下笔,现归纳如下,供参考,不当之处望不吝赐教。

一、地基稳定性地基稳定性,一说是地基在外部荷载(包括基础重量在内的建筑物所有的荷载)作用下抵抗剪切破坏的稳定安全程度;二说是各类工程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地基承受荷载的稳定程度;还有表达为与地基岩土体在承受建筑荷载条件下的沉降变形、深层滑动等对工程建设安全稳定的影响程度。

因此,地基稳定性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其分析和评价可以包含在场地稳定性分析和评价和地基分析和评价之中。

总之,稳定性评价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由于建(构)筑物的兴建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变形、侧向破坏、滑移造成地基破坏从而影响正常使用。

按照(GB 50021-2001) (2009年版) 14.1.3、14.1.4规定,岩土体的稳定应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

评价地基稳定性问题时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评价岩土体的变形时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进行验算。

二、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内容影响地基稳定性的因素,主要的是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地质环境条件、建(构)筑物特征等。

一般情况下,需要对如下建(构)筑物进行地基稳定性评价:经常受水平力或倾覆力矩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高压线塔、锚拉基础、挡墙、水坝、堤坝和桥台等。

通常涉及到岩土工程方面主要的内容有:(1)岩土工程条件包括组成地基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层结构。

特别是有特殊性岩土,隐伏的破碎或断裂带,地下水渗流等特殊情况;(2)地质环境条件包括是否建造在斜坡上、边坡附近、山区地基上,建(构)筑物与不良地质作用、特殊地貌的关联度和可能引起地基破坏失稳的各种自然因素或组合。

如岩溶、滑坡、崩塌、采空区、地面沉降、地震液化、震陷、活动断裂、岸边河流冲刷等。

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根据济南地区这一问题,通常需要分析评价的内容总结如下:1、地基承载力计算与验算验算地基稳定性实质上就是验算地基极限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地基稳定性分析

地基稳定性分析

地基稳定性分析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分析和评价《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 4.1.11第3款规定应“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由于该部分内容在规范中较分散,各位同行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时,往往感到无从下笔,现归纳如下,供参考,不当之处望不吝赐教。

一、地基稳定性地基稳定性是指主要受力层的岩土体在外部荷载作用下沉降变形、深层滑动等对工程建设安全稳定的影响程度,避免由此地基产生过大的变形、侧向破坏、滑移造成地基破坏从而影响正常使用。

按照(GB 50021-2001) (2009年版) 14.1.3、14.1.4规定,岩土体的变形、强度和稳定应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

评价地基稳定性问题时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评价岩土体的变形时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进行验算。

二、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内容影响地基稳定性的因素,主要的是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地质环境条件、建(构)筑物特征等。

一般情况下,需要对经常受水平力或倾覆力矩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高压线塔、锚拉基础、挡墙、水坝、堤坝和桥台等建(构)筑物进行地基稳定性评价。

通常情况下,涉及到主要的内容有:(1)岩土工程条件包括组成地基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层结构。

特别是有特殊性岩土,隐伏的破碎或断裂带,地下水渗流等特殊情况;(2)地质环境条件包括是否建造在斜坡上、边坡附近、山区地基上,建(构)筑物与不良地质作用、特殊地貌的关联度和可能引起地基破坏失稳的各种自然因素或组合。

如岩溶、滑坡、崩塌、采空区、地面沉降、地震液化、震陷、活动断裂、岸边河流冲刷等。

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对山东地区该问题常见的几种情况罗列如下:1、地基承载力计算与验算验算地基稳定性实质上就是验算地基极限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贵州]金矿岩土地质勘察报告_secret

[贵州]金矿岩土地质勘察报告_secret

一、前言(一)、工程概况拟建xx金矿位于xx省贞丰县沙坪乡烂泥沟村,距贞丰县城70Km,为xx省黔西南贞丰、望谟和册亨三县交界处,属xxxx矿业有限公司。

该项目为储存选厂排出的浮选尾矿和炭浸尾矿,需建两座尾矿库,以储存浮选尾矿和炭浸尾矿。

在选矿厂和废石场下方的沟谷里还将修筑一道滞洪坝,通过该坝收集并澄清暴雨迳流,另外,还需在浮选尾矿库的上游修建一暴雨分流坝。

根据尾矿坝的高度、库容和安全等级,浮选尾矿坝的库等级指标为Ⅱ级,炭浸尾矿坝的库等级指标为Ⅲ级。

拟建浮选尾矿坝和炭浸尾矿坝坝址区曾于2004年进行了选址勘察,共布置4条勘探线,完成了10个钻孔及6个槽探的勘探工作,钻孔深度一般20m左右,其中浮选尾矿库完成了6个钻孔、4个槽探的勘探工作、炭浸尾矿库完成了4个钻孔、2个槽探的勘察工作。

初步了解了坝址区域的岩土构成情况。

拟建浮选尾矿坝最终坝高98.0m,炭浸尾矿坝最终坝高59.0,尾矿坝破坏后果很严重,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场地位于抗震不利地段、地形地貌较复杂,场地等级为二级,岩土种类较多,均匀性较差,地基等级为二级。

勘察等级为甲级。

该项目由高达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咨询,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进行施工图设计。

