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企业经济统计学重点

合集下载

20XX年4月“企业经济统计学”串讲资料-自学考试.doc

20XX年4月“企业经济统计学”串讲资料-自学考试.doc

4.计算企业工业增加值指标的作用5.按“工厂法”计算企业工业总产值指标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6.企业产品实物量统计的意义7.计算企业用于生产的动力设备总能力遵循的原则8.计算生产能力时应注意的度量原则9.企业产值统计遵循的原则10.计算企业劳务服务过程中的中间消耗应遵循的原则11.原始实物量统计的基本原则12.企业运输量统计应遵循的原则13.设置原始记录的原则14.选择企业经济统计分类标志时应遵循的原则15.劳保福利费用统计应遵循的原则16.计算农业生产物耗应注意的问题17.固定资产投资额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的问题18.工业企业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19.综合性原始记录的形式20.综合性台帐的形式21.工业产品的标准实物量的折算方法22.计算企业建筑总产值时应注意的特点23.企业建筑总产值具体包括哪几项24.固定资产无形消耗的形式25.按“工厂法”计算企业工业总产值指标的特点26.商品流转如何分类27.如何正确确定工业产值中的物耗价值和劳务价值28.企业动力设备是如何分类的29.为何计算企业产品劳动量指标采用定额劳动时间30.原始纪录,统计台帐,厂内报表的关系31.企业三大经济核算的内容和关系32.三大经济核算协调与统一的具体内容33.企业按所有制关系分类的类型34.反映企业生产能力的指标有哪些35.企业工作量的统计指标有哪些36.企业职工工资分析用哪些37.常用的建筑材料消耗总量核算方法有哪些38.企业可分配利润的分配顺序39.企业无形资产的涵义与特点40.统计中反映产品品种的指标有哪些41.统计中反映供货合同的指标有哪些42.编制劳动时间平衡表可进行哪些分析43.原材料利用率的表现形式44.企业对原材料供应进行分析的指标45.简述“不抵补原则”12。

自考企业经济统计学重点

自考企业经济统计学重点

自考企业经济统计学重点自考《企业经济统计学》最新笔记第四节企业工资统计与分析(P205-215)一、企业工资和福利(P205-208)(一)企业工资制度1.技术等级工资制2.岗位技能工资制3.职务等级工资制4.结构工资制(二)企业工资形式工资形式是指企业核算和支付从业人员报酬的形式,属于直接的劳动报酬。

我国企业工资的主要形式有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和津贴等,前两种是工资的基本形式,后两种是工资的辅助形式。

1.计时工资2.计件工资3.奖金4.津贴(三)企业保险与福利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除工资以外,还享受保险和生活福利待遇。

二、企业职工工资总额与构成(P208-210)工资是指企业以货币形式或实物形式,根据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技能、工作强度和实际贡献等,分配给劳动者个人的劳动报酬。

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全部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

包括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和本企业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两部分。

不包括离开本企业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生活费。

(一)企业职工工资总额(P208)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年、季、月)内直接实际支付给本企业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1.职工工资总额的统计范围职工工资总额的计算应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依据。

2.职工工资总额不包括的项目(二)企业职工工资构成(P209-210)职工工资总额构成是指将工资总额按其职能及发放形式区分的若干项目。

包括:计时工资(含计时标准工资)、计件工资、计件超额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三、企业职工工资分析(P211-213)(一)工资总额构成分析1.对工资总额个部分比重分析(P211)2.标准工资形式的分析(P211)3.工资性奖金的分析(P211-212)(二)平均工资变动分析(三)工资总额变动分析(四)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对比分析四、企业保险福利费用统计(P213-215)(一)企业保险福利费用总额统计的范围(P213)(二)全部职工保险福利费用的构成统计(P213-214)1.集体福利设施费用总额统计的范围2.文体宣传费3.医疗卫生费4.其他(三)保险福利费用水平统计(P215)第七章企业原材料与能源统计第一节企业原材料资源与供应统计一、企业原材料统计与供应(一)原材料的含义企业的原材料有原料和材料两部分组成。

企业经济统计学重点知识整理

企业经济统计学重点知识整理

第一章总论1.构成企业的两个基本条件:①企业是一个独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

②企业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经济实体。

2.法人单位的划分依据以下条件:①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②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③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3.企业运行的条件:Ⅰ.内部条件:①人力要素;②物力要素;③财力要素;④信息要素。

Ⅱ.外部条件:①经济体制环境;②宏观经济环境;③市场竞争环境;④思想文化环境。

4.企业组织系统:①厂部。

企业内部生产行政的最高指挥机构。

②车间。

为企业三级行政组织的中间环节,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③班组。

是企业内部最基层的行政单位。

5.企业分类的原则:①以产品为单位,而不是以企业为单位进行划分;②以产品的直接用途为标准,而不是以产品的最终用途为标准;③以产品的主要经济用途作为划分的标志,而不是按产品的具体用途来划分类型。

6.企业经济指标体系:①活动条件指标体系——各种占用存量指标②投入指标体系③产出指标体系④经济效益指标体系7.企业三大经济核算:Ⅰ内容:统计核算、会计核算、业务核算。

Ⅱ相互关系:在三大核算中,尽管统计核算是重要的,但会计核算是企业经济核算的中心,业务核算是企业经济核算的基础,企业的业务核算侧重于对原始资料的调查、登记、保存和必要的计算。

Ⅲ协调与统一的标志: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

具体内容如下:①原始记录和原始凭证的协调与统一。

②指标口径的协调与统一。

③分类方法的协调和统一。

④计算过程的协调和统一。

第二章企业统计组织与工作1.企业内部统计资料的来源:①来源与车间。

②来源于职能科室。

2.原始记录的设置原则:①应满足统计、会计和义务三种核算的需要。

②应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适应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状况。

