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空气的性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空气的性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空气的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2. 掌握空气的性质,如无味、无色、占有空间等;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空气的性质。
教学内容:1. 空气是什么?2. 空气的性质。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学生:“我们呼吸的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空气”。
Step 2:知识讲解1. 通过图片等方式展示空气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空气是由气体组成的,并且它包围着地球。
2. 阐述空气的性质,如无味、无色、占有空间等。
Step 3:实验观察1. 进行实验1:空气占有空间将一个杯子倒扣在水中,观察杯子下方的水是否上升,说明了空气占有空间。
2. 进行实验2:空气的存在将一个松紧带抽紧,然后将其套在一个瓶子的口上,拉开松紧带,瓶子里充满了空气,证明了空气的存在。
3. 进行实验3:空气的无味无色用一个干净的罐子将一小块烧红的木炭球放进去,然后用罐盖紧盖住罐口,观察烧火后的木炭是否熄灭,说明了火中的氧气被封在了罐内。
Step 4:总结总结整个实验过程,让学生回答空气的性质,如无味、无色、占有空间等。
Step 5:拓展带领学生思考和探讨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空气质量,促进环境保护的意识。
Step 6:作业布置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回答一些题目,如空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空气的哪些性质你知道?等等。
Step 7:课堂总结进行课堂总结,强调空气的性质以及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以上是一份关于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空气的性质》的教案,供参考使用。
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 空气的性质|苏教版(6)
1、空气的性质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空气的性质学情分析:“空气”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由于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学生了解得并不多。
通过课上生动有趣的实验,使学生感受空气的奥妙,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实验使学生认识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
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引导学生认识空气的性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猜想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初步的科学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态度。
教学重点:能够感知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的物理性质。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感受到空气的性质。
教学准备:杯子、食品袋、盛有水的水槽、粉笔、气球、注射器、塑料瓶、实验活动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一、设问导读,温故互查1、今天,我们一起猜个谜语,什么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不能缺少——空气。
你对空气了解多少?2、虽然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空气。
(板书:空气)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3、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二、学展讲练,合作探究活动一、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实验一1、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塞进杯子的底部,如果把杯子倒置,垂直放到水槽底部,杯中的纸会怎样呢?如果把杯子倾斜着放,又会产生什么现象呢?2、学生分组实验。
把实验结果记在活动记录上。
【注意】实验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要塞进纸,不能掉下来,二要把杯子垂直往水里按,不能倾斜。
3、各组汇报实验结果。
4、提问: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启发学生发现:纸团没有湿,是因为杯子里面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空气跑不出来,水就进不去,因此纸团不会湿。
如果把杯子倾斜着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冒出,那是空气跑出来了,杯子里空气占据的空间一让出来,水就进入杯子,纸团就变湿了。
实验二1、谈话:空气是否真的要占据空间呢?让我们再做一个实验。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空气的性质
1.空气的性质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2.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3.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科学知识:1.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2.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3.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
难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教学准备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2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天平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导入新课(一)猜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动植物都需要。
(二)谈话:谜底是空气。
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哪里有空气呢?你又如何证明空气的存在呢?(三)提问:谁有办法用这个塑料袋来证明空气的存在?(四)学生演示并说明。
(五)谈话: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借助其他看得见的物体帮忙,就可以觉察到它的存在。
既然空气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它有哪些性质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二、师生互动,学习新课(一)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学生演示)2.实验二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4.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