我院受xx公司委托对该项目进行详细工程地质勘察,本次勘察2005年7月20日进场,2005年9月4日结束野外工作。

(二)、勘察内容及要求根据业主提供的《xx金矿尾矿库工程(水文)地质勘察及测绘任务书》,本次勘察范围:炭浸尾矿库、浮选尾矿库、分洪库、沉清库,其主要构筑物为坝体及排洪系统。

各主要构筑物特征见表一、表二:坝体部分结构特征表表一序号坝名称坝高(m)顶宽(m)底宽(m)坝基砌筑标高(m)坝长(m)使用年限(年)工程量(m3)1 炭浸尾矿坝59 6 212 410 206 13 5890002 浮选尾矿坝98 8 273 488 309 13 13210003 分洪坝 5 2 7 19 4304 沉清坝 3 4 12 40 970排洪设施部分结构特征表表二序号库名称构筑物名称材料结构(m)高/长度(m)基础高度形状尺寸(m)砌置深度(m)总荷重1炭浸尾矿库侧槽C20钢混 1.0×1.2 68 矩形 2.2 1.0 59连接井C20钢混D=3.0 3.5 圆形 4.0 4.0 59坝下涵洞C20钢混 1.2×1.65 230 矩形 2.2 2.0 592浮选尾矿库排水斜槽C20钢混双格1.4×1.8280 矩形78 隧洞C20钢混 2.5×3.0 800城门洞型783分洪库隧洞钢混 2.0×2.5 340 15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勘察任务书,本次勘察的技术要求如下:①、查明库区和坝址范围内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地层结构和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对岩土的均匀性、强度和变形性状作出定性和定量评价,查明有无岩溶发育情况;②、查明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埋藏条件和变化幅度,评价场地岩土渗透性,进行坝体渗透稳定性评价;③、查明库区和坝址范围发育的不良地质现象特征,评价其对工程的影响,并提出防治建议;④、确定不良地质现象防治工作所需的计算指标及资料,确定场地岩土类别,划分岩土质量单元,提供1:2000的综合工程地质测绘图、工程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等;⑤、根据岩土性质,进行坝基稳定性分析;⑥、提出保证坝的安全稳定和防止渗漏污染的工程措施。

岩土勘察地基均匀度及稳定性评价

岩土勘察地基均匀度及稳定性评价

岩土勘察地基均匀度及稳定性评价
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地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了论叙,并对在不均匀地基的基础设计中应采取的结构措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地基;地基均匀性;稳定性;基础设计;
1.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
在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浅基础设计时,设计人员最关心的是由于地基变形引起的建筑物的变形(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及局部倾斜)而当前在进行建筑物的变形设计时多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原则设计,即建筑物的变形是否超过变形允许范围值,而造成地基变形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地基存在不均匀的问题;岩土工程师在对地基的均匀性进行评价时由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没有明确的评判标准可供参考,往往仅一笔带过或者只停留在定性的评价上,缺乏必要的定量分析,给岩土工程设计带来诸多不便。

1.1地基均匀性的评价范围
对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应首先确定其评价的平面范围和深度范围,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平面范围与抗震场地评价范围既有相似而又有较大的差异,抗震的建筑场地评价多以自然村或某一街区为单位进行考虑,而建筑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多以建筑物水平投影面积范围为标准,也即通常以建筑物角点包络线所占的面积为评价范围;但地基均匀性的评价深度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评价具有明显不同的概念,必须有明确的定性概念,假若它的评价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的评价范围一致,则。

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

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

1.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中是这样:场地稳定性:拟建场地是否存在能导致场地滑移、大的变形及破坏等严重情况的地质条件。

在实际进行评价时又要牵涉到工程的类型、规模、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等诸多因素。

例如在平原土质地基,就没有必要去考虑岩溶、土洞、崩塌等问题。

工程实践中的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大致如下:一、场地的稳定性评价。

就是看场地及其临近又没有影响场地性稳定性的因素。

1、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岩溶、土洞、滑坡、泥石流、崩塌、大的沉降、地下洞室(采空区、人防洞室等)、断层、地震效应等等;2、有无边坡稳定性问题;3、有无可能影响拟建物安全的地形地貌。

二、场地的适宜性:这个问题与场地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但从理论的角度说,没有不能建筑的场地。

有的场地虽然存在稳定性问题或其他不利条件,但经过工程处理,仍然可以建筑,问题是需要处理的工程量和造价与拟建物的价值比。

例如我们要建一栋投资500万的多层建筑,但勘察发现场地处于一滑坡体上,如果要对滑坡进行处理,需要1000万的投资,显然不合适。

我就遇到过这类问题,最后建筑方放弃了该场地的使用。

我们在做场地和地基基础的选择评价时所要尊守的原则就是:技术经济原则。

也就是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场地的适宜性评价还要考虑一个水的问题。

这里的水包括了地面水与地下水。

林宗元先生给我们讲过一个工程实例。

早年一个厂区在建设时由于考虑不周,选在了一个沟谷里,结果发生大的山洪,造成灾害,最后不得不迁建。

这类事例在媒体上也时有报道。

三、有些朋友在对场地进行评价时忽略了地基均匀性与稳定性的评价,这也是场地的适宜性评价必须考虑的一个方面。

例如场地总体稳定性较好,但地基存在局部均匀性与稳定性的问题,仍然会对拟建物产生不良影响。

所以我们在勘察报告中,地基均匀性与稳定性的评价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提纲与具体内容参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提纲与具体内容参考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特别是其中14.3.3条关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规定的内容,结合CECS99:98《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参考众多勘察报告中的优秀者,提出下面这个编写提纲及每个标题应有的内容和数据,以使勘察报告内容更充实,论证更合理,岩土参数更有适用性和可靠性,特编写本勘察报告编写提纲及有关内容指南,供勘察单位参考。