③应与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相结合,成为管理制度中的组成部分。

④原始记录的设置应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便于掌握。

3.原始记录的分类:①原始记录按照生产经营的内容,可以划分为投入方面的原始记录和产出方面的原始记录。

自考00045企业经济统计学_考点串讲

自考00045企业经济统计学_考点串讲

考点串讲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企业与企业经济运行一、企业的含义企业按通常的理解.是指工厂、矿山、农场、商店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组织形式。

实际上,这并非企业的本质含义。

现代企业由于所有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以及人们考察目的和角度的不同,在不同国家对企业的具体表述,或者说对它的本质含义的概括会有所不同。

在西方国家.一般都把企业定义为:企业是将土地、资本、劳力和管理等生产要素集合起来的组织,对某种事业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和讲究效率的经营,以求达到创造利润的目标。

而在我国一般认为: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活动的盈利性组织,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并从法律上确认其具有独立权力、利益和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企业都具有如下两个共性,即构成企业的两个基本条件:(1)企业是一个独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

(2)企业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经济实体。

国家统计局统计报表制度规定了法人单位的划分依据以下条件:(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2)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3)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二、企业经济运行企业经济运行,可以概括为投入与产出的运行。

企业经济运行,又表现为企业的存量、流量和存量流量的不断运转和扩大。

三、企业运行的条件(一)企业运行的内部条件包括人力要素、物力要素、财力要素、信息要素。

(二)企业运行的外部条件企业经营环境包括的范围极广,大致可归纳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思想文化环境等几个方面。

第二节企业组织类型一、企业组织(一)企业组织结构及其表现形式企业组织是企业经营管理组织的简称,它包括企业领导制度、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组织结构是企业内部各部门与企业不同层次管理相结合的组织形式。

常用的组织结构有:直线式组织结构;职能式组织结构;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结构;事务部组织结构;多维组织结构即立体组织结构。

自考《企业经济统计学》部分章节资料

自考《企业经济统计学》部分章节资料

自考《企业经济统计学》部分章节资料以下是我去年考试前总结的一部分资料,当时我和朋友分头总结的,现在只能找到这些章节的电子版的了,大家做个参考吧!第四章企业产值统计是企业统计最基本的内容,对于企业开展综合经济统计分析和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都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企业产值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有效的综合反映。

其次,企业产值是企业考核经济效益,进行各种统计分析的基本依据。

而且,企业产值是企业编制计划和检查计划的依据。

此外,企业产值是计算本部门和全社会有关产值指标的基础。

产值指标的价值构成:c,v,m c代表物化劳动移行价值,其中又分为c1和c2.C1为劳动手段折旧值,c2为劳动对象的转移价值,v为必要劳动价值,m为剩余劳动价值。

总产值(总产初)SNA总产出增加值(追加值)净产值(生产净值)包括(MPS净产值SNA生产净值)社会净产值在MPS又称之为国民收入。

在SNA,除了增加值以外,与MPS产值指标相对应,也有总产值和净产值两个指标。

其核算内容,包括劳务加之在内。

包括企业劳务工作量在内的企业总产值指标,称之企业总产出。

全社会增加值——企业增加值和非企业的增加值的总和,称之为国内生产总值GDP.企业产值指标的统计必须遵循如下原则:(一)计算内容上的平衡原则。

(二)核算方法上的主体原则,又称对象原则。

可以分为三种:产品法、企业法、工厂法。

(三)计算时空范围上的统一原则。

遵守规定的时间标准,遵守规定的空间标准。

(国土原则)企业工业总产值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最终有效成果的价值总和。

企业工业总产值采用“工厂法”(企业法)。

工厂法是以整个企业为单位,把企业本期工业生产的最终有效成果乘以相应的产品价格,进行加总计算。

企业工业总产值只计算企业最终成果。

企业内部不许重复计算。

在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中,从全社会加总的角度来看,这部分产品的价值就发生了重复计算。

企业总产值包括如下几大部分:产成品价值,工业性作业价值和自制半成品、在制成品末期初结存差额价值。

自考00045企业经济统计学自考复习资料

自考00045企业经济统计学自考复习资料

企业经济统计学名词解释题目录1.1.企业1.2.企业组织1.3.资金密集型企业1.4.劳动密集型企业1.5.技术密集型企业1.6.主营1.7.企业管理2.1.经常性调查2.2.统计报表制度2.3.综合性原始记录2.4.企业统计台账2.5.综合性台账2.6.专用台账2.7.企业信息化2.8.统计信息库3.1.物质产品3.2.企业成品3.3.未完成品3.4.半成品3.5.标准实物量3.6.商品流转3.7.国内纯购进3.8.商品库存额4.1.企业工业增加值4.2.工业商品产值4.3.企业农业生产净值4.4.企业建筑总产值4.5.企业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值4.6.企业服务总值5.1.产品品种5.2.产品品种数5.3.专利5.4.产品质量5.5.企业工作质量5.6.准确指标5.7.工序能力6.1.企业从业人员6.2.实际工作工时数6.3.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数6.4.岗位技能工资制6.5.企业生产定额6.6.企业职工工资总额6.7.保险福利费用总额6.8.劳动时间平衡表7.1.价值工程系数7.2.最佳采购批量7.3.企业原材料消耗总量7.4.单耗定额7.5.单耗定额指数7.6.原材料利用率定额7.7.季节性储备7.8.经常储备7.9.一次能源7.10.企业能源最终消费量8.1.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8.2.按重置价值计价8.3.固定资产平衡表8.4.固定资产投资额8.5.固定资产有形损耗8.6.企业新增固定资产8.7.生产设备8.8.基本生产设备8.9.动力设备8.10.动力设备综合利用指标8.11.企业生产能力8.12.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能力9.1.固定成本9.2.企业营业利润9.3.企业资产9.4.所有者权益9.5.企业无形资产9.6.期间费用10.1.投资效益10.2.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10.3.综合指数法10.4.经济效益10.5.单位生产能力投资10.6.项目投资回收期名词解释题答案1.1.企业:按通常的理解,是指工厂、矿山、农场、商店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组织形式。

