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氏骨折与盖氏骨折
常见的骨折复位外固定
往往手法复位后,外固定体位比如旋前,旋后等特殊体位对于固定后的稳定是很重要的。
自己总结了一些,希望有用,主要是抛砖引玉,大家一起补充一下。
一. 2.上尺桡关节旋前时方形韧带的后部纤维紧张;旋后时方形韧带的前部纤维紧张。
3.下尺桡关节旋前时下尺桡后韧带紧张;旋后时下尺桡前韧带紧张。
4.桡骨头在上尺桡关节处做“自转”运动;桡骨远端在下尺桡关节处做“公转”运动。
5.尺骨近端在前臂旋转运动中做着轻度伸展及向桡侧的摆动。
二.几个常见骨折脱位外固定位置:1.孟氏骨折:旋后位复位并维持6~8周。
2.下尺桡关节脱位(尺骨头向背侧脱位):旋后位前臂石膏托固定6周。
3.下尺桡关节脱位(尺骨头向掌侧脱位):旋前位前臂石膏托固定6周。
4.桡骨头脱位:屈肘、旋后位外固定3周。
几个解剖关系:1.前臂中部及远侧,骨间距离在轻度旋后位最大,继续旋前或旋后时反而松弛;前臂近侧则以完全旋后时骨间距离最大,旋前时逐渐放松。
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后外固定1当有外翻畸形(向外倾斜,向内成角)时,前臂应固定于旋后位,2内翻畸形时前臂固定于旋前位。
3成角不明显时至于中立位肱骨内上髁骨折如移位不明显常固定于屈肘屈腕,前臂旋前7-10天青枝骨折1对于骨折向后移位(掌侧成角)石膏固定于旋前位。
2对于骨折向前移位(背侧成角)石膏固定于旋后位。
3四周后改为中立位石膏固定。
前臂骨折手法复位与固定在前臂上1/3骨折时保持前臂旋后位牵引,这样骨折容易复位,当然石膏应固定前臂于旋后位;在前臂中1/3骨折时保持前臂中立位牵引,这样骨折容易复位,当然石膏也应固定前臂于中立位;在前臂下1/3骨折时保持前臂旋前位牵引,这样骨折容易复位,当然石膏也应固定前臂于旋前位;对于colles骨折还应保持掌屈尺偏位,smith骨折则应保持背伸尺偏位。
中节指骨骨折固定体位1向掌侧移位,复位后(将骨折远端屈曲复位)用石膏或绷带卷固定于屈曲位。
2向背侧移位,须将远端伸直未复位,,用石膏托将伤指固定于伸直位。
孟氏骨折和盖氏骨折的分类及治疗课件
angulation; - posterior Monteggia frx is reduced by applying
traction to forearm w/ the forearm in full extension; - immobilization is continued until there is
- spontaneous recovery is usual & exploration is not indicated
经验
• 尺骨上端骨折,X片上虽没见到桡骨头脱位,在治疗时,应按此种骨折处 理。因为桡骨头脱位可自行还纳。如忽略对桡骨头固定。可自行发生再 移位。
症状
• 外伤后肘部及前臂肿胀,移位明显者可见尺骨成角或凹陷畸形。 肘关节前外或后外方可摸到脱出的桡骨头。前臂旋转受限。肿胀 严重摸不清者,局部压痛明显。
孟氏骨折和盖氏骨折 的分类及治疗
孟氏骨折
• 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
概述
• 1914年意大利外科医生Giovanni Monteggia 最早报导了这种 类型骨折,故称孟氏骨折。
病因
• 多为间接暴力致伤,根据暴力方向及移位情况临床可分三种 类型:
• 伸直型 • 屈曲型 • 内收型
伸直型
Type III - 20% - lateral or anterolateral dislocation of the radial head; - fracture of ulnar metaphysis; - frx of ulna just distal to coronoid process w/ lateral
盖氏骨折
2、下尺桡关节可以复位但是不稳定:通常在前 臂完全旋后位稳定。
如下尺桡关节不稳定,复位后,2.0克氏针固定 3周,穿针点位于下尺桡关节近端。如果不稳是由 于尺骨茎突骨折块较大造成的,则应行切开复位内 固定,前臂旋后位石膏固定4-6周。
盖氏(Galeazzi)骨折
定义:
❖ 桡骨干中下1/3骨折伴下尺桡关节脱位 ❖ 其发生率为前臂骨折的3%-6%。
❖ 该损伤难以复位及复位后难以维持的4个主要 因素:
1、即使进行石膏固定,手部的重力作用仍会引 起下尺桡关节半脱位及骨折向背侧成角;
2、位于掌侧的旋前圆肌的作用,可使桡骨向尺 侧靠拢,并牵拉其向近侧和掌侧移位;
桡骨背侧入路
桡骨掌侧入路
钢板的应用:
❖
பைடு நூலகம்
桡骨掌侧平坦,有利于放置钢板。骨折线两端
尽量使钢板等长,以保证骨折端的每一侧至少有3
枚3.5mm螺钉固定,且没有螺钉离骨折线小于1cm。
下尺桡关节的复位及稳定性的评价
❖ 要通过细致的触诊判断下尺桡关节是否复 位以及是否稳定。骨折复位后,下尺桡关节 可能出现以下3种情况:
3、下尺桡关节不能复位:极少见。
通常由于桡骨骨折复位不满意或是软组织嵌入 关节导致。一般是背侧不稳定,一般由背侧软组织 撕裂所致,可通过直接修补背侧软组织或关节囊而 获得稳定。术后石膏固定前臂旋后位3周。
❖
对轻、中度的畸形愈合,出现前臂旋转受限且
疼痛时,在桡骨牢固愈合后,可考虑行尺骨远端重
建;
❖
若桡骨愈合后发生短缩,同时有尺腕关节撞击
症,可考虑行尺骨短缩;
孟氏骨折讲课PPT课件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主要与间接暴力有 关,常见于跌倒时手掌着地
孟氏骨折是由于尺骨上1/3 处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所 致
暴力通过腕关节传导至尺骨 上段,导致尺骨斜形骨折