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及其稳定、适宜性评价

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及其稳定、适宜性评价
隐 患
在 受 附加 应 力的 作 用 下 , 易产 生 剪切 破 坏 . 基岩起伏 较 大, 相
对 高差 大 于 5 m
( 2) 场 地 内为 岩 溶 中等 发 育 场 地 , 溶 洞较为发 育 , 遇 洞 率
为 1 9 3% . 对 基 础 下 卧 层 的 稳 定 性 不 利 。 场 地 内岩 溶 裂 隙 、 溶
勘 察 工 作 布 置 包含 5个 方 面 .即 工 程 测 量 、工 程 地 质 调
查、 工 程 钻探 、 取 样 与试 验 、 地 下 水位 观 测 。由 于拟 建 场 区受 区
4 . 2 基础 施工及 成桩 可行 性分析
拟 建 建筑 场 地 在 勘 察 期 间 未发 现 地 下 水 .故 拟 采 用人 工 挖 孔 桩基 础 不 受地 下 水 的影 响 。部 分 桩 基 础 虽 受基 岩起 伏 面
已经被 破 坏 , 场 地 等级 为 二 级 场 地 ( 中等 复 杂 场 地 ) ; 场 区 内岩 土层 种 类 单 一 , 有新填土 , 地 基 等 级 为二 级 地 基 ( 中等 复 杂 地 基) 根 据 工 程 重要 性 等级 、 场 地 复 杂 程 度 等 级 以及 地 基 复 杂
建 筑 地 基 进 行 全 面 详 细 的 勘察 , 获取 可 靠 的岩 土参 数 , 本 文根 据 具体 工 程 实 例 , 对 工 程 要 求 及 地 质 条 件 提 出合 理 的地 基 处理 方 案 , 并 对 处 理 方
案 的安 全 性 进 行 评 价 。
【 关键词 】 建筑工程 岩土勘察 i 稳定性 适宜性
级 。而在 该 工 程 在 拟 建 场地 在 本 次 勘 察 时 因前 期 校 园建 设 , 原 始 地 貌 已经被 破 坏 .现 场 地 较 为 平 整 .地 面标 高为 1 8 8 1 . 9 7 ~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与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与勘察报告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工程地质分区
根据场地地质条件和岩土工程问题,对工程场地进行了合理的地质分 区,并提出了各分区的工程地质特征和评价。
勘察方法与质量评价
报告对采用的勘察方法进行了说明,包括勘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 等,并根据规范要求对勘察成果进行了质量评价。
建议与措施
设计建议
根据分析评价结果,对基础设计 、边坡治理、地下水处理等提出 了合理化建议。
岩土工程稳定性评价
边坡稳定性分析
运用极限平衡法、有限元法等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预测可 能发生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基础稳定性评价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结合建筑物荷载情况,采用地基承载力计算方 法,评估基础稳定性。
地下洞室稳定性评价
针对地下洞室,考虑围岩压力、地下水等因素,进行稳定性评价, 确保洞室施工安全。
3
政策与规划
介绍与项目相关的政策、规划及法规要求。
项目目的与任务
目的
明确项目的目的,如解决现有岩土工程问题、促进地区发展 等。
任务
详细阐述项目的具体任务,如进行地质勘察、分析评价岩土 工程条件等。
项目研究范围
研究区域
明确项目的研究区域,包括地理范围、行政区域等。
研究内容
列举项目的研究内容,如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 地质条件等。
研究方法
说明项目采用的研究方法,如野外调查、室内试验、 数值模拟等。
02
岩土工程勘察
勘察方法与技术
钻探
通过钻探获取岩土样本,了解地下岩土的分 布、性质和特征。
坑探
通过挖掘坑道,直接观察岩土的天然状态。
地球物理勘探
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如电阻率、声波、地震 等,对地下岩土进行无损探测。

