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氧气疗法(下).

合集下载

氧气疗法

氧气疗法

氧气疗法氧气疗法(Oxygen therapy 简称氧疗)是指通过额外向肺内吸入氧气纠正机体缺氧的治疗方法。

氧疗因效果肯定、方法简便和价格低廉,目前已成为临床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呼吸疗法。

对任何一个临床医生来说,氧疗似乎都不陌生,但由于对氧疗相关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不少模糊观念仍阻碍氧疗的合理应用。

一、氧疗的适应症一般来讲,凡是有低氧血症存在即有氧疗指征。

氧疗的适应症主要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和在某些病理状况下机体对氧供需求的明显增加。

临床中对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到什么程度才需要氧疗,目前尚缺乏统一标准,医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及灵活掌握。

但应强调的是,氧疗时应有较明确的指征、准确的流量,对疗效应及时进行评价和调整。

临床上氧疗常见的适应征见表1。

表1氧疗适应症的指导原则氧疗目的是纠正或减轻机体的缺氧,保证组织氧供。

通过提高肺泡气氧分压(PAO2)与PaO2,使组织氧供得到改善。

对不同原因的低氧血症,氧疗的效果存在差异。

对肺泡通气不足引起的低氧血症,因换气功能正常,PAO2的增高与吸入气氧浓度(亦称吸氧分数FiO2)是平行的,一般只要稍提高FiO2就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应清楚吸氧并不能改善二氧化碳潴留,其根本治疗是改善通气减少无效腔。

因氧的弥散速率与PAO2成正比,对弥散障碍引起的低氧血症,通过吸氧也比较容易得到改善,当FiO2为30%时,PAO2比呼吸空气时要高60mmHg左右,此时氧弥散量约增加一倍。

一般来说,吸氧对轻、中度通气/血流分布不均所致缺氧效果较好,而对重度者效果不佳,对肺内分流所致低氧血症效果最差。

二、组织缺氧的判别合理氧疗的前提是确定低氧血症和组织缺氧的存在及程度,低氧血症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动脉血气分析(ABG)。

1、临床表现缺氧的临床表现是非特异的,低氧血症所致症状取决于缺氧的程度、发生的速度和持续的时间。

轻度缺氧病人临床症状并不明显,部分患者可表现出活动后气短、心悸、血压升高、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及定向障碍等。

成人氧气吸入疗法护理

成人氧气吸入疗法护理
不能提供高浓度氧 氧流量> 5L/min时, FiO2不再增加 高流量可能引起患者不适
氧疗工具—普通面罩
普通面罩氧疗设备
高浓度给氧 流速6-10L/mim 可给予35-60%的氧浓度
优缺点
优点:湿化及给氧浓度高于鼻导管,不会窒息, 比较适用于缺氧严重,而无CO2潴留的患者
缺点:幽闭感,影响患者进食、说话,有误吸风险; 氧流量低于5 L/min时,会导致面罩内的CO2复吸
急性低氧血症(原因不明) 急性哮喘 肺炎 肺部肿瘤
肺纤维化加重期
其他间质疾病急性加重 气胸
胸腔积液 肺栓塞
急性心力衰竭 严重贫血
术后出现的气促
应当严密监护但不伴低氧 时不应吸氧的患者
心肌梗死 脑梗塞
高通气状态
百草枯或博来霉素中毒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三、氧疗的工具
选择合适的氧疗工具
当氧饱和度低于80%,氧分压将呈线性下降, 当氧饱和度高于88%,氧饱和度随氧分压变化 将趋于平坦, 因此将SpO2 80% 与88% 作为判断病情的标准
无CO2 潴留高危因素的患者 推荐氧合目标为SpO2 94% ~ 98%。
CO2潴留的高危因素
ESCAPE工具
✓ E :Bronchi Ectasia 支气管扩张 ✓ S :Spinal disease 脊柱畸形或截瘫 ✓ C :Chest disease 胸壁疾病 ✓ A:Airway obstructed diseas 气道阻塞性疾病(COPD、哮喘、
氧疗工具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危重程度选择面罩或鼻导管给予氧疗 (危:患者SpO2<80%;重:88%>SpO2>80%)可根据病情 选择高浓度或低浓度氧疗工具。
氧疗工具—文丘里面罩