(1)实验: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2)想一想这个实验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5.探究空气具有流动性(1)实验:解开气球的绳子,让气球的口对着自己的脸,你又什么感觉?(2)想一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6.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空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空气的性质》教学设计第一篇: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空气的性质》教学设计《空气的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过程方法1.学习用观察,实验,比较,概括等多种方法认识不易感知的空气。
2.能根据压“气垫”的感觉和观察,做出假设,并能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二、科学知识1.知道空气是气体,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能被压缩等性质。
2.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细心观察,注重证据及认真思考的科学态度。
教学具准备:1、空气占据空间:演示——塑料瓶、气球。
分组——粉笔头、砖块、气球、烧杯、纸团、塑料瓶、水、水槽。
2、空气有质量:演示——细木棍、细绳、大气球两个、大头针、酒精灯、胶带、剪刀等。
3、压缩空气:演示——排球。
分组——排球。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猜谜: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动物植物都需要。
(多媒体出示)2.学生回答。
3.谈话:不错,谜底是空气。
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关于空气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4.谈话: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借助其他看得见的物体帮忙,就可以觉察到它的存在。
既然空气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物质,那它具有哪些性质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二、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1.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这是一只气球,你们能把它吹大吗?(出示气球在瓶里的实验装置)2.学生假设。
3.每小组推选几位同学来试一试。
4.讨论:气球为什么吹不大?5.小结:在这一过程中相机给出“空间”这一概念,引导学生用“空间”描述实验现象。
由“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引出“有空间就有空气占据吗?”这一问题,并对这个问题作出假设。
三、学生利用实验来证明空气是不是占据空间1.谈话:我们得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呢?这就要看它是否能经得起实验的检验了。
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把一团纸塞进玻璃杯的底部,然后将杯子倒立放入水中,杯子不能歪,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如果把杯子倾斜着放,又会产生什么现象呢?(可结合动画演示)【注意】实验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要塞紧纸,不能掉下来,二要把杯子垂直往水里按,不能倾斜,往外拿杯子的时候也要垂直。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空气的性质》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空气的性质》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2.掌握常见物体在空气中的浮力、空气的压力等性质3.通过实验观察探究,感知空气的存在和作用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空气的性质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2.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观察实验、分析结论的综合能力3.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和珍惜每一份资源的意识2.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热情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空气的组成和性质2.空气的浮力和压力3.空气的存在和作用教学难点1.推导浮力公式2.实验探究空气压力三、教学方法1.讲述法:通过多媒体 PPT 等讲述空气的组成和性质,让学生对空气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浮力和压力,让学生深入了解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如用吸管将水抽出瓶子然后将吸管封住,再将瓶子倒过来,学生观察水的变化,感知空气的存在。
3.比喻法: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比喻空气的性质,让学生更好理解。
如在水中泡沫漂浮,是因为泡沫内部有空气,空气的浮力支撑着它。
四、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新知1.呈现一个有关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图片认识空气。
2.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构成空气的物质有哪些,以及空气对人类、植物和动物的作用。
3.带着学生体验一下:“呼辣呼辣,口里发出的热气是什么?”让学生自由发挥猜测。
第二步:讲授新知1.通过 PPT 等多媒体资料,讲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给出一个物品铅球在空气中的表现,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浮力作用。
3.利用实验方式,探究不同物品在空气中的浮力表现。
第三步:实验探究1.将两个相同大小的水杯倒立放在一起,让他们之间留下一定空气的位置,然后轻轻将他们分开,观察杯子分开前后的变化。
2.用吸管将水抽出瓶子然后将吸管封住,再将瓶子倒过来,观察水的变化,感知空气的存在。
3.利用天平、计时器、气球、细线等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探究空气的浮力和压力。
苏教版科学四上《空气的性质》教学案
二、自主学习
拿出一个纸团,我如果把纸团放进水里,纸团会湿吗?
1、初步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①现在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纸团并没有湿,怎么回事呢?
②如果有的同学想试,可以让学生多试几次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会吹气球?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我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2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从谜语入手,引出研究课题。
演示实验,让学生猜测
由学生来验证实验引导学生发现“为什么气球放在瓶子里就吹不大?”的问题
前后对比,让学生产生疑问
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情况
2、空气有质量
(1)空气有重量吗?
①小组讨论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空气有没有重量?
②演示空气在水中的跑动实验,说明了什么?比水轻的物体浮上来
③你能不能用气球、竹签、塑料绳想个方法验证我们的实验结果?把你设计的方案记录在P70上
(2)我们可以为空气的性质这一栏上添个新的性质了:有质量
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实验一
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
(2)自我设计实验
橡皮和针筒实验,
(3)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有压力,不能随意缩小
(4)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空气的“不能随意缩小”的性质?