4. 勘察报告中的岩土工程评价

4. 勘察报告中的岩土工程评价

141.0
90.0
190.0
191.0
199.0
190.0
208.6
205.0
210.0
221.3
217.0
240.0
而建筑物的沉降,主要是由深层的软土控制的,基础面积 大,应力传得深,受压缩的土层更厚,这些因素在载荷试 验中能反映吗?显然不能;在计算公式中能反映吗?也是 不能的。
所以根据上海的地质条件和工程经验,天然地基只能用80 ~100kPa,即过去的所谓老八吨。这个承载力是综合考虑 了地基的变形,一般情况下计算的沉降是可以满足要求的 ,但承载力还是强度问题,只是考虑了深层软土对沉降的 影响,取用值比较小一些而已。
勘察报告中的岩土工程评价
1. 地基承载力评价 勘察报告提供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仅是强度参数还是
同时满足强度与变形要求的综合参数?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极限值还是容许值? 用公式计算的地基承载力为什么还必须验算沉降?
2. 场地的均匀性评价 评价场地均匀性的作用是什么? 如何认识与处理场地土层的不均匀性? 场地均匀性的评价方法
某冲压机车间 某电厂扩建工程 美国加州的一个超市 国内的一个商城
〔实例1.1-1〕软土地区某冲压车间压机基础的岩土工 程勘察,压机基础尺寸为24m×86.5m,基底总压力为 204kPa,采用桩基础。考虑3种不同桩长的方案,桩 的入土深度分别为45m、60m和65m,桩端持力层分 别为第⑧b、第⑨ b、和第⑩层,因此钻孔深度91.45m ,勘探深度范围内揭露了十多层的土层。
9.6~10.7
0.44
16.9
14.4~17.0
0.63
9.8
16.0~25.0
0.93
12.8
19.8~28.0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及边坡稳定性评价研究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及边坡稳定性评价研究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及边坡稳定性评价研究摘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是科学选择桩基础,使地基稳定性得以强化的重要保障,在工程施工中具有重要地位。

因此,岩土工程地质中边坡稳定性是衡量工程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评价边坡稳定性也成为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边坡稳定性引言地质勘察以自然科学和地球科学作为理论基础,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充分应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土工程、计算机科学技术在内的诸多知识,在明确工程勘察的目的和任务基础上,对地下土层、地下水的分布等情况进行详细勘察、计算。

如果工程开挖过程中未能重视边坡勘察,边坡工程中的隐患会影响到岩土工程的质量。

在做好土质边坡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基础上,拟定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案,综合掌握土质边坡的稳定度,为顺利推进岩土工程奠定良好基础。

一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相关概述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核心内容就是探明岩土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条件,掌握地层分布情况,以及各地层的性质,同时对存在的地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保证地质条件评价的准确性,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核心内容是根据不同的勘察要求,以真实反映出不同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以及岩土的形态,再结合岩土工程具体的施工条件、建设要求等,给出标准、合规的地质勘察成果报告,为岩土工程的选址、规划设计、施工方案编制等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和参考指导。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影响地质勘察质量的因素比较多,为给岩土工程建设提供有效的地质条件支持,需要采取合适的勘察技术。

每种地质勘察技术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在具体应用中需要结合岩土工程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种或者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勘察技术,进行相互验证,以保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质量。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程序复杂,是一项系统又繁琐的勘察工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勘察工作,才能为岩土工程施工建设提供有效的地质数据支撑,以保证整个项目能够顺利开展。

而且为保证岩土工程的质量和结构的稳定性,在开展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必须进行地震效应分析调查,以掌握施工场地的地质情况,并对深基坑进行全面科学的核算,利用核算结果来确定深基坑支护的方法和相关参数,以免出现基坑坍塌、积水等一系列问题。

岩土工程施工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施工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施工勘察报告一、引言本次岩土工程施工勘察报告旨在对地区的岩土工程施工进行全面的勘测和评估,为工程施工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和指导。

通过本次施工勘察,我们对该地区的地质条件、土壤特性以及岩石性质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二、勘察地点及背景本次勘察地点位于市区,该地区是一片开发较为活跃的地段。

施工工程类型主要为高层建筑,设计总建筑面积约为XXX平方米。

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勘察工作的重点是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基础上保证施工安全。

三、地质调查结果经过详细的地质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该地区土壤以黏土为主,黏性较强,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2.存在少量的砂质土壤,但其分布较为局限,主要位于地表较浅的部分;3.地下水位较深,对施工有一定的影响,需要相应的排水措施;4.山体较陡峭,存在一定的滑坡和岩体崩塌的风险,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护。

四、岩石特性分析经过对勘察区域内岩石进行采样与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勘察区域主要为砂岩和灰岩,岩层整体较坚硬,适合进行基础工程;2.岩石中存在少量的软弱层,强度较低,容易发生断裂和滑动;3.研究了岩层的稳定性,对滑坡等地质灾害进行了分析和测算;4.根据测量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岩体支护方案,以确保施工期间的岩体稳定性。

五、安全评估与建议根据以上勘察和分析结果,我们对该地区的施工安全性进行了评估1.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土壤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固结,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2.对特殊地质条件下的施工区域,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地下水防渗、岩体支护等;3.施工期间要进行长期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地质灾害隐患;4.对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分析研究,为未来的岩土工程提供经验和参考。

六、总结本次岩土工程施工勘察报告对地区的地质条件、土壤特性和岩石性质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勘测结果,我们对该地区的施工安全性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希望该报告能够为下一步的岩土工程施工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和指导。

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的勘察评价

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的勘察评价

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的勘察评价摘要:地基的均匀性与稳定性是建筑设计和施工的地质依据,对建筑质量有着一定的影响。

因此,加强岩土工程中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的勘察评价工作,具有现实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岩土工程;均匀性;稳定性;地基现行的岩土工程勘察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的相关规范,没有给出地基均匀性与稳定性评价的具体标准。