成人氧气吸入疗法护理PPT课件

成人氧气吸入疗法护理PPT课件

氧气湿化:使用湿化瓶或湿化器,
调整氧气流量
保持氧气湿度适中
03
氧气面罩:选择合适的面罩,确
04
氧气管道:定期检查氧气管道,
保患者舒适
确保无漏气、堵塞等问题
05
监测血氧饱和度:定期监测患者
06
观察患者反应:密切观察患者反
血氧饱和度,确保治疗效果
应,如有不适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氧气吸入监测指标
1. 血氧饱和度:监测患者吸入氧气后的 血氧饱和度变化
2. 呼吸频率:监测患者吸入氧气后的呼 吸频率变化
3. 心率:监测患者吸入氧气后的心率变 化
4. 血压:监测患者吸入氧气后的血压变 化
5 . 症状改善:监测患者吸入氧气后的症 状改善情况,如呼吸困难、胸闷等
氧气吸入并发症预防
监测血氧饱和 度:定期监测 血氧饱和度, 避免过度吸氧
保持呼吸道通 畅:保持呼吸 道通畅,避免 呼吸道感染
缓解缺氧症状:减轻头痛、 头晕、乏力等症状
氧气吸入适应症
呼吸困难: 如哮喘、慢 性阻塞性肺
病等
低氧血症: 如肺炎、肺
水肿等
心肺功能不 全:如心力 衰竭、肺动
脉高压等
手术前后: 如手术前准 备、术后恢
复等
氧气吸入禁忌症
01
氧气中毒:长时间吸入 高浓度氧气可能导致氧 气中毒
02
肺气肿:肺气肿患者吸 入高浓度氧气可能导致 肺泡破裂
01
确保氧气瓶安全:避免碰撞、高温、火 源等危险因素
02
氧气流量控制:根据患者病情和需要, 调整氧气流量
03
氧气面罩佩戴:确保面罩与患者面部紧 密贴合,避免漏气
04
观察患者反应:密切关注患者呼吸、面 色、意识等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氧气疗法

氧气疗法

升高或pH降至7.25以下,需要机械辅助 通气治疗。 吸收性肺不张 吸入氧浓度超过50%有引起吸收性肺 不张的危险。正常情况下,氮气是肺 泡和血液中的主要气体,高浓度氧吸 入数分钟后即可引起肺泡和血液中氮 缺乏。血液中氮大量排出使静脉系统 总气体压力降低,静脉血和其他体腔
度氧时,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形成较 大的压力梯度,大量氧气弥散入血。肺 泡内氧气持续弥散,又没有氮气填充肺 泡,肺泡内总气体压力降低,发生肺泡 萎陷和肺不张。吸收性肺不张使肺内分 流增加。应用镇静药、手术后疼痛或中 枢神经系统障碍等可增加吸收性肺不张 的危险。
氧疗方式及 选择
(一)低浓度氧疗:氧流量为 1~3L/min,有鼻导管和鼻塞法,适用 于缺氧伴CO2潴留者,如急性呼吸窘迫 综合征、肺性脑病、胸部手术后轻度 缺氧者。 (二)中流量氧疗:氧流量为 4~6L/min,有鼻导管或塞法、简易面
罩法,适用于中度缺氧无CO2潴留者。 (三)高浓度氧疗:氧流量为 10~15L/min,有活瓣面罩、简易呼吸 器,呼吸机给氧,适用于中度缺氧未 能纠正的低氧血症、严重缺氧、自主 呼吸微弱或停止、心源性休克、CO中 毒等。 (四)高压给氧:2~3个大气压,吸氧 浓度为100%,适用于减压病、CO中毒 及其他中毒、复苏后急性脑缺氧等。
疗的绝对适应症。 氧疗的适应症
1、低氧血症:在成人及儿童(新生 儿除外),血氧分压低于75mmHg, 为低氧血症,大部分危重病人及严 重外伤一般都有低氧血症,因此, 一旦发现他们有呼吸困难应立即给 氧治疗。 2、组织缺氧、休克、严重贫血、一
氧化碳中毒、高代谢状态。 3、预防性给氧。
给氧用具
临床上使用的给氧器具需具备三个条件: (1)能提供比较稳定的FiO2;(2)病 人用后无不适感觉,易于接受,并能坚 持长时间应用;(3)不存在或很少重复 呼吸,以防加重体内CO 2潴留。

ICU患者氧气疗法管理

ICU患者氧气疗法管理

ICU患者氧气疗法管理ICU(Intensive Care Unit)是指重症监护病房,是医院中专门用于治疗重症患者的区域。

在ICU中,氧气疗法是治疗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氧气疗法的原理、临床应用和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ICU患者氧气疗法管理的内容。

一、氧气疗法的原理氧气疗法是指通过给予患者纯氧或高浓度氧气,以满足机体组织对氧的需求,改善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其原理是体内氧分压增高,从而增强氧在体内的弥散,提高氧供氧需比,改善机体组织的缺氧状态。

通过氧气疗法,可以有效缓解ICU患者因病情导致的低氧血症症状,提高机体对氧的利用效率,促进病情恢复。

二、氧气疗法的临床应用氧气疗法在ICU中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低流量氧疗法:适用于轻度缺氧患者,通常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给予患者低流量的氧气,以提供合适的氧浓度,维持氧合状态。