4、理论运用实际
制作空气枪
通过实验了解空气是有重量的,空气的质量比水轻,所以能在水中浮上来,就是看到的气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课《空气的性质》教案
京剧脸谱黑色表示什么意思京剧脸谱是京剧演员面部化妆造型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在它形成之前的徽、汉、昆、弋、秦等兄弟剧种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加以变革、发展而成的。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京剧脸谱黑色表示什么意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京剧脸谱黑色表示什么意思黑色最初也是用来表示人物肤色的,包公画黑脸表明他的皮肤黑,随着包拯铁面无私的公正形象备受推崇,黑色就符号化为一种性格的表征,经过延伸后,黑色脸谱一般用于正直无私,刚正不阿以及性格直爽刚毅而勇猛的人物。
京剧脸谱的颜色有什么寓意京剧脸谱的勾画方法基本上可分为揉、抹和勾三种,用色十分鲜明,效果强烈。
舞台上红、白、黑、黄等颜色最为常见,之后又逐渐发展丰富,蓝、绿、粉、紫、灰、赭、金、银,构成了脸谱完整的色彩系列。
这些色彩在应用的过程中被赋予了象征性的含义。
某一个典型人物的脸谱色彩一旦被固定下来,人们就会约定俗成的将这个人物的性格、气质和人品特点赋予这种色彩,于是乎,某种色彩就象征着某一类人物的性格、气质和人品了。
京剧艺谚有云:“红忠紫孝,黑正粉老,黄狠灰贪,蓝凶绿躁,水白奸邪,油白狂傲,神怪妖魔,金银普照”,说的正是各种色彩象征的性格含义。
比如,红色,以三国中的关羽关云长为典型人物,关羽忠勇正义的典型性格就成为红色的含义。
京剧脸谱简介京剧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脸谱大系中的重要分支,既有脸谱的通性,又有其本身的特点。
从戏剧角度讲,它是性格化的;从美术角度讲,它则是图案式的。
它的谱式图案,按所扮演人物的面容、性格、品质、年龄取意,分为揉、勾、抹、破四大类型:揉脸,是用手指将颜色揉满脸膛,加重眉目、面纹的描画;勾脸,是用毛笔蘸颜色勾眉目、面纹、填充脸膛(这是今日京剧脸谱的主要谱式);抹脸,是用毛笔蘸水和白粉,把脸的全部或局部涂抹成白色;破脸,是指面纹、图形左右不对称,亦称歪脸。
脸谱研究专家刘曾复说:揉是像真性脸谱;勾是指事性脸谱;抹是饰伪性脸谱;破是砭意性脸谱。
《空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空气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章的第一节《空气的性质》的第一节。
在日常生活中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对空气的基本的认识。
本课不仅是认识和了解空气的性质,更重要的是通过源于生活的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能力和兴趣,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知的层面,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意识到空气是真实存在的;2、认识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3、知道空气具有一定的重量;(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观察,实验,概括等多种方法认识不易感知的空气。
2、能根据生活现象感觉和观察,做出假设,并能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能力和兴趣。
三、教学重点:知道道空气占据着空间以及具有一定的重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气球、线、平衡木、塑料袋、纸、水桶、蜡烛、烧杯、集气瓶一个,橡胶塞两个(一个带双孔,一个不带孔),长颈漏斗一个,剪短的输液管控制器一个,红墨水,透明小气球一个五、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大家去旅游过吗?老师去外地旅游,带回来了很多大自然美丽的图片,同学们想看看吗?课件展示:大自然图片欣赏,通过图片引入空气(享受清新的空气?大自然真的有空气存在吗?),亲身经历憋气游戏感受空气。
板书:空气的性质(二)探究新知1、找空气组织学生进行找空气的实践活动,(可用用注射器向水中推注空气,用塑料袋兜空气,捏破气垫包装的小泡泡等)各小组说说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空气到处都是,无处不在,它无形、无色、无味板书:性质:1、无形、无色、无味师:看来每天都在和空气亲密接触啊,那空气除了无形、无色、无味之外,它还有什么秘密吗?我们今天一起来探讨好吗?2、探究空气性质2:空气占据一定空间。
实验一:用力吹瓶子中的气球老师现在想给同学们做个小魔术,叫长不大的气球,教师操作,两名学生上台验证。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空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空气的性质第课时上课时间教学目标通过动手实验使学生认识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引导学生认识空气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猜想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初步的科学思维能力重点能够感知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的物理性质难点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感受到空气的性质导学流程一、快乐导入1、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请同学们用手捏紧鼻子,闭紧嘴巴,就这样一直到我喊停为止。
2、谁来说说刚才的感受(发闷、难受……)3、为什么会这样呢?4、小结二、明确目标出示并解读目标三、自主学习1、引导学生感知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1)谈话: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我们要研究空气就应该先把空气找出来。