企业经营统计学第三版知识点概括

企业经营统计学第三版知识点概括

企业经营统计学第三版知识点概括企业经营统计学第三版知识点概括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企业经营统计学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学习企业经营统计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营和经营绩效,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决策支持。

以下是企业经营统计学第三版的知识点概括:1. 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是企业经营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包括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财务报表,我们可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等方面的信息。

2. 市场研究市场研究是通过对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来实现的。

市场研究可以包括问卷调查、焦点小组讨论、访谈和数据分析等方式。

通过市场研究,企业可以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3.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包括识别和评估企业面临的风险,制定风险管理策略,监控和管理风险,以及实现风险转移等。

通过风险管理,企业可以减少损失,提高经营效率和利润。

4. 生产计划与调度生产计划与调度是通过对生产资源的分配和利用进行分析和调度来实现的。

生产计划与调度包括制定生产计划、调度生产资源、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

通过生产计划与调度,企业可以优化生产资源的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

5. 顾客服务与满意度顾客服务与满意度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包括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等方面。

通过顾客服务与满意度,企业可以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除了以上知识点,企业经营统计学第三版还包括其他方面的内容,如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

通过学习企业经营统计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营和经营绩效,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决策支持。

自考《企业经济统计学》最新笔记十二

自考《企业经济统计学》最新笔记十二

自考《企业经济统计学》最新笔记十二第四章企业产值统计(P106-141)企业产值指标的价值构成产品价值决定于社会平均必要劳动,它由C、V、M三大部分组成。

C代表物化劳动转移价值,其中包罗C1和C2,C1为劳动手段折旧价值,C2为劳动对象的转移价值,V为必要劳动价值,M为剩余劳动价值。

(一)常用的产值指标及其价值构成。

总产值(总产出)价值构成C1+C2+V+M增加值(追回值)价值构成C1+V+M净产值(生产净值)价值构成V+M全社会的增加值=(企业增加值)+(一部分非企业组织的增加值)。

MP的三大指标:总产值、净产值、增加值。

SNA的三大指标:总产出、生产净值、增加值。

1、产值指标如以生产对象为主体进行计算,称为产品法。

农业企业总产值=Σ产量╳单价建筑业企业总产值=Σ建安工程实际数量╳单价企业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公式如下:二、企业工业增加值(一)企业工业增加值的概念及构成企业工业增加值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示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全部工业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其价值构成为了C1+V+M.(二)企业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P116-119)企业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可别离采用生产法或收入法。

1、计算工业增加值的生产法(P116-117)生产法计算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即工业总产出(现价工业总产值)减去工业中间投入后的余额,计算公式为:“工业中间投入”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经营活动而一次性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他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办事费用。

它包罗:直接材料、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销售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办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财务费用中的中间投入等。

(解释见P117)2、计算工业增加值的收入法(或分配法)(P117-119)(1)收入法的含义及计算收入法即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按照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到的收入份额计算。

企业经济统计学自考

企业经济统计学自考

企业:是指工厂,矿山,农场,商店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组织生产;企业组织:企业经营管理组织的简称;资金密集型企业:指投资大,用于生产的设备多,资金有机构成高;劳动密集型企业:指需要集中较多的劳动力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具有投资少,资金有机构成低的特点;技术密集型企业:具有先进的技术设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同时在技术开发和引进方面投入较多,不断采用新技术且成果卓著的特点;主营:企业主要从事的经营活动;企业管理:企业经济管理,是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调节,控制,以取得经济效益,实现生产经营目的活动的总称;经常性调查;连续性的调查,它随着事物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而连续不断地进行登记.统计报表制度;是一种自上而上布置,自下而上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搜集资料的形式.综合性原始记录;是在一张记录表上记录生产经营等多方面的情况.企业统计台账;为统计吞整理和统计分析要求而设置的一种汇总资料和积累资料账册.综合性台账,将各项有关指标按照时间顺序综合登记在一个表册上.专用台账;把某一项指标按照时间顺序系统登记在一个表册上.企业信息化;信息技术从一般业务应用,向业务核心渗透的过程,是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的过程,是企业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而在基础设施,技术应用,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变革过程,也是企业提高经济主体活力,提高效益和生产能力,最终在国民经济中实现现代化转变的过程.统计信息库;是各基层单位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统计资料采集,存贮,分析与开发,提供基础信息的系统. 物质产品;又称实物产品或有形产品。