2. 高流量氧疗法:适用于中度至重度缺氧患者,通常通过高流量氧疗装置(如高流量鼻导管)给予患者高浓度的氧气,以满足机体对氧的需求。

3. 高压氧疗法:适用于严重低氧血症和组织缺血缺氧的患者,通过将患者放置于高压氧舱内,给予高压氧气治疗,以提高组织的氧合水平。

4. 氧合器辅助通气治疗:适用于呼吸功能衰竭或氧合功能衰竭的患者,通过机械通气结合人工氧合器的使用,实现对患者呼吸和氧合功能的辅助治疗。

5.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的氧疗:适用于需要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治疗的患者,在此基础上结合氧气疗法,以提供机械通气和合适的氧合。

三、氧气疗法管理良好的氧气疗法管理对于ICU患者的康复和治疗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管理要点:1. 氧气浓度的监测:在进行氧气疗法时,要定期监测患者的氧气浓度,确保其在治疗期间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

常见的监测手段包括血气分析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2. 患者状况的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如氧中毒、呼吸抑制等。

成人氧气吸入疗法护理团体标准

成人氧气吸入疗法护理团体标准

成人氧气吸入疗法护理团体标准
1.目的:
保证患者在氧气吸入疗法期间得到准确的护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缩短护理时间,减少护理成本,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责任人:
护士长和助理护士长负责监督用于氧气吸入疗法护理的护士,并监督实施团体标准;
3. 时间:
在氧气吸入疗法开始前,护士应提前3小时评估患者的情况,及时发现患者的改变,安排准备护理期间的项目,并在其开始前向患者介绍此疗法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4.操作:
护士须正确的使用吸入仪开展氧气吸入疗法,使用时要调整合适的氧气流量以及控
制好室温;护士需要在患者气道上排查,观察患者反应,记录和确认治疗后患者的症状;
5.记录:
护士需要在患者气道上排查,记录治疗后的症状,并进行护理记录,以备日后发现
变化;
6.安全:
对吸入氧气的设备和气源有质量严格的要求,必须确保气源正常畅通,同时在护理
期间随时监控气源压力,以避免氧气开花;并定期清洗气道和吸入仪,注意卫生,避免细
菌和病毒的传播;
7.护理小结:
提供安全且有效的氧气吸入疗法护理,包括各项设备的正确操作,气道状况的排查,护理和记录,安全小节和清洁等,是氧气吸入疗法护理的重点。

三、小结:
氧气吸入疗法是护士执行护理的重要工具,准确的遵循团体标准,可以帮助护士正
确施行吸入护理,确保患者安全、有效,从而改善患者疾病情况,提高护理质量。

氧气疗法

氧气疗法

氧气疗法氧气疗法就是指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与动脉血氧饱与度,增加动脉血氧含量,纠正各种原因造成得缺氧状态,促进组织得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得一种治疗方法。

(一)缺氧得类型与氧气疗法得适应症:(1)低张性缺氧:主要特点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动脉血氧含量减少,组织供氧不足。

由于吸入气氧分压过低,外呼吸功能障碍,静脉血分流入动脉血引起、常见于高山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2)血液型缺氧: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造成血氧含量降低或血红蛋白结合得氧不易释放所致。

常见于贫血、一氧化碳中毒、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等。

(3)循环型缺氧:由于组织血流量减少使组织供氧量减少所致。

其原因为全身性循环性缺氧与局部性循环性缺氧。

常见于休克、心力衰竭、大动脉栓塞等。

(4)组织性缺氧:由于组织细胞利用氧异常所致。

其原因为组织中毒、细胞损伤、呼吸酶合成障碍。

常见于氰化物中毒、大量放射性照射等。

其中低张性缺氧得疗效最好,因为低张性缺氧就是由于患者动脉血氧分压与动脉血氧饱与度明显低于正常,吸氧能提高这两者,使组织供氧增加。

(二)缺氧程度得判断:主要根据动脉血氧分压与动脉血氧饱与度做出,其不足之处就是不能正确得反映组织缺氧状态。

(1)轻度低氧血症:PaO2〉6。

67kPa(50mmHg),SaO2〉80%,无发绀,一般不需要氧疗、如有呼吸困难,可给予低浓度低流量(氧流量1~2升/分)氧气。

(2)中度低氧血症:PaO24~6。

67(30~50mmHg),SaO260%~80%,有发绀、呼吸困难,需氧疗。

(3)重度低氧血症:PaO2〈4kPa(30mmHg),SaO2<60%,显著发绀、呼吸极度困难、出现三凹征,就是氧疗得绝对适应症、(4)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vO2)可反映组织缺氧状态,其正常值为5.18±0。