桡骨头随暴力传导而脱位, 通常向桡侧、背侧脱位
临床表现
疼痛:骨折部位Leabharlann 痛剧烈,活动时加重 肿胀:骨折部位周围肿胀,皮肤发红 功能障碍:骨折部位活动受限,无法正常活动 畸形:骨折部位出现畸形,如成角、缩短、旋转等
病例一:患者年龄45岁,因交通 事故导致右侧孟氏骨折,经过手 术治疗后恢复良好
病例三:患者年龄60岁,因工作 时不慎被重物砸伤导致右侧孟氏 骨折,经过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
病例二:患者年龄15岁,因运动 时不慎摔伤导致左侧孟氏骨折, 经过保守治疗后恢复良好
病例四:患者年龄30岁,因交通 事故导致左侧孟氏骨折,经过手 术治疗后恢复良好
加强临床研究, 提高孟氏骨折的 诊断和治疗水平, 降低并发症的发 生率。
探索新的手术技 术和方法,提高 手术效果和患者 生活质量。
开展康复训练和 康复治疗的研究 ,促进患者的康 复和功能恢复。
对听众的期望与寄语
希望听众能够 认真对待孟氏 骨折的诊治, 不断提高自己 的诊疗水平。
希望听众能够 积极开展孟氏 骨折相关研究, 为患者提供更 好的治疗手段。
注意事项
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促进 骨骼健康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预防 骨质疏松
避免长期卧床休息,适当进 行功能锻炼
保持良好姿势,避免长时间 久坐或久站
总结与展望
总结重点内容
孟氏骨折的分类与诊断标 准
孟氏骨折的治疗方法与手 术指征
孟氏骨折的康复训练与预 后评估
预防措施与日常注意事项
孟氏骨折(教学及宣教)
孟氏骨折概述因孟氏首次(1814年)描述了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这一特殊损伤,故名,并沿用至今。
孟氏骨折在前臂骨折中属预后较差的一种。
有时即使获得满意的对位,其功能也未必完全恢复。
因此在临床处理上,既要力争早期良好的复位,又要重视治疗期间的随访与观察、以及肢体的功能康复。
青少年以下年龄组的远期疗效均较满意,甚至个别桡骨小头复位不佳者,其肘部功能及上肢肌力也仍与健侧相似。
孟氏骨折发病机制除少数因直接暴力打击所致外,大多数病例是在前臂极度内旋位(旋前)跌倒手部撑地所致。
此时由上而下的身体重力及由下而上的反作用力均汇集于尺骨上端及桡骨头部,以致先后出现尺骨上1/3骨折及桡骨头脱位(多为前脱位)。
因直接暴力撞击所致者多呈现桡骨头前脱位及尺骨上1/3横折或粉碎性骨折。
孟氏骨折临床表现1.一般症状指骨折后局部的疼痛、肿胀及活动受限等共性症状均较明显。
2.畸形尺骨表浅,易于发现移位。
桡骨头脱位亦易被检查出,但肿胀明显者则难以确定。
3.触及桡骨头即于肘前方或侧、后方可触及隆突的桡骨小头,且伴有旋转痛及活动受限。
关于孟氏骨折的分型各家意见不一,国外大多按Bado的4型分类:Ⅰ型为尺骨任何水平骨折,向掌侧成角及桡骨头前脱位。
Ⅱ型系尺骨干骨折,向背侧成角及桡骨头后脱位。
Ⅲ型指尺骨近端骨折伴桡骨头侧方移位。
Ⅳ型为Ⅰ型十桡骨上1/3骨折。
亦有人按伸直型(相当于前者Ⅰ型,多见于儿童)、屈曲型(相当于Ⅱ型,多见于成人)、及内收型(Ⅲ型,多见于幼儿)进行分类。
孟氏骨折辅助检查1.无相关实验室检查。
2.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
当尺骨上1/3骨折时,X片必须包括肘关节,注意肱桡关节解剖关系,以免漏诊。
孟氏骨折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依据此种损伤的诊断一般无困难,除外伤史及临床特点外,主要依据正侧位X线平片所见。
鉴别诊断1、先天性桡骨头脱位:起病早,双侧。
X线表现肱骨远端和桡骨头颈发育异常。
⑴肘外翻加大⑵肱骨小头发育滞后,小,化骨核不规则。
病例:儿童孟氏骨折类型一
• 病例: • 右肘外伤3小时 • 3小时前患儿不慎跌倒,致右肘疼痛,右前
臂肿胀,不能上举,旋转。右手指活动不受 限。握力不能配合。
• 备注:当时见右前臂稍肿胀,患儿哭闹不能 配合。
患儿右肘正位片
患儿右肘侧位片
上延长,一定通过肱骨小头的中心。该骨折出现桡骨干纵 轴线有向外或向上偏移。儿童内收型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 骨头脱位,有时易被误诊为尺骨鹰嘴骨折。两者必须加以 鉴别,前者在桡骨头处压痛明显,可扪及脱出的桡骨头, 前臂旋转功能障碍;后者压痛仅局限于尺骨鹰嘴,桡骨头 处无压痛,前臂旋转功能尚好且无疼痛,X线片患侧桡骨 干纵轴线通过肱骨小头的中心。
病例:儿童孟氏骨折类型一
1、伸直型:骨折端向掌侧及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成角移位,桡骨头向前 外方脱出。 2、屈曲型:骨折端向背侧,桡侧移位,桡骨头向后外方 脱出。
内收型:骨折端移位较少或仅向桡侧成角,桡骨头向外侧 脱出。 特殊型:为桡、尺骨干中上1/3双骨折,桡骨头向前方脱出。
临床表现:正常桡骨头与肱骨小头相对,桡骨干纵轴线向
盖氏骨折
了解桡骨下段的解剖
掌握骨折病因病理、诊断、整复和夹板固 定方法
桡骨下1/3骨折并下桡尺关节脱位
历史
• 1929年称为“反蒙氏骨折”
• 1934年Galeazzi详细描述此种损伤, 并建议强力牵引拇指整复,此后称为“ 盖氏骨折” •Compbellr指出本类骨折必须手术 •Galeazzi骨折发生率是“蒙氏骨折”的6 倍
下尺挠关节脱位的病理 基础是下尺侥关节掌背 侧韧带完全断裂、三角 纤维软骨撕裂或尺骨茎 突撕脱骨折
14
桡骨下1/3骨折并下桡尺关节脱位
骨 折 移 位 机 理
肱桡肌 伸拇长肌
旋前方肌