作为企业生产的物质产品,是指企业生产活动的结果,创造了新的实物形态和新的使用价值的产品.企业产品,企业成品企业完成全部生产过程,经检验合格,可以随时提供社会使用的产品.未完产品;没有完成全部生产过程,或者完成了全部生产过程而未通过检验的产品.半成品;在本企业内完成了或几个车间的生产过程,经检验合格,等待移交后续车间做进一步加工的产品. 标准实物量;在经济效用相同,而品种,规格,含量不同的同类产品中,确定某种产品作为标准产品,将其他产品产量按一定比例折算成标准产品的产量.商品流转;通过买卖行为,把工农产品由生产领域送达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国内纯购进;商业部门为转卖或加工后转卖向商业部门以外的单位和个人购进的商品,包括:从工农业生产部门和个人购进的商品,从物资分配购进的国家统一分配的商品;以及从居民和机关,团体购进的废旧物资. 商品库存额;反映一定时点上全部商品库存总金额和各类商品库存金额的综合性指标,是研究商品库存占用资金情况和商品库存构成情况的重要资料;企业工业增加值;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过程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全部工业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其价值构成为C1+V+M.工业商品产值;本期生产的可供销售并能取得经济收入的产品价值总和.企业农业生产净值;企业在报告期的农业生产活动新创造的价值V+M.企业建筑总产值;又工作量,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完成的,以货币表现的建筑产品问题.企业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值;企业一定时期内批发和零售活动成果的货币表现,是企业通过商品购销活动追加到产品上的价值量.企业服务总值;企业在报告期内提供的以货币表现的服务总量,就是该企业服务总值.产品品种;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产品类别.产品品种数;报告期内企业实际投产的品种数.专利;是一种产权,是由国家专利局根据申请,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授予申请人在一定时期内对其革新,创造发明成果所拥有的权益.生产设备;直接用于劳动对象或把劳动对象加工成为社会必要产品的劳动工具的总称.动力设备自然界的各种能量转化为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动力,提供给生产和消费单位使用的各种设备总称. 动力设备综合利用指标;综合说明动力设备能力和工作时间的利用情况,它是动力设备在报告期全部工作时间内生产的动力同报告期全部日历时间内充分利用最大有效能力而生产的最大可能动力之比.企业生产能力;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社会提供某种产品或劳务的能力.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能力;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全部设备的综合平衡能力,它反映企业的主要生产设备,辅助生产设备,起重和动力设备,以及有产厂房和生产建筑等,在原材料,燃料供应充足,劳动力配合理,设备运转正常的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年产量.固定成本;在企业的制造成本中,其成本额在一定产量范围内和在一定时期内经常保持一定数额,不随产品数量的多少而变动的那部分间接费用;企业营业利润;企业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期间费用和主营业税金及附加后的余额.企业资产;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所有者权益;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的余额.企业无形资产;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期间费用;企业必须从当期营业收入中得到补偿的费用.投资效益;即指成果与投资的对比关系.投资建设过程中所耗劳动表现为投资,投资的成果表现为新增生产能力和新增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固定资产运用系数,是以某时期新增固定资产额与该时期投资完成额及期初未完工工程投资额之和的比率表示.综合指数法;在确定一套合理的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各项经济效益指标个体指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经济效益综合值,用以综合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方法.经济效益;经济过程取得的经济效果及其带来的经济效用的总称,即是满足人们需要的量与经济消耗之比单位生产能力投资;建成投资项目,新增单位生产能力平均耗费的投资.项目投资回收期;自项目建成移交生产之日起,累计提供的盈利总额,达到建设所投资总额之时为止所经历的时间.简述构成企业的两个基本条件:1.企业是一个独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

企业经济统计学自考真题与答案

企业经济统计学自考真题与答案
题目:简述企业经济统计学的定义和作用。 答案:企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方法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企业经济数据的学科。它旨在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帮助企业了解市场趋势、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答案:企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方法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企业经济数据的学科。它旨在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帮助企业了解市场趋势、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题目:解释企业经济统计学中的总体和样本的概念。 答案: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而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在统计学中,通过对样本的统计分析来推断总体的特征和规律。答案: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而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在统计学中,通过对样本的统计分析来推断总体的特征和规律。题目:说明企业经济统计学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 答案: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调查法、观察法和实验法等。其中,调查法又分为普查、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等;观察法通常用于市场调研和消费者行为研究;实验法则多用于产品测试和市场效果评估。答案: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调查法、观察法和实验法等。其中,调查法又分为普查、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等;观察法通常用于市场调研和消费者行为研究;实验法则多用于产品测试和市场效果评估。题目:简述企业经济统计学中数据整理的基本步骤。 答案:数据整理主要包括数据筛选、分类、编码、制表和绘图等步骤。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可以使其更加规范、系统和易于分析,从而更好地反映研究对象的特点和规律。答案:数据整理主要包括数据筛选、分类、编码、制表和绘图等步骤。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可以使其更加规范、系统和易于分析,从而更好地反映研究对象的特点和规律。
企业经济统计学自考真题与答案
CONTENTS
目录
01.
企业经济统计学自考真题
02.
企业经济统计学自考答案

统计学自考本科知识点总结

统计学自考本科知识点总结

统计学自考本科知识点总结一、统计学概论1.1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学是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一门科学。

它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解释的科学,它是一门运用概率论、数理逻辑、数学统计原理和方法等,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的一门科学。

1.2 统计学的发展历程统计学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古典统计学、现代统计学和统计学在应用中的发展。

1.3 统计学的基本原理统计学的基本原理有:1.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2.对数据的基本描述;3.推断和判断数据的特征;4.推断和判断数据的规律性;5.推断和判断数据的相关性。

二、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2.1 数据的搜集数据的收集是统计学的第一步。

数据的搜集可以通过实验观察、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2.2 数据的整理和分类数据的整理是统计学的第二步。

数据的整理包括数据的描述、变换、排序、排列和分组。

2.3 数据的分析方法数据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

描述统计学是通过图表、频数分布、总体分布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推断统计学是通过推断和判断对数据进行推断和判断。

2.4 数据的可视化数据的可视化是统计学的重要方法。

数据的可视化主要包括散点图、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雷达图等。

2.5 统计学的模型统计学的模型是对数据的描述和分析的方法。

统计学的模型主要包括概率模型、数理模型、统计模型、贝叶斯模型、机器学习模型等。

三、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3.1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总体、样本、频数、频率、比率、中心趋势、稳定性、方差等。

3.2 统计学的基本指标统计学的基本指标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相关系数、回归系数、协方差等。

3.3 统计学的推断方法统计学的推断方法主要包括置信区间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t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3.4 统计学的应用方法统计学的应用方法主要包括数理统计、贝叶斯统计、时间序列分析、生存分析、图像识别等。

统计学考试重点

统计学考试重点

精品文档统计学考试重点(是我去年考试时的,命中率百分之百)1.统计的涵义:从数量方面认识总体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或调查研究活动。

概括为: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2.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与统计学的联系:统计工作是获取统计资料的实践活动,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