同学们可以利用老师准备的一些器材来证明空气的存在。
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多。
(2)在找之前先在小组内轻声交流一下你想用什么材料怎样找到空气的,并记在记录纸上(3)学生领材料,动手做。
(4)各小组汇报2、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空气无处不在,在袋子中、杯子中……四、合作探究实验一:把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湿吗?如果不小心浸湿了,请仔细观察实验中的现象。
并把各自的实验结果填在实验记录纸导学流程上。
1、学生猜测。
2、实验验证。
在实验开始前,先让学生注意:(1、纸团要塞紧,以免杯口朝下时落下。
2、压入水中时要慢并竖直。
3、提起杯子时,动作也要慢,并要把杯子和杯口的水擦干净,然后才取出纸团。
)3、教师可以稍作示范。
4、每个小组开始实验,记录。
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6、如果我们想让杯子里的水变湿,有什么好办法吗?同学们思考,讨论五、分层练习老师这儿有个装在瓶子里的气球,想请个同学上来把它吹大。
1、请4个同学上来先吹气球,在放入瓶中吹。
2、引导学生解释气球吹不大的原因。
(联系前面纸团的实验)3、总结:在这里,我们又一次证明了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4、谈话: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把这个气球吹大?5、学生思考、交流六、快乐总结板书设计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透明占据空间流动性有弹性。
苏教版科学四上空气的性质教学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案《空气的性质》(1)实验一① 现在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纸团并没有湿,怎么回事引导学生发现“为什么气球放在瓶子里呢?教学目的•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教学重难点 空气不仅占据一定空间,而且有质量,不能随意压缩做占据的空间 教学思路设计意图、导入1、请大家猜个谜语,“摸不着,看不到, 没有颜色没味道,植物动物都需要, 时一刻离不了。
?2、这节课,我们研究空气。
首先大家先 想一想:空气占据空间吗? 、自主学习拿出一个纸团,我如果把纸团放进水 里,纸团会湿吗?从谜语入手,引出研究课题。
演示实验,让学生猜测由学生来验证实验,提高学生兴趣 1、初步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提醒:杯子要竖直放入水槽中朱春红前后对比,让学生产生疑问① 班上哪个同学会吹气球?我请他来吹 一个气球② 我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 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 你发现了什么问题?④ 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 们小组能解释吗?(3)做了 2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情况 么性质?(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 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②如果有的同学想试,可以让学生多试几就吹不大?”的问题(2)实验二2、空气有质量 (1) 空气有重量吗?①小组讨论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空气有② 演示空气在水中的跑动实验,说明了什质量比水轻,所以能在水中浮上来,就③ 你能不能用气球、竹签、塑料绳想个方 法验证我们的实验结果?把你设计的 方案记录在P70上(2) 我们可以为空气的性质这一栏上添个 新的性质了:有质量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1)实验一 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 从生活体验中发现现象橡皮和针筒实验,(3) 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有 压力,不能随意缩小 ⑷ 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空气 的“不能随意缩小”的性质? 4、理论运用实际 制作空气枪没有重量?通过实验了解空气是有重量的,空气的 么?比水轻的物体浮上来是看到的气泡(2)自我设计实验空气保持原来的空间,不能被缩小么?怎么解释呢?动手完成趣味实验,加深印象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空气的性质空气占据一定空间。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1 空气的性质》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1 空气的性质》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1.1 空气的性质》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空气的组成、性质以及空气对生活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身边的自然现象产生好奇心。
但学生对空气的认识较为模糊,缺乏系统性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的组成,认识空气的基本性质,知道空气对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空气资源的意识,提高他们对环境的关注度。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组成及其性质。
2.空气对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际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空气的重要性。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空气的性质。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课程内容,准备相关实验器材。