伤后前臂中下部肿胀,疼痛和局部压痛,如 移位明显挠骨将出现短缩和成角,尺骨头膨 出,下尺挠关节压痛。 伤后前臂肿胀,疼痛,桡骨下 1/3部向掌 例或背倒成角畸形。腕部亦有肿胀,压痛, 下桡尺关节松弛并有挤压痛,前臂旋转功能 障碍。
21
(2)挠骨远折端向背侧移位时,拇指按远折 端向掌侧,用力加大掌侧成角后,然后其食、 中、环三指提近折端向背侧,使断端复位(图 C)。
22
4。最后术者用一手捏住整复的挠骨断端,一 手扣挤下尺挠关节,使下尺挠关节复位(图D)。
23
拔伸牵引
挤压下尺桡关节
分骨挤压远端对近端
纠正前后移位
掌握骨折病因病理诊断整复和夹板固定方法桡骨下桡骨下桡骨下131313骨折并下桡尺关节脱位骨折并下桡尺关节脱位骨折并下桡尺关节脱位1934年galeazzi详细描述此种损伤并建议强力牵引拇指整复此后称为盖氏骨折?compbellr指出本类骨折必须手术?galeazzi骨折发生率是蒙氏骨折的6桡骨下桡骨下桡骨下131313骨折并下桡尺关节脱位骨折并下桡尺关节脱位骨折并下桡尺关节脱位定义
【疾病名】盖氏骨折
【疾病名】盖氏骨折【英文名】Galeazzi fracture【缩写】【别名】fracture of necessity;Piedmont骨折;必须骨折;反孟氏骨折;加莱亚蒂骨折【ICD号】S52.6【概述】盖氏骨折(Galeazzi fracture)为桡骨中下1/3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曾有许多称谓。
早在1929年法人称之为反孟氏骨折,其后还被称为Piedmont 骨折,Compbell则称之为fracture of necessity(必须骨折),因其确信此种损伤必须手术治疗。
1934年Galeazzi详细描述了此种损伤,并建议牵引拇指整复之。
此后即习惯称此种损伤为盖氏骨折。
盖氏骨折是一种常见损伤,其发生率较孟氏骨折多6倍。
【流行病学】无相关资料。
【病因】直接暴力和传导暴力均可致伤。
【发病机制】可因直接打击桡骨远1/3段的桡背侧而造成;也可以因跌倒,手撑地时传导应力而造成:还可因机器绞轧伤而造成。
损伤机制的不同,使得骨折各具不同特点。
【临床表现】与损伤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移位不明显的骨折仅有疼痛、肿胀和压痛;移位明显者,桡骨将出现短缩、成角畸形,下尺桡关节肿胀并有明显压痛,尺骨头膨出。
神经、血管、损伤罕见。
分型:此种骨折一般分为以下3型1.青枝型 发生于儿童,桡骨呈青枝骨折状,尺骨小头或骨骺分离,或下尺桡关节呈分离状,此型治疗较易,预后佳。
2.单纯型 为桡骨远端骨折,伴有下尺桡关节脱位者。
骨折多呈横形、斜形或螺旋形,一般均有明显移位。
3.双骨折型 除桡骨远端骨折及尺桡下关节脱位外,尺骨干亦多伴有骨折,或由不完全性骨折所致尺骨外伤性弯曲者。
后一情况多系机器伤所致,较严重,且常为开放性损伤,治疗较复杂。
双骨折时其骨折断端的移位方向,主要取决于以下3组肌肉的作用:(1)肱桡肌:引起骨折断端的短缩畸形。
(2)旋前方肌:使远端桡骨向内并拢。
(3)伸拇肌及外展拇肌:加强上述2组肌肉的作用。
【并发症】无相关资料。
孟氏骨折分型
孟氏骨折分型
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外伤,有时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
骨折分型是指根据骨折的位置及情况,将骨折的严重程度置入不同的类别。
孟氏骨折分型是一种常见的骨折分类法,由印度神经外科学家孟氏(M.G. Mangal)提出。
本文将介绍孟氏骨折分型的定义、分类及应用。
孟氏骨折分型定义:孟氏骨折分型是一种基于经典骨折分类法的分类标准,包括外侧外受伤、撕裂性骨折、拉伤性骨折及其他特殊类型的骨折。
孟氏骨折分类主要依据骨折的起因及临床特点,将骨折分为:A类(外侧外受伤)、B类(撕裂性骨折)、C类(拉伤性骨折)以及D
类(特殊类型)四大类。
孟氏骨折分类:
A 类:外侧外受伤骨折:是由于外力直接作用在骨头上导致的骨折,临床上主要有颈椎、肩、手腕、肱骨头部骨折、股骨头部骨折、尺骨头部骨折、尺侧板骨折等。
B类:撕裂性骨折:由于肌肉腱臀力的突然断裂而发生的外伤性骨折,临床上主要有肩关节腱鞘撕裂、大腿内侧比较肌腱断裂骨折、小腿比较肌断裂骨折、膝盖半月板撕裂性骨折等。
C类:拉伤性骨折:是指肌肉腱的拉力造成的骨折,临床上主要有肩被动活动时肩胛骨骨折、肩被动活动时肩关节外侧板拉伤性骨折、膝关节活动时骨头拉伤性骨折等。
D类:特殊类型骨折:特殊类型的骨折包括由于骨质疏松而引起的骨折、血管性或慢性骨髓炎引起的骨折、根据X线片有特殊形态的
骨折以及特殊部位的骨折等。
孟氏骨折分型的应用:孟氏骨折分型是一种基于观察的骨折分类方法,它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准确诊断骨折的类型、位置及严重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计划。
此外,孟氏骨折分型还可以指导大众对骨折的护理及治疗,从而达到改善骨折后伤残的目的。
孟氏骨折和盖氏骨折名词解释
孟氏骨折和盖氏骨折名词解释孟氏骨折和盖氏骨折,这俩名字一听就觉得有点高大上,但其实它们的故事可有趣了。
先说说孟氏骨折,这是一种发生在小腿骨部位的骨折,通常是因为大腿骨或者膝盖那儿的力量传递到小腿时,结果就像“木桶原理”,最弱的地方就出问题了。
想象一下,如果你在篮球场上飞身灌篮,结果一不小心脚踝扭到了,那可真是让人心疼。
这种骨折常见于运动员,也常常发生在一些摔跤、滑雪或者其它需要快速转身的运动中。
再加上,骨头一旦受伤,疼痛可不是开玩笑的,简直像是给你来了一记重拳。
咱们的身体可是最怕这种突如其来的意外了。