同时又服务于统计工作,统计学来源于统计实践,有用于指导统计实践,它可以使统计工作进行的更科学,得到的统计资料更全面、更及时、更准确3.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与规律。

4.统计的研究对象具有以下特点:①数量性②总体性③具体性。

5.统计工作可分为四个阶段,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6.统计工作的基本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推理法7.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是根据统计研究目的确定的所研究对象的全体。

8.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或个体,是只构成总体的个别单位。

9.指标是指用来说明总体单位数量特征或属性特征的概念或名称。

10.标志根据表现形式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11.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科学概念和具体数值。

12.指标所包含的要素有:指标名称,指标数值,时间,空间,计量单位。

13.指标按其表现形式不同,又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

14.按所反映总体内容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15.变量,所谓变量,是指可变的数量标志。

16.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分为: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

17.数据的类型有:定性数据(由定类尺度和定序尺度计量形成) 。

定量数据(由定居尺度和定比尺度计量形成) 。

18.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内容):①确定调查的目的和任务②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③确定调查项目、设计调查表式,④确定调查时间、空间和调查期限,⑤制定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

⑥选择调查方法精品文档19.统计数据搜集的原则:准确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完整性原则。

20.统计数据搜集的方法:观察法,报告法,询问法。

《企业经济统计学》知识点

《企业经济统计学》知识点

《企业经济统计学》要点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企业与企业运行一、企业的含义1.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活动的盈利性组织,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并从法律上确认其具有独立权力、利益和责任。

2.构成企业的两个基本条件:(1)企业是一个独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2)企业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经济实体。

3.统计报表制度中规定的法人单位划分的依据:(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2)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3)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4.说明:(1)是否具有法人资格是判断组织是否为企业的根据之一。

(2)总厂/公司直属的分厂、车间、工段、小组等虽承担生产经营任务,但不实行独立的经营核算,不对外承担经济责任,不具有法人资格,不能成为企业。

没有法人资格的农场、商店,不能成为农业企业或商业企业.二、企业经济运行(P2)1.企业经济运行,可以概括为投入与产出的运行.●市场是经济运行的起点和终点。

●企业均具备一定的生产经营条件——人力、物力、财力。

●企业是盈利的经济组织,所以要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其表现为:投入即定时,尽可能使产出最大;产出即定时,尽可能使投入最小.2.企业经济运行,表现为企业的存量、流量和存量流量的不断运转和扩大。

三、企业运行的条件(P5)(一)企业经济运行的内部条件1。

人力要素,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基本的因素,是决定企业经营成果的核心。

2.物力要素,包括固定资产、原材料和动力,是构成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

3.财力要素,资产按其在生产经营中周转方式不同可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4.信息要素,信息对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流通起着协调和控制的作用.(二)企业经济运行的外部条件主要宏观环境:经济体制环境;宏观经济环境;市场竞争环境;思想文化环境第二节企业组织类型一、企业组织(P10)企业组织是企业经营管理组织的简称,它包括领导制度、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企业经济统计学讲义

企业经济统计学讲义

企业经济统计学课程简介:企业经济统计学是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分支。

是一门研究企业经济活动数量特征与数量关系方法论的科学,企业经济统计学是一个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系统的主体。

企业经济统计要为企业经营管理和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信息,是国民经济核算和信息管理的基础。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研究企业经济活动数量关系的统计理论和方法,具备一定的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和决策的能力。

内容构成:一、总论和企业活动条件部分包括总论和企业经济活动条件、统计基础工作。

二、企业产出部分包括企业产品产量、企业产值、企业产品品种和产品质量统计部分。

(三、四、五章)三、企业投入部分包括投入劳动力、原材料、能源、固定资产投入和综合投入部分。

(六、七、八章)四、企业经济效益统计部分主要是企业经济效益统计,以大中型企业为主线,以实用性为主。

(第十章)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企业与企业经济运行一、企业的含义企业按通常的理解,是指工厂、矿山、农场、商店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组织形式。

现代企业由于所有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及人们考察目的和角度不同,在不同国家对企业的具体表述,或者说它的本质含义概括会有所不同。

西方国家:企业是将土地、资本、劳动力和管理等生产要素集合起来的组织,对某种事业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和讲究效率的经营,以求达到创造利润的目标。

我国: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活动的盈利性组织,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并从法律上确认其具有独立权利、利益和责任。

总之,什么是企业?企业是现代社会的经济主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组织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活动的盈利性组织,进行独立生产经营,并从法律上确认其具有独立权利、利益和责任。

企业是具有法人资格,具有“自我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以盈利为目的的独立经济组织。

(一)企业最本质的特征1、企业是一个独立的以取得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

2、企业是一个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组织,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经济实体。

企业经营统计学第三版知识点概括

企业经营统计学第三版知识点概括

企业经营统计学第三版知识点概括《企业经营统计学》第三版是一本涵盖了企业经营统计学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教材。

本书包括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分析方法和经营统计学的应用等内容。

以下是《企业经营统计学》第三版的知识点的概括:第一部分:统计学的基础本部分主要介绍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包括统计学的定义和分类、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统计学中常用的数据描述方法、概率论的基本原理和统计学中的概率分布等。

第二部分:统计分析方法本部分介绍了经营统计学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其中包括了统计推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假设检验的原理和应用、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相关分析的原理和应用等。

第三部分:经营统计学的应用本部分主要介绍了统计学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

包括销售统计分析、市场调研与统计分析、财务统计分析、生产统计分析、人力资源统计分析等。

每个应用领域都介绍了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和实例,并阐述了如何利用统计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部分:质量管理与统计分析本部分主要介绍了质量管理与统计分析的关系和方法。

包括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质量监控与统计过程控制、质量改进和质量成本的统计分析等。