2.学生准备:提前了解空气的基本知识,准备问题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你们知道空气吗?空气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空气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空气的组成和性质,让学生对空气有更直观的认识。
同时,展示空气污染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空气的性质。
如:用气压计测量空气的压力,用湿度计测量空气的湿度等。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空气的性质有哪些?”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空气对生活的影响,如: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如何保护空气资源等。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空气的性质》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空气的性质》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空气的性质;•掌握测量和比较空气的质量方法;•掌握利用空气的方法。
1.2 教学重点•理解空气的性质;•掌握测量和比较空气的质量方法;•掌握利用空气的方法。
1.3 教学难点•利用空气的方法。
2.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实验探究;•课堂练习;•PPT教学。
3. 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对“空气”进行观察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和学习内容。
3.2 操作过程3.2.1 空气的性质1.呈现PPT,介绍空气的性质。
2.分析图表,感受空气的重量。
3.进行讨论,了解空气的压力。
3.2.2 测量和比较空气的质量方法1.以打气筒为例,引导学生感受空气的压力和重量。
2.带领学生完成实验:用称量匙分别称量一袋装有相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物品和一袋装有相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物品,对比体积与重量的关系。
3.带领学生完成小组讨论,探究影响空气密度的因素。
3.2.3 利用空气的方法1.通过呈现多幅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并分析空气的作用。
2.带领学生完成实验:利用吹气管将小球从一端吹到另一端。
3.引导学生思考,分享其他利用空气的方法。
3.3 总结过程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空气的性质,测量和比较空气的质量方法及利用空气的方法,并强调课程重点和难点。
4. 教学评价4.1 教师评价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教学反馈,及时检查、优化和完善教学内容,以吸引和激励学生的参与。
通过互动讨论和课堂练习等形式,检查并确认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点和技能。
4.2 学生自评学生应能在课后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并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为下次学习成为更好的自己铺平道路。
5. 总结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空气的性质,测量和比较空气的质量方法以及利用空气的方法。
通过活泼、生动的讲解和互动实验,让学生充分了解和领会空气的形态和作用,为下一步的科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空气的性质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空气的性质苏教版空气的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1、通手使学生空气存在于我周2、培养学生的察能力、猜测能力、能力以及初步的科学思能力。
3、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的,是不能随意小的;知道空气的量比水,能浮上来;知道空气是有力的。
4、激学生科学探究的趣,生活中常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的例子,体身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能感知空气的存在,空气的物理性。
教学点:学用察,,比,概括等多种方法不易感知的空气,引学生空气的性。
教学准:杯子、食品袋、、盛有水的水槽、气球、木棍、、剪刀。
教学程一、游体,激学生探究的趣。
、同学,我在上之前来做个游,用你的手捏鼻子,嘴巴。
持一会,感受一下有什么感〔、受、感气不用〕`` `` `` `` `2、是啊,我就生活在空气的世界里,空气与我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就一起来研究空气。
〔板:空气〕二、感知空气的存在,入空气性的研究1、引学生感知空气存在于我的周。
:同学我知道空气是看不,摸不着的,那我如何来明空气就在我身呢?看老准的一些器材〔杯子、食品袋、装水的水槽、气球、注射器〕,比一比哪一的方法多。
在找之前先在小内声交流一下你想用什么材料怎找到空气的,并在上,注意听从安排,流使用材料,尽量低声,尽量不坏材料,注意平安,需要我帮助的手。
````` ````2、学生,老。
通才的活,我空气无不在,在袋子中、杯子中。
同学空气会是什么子的〔引学生:无色、无味、看不、摸不着⋯⋯〕今天我就来研究空气有哪些性。
````````三、察,在象中性1、实验一:把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湿吗?2、实验验证。