有人可能会问,那怎么治呢?治疗方法可多了,石膏、手术,甚至是康复训练,都得好好规划,免得再出啥意外。
说到盖氏骨折,这玩意儿就有点像它的名字,乍一听是不是觉得挺奇怪?盖氏骨折指的是上臂骨的骨折,通常是因为手臂用力过猛或者摔倒的时候直接摔在手臂上。
想想看,如果你在超市购物,推着推车,一不小心摔了一跤,那手臂就可能遭殃。
这种骨折不分男女,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盖氏骨折”的幸运儿。
想要展示自己的小肌肉,结果却是“过于自信”导致的骨折,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这种骨折后,手臂不仅会肿胀,还可能有一些变形,想想那个样子,真是让人心痛,肿得像个大萝卜,走路都得小心翼翼。
不过,聊到骨折,不少人会觉得特别无奈,甚至会有点儿小沮丧。
可不,其实这些骨折还有一个共通点,就是无论发生在哪个部位,骨折之后身体都会慢慢自我修复。
咱们的身体就像是一位神奇的工匠,总能找到补救的办法。
治疗骨折就像是打了一场持久战,过程虽然漫长,但心态一定要好,不然轻易就被痛苦打倒了。
毕竟,心态决定了战斗的胜负,谁说不能在骨折期间来个自我调侃呢?可以趁这个机会,回归到那个“懒惰”的状态,舒舒服服地享受生活,心情好了,恢复也快嘛。
别小看这俩骨折,虽然听起来很严肃,但生活中真是处处都有“骨折”的笑料。
比如说,有些人骨折了,就特别喜欢展示自己的石膏,跟朋友炫耀,“你看,我这手臂多帅!”听起来是不是觉得像是时尚单品?而且在医院里,大家都是“战友”,互相鼓励,聊聊天,心情也会好很多。
盖氏骨折
13
下尺挠关节脱位的病理 基础是下尺侥关节掌背 侧韧带完全断裂、三角 纤维软骨撕裂或尺骨茎 突撕脱骨折
14
桡骨下1/3骨折并下桡尺关节脱位
骨
肱桡肌
折
伸拇长肌
移
位
机
旋前方肌
理
伤后前臂中下部肿胀,疼痛和局部压痛,如 移位明显挠骨将出现短缩和成角,尺骨头膨 出,下尺挠关节压痛。
(一)儿童损伤型: 挠骨远端青枝骨折并尺骨小头
骨骺分离,属儿童损伤,与成 人受伤机理相同,只是没有发 生关节脱位而出现骨骺分离 (图 22A)
9
(二)背侧移位型 桡骨远1/3骨折,远
折端向背侧移位伴 下尺挠关节脱位, 多由跌倒前臂旋前 位,手掌撑地致伤 (图b)。
10
Hale Waihona Puke (三)掌侧移位型 桡骨远1/3骨折,
桡骨下1/3骨折并下桡尺关节脱位
定 义 : 桡 骨 下 1/3 骨折合并下尺桡 关节脱位。
概述
桡骨下1/3骨折合并下桡尺关节脱位,又称盖氏(Galeazzi 骨 折)。
下桡尺关节由桡骨尺切迹与尺骨小头构成,关节间隙为0.52mm。三角纤维软骨的尖端附着在尺骨茎突,三角形的底边则附着 在桡骨下端尺切迹边缘,前后与关节滑膜连贯。它横隔于桡腕关节 与下桡尺关节之间而将此两个滑膜完全分隔。下桡尺关节的稳定主 要由坚强的三角纤维软骨与较薄弱的掌、背侧下桡尺韧带维持。若 三角纤维软骨、尺侧腕韧带或尺骨茎突被撕裂,则容易造成下桡尺 关节脱位。
第一型骨折按桡骨下端骨折处理。
第二型骨折先整复下桡尺关节,然后 整复骨折,按前臂骨折处理。
第三型骨折对尺骨仅有弯曲无骨折 者,须先将尺骨的弯曲畸形矫正,桡骨 骨折及下桡尺关节脱位才能一起复位。 尺骨弯曲畸形不能矫正,或整复固定失 败者,则切开整复内固定
儿童孟氏骨折
儿童孟氏骨折概述1Giovanni Monteggia于1814年首先报道了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小头前脱位病例。
1844年,Copper报道了桡骨小头前、后脱位及外侧脱位合并尺骨干骨折病例。
1909年Perrin首次将此类骨折命名为孟氏骨折(Monteggia frature)。
虽然临床孟氏骨折并不常见,但因其容易漏诊,不及时治疗可产生严重并发症,骨科医师应予以重视。
流行病学相关疾病1真性孟氏骨折、类孟氏骨折、桡骨头脱位、尺骨畸形、关节僵硬、桡神经骨间背侧支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等。
病因与发病机制1Bado分类法:将孟氏骨折分为真性孟氏骨折及类孟氏骨折(孟氏样损伤)两种类型。
真性孟氏骨折分为四型Ⅰ型:桡骨小头前脱位合并尺骨干骨折,亦称伸直型。
此型骨折最多见,约占儿童孟氏骨折的70%~85%。
此型特点为尺骨骨折向前成角。
其受伤机制为肘关节于过伸位损伤,桡骨小头因肱二头肌的强力收缩而发生前脱位,然后身体的重量移于尺骨造成骨折,并因骨间膜和肱肌的牵拉向前成角。
有人认为受伤机制是尺骨后侧直接暴力损伤,尺骨骨折后,应力传导至桡骨头,桡骨头撕裂环状韧带,向前脱位。
Bado认为损伤机制为过度旋前。
摔伤时肘关节伸直位前臂旋前位着地,身体围绕患肢旋转,被动过度旋前使尺骨近端骨折,桡骨头前脱位。
Ⅱ型:桡骨小头后脱位合并尺骨干骨折,亦称屈曲型。
此型骨折不多见,约占孟氏骨折的3%~10%。
特点为尺骨向后成角并常合并桡骨小头脱位。
受伤机制是屈肘位纵向暴力使尺骨骨折,受伤时前臂可在旋前、中立位或旋后位。
Ⅲ型:桡骨小头向外或向前外侧脱位,合并尺骨干骺端骨折。
此类尺骨骨折在儿童多为青枝骨折,骨折向桡侧成角,也称内收型。
此骨折约占孟氏骨折的23%,仅次于I型骨折。
上肢处于肘关节伸直位摔倒,手掌着地,在肘关节内翻的应力作用下造成尺骨上端的青枝骨折,使环状韧带撕裂桡骨小头向外脱出,成角的尺骨骨折断端也可以将桡骨头向外挤出。
此型骨折常伴有桡神经损伤症状。
骨折分型
孟氏骨折(Monteggia骨折)1。
1967年Bado将其归纳为四型:I型(前侧型或伸展型):为尺骨任何水平骨折,向掌侧成角,并合并桡骨头前脱位。
跌倒时,肘关节处于伸直位,前臂旋后位。
ﻫII型(后侧型或屈曲型):为尺骨干骨折,向背侧成角,并合并桡骨头后脱位。
跌倒时,肘关节处于微屈位,前臂旋前位。