第五部分:决策分析与统计方法本部分介绍了决策分析与统计方法的关系和应用。

包括决策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决策分析的常用模型和技术、决策分析与风险管理、网络分析和决策等。

第六部分:信息系统与统计分析本部分介绍了信息系统与统计分析的关系和应用。

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管理信息系统的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和商务智能、数据可视化和信息可视化等。

第七部分:案例分析与综合应用本部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的分析和综合应用,对前面所学的统计学知识进行了梳理和综合运用。

案例涉及的领域有销售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等。

此外,书中还给出了一些相关的习题和案例分析题,供读者进行学习和实践。

对于每个章节的知识点,都有相应的案例和实例加以说明,以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

《企业经营统计学》第三版是一本较为综合全面的企业统计学教材,涵盖了统计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以及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统计期末复习重点范围

企业统计期末复习重点范围

企业统计期末复习重点范围第一章:总论一、重点名词企业公司二、重点掌握1.企业的含义及主要特征。

2.企业的分类。

三、一般掌握1.企业经营系统的运行。

2.企业统计的基本职能。

3.企业统计体系的基本结构。

4.企业统计资料的收集。

5.统计资料的计量尺度。

6.企业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统计报表。

第二章:企业经营的统计描述(I)――企业经营环境统计一、重点名词经济环境企业经营环境企业社会环境政治环境自然环境地理环境层次分析法二、重点掌握1.企业经营环境的含义及分类;企业经营环境统计的特点。

2.企业社会环境的含义及其影响企业的社会环境因素。

3.企业市场环境的含义及其影响企业的市场环境因素。

4.层次分析法的含义、基本思想和步骤。

三、一般掌握1.企业自然环境统计的特点。

2.企业市场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3.企业经营统计描述的职能和体系。

4.企业社会环境的统计测定,指标分析法和经验判断法的应用。

5.定性指标的回归模型。

第三章:企业经营的统计描述(II)――企业经营要素统计一、重点名词企业劳动力劳动生产率实际工资能源原材料消费量原材料收入量二、重点掌握1.企业经营要素的内容及其统计指标体系。

2.劳动时间利用指标的计算及分析。

3.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劳动生产率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及其关系。

劳动生产率指标的计算、劳动生产率指数及劳动生产率变动分析。

4.企业工资总额的含义及其内容、企业平均工资统计、平均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关系、平均工资增长与物价增长的关系。

5.生产性企业生产设备利用指标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6.计算和确定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必须遵守的原则;确定产品生产能力的因素及其关系。

7.原材料单耗和原材料利用率的计算及区别。

三、一般掌握1.企业劳动力统计的范围和劳动力数量指标。

2.固定资产的概念、分类及其企业固定资产的数量统计指标;企业动力设备总动力的计算。

3.原材料、能源的概念及其基本内容;企业能源消费平衡表及能源消费量、消费水平指标。

自考《企业经济统计学》最新笔记九

自考《企业经济统计学》最新笔记九

自考《企业经济统计学》最新笔记九三、原材料利用率统计(一)企业原材料利用率指标原材料利用率是从原材料自身的角度反映原材料的有效利用程度。

原材料利用率两种表示形式。

1.是以单位原材料制成的产品数量或提供的劳务工作量来说明原材料的利用程度,即为单耗的倒数。

2.原材料利用率是原材料消耗总量中形成产品有效实体或有效含量的原材料所占的份额。

(1)原材料利用率基本公式(2)单位产品原材料利用率计算公式(3)多种产品原材料利用率计算公式(二)原材料利用率定额执行的统计分析1.原材料利用率定额原材料利用率定额是在必然条件下使用单位原材料所应当取得的产品(或劳务)数量标准,或使用单位原材料所必需取得的由该种原材料所构成产品有效部分的数量标准。

将原材料实际利用率与原材料利用率定额比拟较,说明原材料实际利用是高于定额还是低于定额。

两者比拟较的结果即为原材料利用率定额指数。

2.原材料利用率定额统计分析原材料实际利用率变更,导致原材料的超支或节约。

(1)由于原材料利用率提高所引起的原材料节约量(2)由于原材料利用率提高在报告期已经实现的产出增长量(3)报告期节约的原材料鄙人期投人生产经营可能取得的产出增长量第三节企业原材料库存统计一、企业原材料库存量的构成企业原材料库存量是指必然时点上经验收入库,尚未使用的实际结存数量。

(一)原材料库存量统计的范围企业原材料的库存量必需是企业有支配权的原材料数量。

不论其来源如何,也不论其存放地点如何,只要是尚未进入消费(使用),尚未转移支配权的库存原材料都要计入库存量。

(二)原材料库存量的构成1.企业各材料库自有的尚未进入第一道工序的原材料;2.尚未消费的外单位加工来料和尚未消费的自外单位借人的原材料;3.已决定外调、上调或分配给有关企业,但尚未办理出库手续的原材料;4.委托外单位代为保管的原材料、超过储备定额的原材料和清查出来的账外原材料。

二、企业原材料储备定额和周转统计(一)原材料储备定额企业原材料储备定额就是企业在原材料储备中的数量标准。

自考《企业经济统计学》最新笔记十

自考《企业经济统计学》最新笔记十

自考《企业经济统计学》最新笔记十四、固定资产利用统计(一)固定资产利用程度指标固定资产利用程度通过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使用的固定资产占企业拥有的全部固定资产的比率,来反映固定资产在数量上的利用状态。

(二)固定资产产出率固定资产产出率是用固定资产产出的成果除以固定资产原值计算。

(三)劳动技术装备程度劳动技术装备程度,是每一个工人所装备的固定资产数量。

第三节企业生产设备统计一、生产设备数量统计生产设备是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或把劳动对象加工成为社会必要产品的劳动工具的总称。