45kPa(39±3。

4mmHg),若低于4、66kPa(35mmHg),可视为组织氧合障碍。

氧气疗法x

氧气疗法x

正常情况下的氧输送
氧在血液中以与血红蛋白结合和物理 溶解两种形式运输,与血红蛋白结合 是氧在血液中存在和运输的主要形式。 1g血红蛋白在完全饱和的情况下可以 结合1.34ml的氧,物理溶解氧量为 0.31ml/100ml血液,临床上常忽略不 计。
正常情况下的氧输送
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受很多因素 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PaO2。正常 情况下60mmHg以上的PaO2可使血红 蛋白结合氧的能力达到90%以上,即 氧饱和度(SaO2)>90%。若PaO2 <60mmHg则结合氧的能力迅速下降。 因此,60mmHg不仅是临床诊断呼吸 衰竭的PaO2标准,也是治疗要求的最 低限。
T型管和气管造口面罩均仅适用于人工气道的患者,能 提供恒定、可预臵的吸氧浓度。对人工气道患者说来, 能把氧疗和湿化结合应用是理想的。患者不接受机械通 气时,可用T型管和气管造口面罩吸入高流量气体,由 于在吸气回路中连接有湿化装臵,因此可保证吸入气的 吸氧浓度和充分湿化。
气雾装置: 雾化面罩
气雾装置: T管
氧气疗法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ICU 江淑敏
概述 缺氧与低氧血症 氧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实施 氧疗的监测 氧疗的不良反应
概念
氧气疗法(Oxygen therapy 简称氧疗) 是指通过简单的连接管道向气道内增 加氧浓度的方法。 效果肯定、方法简便、价格低廉 现在广泛认为,应将氧视为一种药物, 氧疗应有相应的指征、用法、剂量、 疗程,并监测疗效
氧疗的现状
100% 85% 80%
患者百分比 (%)
60% 40% 20% 0% 氧疗医嘱错误 没有得到充分监测 21%
Bateman NT, Leach RM. ABC of oxygen: acute oxygen therapy. BMJ 1998;317:798-801

护士如何进行氧气治疗与监护

护士如何进行氧气治疗与监护

护士如何进行氧气治疗与监护氧气治疗与监护是护士在医疗工作中经常面对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正确的氧气治疗及监护措施,护士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改善体内氧气供应,促进恢复和康复过程。

本文将介绍护士在氧气治疗与监护中的关键步骤与注意事项。

一、氧气治疗的基本原理氧气治疗是指通过吸入纯氧或高浓度氧气,提高患者体内氧气浓度,以改善组织的氧气供应。

氧气治疗可用于多种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及创伤等。

护士在进行氧气治疗前,需要了解患者的氧气需求及目标,确保治疗方案的合理性。

二、氧气治疗的设备及操作1. 氧气输送设备:常见的氧气输送设备包括氧气罐、流量计、面罩、鼻导管等。

护士在设置氧气输送装置时,需仔细检查设备完好性及氧气气源,并调整合适的流量以满足患者需求。

2. 氧气输送方式:根据患者病情及氧气需求,可选择不同的输送方式。

常见的输送方式有面罩吸氧、鼻导管吸氧、氧气雾化等。

护士在选择输送方式时,需考虑患者的呼吸状态、耐受性及疗效等因素。

3. 氧气浓度调整:根据患者的氧气需求,可调整氧气流量和浓度。

一般情况下,氧气浓度调整在24%至100%之间。

护士在调整氧气浓度时,应根据医嘱或临床需要进行操作,并记录相关信息。

三、护士在氧气治疗中的监护措施氧气治疗过程中,护士需密切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治疗效果,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1. 监测生命体征:护士应定期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观察患者的神志及皮肤黏膜颜色等。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 观察治疗效果:护士应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及治疗效果,包括呼吸状况、氧饱和度恢复情况等。

如患者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或出现加重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3.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在氧气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氧中毒、氧性呼吸抑制、二氧化碳潴留等并发症。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避免氧气过度应用造成氧中毒,并及时处理有关并发症。

四、氧气治疗的操作规范1. 操作前准备:护士应事先了解患者的氧气需求及治疗目标,并核对氧气设备的完好性和气源情况。

氧气疗法的应用及护理

氧气疗法的应用及护理

氧气疗法的应用及护理作者:刘冬梅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第16期低氧血症是呼吸衰竭的主要病理变化之一,常导致重要脏器严重缺氧而危及生命。

氧气疗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肺泡氧分压,增加氧的弥散量,从而提高动脉血氧水平。

故在危重患者抢救中,氧疗为重要措施之一。

1 缺氧的生理病理类型根据缺氧中呼吸的生理变化特点,如通气功能,换气功能,气体的分布弥散功能等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均能响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

分为通气障碍、弥散功能障碍和病理性分流3种。

2 临床表现2.1 轻度缺氧动脉血氧分压50~60 mm Hg,动脉血氧饱和度>80%或伴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45~55 mm Hg,在安静时可无症状,神志清,无紫绀,活动时可出现心慌,气短,不适等。

2.2 中度缺氧动脉血氧分压40~50 mm Hg,动脉血氧饱和度60%~80%或伴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55~75 mm Hg,神志清,轻度紫绀,头痛,静坐时呼吸频率较正常人快,记忆力减退。