本文从定性、定量的角度对此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1.天然性地基的均匀性勘察评价1.1均匀性勘察评价的范围评价天然性地基的均匀性时,应当明确评价的深度范围与平面范围。

评价地基均匀性的平面范围和评价抗震覆盖层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通常以某一街区或自然村为单位,评价抗震的建筑场地;而将建筑物的水平投影面积作为标准范围,评价地基的均匀性。

评价地基均匀性的深度范围不同于评价抗震覆盖层厚度。

因此,在进行评价时,应当确定定性概念,如果抗震覆盖层厚度和地基均匀性的评价范围相同,就会导致不必要的投资浪费。

一般来说,评价地基均匀性的深度范围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地基受力层的情况。

独立基础是基底下1.5倍基础底面宽度,条形基础则是基底下3倍基础底面宽度,并且评价深度都应当大于5m。

其次,压缩层的深度。

按照变形比法确定天然地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的评价深度。

第三,大面积基础的深度评价范围应当大于或等于1b(b 是基础宽度)。

天然地基大面积基础的深度评价范围,应当按照下面的公式进行确定。

zn=b(2.5-0.4lnb)。

1.2均匀性勘察评价的内容构成岩土工程评价与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地基均匀性评价。

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审核时,如果发现报告中没有涉及地基均匀性评价的内容,或者地基均匀性评价空洞无物,就应当及时地责令有关单位改正、补充。

否则,将会导致在设计基础时,难以对地基的均匀性进行考虑,使得建筑物存在安全隐患。

按照基础设计经验与相关规范可知,评价地基均匀性等于分析、解决地基土不均匀问题。

地基土均匀性及稳定性评

地基土均匀性及稳定性评

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1 .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在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浅基础设计时,设计人员最关心的是由于地基变形引起的建筑物的变形(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及局部倾斜) 而当前在进行建筑物的变形设计时多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原则设计,即建筑物的变形是否超过变形允许范围值,而造成地基变形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地基存在不均匀的问题;岩土工程师在对地基的均匀性进行评价时由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没有明确的评判标准可供参考,往往仅一笔带过或者只停留在定性的评价上,缺乏必要的定量分析,给岩土工程设计带来诸多不便。

1.1 地基均匀性的评价范围对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应首先确定其评价的平面范围和深度范围,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平面范围与抗震场地评价范围既有相似而又有较大的差异,抗震的建筑场地评价多以自然村或某一街区为单位进行考虑,而建筑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多以建筑物水平投影面积范围为标准,也即通常以建筑物角点包络线所占的面积为评价范围;但地基均匀性的评价深度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评价具有明显不同的概念,必须有明确的定性概念,假若它的评价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的评价范围一致,则将造成过大的投资浪费,建筑抗震覆盖层厚度的确定是以地面至地层界面剪切波速大于 500m/s的岩土层顶面距离为准,而地基均匀性评价深度应掌握以下几条原则:(1) 地基主要受力层情况:对于条形基础为基底下 3b(b为基础底面宽度),对于独立基础为基底下 1.5b,且评价深度均不小于 5m;(2) 压缩层深度范围:对于天然地基浅基础,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其压缩层深度按变形比法确定其评价深度:式中符号意义可参考“地基规范”(3)对大面积基础其评价深度范围按下式确定:式中b:基础宽度。

且对于大面积基础其评价范围应不小于 1倍基础宽度范围。

(4)对于桩基础按等效实体深基础的底面积按应力比确定评价深度 zn,即z 处的附加应力oz与土的自重应力 oc 应符合下式要求:2 地基均匀性的评价内容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是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审核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时,发现大部份岩土工程师对该部份的评价显得空洞无物,或者根本就不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使得基础设计时对地基土的均匀性难以进行考虑,给建筑物的安全带来隐患,根据有关规范和基础设计经验,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其实就是地基土的压缩性不均匀问题,结合场地特征,应首先确场地所在的工程地质单元,进而根据建筑物的荷载特征估算地基压缩层深度范围。

第6章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第6章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勘探与取样
钻探方法和设备
人力(洛阳铲、麻花钻)
机械(各式钻机)回振冲转动击钻钻钻探探 探
冲洗钻探
岩土取样
1、土样质量的等级划分、取土工具 在钻孔中,为了研究岩土的工程性质,经常需要采
取岩土样,以提供室内试验的试件。 坚硬岩石的取样可利用岩芯,但其中的软弱夹层和
断层破碎带取样时,必须采取特殊措施。土样用取土 器取。
(3)专论 是报告书的中心,重点内容着重于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 评价。对工程方案提出建设性论证意见,对地基改良提出合 理措施。专论的深度和内容与勘察阶段有关。
(4)结论 在论证基础上,对各种具体问题作出简要、明确的回答。
2、报告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委托单位、场地位置、工作简况,勘察的目的、要求和 任务,以往的勘察工作及已有资料情况。
城建部门: 总体规划、详细规划
定测; 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
技施设计 运行; 施工设计与施工。
规划阶段的任务:
•区域开发技术—经济论证,比较选择第一期工程开发地段。定性概略评价。
初步设计的任务:
•场地方案比较,选场址。定性、定量评价。
技术设计的任:
•选定建筑物位置、类型、尺寸。定量评价。
施工设计与施工:
(4)对场地内建筑总平面布置、各类岩土工程设 计、岩土体加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整治等具体方 案作出论证和建议。
二、勘察阶段划分----要求与设计阶段一致
•我国工程建设实行四阶段体制,与国际通用体制相同。
规划阶段
初步设计
技术设计
施工设计与施工
不同部门的名称: 铁道部门: 草测 初测 详测 水电部门: 规划 可行性研究
3、详细勘察 对地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工程进行岩