生产设备是物质生产部门进行现代化生产不成缺少的条件,是企业固定资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统计生产设备数量的计量单位生产设备的计量单位有“实物数量”和“能力”两种,它们别离从不同的角度表白设备的数量。

(二)反映生产设备数量的统计指标企业生产设备数量统计指标,依其指标的性质不同,可有期末数和平均数两种。

二、企业生产设备的分类(一)按经济用途分类(二)按设备的作用功能分类设备按作用功能分为基本生产设备和辅助生产设备。

三、生产设备利用统计(一)生产设备数量利用统计企业所拥有的设备按其使用情况可分为现有设备(实有设备)、实际使用设备、已安装设备、完好设备。

(二)生产设备时间利用统计生产设备时间利用研究的对象是已交付使用的设备,即在用设备。

研究生产设备时间利用情况,就是要将生产设备实际作业时间与生产设备可以利用的时间或生产设备规定的工作时间进行对比,计算设备时间利用率,以反映设备时间利用的程度,进而分析未被利用的原因,从时间上挖掘设备的潜力,以便充分利用设备。

1.连续作业设备的时间利用率连续作业设备时间利用率,也称日历作业率,可有设备日历时间利用率和设备日历工作时间利用率两种计算。

连续作业设备时间利用率,是用日历时间作为规定工作时间计算的。

2.非连续作业设备时间利用率在计算非连续作业设备时间利用率时,按照不同的要求,这类设备的规定工作时间可有多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企业经济统计学》最新笔记第四节企业工资统计与分析(P205-215)一、企业工资和福利(P205-208)(一)企业工资制度1.技术等级工资制2.岗位技能工资制3.职务等级工资制4.结构工资制(二)企业工资形式工资形式是指企业核算和支付从业人员报酬的形式,属于直接的劳动报酬。

我国企业工资的主要形式有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和津贴等,前两种是工资的基本形式,后两种是工资的辅助形式。

1.计时工资2.计件工资3.奖金4.津贴(三)企业保险与福利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除工资以外,还享受保险和生活福利待遇。

二、企业职工工资总额与构成(P208-210)工资是指企业以货币形式或实物形式,根据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技能、工作强度和实际贡献等,分配给劳动者个人的劳动报酬。

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全部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

包括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和本企业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两部分。

不包括离开本企业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生活费。

(一)企业职工工资总额(P208)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年、季、月)内直接实际支付给本企业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1.职工工资总额的统计范围职工工资总额的计算应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依据。

2.职工工资总额不包括的项目(二)企业职工工资构成(P209-210)职工工资总额构成是指将工资总额按其职能及发放形式区分的若干项目。

包括:计时工资(含计时标准工资)、计件工资、计件超额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三、企业职工工资分析(P211-213)(一)工资总额构成分析1.对工资总额个部分比重分析(P211)2.标准工资形式的分析(P211)3.工资性奖金的分析(P211-212)(二)平均工资变动分析(三)工资总额变动分析(四)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对比分析四、企业保险福利费用统计(P213-215)(一)企业保险福利费用总额统计的范围(P213)(二)全部职工保险福利费用的构成统计(P213-214)1.集体福利设施费用总额统计的范围2.文体宣传费3.医疗卫生费4.其他(三)保险福利费用水平统计(P215)第七章企业原材料与能源统计第一节企业原材料资源与供应统计一、企业原材料统计与供应(一)原材料的含义企业的原材料有原料和材料两部分组成。

一般把经由人类劳动直接取之于农业和采矿业的产品称为原料。

把原料进一步加工后再提供加工的产品称为材料。

企业的材料根据其在企业生产经营个的作用不同,可分为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

原料和主要材料在生产中构成产品的实体,辅助材料只参加产品的形成过程,不构成产品的实体。

(二)原材料的供应企业原材料统计的主要任务,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需原材料的供应、收入、消耗、拨出、库存及利用情况进行统计核算,分析企业原材料供应对生产经营的保证程度和原材料储存利用的合理程度,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促进原材料的节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基本的依据。

企业原材料的供应统计是企业原材料统计的最主要任务。

企业原材料的供应包括对生产经营中所需原材料的申请调配、采购、收入、储备、拨出等环节。

我国各种企业的原材料供应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渠道:(1)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计划调拨;(2)从物资供应部门采购;(3)从原材料生产企业直接采购;(4)从物资市场采购。

二、企业原材料采购决策(一)原材料采购原材料采购是企业从外部组织原材料的业务活动,包括计划分配原材料的申请订货,也包括对非计划分配原材料的市场采购。

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非计划分配原材料和由计划分配还无法满足的短缺原材料,须经市场采购。

企业原材料的市场采购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环节,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都有较大影响。

(二)原材料采购决策1.企业在做出原材料采购决策时,应考虑下面三方面的因素:(1)企业对原材料种类、质量、数量的要求;(2)物资市场的可供资源,企业可支配的资金及企业的仓储能力;(3)企业对原材料的需求类型,如连续需求或一次性需求等情况。

2.原材料采购决策做出之前,对有关问题进行评估采用的指标:(1)原材料采购的价值工程系数(2)原材料交货净值加成率。

(3)最佳采购批量指标(经济批量)。

三、企业原材料供应状况的统计分析(一)原材料供应计划综合完成率·将符合企业生产质量要求的原材料实际供应量与计划供应量进行综合对比,由于各种原材料无法加总,取计划价格为同度量系数,计算各种原材料供应计划综合完成率。

(二)原材料供应品种率·(三)原材料供应成本的统计分析第二节企业原材料消耗和利用统计一、企业原材料消耗和利用总量(一)企业原材料消耗总量统计1.消耗总量的概念企业原材料消耗总量是指生产某批产品或完成劳动成果,自开始投料到制成成品或完工劳动成果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某种原材料的全部数量。

2.消耗总量包括的范围工业企业的原材料消耗总量包括合格产品、次品和废品所消耗的原材料数量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性损耗及边角余料等。