患者动脉血的颜色同正常静脉血。

2.3 重度缺氧动脉血氧分压40 mm Hg以下,动脉血氧饱和度3 氧疗的适应证及吸氧浓度任何原因引起心肺功能障碍缺氧,均为氧疗适应证。

但在临床实践中,并非都必要,氧疗应根据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而选用。

如肺组织有广泛性病变的单纯限制性通气障碍的患者,单纯给予氧疗,而不增加其通气量,并不能解决患者缺氧问题,如去掉病因或以呼吸机维持通气量,则一般吸氧量即可收效,不必提高吸氧浓度。

吸氧浓度的计算公式:吸氧浓度=21+4×吸氧流量(L/min)。

注:(21为空气中含氧浓度%,4为每分钟给纯氧lL所增加的氧浓度)。

4 氧疗的种类氧疗在临床上一般分为不控制性给氧和控制性给氧。

4.1 不控制性给氧对呼吸中枢功能正常和轻微受到抑制的各种缺氧患者,血气检查特点动脉血氧分压明显下降,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无明显潴留者,可给予不控制性给氧。

4.2 控制性给氧主要用于通气障碍,血中二氧化碳有潴留的患者,应给予控制性给氧。

氧疗护理措施

氧疗护理措施

氧疗护理措施一、确定氧疗需求在实施氧疗护理之前,需要明确患者的氧疗需求。

这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血氧饱和度和其他相关指标进行评估和决策。

一般情况下,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患者需要接受氧疗。

二、选择合适的氧疗设备根据患者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氧疗设备。

常见的氧疗设备包括氧气瓶、氧气袋、氧气面罩和呼吸机等。

对于长期需要氧疗的患者,建议使用便携式氧气呼吸器或氧气浓缩器。

三、监测氧疗效果在氧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生命体征变化。

定期检查血气分析,以便及时调整氧疗方案。

若发现患者的氧疗效果不佳或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是氧疗的重要前提。

应定期给患者进行吸痰、翻身、拍背等护理措施,以防止呼吸道阻塞和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五、观察氧疗副作用氧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氧中毒、肺不张、呼吸抑制等副作用。

若发现患者有不适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六、调整氧流量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氧疗效果,及时调整氧流量。

一般情况下,低流量吸氧是指1-2L/分钟,中流量吸氧是指2-4L/分钟,高流量吸氧是指4-6L/分钟。

调整氧流量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

七、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让其了解氧疗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教育内容包括:如何正确使用氧疗设备、如何避免氧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如何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八、记录氧疗情况对患者的氧疗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以便分析和评估治疗效果。

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的病情变化、血氧饱和度和生命体征变化、治疗方案和调整情况等。

同时,对于患者的反馈和建议也应做好记录,以便不断完善和优化氧疗护理措施。

成人氧气吸入疗法护理标准

成人氧气吸入疗法护理标准

成人氧气吸入疗法护理标准
氧气吸入疗法是一种有效的疗法,可治疗肺部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在过去几年中,这种疗法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通过护理人员的正确护理,成人氧气吸入疗法的治疗也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首先,参与护理的护理人员需要掌握与成人氧气吸入疗法护理有关的一般护理知识,其中包括氧气吸入疗法知识和护理知识。

其次,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熟悉氧气疗法的基本原理,以及氧气机的各种参数和操作程序,并可以正确操作氧气机。

此外,应该正确评估病人的呼吸状态,和监测氧合度,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其次,护理人员需要掌握氧气吸入疗法的基本知识,包括氧气的比率,压力,流速等,以及对相关设备的正确使用,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了解不同病人群体的氧合状况,以便正确配置氧气参数,使氧气治疗更加精确。

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护理环境,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以确保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在护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情况和体征,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此外,应耐心倾听患者的意见和反馈,以帮助患者应对治疗中产生的病症和不适。

最后,护理人员应当正确使用药物支持治疗过程。

如果发现患者出现不适或身体状况发生变化,应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以免发生意外情况。

总之,护理人员在治疗成人氧气吸入疗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需要掌握相关知识,以便有效地提供护理。

护士应该熟练掌握氧气疗法的基本知识,以及正确使用支持治疗的药物,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护理质量。