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方法

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方法

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方法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各项基础工程建设都得到了高效的发展。

尽管建设项目的标准要求都较高,但由于建设项目数量较多,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导致问题出现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岩土工程勘察不合理、不科学。

为了使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标准化、科学合理的安排勘察工作,就需要加强对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控制。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地基;稳定性;均匀性引言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地基设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功能环节,通过科学严谨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可以得到更加科学的岩土设计参数,为岩土工程的后续施工以及提高整个工程施工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现阶段,在我国各大岩土工程单位内部,针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仍然处于不断向前摸索和发展阶段,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经常会产生各种误差问题,其中地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分析工作,是其中非常关键的构成环节,同时也是勘察工作难度较大的工作项目。

1岩土工程勘察概述岩土工程勘察是根据拟建工程的实际需求,查明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分析评价场地的环境和地质特征,最终编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过程。

勘察的目的是通过现场钻探、测试和取样等工作,研究场地的地质条件,分析建筑工程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确定地基岩土体的承载力参数,为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勘察的主要任务是查明场地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场地构造、岩土层时代成因、土质类型及其埋藏分布情况和地下水类型、水质及埋深、分布与变化情况等,给出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研究拟建区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体,综合评价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2岩土工程勘测中面临的问题岩土工程勘察时进行事先考察是为准确把握岩土工程项目的数目,给后期工作提供便利。

勘测获取的数据信息不仅保证项目前期的顺利建设,也为后期项目整改提供重要根据。

岩土工程勘察时,一些工程师只关注现场的地质条件,忽略了施工现场周围的地质环境,这种勘察方式会给后续施工带来隐患,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安全问题。

地基稳定性评价方法

地基稳定性评价方法

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分析和评价《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 4.1.11第3款规定应“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由于该部分内容在规范中较分散,各位同行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时,往往感到无从下笔,现归纳如下,供参考,不当之处望不吝赐教。

一、地基稳定性地基稳定性,一说是地基在外部荷载(包括基础重量在内的建筑物所有的荷载)作用下抵抗剪切破坏的稳定安全程度;二说是各类工程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地基承受荷载的稳定程度;还有表达为与地基岩土体在承受建筑荷载条件下的沉降变形、深层滑动等对工程建设安全稳定的影响程度。

因此,地基稳定性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其分析和评价可以包含在场地稳定性分析和评价和地基分析和评价之中。

总之,稳定性评价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由于建(构)筑物的兴建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变形、侧向破坏、滑移造成地基破坏从而影响正常使用。

按照(GB 50021-2001) (2009年版) 14.1.3、14.1.4规定,岩土体的稳定应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

评价地基稳定性问题时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评价岩土体的变形时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进行验算。

二、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内容影响地基稳定性的因素,主要的是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地质环境条件、建(构)筑物特征等。

一般情况下,需要对如下建(构)筑物进行地基稳定性评价:经常受水平力或倾覆力矩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高压线塔、锚拉基础、挡墙、水坝、堤坝和桥台等。

通常涉及到岩土工程方面主要的内容有:(1)岩土工程条件包括组成地基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层结构。

特别是有特殊性岩土,隐伏的破碎或断裂带,地下水渗流等特殊情况;(2)地质环境条件包括是否建造在斜坡上、边坡附近、山区地基上,建(构)筑物与不良地质作用、特殊地貌的关联度和可能引起地基破坏失稳的各种自然因素或组合。

如岩溶、滑坡、崩塌、采空区、地面沉降、地震液化、震陷、活动断裂、岸边河流冲刷等。

浅析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

浅析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

浅析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地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颇为重要的一项内容,本文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地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了论述,并对在不均匀地基的基础设计中应采取的结构措施提出建议。

标签:地基均匀性稳定性基础设计结构措施地基的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是岩土工程勘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且《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以下简称“勘察规范”)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以下简称“地基规范”)对地基的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均有明确的规定,但两规范均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和准则,岩土工程师在对地基的均匀性及稳定性进行评价时也显得无从下手,笔者多年从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写,试图从定性及定量角度对地基的均匀性提出一些浅见。

1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在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浅基础设计时,设计人员最关心的是由于地基变形引起的建筑物的变形(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及局部倾斜),而当前在进行建筑物的变形设计时多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原则设计,即建筑物的变形是否超过变形允许范围值,而造成地基变形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地基存在不均匀问题;岩土工程师在对地基的均匀性进行评价时由于“勘察规范”和“地基规范”中没有明确的评判标准可供参考,往往仅一笔带过或只停留在定性的评价上,缺乏必要的定量分析,给岩土工程设计带来诸多不便。