ﻫIII型(外侧型或内收型):为尺骨近侧干骺端骨折,合并桡骨头得外侧或前侧脱位,仅见于儿童。
跌倒时,肘关节处于伸直位,前臂旋前位,由于上下外力传导至肘部,在肘内侧向外侧作用,致尺骨鹰嘴发生骨折并向桡册侧成角移位,同时,引起桡骨头向外侧脱位,该型尺骨骨折多且纵行劈裂,褶皱或横形劈裂,骨折移位不明显,容易漏诊。
IV型(特殊型):桡骨小头前脱位,桡骨近1/3骨折,尺骨任何水平得骨折。
ﻫ2孟氏骨折得常见并发症①桡神经损伤,多数在桡骨小头复位后可自行恢复。
②尺骨干上中1/3交界处骨折容易发生延迟愈合或不愈合ﻫ③尺骨干骨折畸形愈合,从而倒致桡骨小头容易再脱位。
3。
桡骨小头就是否有脱位得判断:ﻫ正常条件下,④桡骨小头周围得血肿容易发生骨化性肌炎、ﻫ桡骨小头纵轴沿伸线通过肱骨小头中央,否则即表示有脱位。
盖氏骨折(Galeazzi骨折,Compbell称之为“必须骨折”)ﻫ按照骨折得稳定程度及移位方向,临床上可分为三类:1. 稳定型桡骨远端青枝骨折合并尺骨小头骨骺分离,均为儿童,此型损伤较轻,易于整复、2。
不稳定型ﻫ桡骨下1/3骨折,骨折可为横型、短斜形、斜形、短缩移位明显,下尺桡关节脱位明显、多为跌倒时手掌撑地致伤,前臂旋前位致伤时桡骨远折段向背侧移位,前臂旋后位致伤时桡骨远折段向掌侧移位,临床上以掌侧移位者多见。
此型损伤较重,下尺桡关节掌背侧韧带、三角纤维软骨盘多已断裂,骨间膜亦有一定得损伤。
3. 特殊型尺桡骨干双骨折伴下尺桡关节脱位。
多为机器绞轧伤所致,损伤重,此时除下尺桡关节掌、背侧韧带,三角纤维软骨盘多断裂外,骨间膜多有严重损伤。
孟氏骨折与盖氏骨折的巧记方法
孟氏骨折与盖氏骨折的巧记方法
标题:巧记孟氏骨折与盖氏骨折的区别
一、引言
孟氏骨折和盖氏骨折是两种常见的前臂骨折类型,它们在解剖位置、损伤机制以及临床表现上具有明显的差异。
为了便于记忆和区分,本文将提供一种巧记方法,帮助大家快速理解和掌握这两种骨折的特点。
二、孟氏骨折的记忆法
1. 孟氏骨折的“歌诀记忆”:尺骨近端脱臼,桡骨头下陷。
详细解释:孟氏骨折主要发生在儿童,特点是尺骨上端(近侧)发生骨折并向后移位,导致桡骨头脱出其关节窝,形成半脱位或全脱位,形象地说就是“尺骨骨折了,桡骨头‘坐’下去了”。
2. 动态图像记忆:可以想象为一把尺子(代表尺骨)受到冲击后断裂并弯曲,同时带动与其相连的手柄(代表桡骨头)向下陷入。
三、盖氏骨折的记忆法
1. 盖氏骨折的“歌诀记忆”:桡骨远端折,尺骨安然稳。
详细解释:盖氏骨折通常是指成年人手部着地跌倒时,由于力量传导至前臂,导致桡骨远端(远离肘部的一端)发生骨折,而尺骨保持相对稳定并未发生骨折或移位,即“桡骨骨折了,尺骨还在原地”。
2. 动态图像记忆:可以设想一个棒球棍(代表桡骨)在承受巨大打击力时,远端部分(握持部位)出现断裂,而与之平行固定的另一根杆(代表尺骨)则保持完好无损。
四、总结
通过以上巧记方式,我们可以直观且生动地理解孟氏骨折与盖氏骨折的主要区别:孟氏骨折涉及尺骨上端骨折伴桡骨头脱位,而盖氏骨折主要是桡骨远端骨折但尺骨未受影响。
记住这两种骨折的关键特征,有助于我们在实际学习和工作中更准确地识别和处理这两种常见前臂骨折类型。
孟氏骨折的分型
孟氏骨折的分型孟氏骨折(Monteggia fractures)的经典定义是尺骨近端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
这类损伤由Giovanni Battista Monteggia医生于1814年首先定义,之后被Jules Perrin医生命名为Monteggia fractures。
尺骨近端骨折和桡骨头脱位是“经典孟氏骨折”的两类损伤,还包括桡骨头骨折、冠状突骨折和肱尺关节不稳定。
要充分认识到这些损伤,才能进行正确合适的治疗。
分型(Classification/Spectrum of Injury)Jose Luis Bado在乌拉圭首先阐述了应用广泛的Bado分型,随后于1967年翻译成英文。
Bado分型系统依据桡骨头脱位的方向进行分类。
I型:尺骨近、中1/3骨折合并桡骨头前脱位(儿童和年轻人最常见);II型:尺骨近、中1/3骨折合并桡骨头后脱位(70%~80%成人孟氏骨折);III型:尺骨干骺端骨折(冠状突远端)合并桡骨头向外侧脱位;IV型:尺骨和桡骨近、中1/3骨折合并桡骨头向任何方向脱位。
Bado分型示意图Bado I型的3个潜在损伤机制:(1)前臂过度旋前导致桡骨头脱位和尺骨骨折;(2)肘关节过度伸展导致二头肌强烈收缩,导致桡骨头脱位和尺骨骨折;(3)尺骨后方的直接创伤,向前推动桡骨头,直到其脱位。
Bado II型的损伤机制:纵向力施加在旋后和部分屈曲的尺骨上,导致骨折。
还有一种假说认为,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的患者可能会增加这类损伤的风险。
Bado III型的损伤机制:由直接创伤引起的,内翻力作用于伸展的肘关节。
这种类型的孟氏骨折在儿童人群中可能与骨间背神经(PIN)麻痹有关。
1991年,Jupiter教授对于BadoII型损伤进行了细分,提出了Jupiter分型。
他认识到冠状突三角形或四角形的骨折块对于肘关节功能的重要性。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尺骨前皮质在冠突处的缺失会导致治疗失败,除非在尺骨背表面使用钢板。
孟氏骨折-课件
孟氏骨折-课件contents •孟氏骨折概述•孟氏骨折的类型•孟氏骨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孟氏骨折的治疗•孟氏骨折的康复与预后•孟氏骨折的预防与日常护理目录01孟氏骨折概述1定义与特点23孟氏骨折是指桡骨头、尺骨小头、桡骨干近端和尺骨茎突骨折,是肘关节的一种严重损伤。
孟氏骨折分为三种类型:伸直型、屈曲型和内收型,其中伸直型最为常见。
孟氏骨折常伴有尺骨茎突骨折,且可能累及桡骨头、尺骨小头和桡骨干近端。