儿科给氧氧气疗法护理课件

儿科给氧氧气疗法护理课件
性,提高其依从性。
05
儿科给氧氧气疗法未来发展与展 望
新技术应用
智能给氧设备
利用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实现 氧气流量、压力等参数的实时监 测与控制,提高给氧准确性和安
全性。
富氧疗法
研究利用高浓度氧气治疗疾病的 方法,拓展给氧氧气疗法的应用
范围。
富氧液治疗
将氧气溶解于生理溶液中,通过 输液方式给予患者,提高氧疗效
案例三:学龄前儿童给氧氧气疗法护理
总结词
认知教育
认知教育、行为干预、游戏 化治疗
向学龄前儿童解释给氧氧气 疗法的目能力。
行为干预
游戏化治疗
通过行为干预措施,如奖励 机制、行为矫正等,激励学 龄前儿童积极配合治疗,提
高治疗效果。
将给氧氧气疗法与游戏相结 合,让学龄前儿童在游戏中 接受治疗,增加治疗的趣味
定期评估给氧效果
通过观察患儿症状和体征,定期评估 给氧效果,如效果不佳应及时调整。
预防氧中毒
严格控制氧流量和浓度,避免长时间 高浓度给氧导致氧中毒。
培训医护人员
对医护人员进行给氧氧气疗法相关培 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风险意识。
04
儿科给氧氧气疗法案例分享
案例一:新生儿给氧氧气疗法护理
总结词
护理要点、给氧方式、注意事项
常压给氧、高压给氧(需要呼吸机辅 助)。
按方式分
面罩给氧、鼻导管给氧、鼻塞给氧、 头罩给氧等。
02
儿科给氧氧气疗法护理流程
给氧前护理
01
02
03
评估病情
对患儿的病情状况、年龄 、体重等进行评估,确定 给氧方式和流量。
准备用具
准备好氧气装置、湿化器 、氧气面罩或鼻导管等用 具,确保设备完好、安全 。

成人氧气吸入疗法护理

成人氧气吸入疗法护理

成人氧气吸入疗法护理在进行成人氧气吸入疗法护理时,护士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疗效的最大化和安全性:1.准备氧气设备:护士应确保氧气设备工作正常,氧气流量调节器设置正确。

同时,检查氧气气瓶的氧气压力,确保足够的氧气供应时间。

2.评估患者状况:在进行氧气吸入疗法之前,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测量。

评估结果有助于确定使用氧气的适宜程度,并监测疗效和患者的响应。

3.安装氧气面罩或鼻导管:根据患者的需要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氧气输送设备。

对于需要高浓度氧气的患者,通常会选择氧气面罩。

对于需要低浓度氧气的患者,可以使用鼻导管。

护士应注意面罩或鼻导管的合适大小和舒适度,以确保患者的合作和舒适。

4.设定合适的氧气浓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节氧气流量和浓度。

通常,氧气流量在1-6升/分钟之间。

在设定合适的氧气浓度时,护士应根据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呼吸功能来调整。

5.监测患者病情:在氧气吸入疗法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监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等指标,以及患者的舒适度和呼吸努力程度。

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病情恶化的迹象。

6.教育患者和家属:护士应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教育,解释氧气吸入疗法的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包括氧气设备的正确使用、氧气面罩或鼻导管的正确佩戴方式、如何调节氧气流量以及在家中如何安全使用氧气设备等内容。

7.维护氧气设备和环境卫生:护士需要确保氧气设备和氧气输送系统的清洁和卫生。

保持氧气面罩和鼻导管的清洁,并定期更换和清洗,以防止细菌滋生和感染。

同时,保持病房的良好通风,减少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

8.监测氧气供应:护士应随时监测患者氧气供应的情况。

确保氧气压力充足,并及时更换氧气瓶和配件,以保证患者的氧气吸入疗法不受中断。

在进行成人氧气吸入疗法护理时,护士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氧气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病情监测与评估、急救处理等。

同时,护士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耐心,能够与患者和家属建立良好的护理关系,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安慰。

成人氧气疗法的护理-文库

成人氧气疗法的护理-文库

8~10%---智力丧失,昏厥,无意识, (空气中正常含氧量)
脸色苍白,嘴唇发紫,恶心呕吐
6~8%---8分钟
4~6%---40秒内抽搐,呼吸停止,死
亡。
致命/4~5分钟经治疗可 痊愈
(绝对密闭环境)
致命/6分钟 (绝对密闭环境)
氧疗的目的
01
02
03
04
目的
纠正各种 原因造成 的缺氧状 态
目的
提高动脉血 氧分压和动 脉血氧饱和 度
定义:通过吸入高于空气浓 度的气体,以提高动脉血氧 分压,血氧饱和度和含氧量 ,纠正低氧血症的治疗方法 ,简称氧疗。
19%以下
21%-19.5%
氧气浓度对人体的影响
50%
100%
15~19%---降低工作效率,并可导致
头部、肺部和循环系统问题
10~12%---呼吸急促,判断力丧失,
嘴唇发紫
氧气浓度正常
3. 严重创伤 4. 醉酒
5.
8. 头部重创:如出现昏迷,应尽早
94% 〜96%,
初始流量为 15L/min,直 至得到血气

量结果后
再调整
可能出现 无低 氧血 症的疾病 /症状
1. 急性心肌梗死:如不存在低氧,则氧疗的益处不确定,高浓度氧有 增加心肌坏死面积的风

2. 脑卒中
3. 过度通气:排除原发病,单纯恐惧、焦虑所致呼吸困难不易致低
1. 慢阻肺和其他导致限制性/气道阻塞的疾病 2. 囊性纤维化
疾病和胸廓畸形:可能需通气支持
4. 病理性肥胖
3. 神经肌肉疾病、神经
SpO2 达 88% 〜92%
危重症患 者
1. 休克:除氧疗外,应积极纠正原发病 2. 脓毒血症