1.1地基均匀性的评价范围对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应首先确定其评价的平面范围和深度范围,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平面范围与抗震场地评价范围既有相似又有较大的差异,抗震的建筑场地评价多以自然村或某一街区为单位进行考虑,而建筑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多以建筑物水平投影面积范围为标准,也即通常以建筑物角点包络线所占的面积为评价范围;但地基均匀性的评价深度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评价具有明显不同的概念,必须有明确的定性概念,假若它的评价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的评价范围一致,则将造成过大的投资浪费,建筑抗震覆盖层厚度的确定是以地面至地层界面剪切波速大于500m /s的岩土层顶面距离为准,而地基均匀性评价深度应掌握以下几条原则:(1)地基主要受力层情况:对于条形基础为基底下3b(b为基础底面宽度),对于独立基础为基底下1. 5h,且评价深度均不小于5m;(2)压缩层深度范围:对于天然地基浅基础,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其压缩层深度按变形比法确定其评价深度:△S′n=0.025■ △S′i式中△S′i——在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层土的计算变形值(mm);△S′n——在由计算深度向上取厚度为△z的土层计算变形值(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稳定性评价部分)
(第二册共二册)
院长:
总工程师:
勘察设计研究院
二O一二年十月
岩土工程勘察(稳定性评价部分)
主要责任人及岗位
生产单位负责人:
审定人:
审核人:
工程技术负责人:
目录
1前言 (1)
2稳定性分析与计算 (1)
2.1坝肩稳定性分析 (1)
2.2初期坝及后期堆积坝稳定性分析 (1)
2.3坝体稳定性计算 (2)
3影响坝体稳定性的因素分析及工程措施方案 (5)
4降低浸润线后的坝体加高计算 (5)
5结论与建议 (7)
附图一:坝体稳定性计算图(现坝高)
附图二:坝体稳定性计算图(坝体加高20m)
1前言
xxxxx尾矿库、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受龙钢集团公司木龙沟铁矿委托,根据xxxx设计研究院提出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书之技术要求(见附件),由我院于2006年7月~8月完成。

本册为坝体稳定性评价报告。

2稳定性分析与计算
2.1坝肩稳定性分析
据工程地质测绘结果,初期坝和堆积坝的左、右坝肩,山体形态自然完整,基岩裸露,无影响坝肩稳定的不利组合的结构面,也无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作用,坝肩稳定,有利于坝体稳定和继续加高。

2.2初期坝及后期堆积坝稳定性分析
据调查,尾矿库初期坝为一不透水浆切片石拱坝,坝体完整,整体强度较高,未发现切石松动、坝体裂缝等变形破坏的痕迹,地基持力层为⑥-2层中风化白云岩,坝肩支撑于两侧的基岩上,坝基及坝肩的地质条件良好,初期坝的稳定性好。

仅在坝面上发现有多处渗水、漏水现象,目前不致影响坝体的稳定性。

在初期坝坝顶之上已筑有7级尾矿堆积的子坝,各级子坝高度1.60~3.80m不等,其中第三级子坝最高,达3.80m,堆积坝总高度约17.1m,总坡度比约1:3.1,各级子坝坡度约450~600,坝体形态较规则,坝体上未发现裂缝等变形破坏特征,干面滩长度约60m,综合分析认为,现状态下堆积坝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据钻探揭露,坝体内浸润线较高,初期坝上方第一级马道处地下水位埋深为1.20m,已接近了初期坝顶,各子坝地下水位在排矿时接近了地表,在
第三级子坝坡脚,放矿时即有水从坡脚出逸。

坝体内较高的浸润线和局部的渗流破坏对子坝的稳定性极为不利。

2.3坝体稳定性计算
为对尾矿坝的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假设滑动面为圆弧面,采用毕肖普法(Bishop法)对尾矿坝体进行稳定性计算,计算采用的公式为:
F
S =
∑{C
i
l
i
cosα
i
+[W
i
+W
qv

i
l
i
cosα
i
]×tanΦ
i
}×(1/m
αi) ∑W i sinαi+ W qh Y eq- Y c)÷r
m
αi=cosαi+tanΦi sinαi/F s
式中:F
s
稳定系数;
C
i
第i条块滑面粘聚力(kPa);
Φ
i
第i条块滑面内摩擦角(0);
α
i
第i条块滑面与水平线的夹角(0);
l
i
第i条块滑面长度(m);
W
i
第i条块的土体重量(kN);
W
qh
水平地震惯性力(kN);
W
qv
垂直地震惯性力(kN);
μ
i
垂直作用于第i条块滑面上的孔隙水压力(kN);
Y
eq
水平地震惯性力作用线的纵坐标(m);
Y c 滑弧圆心纵坐标(m);
r 滑动圆弧半径(m)。