建筑企业建筑材料消耗总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在建筑安装施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全部材料数量。

它包括工程直接消耗的材料、本单位为工程自行制造的建筑制品、半成品及施工现场的非标准设备消耗的材料、临时设施消耗的材料,为基建服务的地质勘探消耗的材料和其他用料。

3.企业原材料消耗总量统计中,必须注意区别以下概念:(1)企业原材料消费量与企业原材料消耗量。

(2)原材料领料量与投料量。

(3)原材料投料量与完工劳动成果的原材料消耗量。

(二)企业原材料利用总量统计企业原材料利用总量统计的基础指标是企业原材料有效消耗量。

原材料消耗量立足点是生产经营成果,是以企业劳动成果归类统计的;原材料利用总量统计的立足点是企业对各种原材料的利用效率,是按原材料种类归类统计的。

二、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统计(一)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指标单位产品或劳务原材料消耗量,简称单耗,是指生产或提供单位劳动成果平均耗用的原材料数量。

1.单位工业产品原材料消耗量指标单位工业产品原材料消耗量是指生产单位工业产品平均消耗的原材料数量。

2.单位工程建筑材料实际消耗量指标单位工程是指具有独立施工条件的工程。

单位工程建筑材料消耗量指标的两种表现形式。

3.单位运输工作量原材料消耗量指标单位运输工作量原材料消耗量,是指完成单位运输工作量平均耗用的材料、燃料数量。

4.农业和商业经营中的统计原材料单耗。

(二)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的统计分析1.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单耗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经营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劳务工作量所消耗的某种原材料的数量标准。

2.单耗定额指数及其统计分析单耗定额指数即以实际单耗水平与单耗定额水平对比所得的结果。

(1)生产一种产品消耗一种原材料的分析(2)生产多种产品消耗一种原材料的分析(3)生产一种产品消耗多种原材料的分析(4)生产多种产品消耗多种原材料的分析三、原材料利用率统计(一)企业原材料利用率指标原材料利用率是从原材料自身的角度反映原材料的有效利用程度。

原材料利用率两种表现形式。

1.是以单位原材料制成的产品数量或提供的劳务工作量来说明原材料的利用程度,即为单耗的倒数。

2.原材料利用率是原材料消耗总量中形成产品有效实体或有效含量的原材料所占的份额。

(1)原材料利用率基本公式(2)单位产品原材料利用率计算公式(3)多种产品原材料利用率计算公式(二)原材料利用率定额执行的统计分析1.原材料利用率定额原材料利用率定额是在一定条件下使用单位原材料所应当取得的产品(或劳务)数量标准,或使用单位原材料所必须取得的由该种原材料所构成产品有效部分的数量标准。

将原材料实际利用率与原材料利用率定额相比较,说明原材料实际利用是高于定额还是低于定额。

两者相比较的结果即为原材料利用率定额指数。

2.原材料利用率定额统计分析原材料实际利用率变动,导致原材料的超支或节约。

(1)由于原材料利用率提高所引起的原材料节约量(2)由于原材料利用率提高在报告期已经实现的产出增长量(3)报告期节约的原材料在下期投人生产经营可能取得的产出增长量第三节企业原材料库存统计一、企业原材料库存量的构成企业原材料库存量是指一定时点上经验收入库,尚未使用的实际结存数量。

(一)原材料库存量统计的范围企业原材料的库存量必须是企业有支配权的原材料数量。

不论其来源如何,也不论其存放地点如何,只要是尚未进入消费(使用),尚未转移支配权的库存原材料都要计入库存量。

(二)原材料库存量的构成1.企业各材料库自有的尚未进入第一道工序的原材料;2.尚未消费的外单位加工来料和尚未消费的自外单位借人的原材料;3.已决定外调、上调或分配给有关企业,但尚未办理出库手续的原材料;4.委托外单位代为保管的原材料、超过储备定额的原材料和清查出来的账外原材料。

二、企业原材料储备定额和周转统计(一)原材料储备定额企业原材料储备定额就是企业在原材料储备中的数量标准。

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定额储备量,一是定额储备天数。

1.企业原材料储备定额企业原材料储备定额包括三部分,即经常储备定额、保险储备定额和季节性储备定额。

(1)经常储备是指企业为了满足生产经营过程对原材料的经常需要而设立的储备。

(2)保险储备是指企业为了防止由于经常供应万一中断而影响生产所设立的储备。

(3)季节性储备是由于原材料供应的季节性中断而设立的。

2.原材料储备定额执行情况分析(1)将实际储备天数与定额储备天数相比,分析储备定额天数执行情况。

(2)将实际储备量与定额储备量相比,分析储备定额数量执行情况。

(二)企业原材料周转统计反映原材料储备的周转速度,有周转次数和周转天数两种表示方法:1.原材料周转次数。

它表明在一定时期内库存原材料周转了多少次。

2.原材料周转天数。

表明原材料每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

三、原材料库存控制的统计方法(一)经济批量控制法(二)定量库存控制法(三)定期库存控制法(四)ABC分类控制法第四节企业能源消费统计一、企业能源的分类(一)企业能源的概念能源是指产生和提供各种形式能量(如热能、电能、光能、机械能等)的资源。

(二)企业能源的分类1.按能源的产生状况分类,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2.按能源开发利用的状况分类,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3.按能源的经济用途分类,分为燃料、动力用能源,化工原料用能源和其他用能源。

二、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一)企业能源的实物量和标准实物量企业能源的实物量首先要按能源的品种分别核算其数量,这同一般原材料实物量的统计方法相同。

我国规定以每公斤热值为7000千卡的煤作为标准能源,各种能源均按此折算为标准煤数量。

(二)企业能源消耗总量企业为了反映能源消费总规模,研究能源消费增减变化的情况及原因,需要计算各种能源的消耗总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