孟氏骨折的主要原因是间接暴力,如跌倒时手部着地,肘关节处于半屈或伸直状态,同时受到外翻或旋转暴力。
尺骨小头脱位是导致孟氏骨折的另一个常见原因。
发病原因孟氏骨折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较为常见,特别是5-15岁的人群。
在成人中,孟氏骨折较为少见,但可能伴随其他损伤,如尺骨茎突骨折、桡骨头脱位等。
发病率与年龄分布02孟氏骨折的类型总结词尺骨近端简单骨折,桡骨头和尺骨近端脱位详细描述第1型孟氏骨折是最常见的类型,通常由屈曲尺骨鹰嘴突受撞击所致。
骨折线通常为横向或斜行,尺骨近端向后上方移位,桡骨头和尺骨近端之间存在脱位或半脱位。
第1型总结词尺骨近端简单骨折,桡骨头脱位,尺骨头向背侧移位详细描述第2型孟氏骨折是由于肘关节屈曲位受伤所致。
骨折线通常为横向或斜行,尺骨近端向后上方移位,桡骨头向前外侧脱位,尺骨头向背侧移位。
第2型总结词尺骨近端粉碎骨折,桡骨头和尺骨近端脱位详细描述第3型孟氏骨折通常由高能量暴力所致。
尺骨近端粉碎骨折,桡骨头和尺骨近端之间存在脱位或半脱位。
此型骨折损伤严重,治疗较为复杂。
第3型总结词尺骨近端骨折合并桡骨头骨折、尺骨鹰嘴突骨折等详细描述除上述三种类型外,孟氏骨折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类型,如尺骨近端骨折合并桡骨头骨折、尺骨鹰嘴突骨折等。
这些特殊类型的孟氏骨折在诊断和治疗上需要更加注意。
其他特殊类型03孟氏骨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标准与依据23桡骨头、颈干、尺骨鹰嘴部骨折、尺骨近端向后移位。
典型表现显示桡骨头、颈干、尺骨鹰嘴部骨折及尺骨近端移位。
骨科部分含英文名词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骨科中的部分含英文名词
Dugas征:正常人肘部贴近胸壁时,手掌能可触及到对侧肩膀。
有肩关节前脱位时患侧上肢屈肘,肘部贴近胸壁时,手掌不能摸到健侧肩峰,若以手掌触摸健侧肩峰时,则肘部不能贴近患侧胸壁,是为阳性。
Galeazzi骨折(盖氏骨折):桡骨远端1/3骨折,合并尺骨小头脱位。
Monteggia骨折(孟氏骨折):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
Colles骨折:又称为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在腕关节伸直位时手掌着地受伤,有“银叉”和“枪刺样”畸形。
X线片见骨折远端向桡、背侧移位。
Smith骨折:又称为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在腕关节屈曲位时手背着地受伤,X线片见骨折远端向掌侧移位。
Barton骨折:桡骨远端关节面背侧骨折伴腕关节脱位。
反Barton骨折:桡骨远端关节面掌侧骨折伴腕关节脱位。
5P征: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晚期,出现无痛、脉搏消失、皮肤苍白、感觉异常、肌肉麻痹,称为5P征。
Volkman’s Contracture 福克曼缺血性挛缩:由于上肢严重缺血,造成肌肉坏死或挛缩,又因神经缺血和瘢痕压迫,常有神经部分瘫痪,致肢体严重残废,多发生于肱骨髁上骨折或尺桡骨骨折后。
Allen试验:检查手部的血液供应,桡动脉与尺动脉之间的吻合情况。
术者用双手同时按压桡动脉和尺动脉,嘱患者反复用力握拳和张开手指5~7次至手掌变白,松开对尺动脉的压迫,继续保持压迫桡动脉,观察手掌颜色变化。
若手掌颜色10s之内迅速变红或恢复正常,即Allen试验阴性,表明尺动脉和桡动脉间存在良好的侧支循环。
相反,若10s手掌颜色仍为苍白,Allen试验阳性,这表明手掌侧支循环不良。
《外科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六)
《外科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六)《外科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A1型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1、男,20岁,运动不慎致右前臂骨折,肿胀、畸形,旋转功能障碍,并发现手指掌关节不能主动伸直,拇指不能外展,伸腕活动存在,手背虎口区感觉无麻木,应考虑A、尺桡骨骨折伴桡神经损伤B、尺桡骨骨折伴正中神经损伤C、尺桡骨骨折伴桡神经浅支损伤 D、尺桡骨骨折伴肌皮神经损伤 E、尺桡骨骨折伴桡神经深支损伤答案:E2、髋关节后脱位,其典型的下肢畸形是:A、患肢呈中立位B、患肢呈外旋位C、患肢呈短缩,屈曲,内收,内旋位D、患肢呈短缩,屈曲,外展,外旋位E、患肢呈内旋位答案:C3、女,52岁,来自内陆山区,自述颈部粗大已数十年,最近颈部逐渐增粗,并感呼吸受影响,体检:颈部外观明显粗大,双侧扪及多数结节,随吞咽活动,应考虑为:A、甲状腺多发性腺瘤B、单纯性甲状腺肿C、弥漫性甲状腺肿D、结节性甲状腺肿E、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答案:D4、桡骨小头半脱位多发生在什么年龄:A、2岁以下B、3岁以下C、5岁以下D、7岁以下E、10岁以下答案:C8、男性,25岁,左股骨闭合性横骨折1年半,曾行手法复位及持续骨牵引治疗,但目前仍有明显短缩畸形及反常活动,X线示骨折端被浓密硬化骨封闭,应采用的治疗是:A、再次手法复位+牵引固定B、再次手法复位+石膏固定C、加强营养,促进骨折愈合D、加强功能锻炼,促进功能恢复E、手术复位植骨内固定+适当外固定答案:E5、老年患者外伤后导致桡骨下端(Colles)骨折,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并有嵌插,该患者应选择那项治疗A、牵引治疗B、对症治疗C、手术治疗D、消肿治疗E、夹板固定或石膏固定答案:E6、发现老年人股骨颈嵌插型骨折时,其骨折类型属于A、横形骨折B、斜形骨折C、螺旋形骨折D、粉碎骨折E、压缩骨折答案:C7、门脉高压症的分流术中,哪种术式降压作用最大:A、脾肾静脉分流术B、脾腔静脉分流术C、肠系膜上下腔静脉端侧分流术D、门腔静脉分流术 