在实验开始前,先让学生注意:〔1〕、纸团要塞紧,以免杯口朝下时落下。
〕〔2〕、压入水中时要慢并竖直。
〔3〕、提起杯子时,动作也要慢,并要把杯子和杯口的水擦干净,然后才取出纸团。
每个小组开始实验,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水进不去,是因为被杯子中的空气挡住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第一课时《空气的性质》。
一、教材本课教学是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一些对空气的认识,知道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也知道了空杯子、空瓶子并不真正是空的,它们里面有空气等等的认知背景为基础,指导他们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证实空气的存在并研究它的性质,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物质性质的层面。
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情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1)、能对“空气的存在、瓶子里的气球为什么吹不大”做合理的解释与假设,并能用实验验证;(2)、能初步依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知程序,进行关于空气的探究活动,做好简单的记录。
2、知识与技能:(1)、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2)、知道空气的性质。
(3)、初步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尊重证据和按照科学认知程序进行科学探究的科学态度和习惯;(2)、愿意与同学交流,拥有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认识空气的性质。
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了解空气能被压缩。
四、教学准备:教学组织形式:四人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材料准备:黑袋子、玻璃杯、纸团、矿泉水瓶、水、水槽、排球、皮球、注射器、橡皮,多媒体课件、圆珠笔笔芯、小木棍、注射器、土豆、湿纸团,水火箭、气筒等。
五、教学过程为了真正达成课时目标,体现新课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为核心的理念,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1、情景导入。
在课前准备好充满空气的黑色塑料袋放在礼品盒中。
我对学生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物。
你们想知道黑色袋子里装了什么吗?接着让学生来摸。
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猜测。
之后我给出肯定的答案:黑色袋子里装的是空气。
我提出问题:既然空气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那么你们凭什么说袋子里装了空气呢?那么请同学们再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呢?我出示注射器提问学生:你们能用这只注射器或者塑料袋证明空气的存在吗?学生演示实验方法并说明。
小结:虽然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借助其他看得见的物体帮忙,就可以觉察到它的存在。
(板书:空气是存在的)【意图解析】情景导入的小活动增加了空气这一主题的神秘感,激发了学生对本课空气探究的兴趣。
我提供了明确的研究任务给学生,既规范了学生的课堂行为,又为学生开放型的思维打开了一扇大门,学生会为了目标的实现,费尽心思,挖空脑袋去证明空气的存在,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下是本课的重点,我将会花25分钟左右进行讲解)2、引入本课的主题(耗时2min)空气虽然无处不在,但同学们对空气的了解究竟有多少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空气的性质。
(板书:空气的性质)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是的确存在的,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空气:当解开充满气的气球并将口对着自己时有什么样的感觉,这说明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结合日常生活说说对空气的印象。
并用一句话告诉大家空气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吗?我会适当提示学生结合水的性质与空气作比较,水是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且易流动的物体。
然后请学生作答。
得出结论:和水相似,空气也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易流动的物质。
(板书)3、探究空气是否有质量。
(耗时4min)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看到气泡从水中往上冒,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学生会提出自己的假设,A空气不溶于水,B空气比水轻C空气自己会动等。
刚刚有同学说空气比水轻,那么空气有没有质量呢?学生提出假设,可能有的说没有,理由是我们没有感觉到周围的空气压在身上;可能有的提出反对意见,说有质量,是因为空气比较轻我们感觉不到。
我会拿出两只排球(一只充满气,另一只不充气)然后请学生感受一下两只排球的轻重。
学生明显可以发现充了气的排球比不充气的重。
得出结论:空气有一定的质量。
【意图解析】在中低年级的实验过程中,假设占了很重要的位置,有意识地训练他们有根据的进行假设,对他们推理能力提高大有好处。
4、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6min)我会引入《乌鸦喝水》的故事,并且用实验仪器进行操作演示,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请学生回答。