氧气疗法--护理版 PPT课件

氧气疗法--护理版 PPT课件

氧疗装置的分类
氧疗的方法
• 鼻导管 • 面罩吸氧 • 呼吸机供氧 • 头罩式给氧法 • 氧气枕法 • 高压氧
鼻塞法
定义
鼻塞法是指用塑料制成的球状鼻 塞代替鼻导管插入鼻前庭,供给患 者氧气。
鼻导管或鼻塞
优点: 1、具有简单、价廉 、方便、舒适。
2、不影响进食及交 谈。
• 缺点: • 1、吸入氧气浓度受吸气
轻 度 >50mmhg >80%
表现 无紫绀
指针
一般不需氧 疗
中 30度 50mmhg 60-80%
有紫绀 需氧疗 呼吸困难
重 度 <30mmhg <60%
有明显紫 绀
呼吸困难
绝对适应症
普通面罩
普通面罩
优点
• 无刺激,用于张口呼吸的病人 • 可以提供较恒定的吸入氧浓度
• 呼吸模式变化不会改变吸入的 氧浓度
• 高浓度:一般将>50%称为高浓度氧。
氧疗的目的
• 纠正低氧血症或可疑的组织缺氧 • 降低呼吸功 • 预防或减轻心脏负荷 • 两项指标:PaO2和SaO2 正常成人在正常休息状态下PaO2为 80~100mmHg,SaO2为91~99%,当 低于正常值时,可以确定为缺氧。 轻度低氧血症:60~79 mmHg 中度低氧血症:40~59 mmHg 重度低氧血症:<40 mmHg
1924年,霍尔丹给受伤士兵吸氧, 战伤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使人们对 氧疗更加重视。之后,随着医学研 究的不断深入,制氧技术的不断发 展补给氧气慢慢成为医院的重要常 规治疗手段。
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医学家 开始系统观察氧疗对慢性低氧血症 的疗效。
从70年代开始,氧疗渐渐进入家庭。 80年代初期,由于世界制氧技术的 革命性突破——分子筛制氧机的研制 成功以及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家庭 氧疗开始成为许多疾病出院康复期病 人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和预防病情急 性发作的生命保障手段。

肺炎患者的氧气疗法注意事项

肺炎患者的氧气疗法注意事项

肺炎患者的氧气疗法注意事项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爆发,许多患者需要接受氧气疗法来维持呼吸功能和改善缺氧症状。

然而,使用氧气疗法需要遵循一些注意事项,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肺炎患者使用氧气疗法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 医嘱指导下使用氧气疗法肺炎患者在接受氧气疗法前,必须首先得到医生的诊断和相关建议。

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氧气流量和呼吸设备,才能进行氧气疗法。

自行使用氧气设备可能会导致副作用或不当使用。

2. 氧气疗法设备的选择与保养患者需要选择适合自身需要的氧气输送设备,如氧气面罩、鼻导管或氧气管。

选择合适的设备可提高疗效并减少不适感。

使用过程中,应保持设备的清洁,并按照厂家说明进行定期维护,以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3. 氧气流量的调节氧气流量的调节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

通常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缺氧程度和呼吸功能,确定合适的氧气流量。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氧气疗法,并定期复诊以评估疗效和调整治疗方案。

4. 注意火源和烟草制品氧气是一种易燃气体,使用氧气疗法时需要远离明火、火源和烟草制品。

在使用氧气疗法期间,患者和其周围的人员应禁止吸烟,并确保房间内没有明火或燃烧物,以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5. 避免氧气泄漏和堵塞在使用氧气疗法时,患者应经常检查氧气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氧气管道应保持畅通,避免出现堵塞现象。

如果发现氧气泄漏或设备故障,应立即联系医生或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修理或更换。

6. 避免过度使用虽然氧气疗法对于缺氧的肺炎患者非常重要,但过度使用也可能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氧气设备,并避免超过医生设定的氧气流量和使用时间。

同时,也要遵循医生的指导逐渐减少氧气流量,以促进康复。

7. 定期复诊和评估肺炎患者在使用氧气疗法期间,应定期复诊并接受医生的评估。

医生会定期检查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缺氧症状,以确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或继续进行氧气疗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氧气疗法(下
伊洪莉山东省立医院呼吸内科护士长
四、给氧装置及选择
(一鼻导管或鼻塞给氧鼻导管常用较柔软的橡胶管,插入深度应达到软腭水平,相当于耳垂至鼻翼的距离。

鼻导管法是最常用也是最简单的方法,适用于低浓度给氧,尤其是呼吸规则的病人。

鼻导管应每8h取出清洗消毒后再用或更换。

鼻部有急性感染的病人不宜使用该法。

鼻塞通常由塑料有机玻璃制成的球状鼻塞,置于一侧鼻前庭,鼻塞大小以恰好能塞住鼻孔为宜。

鼻导管或鼻塞给氧的缺点是:①吸入的氧浓度不稳定,影响因素较多,如鼻导管和鼻塞的安放,病人的潮气量,呼吸频率及张口呼吸等均可以影响吸入气道内的氧浓度;
②吸入流量在2L/min以上时,对鼻腔和咽喉刺激较大,容易结痰痂,不易咳出;③吸氧流量过大时,病人常不易接受。