E、肠系膜上下腔静脉式分流术答案:D8、骨折、脱位共有的特殊体征是:A、畸形B、弹性固定C、异常活动D、骨擦音E、关节部位空虚答案:A9、女,80岁,不慎髋部着地跌倒,造成股骨颈头下型骨折,病人有心血管慢性疾病,且伴骨质疏松症,处理方法最合适的是A、三刃钉固定B、皮牵引,保持下肢于中立位C、人工股骨头置换术D、带螺纹的多根克氏针内固定 E、转子间截骨术答案:B10、骨折临床愈合后,骨痂的改造塑形决定于:A、外固定的牢固性B、肢体活动和负重所形成的应力C、局部血液供应情况D、骨痂的多少 E、是否很好配合理疗答案:B11、在原始骨痂形成期中,发展较易而迅速的是A、膜内化骨B、软骨内化骨C、腔内化骨D、环状骨痂E、周围软组织骨化答案:A12、男性42岁,体检中发现肝大,有触痛,B超证实-3cm×5cm之肿块,甲胎蛋白40mg/l,如不积极治疗,其后最危险的是:A、肝癌继发感染B、肝癌破裂出血C、肺转移D、肝性昏迷E、大量腹水形成答案:B13、男,50岁,因车祸导致右胫、腓骨中1/3横形并有蝶形碎片骨折,经复位基本达到功能复位要求,石膏外固定3月后,X线复查骨折尚未愈合,其原因可能是A、外固定不确实B、年龄偏大C、周围软组织损伤严重D、骨折段血液供应差E、骨折复位不理想答案:D14、男性,50岁,体检B超发现右叶肝脏有约2cm实性占住病变,查甲胎蛋白(AFP)1000mg/ml,肝功正常,10年前有肝病史,最佳处理方案是:A、化疗B、放疗C、肝动脉栓塞术D、手术切除E、观察随治答案:D15、对开放性骨折最基本而重要的处理方法是:A、早期复位及内固定后缝合伤口B、早期复位及外固定后缝合伤口C、早期彻底清创缝合,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D、早期复位及固定,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E、早期清创缝合及适当固定答案:E16、下列哪种息肉癌变很少?A、肠息肉病伴粘膜,皮肤色素沉着综合征(Peutz-Jeghers氏综合征)B、家族性息肉病C、肠息肉病合并多发性软,硬组织的肿瘤(Gardner氏综合征)D、结肠乳头状或腺瘤性息肉E、成年人直肠息肉答案:A17、胰腺癌的常见首发症状是A、上腹痛和上腹饱胀不适B、黄疸C、消瘦乏力D、恶心、呕吐或呕血、黑粪E、上腹部肿块答案:A18、老年人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特点:A、白细胞显着增高B、常出现高热C、胃肠道症状明显D、腹痛及腹部压痛均较轻,腹肌紧张不明显E、常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生答案:D19、能较早发现微小肝癌的检查项目是A、血清AFP测定+B超B、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C、放射性同位素肝扫描D、X线钡餐检查E、血清酸性磷酸酶酶测定20、诊断肝包虫病的主要检查方法是:A、ECTB、B超C、选择性肝动脉造影D、包虫十项E、LFP答案:B21、注射疗法适用于A、单纯外痔B、单纯内痔C、混合痔D、外痔“血栓形成”E、以上都不是答案:B22、胆总管结石与胰头癌的主要鉴别特点是A、有无肝功能改变B、有无淀粉酶改变C、有无肿大胆囊D、有无皮肤搔痒E、有无进行性黄疸答案:E23、在胫腓骨骨折中下列哪项并发症最为少见:A、胫前动脉损伤B、胫神经损伤C、骨筋膜室综合征D、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E、腓总神经损伤答案:B24、女孩,6岁,外伤致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经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5小时后出现手麻,主动活动障碍,手发凉,此时的治疗,应采取A、立即拆除石膏,改用骨牵引治疗B、观察2天,视情况采用相应措施C、手术探查,手术治疗D、应用血管扩张剂E、臂丛麻醉答案:A25、有关肛裂下述哪项正确A、肛裂多见于腹泻病人B、肛裂常位于肛管后正中线C、肛裂的临床表现以大出血为主D、肛裂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E、绝大多数见于老年人答案:B26、关于乳腺癌转移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通过淋巴途径向远处转移B、远处转移在晚期发生C、早期也可发生血行转移D、癌细胞很少会沿导管转移E、常见远处转移器官为脑、脊柱、肺答案:C27、62岁,男性,患胃溃疡多年,近年来上腹部疼痛频繁发作无规律,体重减轻,营养不良,胃钡餐透视见有龛影,该病人需要进行的检查应为A、大便潜血检查B、胃酸测定C、胃镜和细胞学检查D、B超E、内窥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答案:C28、肝包虫病主要并发症:A、继发感染B、囊肿破裂C、胆道大出血D、膈下脓肿E、以上均不对答案:B29、男,18岁,下腹部被拖拉机撞伤8小时。