根据工程地质剖面图2——2′概化的现状坝体稳定性计算简图详见附
图一。

根据本次勘察室内直剪(快剪、固结快剪)、三轴固结下不排水剪切试验结果,并结合已有的工程经验,综合确定的坝体稳定性计算参数列于表2.3-1。

现状坝体稳定性计算参数表2.3-1
计算考虑了天然和全饱和两种状态。

天然状态指的是坝体现状状态,干面滩长度为60m,浸润线位置采用勘察时的浸润线位置;全包和状态是指尾矿土全部饱和,坝体上无干面滩,地下水位上升接近了坝体的表面。

计算结果列于表2.3-2
现状坝体稳定性计算结果表2.3-2
本尾矿库等级为四级,按《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和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有关规定,取坝坡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在天然状态下(正常运用条件下)为1.25,全饱和状态下(非常运用条件)为1.15,考虑水平地震惯性作用力情况下取1.10,表2.3-2计算结果表明现坝高条件下:
1)天然状态、无地震力作用下,稳定安全系数最小为1.17,小于规范规定的坝坡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 1.25,表明现状条件下的坝体是不安全的;天然状态、有地震力作用下,最小稳定安全系数为1.00,小于规范规定的1.10,坝体不安全。

2)全饱和状态、无地震力和有地震力作用下的稳定安全系数最小值分别为0.92和0.86,均小于1.0,坝体不稳定。

坝体可能产生破坏的位置(滑动面位置)详见附图一。

由上可见,天然状态、有或无地震力作用坝体均不安全。

全包和、有或无地震力作用下坝体均不稳定。

现状坝体各种状态下的稳定安全系数均不满足规范的要求。

3影响坝体稳定的因素分析及工程措施方案
由于本尾矿库初期坝为不透水坝,尾矿库区内亦无有效的排渗措施,致使坝体内形成了较高的浸润线。

理论计算及工程经验均表明,当尾矿坝坝体内浸润线较高时,对坝体稳定十分不利,高的浸润线一方面降低了坝体土层的抗剪强度,同时形成较大的静、动水压力,增大了下滑力。

因此坝体中较高的浸润线成为影响坝体稳定的最主要因素。

据调查,放矿时在第三级子坝坡脚出现渗流,若不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将影响堆积坝的稳定,也无法进行尾矿坝的继续加高。

根据尾矿坝场地条件及坝体底层条件,建议在初期坝后缘第一级或第二
级马道一带设置降水井、初期坝上设置排渗孔等措施降低坝体内浸润线,降水方案应进行专门的设计工作。

设计所需的各层土的渗透系数建议如下:
①层尾中砂 k=4.9×10-3cm/s
②-1、②-2 层尾粉细砂 k=1.0×10-3cm/s
③层尾粉土 k=3×10-5cm/s
④层尾粉质粘土 k=3×10-6cm/s
4降低浸润线后的坝体加高计算
当坝体内浸润线降低至③层粉土顶部(如附图二所示的位置)、干面滩长度为50m,对坝体加高的可能性进行了计算,加高部分的尾矿土安尾中砂、尾粉细砂考虑,其计算参数取综合值,详见表4.1。

加高后坝体稳定性计算参数表4.1
计算考虑了降水后和全饱和两种状态。

假设降水后的浸润线如图(附图二)所示,干面滩长度为50m。

计算结果列于表4.2。

坝体加高后稳定性结果表4.2
表4.2计算结果表明,降水后坝体加高20m时:
1)天然状态、无地震力作用下,稳定安全系数最小为2.12,有地震力作用时稳定安全系数最小为1.92,均大于规范规定的坝坡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1.25,坝体安全。

2)全包和状态、无地震力和有地震力作用下的稳定安全系数最小值分别为0.98和0.88,均小于1.0,坝体不稳定。

坝体可能产生破坏的位置(滑动面位置)详见附图二。

由上可见,在采取有效降水措施,满足初期坝后的浸润线深度值到16m 以下的条件,则坝体加高20m是可行的。

5结论与建议
1)现状坝体天然状态、无地震力作用下,稳定安全系数最小值为1.17,小于规范规定的坝坡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1.25,现状条件下坝体是不安全的;天然状态、有地震力作用下,最小稳定安全系数为1.00,小于规范规定的1.10,坝体不安全。

全包和状态、有地震力和无地震力作用下稳定安全系数最小值分别为0.92和0.86,均小于1.0,坝体不稳定。

现状坝体各种状态下的稳定安全系数均不满足规范的要求。

2)坝体中较高的浸润线是影响坝体稳定的主要因素。

建议尽快采取措施降低坝体内的地下水位。

3)降水后(浸润线降至附图二所示位置时),坝体加高20m,(坝顶标高1001.70m),天然状态、有地震力或无地震力作用下的坝体稳定性系数最小值分别为2.12和1.92,均大于规范规定的坝坡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坝体安全;全包和状态、无地震力和有地震力作用下的稳定安全系数最小值分别为0.98和0.88,均小于1.0,坝体不稳定。

4)在尾矿库的生产运营中应避免出现坝体全饱和的情况,干面滩长度不得小于50m。

各级子坝堆筑应规范,应委托设计单位进行堆积坝的设计,给出安全的各级坝高度及坡比,并建议在后期子坝堆筑过程中在子坝坝体内设置排渗设施。

5)雨季必须确保尾矿库排水涵管及其放水孔、泄洪口以及坝顶左右坝肩处排洪渠的溢洪畅通,应制定严格的尾矿库管理制度,确保尾矿库安全有效的运行。

6)本次勘察评价只对垂直坝轴线的中间剖面进行了工作,建议业主在有条件时补充两侧剖面勘察评价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