最后我作出解释:石子和水占据了瓶子的空间,也就是说一个空间被物体占据后,其它的物体就不能进入了。
我向学生提出质疑:石子和水会占据一定的空间,那么,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空气也会占据空间吗?(板书:空气占据空间吗?)下面就让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一团纸巾的秘密”。
我叙述实验方法后让学生带着“纸巾会湿吗”的疑问分组进行实验,各组汇报实验现象。
交流、讨论并解释实验现象。
最后得出结论:通过以上研究,我们会发现空气也像其他物体一样会占据空间。
(板书:空气占据空间[将“吗?”擦掉])【意图解析】学生对现象的解释,表明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通过不同的现象归纳出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核心概念。
同时培养学生交流、表达、归纳概括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提升,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5、运用“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解释现象。
(耗时10min)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吹气球的游戏好不好?比一比,谁的气球吹得大?游戏结束后,我出示一个装有气球的塑料瓶,提问:瓶子里的气球能吹大吗?然后让学生实验。
讨论并解释:瓶子里的气球能吹大吗?为什么?并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吹大瓶子里的气球呢?【意图解析】在这部分,我安排了一个“吹瓶子里的气球”的活动,因为空气占据空间,所以瓶子里的气球基本上吹不大,然后我会让学生想各种办法让瓶子里的气球吹大些,学生也许会想到把瓶子里的空气排挤出来,比如在瓶子上钻个洞,等方法,从而从反面论证了空气占据空间。
然后我提出疑问:既然瓶子里充满空气,为什么气球也能吹大一点点呢,从而为了解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做了铺垫。
6、小组探究,发现空气能被压缩。
(耗时10min)(这一部分是本科的难点。
)我会提供充气很足和充气不足的篮球通过对比试验,让学生在过程中发现空气能被压缩,压缩后的空气有弹性这两种性质。
之后我提供注射器和橡皮让他们设计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空气可以被压缩(板书:空气可以被压缩)【意图解析】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但获取了知识,满足了情感的需求,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激发了对无限科学知识的向往。
7、利用空气能被压缩以及压缩后的空气有弹性完成空气枪的小制作1、教师演示空气枪。
2、介绍空气枪制作方法。
3、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4、学生玩空气枪,体验成功的乐趣。
(不成功的学生需教师个别指导,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检验到成功。
)5、让学生说说空气枪的原理和如何才能射得更远。
我将问题引伸:同学们说说看,在我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空气的这种性质?让学生交流并展示ppt图片。
8、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空气的性质,教师加以补充。
9、课后作业由于时间的问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完成空气枪的小制作,并思考如何才能让“子弹”射得更远。
下节课我们会继续探讨空气的最后两个性质。
我的一些教学体会:1、设计与核心概念直接关联的实验。
PPT我们知道观察可以是人的眼睛和其他感觉器官进行的直接观察,也可以是借助于仪器的间接观察——实验。
由于实验是为了对假说进行检验,比直接观察更具有结构性,所以实验活动是最能反映科学方法的活动,也是认知上较高层次的探究活动。
活动设计的宗旨是通过对非观测变量进行有效的控制,而对观测变量进行有效的观测。
要达到这个目标,首先考虑了学具结构的严密性问题。
学生面对有结构的学具,可以产生自主活动的冲动,产生科学问题,不需要教师的“开场白”;活动中使用的实验材料,就充分体现了学具的结构性。
而且所有活动紧密围绕一个主题“一团纸巾的秘密”而展开,在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逐步感知“空气要占据空间”这一核心概念。
2、引导学生交流与核心概念直接关联的内容。
PPT一个人的观察往往有限,通过交流可以分享彼此的观察,弄清问题所在,互相弥补经验上的不足,达到重复观察的效果,从而引发儿童思维的发展。
3、培养学生学会假设:PPT本学期的培养重点是学会假设,并通过搜集证据去验证自己的假设,找出问题的答案。
因此,我们要把训练的重点放在这一点上,要在每一个实验前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做出自己的假设,潜移默化地熏陶,不知不觉地养成先假设后实验验证的思维习惯。
4、材料准备很关键:PPT科学老师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准备教学材料了,准备哪些材料,在什么时候提供材料,用什么方式把材料分配给学生,这些环节都直接影响到探究活动的好坏。
关系到探究活动能否充分的展开。
因此,我们在准备教学具时也应该具有创新意识,考虑实验材料是否可以用更简单、容易获取的其它东西代替,也就是应该具有典型性、简易性,更应考虑材料的有结构性,即是否可以一物多用,是否能提供给学生帮助等等。
5、课堂调控很头疼:PPT在我们的课堂活动中,有一种现象非常普遍,那就是在活动的时候学生往往显的乱烘烘,或者由于发现而兴奋影响到后面的交流,这其实主要是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这也难怪,毕竟学生接触科学学习科学的时间还是这么短暂。
我的解决方法是,让学生知道合作和分工的重要性,懂得只有有序合作、合理分工,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