(二口罩该装置为口罩上附有一呼吸袋,应用时将口罩系紧,并保持呼吸袋中有适当的氧气以使袋充盈。

(三面罩主要有普通面罩,文丘里面罩,Eclinburgh面罩,MC面罩和部分重呼吸面罩。

其中普通面罩,文丘里面罩较常用。

(四氧枕适用于平卧时,站立时短途转运危重病人过程中的给氧。

(五氧帐适应于新生儿,大面积烧伤及不能配合治疗的等特殊病人。

(六气管插管或切开经气管导管和气管切开造口管内射流给氧,也是临床常用的给氧方法。

其氧疗效果好,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除,保持呼吸道通畅。

主要适用于肺部感染严重,呼吸道分泌物多,昏迷或意识障碍等不能自主排痰或随时可能发生误吸的患者。

(七呼吸机给氧机械通气给氧是最有效的氧疗途径和方法,它借助机械作用和不同的物理原理,能最大限度提高氧浓度,纠正许多特殊类型的缺氧。

机械通气常用的有:高频射流通气给氧、间歇正压给氧、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和呼气末正压通气给氧等方法。

五、氧疗效果检测
(一监测全身状况监测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同时观察心率。

若吸氧后病人由神情淡漠或躁动变为安静、神志清楚、心率变慢、血压上升且维持平稳、呼吸困难得到改善、呼吸转为平静、末梢循环改善、皮肤红润、干燥、变暖、紫绀消失、表明氧疗效果良好;反之,血压降低、脉压渐少、出现心律失常,则表明病情恶化,说明氧疗未起到有效作用。

(二脉搏氧饱和度监测这是估计氧疗效果最常用的方法,可动态地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是观察氧疗效果的可靠方法。

一般于吸氧后,可见SpO2立即升高,若给氧后缺氧改善不明显,则SpO2可不上升或上升有限。

(三动脉血气分析是估价氧疗效果最客观而准确的方法,如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反映肺摄氧能力,PaCO2能提示呼吸功能的好坏,反映肺通气情况,而PH碳酸根离子等可反映体内因缺氧所致的代谢改变情况。

若氧疗效果好,则PaO2升高,代谢性酸中毒将得到改善。

六、氧疗的注意事项
(一吸入气的湿化通过鼻导管,气管造口或气管内插管给氧,干燥气体未经过上呼吸道生理湿化区,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可使分泌物黏膜干结,呼吸道纤毛运动减弱,影响呼吸和排痰。

最简单的湿化方法是通过一细管向气管内滴入无菌生理盐水,滴入速度为15滴/min,避免滴入过快。

(二吸入气的温度适宜吸入寒冷的氧可刺激喉头黏膜,使气管黏膜表面血管收缩,严重者可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若吸入的氧过热,则直接对呼吸道造成损伤。

(三防止CO2蓄积氧疗的同时要注意保持病人呼吸道的通畅,保证病人有足够的
通气量,避免CO2的潴留。

(四选择合适的吸氧浓度在缓解组织缺氧的同时,尽量吸入低浓度的O2,尤其是伴有蓄积或需要长期氧疗的病人,防止发生呼吸抑制和氧中毒。

(五加强病因治疗氧疗的同时,应及早找出缺氧的原因,即时予以去除,才能从根
本上解决问题。

七、氧疗的并发症及防治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CO2潴留和吸气性肺不张。

(一CO2潴留伴有呼吸衰竭的肺心病病人经氧疗后,往往有一定程度的PaCO2
升高。

其机制有以下几方面:①缺氧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丧失;②通气/血流比值进一步失常;③每分钟通气量降低;④Haldane效应,CO2随血液运转至肺,约20%依靠与血红蛋白结合进行转运,因此,血红蛋白的氧合程度影响CO2的携带和转运。

(二吸收性肺不张发生呼吸道不完全阻塞的病人,呼吸空气时,肺泡内氧被吸收后,留下氮气维持肺泡不致塌陷。

预防方法:吸氧浓度尽可能不要超过60%;若施行通气治疗,可用呼气末正压通气;鼓励排痰。

(三氧中毒指在常压下较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60%或在高压下(>1个大气压呼吸100%的氧所引起的毒性反应。

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胸骨下疼痛、眩晕、咳嗽、呼吸困难等。

防治氧中毒的关键是吸入合适浓度而非高浓度的氧。

(四高压氧肺损伤临床表现主要为胸痛及规律性咳嗽,严重时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及阵发性咳嗽,出现上述症状时,并无明显体征,体检及X线检查均正常。

试题:
1.氧疗有哪些主要的注意事项?
2.一般情况下如何检测氧疗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