盖氏骨折 - 复件
病因病机
下尺桡关节脱位
下尺桡关节掌背侧韧带断裂 三角纤维软骨撕裂 尺骨茎突撕脱骨折
脱位方向(常存在两个以上移位方向)
桡骨远端向近端移位,最常见 尺骨小头向掌侧或背侧移位,背侧移位多见 下尺桡关节左右分离
骨折分型
第一型(稳定型):桡骨干下1/3骨折(多 为青枝)合并尺骨下端骨骺分离。均为儿 童,损伤轻,易整复。
盖氏骨折
盖氏骨 折
概述
桡骨下1/3骨折合并桡尺远侧关节脱 位称为盖氏(Galeazzi)骨折
同孟氏骨折一样,属不稳定型骨折 多见于成年人,是孟氏骨折发生率的
6倍
腕部解剖
病因病机
直接暴力:多因前臂被机器的轮带卷伤 间接暴力:多见
跌倒手掌撑地,发生桡骨下1/3骨折,桡骨下 端向近端移位,引起三角纤维软骨损伤和下 尺桡关节脱位 跌倒时前臂旋前,桡骨远折端向背侧移位 跌倒时前臂旋后,桡骨远折端向掌侧和尺侧 移位
注:手法整复非手术治疗多用于儿童; 成人多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
治疗
牵引下复位并不十分困难,但维 持闭合复位的位置却十分困难
旋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肌使桡骨远折端向尺侧靠拢,向近 侧和掌侧移位
肱桡肌牵拉桡骨远折端向近侧短缩移位
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使桡骨远折端向尺骨 靠拢,向近侧移位
为获得良好的前臂旋转功能,避免下尺桡 关节紊乱,桡骨骨折必须解剖复位,因此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几乎是必选的方法。
治疗
治疗
2、固定方法 3、练功 4、药物治疗:三期
腕部肿胀压痛,下尺桡关节松弛并有 挤压痛;
X光片:必须包括腕关节,可观察损 伤情况。(下尺桡关节间距:成人<2mm;
儿童<4mm)
治疗
1、整复方法:先整复桡骨骨折,再整 复桡骨头脱位(与教科书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固定方法:夹板或石膏外固定
屈曲型选用伸肘位外固定,2周后改 为屈肘固定2周。 伸直型选用屈曲位固定,4至5周。
——占20% 幼儿多见
受伤体位:肘伸直内收位, 前臂旋前
骨折机理:
先造成尺骨冠状突下 方纵行劈裂或横断骨折, 骨折移位较少,或仅向 桡成角,折端推挤和暴 力的继续作用便使桡骨 头脱位(向外)
三、诊断要点 1、伤后肘部及前臂肿胀,移位明显者, 可见尺骨成角畸形,在肘关节前方或 后方可摸到脱出的桡骨头,骨折和脱 位处压痛明显。检查时应注意腕和手 指感觉和运动功能,以便确定是否因 桡骨头向外脱位而合并桡神经挫伤。 对儿童的尺骨上1/3骨折,必须仔细 检查桡骨头是否同时脱位。
二、诊断要点: 伤后前臂肿胀,疼痛,桡骨下 1/ 3部向掌例或背倒成角畸形。腕部亦有肿 胀,压痛,下桡尺关节松弛并有挤压痛。 当检查桡骨有明显假关节活动而尺骨尚 完整时,即应想到本病。 拍摄X线片时,必须包括腕关节, 以观察下挠尺关节的分离程度,是否伴 有尺骨茎突骨折。
手法复位要点: 第一型骨折按桡骨下端骨折处理。 第二型骨折先整复下桡尺关节,然 后整复骨折,按前臂骨折处理。 第三型骨折对尺骨仅有弯曲无骨折 者,须先将尺骨的弯曲畸形矫正,桡骨 骨折及下桡尺关节脱位才能一起复位。 尺骨弯曲畸形不能矫正,或整复固定失 败者,则切开整复内固定
骨折机理:传达暴 力——(掌向上)尺 骨上1/3骨折(掌、 桡成角)
——(推挤)桡骨头 脱位(向前外方) 直接暴力——成人— —粉碎骨折——脱位
2、屈曲型——占15%,成人多见 受伤体位:肘微屈位,前臂旋前,掌着地。
骨折机理:
传达暴力——(掌着地)尺骨上1/3骨折(横断或短 斜形,向背、桡成角)——桡骨头脱位(向后外方)
(Monttqqia)
定义:尺骨上 1/3骨折合并桡 骨头脱位。
1、肘关节的组成
a、肱桡关节 b、肱尺关节 c、上尺桡关节 2、环状韧带的作用。
3、桡神经深支的走向: 绕过桡骨头进入旋后肌。
二、病因病机 间接暴力——多见 直接暴力——少见 临床分型:
1、伸直型——占60%,儿童多见
受伤体位:肘处伸直位或过伸位,前臂旋前,掌着地
1、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成人可行桡骨小头切除术。 2、儿童切开复位时要行桡骨小头复位+环状韧带从 建+尺骨内固定。 3、手法无法复位者行桡骨小头复位+环状韧带从建 +尺骨内固定。
练功与药物治疗:(自学)
定义:桡骨下1/3 骨折合并下尺桡 关节脱位。
盖氏骨折临床可分为三型: 第一型:桡骨干下 1/3骨折(一般为青枝型), 合并尺骨下端骨骺分离,皆为儿童。 第二型:桡骨干下 1/3横断、螺旋或斜形骨折, 骨折移位较多,下桡尺关节明显脱位,多属传达暴 力造成。此型最常见。 第三型:桡骨干下 1/3骨折,下桡尺关节脱位 合并尺骨干骨折或弯曲畸形,多为机器绞伤。
2、X线片检查: (1)包含肘关节,必要时含腕关节。
(2)判断桡骨头脱位的标准
桡骨干的纵轴延长线要通过肱骨小头的中 心——正常。
3、尺骨上1/3骨折,但X线片未发现桡骨头脱位, 要按孟氏骨折处理。
四、治疗
治疗原则:先整复桡骨头脱位,再整复骨折。
机理:当桡骨头复位后,支撑作用恢复,则尺骨骨折 易于整复。
பைடு நூலகம்
拔伸牵引
挤压下尺桡
关节
分骨挤压远端对
近端
纠正前后移位
三、固定方法 在维持牵引和分骨下,捏 住骨折部,敷消肿药膏,再 用绷带松松包3至4层。掌背 侧各放一个分骨垫。分骨垫 在折线远侧占 2/3,近侧 面占 1/3。先放掌背侧 夹板,桡侧板超腕关节(尺 偏),绷带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